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非常非常的简单。
大学里他与她相识相爱,但在去服兵役那晚分别后,却失去她的音信。
若干年后,他已经是位有家室的男教师,却与一位男学生有莫名的情感火花(不是师生恋或者忘年恋,比较难处理,引发过对同性恋的争论,但这完全不是电影本身的用意)终于,从互相生活的点滴中,两人发现,男孩子是她的转世最后一个镜头,他们携手在山崖,期待来生能相逢。
镜头分配给了他们学生时的恋爱,以及他与男学生之间特殊感情的纠葛,两人在生活中发现彼此过去的点滴。
比较叹服的是情节构思,看来今生今世的生死离别已经不够打动观众的心,要拿下一辈子的苦苦追寻来做文章,当两人终于明白命运安排他们重新认识,居然还要一起去追寻再下一生一世的相逢。
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消极了,鼓励徇情?
还是说忘年做个普通朋友即可?
情节上很感人,最后的徇情期待来生也不显得突兀,可惜片中对他与男学生之间特殊感情的纠葛描述过多,对同性恋话题的关注弱化了主题
灵魂和肉体,这是个问题。
《中毒》里李美妍面临过这个问题,现在轮到李秉宪了吗?
茫茫人海中,穿过肉体,越过轮回,依然可以一眼辨认出——就是你!
在别人眼中是男老师和男学生之间难以启齿的暧昧,但对于徐仁友来说,那就是太嬉,他唯一的爱。
“我要再次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
我爱你。
”巨大的玩笑,宿命般的爱情。
不得不佩服韩国编剧不断创新的意识,不怕拍不了,就怕想不到,真是没有不敢想的了。
但是《中毒》里是天王影后同台飙戏让我们大饱眼福,《爱的蹦极》李秉宪一个人演技再好也无法独撑大梁啊,看着饼叔那么深情的对着青涩的大男孩放电,怎么看怎么怪异,饼叔的对手太弱,抗衡不了饼叔强大的气场,有点遗憾。
PS:开头结尾的构思很好,那风景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这个电影结构很清晰,简单来说就是男老师在庸碌的中产阶级生活中感到痛苦,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
永远无法在社会上取得什么出人头地的地位,娶个老婆过日子。
于是他开始疯狂怀念往昔,那个曾经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屌的少年,跟女朋友吵架最后还是一起去开房的回忆被他当作实在届对他的全知全能的肯定:“我想睡这个妞就一定能睡到哪怕她跟我闹最后还是听我的,全世界都得听老子的。
”后来人到中年挨了一些生活的毒打,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是nobody,跟老婆相看两厌,所以他开始渴望什么崇高啊、伟大啊、超越啊…这时男学生是恰好运行到了老师的小客体的位置。
无论转世轮回是否只是扯淡,老师恋恋不忘的初恋女友其实只是回溯性构建的原初场景,是否真实存在并不重要。
其实也不完全是巧合吧,男老师可能下意识挑选了他最不可能的恋爱对象。
让这种违背道德的感情作为超越的锚定点,他一定要像安提戈涅一样穿越幻想。
性是匮乏,而关于性的禁忌是匮乏的纯粹暴力。
老师为什么会爱上一个男学生呢?
因为老师不能爱上一个男学生。
当代生活,东亚,老师,学生,同性恋,你知道这里面有很多东西,但是你说不出来,抹眼泪,说这是无关性别的爱情。
爱情也是匮乏。
老师想在自己无望的爱恋里创造新的欲望,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学生跟他两情相悦了!
那他就过于接近原乐,他再也无法承受了。
最后就发生了老师带着学生蹦极这种很倒错的事情。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潜意识的一些激进,这种激进就在于同性和师生关系等要素,但你要说这是什么无关性别的爱情那这电影就屁也不是了。
还有那高中生说“他们说你是同性恋 他们说你喜欢我”那边真的蛮小客体的厚!
