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是不是因为李光洙才想到看这部电影呢?
很大一部分,毕竟我还是很喜欢看起来蠢蛋,其实聪明入骨的男孩子的。
李光洙很聪明,第一次担任电影主角挑到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虽然在90几分钟里露脸不到三次,每次不超过一分钟。
但这并不妨碍他是最俘获人心的主角。
李光洙之于鱼人就如法鲨之于frank。
明明有颜值却非要玩才华。
不过反正看电影么,总要不那么不肤浅地看几次的。
<图片2>原本想看蠢萌的李光洙,却看了一个多小时蠢萌的鱼。
在电影里一个一无所长且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想赚钱,要么捐精,要么试药。
李光洙饰演的朴九显然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无良制药公司的实验里,他变成了半人半鱼的鱼人。
新闻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把他当做英雄,有人认为他是骗子。
他对有些人来说是朋友,又是有些人的明星。
是一部分人信奉的神明,也是一些人打击的恶魔。
他既是鱼,也是人。
片子一直在用喜剧的角度给我们讲一些智能苦笑的故事。
鱼人的外表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是最深层最现实的东西,他不怎么说话却让我们又哭又笑。
<图片3>人类讨厌未知,社会排斥异类。
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么奉做神明,要么贬为渣滓。
他的身边皆是矛盾。
父亲想拿到补偿金,记者为升职拍摄纪录片,律师想赢得民心支持弱者,所谓”女朋友“也只是内心有愧陪伴左右。
世界因为无法改变的鱼头变了。
在实验室时,医务人员不小心用错了剂量却对着痛苦的鱼人哈哈大笑。
社会的眼里鱼人的外表即非人的内在,没有人觉得这样的样貌依旧是个值得尊重的人。
每个人都在拼了命同化自己寻找认同,鱼人爸爸最大的梦想是想让他儿子考上公务员。
高中的时候看的卡夫卡的【变形记】(反正这不是富二代进村真人秀),读到主人公变成甲虫时旁人的态度是震惊的。
荒诞现实主义跟这部片子如出一辙。
大家依然关心着他没法工作该如何去支撑家庭,没人关心他变成一只甲虫要如何生活。
社会在冷漠里膨胀扭曲,一觉醒来,变异成一只甲虫或者一条鱼的应该是人们的思想。
<图片4>鱼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明星,一个效应。
说明这并不是个例。
同样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人们将鱼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标榜着自己。
这两天看了【金星小姐】画面很糙,剧情很糟。
但理儿很明。
一样是绝无仅有的外表,但金星心如明镜。
讲到在比利时遇到出租司机的事,她说:“无论人活在什么样的社会阶层,职业背景,性别状态,人就是孤独的。
”生来孤独,生来我们都是鱼人<图片5>后来鱼人死了。
没有获得爱情,没有得到尊重的死了。
这不是主旋律电影,告诉你相信就会成功。
那他被什么杀死了?
社会舆论媒体导向逃不开干系。
电影里除了鱼人的另外一位男主是个记者,受任拍摄鱼人的纪录片。
面试时他被问到“为什么一定想当一个记者?
”<图片6>上司看都不看他一眼说:“你是地方学校毕业的?
