茶啊二中

茶啊二中,这班挺有闹,茶啊二中大电影,Oh My School!

主演:邢原源,王博文,高禹恒,黄恒,郭红进,陈小龙,阎凯,夏铭泽,苗龙,计良,唐一卉,刘扬,徐安琪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东北方言,大连方言年份:2023

《茶啊二中》剧照

茶啊二中 剧照 NO.1茶啊二中 剧照 NO.2茶啊二中 剧照 NO.3茶啊二中 剧照 NO.4茶啊二中 剧照 NO.5茶啊二中 剧照 NO.6茶啊二中 剧照 NO.13茶啊二中 剧照 NO.14茶啊二中 剧照 NO.15茶啊二中 剧照 NO.16茶啊二中 剧照 NO.17茶啊二中 剧照 NO.18茶啊二中 剧照 NO.19茶啊二中 剧照 NO.20

《茶啊二中》剧情介绍

茶啊二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初三三班最调皮的“学渣”王强(邢原源 配音)和“暴躁班主任”石妙娜(王博文 配音)意外互换了身体,压迫已久的王强过了一把当班主任的瘾,石妙娜也体会到了做“学渣”的滋味。石妙娜的公开课比赛日期临近,二人急需找到换回身体的方法,却遇到重重阻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喜气洋洋小金莲益西卓玛我的女友是机器人文学处女夏目友人帐第二季伍德肖克的偏执金装律师罪案终结第六季爆笑虫子第二季拐杖糖巷贱女孩警戒第二季马略卡档案第一季屋顶上的绿宝石五岛医生诊疗所无法无天新闻女王歌女惊梦鬼接动物园的两人滑头鬼之孙千年魔京童年恶灵菲比梦游奇境等待黑夜女猎手与辛格一家共度圣诞节暴雨梨花暖暖的幸福波尔达克第一季

《茶啊二中》长篇影评

 1 ) 故事带来的笑一直印在心里

这是一个典型的青春故事。

老师和学生的对立与统一被写得栩栩如生。

沉迷魔兽的王强与严厉的石曼丽老师灵魂互换,恰逢优秀教师评选的矛盾把两人的联系更提升许多。

这样的设定来源于现实却毫无现实的死板,一个又一个训练的环节都又有笑点又符合影片自身的逻辑。

最后设置在大礼堂学习unit10,是石老师对同学们努力与实力的认可,也是石老师向外界坚定地表达三班并非一个差班。

相应的,三班同学便向石老师投桃报李,把她评为了三班学生心中最优秀的教师,成就了一段双向奔赴的故事。

影片中随处可见中国中学常见的名人挂画、学习格言和其他为了激发斗志而见的装饰。

而石老师用占课威胁学生时的“占课板”的设计更是妙哉制作组真是把“师太”写活了,哈哈。

影片结尾王强的俏皮话“还没走,够意思”又一次强化了这个人物的可爱与少年气,以这种方式介绍番剧让人印象深刻,这背后定是创作团队的满满用心。

总之,这是一部会让人看了高兴的电影,故事线是、细节也是。

我期待创作团队能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类似的作品

 2 ) 这部动画片里,有我的青春与长春

作为一个长春人,才看《茶啊二中》,我有罪。

我看的这场还是媒体观影见面会,没花钱。

我欠编导们一张电影票。

作为一个影评人,我知道影评创作要把自己从电影中抽离出来,用更加客观、冷静的视角来审视电影。

可这部电影我就没法儿把自己抽离出来,我也冷静不了。

影片的场景往那一放,我就燃了。

没办法,作为一个毕业于东北师大附中的土生土长的长春人,我这情绪的buff都叠满了。

对于长春观众来说,这部影片里的彩蛋太多,文化广场、南湖公园、54路有轨电车这些过于耳熟能详的就不用我多说。

说点儿外地人不大看得出来的。

影片一开始有一场追逐戏,王强他们几个逃课去网吧,被师太疯狂追赶。

这个过程中几个捣蛋鬼撞翻了居民楼阳台上摆放的一盆花。

这盆花大有来头——长春市花君子兰。

窗台上摆几盆君子兰,这是很多长春市民的生活习惯。

目测这盆君子兰,品相还是不错的,叶片宽、短、圆,颜色浅,株型挺拔,价格应该不低。

还是这场追逐戏,王强他们几个弄了一台倒骑驴疯狂逃窜,一边跑一边高喊:小回!

小回!!

大回!!!

