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

空白,Blank

主演:古田新太,松坂桃李,田畑智子,藤原季节,趣里,伊东苍,片冈礼子,寺岛忍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1

《空白》剧照

空白 剧照 NO.1空白 剧照 NO.2空白 剧照 NO.3空白 剧照 NO.4空白 剧照 NO.5空白 剧照 NO.6空白 剧照 NO.13空白 剧照 NO.14空白 剧照 NO.15空白 剧照 NO.16空白 剧照 NO.17空白 剧照 NO.18空白 剧照 NO.19空白 剧照 NO.20

《空白》剧情介绍

空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的14岁女中学生花音,在超市偷窃指甲油时被店长青柳直人(松坂桃李 饰)发现。事情败露后花音夺路而逃,而直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结果意外发生,花音横穿马路时先是被私家车撞倒,随后又被大货车碾压身亡。见到女儿惨状的渔夫添田充(古田新太 饰)痛不欲生,他笃定认为女儿是清白的,事实上一定是直人对女儿图谋不轨。这一事件迅速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无聊媒体紧紧抓住热点,煽动双方情绪。事件中心的两个人被舆论所裹挟,阿充固执地相信他所要相信的,直人和女司机则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我否定之中。 所有身处事件中心的人们都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嘻哈帝国第二季悲情红与黑狄仁杰之深海龙宫夜行摩天轮维和女警:暴力安全区比邻星猫猫逃走了私人诊所第一季伊阿索密码灵异妙探第七季BORDER赎罪614号逃犯天堂90分钟见习修女背靠魔鬼银魂:最终篇又是努力的一天呢第二季寻宝假期欢乐颂5墨西哥裔美国人萨赫蛋糕之恋锦衣卫之夺命奇书衣橱里的她2秀后人生怪物女孩夏日香气自由之丘星月夜仰望天空的少女瞳中映照的世界雷普利

《空白》长篇影评

 1 ) 摧毁与修复

篇名《空白》暗示着本篇的二律悖反困境。

例如,片头花音是失声的,不是因为她不会发声,而是因为她不被听见。

然而,当她逝去之时,她却获得了从所未有的关注,但是意外之余的所有声音看起来拼凑出了花音的短暂人生,但是花音真实所经历的孤独、自卑困境,却永远无法被完整呈现。

其次,人物的身份也是悖论相对的,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亦都是施害者。

例如那个超市阿姨,看起来阿姨是在善或者爱的名义下在行动,但是阿姨的爱或者善却成为了他者的一种痛苦。

再例如女司机的自杀。

女司机是耻辱感很强的人,事发后她几次鼓起勇气向充叔道歉,但都被对方无视了。

对于施害者来说,受害者对于受害事实的否认或者回避意味着施害者彻底丧失了赎罪的可能,也正是这样的无望使得她走上自杀。

这点在鲁迅散文《风筝》中也有过类似的体会。

而女司机母亲的道歉则是故事扭转的关键。

日本有一种认罪逻辑是谁先道歉谁正义,故而虽然此时已是受害者的她本可以歇斯底里地发泄,但她的道歉却让充叔第一次陷入了自责。

这种“忍”的力量也是日本文化的力量。

而这样相对性的身份困惑,现代人、现代体制(例如媒体)之间的伦理困境,经由花音的死,在镜像中被一一呈现。

所以会看到两次的出海,这么宏伟的现代工业,捕捞出来的却都是垃圾,而人只有在经受了这些现代垃圾的毁坏之后,才有可能获得某种修复的可能。

因而,父亲也只可能在出海被玻璃划伤之后,才可能向他者伸出和解的手。

而这样的和解并不意味着原谅,毕竟究竟谁有权利充当上帝原谅他者?

因而父亲最后遇到超市老板的时候说“我对你心怀愧疚,但是我还是恨你。

”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

没有原则或者彻底的原谅才是伪善的,就像超市阿姨不问任何细节永远说“你做的是正确的”,这样取消标准的善良恰恰是伪善的。

在小说最后,父亲收到老师送来的画册,看到花音也画了奇奇怪怪的海鸥,才意识到自己曾和女儿有过心灵相通,在那个瞬间,父亲才得以暂时的释怀。

但创伤终究是无解的,也是空白的现代困境。

 2 ) 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记得罗翔老师曾经在普法的课堂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在关于有没有正义这个课程中,我曾经详细地讨论过,相对主义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在逻辑上相对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当你认为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错的时候,这个主张本身就是绝对的,所以你在逻辑上就是错的。

其次相对主义在实践中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法律必须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定义清楚,用泾渭分明的条条框框去约束每个人的行为。

否则,吃人肉的恶人只需轻飘飘地对法官说一句:“吾啖他人之肉,非汝之肉,与汝何干?

”,即可以相对主义逃脱法律制裁。

法,必须是冷酷无情的。

然而,每个人的生命却又是有温度的。

生活也是极为复杂的。

中学女生在超市里扒窃,被发觉后夺门而逃,想要人赃俱获的超市店长不顾一切穷追不舍,女生最终因为害怕慌不择路,被驶过的车辆碾压致死。

孰对,孰错?

中学女生在超市里扒窃,超市店长发觉后,担心自己穷追猛打会给女生造成阴影,于是选择放任不管,结果店内小偷小摸日益猖獗,经营入不敷出。

扒窃女生的价值观也逐渐畸化,日后沦为犯罪者。

孰对,孰错?