”网络世代的发达,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
几篇报道就能把非人道生物实验变作诺贝尔医学奖最有力的竞争者,几个采访就能把无辜的少年描摹成猥琐的性侵犯。
媒体道德界限模糊与不可估量的舆论力量让人背脊发凉。
里面有个情节,一个老太太带着一桶红油漆恶狠狠地说:“让人恶心的家伙,滚回你的北朝鲜去”并且把油漆泼向鱼人。
与北朝鲜八竿子打不着,但牵扯到爱国政治一切就是正义。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片中是真的“资本控制舆论”鱼人之死反倒促成制药公司研究新药,媒体纷纷抹黑鱼人。
看看赵薇事件,程度比北朝鲜油漆不知轻到哪里去了。
<图片7>鱼人的梦想是作为一个平凡人平凡地活着。
很简单又很难。
大家在为他吵得不可开交时他沉默着喝水,离家出走却不知道走去哪里。
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我非常努力地去想可是脑海里一篇空白,他们会打我,可打着打着我却笑了。
”鱼人总是小心翼翼,卑微着悲喜。
对于一切默默接受且对于自己造成的麻烦愧疚。
这显得很可怜,也很可悲。
然而鱼人还是没有死,他早就知道自己可以有变回人的法子,但他想以一条鱼的身份活下去。
既然不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那不如做一条自由的鱼。
他选择了大海。
有些事情,这个死鱼眼看得比谁都清楚。
<图片8>最后看到有人说:本来没想哭的,一想到李光洙这个傻小子就泪目了<图片9>详情关注微信公共号:EVElab<图片10>
鱼叔推荐的,本来觉得这种片子要不就是恐怖片,要不就特别恶心,结果很出乎意料,居然让我非常专注的看完了!
微信都没看,看完心情很压抑!
看着片子鱼人伸着hello的手蹼,一堆人笑着,类型写着喜剧,谁知一开始就节奏感很强,倒叙穿插手法,一路黑色幽默讽刺,真是扎心!
从年轻人的恋爱观,学业观的讽刺,到职场记者,律师,教授的讽刺,还有亲情,社会舆论的讽刺!
越看越心酸!
最后结局出乎意料,很喜欢,尤其最后鱼人走向大海,在海中遨游!
真的很赞!
最后都不忘了黑色幽默,太赞了!
鱼人从为了钱变成鱼,又从鱼想变回人,最后确毅然决然想要做真正的鱼,只有那里才没有丑陋世俗伪善,做人虽是高等动物,其实还不如做鱼更幸福!
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做人的价值,活着的意义!
极力推荐!
这部片之所以吸引我完全是因为李光洙,谁让我对长颈鹿有着莫名的情怀呢。
起初我以为是搞笑片来着,可是后来发来完全不是,影片以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生活不如意、事业不成功的年轻人为了生活去参加制药厂的试药工作却因为药的问题而成为了“怪物”之后,恋人,朋友,家人以及社会在对待他的问题上的各种反应,也算是一部讽刺社会现实题材的影片吧。
不得不说,此片的道具做的真是相当逼真,让我在看的中途几次欲吐,但是都被故事所吸引了,因为我想知道在这种新的事物新的“物种”出现之后,这个社会会给予它怎样的对待。
果然,亲人还是亲人,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家人出现问题而责怪于他,会为了他想尽各种办法治疗,一直从未放弃。
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给予他的呢,好奇?
或者惊恐?
也许两者都有吧。
好奇于这种新事物出现的原因,恐惧于这种新物种是否会给自身带来危害。
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正常反应吧,不应该受到批判。
只是另我接受不了的是商家的炒作,运用它的变异当做噱头来发财,令人不齿。
总体说来,剧情一波三折,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的影片,也算是韩国一部典型的佳作了。
故事梗概,光洙出演的年轻人参与了一次有偿医学实验,结果突然变异,成了一半鱼一半人的生命体(不是美人鱼那种人鱼额)。
然后在社会上引起关注而发生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
观影后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1.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引起这个世界的恐慌。
因为什么?因为前所未有,史无前例,不知道该怎么办。
剧中,起初大众态度是很自然的两面性,有追捧,因为喜新厌旧好奇心无限大;有咒骂声,因为这样稀有的存在和人类文明有悖,俨然是个妖怪我们应该打压他。
正所谓一个硬币的两面。
投放于现实,可以应用到同性的问题。
是不是我们的文化教会我们,当新锐观点出现时候我们要努力去说服对方,不允许对立面存在?
然后努力去同化所谓的异类实现天下大同?
对于后一种态度,忍不住多说几句。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提出人类为什么要打妖怪?