一把子羡慕马上要翻拍的小爱豆的粉丝了
飘雨的季节,百无聊赖的我,闲逛在音像店,一张《爱的蹦极》的碟映入我的眼帘。
走到柜台,店主对着我说,这张店很伤感的,看了之后会令人很压抑的,我介绍过另外一部给你吧。
我冲着她一笑,然后拿着走了出去。
回家后,拉上窗帘布,打开碟机,很快就投入了这场爱情故事中。
这个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童话故事情节,没有俊男美女的经典韩式搭配;有的是纯纯的少女情怀,腼腆的少男爱意,那一片醉人的绿色,那一曲伤感而明亮的音乐,和那一段刻骨的初恋。
以初恋为题材的电影数知不清,但是这一场特特别别的纯,像白开水一样。
为了结识心仪的女孩而逃课,走去隔壁班串课;一直在教室远远眺望女孩的身影;为了讨女孩的欢心而去学抽烟。
在旅店的房间里,一直在紧张的打嗝,然后干座着等到天亮。
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清纯的季节,傻得让人发笑,也幸福得让人沉醉。
但是这种爱也是刻骨的,爱上了就是一生。
一声刹车巨响,夺走了女孩的生命,却无法中止他们的爱情。
女孩曾在悬崖旁问过男孩,“从这里跳下去会死吗?
”,男孩说,“不会,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所以女孩回来了,她还是回来找她的爱人了,因为离不开,因为爱不断。
但是苍天弄人,她是以他学生的身份,还是男儿身回来了。
凭着他的直觉,他认出了她,而“她”却忘了他。
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学生都视他为“变态”,鄙视他;妻子视他为“风流”,误会他。
然而他不在乎,只是忠于自己的爱情。
可能这里已经超越了伦理道德的底线,但是爱你没商量。
这一切的一切来得是这样自然,是这样的理所当然。
能责怪他们吗?
这也只能是怪老天爷的玩笑罢了。
最后“女孩”回来了,他们手牵着手走到了他们的世界,纵身一跳,离开了那个痛苦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梦,去寻找属于他们的天堂。
”如果下一次我还是男儿身,那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再跳一次吧。
”真的就会就此中止吗?
不会的,我会再找到你的,不论你是男,还是女。
只因有一种爱情叫至死不渝。
徐仁友说:“因为我爱上的那个人肯定是你。
除了你,我不可能爱上其他人。
”王家卫说:“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而我一直相信:没有忘不掉的记忆,只有不想忘的记忆。
因为,我知道,如果自己选择去忘记,或许会平静如许,但自己的人生将有个缺,一个回忆的断链,也不再是盈满完整的自己。
文 / 沈嘉柯你最爱的女人死去,而这个情人的灵魂寄托在一个男生身上。
这一次,爱情如何自处?
这部电影,显得可爱而哀伤,哀伤之后,却又欣喜。
有些时候,我们的信誓旦旦只是信誓旦旦,因为那些想象当中的考验,发生的概论比较小。
总是在电影里有那么多的车祸,在电影里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
而生生世世在一起这样的爱的极至,也不过是完美收场的戏剧台词。
现在呢,居然有电影存心要来一次大考验,你们不是相爱吗?
不是爱的那么深吗?
下辈子让她连性别也改变了,看你怎么办。
错过本是最叫人厌恶的一件事情,可是,厌恶也是无效的。
时间过去,一切变得陌生,必须重新一点点抓住旧日的记忆。
尤其是,一个人内心清晰,一个人仍然懵懂不知。
当时的打火机,辗转回到了他的身边,那上面有女人的自画像。
提醒着他,她回来了。
男生的手指翘着,因为他当年施加的“小魔法”,一直奏效。
叫太嬉的男孩那么高大,穿着长的衣服,站在男教师的身边。
有点错觉,好象男教师变成了一个孩子。
男生搭着男人的肩膀,真是一对怎么看,都觉得有点怪异的情侣。
我觉得怪异不是因为他们的同性之恋。
而是那种夹杂着混合气质的暧昧的怪异。
男生那么小,却藏着成熟女性的呵护与母性,同时他那么高大。
而那个男教师呢,有着成熟男人的面目,却如同一个哀伤的孩子,需要她的怀抱。
爱情的好处,无非是来的时候,我们不可预料,走的时候,也难以挽留。
重新遇见的时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
在最后,男老师与男学生站在新西兰的悬崖边上,一起向下。
我忽然对他们是殉情求得来世的爱情,或者仅仅是完成一场约定,都不再郁结情怀了。
男老师与男学生之间有这样一次对话,“如果下被子你变回了女人,而我却成为女人,怎么办呢?