很多时候,就客观事实而言,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说“他是对的”、“她是错的”,然而在执行正义的过程中,我们往往看不到惩戒恶之前,种下恶之花的种子来自于何处,也看不到惩戒恶之后带来的负面连锁反应。

而《空白》这部电影,让我们真正看到了这种负面连锁反应惊人的打击力量。

也让我们对于生活中的是非判断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添田花音】父母离异后跟随秉性暴烈的父亲生活。

性格孤僻,不被周围人所理解。

她找到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解脱的方法,那就是在超市里偷东西。

【添田充】一个谈吐粗暴,时常焦躁不安的父亲。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究竟怎样的成长背景造就了这样的人格,也许当事人也不清楚。

【青柳直人】从父亲手中继承了超市,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不擅长向别人表达自我,生活中极力回避与别人打交道,觉得那是种痛苦。

通过压抑感情,扼杀自我,去“与人为善”。

影片中直人因为海苔便当的事在电话中突然大爆粗口,随后回电道歉的片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简单的一个生活场景便足以说明其人格的全部。

【草加部麻子】超市店员。

一个正义感和执行力都爆棚的女性。

一个让我想起“过分的善意与恶意没有区别”这句话的人物。

她沉醉于自己的行善行为,甚至不惜在志愿活动中对表现不佳的队友恶言相向。

【今井若菜】花音的班主任。

虽拥有教育学生的立场,但老师毕竟也非完人,她没能察觉花音的迷茫和矛盾,反而用言语狠狠地打击了她。

花音死后,她忏悔自己的指导有错,却被老师同事反驳道:“你现在才在这儿假装一个善解人意的好老师,也太狡猾了吧?

”我们自以为的善意,是否是一种恶?

意识到那是恶后,恶到善的转变,并非放下屠刀,就能成佛那么简单。

【野木龙马】剧中为数不多的良心青年。

代表着事件之外的旁观者。

他的举动也象征着第三者角度应该给予的正确的力量。

【其他】用粗言秽语使唤他人的同班男生;冷漠的同班女生;为了节目效果,捏造事实的媒体;为了学校的形象,诬蔑栽赃他人的校长……谁都有责任,但我们能堂堂正正指责这些人吗?每个角色的都有许多缺陷、有大段大段需要填补的空白。

可我们谁又不是呢?

唐朝杰出的宰相魏征在临死时跟唐太宗皇帝嘱咐:“天下之事,有善有恶。

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敝。

公卿之内,情有爱憎。

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爱憎之间,所宜详慎。

”意思就是我们对于憎恶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缺点;对于喜爱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长处。

在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

如果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在自己所看重的立场上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不接受对方的立场,不考虑相对合理性,肆意地判断,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判一个人孰好孰坏。

每个人的正义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脱离自以为是的范畴,也因此我们看到了《空白》中很多毫无自觉的恶意与善意。

所以,罗翔老师在批判相对主义后补充道:“个人认为,虽然我采取的是道德主义,但要注意我们依然是一个多元的道德主义、一个情境主义的道德主义。

你会发现善和善之间是可能会有冲突的。

所以要根据情境主义做一种道德的功利比较。

 3 ) 失去的空白永无法弥补

看了开头差点以为是个像《海边的曼切斯特》那样绝望到底的故事。

一场意外让陷入其中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生活的煎熬与道德上的重压都几乎使人无法忍受。

攻击性强的人对外输出指责,攻击性弱的人对内被自我折磨到了无法挽回之境。

言论和现实是否被承认往往取决于主观的判断。

被过度放大的时刻都不能理智地表达。

还有这同样可以说是一个讨论家庭关系的内核,被疏忽的、被误解的、被错过的,即使是家人间也总有巨大的误会。

还有朝夕相处的人间展露出的控制欲和其他念头也是一直被隐藏直到被揭露的那一刻。

电影中那些建立在身份上一点一滴的小设计,不论是绘画还是超市公告栏张贴的海报,隐隐呼应着剧情的发展。

说到演员身上,最印象深刻的竟然是那位出场不过几秒钟的肇事人之一的母亲,克制自己的发言但依然带着极大的悲痛。

应有的感情都被展示出来但又不会过头。

至于松坂桃李实在是乏善可陈。

 4 ) 保持“空白”看《空白》 挖人心的鬼才导演--吉田惠辅 东京国际电影节记者会

星光璀璨的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将于2021年10月30日~11月8日举行。

今年的TIFF出现了几个大动作,一是时隔17年,将主会场从六本木搬回了日本电影圣地“日比谷・银座・有乐町地区”;二是由著名制片人市山尚三担任选片艺术总监。

此外,日本另一个著名电影节--第22届东京Filmex(10月30日~11月7日)将与TIFF同期举办。

主推日本当代佳作的“Japan Now”单元今年更名为“Nippon Cinema Now”。

该单元包括10部影片,其中特别聚焦70后导演“吉田惠辅”,将上映其2016年的《白昼之雨》、2021年的《蓝色》和《空白》三部作品。

吉田惠辅(Yoshida Keisuke)1975年生于埼玉县,在东京视觉艺术学校上学时就开始电影创作,并长期在塚本晋也导演的影片中负责灯光。

2006年自主拍摄的《未熟之夏》荣获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奇幻场外竞赛单元大奖之后,高质量佳作不断。

《书桌内》(2007)、《咖啡馆的故事》(2008)《三角》(2010)、《辕马小姐和大嘴巴》(2013)、《麦子小姐》(2013)、《银之匙》(2014)、《白昼之雨》(2016)、《犬猿》(2018)、《亲爱的艾琳》(2018)等。

兄弟姐妹、国际婚姻、跟踪狂、拳击手、加害人和受害人、人际关系、近乎疯狂的纯粹……每一部作品既具有直逼人心的冲击力,也不失抓人眼球的娱乐性。

10月5日,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FCCJ)举办了东京国际电影节“Nippon CinemaNow”单元记者会,特别介绍了善于深挖人心的鬼才导演--吉田惠辅,上映了被东京国际电影节主席安藤裕康和选片艺术总监市山尚三盛赞为今年日本代表性杰作新片《空白》,吉田导演在影片结束后还回答了记者提问。

平时观剧观影前有尽可能保持“空白”的习惯,这次也不例外,观影记者会结束后才去找了官网和影评。

但一看吓一跳,因为没有料到官宣视频居然包括了几处戳中泪点的“重磅”!

