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绿叶

红花绿叶,Red Flowers and Green Leaves

主演:马思琪,罗克旺,张玲,张静,张守盘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红花绿叶》剧照

红花绿叶 剧照 NO.1红花绿叶 剧照 NO.2红花绿叶 剧照 NO.3红花绿叶 剧照 NO.4红花绿叶 剧照 NO.5红花绿叶 剧照 NO.6红花绿叶 剧照 NO.13红花绿叶 剧照 NO.14红花绿叶 剧照 NO.15红花绿叶 剧照 NO.16红花绿叶 剧照 NO.17红花绿叶 剧照 NO.18红花绿叶 剧照 NO.19红花绿叶 剧照 NO.20

《红花绿叶》剧情介绍

红花绿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祥和的回族村落之中,古柏(罗克旺 饰)是生活在那里的一位淳朴的年轻人,因为他自幼患有一种怪病,所以古柏的性格十分自卑,他坚信没有姑娘会看上这样的自己,所以对于生活和感情都不抱任何的希望。 对于古柏的想法和现状,他的家人十分的担忧,为他安排了相亲活动,哪知道和古柏相亲的,竟是一位名叫阿西燕(马思琪 饰)的非常美丽的姑娘。在两家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两个年轻人不情不愿的准备结婚,实际上,阿西燕也有着自己的秘密,她曾有一个非常恩爱的前男友,哪知道一场可怕的车祸夺走了他的性命,这带给了阿西燕巨大的精神打击,直到今天,她都没能够从对前男友的怀念之中走出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茉莉花开悲情母子吾之眼眸日常他没有恋爱打算招摇之涅槃传说救急明月照我心那小子不可爱月光照耀如常小王国的爱情千万别松手公主夜游记鸣龙少年纸相机天职吉斯林:最后的日子动物管制官第二季权力的游戏第二季爸爸妈妈我爱你性爱自修室第三季加油妈妈大宋断狱神手之陈情伞我的国王刹那间人生遥控器开罗时间东京怪奇酒百万婚礼金牌红娘2

《红花绿叶》长篇影评

 1 ) ?笔记? 后续查资料

1 石舒清原著《表弟》改编影视创作对于文学文本的还原:?叙述视角为什么是男性?

2 第一到六代导演的作品整合了解分析(中国电影史扎实过一下,补片子【尤其是第五代】新时代电影的发展与探索反思3 结婚的片段:慢速摄影后现代的戏谑感4 阿西燕不知道古柏有病5 古柏要低保失败

 2 ) 故事淡淡,感情浓浓

每个人都是古柏与阿西燕,同时生命中都有自己的古柏与阿西燕,爱情在心里发芽的过程中,都会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感动我的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眷属终成有情人!

一路笑着看完,一路含泪微笑,你会感觉这就是您家那小谁就是这么折磨你,也会感到这就是你家那小谁也是这么爱护你的……从陌生疏离到彼此靠近相依,温暖人心的是慢慢滋生的爱,是人类的共情……

 3 ) 温柔平淡,或许才是大多数爱情的模样

平平淡淡铺陈开一部小众片子,平淡不是评价,是基调,故事的讲述,人,情感,都是不紧不慢,如水一样纯净朴实,没有大悲大喜,却以一只温柔的手紧抓人心。

里面古柏阿喜燕的情感,二人的不成熟到真心换真情,从彼此各怀心事的残缺的麻雀,到归属和爱人...这样温柔平淡。

但也正是这样真实和真切,才让你我微笑着流泪,平常却也给人慰藉。

我们都是残缺不全的人,大部分都注定会有另一个残缺不全的人来拼凑,期求完美是苛求,或许后续的磨合才是比起缘分更切实际的东西。

不成熟如我,中间会被女主的气度打动,而暗暗想男主配不上女主,但后面男主的朴实和真心却让我对之前的误判羞愧,这便又是入了苛求完美恋人的窠臼了,谁不是在一步步成熟和成长呢?以上吧,就像那句“愿天下眷属都成有缘人”我想这或许是大多数难以遇到有缘人的男女爱情,最好的模样。