”“没什么,仍然是要在一起的。
”下下辈子,总是有机会的。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后,有些说不出话来。
镜头跟着新西兰的风景游走,结局已经到了时间,河流与峡谷很美丽,一切都很好,可是,我有些观感模糊了。
童话那么美好,我们观看就是了。
不必计较童话不在现实里。
太多的界限是我们不会去抗拒和跨越的。
仅仅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仅仅是贫困与骄傲,自尊与自卑,许多的爱情就在人间夭折了。
何况,是这样盛大的越过性别的爱恋。
蹦极,多么好的象征啊!
那一跳,死生的桥上,约定重新生效。
爱情的终点被轻轻擦去,下一个起点才开始。
以雨水开始的故事,在好的天气里,成全了爱情。
这部讲述爱情的电影,主要是男女,然后是男人与男生,最后,是人与人。
呵,难道这个世界,不是人与人的爱情,最值得追求?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罗嗦的。
首先说明:我不是哈韩族,所以对很多韩剧并不是很痴迷,或者说不会刻意的看,更或者说会有些逃避。
为什么要逃避呢?
并不是韩剧本身有什么不妥,而是自己无法承受韩剧中的爱情……韩剧的爱情,总是那般纯粹的让人窒息……所以,一再告诉自己:看韩剧的都是小女生,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哦!
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完了朋友介绍的这部电影。
http://www.oneleo.com/2006/01/bungee-jumping-of-their-own.html
电影一开始就带着我们在雄伟浩瀚的新西兰大峡谷中穿梭,仿佛背后长出了翅膀,自由地翱翔在半空之中,就连万丈之下的河床也都仿佛松软得如同母亲的子宫温床。
“爱情不是那么一瞬间的,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这是那位17岁的男孩对一见钟情的看法,也是贯穿影片的线索。
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因为它更多是发生在帅哥美女的身上,而且在深入了解对方之后,也往往会褪去激情,分道扬镳。
但若是如此轻易就能放弃感情,那又怎么算得上是爱情,更不可能是钟情了。
一见钟情是什么?
至少不是外貌协会的特权,就如同那天太嬉突然来到仁友的伞下躲雨之后,仁友就无法忘怀,她长得不过清秀,也谈不上漂亮,甚至胸部看起来小得像汤勺翻过来一样,究竟喜欢她什么,仁友也回答不上来,或许这才是一见钟情的奇妙之处,尽管你曾经觉得它是那么荒唐。
作为韩剧经典三宝之一的车祸,在这里使剧情发生180度的急转弯--仁友将登上去服兵役的火车的当晚,太嬉死了。
没有描述恋人离开之后,仁友有多么悲伤和痛苦,而是直接跳到17年后,他已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妻女温柔体贴的丈夫、父亲,似乎把当年的山盟海誓忘得一清二楚,印证了常被用来安慰失恋者的一句话“这世界不是没了谁,就不能活”。
“如果我变丑了、胖了、老了,你还会喜欢我吗?