给出的一种解释谈到,出于自尊心虚荣心“人类特别喜欢征服自然。
征服自然不够劲,得把自然拟人化的妖怪给干了,才叫爽脆…于是人类打他们就是征服自然,是一种政治正确,是一个虚构的沙袋。
说难听点:人类需要把妖怪编得坏坏的,然后才好去光明正大的揍。
”2.舆论导向。
电影里,受媒体影响,公众出现了几次态度的迂回变化。
例如:Byun教授支支吾吾的答非所问混合记者们曲解信息的强大能力,硬是把一项试验说成了应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研究。
这也不得不谈及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作用。
曾在著名学者Innis Harold教授的《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一书中读到过一段话,他提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交流的介质,本身其实带有非中立性,故存在“偏见”。
另外在新兴传媒时代,营销手段和幕后操作完整控制着舆论走向。
换句话说新闻传媒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很多时候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去试图得出一个结论。
然而真相则被悄无声息地覆盖起来。
比如,电影当中有一情节颇为离谱,因为一个照片借位,在完成制作后被用来控诉鱼人先生对护士小姐有过精神猥亵。
导致鱼人先生凭空又多了一项罪名,遭受到比原先更加残酷的迫害。
2012年陈凯歌导演的作品《搜索》实则与该电影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在一篇名为《杀人诛心,残酷未满》的影评中,作者曾写到“那些你在网上骂过的,被妖魔化的人,你在骂的那一刻可曾想过自己看到的也许只是局部真相,甚至根本就不是真相。
很少,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享受这种道德优越感,享受惩恶扬善,居高临下的快感,自得于自己唇枪舌战的智慧,宣泄长久压制的情感。
屌丝们要逆袭,真相什么的统统不重要。
” 补充一点,该文后半部分谈到的利己主义,在这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
尤其是王国维评论《红楼梦》时提到的第三种悲剧观点。
3.所谓羞耻。
鱼人先生有过这样的对白:“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儿。
我非常努力地去想,可是脑海里一片空白。
孩子们也会打我,可是他们好像也没有错…我只想活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人…” 后来他想到了轻生,对,上吊自杀。
可是他忘了自己一半是鱼,鱼鳃反而救了他一命。
此处情节有种以乐写哀的意味,凸显出绝望和悲剧色彩。
分析整个事件,不难看出鱼人先生作为受害的一方没办法好好活下去。
他的台词里最多的就是低眉顺眼地给所有人道歉,反倒做错事的一方变成了国民英雄般的人物。
类似的,比方说一桩女孩子被玷污的案子,受害者除了最初收获的一点点同情最后还是过得很艰难或者被抛弃;然后强奸犯反倒不会受到多少惩罚依旧平静活着。
那么何为羞耻?
究竟是谁感到耻辱?
总体说来,剧情一波三折,非常有意思的剧本。
近年来韩国电影事业的实力不容小觑!
每个角色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答案。
鱼人先生多舛的命运到最后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你以为上演的是“尘归于尘,土归于土,而半鱼半人的他则被放逐于沙滩?
”并非如此。
个人而言,欣赏这样的故事结局,不是单纯的悲剧也不是单一的喜剧。
悬念留在这里,给观影后的你们去评定。
关于键盘党,网络暴力一系列的话题有机会还能讨论更多。
最后,关于电影配乐,给个好评。
有反复出现过的,略显荒诞的背景音,运用手风琴为影片增添不少戏剧性。
《突然变异》的的确确是一部典型的韩国佳片。
在香港电影节戏目已看到,觉得有趣。
但最后没有赶上排期,落空了。
其实只是看电影的海报已经相当有喜感,估计是一般喜剧形式,最后还是人变鱼,鱼又会变回人,闹剧一场!
但故事的开展与发展,就是我喜欢看电影的原因之一,更好就是没有猜到剧情与结局的形式!
幸好,故事有猜到的,也有猜不到的!
在故事的整个篇幅来看,始终觉得鱼人的外观真的十分违和,本来就已经具备一副可以拍成恐怖惊栗片的样子,就是给他一副软弱善良的心在里边,令人怜爱又难以向他伸出友谊之手,这是存心的吗?
虽然故事还是牵涉到利欲与人性,生态与发展等多元数的问题,但是印象不太深刻,这也是没有找准主题而使到大家不给予好评的原因!