 4 ) 愿天下眷属都成有情人

红花绿叶,一个有点艳俗的名字,内容却温柔明媚,贴合了导演的初衷:不要消费苦难,要学会向往光明。

海报上的,愿天下眷属都成有情人,这句话有点意思。

导演刘苗苗,属于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我对于电影发展史了解不多,对刘苗苗更是知之甚少,今天算是第一回见到,非常有气质,有魅力的女性。

虽说是农村题材,画面色彩运用的很高级,风车,梯田,乡野,西北大地纵横阡陌,再加上配乐,反而透着股诗意与怅然。

故事背景发生在西北回民地区,处处体现着地域特色,也没有刻意强调,想来是对少数民族的尊重,方言很加分,”闲了来浪“,最经典。

挺喜欢男主古柏的,形象就入木三分,还有他在片中的独白,在黄土坡上高喊”阿西燕“名字的时候。

他显然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内心的温柔和善意大多都通过眼神来展现,质朴中又饱含着谦卑,属于糙汉子的柔情,后面更是上演了花式宠妻,emmm,我酸了。

故事主要讲了两个年轻人带着各自的隐秘经过父母安排结婚后的故事,起初觉得在七夕节上映这么一个包办婚姻的影片,是不是有点残忍。

看完后发觉里面的情感质朴纯真,没有大起大落,轰轰烈烈,还原故事本真,仿若一条小溪滋润到心里,看上去云淡风轻,内里的表达却一点也不清淡。

两个原本疏离陌生的人,随着朝夕相处慢慢拉近,有面对生活悲苦的无奈,有最原始的男女之情,爱情就这样轻轻浅浅的上升,阳光洒的恰到好处,包括开始两人的别扭相处,包括她第一次去拥抱古柏,包括古柏看到她从娘家回来,高兴的像个孩子,觉得整个世界都明亮了,包括结尾处两人在雪地里的坦白和回应,小心翼翼又充满希望。

这里的爱情不太符合当下意义上的自由恋爱,但却又是都市年轻人们所向往的,他们不再对爱情有期盼,不再抱着从一而终的信念,那么爱情究竟是一场宿命,还是坎坷生活中的包容谅解,共同成长。

我觉得在这个乱七八糟的年代,还是应该看一看这样的片子,人间还是值得的。

生活虽然有苦难,但仍然给予人希望,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有尊严的活着,都让我们有所反思。

不要悲苦,要明亮,拨开云雾,是阳光,爱也可以发生在被摧残的命运里,也可以在贫瘠的地方开出花来。

哪怕是一只残缺的麻雀,他的指望也是全美的。

 5 ) 刘苗苗:不要刻意消费苦难,就写一个当下的故事

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之后又一部小说改编影视作品《红花绿叶》,书本专访了导演刘苗苗。

Q:这个电影改编自石舒清的《表弟》,所以想请问您是什么时候读到这个小说的,然后是怎么跟他联合改编成剧本的?

A:我和石舒清认识很久了,最早读他的小说是14年前,当时我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我就请我当时在西海固的一个老师帮忙找一点当地的作家写的书,老师给我带回来十几公斤。

那段时间我开始一本一本地看,饿的时候就吃一点切片面包,喝一点白开水,读完了他的作品以后,突然我就觉得好像更有力量了。

我一个特别喜欢文学的朋友,现在是宁夏自治区考古所的所长,说恰好认识这个作家,然后我们就联系上了。

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读他的作品,曾经想改过他其他作品,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成。

他的《清水里的刀子》前两年获了奖,我打电话祝贺,因为他合作的第一个电影导演就是我,我想我没有帮他圆梦,总归有人帮他圆了,那就行了。

他说没有,我在等你。

当时我很震撼,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包括电影市场,甚至是我自己的年龄和生活境遇,使得我都有点想放弃了,并非不爱这个事业,而是或许可以换一种方式和电影产生联系:比如从事教育,比如写剧本,而不一定非要在第一线,也可以做做评论。

但是他的一番话让我决定开始重读他所有的200多万字的作品,从中选择了《表弟》,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一句话电影梗概,就是一个身患某种疾病的青年男人完全放弃了婚恋的愿望,但是没想到他娶到的是一个年轻俊美的,能力远远超出他的女人,他们能走下去吗?

