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ning属于天才型选手,总是出演一些经历超乎一般人生活的孩子。
一张无邪的萝莉脸下,是一颗沧桑的早熟小女人的心。
一头长而凌乱的卷发,赤着脚,肆意奔跑;高兴时,会大声尖叫;愤懑时,声嘶力竭;唱起猫王的歌时,有着成年女子的魅惑。
小男友说我不想吻你了,她说但是我现在想问你,径自向男孩吻过去。
从父亲身边的撒娇的女儿,到淡然照顾痴呆的父亲,再到忍受不了,几近崩溃,向父亲嘶喊,爆发力惊人。
时常看着电影,就想走神,离开座位,干点其他杂事。
但fanning的片子不会,因为它总能带来一种抽离感。
能有一百多分钟离开现实生活,看另一种生存状态也是电影带来的一大效用。
蜜蜂的秘密生活的图景是明亮温暖的金色调。
猎犬,姑且算绿色调吧。
fanning在户外用小小的脚踩着草莓,新鲜的,饱满的,草莓。
无论是蜜蜂的秘密生活,还是猎犬,尽管她稚嫩的肩上承载的是超过年龄的坎坷负荷,但总能在静谧的田园中寻得灵魂的救赎。
看的很揪心,那么理想化的一个小姑娘却要面对那么多。
对一直虐待自己的爸爸仍然可以那么爱,为什么最后却看着爸爸走向死亡。
真的不理解,如果说前面爸爸虐待自己,受不了,那时逃掉我还可以接受,可是真的亲手把自己最爱的爸爸推向死亡,真的做不到,这时的爸爸已经单纯的只有对她满满的爱,不再虐待,不再忽视了。
开始新生一定要用这种方式吗?
最后她的走掉是要表达什么?
真的好不理解。
已经好久好久都没有看到过这样好的片子了,直击人性的黑暗和生活的现实。
看看现在所谓的大片,都是看了一遍都再不会去看第二遍的!
以前总会去翻看日剧,觉得直面人性并且励志,看了这部片子才发现什么叫做真正的真实。
人性总是这么复杂,说什么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已经太老套了,就算经常听到别人说‘人性不可靠’,和自己亲身经历依然有着天壤之别。
当你亲身见证了人性的黑暗,那个巨大的创伤成人都未必挺得住,何况一个孩子!
莱维伦很可怜,出身不好,又很穷,没有人可以依靠,被朋友出卖,被欺骗,还是个孩子就失去童贞,她什么都没有,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是很多很多很多人的写照。
她很勇敢,敢作敢为的个性,只是太年轻,没有心机。
生活就是这样,每一步成长都要付出代价,只是有些代价看你能不能够承受。
好在她还年轻,漂亮,健康,她还可以站起来去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女生的角度来说,要想幸福一生,男人真的靠不住,一定是要独立自强的,有心机有头脑的,世故的....莱维伦,范宁,我会记住的...==========另:巴迪怎么可以变态到为了取悦富家小姐骗莱维伦 甚至眼看着她被强暴?!
发现她躺床上快死了只是担心她睡觉时会把他们做过的事情都说出来,让别人知道,天哪,这小孩子长大了得多无耻啊!
女孩子小心了还有那个送牛奶的,脸上被烧过还是怎么,难怪人家说身体受过重创的人心理往往都很变态,不能同情,不然只会惹祸上身!!
果然!!