大回、小回,这是长春人才懂的两个词。

上大学那会儿,我问省里其他地方来的同学,都表示没听过这俩词。

顾名思义,大回是左转弯,小回是右转弯。

仔细想想非常合理,左转弯要绕大弯,自然就是大回。

当然,影片的彩蛋也不止限于长春,比如师太一开口就是一股子海蛎子味儿。

《茶啊二中》的主创团队是有野心的,他们打算立足长春,放眼东北。

对于更广泛的观众来说,这部影片同样能够引发巨大共鸣——关于青春的回忆杀。

手上拿着小人雪糕,耳机里播放着周杰伦,路过街边《速度与激情》的海报,去网吧里联网打《传奇》……这正是20年前少年的一天。

还有热血中二的兄弟情谊、男女生间朦胧的情愫、永远被主科占用的体活课……这一切构成了那段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光。

那时的我们天真、直率、棱角分明,敢去做最大的梦,从不知天高地厚。

如今的我们,磨平了棱角,放弃了梦想,与社会达成了妥协,我们美其名曰为“成熟”。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但保持纯真,拒绝“成熟”,需要巨大的勇气。

为了守住最纯真的那颗心,你必须愿意承受身体上的痛苦,愿意承受工作上的挫折,敢于面对理想的破灭。

这当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选择,但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灵魂上的自由。

李红旗说,灵魂的自由是第一自由。

所以我很羡慕和敬佩创作《茶啊二中》的这群人,他们拒绝“成熟”,守住了自己的那份纯真,他们是一群勇敢、自由的人。

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

在推出大电影之前,《茶啊二中》制作了4季网剧,全都免费放在网上,不要钱。

这意味着他们只有投入,没有回报。

如果不是《大圣归来》提振了中国动画市场,如果不是彩条屋伸出援手,这支团队可能在2015年就解散了。

接下来就是电影的制作,5年时间,2000人参与,他们只是想完成一个梦想——把来自长春的青春故事搬上银幕。

他们坚信,会有人愿意为这个梦想买单。

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因为疫情,本应在2021年上映的电影一再推迟。

手头上的钱越来越少,他们的工作室越来越小。

为了贴补家用,导演阎凯白天做动画,晚上去开网约车,一头秀发随风而逝,脑袋像王强一样光亮。

还有出品人邢原源,他在豆瓣上的头像非常帅气,如今却判若两人。

有人看到他现在的照片惊呼,这跟头像是一个人吗?

有网友解释说,工作压力太大导致体重大增。

身形的改变,一度让邢原源不敢出镜采访,去路演时也只是说自己是出品人,怕大家知道他是王强背后的男人而滤镜破碎脱粉。

付出了这么多,他们其实并不敢肯定电影一定能成。

票房能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已经是他们想象力的极限。

邢原源说,他们斗胆做了庆祝票房突破一亿的海报。

但是票房突破两亿这件事,他们没敢想。

结果票房直奔三亿而去,受宠若惊的主创们赶忙去补做一张两亿的海报,然后又斗胆去制作三亿的海报。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主创们终于确信,电影应该是成功了。

而成功的秘诀也很简单,不过就是承受身体的苦痛、承担工作上的挫折,面对可能的失败。

动画的制作也不难,不过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不迎合,不煽情。

说白了就是一根筋,就是彪。

或者换一种文雅的表达——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成功的秘诀就这么简单,却拦住了多少人的脚步。

所以你没法不敬佩这群追逐梦想的人。

而对于他们来说,不做动画,还能做什么呢?

对此我只想说,继续“茶啊冲”吧,理想主义者不会孤单。

不必煽情,长春和青春,已足够让观众动情。

更不要放弃,“成熟”的观众们需要在幼稚的动画片里偶尔年轻,偶尔热泪盈眶。

 3 ) 自己看不值,和孩子一起看还行的动画

和孩子看还行,意味着,通过电影的牵线搭桥作用,增加沟通话题,增进了亲子关系。

也就是说,电影一般,好在题材还行。

写的是80后-90后经历的事,大人能看。

写的是学校里老师同学们的事,孩子喜欢。

交集出现,皆大欢喜。

关键情节还是莫名其妙的身体互换,有点尴尬。

师生相互理解的方式很多,也许,这种方式简单粗暴,效果最好,且能够使戏剧效果最大化吧。

看完之后,感觉,还行吧。

 4 ) 有想象力的校园动画片

茶啊二中 50/100有想象力的校园动画片不算是很糟糕的电影,看了还是觉得好看的有趣的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因为是看了很多片段,发现还是挺好看的让我比较差异的就是南北方学校的差异有些搞笑的情节,应该是在致敬周星驰剧情比较紧,结尾对我来说是比较好的至少没有浪费时间去再学一次unit9,而是直接学习了unit10生活这样的老师一定一定很少很少。

 5 ) 世界上幸福的人到处有,而我只是其中一个

不是影评。

一“这《茶啊二中》是个啥电影啊?