我问石老师说你觉得成立不成立,他说成立。

Q:请问你们对这个小说做的最大的改动是什么?

A:这个小说是2005年的作品,那个时候宁夏西海固是很苦的,我们决定把它写在当代,十几年过去了,生活经历产生很大的变化:修了很多公路,引了好多水,而且还把一部分很贫困的老百姓,移到了有水有路的地方去。

片子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老乡也有车开了,也都有手机,甚至由于穆斯林的习惯,他们经常要做礼拜,必须洗澡,过去像《清水里的刀子》,是在桶里面,现在老百姓家里都有淋浴室了。

我们觉得不要刻意消费苦难,就写一个当下的故事,而且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核心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发生,不仅在这个西海固,哪怕是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可能,所以第一我们确定的最主要的观念就是撇开原著里头苦情的部分。

第二个定位就是不要端架子。

他是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我也是一个所谓的第五代导演,于是我们两个人达成了一个共识:要做一部让观众容易解读的电影。

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对伊斯兰教的问题的处理,在这个电影里,我们不是生硬地宣教,而是把伊斯兰教正面的那种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人和人的情感关系中,这是第三个最重要的定位。

Q:请问拍摄时有哪些影像上的考量?

还有跟非职业演员的合作是怎样展开的,有哪些幕后故事?

A:首先我们用的全都是非职业演员,如果一边要完成那种过于复杂的调度,一边还要表演,对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都追求简单,镜头不会去特别地逼近演员。

因为周期很短,没有时间磨演员,当时预计的周期只有35天,成本预计也只有三百万,但后来我们是27天拍完的,把省出来的周期的钱做了最后那场戏的特技雪。

我们的电影与《清水的刀子》相比,他们人物少,就方便更好地控制,而在这里难度则明显地加大了。

当然现在成片看起来,我们在镜头语言上还应该做一些更精准的设计,这和整个影片的筹备流程有关,因为成本较少,再一个就是我们受季节的限制特别大:比如说从3月份就开始拍,但是我很想拍麦收,但是因为时间问题你拍不了,如果我能有六个月的周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这个影片目前从视听语言角度上讲,并不是我认为最理想的,这也是我感到遗憾的地方。

Q:您跟胡维捷导演是联合指导,请问你们是怎样合作的?

A:他是学摄影的,同时是个优秀的纪录片导演,还是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总编导,我们俩是老朋友了,在我最糟糕、处在精神的地狱里的时候,他一直在支持我!

所以我们之间的合作很顺畅,没有什么较劲的地方,通过有理有据有节的讨论,最后能够达到一致,而且有他还节省了好多体力上的事情,我在监视器边上待的时间长,他在镜头前面交流得多一点,当然我们的执行导演还有摄影师也都是很优秀的。

Q:你刚才说到跟非职业演员合作比较困难,因为时间少,而且他们确实没有接触这个东西,训练排练也很难,所以我想问一下信任的问题。

A:这次合作可以说是侥幸,不能说幸运。

这些演员,几乎全是我的发小,还有发小的亲戚、发小的朋友,他们都来帮助我,他们全是穆斯林,全是回族,从不同的地方到这里来帮助我,所以信任问题基本上没有。

刚才说过,我曾经和石舒清老师在13年前就准备合作的另外一部电影,由于三起三落没有做成,那个时候有一个小演员,当时只有12岁,十几年了,他长大、结婚、生子,我们一直有联系,后来我介绍他到剧组去学摄影助理,他熟悉了现场,直到我要拍这部戏了,我发现12岁的时候我想跟他合作,现在他25岁了,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依然可以和我合作,而且最好的就是他已经有了现场经验,完全不怕摄影机和周围的氛围,这确实是缘分。

Q:这个爱情会走到哪里?

因为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两个人一开始是没有爱情的,到后来可能有点感情,然后到再到后来可能真正生成爱情,您觉得这个故事会是这样的走向吗?