电影呈现明显的女性关怀,爱伦,莱维伦,生命中存在某种缺失,爱伦希望挽回母爱,渴望依赖,寻求牵绊,而莱维伦从来就没有母爱,她用猫王的音乐填补灵魂的虚空。
1961年的美国,女人极其弱势,莱维伦对于被强暴,没有反抗,没有认为是伍德男孩的错误,反而觉得羞愧,即便是现在,遭遇这种境况的女人,很多仍然选择沉默,最好的办法是保护自己,所以莱维伦的外婆会嘱咐她远离高草丛,不仅仅因为蛇,但简单的一个嘱咐是远远不够的,女人的苦难太多,性只是其中最尖锐的一种。
由女性关怀进而到弱势关怀,白痴父亲遭众人戏弄,黑人的卑贱地位,导演的观点不是反抗,而是自强不息,她认为你的处境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不应受别人的价值观左右。
音乐是毒也是救赎。
导演让猫王的猎犬贯穿电影始终,又借牧师的口说出摇滚乐的毒,不能说导演憎恶摇滚乐,至少不那么喜欢。
她钟情的是充满灵魂的黑人蓝调,蓝调响起时,总是一片祥和,而猎犬的吵闹粗俗潜伏不安,那些摇滚乐围绕的情节,多半是抽烟少年,喧哗,甚至暴力。
蓝调最终治愈莱维伦因猫王失贞的伤。
达寇塔范宁有张愁苦忧郁的脸,尤其皱起眉头,便一脸心事。
范宁诠释的莱维伦懵懂野性,杂草般生长,屈服命运又心存幻想,没有方向,猫王音乐那种格格不入的刺激,能让她暂时脱离茫然生活,她没有选择地沉醉于此,或者偶尔玩点性游戏,直到被强暴,她心里从未被填满的空洞,就象她抬头看到的屋顶那个破洞,开始漏雨,冰冷透彻,性的罪恶感包裹全身,病梦中那些滑腻湿漉的蛇爬上她的床,生死只一线之隔。
银幕上的范宁总是坚强的,导演要塑造的莱维伦需要这种坚强,泪流满面的莱维伦平静地唱出猎犬,在伤痛中蜕变,最后毅然逃离这种鬼生活,她说出的我爱你,同时也包含我恨你,心里那道被撕裂的伤痕永难愈合。
范宁的众多电影中,我觉得这是她演得最好的一次,完全地释放,仿佛这就是她的生活,她的遭遇。
蛇的暗示。
不单是性,还有点图腾的意味。
遍尝蛇毒便百毒不侵,美味煎蛇肉,剥蛇的高明手法能使蛇的灵魂得到安息,导演不厌其烦地展示蛇,可见她对这种动物的喜爱,蛇因毒而令人望而生畏,或许她欣赏这点,她让莱维伦戴上蛇的响尾。
这是部内容残酷,看起来却很温和的电影。
柔和泛黄的色调,无力的人物关系,甚至连高潮都很平淡,这个故事只有表象,留下很多不解。
导演对画面的雕琢很用心,很多单个人物的画面构图,她都会设置前景,或把镜头拉远,留出一片空旷,或者两人场景做光线的明暗对比,你会觉得这部电影很有艺术气息,每个细节绝不单调,除了看电影故事,你还可以欣赏导演用镜头制造的视觉风景,她喜欢用玻璃将画面朦胧化,喜欢层次丰富的远景,最有感觉的桥段,猫王开着跑车飞吻而过,这一瞬,对莱维伦,刹那即永恒,对观众也是,这是莱维伦碌碌生活中最幸福的一幕。
我是冲着所谓涉及未成年性侵犯来的,结果只看见范宁的脑袋,倒不是我思想邪恶,好吧,是有那么点邪恶,我无法理解的是就那一点露出的脑袋居然让圣丹斯的反对者们大呼抗议!