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还是鱼人对于社会的抛弃,亲人的嫌弃,朋友的唾弃,最后放手离开,回归属于自己的一片海这段,好像理所当然,但又有谁可以做到……但它做到了,因为它是鱼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海里就是一片可以被认可的世界了吗?
相信会比在人类社会来得自然吧,需要逃脱的是猎物的追捕,但目标明确,为了生存,斗智斗力。
如果在人类社会,有时候你挖空心思也无法逃离一场精心策划,一个不经意的唆摆,一场储势待发的言论。
你在人群中,可以瞒天过海,但你是鱼,又怎能逃离人类的目光呢?!
电影是取材于现实又反应于现实,更超脱于现实的存在!
人在追求真相的同时,有多少个可以好似鱼人一般,坦然将事实摆在面前,不作遮挡,不作掩埋,当最后被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所认同,再无话题与好奇的时候,安然离去!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遗照是“光洙”,真心的有一点喜感略过!
我看过的电影不算少,但这部却是让我真正想写些什么的。
可以说韩国描写社会黑暗面的电影不少,最有名的便是熔炉。
小女孩畏惧的眼神是我始终记得的一幕。
它由真实事件改编,与戏剧营造出的社会丑恶相比,显然现实存在的人性黑暗更胜一筹。
但《突然变异》不同,她本身就是建立在荒诞的戏剧冲突基础上,人怎么可能变成鱼哪。
电影过程中,导演用他巧妙的镜头成功把我带入了那个世界。
我感受到的是朴久内心的孤独,不是人,也不是鱼,不容于世俗,有人喜爱他,有人仇恨他。
有人为他欢笑,有人为他流泪,可那又有什么意义,他最终还是无处可去。
朴久,不善言辞,个性木讷,没有自身的主见,喜欢一个人,就算被她背叛也没有任何怨恨,“我一直想为你做些什么,可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这是他进入实验室前去见爱人最后说的话,也是电影中他第一个离去的背影,转角侧影中透露的悲伤仿佛渗透进我的心里。
父亲,律师,记者,爱人,这四个在他变成人鱼后一直围绕在身边的人,他都以诚相待。
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 讽刺人性冷漠,可以说,导演与编剧很好的利用了戏剧冲突来实现这一目的。
久去找朴宝英饰演的光洙女友(珠真),珠真一边敷衍久,一边不加思索的拨打制药公司电话,出卖久几乎是她的条件反射。
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说在用残忍的方式来对待久,乙醚实验中,35cc错打成95cc,出错人员竟还能在玩笑,看到那一幕,我不禁脊背发凉。
久的葬礼上,记者同事只关心新闻素材,丝毫不在意久的离去。
2.体现现代社会大V掌握着少数人的话语权,律师懂得利用舆论,卞博士所在一方也懂,不同的是,他们为了利用舆论,不惜捏造事实,然而,无知无觉的民众只凭耳听便做出判断,忽视久受害者的身份,在心里先为他定了罪。
3.现代年轻人只知追逐热点,电影中提到,久的事件出现后,形象被制作成周边,学生购买周边,求拍照,久顶着鱼头做出爱心的一幕其实很荒唐,也很讽刺。
4.影片最后给久一个选择的权利,变回人还是继续当鱼,久选择当鱼,很多人解读为对社会,对人性的失望。
我倒不这么认为。
久在不知道人生归处时,不知道自己可以变回人时,他的梦想便是做一个平凡的人,找一份平凡的工作,娶妻生子。
可知道自己可以变回人了,他的梦想却变了。
是因为他没有勇气去面临社会的压力,宁愿保持鱼身,在大海中终日飘荡。
影片围绕一个男子因为想挣钱而自愿去参加人体实验,结果变成了半人半鱼的怪物(在人类世界里)。
喜欢的女孩不喜欢他,父亲只想从他的官司中多捞点钱,给他做实验的博士明明有可以让他变回人类的药物,却一直不肯拿出来,收留他的初出茅庐的记者假借拍纪录片之名,只是为了传给报社新闻,为了自己能通过试用期,自愿帮他打官司的免费律师,也仅仅只是为了借助他的事件出名而已。