A:我宁可相信会走向爱情,而且我也愿意让更多的人相信,因为我也遇到过,一开始可能是陌生的,但是慢慢改进,慢慢地走向爱情。

然后在这个片子会看到很多温暖的东西。

导演刘苗苗采访:tom 整理:北澈欢迎关注公众号“抛开书本”(paokaisb)

 6 ) 西北乡村爱情故事的真相

看了一些评论。

1. 电影并没有刻意宣传某种价值观。

如果在西北农村住过就知道,导演只是刻画真实的现状。

现实很残酷,难道要为了政治正确掩盖真相吗?

打开真相才是改变的第一步。

2. 靠人物独白撑起叙述。

我绝不认同。

男主角不停喝水看女主的前任的照片。

买零食。

女主角回家看照片。

半夜不安把被子包在头上。

古柏要去兰州,却拿着妈妈给的油饼子偷偷去看了回了娘家在干活的阿西燕。

农村青年的爱情,多了一点含蓄,这些都不只是通过自白表述的。

3. “现在并非以前了,没必要继续就贫困讨论”。

我的家乡依然如此,和电影中所展现的一模一样。

我却从来没有看到有影视题材体现西北农村青年人的婚恋,挣扎。

4. 下雪特效这个事,我认为是没有影响感情表达的。

因为拍的真实动人,和我小时候很多记忆想通,沉浸在故事里,看不到所谓特效的别扭之处。

最后说一些我看到的细节。

西北农村宴客,就围绕着一个字,吃。

吃好了没?

没吃好吧?

女人们就是围着厨房下面条,男人们坐在炕上。

如果你要问我这样好吗?

我当然觉得不好。

我小时候看到也觉得不好。

但是它真实,媳妇嫁过去就是和婆家生活,给婆家干活。

我不喜欢这个现象极了。

但是要展现西北农村的青年恋爱,婚丧嫁娶,这就是现在的状况。

还有,根据尔里家里的装潢,初步判定阿西燕嫁到更穷的一户了。

这应该更进一步加重了古柏的自卑。

最后,我希望所谓的电视摄影没有掩盖梯田麦浪的美,希望你们看到美丽的田野,不是纠结在电视摄影上。

说到底,什么是电视摄影?

谁能给我讲讲?

反正我觉得挺美的。

 7 ) 专访《红花绿叶》刘苗苗:艺术史上有许多大师,并不缺我一个

“刘苗苗是北电78级最小的那一个。

”如今已经57岁的刘苗苗,在自己的影片《红花绿叶》将于8月5日公映之时,面对大众,仍然透露出一点偶尔被标签困扰的苦恼。

《红花绿叶》是她的新作,由田壮壮、程青松策划,此前在2018年平遥电影节上摘得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新片出世,她本人也备受关注。

2018年,国际山一女性电影展在成都举办,主办方请刘苗苗代表中国第五代女导演,做闭幕式演讲。

“我觉得这个可为难了,你让我代表中国第五代女导演做闭幕式演讲,但我认为那是最难代表的人,一个比一个有个性。

她经历过时代变迁,又并未真切地直面时代的冲击。

这样的经历使得她的人生有了另一种色彩。

十多年前的她还是天真的,尚不知何所谓人生苦短,而在那个时期,那些比她年纪更大的同学,已经懂得时间的概念,已经知道在人生里有太多福祸相依的事。

“逝者如斯夫,我当时只会念这个词,还不懂得这个意味着什么。

”已经57岁的刘苗苗感慨道,而如今在重回银幕时,《红花绿叶》,以质朴的面貌展现出一个简单而纯粹的爱情故事,一个发生在宁夏西海固,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的朴素爱情。

追寻乡村里的情感一个自卑的青年意外的娶到了一个能干、俊美的媳妇,他能够拴住她的心吗?

他们能过下去吗?

