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电影都有教育意义,这个也不例外。
讲了两个小孩,不和的兄弟在太空飞行棋的游戏了团结的故事。。
情节也很独到,其中有一个被困的宇航员,他的真实身份竟然就是那个哥哥长大后的样子,他曾经做过很后悔的事,在一次游戏中他和弟弟吵得很厉害,许愿将弟弟消失,结果游戏无法继续,他永远不能回家。
剧中的两个小孩最后没有犯宇航员以前的错,最后团结起来回家了。。
我想这部电影告诉我们:1.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在生气的时候容易犯错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清楚。。
2.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就是这个道理吧。。
几个小鬼主演的戏,嗯差不多就是给孩子看的吧。
里边有几个剧情也符合孩子实际,两兄弟年龄不一样,玩的东西不一样。
父母表扬弟弟的时候,哥哥觉得被冷落,因为他做到同样的东西,为何父亲表扬弟弟,没表扬他。
姐姐也很漂亮。
但好像演员少了点,没有龙套,群众演员的烘托,感觉也是个小成本制作。
但画面效果则是大制作的质感。
第一次许愿,宇航员大声的喊,要哥哥冷静,并说出,自己也曾经许愿,但杀死了自己的弟弟,自己很后悔,在无尽的太空中飘荡了十五年,寻找复活弟弟的希望。
第二次哥哥许愿,帮助宇航员复活了弟弟,也揭开了宇航员就是长大以后的哥哥的谜底。
宇航员抱住他弟弟的时候,也许是最感人的画面了。
第二次许愿也解释了为什么宇航员在第一次许愿的时候废话连篇,却不提醒哥哥许愿结束游戏。
因为游戏如果结束,他也就无法找回弟弟。
为了复活弟弟,宇航员选择继续在太空里飘荡,期望在某个“星球”能找到这样的机会。
勇敢者的游戏1》上映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Robin Williams成为我记得的唯一的角色,当然还有那一盘棋,只不过在有些时候,我会不合时宜的把里面的镜头跟什么《Jurassic Park》系列搞混,这个实在没有什么办法,谁叫里面都是些“惊艳”的角色,不是恐龙就是蜥蜴,不是蜥蜴就是鳄鱼,反正只要是对人构成威胁的食肉动物,都会成为电影的角色,哪怕是借用一下,某一个部位,比如说牙齿,此次《勇敢者的游戏2》基本上秉承了这样特质,比如又请来了一个大腕Tim Robbins,还请来了恐龙和蜥蜴的杂交种,什么Mogen人。
情节基本和《勇敢者的游戏1》,就是等待,等待发生什么电脑特技。
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的。
渴望从这个电影有所收获,我的年龄可能有些不合适。
基本上,这个片子属于一个小余15岁孩子的娱乐大片。
不过现在Hollywood真的蛮有趣的,成年的娱乐大片,逐步往动画片走,比如《Shark Tale》、《Shrek》而孩子的娱乐片,则走的都是真人路线,比如《harrypotter》系列。
难道是成人认同感的丧失还是不易建立?