”暑假模式的爱人,委在沙发上扒拉手机,发问了。

“你瞅瞅海报里那校服!

”“这不附中校服吗?

拍的附中?

还(hài)黄星的!

”“嗯,不嫌哄肉麻的话,咱们还能穿着校服去看。

不过你的校服还在吗?

”我的校服还在,还(hài)压在长春的衣柜里,散发着最后一丝丝少年心气儿,在默默地变成古物之前,化为动漫周边,这是我和它都始料不及的。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服秩序分明。

初高中校服款式一致,唯有底色不同。

初中校服底色蔚蓝,碧空如洗的颜色;高中校服底色青紫,青出于蓝,更加成熟,或者说阴沉,像晴转多云,像被十五岁削出来的乌眼青。

这是初中小朋友,乃至高中大朋友,都没能参悟的暗示。

七八颗大大小小五角星,星星一样散布在右胸口以及右上臂处,这里学问更大。

五角星有红、有绿、有黄,分别代表一个年级:初一绿星,则初二为红星、初三为黄星,高一二三与此相同。

待到黄星初高三变成校友,初高一新生便会黄星加身。

一代黄星终将滚蛋,但总有人是黄星,红黄绿星,星移斗转,交通灯般轮换着。

我和爱人是黄星,电影里的那个黄星。

我的黄星校服丢了,是丢在学人书店了吗?

是丢在艺校食堂了吗?

也备不住是丢在362路公交车上了吧。

黄星虽不发光,但黄星校服已发光,我斥百元巨资,只能买到下一级的红星校服了。

对于学校方面这无心的“你就凑合凑合”吧,我偏执地认定,是我挑战象征秩序的开始,身着红星乱入黄星,我就是那不祥的天象。

我听着walkman中的Never Mind,挥舞着做题的笔,在校服背上的空白处涂鸦,反正背上印的那幅世界地图也一样嗷嗷潦草,像恐龙绘制的白垩纪地球。

“HERE WE ARE NOW, ENTERTAIN US”,我写道。

穿上校服,我便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将此刻衣柜里的少年心气儿,散发在桂林路、西康路、自由大路,牡丹街、长庆街、新民大街。

应该不是效仿我,应该是时候到溜,校园里在背上涂鸦人日渐增多。

同辈们压制不住的自我意识,纷纷涌出翅膀根部那方巴掌大的涂鸦,像粘稠的皮脂溢出不大点儿的青春痘,作关不住的一枝枝红杏。

眼看着校园里满园春色,我却突然感到无聊了,而我还有什么出格的事可做呢?

我打算去宝丽金,再整两盘打口带。

“我校服早没了,”爱人说,“咱毕业都有……”“有二十年了。

”我的校服还在,还压在长春的衣柜里,散发着最后一丝丝少年心气儿,Nirvana的歌词其文漫灭,我也穿不上了。

二暑假模式的爱人和我,委在沙发上,《茶啊二中》推广曲MV在电视上一支一支地跳着。

我们看到了朝阳区背街处不再变化了的道路,看到了常去的道边小烧烤店,也看到了54路有轨电车驶过红旗街,不过速度快得出奇,可能正如付菡所说的,年轻人都是快速的。

我们还看到白白净净的偶像,在白白净净的教室里,白白净净地笑着,并不像我们的同学。

除此之外,似乎还少点什么。

“他们咋不找林志炫呢?

”机灵的爱人又发问了。

20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凑齐了十个一的时刻,百年一遇,又恰逢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课间。

我毕业后才有的青华校区教学楼里,兴许是有人冷不丁嗷唠一嗓子“抓不住爱情的我”,便有人应了一句“总是眼睁睁看它溜走”,唱起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聚在天井周围,趁着课间,将这首歌唱完了。

这是一个Do You Here the People Sing或《富人只会吃白米》式场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当然,这更可能是早有预谋,几个眼睛滴溜转的男女机灵鬼,趁着老师不在的晚自习,哈哈一笑,拍了拍脑袋和大腿,便将这载入校史的风俗谋定。

《单身情歌》的最后一句,得到了声量最大的回应。

此后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附中的课间,青华校区,人们都会聚在天井周围,扯嗓子合唱一曲《单身情歌》,再眉飞色舞,你捅咕捅咕我,我捅咕捅咕你地,心满意足地回到教室,劳下一节课的老师为他们收心。

这是附中的人会干的事情,爱人和我认为。

我毕业已久,在人人网看到这一幕,撇了撇嘴。

在我听Nirvana的年纪,让我唱《单身情歌》?