于是急忙删去了原先想好的标题,改为保持“空白”看《空白》。

也就是说事前不多看剧情介绍,保持空白状态去感受最佳“空白”。

所以,我也希望在尽可能不剧透的情况下,给大家介绍一下吉田惠辅导演记者会的一些内容,当然大家也可以选择在观影之后再来仔细阅读以下文字。

女中学生被超市店主怀疑偷盗,挣脱逃跑途中遭遇车祸…谁是受害者?

谁是加害者?

是否有对错?

是否有善恶?

是否有偷盜?

是否有猥亵?

是否有霸凌?

是否有救赎?

一个生命的逝去,是一种空白。

一个生命的失去,会在心中留下空白。

这片空白,何时才会消失?

你又是怎样填上这片空白的?

人生路漫漫,前程不可料。

空空世界里,是否有光芒?

冷彻黑夜中,让人感到温暖与救赎的,可能不是那些拼足力气想把自己拉出深渊的那些手,而或许是陌生人一句不经意的话。

影片结束,周围掌声响起。

我相对平静,因为这部片子分量不轻,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并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亲子沟通、校园霸凌、中年危机、责任认定、媒体伦理、道德绑架、网络暴力… 女孩、父亲、母亲、老师、店主、司机…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可怜可气可恨可悲却也有可爱之处。

不由地想到两部同样涉及受害者家属问题的英国连续剧,约翰·西姆主演的《Trauma》(2018)和马丁·弗里曼主演的《A Confession》(2019)。

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空白会让人不知所措,酸甜苦辣咸的快速搅拌也会让人无法分清滋味。

但不知是不是人之本性,明理的都是母亲,父亲一个个越来越偏执,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

然而讲的尽管是他人事,但这些事砸到自己头上或是落在身边的几率其实并不低。

所以,我们观者会时不时地从旁观者冷静视点切换到当事人第一视点,心中默念“如果我是他/她,会怎么做?

”这一点也许就是吉田导演叙事掌镜最为精妙的地方了。

Q:拍摄《空白》的契机?

A:5年前,唯一的好友也是工作上的好伙伴突然离世,自己却在好友生前与他大吵了一架,这件事情一直留在心里。

后来听到一位在(1995)关西大地震中失去丈夫的妻子说多年过去后依旧无法放下心中的那个结。

于是发现自己的那个结其实也没有解开,觉得应该去拍一部解开心结的电影。

多年前,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在书店偷书的中学生为逃避警方追捕撞上城铁身亡,那家被偷书的书店则遭到谣言诽谤而导致关门倒闭,非常不幸。

想到自己中学的时候也干了不少坏事傻事的,但那个事件应该不至于到“死”的地步,心里也就一直记得。

于是,我就以那个事件为原型开始写剧本。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人是有偏见的,总是想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却没有什么想象力去知道其他人的感受,还有目前新冠疫情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等等,写着写着又加进去许多内容。

Q:影片完成之后您觉得是否完成了这个心愿?

A.拍这部电影就是在解心结,做交代。

我们两个以前经常一起写剧本,他是一个比我还爱出风头的家伙,喜欢听好话、被人表扬,总是想尽办法把剧本写得有趣。

其实我现在说的一些就是他想要说的,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悼念吧。

Q:为什么选古田新太担纲主演?

A:我觉得“添田充”这个角色应该就是韩国演员宋康昊在咆哮的感觉,当时和古田新太讲,他说曾经给宋康昊配过音。

太巧了!

Q:片中的许多角色都具有多面性,对于角色如何演绎,是导演和演员一起讨论之后决定的吗?

A:可能日本和欧美不太一样,日本演艺圈一线二线演员们的档期都排得相当满,所以几乎没有时间来与演员们讨论角色,演员们基本上都是按照剧本写的来演。

古田新太演的“添田充”,老实说和自己原先设想的不太一样,但是他表现得非常出色,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我基本没有去要求他这么演那么演。

当然每个演员的情况也不同,比方说母亲在葬礼上的那场戏,为了达到我的要求,瑟瑟寒风中一共拍了10多条才过。

Q:片中多次出现贴纸抗议,是不是日本人喜欢这种方式?

还有不少对媒体道德、断章取义等问题的讥讽与批评。

A:可能是吧。

其实最近新冠疫情也有这种情况,有些餐饮店为了活下去,没有按照政府要求,晚上8点之后照常营业,后来就被人家贴纸抗议,然后媒体又专门拿出来报道。

许多年前,我在上野的一家摩托车店逛游,正好碰到电视台某档节目来做采访,问我对于摩托车零部件被盗的看法,我就说了几句。

但没想到后来节目播出,我竟然被他们当作盗窃团伙成员来介绍!

(笑)这个节目现在还有呢。

当然啦,我当时穿的的确不怎么地(笑)。

Q:片中涉及到了校方对于校园霸凌问题的反应,日本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A:水相当深吧,可能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集体隐瞒什么的。

片中不过稍微提了一小点,与目前正在调查的某初中生死亡事件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Q:您是如何解释“空白”的?

英语片名“intolerance”与日语差异不小,是如何决定的?