在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却是缺失的,这里我们不得不叹服,老美电影工业化,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翻来复去也能拍出来,这个问题一谈就扯远了,回到电影上来。
小孩看了,还是会懂得Brother的含义的,这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主旨吧。
至于兄弟们要在泡妞的时候去,观赏这部电影,还是可以作为备选的, 里面当10年之后的沃特和他姐姐之间的错位感情搞笑还是一个小惊喜。
再不济里面的特技小刺激一下眼球, 吃吃苞米花,然后闲谈一下,到特技的时候惊呼一下,如此而已。
且不论这部电影是不是《勇敢者的游戏》续集,单就精彩程度而言,是比较令人失望的。
或许是如今的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也或许是千奇百怪的东西见多了,兴奋点高了吧。
本片的故事结构和取材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
利用男孩子喜欢的外太空游戏,描述兄弟之间爱恨交加的亲情。
可惜的是,过于低龄感了。
明明是很用心的特效,却也没有预期的“新鲜有趣以及巨大的冲击力”。
小演员虽然可爱,但少了点灵动。
至于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演的“女主角”,就如冰雕一样,沦为了摆设,当然美还是美的。
特别喜欢的是那个不符合逻辑的宇航员设定。
原本还在吐槽怎么选了这么难看的男演员,结果原来是长大后的哥哥。
在宇宙里居然还有另一个自己,因为不同的选择,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可惜,那个自己被“正确处理了”。
总而言之,这种面向儿童的电影,大人们从中获得的乐趣会少很多。
因为我们心里明白主角不会有真的危险,游戏总归会结束。
不当真了,不投入了,便不会好玩。
话说人生其实也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呢,但是我们一个个倒是活得像真的一样,失眠的失眠,烦恼的烦恼。
或许,另一个自己正在哪里逍遥快活着,等着把如今这个傻傻的我做掉。
整部电影一气呵成,情节紧张刺激又充满兄弟家庭相处过程中的情感常态,宇宙穿越却又如此真实。
对于2005拍的影片来说,算是一部很棒的儿童教育科幻片了!
顺便说下姐姐真漂亮,特别的hot,我的天。
目不转睛有木有。。。
对于孩子们来说,能从电影中收获到一些道理才是最好的,比如兄弟姐妹在遇到困难时才懂得彼此的珍惜,沟通与交流,彼此互相理解和包容才是此片的寓意所在。
难以想象我竟然到现在才发现这部经典奇幻电影,Danny Walter 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兄弟关系,哥哥对弟弟的存在充满敌视,又仗着自己脚之身强力壮而欺负弟弟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宣誓对父母的主权。
两人小心翼翼的互相试探着爸爸的爱,又各自因为爸爸的反应或性格突变或暗自伤心。
Walter 把Danny 关进小货梯的行动让人心酸,想象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这样的行动啊,若不是因为飞行棋游戏改善了两人的关系,可以预想此举给两人带来的影响,Danny 可能会有心理阴影,记恨哥哥害怕地下室幽闭恐惧症,Walter 可能也越来越残忍,这一个吵架之后小小的动作,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悲剧的萌芽。
太空飞行棋的游戏环节剧情紧凑很吸引人,紧张刺激的情节中也穿插着一些小幽默比如萌萌哒的机器人。
龙怪和机器人的出现让观众不由得跟着紧张担心起来。