”“不管你变得怎样,我都一样爱你”,在这一语境里,说话人应该没有考虑到还有一种情况,即对方变换了性别。
这听起来是有一点重口味和狗血,但如果身体只是一具皮囊,恋人之间已成为对方的灵魂伴侣,那换个性别也应该不过小事一桩。
17年后,班上的男学生贤斌尽管外表与太嬉毫无相似之处,但他的一动一静却与当年的女孩惊人相似,无论是独特的爱情观、提出的奇怪问题还是握住东西时会翘起小拇指,都让仁友无法自拔,摧毁了他的生活包括家庭。
遇见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认出了对方特有的标识,才有了一见便足以钟情,因此,“一见钟情”还当被贴上“永恒”的标签,是唯一,是永远,而不是短暂的好感,随便哪一个人。
最后,不被世俗接受的“太嬉”和仁友来到蹦极胜地--新西兰大峡谷,不等套上绳索便纵身一跳,镜头又回到电影之初在雄伟秀丽的峡谷中自由驰骋,这对恋人坚信哪怕是在生死轮回的长河,也能在人群里一眼便找出对方。
“站在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爱的蹦极》 好像在2023年这个时代再去讨论“爱情”,会被人嗤之以鼻,但我还是想写一篇关于爱情的影评。
故事情节见仁见智,在瓢泼大雨的夜晚男女主一见钟情,感情到顶点的时候男主服兵役去了,两人相约送行,但是男主等了一天一夜没有等到,就此落幕。
十七年后,男主已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作为老师生活也从容平静,但是他突然发现班上一个男同学的动作举止和女主惊人相似,才发现自己一直不能忘怀。
男同学也起了波澜,还和女友分手了。
一系列事情后,男同学记起了自己的前世也就是女主,影片最后两人一起在新西兰的蹦极塔上跳下殉情#豆瓣高分电影# 。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7.4,算高分了,但是放在现在,一定连及格线都没有,因为里面有很多现代人不能接受的镜头和情节。
比如说男主如果一直爱着女主,为什么还要结婚生子,影片里还有一些男同学画自己女友胸部的特写。
其实我已经过了真爱至上的年纪,十几岁最缺爱那会儿,恋爱时必须要跟对方时刻保持联系,控制欲超强,做一次比一次过分的事情让对方证明爱我,我以为那就是爱。
后来经历了恋爱、分手、恋爱、分手,反复循环才迟钝地反应过来这种心态是自卑,和缺爱。
也就是说,我也许从未真正爱过一个人。
当男主为了十七年前的恋人,如今自己的男学生,还要毅然决然地跟自己的妻子离婚,我内心其实很抗拒,初恋真的那么深刻吗?
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放弃了妻子女儿,放弃了所有,就为了一个已经转世成为男人了的曾经的爱人。
值得吗?
我以为这样的代价,换来的至少往后的日子总该甜蜜了,结果两人一起跳了下去。
我还是该死的共情了,热泪盈眶。
这哪儿是初恋,这是唯一的爱。
从头到尾,只有的爱。
记得在哪看到过一句话:爱情就像鬼魂,人人都听说过,可是真正遇见的人却没几个。
人人都在找爱情,为了爱情而找爱人,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大大小小的爱情,要爱上多少形形色色的人。
可是直到自己死去之前,不知道有没有遇到所谓的爱情。
所以这个结局我从震惊中,也由衷地感慨,从爱情的角度,这部片其实是happy ending,毕竟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几率再次相遇,再次相爱。
再来说说剧情,这部22年前的电影,放在当今社会的观点里,男主要被人活活喷死。
因为抛妻弃子不负责任。
但我想说,影片里并没有表达男主一边结婚一边怀念吧,他是十七年以后才突然感觉到男同学的。
生活又不是非黑即白,谈过一段恋爱就不能再有新生活了?
而且我相信男主在这十七年里也是喜欢他老婆的。
不然他怎么会有女儿?
他后来再次爱上女主就硬不起来了,不就说明他跟老婆在一起的日子都是全心全意的。
有人说,都已经结婚了,又爱上别人,不就是渣男?
这里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的渣男,是指有妻子,还要沾花惹草外面约炮,被发现了又痛哭流涕说自己不会犯了,这种的,只是追求新鲜感,他不爱任何人,只爱他自己。
但是男主在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男同学后,他牺牲的代价,是被学校开除,被所有人唾弃爱上自己的男学生,被人骂同性恋得艾滋,并且诚恳地跟妻子道了歉,背井离乡。
追求真爱也不行吗?