这一点促成了刘苗苗和编剧石舒清的合作。

他们相识由来已久,至今已有16年。

在16年前,刘苗苗已经读过了石舒清的大多数作品,并且在16年间,也合作过两个剧本。

但这看似一蹴而就的合作,如同《红花绿叶》中的爱情一样,并未迅速开花结果。

直到2018年,另外一部由石舒清小说改编的电影《清水里的刀子》上映,刘苗苗祝贺他终于完成自己的电影梦时,石舒清说,他还在等待着与刘苗苗的合作。

《红花绿叶》的拍摄地在西海固,讲的故事也很简单:一个身有隐疾的男孩古柏,遇上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阿西燕。

他们通过极为传统的相亲模式走到一起,买衣裳,父母相看,就简简单单地成就一幢婚事。

影片以一种隐秘而平淡的特色埋下了两个人婚姻里的坎坷:在轻描淡写的婚姻背后,古柏发现阿西燕早有婚约,却因为一次车祸而意外终结;古柏之前隐藏的病情也在婚后才被阿西燕察觉。

这是一颗如希区柯克所说,早已埋藏在桌子下面的炸弹。

但刘苗苗没有选择将这颗炸弹引爆,或者说,拍摄的土地和人,就已经决定了这颗炸弹会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消解:古柏在阿西燕回了娘家之后,忍不住去探望,但在远远地看了一眼阿西燕后,他又转回了荒凉的戈壁滩,在无人之处大喊了阿西燕的名字。

刘苗苗显然不认同那种样板式的感情线发展:“情感可能有几个阶段,但为什么会构成这几个情感阶段?

一定是要历史的去分析它,把这个人放到他当时的处境里头去分析。

才是可信的,他才是动人的。

”人和人之间带来的情感关系,大多时候无可复制,也时常成为主角永远无法脱困的障碍。

“不管在哪个年龄段,如果‘打’不出这个‘情关’,生命就很难超脱。

为什么佛学有一句话叫‘打出情关’,‘打’字体现出艰难,也体现出一旦打出去就是一片天,它是一种升华和超越,是让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提高到一种更高级的存在形式。

有影评人表示,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第五代大导演们已经消逝的真情实感。

《红花绿叶》通过一种更纯粹的方式在谈论情感,以至于消解了整部影片原本有的地域特色和身份问题,整部影片有了一种惊人的纯粹。

当然,地域痕迹还残留在主角们所说的方言中。

“在那片土地上,我不能想象人物用普通话来交流,你拍当地的题材,拍一个村庄的故事,大家都讲普通话,我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样的,用普通话我觉得完全构不成电影。

”刘苗苗异常坚定地说。

整个影片里纯粹的感情,是西海固本身给予刘苗苗的力量,也是与她沉睡多年的热情融为一体的产物。

“如果说《红花绿叶》实际遇到什么困难,那大多都可以忽略不计,真正让我感到刻骨铭心的,在拍摄中,我自己重新找回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状态。

因为25年来,我多半是在热身,不怎么有机会拍到我真正想拍的电影作品。

在接到《红花绿叶》以后,我使它和我自身的血脉融为一体。

与商业浪潮擦身而过刘苗苗出生在宁夏银川,在12岁到16岁的四年间,刘苗苗在当时还叫做固原县的西海固读书。

在她的印象里,西海固的地广人稀从未改变,但这片土地上对外界的热情也从未改变过。

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她开始了后来的电影道路。

刘苗苗第一次与电影发生亲密接触时只有16岁,那时候她第一次去陕西艺术学院面试。

在她少年时代的想象中,这个第一次不亚于迈进艺术的殿堂。

但她一走进面试现场就放松了:“百废待兴的时期,主考老师就坐在破旧的小桌椅上,考场就是一个破仓库,窗户上连块玻璃都没有,就是个洞,很多看热闹的人,就趴在洞口往屋里边看,屋里边光线也非常昏暗。