A:“空白”就是失去女儿后,父亲心中突然被挖了一个洞、留下一片空的感觉,直到做一个交代,解开心结为止的那段历程和时间。

对了,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我的回答可能会不一样(笑)。

我不懂英语,英语片名是制作发行方STAR SANDS定的。

注:我也举了手想问这个问题,说明对英语片名心存异议的不止我一个。

个人觉得太直太白,既没有日语片名那么有想象的空间,也有可能产生误导。

但毕竟不是英语母语者,于是会后和其他国家的记者进行了讨论,有人觉得好,但也有不少人赞同我的意见。

还有记者提到了1916年大卫·格里菲斯执导的美国经典默片《Intolerance》。

太经典了,用同名容易产生歧义。

好奇查了一下,这部影片1920年在上海上映时的片名是《专制毒》,现在叫《党同伐异》,港台还有《不可思议》、《忍无可忍》等译名。

而日文用的是只表音的片假名“イントレランス”,没有翻译语意。

这部影片非常非常日本,出现了无数次“すみません(Sumimasen)”,准备下次看时好好数一数。

能够理解命比天大,但分明没有错、飞来横祸的受害者却认为错在于己,反反复复地道歉再道歉……为什么要道歉?

道歉是否需要?

有没有谁应该道歉?

所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镟鮁Āސຝ星光璀璨的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将于2021年10月30日~11月8日举行。

今年的TIFF出现了几个大动作,一是时隔17年,将主会场从六本木搬回了日本电影圣地“日比谷・银座・有乐町地区”;二是由著名制片人市山尚三担任选片艺术总监。

此外,日本另一个著名电影节--第22届东京Filmex(10月30日~11月7日)将与TIFF同期举办。

主推日本当代佳作的“Japan Now”单元今年更名为“Nippon Cinema Now”。

该单元包括10部影片,其中特别聚焦70后导演“吉田惠辅”,将上映其2016年的《白昼之雨》、2021年的《蓝色》和《空白》三部作品。

吉田惠辅(Yoshida Keisuke)1975年生于埼玉县,在东京视觉艺术学校上学时就开始电影创作,并长期在塚本晋也导演的影片中负责灯光。

2006年自主拍摄的《未熟之夏》荣获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奇幻场外竞赛单元大奖之后,高质量佳作不断。

《书桌内》(2007)、《咖啡馆的故事》(2008)《三角》(2010)、《辕马小姐和大嘴巴》(2013)、《麦子小姐》(2013)、《银之匙》(2014)、《白昼之雨》(2016)、《犬猿》(2018)、《亲爱的艾琳》(2018)等。

兄弟姐妹、国际婚姻、跟踪狂、拳击手、加害人和受害人、人际关系、近乎疯狂的纯粹……每一部作品既具有直逼人心的冲击力,也不失抓人眼球的娱乐性。

10月5日,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FCCJ)举办了东京国际电影节“Nippon CinemaNow”单元记者会,特别介绍了善于深挖人心的鬼才导演--吉田惠辅,上映了被东京国际电影节主席安藤裕康和选片艺术总监市山尚三盛赞为今年日本代表性杰作新片《空白》,吉田导演在影片结束后还回答了记者提问。

平时观剧观影前有尽可能保持“空白”的习惯,这次也不例外,观影记者会结束后才去找了官网和影评。

但一看吓一跳,因为没有料到官宣视频居然包括了几处戳中泪点的“重磅”!

于是急忙删去了原先想好的标题,改为保持“空白”看《空白》。

也就是说事前不多看剧情介绍,保持空白状态去感受最佳“空白”。

所以,我也希望在尽可能不剧透的情况下,给大家介绍一下吉田惠辅导演记者会的一些内容,当然大家也可以选择在观影之后再来仔细阅读以下文字。

女中学生被超市店主怀疑偷盗,挣脱逃跑途中遭遇车祸…谁是受害者?

谁是加害者?

是否有对错?

是否有善恶?

是否有偷盜?

是否有猥亵?

是否有霸凌?

是否有救赎?

一个生命的逝去,是一种空白。

一个生命的失去,会在心中留下空白。

这片空白,何时才会消失?

你又是怎样填上这片空白的?

人生路漫漫,前程不可料。

空空世界里,是否有光芒?

冷彻黑夜中,让人感到温暖与救赎的,可能不是那些拼足力气想把自己拉出深渊的那些手,而或许是陌生人一句不经意的话。

影片结束,周围掌声响起。

我相对平静,因为这部片子分量不轻,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并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亲子沟通、校园霸凌、中年危机、责任认定、媒体伦理、道德绑架、网络暴力… 女孩、父亲、母亲、老师、店主、司机…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可怜可气可恨可悲却也有可爱之处。

不由地想到两部同样涉及受害者家属问题的英国连续剧,约翰·西姆主演的《Trauma》(2018)和马丁·弗里曼主演的《A Confession》(2019)。

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空白会让人不知所措,酸甜苦辣咸的快速搅拌也会让人无法分清滋味。

但不知是不是人之本性,明理的都是母亲,父亲一个个越来越偏执,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

然而讲的尽管是他人事,但这些事砸到自己头上或是落在身边的几率其实并不低。

所以,我们观者会时不时地从旁观者冷静视点切换到当事人第一视点,心中默念“如果我是他/她,会怎么做?

”这一点也许就是吉田导演叙事掌镜最为精妙的地方了。

Q:拍摄《空白》的契机?

A:5年前,唯一的好友也是工作上的好伙伴突然离世,自己却在好友生前与他大吵了一架,这件事情一直留在心里。

后来听到一位在(1995)关西大地震中失去丈夫的妻子说多年过去后依旧无法放下心中的那个结。

于是发现自己的那个结其实也没有解开,觉得应该去拍一部解开心结的电影。

多年前,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在书店偷书的中学生为逃避警方追捕撞上城铁身亡,那家被偷书的书店则遭到谣言诽谤而导致关门倒闭,非常不幸。

想到自己中学的时候也干了不少坏事傻事的,但那个事件应该不至于到“死”的地步,心里也就一直记得。

于是,我就以那个事件为原型开始写剧本。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人是有偏见的,总是想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却没有什么想象力去知道其他人的感受,还有目前新冠疫情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等等,写着写着又加进去许多内容。

Q:影片完成之后您觉得是否完成了这个心愿?