哼!

这样唱了几年,录了几年,我在人人网看了几年,看到人人网没了人,又在B站看了几年。

我的生活像校服一样由蓝而紫,晴转多云,Nirvana听不动了,嘴也撇不动了,这时,林志炫本人出来立下约定: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如果大家能坚持到第十年,我会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唱这首歌。

2020年11月11日11时出头,林志炫结束了隔离,前来赴约。

红黄绿星的人们,像他们胸口的红黄绿星,散坐在操场上。

人们向校园大门翘首,有些人站了起来,他们身后传来的不满的咒骂。

大喇叭响了起来:“同学们不要动!

同学们不要动!

林老师长途奔波(bē),需要去趟委生间!

”林志炫不是从校园大门进来的,而是声东击西,穿过教学楼,在欢呼声中来到领操的台子上。

“志存高远学求博深”高悬在他的头顶。

他像在电视上一样,挺能白话,同时等待助理提示他11时11分的到来。

他听了将令,劝说人们,结束单身不是目前的任务,还是到了大学再说吧。

他的话语,一半被长春初冬的寒风吹散,另一半也没有飘进人们的耳朵。

他的身后,分明有情侣模样的学生依偎在一起,举着手机拍摄;教导主任模样的老师背着手,似乎很开心,但也没有笑。

时候到溜,人们耳熟能详的吉他旋律响起,大家兴奋地抢起拍来。

林志炫用力的指挥,掰不动人们更用力的歌唱,就像学校请他说的道理,掰不动他在歌里唱的感触一样。

“所以为啥不找林志炫呢?

”我们从不同角度——操场上咒骂着的人、林志炫身后的情侣,乃至无人机——见识了这段2020年11月11日11时11分的盛况后,爱人继续发问。

“也许是要价比较高,或者单纯没(mèi)想到吧。

”“也不知道要多少钱,我有个同学还(hài)说他是投资人……”“要不你跟他说一声?

看这样儿他们应该会拍第二部的。

”“算了吧,未必好使。

没准还不如你写点啥,”爱人指出,“人家兴许看得见呢。

 6 ) 昨日重现

《茶啊二中》在我心里,就像《李雷与韩梅梅》,像一个夏日的午后,耳边是怪腔怪调的磁带英语,刺耳的粉笔划过黑板省,身边的少男少女在偷偷传着纸条,我已昏昏欲睡几乎睁不开眼睛,被擦耳而过的粉笔头惊醒,一睁眼窗外是漫天橙色的晚霞。

话虽如此,我却大概是整个影厅唯一的80后。

我右边是把每个情节都要解释给上幼儿园的儿子听的年轻妈妈,左手边大概是一对高中生情侣,后边是一个不断踢我椅背的小姑娘(后来我忍不了批评了她两句就不踢了)。

这有点失败的氛围,令我有点后悔跑来影院。

唯一令我欣慰的大概是整个影厅还是坐得挺满的,毕竟我自己去看电影的部分原因是担心票房惨淡,主创团队没钱做第五季,毕竟第4季已经是遥远的2018年。

至于电影本身,人对自己有情怀的东西肯定是宽容的,尽管如此,身体互换这个梗也有些老了,但笑料确实不断,又能开心又能怀旧还能治愈,我给了8分。

等手机可以看了,也许会自己在屋里,默默再看一遍。

结束了,拉开窗帘,外面是灯火万家。

那些我们已经失去的,希望影像能帮我们记住。

 7 ) 当我们灵魂互换的那一刻,彼此理解了

《茶啊二中》是从2014年开始就连载的动画片,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收获了无数的粉丝,其搞笑的台词,中二的人物,贴近孩子们的视角,深得观众的喜爱。

终于,2023年,它出了电影,在影片末尾的最后彩蛋中,王强还告诉我们:“第五季就要来了,一定要看哦!

海报对于我这个80后来说,看《茶啊二中》丝毫没有代沟,还看得很开心,我想真正打动我的,恰恰是它的剧本。

《茶啊二中》真的把剧本做到了近乎完美,在同类型的动画片中,可以说是最好的。

因为它真实,全剧没有任何说教的地方,老师、学生都那么可爱,接地气,当然,这也得益于它的方言台词,东北话真的太有感染力了。

后来查阅资料才得知,这部动画片是由长春的动画公司制作的,以东北师大附中为原型,“茶啊二中”的名字来自于古肃慎语长春的古称“茶啊冲”。

我想东北人看了一定很有感触吧,毕竟里面有很多长春的影子,比如南湖公园、54路有轨电车,文化广场等等,建模也基本按照长春的街景做的,去过长春的朋友一定会有很多惊喜等待着大家。