老师们都非常朴素。

到了北京以后,她仍然对北京电影学院保留着美好的想象。

结果现实并非如此。

“当时北京电影学院没有住处,我们的原校址在‘小西天’,被别的单位占了,我们占的是在朱辛庄的北京农学院,都是旧教学楼,旧宿舍,修了的木床。

”电影理应是朴素的。

这个印迹在一开始就印刻在了她的心里。

从16岁开始接受正式的电影教育,20岁毕业,再到1992年,《杂嘴子》获得第50威尼斯电影节国会议长金奖,她经历了一段最好的时光。

但随后,商业电影逐渐诞生,国产商业片开始生发,她却无意间因为身体,与时代的浪潮擦身而过,在同龄人在商业和好莱坞的浪潮冲刷中拼搏,与舆论、票房、受众发生冲撞和遭遇迷茫之时,她如同走入时空岔路,与自己做了最直接也最痛苦的挣扎。

但对刘苗苗来说,商业浪潮的冲击,犹如隔山观海,对她而言,无论市场如何翻天覆地,本质上并没有冲击她立足的土地。

“电影基本的目标是逐利,这很正常,如今卖电影和卖鞋、手表并没有太大区别,就是卖东西。

但《红花绿叶》只卖心灵,只卖感情,这对我个人来说是有些陌生的,可能对观众也是。

感情值多少钱?

感情可以量化吗?

显然不可以,感情难卖。

”是与世界的理性和逻辑搏斗更痛苦,还是与自己的情感搏斗更痛苦?

这个问题对刘苗苗来说并不能做出二选一的简单回答。

“我是一个职业导演,我不会干别的,而一个真正的职业导演,他总是想要拍真正的好电影,对自己有要求。

我们说一辈子爱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

我觉得拍不出好电影的导演,你就不能叫他职业导演,他坚持不住也不是导演。

”她也谈及了自己动摇的时刻,仍然与感性有关:四年前女儿结婚的时刻,她忽然感觉到了自己的人生,似乎也再次获得了另一种选择的方式。

“过去的我酷爱荣誉,一个酷爱荣誉的人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荣誉之前,不亚于一个人想要钱又得不到钱的状态,它是另外一种煎熬。

但是四年前,我忽然豁然开朗,既然钱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荣誉又怎么样呢?

”或许时代和情感还会时常敦促刘苗苗站上奋斗者、创作者的位置,但她如今已经因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阅读者,一个欣赏者而感到幸福。

“其实艺术史上、文化史上有那么多大师,并不缺我一个。

”FIN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8 ) 质朴

我跟妈说你害上一个不能害上两个你儿子有病还找一个儿媳妇人强强不过命娃子眼见浅 要替他看得远别人有别人的说法你自个儿得有自个的主意人真是个怪物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也说不清楚我就想着就算她以后和我没任何关系以后她把我当仇人我也愿意给她买衣服片子从一开始的大型催婚现场,到结婚同房的顺理成章。

古柏以为阿西燕得知了自己的病,所以逃跑了,其实并没有,古柏头戴的白色帽子老让我想起顾城。

通过一个男人和女人,把一个婴儿娃娃引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个更有责任的事情了。

就算生个麻雀儿,指望也是全美的。

最后两个人骑行在白茫茫的大雪中,想起了红楼梦贾宝玉最后的一幕,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一刻最令人回味。

阿西燕是音译的名字,这个比较常见,是出生后让阿訇起的宗教名字。

一般叫阿奚叶,一般都是宗教名字,法图麦,优素辅之类。

身份证上一般是汉族一样的姓名。

这算是课外补充知识哈。

 9 ) 很平淡

男主自小得病,当地没有姑娘愿意嫁,没办法娶了个刚死掉丈夫的小寡妇。

竟然两个人最终甜蜜的生活在一起,电影似乎在告诉大家,我们找不到对象听媒婆的话也很好,我们要结婚,要生孩子。

美化了乡村。

不管是大姑娘还是小伙子,还是林林总总电影里的人,没有一个真的是农村人。

家里比酒店还干净,脸上的粉涂得比墙上的漆还厚,身上的衣服干干净净哪像干农活与土地打交道。

希望能看一部真实的回片。

 10 ) 平凡的爱情,应当是相互包容的

2019.8.5第一天公映,看完了这部影片。

这部片子在现代化社会,看上去是有些格格不入的。

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里,年轻人看了此片后,可能会有一些反感。

而对于片中所反映的“他们”而言,这往往却是最朴实的爱情,也许在看片时也可以联想到父母甚至祖辈的爱情: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本身可能看上去荒唐,但我们没有太多理由去指责、批评这些现象。