这个时候怎么没有人说人活一辈子是为自己活了。
有人说结婚了就不应该再有别的想法,这种爱上别人的事更加想都不能想。
这里又要仅代表我的观点了:我从来都认为人跟水一样,是流动的。
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能是先干预的只是独善其身,但谁又能预知真爱的降临呢。
还有人说祝我以后找的老公也这样。
我认为我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
我结婚时我的丈夫心里有别人,但他还是和我结婚了,和我结婚了多年的丈夫跟我说他感觉他找到真爱了,是两码事。
前者我不愚蠢,这种事就算真的发生我自认倒霉果断离婚,听都不想再听到这个人。
后者,我会祝福。
这可是跟我相处多年的爱人啊,就算他如今不爱我了,就算我会难过原来我不是他的真爱,但我还是会真诚祝福,他多有责任啊,他有勇气告诉我,有勇气面对这件事情。
不说出来,我看不起他,因为他无法放弃现有的生活,那根本不算爱。
说出来,两个人都解脱,我也能够重新去寻找我的真爱。
毕竟,这世上有多少人能找到真爱呢。
最后,我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有一个关于蹦极的测试,当你在下坠前想起的那个人,就是你最爱的人。
也许,只有达到极限,我们才能懵然醒悟,看见自己内心深处的烙印。
在我印象里我是单纯想尝试蹦极,好像对每一任男友都提出过想去蹦极。
但至今没有去过。
也许冥冥中注定要跟真爱一起去?
又或者是在下坠到极限的那一刻,想到的却是曾经的某一个人?
真的很有趣,要认真把蹦极列在我的五年人生规划里了。
写完的这一刻,从电影里抽出身。
当我回到真实世界里我突然意识到,如今的真爱,还有吗?
我为将新欢视为初恋向旧爱致歉。
——辛波斯卡雨声第一次和着初恋般的音乐响起来,思绪和整个人都就被带回到2006年的杭州。
对我来说,那是一个到处充满青春味道的年代。
第一个男朋友在每个月600分钟的免费校园网电话里给我推荐这部电影,在传媒学院图书馆的资料室,我泪眼连连看完。
爱上这个片子一发不可收拾,想来都是巧合,或者说,也是一种缘分罢。
这个男友的重要性仅仅在于他是第一个,他似乎并未在我生命里留下什么特别痕迹,但这个电影,陪伴我走过更多更多里程。
这个并不怎么深刻却不乏宽敞的剧情,在那年懵懂的恋爱时节,竟然满足了我对爱情全部的期待。
不愿再说“物是人非”这个词,他时常提及这个,此刻想来,是多了几分辛酸。
那一年开始读戴锦华,看到她说电影有两类,一类是值得看的,一类是自己喜爱的。
那一年开始真正走近电影,被声光色影俘获,被电影中一切我的未知和神秘紧紧吸引。
我隐约记得侠促的资料室里,我被屏幕上徐仁友在黑板上画长长的一条线深深震撼,他说那就是地球,说麦子飘进针孔的几率就是相遇的缘分。
而她(他)说,“爱情不是一瞬间的,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
”真是个容易被打动的年纪。
以后的日子我常常想,我要如何认出来那个我注定要爱的人?
如果我已经错过了怎么办?
如果我认不出来怎么办,如果我的余生注定没有那样一个人,怎么办?
以后,我不止一次地失恋。
经意不经意地,找到这部片子看过好多回。
麻木到感受力失调的时候,看着看着,竟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这是这个电影对于我,最神奇和美好的能量。
和第一个男朋友分手以后,从别人口中得他其实是更喜欢男生的。
一下子想起这个片子,当时推荐给我,他是不是要告诉我些什么?