A.拍这部电影就是在解心结,做交代。

我们两个以前经常一起写剧本,他是一个比我还爱出风头的家伙,喜欢听好话、被人表扬,总是想尽办法把剧本写得有趣。

其实我现在说的一些就是他想要说的,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悼念吧。

Q:为什么选古田新太担纲主演?

A:我觉得“添田充”这个角色应该就是韩国演员宋康昊在咆哮的感觉,当时和古田新太讲,他说曾经给宋康昊配过音。

太巧了!

Q:片中的许多角色都具有多面性,对于角色如何演绎,是导演和演员一起讨论之后决定的吗?

A:可能日本和欧美不太一样,日本演艺圈一线二线演员们的档期都排得相当满,所以几乎没有时间来与演员们讨论角色,演员们基本上都是按照剧本写的来演。

古田新太演的“添田充”,老实说和自己原先设想的不太一样,但是他表现得非常出色,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我基本没有去要求他这么演那么演。

当然每个演员的情况也不同,比方说母亲在葬礼上的那场戏,为了达到我的要求,瑟瑟寒风中一共拍了10多条才过。

Q:片中多次出现贴纸抗议,是不是日本人喜欢这种方式?

还有不少对媒体道德、断章取义等问题的讥讽与批评。

A:可能是吧。

其实最近新冠疫情也有这种情况,有些餐饮店为了活下去,没有按照政府要求,晚上8点之后照常营业,后来就被人家贴纸抗议,然后媒体又专门拿出来报道。

许多年前,我在上野的一家摩托车店逛游,正好碰到电视台某档节目来做采访,问我对于摩托车零部件被盗的看法,我就说了几句。

但没想到后来节目播出,我竟然被他们当作盗窃团伙成员来介绍!

(笑)这个节目现在还有呢。

当然啦,我当时穿的的确不怎么地(笑)。

Q:片中涉及到了校方对于校园霸凌问题的反应,日本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A:水相当深吧,可能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集体隐瞒什么的。

片中不过稍微提了一小点,与目前正在调查的某初中生死亡事件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Q:您是如何解释“空白”的?

英语片名“intolerance”与日语差异不小,是如何决定的?

A:“空白”就是失去女儿后,父亲心中突然被挖了一个洞、留下一片空的感觉,直到做一个交代,解开心结为止的那段历程和时间。

对了,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我的回答可能会不一样(笑)。

我不懂英语,英语片名是制作发行方STAR SANDS定的。

注:我也举了手想问这个问题,说明对英语片名心存异议的不止我一个。

个人觉得太直太白,既没有日语片名那么有想象的空间,也有可能产生误导。

但毕竟不是英语母语者,于是会后和其他国家的记者进行了讨论,有人觉得好,但也有不少人赞同我的意见。

还有记者提到了1916年大卫·格里菲斯执导的美国经典默片《Intolerance》。

太经典了,用同名容易产生歧义。

好奇查了一下,这部影片1920年在上海上映时的片名是《专制毒》,现在叫《党同伐异》,港台还有《不可思议》、《忍无可忍》等译名。

而日文用的是只表音的片假名“イントレランス”,没有翻译语意。

这部影片非常非常日本,出现了无数次“すみません(Sumimasen)”,准备下次看时好好数一数。

能够理解命比天大,但分明没有错、飞来横祸的受害者却认为错在于己,反反复复地道歉再道歉……为什么要道歉?

道歉是否需要?

有没有谁应该道歉?

所以想了一个新片名,《Sumimasen(I am sorry)》。

欢迎大家看好影片后一同来参与讨论,是否有其他片名建议?

Q:您这次被选为东京国际电影节“Nippon Cinema Now”单元特集,今后定会受到来自全世界的瞩目,您对今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有什么期待吗?

A:其实以前也有不少人来跟我说喜欢我的作品,但是我从来没被特集什么选中过,所以也怀疑那些说喜欢我作品的人不过是嘴上讲讲而已。

我想被选上一次之后,大家今后就会意识到可以选选这个导演,就很开心了。

关于今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尽管新冠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但我希望能通过电影来打开通向未来之门,希望大家都来看,尤其希望今后想走电影之路的年轻人多多来看。

●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时间:2021年10月30日~11月8日地点:东京日比谷・银座・有乐町地区官网:https://2021.tiff-jp.net/ja/ ●第22届东京Filmex时间:2021年10月30日~11月7日地点:东京有乐町、Online官网:https://filmex.jp/2021/这个导演第22届东京Fi02.jp/2021/

 5 ) 人类的悲伤各不相通

我们可以因为同一条抖音哈哈大笑,但却不能因为同一个故事产生同样的悲伤。

每个人的悲伤都是不相通的,一场车祸,父亲的悲伤来自于没有过多参与女儿的生活,肇事车主的悲伤来自于残害了一条幼小的生命,而便利店主的悲伤更多的是在孰是孰非中迷失自我。

好像每一个人都很悲伤,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救赎,得到专属于他们的救赎。

拔地而起的高楼、呼啸而过的汽车、飞速传播的互联网在便捷生活之下也为我们制造了许多悲伤,成为杀手,成为凶器。

在看《空白》的时候,我们已经将自己带入到不同的角色里,是失职的父亲、意外车祸的车主、明明在抓小偷却成为罪人的超市店长、责骂了学生的班主任、为了被喜爱不断做公益的中年女人、明明是自己的离职晚宴却被别人抢了风头的收银员、为女儿的过错承担责任的车主母亲,还是仅仅是去舆论风口的超市买东西的顾客呢?