作为一个观影者,思想观点的包容是必要的,尤其是这类非商业片而言。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同时也可以给予深度思考,想到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是电影本身应该有的力量。

相信在去年10.17晚八点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的时候,应该有过这样的共鸣。

说回电影正题。

故事发生在宁夏固原(结尾处的宁D牌照,至于前面结婚时出现的宁Z,没找到在什么地方)。

古柏因为先天疾病,以及家庭的贫穷,让他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娶媳妇儿的念头。

家里人在强硬推荐下,使他娶了阿西燕,但是对于患有疾病这件事,却始终瞒着阿西燕。

不过,阿西燕也有一段隐瞒的故事:她曾经有个前男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不知什么原因,前男友去世了。

古柏知道真相后,一度感觉到愤怒与无助,也让阿西燕暂时地离开了他的身边。

但是,阿西燕为什么会回来,感觉这段没有交代清楚,可能只是普通地想和好,也可能是传统的“夫家”思想作祟。

感觉网上的批评点都在这里,但如果是后者并交代清楚的话,估计会骂声一片了。

同时,男主人公也是一个比较自卑、没有主见的人。

比如说男主人公为了生计,有过两次去兰州打工的想法:一次是阿西燕不在的时候,想独自一个人,但被家人叫住去接回媳妇儿;另一次是在阿西燕怀孕时,说过可以挣两三千块钱一个月,也被媳妇儿叫住,说天冷了我不想你去。

在这过程中,两个人之间也开始慢慢融合、了解,互相体谅。

比如古柏为了讨得阿西燕的欢心,在村里的小店买了许多吃的回来;在怀孕的时候,阿西燕两次想要吃生的葵花籽,不过村里没有,而古柏冒着被人抓住的风险,从地里偷来了一些。

另外,古柏知道先天疾病是瞒不住的,曾经一度犹豫是否要和阿西燕说明真相。

但是他也担心就此会失去媳妇儿,家里人也是一度阻拦。

直到影片的结尾处才交代了真相,但阿西燕却表现得特别平静,只是默默地和丈夫远去。

PS:最后那一段雪景感觉与整体风格并不搭配,而且不像是原始拍摄的片段。

总之,这部电影整体而言还是可以的。

让现实中的古柏和阿西燕们,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

祝福他们!

《红花绿叶》短评

西北方言也很好听

9分钟前
  • hippocampus
  • 推荐

看过点映,剧情太一般了,主演演的不太到位

14分钟前
  • 逍遥王
  • 很差

6.5 电影质量上是不排场,甚至捉襟见肘。拍摄上不知道是不是急躁了些。故事本身挺不错,问题在于美的呈现。中国当下影视中,社会中,特别是乡村,太缺乏美。这种美的缺失,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战争过后,运动之后,紧接着就改革开放,人们还没来得及思考美,就被外来的表面美,覆盖了。这种覆盖都渗透到宁夏回族百姓生活中去了,连习俗被想像要被覆盖。摄影指导真不是随便挂名的。演员还行,故事讲的太顺了,导演手法上看不出野心。总之,拍电影难!

16分钟前
  • 6||939163||
  • 还行

清澈如水的电影,演员选得很棒

21分钟前
  • 蓝色频闪灯
  • 推荐

只要是个人,就得结婚生孩子,中国人自己戴上的这种枷锁到底什么时候能摘掉

23分钟前
  • 琏二
  • 推荐

因为片名,去看电影之前,专门跟朋友穿了红衣服和绿衣服。电影没有大起大落,娓娓道来,当代西北地区的农村,一个患有癫痫的年轻人娶妻生子的平淡生活,不必知道电影结局,因为这可能是你是我,是我们认识的某一个人正在经历的生活,很真实。毕竟现在主流还是商业电影,作者电影毕竟是小众电影,所以主创们对票房不要有所期望,但肯定会有一部分受众的。希望导演继续坚持拍出更优秀的电影。