我在网上看了几集第一季和第四季,发现画风变化很大,第一季的时候可能由于资金各方面原因,并没有做得很精致,画风也是比较二维平面的,但是整个人物构架、基调都已经成型,几个主要人物都贯彻始终。

到第四季的时候,一看就是钱到位了,画风突飞猛进,更加立体精致。

但是我想从第一季到第四季,唯一不变的就是它故事的核心一直围绕着这群二中的孩子们,和班主任老师石妙娜的点点滴滴,他们有时候是敌人,有时候是朋友,有时候是师生。

发生在二中的故事每一集都那么有趣,最重要的还是剧本,这也是它这么多年一直吸引观众的本质原因,不是因为它的画风,也不是什么精良的制作,而是剧本,和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

另一个海报在看《茶啊二中》的电影时,我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是,主创团队创作很自由,没有什么局限性,写剧本的时候也很真性情,基本是把孩子们真实的一面都表现出来了。

学生和老师的戏不好写,因为写得不好,很容易变成枯燥的说教。

而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说教”,如果创作者总是想去教育观众,那么,他就背离了创作的初心,只有创作者和观众平等的面对面,真心换真心,才能打动对方。

一、人物而创作的这份初心,同样适用于《茶啊二中》的人物关系,这个电影讲了什么呢?

讲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女老师和顽皮捣蛋的坏学生互换身体的故事。

而我认为,在他们身体互换的一刹那,也是灵魂互换的开始。

灵魂和身体无法单独存在,当一个不属于我的灵魂住在我的身体里,会发生什么呢?

这样的设置并不新鲜,新鲜的是,老师和学生,这两个看似绝不可能和解的关系在最后,抵达了彼此的灵魂最深处,我理解了你,你也理解了我。

老师和学生,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是非常严肃的关系,不能随便开玩笑的那种。

至少在我们那个年代,老师都是很严厉的,学生看到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总是躲着走,像我这种理科不好的学生,看到数学老师是最头疼的。

我们眼中的老师,总是让我们做作业,总是看中成绩分数,很少有交心的那一面。

《茶啊二中》的石妙娜老师,一出场也是给人这样的感觉,她很严厉,去网吧抓王强他们几个,收走他们的充值卡,要求学生留下来自习,做作业,把活动课占用成英语课等等,总之,并不是那种让人喜欢的平易近人的老师。

但是渐渐的,随着故事的发展,特别是她和王强身体互换之后,我们逐渐理解了石老师,她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严厉,也是真的关心三班的同学,而且从不认为他们不行。

这种反差的设置非常成功,瞬间就突出了人物,抓住了观众的心。

而“坏学生”王强的设置也是这样,一开始他不喜欢上课,天天想着上网吧打游戏,当和石老师身体互换后,他从抗拒到被动接受再到最后站在石老师的角度想问题,他不仅理解了石老师,也自觉地进入到学习中,因为他不想成为别人口中的“垃圾”。

让这两个极度反差的人互换身体,从人物设置上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男主角王强

女主角石老师二、故事成功的另一半就是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台词、片段,缺一不可。

编剧在其中做了一系列的对比,比如王强变成石老师之后,和女生走进了女生宿舍;石老师变成王强之后和男生走进了男生宿舍,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便发生了。

女生宿舍并没有王强想象的那么干净,反而很乱,女生也没有王强想象的那么柔弱文静,反而呼噜震天响,此时,因为住进了石老师的身体里,所以可以和女生们毫无障碍的聊天,而且女学生们都叫她“妙姐”,说明平时的关系不一般。

男生宿舍比石老师想象的还要糟糕,不仅连床都没有,窗帘什么都是脏的,地上的垃圾灰尘一塌糊涂,因为住进了王强的身体中,她的爱干净,强迫症都让好哥们摸不着头脑。

又比如,王强变成石老师之后,只能用这个身体去上课,因为不能穿高跟鞋,直接换上了运动服球鞋的装扮,头发也扎了起来,瞬间又飒又酷,而且他可以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直接把自习改成了课外活动,带同学们去打球。

而另一边的石老师,因为变成了王强的身体,只能用跳橡皮筋来黑化王强的肉身,让大家觉得他特别娘。

这些片段不仅真实可笑,而且接地气,一点也不装,瞬间让我们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一群可爱的初三学生三:制作再来说说制作吧,《茶啊二中》的电影版比起剧集来说明显进步了很多,可以说精良,几个主要人物的建模都更加有质感了,连两个配角,另一个老师和校长都很有特色,比如校长的秃顶(把一缕头发往旁边撩这种骚操作),比如校长的口头禅“是吧”,都自带喜感。

王强作为主要人物自然更可爱一些了,石妙娜也更立体多元,连嘴角边的那颗痣都有戏份,最后被人看出王强女扮男装不就是因为他不小心抹掉了嘴边的那颗痣吗?