这部电影比我想象的单纯多了,范宁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她几乎适合所有角色,可爱的成熟的睿智的邪恶的诱人的。
说实话看了猎犬之后,我脑子里面冒出是朱迪福克斯在出租车司机里扮演的悲惨雏妓,艾伦佩吉在水果硬糖里扮演的天真少女,娜塔莉波特曼在杀手不太冷里扮演的可爱孤儿(而且范宁的歌声比她出色多了),她真是个了不起的天才,如此年少就美貌与演技并存,我简直五体投地。
扯远了,那些毒蛇或者非毒蛇的意义很多人都说烂了,我倒是觉得她爸被闪电劈得旋转起来的时候,特逗。
Elvis Presley - Hound Dog(words & music by Jerry Leiber - Mike Stoller)You ain't nothin' but a hound dogCryin' all the time.You ain't nothin' but a hound dogCryin' all the time.Well, you ain't never caught a rabbitAnd you ain't no friend of mine.When they said you was high classed,Well, that was just a lie.Yeah they said you was high classed,Well, that was just a lie.You ain't never caught a rabbitAnd you ain't no friend of mine.You ain't no friend of mine.重生:一开始就死去的大猎狗和结尾处小女孩捡到的流浪狗风流成性的父亲到被雷劈傻了,再到被刚死去的响尾蛇咬上,母亲的威士忌加速死亡外祖母失去儿子和孙女(孙女投入小姨的怀抱)小女孩追求效果的歌唱和后来灵魂自然的发声蛇的隐喻最感动的台词:你打算怎样填补那个空洞?
当你的爱被偷走,失去了珍贵的东西时,那里会有一个空洞,你打算怎么填补他?
因为他在那儿,你感到无比空虚。
你必须找到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生存的终极意义,意义!
别人的价值观把你变成这样,这种价值观让人愤怒,他们叫你的名字,朝你吐口水,跟你乱来,他们想让你去恨自己,把你从所爱的一切身边带走。
你想让他们这么对你么,啊?
我知道生活不容易,可你不能就这样被他们打倒
邪惡的西方世界有一類神奇的職業名曰傳教士.科技未發達時.這些旅人們以見聞世界之鬼斧神工為初衷.千里跋涉甚至冒種種未知危險深入到世界各個角落.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傳播所謂福音.一則以身體的苦難來考驗自己信仰的堅定程度.二則在力圖感染他人的同時求得謀生以及地位.然後翻翻歷史.成功者似乎寥少.往往傳播未成終究淪為冒險.僅以新教為例.現今信仰基督一派的信仰國們都為曾經幾大帝國過去的殖民地或被侵略國等.我的意思大致是儘管我們常說精神與信仰之力不可小覷.然這股力量放之大眾紛繁的迥異與不同步時往往不為人所篤信.那么在信仰打敗我們之前.我們究竟被誰先行打敗了呢?不就是暴力嘛.即當一群人類被另一群人類毆虐至痛不欲生時.信仰由此夾縫間出來開導世人.或圖來生或投善意.信仰圖騰中的神一邊調侃著生的意義何其重.一邊催促我們[喂趕緊去死啊]!當來生或善意之類的概念達成廣泛認識.世界也幾度迎來過和諧.那麼我如果去聲嘶力竭地喊叫暴力才是極致的大善一類言論.想必春哥教跟[工口]真理部的信徒們在恍然大悟后都要急著來對我處以坦克肉泥之刑吧.(隻身前往的傳教士們真是純杯具)信仰能拯救我們岌岌可危的自我?那現實中的春哥真能叫你滿血復活?工口能讓世界更美好?