看似那么多的人围绕他,却都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各自不同的目地。
看似最先醒悟的女孩放弃了到处流浪,终于走上了别人眼中中规中矩的道路——考公务员,博士在法庭上只说了药物好的一方面就让大众评论从一边倒向另一边,似乎在社会利益面前,个人的损伤微不足道,为了自己的利益,中伤受害者,掩盖真相,有时大家也许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却忘记了在网络发达的现在,眼看到的听到的都不一定是事实。
天大地大,似乎没有了男子的容身之处,怯懦到只能听身边的人吵来吵去,却无能为力,被人当做怪物,好像大家都已经忘记了,最初的最初我们都是人类,没有分别。
那些本该用于救治人类的药物,混杂着人身实验的药物,研制成功之后,却成为富人的专享,违背的实验的初衷,亦是人性的缺失,永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至上的考虑问题。
律师曝光了博士本可以救人却为了自己的实验彻底进行下去,一直不肯去就男子,博士想要造福社会却无能为力,也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最后大家还是违背不了善良的初衷,抛开利益,坚持解开真相。
男子却选择放弃重新做回人的机会,以鱼的身体生活在大海中,也许相比起社会而言,大海中的生活更为简单幸福。
突然变异,变的是大家还是朴久呢?
人民自以为知道的真相总是被资本控制下的媒体放出来的,他们可以让你一夜成名,万众瞩目,也可以让你被万人唾弃。
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所有人都是发声口,更要懂得辨别网上的信息,比如今天公安部正式通报的鲍毓明案结果,所有人在为小女孩抱不平的时候谁又知道她的欺骗行为呢?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前几天的罗冠军事件也同样如此,每次都有一方利用媒体造就有利于自己的舆论,在舆论形成的同时,网友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形成所谓“多数人的暴政”,这也是绝对民主带来的弊端。
电影里记者为了追求真相,最后从卞博士那里得到了真相,但是结局真的圆满了吗?
他为了真相,失去了工作,最后看似洒脱的辞职,更像是导演的一厢情愿,生活总会给人深刻的打击让他认清现实的。
同时电影还告诉我们小团体的没有纲领的集合是绝对斗不了资本家的,小记者出身地方大学,家里没有背景,职场中处处被人瞧不起,好不容易抓住的机会、大量的努力却又轻易地被人抢去,所谓人权律师为民请命,在遭受无数的打击之后,也同样向恶势力低头,接受了大集团的资助成为了国会议员,从一个拖欠房租的落魄律师跻身特权阶层,虽然这种方式得到的权力十分不稳定,但投身固有的利益集团的确是最快的晋升通道,人生在世总有身不由己的地方,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为自己负责,真正的理想主义斗士是少之又少的,所以人们钦佩且尊敬革命领袖切·格瓦拉,但没有人愿意学习他。
现在的世界,还是一个比烂的世界,问题出现之后没有人想着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比如朴久“死了”之后似乎除了卞博士所有人的生活都变的更好了,小记者成了正式工、金律师成了国会议员、朴久父亲成了公益事业者、珠真考上了公务员、医药公司开发的消灭寄生虫的药物卖出高价而且变成了社会潮流的奢侈品,实在讽刺。
这种掩盖方式看上去效率极高,但难道隐藏在暗流之下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总有一天这些积压在一起的矛盾会形成推动社会被动进行暴力性进步的强大动力!