这种小细节的部分真的会加分不少。

同学们的校服也看得很亲切,这种属于我们青少年时期独特的审美,谁懂啊?

蓝白配色的校服,那时候真的觉得好丑,每天都逼着自己穿,现在看来却很舒服,也许是因为年龄渐长,不再那么叛逆了?

另外,有几场天马行空的戏,比如石老师和王强三人的追车戏,在防空洞里玩耍的场景,模拟了我们小时候喜欢的各种漫画人物,有圣斗士星矢、孙悟空等等,他们个个都有神功,用画面来表现,非常的炫酷好看,还有王强他们玩游戏的部分,也有比较宏大的场面。

从制作来说,真的上了好大一个层次,在电影院看,很有感觉。

电影以一场公开课作为结尾,在得知同学们都给自己打了零分后,石老师真的伤心了,原来她从未放弃过初三三班,现在却开始怀疑自己,于是,她放弃了公开课,一个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

这时候,王强这个始作俑者知道了前因后果后非常后悔,他希望利用变身来完成老师的梦想,来一场完美的公开课。

只是这一次,变身没有发生,最后,石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她奔向公开课现场,当她在黑板上写下“Unit10”,而不是“Unit9”的时候,真的太燃了,这表示,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老师从未放弃过她的学生,学生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他们会重新出发,变成更好的自己。

通过一次身体互换,抵达彼此灵魂的最深处,完成了和解,我们不再是敌人,而是朋友,你理解了我,我也理解了你,正像台词中说的那样“上课挺累的”“听课也挺累的。

”老师和学生,这一对前世的冤家,终于不再互相对抗,而是手牵手,肩并肩,走向更好的彼岸。

在这个暑假之际,祝愿所有的小朋友们都能在电影院中找到快乐的源泉,并且遇到那个理解你的“石老师”。

石老师真的很可爱

 8 ) 如果是两个小时应该更精彩

前四季近9的均分吸引我去的,其实不懂为什么说这是90后/中年人的青春,因为第一季不是2014年的吗?

也没有很早啊。

总体的质感和制作水平在和彩条屋与追光比起来算较低的了,那只能靠内核下功夫了。

身体互换虽然是老梗了,但表演起来确实还是好笑的。

剧情不算复杂,贵在主题的稀缺,可以说是狂K教育,有意思,但不算很有深意,和《三傻》这个级别的比不了,主要还是说出那些我们吐槽的心声,让老师和学生互换体验一下,这些放在国产电影中是稀少的,也是有点大胆的。

91分钟实在太短了,感觉剧本还是可以更好地打磨一下。

有些场面过于浮夸,比如王强那间男生宿舍连一张床都没有,还生火打火锅,太寒酸了点,但鉴于是喜剧型动画,为了制造反差和笑点,也勉强能接受吧。

同时有些桥段有点点幼稚了,有个优势,感觉儿童还是很适合看的,毫无障碍。

我本身是一个笑点挺高的人,还是笑了好些次的,我相信如果是东北人看这个会更有感觉。

可能是我抱的预期太高了,虽然主题讨喜,也算好笑,亦有感动,能给到7.5分,但想想里面的中学校园生活,太青春太怀念了,想再多给点感情分,8分。

 9 ) 《茶啊二中》:中二・微咸

慕名而去,本以为无障碍,结果发现《茶啊二中》属于“挑观众”的那一类作品,如果它“中二”式的笑点不能击中你,那么其中因灵魂互换引发的种种事端,就会变得无趣且尬,不幸的是,我没有被击中,唯一的获得感源自于经由动画回顾了一把自己的中学生活。

《茶啊二中》抛开花花绿绿的形式和情节设置,其故事的内里是一颗端正的“中二”的心,有老师的坚守、有师生间理解的达成也有年少的不甘与热血,经由“占课”“逃课”“写检查”“查寝”等学生时代共通的记忆,共同将观众拽回到校园时光,课桌、黑板、书本、宿舍...记忆鲜活了起来。