這當然是扯蛋了.中國人其實基本拜金啊!金錢才是目前最火熱的信仰.金錢教恩威並重.科學管理.開戶就送送神器aipc神藥金坷拉.電視營銷.泳裝美女.八榮八恥戴三個表什麽的早就陳詞濫調了.確也叫人一朝聞之便欲罷不能.[春哥工口什麽的不過是它手下兩個跑腿菩薩而已.]閒話至此.這主要是個影片觀後感.公式上稍扯扯這個叫[獵犬]的片子.劇本編寫得很好.看完片子就讓我十分有看看文字本的慾望(有一年看完孔雀后再看劇本結果被震碎的後遺症).達科塔范寧完全就是天才無可挑剔--這點我早就專門發帖表揚過她了.只是導演的功力還比較生澀.節奏把握得差強人意顯得過於平淡.對導演的責怪類似于有一個魚大家吃慣了紅燒你卻非得清蒸.邏輯上看全片的高潮應該是youjiang的那段.操那麼兩下就過去了!?老子不答應!!絕不答應!!!...好吧.我承認完全是出於動物性的私心才這麼覺得的.這個片子總體上屬於不妨一看.卻達不到日久經年效果的一片.不過獵犬里引出了一個很日久經年的話題.即如何救贖自己與開脫那些揮之不去的罪惡感.什麽屬於是罪?我竊認為不單單是他人施加或施加于他人便是罪.對於罪的定義應該是首先知道這是錯的毀人毀物的東西.并同一時間產生厭惡噁心的感覺並且不能夠輕易擺脫最終陷落進去.將痛苦當做習慣或將犯罪習以為常.是為罪惡.在漫長的歷史中大概所有的罪都已被定義了出來並且被冠以一個名稱.甚至還分劃了等級.等級最高的是那些據說生而為人便攜帶無法消解的原罪.極少的極端者甚至覺得看著罪孽發生的自己便有罪了.雖然罪惡感并非一定全使人痛苦.例如貪婪.自私.情色.禁絕.暴力.虛妄.妒忌.偽善.逃避.空虛等等.與之反面的事物卻往往需要克制才能做到.克制通常使人覺得痛苦.沉浸在痛苦中又何嘗不是罪呢?而人早早地都預料到有一天罪惡感或克制會使人連承擔忍受都做不到以致不得不去選擇.痛苦又是否就是存在的終極本意之一?促使人犯罪的動機是無從談起的猶如外星文明一樣不可捉摸.對于罪惡的敬畏就似對痛苦恐懼的藉口和替代.意義是杜撰出來的.死亡是必然的.故事便是人生的一隅.少女聲嘶力竭地喊著你這白癡.淡淡地說爸爸我愛你轉身便走.觸電后變成弱智的父親半夜給女兒抓螢火蟲.蛇醫黑人的怒吼與挽回.顫抖著的後母...現實中總不缺乏這類影子.一旦忽視罪惡感.我們即時等同于形骸.這個選擇很難.就像選擇現實還是理想一樣.除非相信得夠深刻.否則只有徘徊一途.往哪走.只受這星球自轉與公轉影響.
炎热的夏季,静谧的环境,挣扎的内心,幸运的是她的身边始终有爱着她的人在帮助她,最终他们拯救了她。
达科范宁的个人表演才华,吟唱猫王的歌曲《猎犬》抖动的双腿,一双蓝眼睛,蓬乱的卷发,还有身上脏兮兮的老式的对襟连衣短裙,整个儿装扮尽显一副无邪的轻浮,这13岁的女孩,演技惊人。
只是片名不应该叫猎犬,从头到尾都没离开过蛇,貌似叫响尾蛇来得更直接些吧。
生活很难,梦想易碎。
单纯而固执的牺牲是独自面对这个残酷世界的开始。
如果你的梦想一时不能实现,就把它藏在心里慢慢滋长,即使在黑暗中,也要继续充实你的灵魂。
旁人让你恨自己和你所爱,旁人让你剥夺自己的特质,模糊自己的人生。
而你需要在旁人的失望中找回丢失的自己。
抖抖腿,一曲猎犬,走出湿地。
看完这部电影,有很心疼的感觉·····
我有一个老灵魂,至少比实际年龄大得多。
莱维伦也是。
最多不过12岁的身体里盛着一个性感少妇的灵魂。
即使只是哼唱着猫王的《hounddog》摇晃着单薄的身体,也会让人想入非非。
这样的一个灵魂让莱维伦被送牛奶的青年侵犯。
当她躺在泥水裡,望着灰暗湿沉的天空,眼裡的恐惧渐渐变成愤怒接着茫然。
影片的最后莱维伦在黑人叔叔查尔斯温暖而有哲理的安慰里找回了自我,不在因伤痛而沉默如死海。
电影毕竟只是电影,它总是寄託着人们最想看见的东西。
现实世界里不会有查尔斯,也不会再有自我。
回忆会成为一种本能,无法预期地到来却总也驱不散。
黑暗里只有自己,也只能有自己。