电影简述:电影讲述韩国青年朴久为了赚钱参加了人体实验,而变为半鱼半人的存在,变为鱼人后所处社会以及与他有关系的人在其过程中不断的变化的故事。
演员方面:光洙扮演的鱼人毕生的愿望就是作为一个平凡人度过他的一生,可事与愿违因为人体实验出现的失误而成为变异人的他备受瞩目。
作为韩国典型失业青年的代表,他没有远大的梦想,没有过人的本领,一直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学习。
在法律诉讼过程中一直是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窝囊废形象,当父亲与自己心爱的女生发生冲突时,窝囊的他选择了默默的忍受,为了阻止争议和暴乱,曾想过自杀,但并未成功,最终屈服于邪恶势力之下,但最终我认为他是幸福的,他作为人无法完成的梦想,他作为鱼完成了自己毕生的梦想。
光洙虽然没有面部的表情的表现力,但是低沉的声音,蹒跚的步伐无不体现出身为一个鱼人的无奈作为记者的尚元,毕业于地方大学,找工作十分的困难,作为鱼人的第一发现者,他潜伏着,进行秘密的调查拍摄,迫于生活,放弃当年的理想,作为一个报道受害者而达到目的的利益记者。
他虽然获得了正式记者的职位,却时时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受到排挤,最终在鱼人的启迪下,成为了最初自己i想要成为的磨样。
李天熙扮演的记者,我感觉很好,无论是情感还是神态都十分的丰富,活灵活现的展现出一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记者。
父亲的角色一出现,可能是因为他扮演的坏人太多了,我潜意识里认为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父亲,在他后来的日子里不断的证明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鱼人事件结束l后不断为社会做出贡献。
扮演女朋友的朴姐姐还是依旧那么漂亮,演技方面毫无贬低之处,前期作为一心只为利益的失业青年,碌碌无为,遇到善良的鱼人后,努力的学习成为了公务员。
剧情方面:叙述剧情的方式是插叙,不断的变换人称进行描述,剧情没有起伏之处,不过有情节方面的反转。
思想方面:思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失业或待就业的青年碌碌无为,自暴自弃的现象出现,以珠真的事例告诉这些人,不要放弃f梦想之y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记者的正义在于将事实的真相告诉给广大的人民,无论在多么艰巨的环境中,有多么大的阻力也要勇敢的坚持自己最初的正义。
3.人民有时总会被事件的表面性所迷惑,合理的判断是非,不盲目的从众成为,人民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芥末酱小姐_呛电影<图片1>“我想,作为鱼继续生存下去。
”这究竟是对生活有多绝望,才会决定尘归大海。
虽然这部电影题材独特、故事滑稽、角色有趣,但却充满了讽刺意味。
电影对于人性缺失、媒体扭曲、社会残酷、人权丧失、是非混淆的审视……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答案与真相。
他参与药物试验之后变异成人鱼,因为怪异有趣的形象一度成为大众追捧的明星,又因为异于常人的形态跌落进入令人惊恐的深渊。
这就是人们处在当下时代中,对于大众文化善恶好坏的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丧失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在如今,好的也许会被说成不好的,不好的也可能会被说成好的,只要人们愿意,一切都有恃无恐。
人们就好像是与这个社会无关的观望者,随着一股风潮涌入了队伍的行列中,成为其中一员跟随呐喊,却对自我行为没有任何意识。
人们举着道德人性的大旗,去接纳一个人,又去摧毁一个人。
在这样一股诡异的风潮里,媒体却不能成为正确的风向标,反而害怕这风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停了。
没有人在乎事情的真相,人们只愿意去相信他们所看见的而已。
没有人在乎人鱼的痛苦与死活,他只不过是大社会下人们一时觉得有趣的玩具而已,突然觉得无趣了,也就没有了价值。
在利益面前,一切上帝赐予的美好人性都变得面目可憎,就像他父亲在他自杀抢救的手术室外追问究竟能赔偿多少钱一样。
舆论能够造人也能杀人,利益也会吞噬掉人性原本纯真的内心。
最后他说,“因为追求真相,才是真正的记者。
”也许是对媒体留下的最后一丝希望吧。
他走向大海,决定做一条鱼。
当他被社会排挤成异类的时候,他决定重新做回试验品。
在冰冷的实验室里,他因为注射药物过量而晕厥,围观的医生们却玩笑一样地说,“不是95cc而是35cc吗,原来弄错了啊,哈哈哈。
”这一幕让人不寒而栗,我一直相信,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人心。
人类丧失人性的底线究竟会在哪里,没人知道,但我却害怕这底线是无止尽的。
就像会长所说,“价格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是人们的欲望。
”围绕在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没有人真正意识到他也是一个人。
可现实又那么残酷,上吊自杀都因为有鱼鳃没有脖子死不成,多么荒诞可笑,又可悲凄凉。
在外貌上,他确实是异类;可从内心上,他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可这个社会和社会上的同类却生生地把他逼成异类,推向了绝路。
如果不做人,是不是就不会绝望?