动画中“差班、差生”与“少年的热血”是一组做的蛮好的对比,石老师所带的三班是全校公认的差班,而王强又是差班中的差生,虽然贪玩、虽然调皮,但少年心中有着一团火,在与石老师互换灵魂之后,他与老师共同抵达了和解的彼岸,“上课挺累”“听课也挺累”就是互相理解的语言表达,但这还不够,必须要有一次足够燃的行动,才能让热血彻底沸腾,那场教学竞赛就成了全片的燃点,坏学生愿意为了老师拼一次,老师愿意为了学生放弃比赛,少年的热血和老师的坚守互相辉映,会让我们记起某次考试、某场歌咏比赛、某个全班一起努力的午后。

不甘是少年永恒的热血,校园是我们回不去的少年。

 10 ) 希望能用电影,传递快乐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茶啊二中》的导演夏铭泽。

上一次写这样的文字还是七八年前上学那会儿,觉得自己总是不太擅长做文字表达,但又发自内心地感谢大家能来看《茶啊二中》。

一开始的《茶啊二中》仅仅是一部网络动画短剧集,讲述了8090这代人青春的东北校园喜剧故事。

而我也是2014年9月在网上无意间刷到了第一季第一集后,便成为了这个IP的忠实粉丝。

回想起来,如果那天我没有偶然间看到《茶啊二中》,作为一名师范大学毕业、有教师资格证的学生,或许我现在会在某所学校里教美术吧。

正是因为遇见了《茶啊二中》,让我也成为了系里有史以来第一个硕士毕业,却没去当老师的人。

2015年7月,我和凝羽动画成功奔现,到现在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

从相识到相互陪伴成长,从粉丝到主创,从91秒到91分钟,可以说《茶啊二中》不仅是我工作的全部,它更像是和我朝夕相处真实存在的伙伴一样,也成为了我生活里的全部。

来凝羽第七天,参加公司组织看的电影《大圣归来》 这是我们所有人第一次的电影之路。

我记得刚开始时,大家几宿没睡的兴奋和真正上手后的磕磕绊绊;也记得过程中一次次不满足的挑战和深夜不放弃的死磕;记得五年里每一位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中途离开的同事,也记得因为相信、热爱慢慢加入的越来越多的新面孔;记得每一位业内前辈面对面给予的意见和鼓励,也记得最后一次在棚里审完最终成片时,害怕被同事们发现的,偷偷抹泪的自己。

那一刻,我好像看的不仅是我们做的《茶啊二中》这一部电影,更是一部所有参与这电影的每个人五年里经历的漫长回放:这里有每个人的激动、探索、迷茫、等待、焦虑、欢笑……是啊,几年前我们只能幻想的电影梦,到今天竟然真的完成了。

《茶啊二中》在上映前一个月就开始了路演放映,听同事说,这种安排好像并不多见。

因为我们不是大IP,也不是知名导演,所以担心大家看不到我们,需要提前宣传。

我本就是一个怯场,不善言辞的人,也不确定大家会不会喜欢《茶啊二中》,所以心里就更忐忑了。

每次提前到影城,我们几个人其实是没办法去休息室坐着的,会直接悄悄进到影厅,靠在过道一角,听听观众们观影的真实反应。

当听到观众们真心的笑声、甚至是自发的掌声时,悬着的心才能稍微放下一些些。

《茶啊二中》电影首映礼后合影 这段时间经常被问到《茶啊二中》想给观众传递什么主题,我想可以是青春、是陪伴、是和解,是永不言弃,或者仅仅是一次追忆...不想特意去框定它,观众们自然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而我们最想传递的只有一个,它是一种能量,那就是快乐!

是快乐的力量!

希望这种快乐能通过我们的电影传递给更多人,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曾经那个率性天真,不怂不惧的自己,和那段最中二热血的青春!

能走到今天,真的要感谢很多人,这些感谢可能我们这帮人都没办法当面说出口。

感谢每一位参与或者帮助过电影制作的伙伴!

也感谢每一位粉丝和观众的陪伴、鼓励和包容!

希望《茶啊二中》可以成为一本厚厚的影集,在大家累或难过的时候,它就在手边、随时翻开,便能穿越回那段最美好单纯的校园时光,便能多一些微笑和温暖。

凝羽动画的伙伴们一起看《茶啊二中》

《茶啊二中》短评

近期终于有一部不让人恐婚、恐育、恐养孩子的快乐喜剧了。青春太匆匆。90分钟的快乐之后来不及跟上一个“但是”。那年的我们总觉得还能再去的串神烧烤摊,不管是考得好还是又一次垂头丧气;那年的我们也曾翘课去网吧玩游戏,也有一个石老师会明察秋毫,抓一个无处遁形……这些熟悉的话题因为灵魂互换的巧妙设计变化出眼前一亮的欢喜,让人放下负担就像重新穿上校服那样穿回青春。青春就是这部电影递过来的校服,闪闪发光,永不过时。我们也许再一次为谁去上公开课攥紧拳头,我们也可以再一次为不纯以分数排名字而扬眉吐气。这里有校园中我们那么熟悉的故事,这是属于我们的故事,这是属于我们的电影。