太空人的设计很巧妙,Danny 召唤old Walter,Walter 差点放逐了自己却被Danny 留了下来,小Walter 伤心的说你选你哥哥还是选他,Danny 的决定让他失望,但是恰恰是这个选择救赎了他自己,多巧妙啊。
Walter 许愿之前的争吵,引导观众担心Walter 会许愿让Danny 消失,还好没有走向悲剧。
当最后一切归为平静,最怕一切都是Danny 的幻想,还好作者保留了大团圆,让每个人都记住了经历的故事,回味无穷。
整个电影一气呵成,情节紧张刺激又充满兄弟家庭相处过程中的情感常态,天马行空却又如此真实。
即使是2005年的老电影特效略显一般但也足够支撑观众沉浸其中不出戏,想想中国电影的特效还有漫漫长路。
不知是不是由于美国在科幻电影的地位水平过于难以望其项背,宠坏了观众,以至于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电影都不太敢尝试相关系列,科幻电影少之又少且水平一直没有大幅进步,实为一大遗憾。
总之,好电影,经典电影,推荐。
一座漂浮的房子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外太空,如果说《勇敢者的游戏》让人记住了一次次冒险的景象,而这部片子则让人记住兄弟俩感情的一点点升温。
就像影片中的兄弟俩一样,对于我们这代85后生人来说,有兄弟姐妹着实不容易,但幼年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甚至总觉得妹妹生来就是跟我们分享爸爸妈妈,所有好吃的的。
有些人也许不了解,为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游戏,俩人还要比个你死我活,谁赢谁输并不重要,这样觉得的人肯定是独生子,不然就是过于洒脱,超然物外,吸风饮露。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任何一个比赛的输赢,都会决定你在爸爸妈妈面前的“知名度”。
只有赢,才会吸引爸妈的夸奖。
就像沃特觉得不公平一样,父母对于孩子从心底来说是公平的,但孩子是敏感的,只要父母稍稍偏向谁,不被重视的孩子会伤心好长时间,哥哥表现很好,爸爸却不断的让他把时间让给弟弟锻炼,本来物竞天择嘛,干嘛还让我做这些牺牲,跟爸爸在一起玩的时间也够少了。
何况弟弟还那么笨。
虽然在片中具体说明爸妈是怎么离婚的,但哥哥认为错在弟弟,而且被卷入这场游戏也因为弟弟。
虽然大家会觉得哥哥就是偏激,就是想一个人独占所有。
即使如此,那也是孩子的天性,很正常。
最重要的是俩人在一起玩久了,哥哥对弟弟可能做的事情都有直觉,哥哥愤怒的只是弟弟的不成熟,像个婴儿一样,而且不能坦白自己的错误。
并不全是对弟弟分享自己的一切而愤怒。
当影片走到最后,也是是高潮,弟弟要去左根人的飞船里取出游戏盘之前。
弟弟坦白错误,哥哥的眼神立刻柔软下来。
弟弟的内心其实并不像一个孩子,也很强大。
在进入飞船里是,看到四眼羊,弟弟没有像个孩子一样停滞不前,而是口中念着这不是羊,这不是羊而通过羊群,多可爱的孩子。
当大蜥蜴把舌头伸向弟弟的时候,弟弟只是倒吸冷气,并没有叫。
相反哥哥并没有弟弟那么坦然镇静,在看到蜥蜴爬楼梯时就吓得要死。
孩子在年幼时期,爱跟弟弟妹妹争,即使就像丽萨的年纪一样也爱对自己的弟弟发脾气,这都不算什么,迷走星球只不过是一个环境,他们以后一定还会争下去,只不过会在争论之后相互笑笑,因为他们早已发现,兄弟姐妹的眼神那么迷人。
题外话。
《滚石》杂志出中文版了,最近很忙,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儿,中午去了趟华润超市,终于拿在手里了,听卖书的说这是最后一本了,更高兴!
还送一顶棒球帽,更更高兴,明天我就戴上!
回到办公室,摩娑了一遍,跟很久以前一样,舍不得马上就看,放在手边,看着封面都高兴。
很久以前,姐姐一本本从美国寄给我,一年将近100期的双周刊,能经过北大32楼传达室活着到我手里的,三分之一都不剩了。
更不用说玛利亚凯莉做covergirl的大厚本儿年度特刊,我居然在二楼一个同学宿舍见他们当海报贴在墙上!
见我发现了就一脸讪笑,无耻极了。
1991年的中国,一本本精美的原装《滚石》,谁看了还能走得动道儿?
好杂志,能把秀才变成贼!