即使是痛哭也不敢发出一丝丝的呜咽。
找回自己的莱维伦在导演的安排下离开了小镇,用意很明显:她心裡的空洞被查尔斯用温暖补实,又可以再次享受世界带来的欢愉。
HAPPY ENDING却不是现实给的了得。
起初,并不是怀着愉悦心情观赏这部影片的。
冲着Fanning,打发失眠的荒芜的夜。
Fanning的张力总能让一些稀松的故事充满蛊惑人心的魅力。
一颦一笑,微微地启齿,超越年龄的淡定目光。
没有办法不被她打动。
就像在这个绝望的夜晚瞥见绝美的月光。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Fanning哼着小曲雀跃地离开的身影,怎么都想起《十二岁的少年》。
稚气未脱的脸,要经过怎样的洗礼才能心机重重地从绝望走向希望。
走向新生。
当那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里,Fanning放空的双眼透过残破的木屋的房顶的时候,一些东西去了就不会回来。
纯洁。
天真。
信任。
任由雨水冲刷而消失殆尽。
当蜷缩在篱笆墙外遥听猫王的演出,男孩牵起别的女生的手的时候,才知道承诺这东西经常不算数。
当叫住正要拾起死去的响尾蛇的父亲,却蓦地说出:爸爸,我爱你。
轻松的转身离去的时候,烟消云散。
俨然破茧而出。
湿漉漉地迎接飞翔。
谁还会记得盘踞在枝干叶片上扭曲的肉身,或潜伏于肮脏的水底不见天日的游荡的丑陋身姿呢?
新生般地新鲜。
无孔不入的蛇肆意横行。
冰凉的肢体划过焦躁的肌肤。
常常在黑暗中找不到出口。
什么都辨识不出。
狭窄得密不透风,微缩地触手可得;且广袤得渺无边际,经由之地空无一物。
是深黑。
借由深黑而获新生。
问题少女の早熟日记,快别夸范宁了好吗为什么我始终觉得她没什么灵气儿啊
讲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遭遇。里面包含太多东西,包括家暴、弑父、强奸、成长、母性情感的缺失等等,有点抓不住重点,力不从心,但这样多层次又沉重的题材处理得还算顺当,也搭上范宁和几位演员都很赞
早熟,并非熟透了心...
这姑娘已经成精了!!!
fanning把我给感动了
交一个好的朋友是多么的重要,而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是真的不能有缺失…我是真的太爱这样电影里的黑人了,最原本的人类样子。
如果你的梦想一时不能实现,就把它藏在心里慢慢滋长,即使在黑暗中,也要继续充实你的灵魂。
已经完全忘了为什么标了想看 但总算在13年之后看完了 不是我的菜 就一直走神 也不很enjoy剧情
这是一本充满黑暗,充满失望的电影。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挣脱这黑暗,哪怕片子中还是有带来光明的人物和事物,说话充满哲理的黑人查尔斯,被布道者贬低的一无是处甚至是罪恶的摇滚乐,都给女主角莱维伦带来了希望。可惜一切的一切还是抵不过生活对她的嘲弄。当她抱着小狗逃离这该死的生活时,希望是对的。
啊~救命啊~她还是把她爸杀了
女孩的歌聲由哽咽到豁然開朗,,她走出了黑暗,就如那只被她抱起的小狗,未來仍有希望。
今年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超越年龄的成熟,是在你无法想象的苦痛中孕育的。
会感动,会哭
音乐往往是心灵最后的慰籍
2 leave or not 2 leave ,that is a question.
Golden soul
我喜欢这样的女孩,柔弱的外表里是坚韧的内核
在人生的黑暗中 音乐会是一道曙光
开始部分老太太太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