我们选择不同的角色,进入不同的悲伤,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痛苦,因为同一场车祸。

这可能就是“空白”的含义吧。

 6 ) You living with it

补记 写于2022.10.3在昏昏沉沉的周日早上开始看这样一部电影,直到花音狂奔出超市遭遇车祸,我才在巨大的音效和画面冲击下如梦方醒,起先我甚至没有看清楚她“偷”了什么。

在后来的剧情里才知道,一瓶指甲油。

透明的、不会被爸爸发现的指甲油,安静自卑的青春期少女不敢与离异父母开口的指甲油,小心翼翼藏在小熊肚子里却仍在死后被爸爸扔掉的指甲油。

观影过程中和思琪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痛苦”,花音的车祸让人痛苦,这场意外产生的连锁反应也让人痛苦,似乎所有人都有错但又没错——如果你非要找一个“责任方”,可以是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围、追赶的超市老板甚至没能及时刹车的司机。

可你又怎么去指责,幡然悔悟的父亲、当了交警用一生赎罪的老板和自杀的司机。

问题似乎无解了。

但电影的名字叫《空白》,也许我们本来就不是要去找到那个“解”。

答案的位置是空白的。

电影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剖开呈现了一些东西。

伴随整部电影的窒息感似乎就来自这种无解,但痛苦来自故事本身。

也许是因为电影里呈现的家庭模式实在太典型,一起看的小伙伴们在结束之后聚焦讨论的点也在于家庭。

我很容易能联想一些画面——比如家长面对小孩的尸体无力地重复:“我都是为了你好啊,你怎么不听我的呢。

”似乎东亚家长总是需要一次痛彻心扉的“失去”才能开始“反思”,而有的甚至在失去后仍在埋怨,就像故事一开始的父亲,固执地重复“我的女儿不会涂指甲油,一定是有人带坏她了”“我的女儿不会偷东西,一定是你对她做了什么”。

你说他想不明白吗?

也不尽然。

无非是需要一个宣泄恨意的理由,这时候他仍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否定自己的权威,仍然在用自己的想法来想象女儿。

于是发现东亚家庭里的父母和孩子真的只是父母和孩子,我们在爱与责任的要求下尽力地扮演那个角色,到头来朝夕相处的父亲连女儿涂不涂指甲油都不清楚,哪怕看过同样一片海豚云也没能一起画一幅画。

所以如果你问,原谅吗?

和解吗?

电影里,没有人能代替花音原谅什么和解什么,逝者已矣,生者需要找一个理由与自我和解,然后活下去。

电影外,原谅和和解也从来没有发生,如果家长不觉得自己有错,那么孩子能够原谅什么?

而什么又是真正的和解?

撕心裂肺后重复的伤害,说了又忘的喜好,到最后学会了沉默和妥协,不再去尝试说服,你也许从未和解,但他们说你终于长大懂事了。

我也许无数次恨过父亲,无数次想象没有他的生活——不必无端担惊受怕,不必害怕醉酒后大声说话的男人,不必害怕打来的陌生电话,不必半夜惊醒听见开门声会害怕妈妈再也回不来,多么好的生活,可是衣柜里还有第一只他在商场里为你买的玩偶熊,整个高中你都背着他顶着妈妈的责备“浪费钱”给你买的匡威书包,你的身高越来越逼近他,直到能够看见他的白发,于是恨意暂时消退,责问自己何以如此无情?

又在下一轮闹剧上演时恍惚,他是否有一丝愧疚?

可我们只是沉默着,不再看彼此的眼睛。

说恨吗,可我分明不忍心。

说爱吗,可我分明恨着。

人怎么可能原谅自己的骨头与自己的血,就像人怎么可能永远恨这自己的骨头与自己的血?

爱与痛苦永远共存。

 7 ) 影评|耿苏志:爱之伤痛的追问

今天晚间,观看了2021金鸡百花奖国际影展日本电影《空白》,这是一部具有强烈情感彩色的道德伦理片。

父亲对于女儿的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巨大的空白。

只有当单亲的女儿遭遇车祸身亡之后,才激起了痛失爱女的情感波澜,这让他陷入疯狂情绪和无法控制悲伤。

他为了寻求女儿死亡的真相,既给他人带来了情感压迫、和难以克制的愤怒情绪,也给肇事者造成自杀的悔恨的结局。

当悲剧可能持续扩展和伤害其他人的生命时,他走进悲痛的误区而难以抑制。

正是他进入了女儿世界之后,他才理解了女儿在孤独世界中隐藏着无法与他分享的困境,可能也是这种长期无法沟通父女关系,才是造成女儿死亡真正的原因。

所有涉及到这场死亡事件的个人,都因为对无辜生命造成伤害和带给他者的悲痛,他们不同程度的都有着道德与伦理上深刻反思性。

这是电影在现实中寻找细节和推动情节变化的动力,也是电影人性的觉悟与内省高度,它让日本电影充满伦理追问的精神品质,这才是它真实与忠诚地表达日本现实社会的角度,也是对普遍生命尊重与爱的成熟伦理电影表现。

 8 ) 贫瘠的心灵上开出贫瘠的花

父亲是大男子主义,对女儿不关心,女儿也很怕他,两个人几乎没有多少交流,父亲的职业导致他经常很长时间不在家,所以本来就少的交流更没有多少了。

母亲(和父亲离婚了)给女儿买了手机,父亲不仅斥责了女儿更是将手机给扔了不允许她用。

女儿偷了店里的指甲油,被店长追逐发生车祸死亡。

父亲不相信女儿会偷指甲油,因为他觉得自己女儿不会化妆。

他觉得女儿是在学校被霸凌了,是其他人让女儿去偷指甲油的,然后校长为了解决麻烦让父亲去找便利店店长,给了父亲错误的引导。

在错误的引导下父亲觉得女儿被便利店长猥亵了,店长在说谎。

为了给女儿伸像正义做了很多极端的事情,便利店店长被bi的一直在zs。

电视台里的人为了博人眼球一直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前妻告诉她女儿一直有在化妆,只是你不知道。