4分钟前
  • 本来老六
  • 力荐

典型的东北,根子里的男性视角,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东北的影视作品都这德性,完全的男权内核,女老师都是男的配,呵呵

6分钟前
  • winwin
  • 很差

班级里最顽劣的学渣和暴躁班主任灵魂互换,身份反差够大,引发一系列笑点。后来学生明白老师公开课的重要,一起努力完成了老师的公开课。

8分钟前
  • 梅洛哥
  • 还行

6.0/这故事还是比较老的

11分钟前
  • 桃空空
  • 还行

7分,加一分鼓励分!想必8090后们看了都会很有共鸣,自然真实不做作,生活流动画带来的惊喜谁懂啊,这个夏天过年了,上映的电影质量都不错,动画题材有历史向也有校园向,终于不死磕神话了希望大家越来越好哈撒花!说回电影长春方言太好玩了吧,剧情贴近生活没有屎尿屁所以原谅了略粗糙的建模,也放弃思考为啥两人又换回来了,放映厅里大家都笑的很开心完了我还笑哭了,真的对青春回忆杀毫无抵抗力,好怀念初中的我们啊

12分钟前
  • 任半夏
  • 推荐

这个电影怎么又好看又难看的

14分钟前
  • 辣目赞子
  • 还行

这个剧本基本就是个学生作品,充满了自娱自乐和自以为是

15分钟前
  • 叉个手
  • 较差

虽然没有很好的卖相,也缺少华丽的视觉画面、美型的角色设计,场景水平也很简陋,但是学生老师互换身体的设计 + 东北话配音 + 算得上燃的细节,这片其实还是挺独特挺好笑的,甚至比很多真人喜剧片还要好笑;虽说不上有什么思想高度和内核,也算是一个可以让人轻松愉悦观赏的下酒菜。

18分钟前
  • niaokuxia
  • 还行

挺感动的 虽然很老套 但我很喜欢

22分钟前
  • 别搞我啦
  • 推荐

作为一个东北人这是我第一次看东北人做的动画电影影片的质量很超出我的预期我原来以为就是一部讲着俗套烂梗的尬片不过看完发现还挺好看的我承认我在观影的过程中笑了能让我笑的喜剧片不多这部就是其中之一。

24分钟前
  • 夜光
  • 推荐

大杂烩,国产电影代表,没内涵+升华大团圆

29分钟前
  • 盛夏里
  • 很差

看来作业还是不够多

34分钟前
  • 爱琳
  • 还行

当笑点还停留在无限度的夸张的倒错时,这部喜剧内核注定是过时的-神经性的,男性-女性的倒错(男性跳皮筋、女性打呼噜),大高个-儿童的倒错(宿舍长被打屁股),当刻板印象被加固式地融入到笑点中,一种讽刺性的歧视所指也冒犯了所有人,但观众不会这样代入,因为冒犯的永远是社会所规训的正常人,而不是刻板印象之外的他者。

36分钟前
  • 三岛
  • 很差

2.5…… 好笑却根本立意点烦人

40分钟前
  • Kikiko
  • 较差

拍给8090后看的怀旧动漫,有点意思。

42分钟前
  • yo
  • 还行

笑果有些不足,身份互换在同类型电影中也显得老套,但还是很吃这种师生相互理解的煽情戏份。

45分钟前
  • 国王KING
  • 还行

不规避形式主义就是最大的好

50分钟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还行

带女儿去看的,常常出戏,本片最大的漏洞是,两人为什么会互换,后来怎么又不互换了,这是本片最大的立论之本,这个不需要好好交代一下吗?如果这个都搞不清楚,那么整个故事,不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嘛

53分钟前
  • 楚恻
  • 较差

2023-10-23:完全不如预期,也完全没有剧版好看,以前看剧版真的笑到前仰后翻,但是看这个电影却没什么特别笑出来的地方。用了挺多动漫梗00年代经典剧的梗。灵魂互换真的挺老土了,后面也是在硬煽情,反正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地方。十年前看可能会觉得有意思,现在看只觉得老套和无聊。在这个地方学生和老师本身隔阂就太深了,根本不可能互相理解。但是确实会怀念过去中二又白痴的中学时代。

56分钟前
  • 废话小猫
  • 较差

确实挺乐的,就是实在有些低幼了,豆瓣这个分数是不有点太离谱了

59分钟前
  • 啊咧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