也许是,不过无论如何,我似乎早都忘却了他的隐瞒,也已经原谅自己。
原谅一个千差百错的恋爱,留下一个极简单的印象,关于初恋的紧张。
或许,就是徐仁友初初面对自己可能喜欢的人时,那焦急、幸福,又不安、快乐的紧张,那伴随着兴奋的紧张。
留下最后的纯真。
这显然不是什么高明的电影,而简单、完美得近乎做作的开头和结尾,应和着时而不堪、经常芜杂的生活,让人唏嘘。
爱情,像是被提炼出来的一种绝对,就像影片最后没有绳索的蹦极,而生活则是实实在在的糙粝,有时真是要死命地坚持,才能坚守内心仅存的些许柔软。
李恩珠,女主角和编剧,她的笑那么迷人,她的剧本让人心动,她的离去也成了另一个让这部影片有唯一性的理由。
再看完一次,还是喜爱。
只愿我们去爱下一个人的时候,不管那是一个什么的人,只要是爱上,都不会丢弃爱上第一个人时的纯粹。
生命这么美,如那年杭州三月淅淅沥沥总也下不完的小雨,如那个心动过却早已别过的初恋对象,如一次次被爱情填满又抽空的记忆,如一曲青涩未完的华尔兹,如一场电影般真实的梦。
前半小时的李秉宪特像车太贤23333 在旅馆里摸着袜子打着嗝问李恩珠要不要看电视简直了狠屌丝了 半小时后眼前一亮地变帅气以为会霸起来 可惜感情线开始奇幻了 虽说尝试了新路线 爱到那个地步不敢来个激吻吗 当然手牵手温柔对视也看得哆嗦 毕竟那是霸总三十年的李大饼啊
这无关于同性不同性,是永恒的爱,爱的是灵魂,而不在乎这灵魂之外包裹着的肉身,这是一种境界,从一而终,永恒的爱。
一见钟情的终极注解~~~
李恩珠真是太可惜!李秉宪好纯情的眼神 好精湛的演技 难怪他能一直火到2021年 业务水平确实优秀 很久之前就想看 今天终于下到了蓝光资源
结局不能理解,超越了性别的爱情很美好。既然已经认爱为什么不一起幸福生活?是接受不了男男性别吗?一定要一男一女吗?为什么要殉情? 而且对男主真是很无语,既然口口声声说只爱太嬉,还跟别人结婚生子。
纠结爱欲,转世转移。
在姐姐家看的。那时没看懂。
简直看不下去
从人生的绝壁往下跳,那也绝不是终点
什么鸡巴玩意
过于追求奇巧了,不过还是被爱到极致的纵身一跃给煽到了。
这电影真的怪怪的,韩国人的创新思维似乎不比日本差.
躯壳禁锢了你的灵魂,性别压抑了你的爱。。。
很早的时候看过的,这次捡起来才发现是这个故事。其实剧情设置的猎奇意味大于探索两性爱情的意思,一个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套了个意味不明的“现世性转”。总之是冲着李恩珠来看的,可是角色有点酱油。
最近经常莫名想起这部电影,于是6年后,在这个阳光四溢的暖暖午后,我又开始重温。上次看的时候并非没有感动,关注更多的却是唏嘘的剧情,而这次却是真正看到动情。“其实我一直以为一见钟情以及永远的爱情都是可笑的玩意。但当我第一次见到你,就感觉到我们一定会爱上对方。”
“你说过,从人生的绝壁往下跳,那也不是终点。所以我要和你再次相遇。原因不是我爱你,而是,我只能爱你一个人。我爱你!”
不炫技的韩国片,慢慢讲故事的感觉很好。女主美死了,男主当老师后也超级帅,养眼,男二有点败笔,导演就硬安排相似的事件来表达女主和男二的相似,但不论是性格还是长相完全看不出相似在哪里,最后十分钟进入玄学范围的观感也不太行。片尾是鸟的第一视角,好奇妙哈哈哈。
我怎么那么讨厌李秉宪??
夸克
从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我要再次与你相遇,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爱的只能是你,只能是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