24分钟前
  • 松子
  • 推荐

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电影背景下历史记忆灰尘处细致温润、充满希望的片子,红花离不开绿叶,绿叶守护者红花,彼此温暖的剧情片,看到最后“戛然而止”,片子中人物情感与观众情感是在一条线上,慢慢的浅浅的上升,没有大起大落波涛汹涌,真实而温馨,是许多中国传统家庭的故事,是远去的一代。很多镜头里阳光撒的恰到好处,既写景又写人。个人而言是比较喜欢的一部片子。

29分钟前
  • 마로
  • 推荐

感觉挺真,挺可爱的,不油腻,该讲的事讲得清清楚楚的,不装逼。可以看的呀,没有朋友说的那么差,特别是跟别的国内电影比较。我承认我是一个狭隘的,以态度来判断好坏的人。

34分钟前
  • kk
  • 推荐

一部质朴的手工电影。那些光线、地平线隐藏着第五代的影子,但即便是那个群体本身也无法再现奔腾不复的精神内核了。在一个风格缺位的年代,虽然不常有惊艳,但仍需向每一位满怀热忱的探索者致敬。

36分钟前
  • 西米
  • 还行

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女主好看,单纯平淡的小日子折射普通人群的生活。

38分钟前
  • 领略旅途的风景
  • 力荐

文艺类型、素人演员、现实题材,在一部电影中我不能同时接受三种元素。

39分钟前
  • 叶才三
  • 较差

老套的故事,前现代的价值观

40分钟前
  • 菠椰
  • 较差

感觉主题不甚明朗

43分钟前
  • 方长
  • 还行

标准的伪装成好片子的平庸之作,特别适合放在一些电影节上捧臭脚。有人说这部可以对标后来的《隐入尘烟》,那真是相去甚远。首先,不是平淡就是真实,没有真诚和思考的平淡就是无聊的生活截图而已,没有生气也没有生机。这种电影如果不用平淡的记叙剖析生活的横切面,那无异于一堆废话。其次,电影在表现和叙事上毫无技术手法可言,甚至还不如一些普法单元剧拍和新闻短片的好。但也不是说这片子特别烂,平庸之中又有点笨拙的可爱,就像男主的颜值一样,土狗的竟然有点可。

44分钟前
  • 六条叔叔🌈
  • 还行

以后如果她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就算是仇人了 我也想给她买衣裳穿 从欺骗开始 以坦诚结束 非常质朴的镜头语言和讲述方式 导演只说了一段话:我用红花绿叶提醒自己不要抱怨 不要悲苦 要明亮

46分钟前
  • 过香积兽
  • 推荐

四星。7.3/10。表演台词等生硬,整体还不错

51分钟前
  • 千千阙歌
  • 推荐

意外地很喜欢,可能是年纪大了。觉得豆瓣给的有点低,本来想打四星,还是补上一星吧。

5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对西海固地区的语言文化还原度较高,如今这样的题材能上院线也算不容易了……就剧情而言,这是一个放在任何落后乡村都能立得住脚的故事,只不过加上了“回族+西海固“的壳。回族题材电影如今还在复制“张艺谋”几十年前的电影套路,应该是能上映的主要原因吧。

56分钟前
  • 清风明月
  • 较差

挺好的。民族特色

1小时前
  • 暖暖1900
  • 还行

平遥闭幕片,天寒地冻,片子还挺有趣的。讲一对新婚回族夫妻,一方面他们遵守家乡惯例,相亲、结婚、怀孕都在家人安排下完成,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新时代青年,对婚姻并不渴求,自身性格倔强。男方隐瞒病情,女方隐瞒前任,在矛盾中磨合。西北方言实在太生动可爱了,“我的皮皮儿就没啥看头,瓤瓤儿就更没啥可看的了。”女导演的阿宝色调、红绿配色、小清新配乐,让这部民族题材片子充满文艺气息,男主内心独白倒也吻合小伙子憨厚单纯形象,唯独最后的雪景像是后期做的,略假。怎么说呢,导演叙事和剪辑功力是能看出来的,第五代底子还是扎实,反观本届平遥很多新导演,基本叙事能力都低到可怕。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