男人很暴躁根本不相信,前妻告诉她女儿偷的是透明指甲油。

(前妻对女儿的关心也不到位,不知道女儿化妆,不知道女儿的心理问题。

)父亲依旧坚持不相信女儿会化妆。

撞女儿的司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的zs了。

在司机的葬礼上,失去女儿的父亲碰见了失去女儿的母亲,司机母亲的话让父亲开始审视自己。

她发现了女儿的化妆品,还发女儿还有心里问题,这一刻他终于知道自己对女儿有多么的忽视。

看完以后还挺压抑。

所有的人都没有一个好结局,撞人的司机在法律上没有错,但是因为受不了道德谴责良心的愧疚选择了自杀。

在知道自己对女儿有多忽视以后父亲一直活在愧疚里,精神支撑也没了。

便利店老板的精神也几乎崩溃了,店也关门了,人一直想要自杀,余生全是愧疚自责。

媒体的的断章取义,火上浇油,学校的推脱责任,两面三刀都挺可怕的。

女儿贫瘠的心灵上没有人给她浇水,一个花季少女消亡在了世界上。

父亲贫瘠的心灵上被名为别扭、“理所当然”的土被填满了,所以他无法给女儿的心灵浇水,最后只能活在痛苦中。

今天下午又重温了一遍,看完以后很想问“死亡对女儿来说是解脱还是痛苦?

 9 ) 真正的肇事者货车司机从始至终没有歉意,反而善良的人在遭受折磨

肇事司机就露过一次面,又是撒谎,又是回避责任,一脸无所谓,总之就是毫无悔意,然后再未露面,置身事外。

相信这是导演的刻意为之,应该算是根暗线,让人回味。

想来也是悲催,因为心里还有善意,反而会痛苦,懊悔,被困住,以至于自杀。

从始至终我们都在关注事件其他相关人的情绪和折磨,可是真正的肇事者却再也没有出现,也没有被提及。

是否像极了生活呢?

不过我们能感同身受或许正因为这就是来自生活的情绪吧。

 10 ) 没有人得到救赎

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居住的初中生花音在超市里面偷东西被超市店长抓住,花音在逃跑时横穿马路被第一辆汽车撞到后又被大货车碾压,父亲添田根本不相信女儿会偷东西,去找超市要说法,怀疑女儿在学校被霸凌又去学校要说法,媒体也来凑热闹,但是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对事情进行了断章取义,而汽车撞到人的女司机想要得到原谅却一而再再而三遭到添田的拒绝,而超市店长只想要能冷静的处理事情,可是在无良媒体和过分热情到帮倒忙的店员努力下店铺不得不关闭,一直得不到原谅的女司机最终承受不了自己心里的压力而自杀,一个小小的偷窃如蝴蝶效应一样最终死了两个人,倒闭了一家店,3个家庭破碎,而无良的媒体,推卸责任的学校和碾死人的货车司机却好像没有人追究,一如既往。

父母离异并缺少父爱的初中生,已经到了爱美的年纪,父亲连母亲给自己买的手机都随手扔出窗外,想来自己想学着化妆更是不能让父亲认可,没办法只能冒险偷了。

超市里经常丢东西,身为店长想了很多办法却起色甚微,这天正好抓住一个女学生正在偷窃,没想到女学生逃跑了,或许只是想追上她要个说法,没想到出了人命。

似乎每个人都有不得行的理由,似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冤枉,可是最冤枉的不应该是那个女司机吗?

人家正常行驶,没有喝酒没有分心打电话什么的,更没有超速,而自己也仅仅只是撞伤了她。

为什么没有人追着货车司机不放呢?

失去孩子的父亲没有追究,离婚再嫁的母亲也没有追究,帮着父亲干活的看起来忠诚聪明的小伙竟然也没有提醒,那个热心慈善公益的热心店员也没有提到这个转移公众视线的货车司机,无良的媒体居然都忘了这个货车司机,导演只是想着电影看起来好看一点,想着其实绝大多数的观众其实都是来看热闹的,看完这部电影撒泡尿就忘了电影情节只记得自己看电影的感受一样,就像毛利小五郎被柯南扎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发现脖子上有针眼一样。

最终好像所有电影里的重要角色都没有得到救赎,父亲开始关心女儿的爱好,店长找了个临时工作,有什么用呢?

还是带着情绪,没有人去反思。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拍电影能很好的能把情绪带给观众,而且没那么刻意,能让你自然而然的跟随导演的本子跟着角色哭或笑,导演觉得我拍的东西让观众在这里笑观众笑了,让观众在这里哭观众哭了,他的电影就成功了。

《空白》短评

是我想看到的电影。

10分钟前
  • 羊男
  • 力荐

大晚上看这个真的太气了 这老爸脾性差还充满戾气 我不懂为什么他讨人厌了一整场却因为最后小小的柔软而得到大家的谅解。我不是说花音该死 说我黑心也罢 我认为这样的老爸就应该让他承受点人生的痛苦!凭什么还能趾高气扬地地追问人家要自己想要的被扭曲的真相?反倒是店长 战战兢兢地工作 如履薄冰地看着世人的眼光 别人只对他说句“谢谢”就让他流泪 这样的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痛苦?还有第一个撞到花音的小姐姐 被良心和舆论打倒了 为什么到死了都没活得一句原谅?这样固执已见的老爸 到女儿死了才去试着理解她的老爸 凭什么带给人家那么多痛苦?真想他手在船上被割伤然后破伤风死掉!媒体也该死 社会需要公义 还有需要保护维持公义的方式!【我恨得咬牙切齿 皆因老爸这个演员演得真好】

14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父亲以为自己爱女儿,但不曾了解过女儿的爱好。超市店长做了对的事情,但一直活在愧疚中。肇事女司机或许是家庭的原因,明明是无意的,但自责到自杀。肇事男司机只是说了几句,撇清责任后就继续生活。媒体只要像豺狼一样伺机而动,胡说八道一翻就能左右别人的判断,当有新的热点后就快速的失忆……所有人都很苦,生者和活者。像我理解的日本这个民族一样的,所有人都像被困在牢笼里,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和自己和解。

17分钟前
  • Bibby
  • 推荐

就拍得很一般

18分钟前
  • Nobody
  • 较差

虽然的确有反思到日本谢罪文化的窒息和媒体报道的失效,但看完只想创死大爹不能不说是创作出现了严重偏差,而且配上这么和解的结尾反思了个寂寞啊。

22分钟前
  • sanyo
  • 较差

平时完全忽视女儿的父亲,有什么资格悲痛?