这就是我对好杂志的定义。
中文版的《滚石》,这也是一个梦。
说回电影,确实是《勇敢者游戏》的继续,原著是同一个人,Chris Van Allsburg,《极地特快》也是他写的。
新故事只不过把原来的斗兽棋换成了飞行棋而已,这个飞行棋是个铁皮玩具,我最喜欢铁皮玩具,粗糙的印刷,很怀旧的感觉。
其余的部分你都可以写剧本了,同样的idea啊。
太空背景,再算上10年后的技术水平的进步,这部片子可比《勇敢者游戏》差远了,毫无震撼。
导演是那个演员乔恩•法夫罗,很一般的水准。
蒂姆•罗宾斯演爸爸,就客串一下。
无惊无喜,属于不看也罢类。
相隔10年,换了导演,换了个主题,第二部让人期待,却也让人失望了。
比起第一部的动物主题,太空本身对我而言就没什么吸引力,总觉得是男孩子的游戏。
又是一盒神秘棋盘引发的灾难,虽然没了第一集的新鲜感,但旗子每走一步,也都让人鼻息凝神,可故事的推进和内容都显得多么无趣尴尬。
相比第一部的城市大冒险,这一次虽然到了浩瀚的宇宙,但整个空间其实仅限他们所住的那栋房子里,没有其它场景了。
每次看欧美的房子,我都在感慨,也只有那样的独栋大别墅,才能让孩子在里面当迷宫一样奔跑,有自己的天地,有神秘的空间,中国的绝大多数房子一眼就能看尽所有了。
更谈不上能够经得住电影中龙怪那样的炮轰,一百平米左右的小房子应该经不住两个炮弹吧。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算是女一号,因为剧中也没出现别的女性了,可她少得可怜的戏份和对故事主线几乎可以说毫无关系和影响力的表演,就算把她的戏份全部减掉也丝毫不影响电影的完整性,一个好失败的角色。
之前在某网站上看到这样一个评论,说勇敢者游戏2属于一部失败的作品,无论特技还是剧情都太类似于前作,没有进步。
于是一直拖到昨晚,处于无聊我才看了它。
我本来是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的,但是由于这个评论,反倒放平了心态。
影片一开始是一个温馨的画面,小儿子丹尼双手托腮,看着父亲和哥哥沃尔特在练习棒球。
可是没多久,丹尼和沃尔特的冲突就被展现在我们眼前,导演在这个片段中清晰的交代出了两位小哥的性格。
丹尼聪明,善良而又依赖于他哥哥。
沃尔特勇敢,身体健壮,而又对弟弟有一点反感,仅仅一点而已。
在一段小事故之后,丹尼发现了Zathura,并按下了开始的按钮。
之后冒险就开始了(不多透露了)。
经过一系列冒险,兄弟俩发现了对方的重要,从而变得友爱(such a cute word)起来。
故事是十分的简单的,而且里面的语言也十分易懂(我基本都不用看字幕),十分适合孩子来观看,它告诉孩子们"There're some games you can't play alone." 而影片的特效其实是相当震撼的,当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就给我们近距离呈现了土星壮美的星环。
就这一点我就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特效超过了勇敢者1。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十分适合12岁以下的小朋友们观看。
想想也对,我看勇敢者游戏1的适合好像也就是13岁而已
什麼是人間地獄, 就是只有三個人, 你加倆小孩, 倆小孩在吵架...
记得很早以前电影院看过/不,搞错了,是买的盗版碟。呵呵
重温经典。弟弟太可爱了。
两个不会演戏只会尖叫的小男孩加面瘫姐以及一个“i don't know her”的路人演的一部非常讨厌的电影。我都不知道怎么看完的。
同1...
好吧 看哥哥成年后的迷人眼神!!!
钢铁侠1.2的导演拍的哟
在1823的第二天看的
蛮有趣的,也很漂亮
太空飞行棋兄弟情,直接由低幼绘本改编,把它当成《勇敢者游戏续集》确实太勉强了,剧情表演都差很远。可是特效做得够足,机器杀手和蜥蜴人之类的看着够老派,难怪导演马上被拉去拍《钢铁侠》了
恩,勇敢者的游戏2~
今天分手,解闷片
小时候被这电影吓到了 QAQ
剧情稍有点弱,但还是挺值得一看,也算是密室题材,没想到3个主角童星长大后有的挺历害。开头的流星雨那块挺吓人,还有怪物像清道夫一样来蚕食房子。跑出来的宇航员是穿越以前的哥哥,许的愿望是让弟弟消失,后来弟弟回来,原来是主角小时候。剩下的就是蜥蜴怪物,和变大的机器人。
场面倒是更大了,但主角团的素养比起第一部差得不是一点半点,难怪不受待见。然而即便如此,评分还是比重启版高,重启版真该好好反省反省。
很多人說不如第1集,確實名氣也不如第1集,但其實還不錯,還有演姐姐的就是暮光之城的女主角喔。
如果没有一,我可能会把星级提高两个档次
大大的不如前作
小男孩演技太差了
不能和1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