那我宁愿做一条鱼,在没有歧视的大海里自由自在。
他说他喜欢海,可只见过一次,是和朋友在沙滩上嬉戏;第二次,是看着父亲把自己的骨灰洒向大海,他在内心对这个世界做了告别;第三次,他永归大海。
在海里的他,似乎看起来是快乐的,至少没有侮辱和鄙夷。
他是一个化学变异的人,而社会上却是一群思想变异的人类。
虽然电影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导致主题不明确,整个电影阐述过程平淡无奇没有激发内心情感的表述,但对社会现象的披露和唤醒人性的缺失方面还是有很深的意蕴。
《突然变异》完整版
究竟是怎么说动李沧东来当制片的啊…
补
讨论在人鱼身上看到的青年人逃避现实的生活压力十分有创意,也有现实意义,但为什么后面就跑到了记者的自我追求以及资本和政治斗争呢?突然想写“演员李光洙”的文章。
资本驱动一切,资本运作一切。英雄成了骗子,骗子成了英雄……黑白也许也简单,正如成王败寇那般简单。
跟韩剧《匹诺曹》类似是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片子。虽然鱼头无任何表情,但是从他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可了解他的情绪变化。他看过太多丑恶嘴脸,他对这个世界太绝望了,于是当博士说有办法把他变成人的时候,他拒绝了,他决定当一条鱼。结尾录像里,他自由自在的游着,看起来很惬意很幸福,至少比在陆地幸福。
一筐猪全片才露脸几次,太悲催。
冲着光猪看的 可全片处于特效化妆的他 也就露了那不超过10秒的真面目 但光洙撒发出的绝望与无助的感觉颇为真实 全片有着对现代人的讽刺寓意 而且呈现出的画面颇为真实 也刻画很多令人厌恶的角色 可是总感觉差点意思 却说不出来是哪的原因
谁能想象看完电影的当天就吃鱼头是怎样的心情😂😂喜剧成分更多一点吧
主角是鱼而不是李光洙,冲着他来的,他的帅脸却只在遗像上露了一下(ㅇㅅㅇ)
为了朴宝英看的,剧情好无聊!
这绝不是一部喜剧片。虽然没有露脸,但感觉光沭演的还挺好的,那么落寞的背影与低沉的声音,完全不出戏。鱼人就像上帝之子一样,这是个测试,也帮助了身边一些人变好与思考,最终做出了一个那么勇敢却又伟大的决定,挺好
没演出深刻,也没有什么会心一笑的黑色幽默,片子沉闷而压抑。鱼男化妆师领便当的时候应该没有加鸡腿,一直目瞪口呆的那个头套造型实在太扯了。
比国产电影强的只有创意!贪大求全!电影既有记者坚持还原真相,也有鱼人不听被迫道歉,商业黑幕,政府丑闻应有尽有!乍一看,挺不错的!但是表达的东西太多,说不好故事!聚焦在一个方面会更好!
预告出来就知道要扑街,结果正片果然遂了人意,白瞎了好点子。
其实觉得有点无聊,就是题材有点新颖,但是变成这种故事我真的是,快睡着了…
虽然是揭露社会,但是一点也不深刻不好看
不是搞笑片,挺惨的
挺有趣的,看起来又是哭又是笑,最后久还是变成鱼自由在他喜欢的大海里
变形记
突然变异成鱼的人只是个背景。主角是围绕在鱼人身边的那些人,一个个登台唱戏,又一个个被治愈。多么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