24分钟前
  • 沉默的导航
  • 还行

整个故事少了大客车司机视角。小朋友和片冈礼子戏份挺少让人印象深刻。有这样的老父亲的确是度日如年,由于古田新太饰演的父亲性格太恶劣观影感受真得太过压抑了中间还停了一会再接着看的。寺岛忍这个角色莫名让人讨厌,演得倒是挺好的

29分钟前
  • 人淡如菊。无奈
  • 还行

是父亲对死去女儿认知的空白,也是每个人(父亲 超市老板 超市员工大姐)填补内心空白的不同方式——专横偏执懊悔、压抑懦弱、空虚伪善——以及这些处理方式因为惨烈事故发生的激烈碰撞。(可能自杀的肇事者和老师有些缩减?)媒体可真是搅得一手好局。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冲突和内心变化,多面性,剧本挺好的。古田新太演得真好啊……其他人也不错,这部卡司还挺强的。

32分钟前
  • 风华布衣
  • 推荐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独白,这是群像,社会事件,多米诺骨牌效应,角度复杂多变。古田新太厉害👍🏻

33分钟前
  • 水水
  • 推荐

电影《空白》突显现代人与人的关系、家庭羁绊与媒体的真实面目,什么是真的?谁是正义?思绪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朝着危险方向上被放大,反映了现代社会。登场角色们,在爱和恨的尽头呈现出全体受害者与加害者的样子,将乍看愤世嫉俗的题材混用讽刺的黑色幽默的手法来描绘。 这一切的开端始于一个商店盗窃未遂事件,一名女中学生在超市的化妆品柜台被店主看到偷东西而逃离现场,但一出国道就发生车祸事故身亡。女学生的渔夫父亲添田充坚信“女儿不可能偷东西”,让怀疑加剧,并追捕了事故的相关人员。另一方面,由于父亲的压力与媒体报导的加温下,让事故契机的超市店主青柳直人,开车的女驾驶陷入混乱与自我否定。

3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每个情节设置都如此刻意过火,试图为痛苦找到宣泄的理由,但最终却都被“对不起”抵消,无处释放的痛苦肆意蔓延,善意真的能减轻痛苦吗?

43分钟前
  • 电车
  • 还行

悲剧就是所有牵涉之人都或轻或重且无可挽回地失去了些什么。最后一幕很动人,做父亲的终于在一幅画里找到了和女儿的一丝共同回忆

45分钟前
  • 贴面无须华丽
  • 推荐

受害人群像,失去女儿的父亲,抓小偷致女孩意外去世的超市店长,撞上女孩的女司机,无处诉说。博人眼球的媒体,恶意剪辑,恶意揣测,也是现实的写照,仿佛一场吃人血馒头的狂欢,热度散去后,媒体仿佛苍蝇一样,寻找新的题材,可是事件中受到伤害的无人在意。

46分钟前
  • A回收旧家电
  • 推荐

好惨。没一个人好过的。其实特意回去再看了一下女孩没有偷东西啊?会不会是惯偷被剑心制止了呢?但为啥拉进房里又突然跑出来啊?不过应该都是想太多了,其实就是惯犯被拉进房里责备然后害怕逃跑。剑心后面的表现其实就是个老好人。阿姨都喜欢的老好人。

47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推荐

这剧本往反转的路子延伸,光父亲这条线是不够的,对应的男主一路下滑陷溺,演变到最后变成外界的环境激发了父亲的转变,失之肤浅,强行的温情结局抹去了黑暗。如果交北野武手里,定会有不同质地的生之感悟。

51分钟前
  • LOOK
  • 还行

不自信的花音默默地在学校里承受,又默默地用对抗发泄情绪,最终酿成惨剧。家庭之间更良好的沟通显然非常重要。将自信黑成恶意的形容词,是多么不良的动态呀。人为什么不能勇敢地相信自己呢?

56分钟前
  • hexdiad
  • 还行

一般,太作 根本就吸引不了我们

1小时前
  • 薯条违纪款.
  • 较差

大晚上看这个真的太气了 这老爸脾性差还充满戾气 我不懂为什么他讨人厌了一整场却因为最后小小的柔软而得到大家的谅解。我不是说花音该死 说我黑心也罢 我认为这样的老爸就应该让他承受点人生的痛苦!凭什么还能趾高气扬地地追问人家要自己想要的被扭曲的真相?反倒是店长 战战兢兢地工作 如履薄冰地看着世人的眼光 别人只对他说句“谢谢”就让他流泪 这样的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痛苦?还有第一个撞到花音的小姐姐 被良心和舆论打倒了 为什么到死了都没活得一句原谅?这样固执已见的老爸 到女儿死了才去试着理解她的老爸 凭什么带给人家那么多痛苦?真想他手在船上被割伤然后破伤风死掉!媒体也该死 社会需要公义 还有需要保护维持公义的方式!【我恨得咬牙切齿 皆因老爸这个演员演得真好】

1小时前
  • A小熊软糖🍭
  • 较差

不好看

1小时前
  • 积极向上
  • 很差

让我想起成都中学的事情,母亲微笑跟儿子挥别在一个普通的一天,但是儿子直接跳楼了,哎。。。

1小时前
  • 蓓一之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