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栋饰演的警察,明显存在性格缺陷,暴躁,目无法纪,恣意妄为,公私不分,完全不将王桃的命当回事,甚至刻意造成黑吃黑。
说句难听,这种人说是警察中的败类也不为过刘雅瑟饰演的王桃,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意外导致他人死亡,也不用为了赎罪就真的命都不要的做牛做马吧!?
这符合现实么?
片中还有其他一些明显不太合理的设定:香港的地铁是可以推一堆垃圾上去的么?
还允许带宠物??
不用过安检???
香港的监控系统这么差的么?
查个连环杀人犯就只能靠两个警察人肉??
发现线索靠撞大运,以及像狗鼻子一样灵敏的警察?
香港居然有这么大片破烂不堪的地方供流浪汉构筑自己的“乐园”,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在丢枪问题上,主动帮别人在系统里改持枪编号是不是也太假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算得上有特色,有想法,但确实不必尬吹演员演技还算在线,但剧情整体差强人意,变态的部分算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
黑白影片的采用给这部电影做了加分。
另外,由于肮脏环境和惨烈互殴的加成,这部影片确实给观众带来了额外的刺激感;影片最后的误杀设计还不错,要不然就落于平庸了片名『智齿』没看出来和电影本身有多大关系,唯一的联系就是有一个警察一直有智齿疼痛问题,咳咳
大家好,我叫王桃,就是标题里所说的那个失足萝莉!
这部电影,足以让她拿到最佳女主角今年是2017年,我刚好20岁, 我没有父母,也没什么朋友,我生活的地方在九龙一个叫老街的地方:一个被垃圾场包围,里面也像垃圾场一样的贫民窟。
那里到处是非法移民和地下交易,我想离开那里,可是我办不到!
为了生活我不得不融入他们,而越是这样,越让我更离不开这个像垃圾堆一样的地方!
这是我的身份资料两年前,我犯下了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错误:我D驾失去控制,把辖区警察展哥的老婆撞飞。
天晓得那个女人还怀着孕,结果孩子没了,大人重伤入院,因为当时我正好不满18周岁,没有被判入狱,而是被判入女童院服刑三年。
我这一辈子都不想看到展哥,看到他我就像看到了鬼,除了逃什么都做不了,他就是我的噩梦,我不愿意想起那天发生的一切。
我恨我自己,那天以后我就彻底远离了D品;但是我更恨我在的那个街区,是我生活的环境让我没有什么选择!
事故的发生我在女童院表现得很好,获得了减刑,现在我是受监督的状态,只需要每周回来女童院报到一下就可以了。
表面上,我的工作是在车库做清洁工作,那点收入也就是够我勉强吃饱而已,而暗地里,我又和老街的偷车团伙混在了一起,我利用职务之便帮他们偷车,想攒一笔钱搬离那个像垃圾一样的街区,我要彻底和原来的自己告别!
偷车是王桃的副业街区里收赃车的头头叫阿B,他每天都在九龙一个大楼停车场的顶层,收像我这样的人送去的赃车。
阿B一直很喜欢我,我是知道的,他希望我可以走出老街过新的生活,但是上次的交通事故把我毁掉了,他对我非常失望,更让他失望的是我刚刚走出女童院才几个星期就又开始做起鸡鸣狗盗的勾当。
这个混混是本片的一个重要的配角这天晚上,我搞到了一辆捷豹送去顶层,阿B照样是没有一点好脸色,我只能陪着笑拿走钱,正准备要离开,一辆帕杰罗咆哮着冲到了顶层,我和阿B往驾驶座一看,都像看见了鬼一样开始狂奔——竟然是展哥!
这是我出狱后第一次看见展哥展哥是这个地面上最厉害的警察,这里的混混没有不认识他的。
两年前我开车撞了他怀孕的老婆,当时街区很多人都说我死定了,就算是从女童院释放出来,他也绝不会放过我,但他们不知道,比起死来说,我见到他时的无地自容更让我痛不欲生。
我不知道展哥为什么要来这里,我希望他只是为了来抓阿B,可是只过了几秒钟我就知道我想错了,他开着车死死追着我,完全不顾阿B那群偷车贼。
我侥幸逃进楼梯间,顺着楼梯一路狂奔,远处代表秩序和美好的高楼大厦我可以看得见,却永远摸不到,近处的黑暗与垃圾才是属于我和我们这类人的现实,此时一列地铁开过,将两个世界分得清清楚楚,残酷且规律!
本片最让我难忘的镜头之一展哥一路追逐我,把我逼进了一条死胡同,他可以撞死我的,但是他却没有,我被逼在角落里大喊:展哥饶命啊!
展哥一路追逐我趁着展哥犹豫的时候,我迅速往外逃走,跑进了一个地铁下的一个工地,展哥很快弃车追来,我们俩追逐、扭打、撕扯……地铁从我们的头上一掠而过,呼啸的声音犹如地狱战士挥舞着的死神镰刀发出的破风之声。
终于力竭的我被展哥按在了地上,他拿出了枪,枪口距离我的眉心很近,我闻到了枪里子弹上牛油的味道,我已经放弃了抵抗,对展哥说:开枪打死我吧!
展哥这个时候也扳开了左轮枪的击锤,我内心舒了一口气:垃圾般的人生到今天终于可以结束了!
地铁是电影的重要元素这个时候展哥的一个同事突然夺走了展哥手中的枪,让我得以逃脱。
展哥的新同事戴着眼镜,穿着体面,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和我们这个街区完全不是同款,看上去也不像展哥那么暴戾——虽然我可以原谅展哥对我的暴戾,他对我做什么我都认了!
我趁乱逃走跑回老街,我随便拿了几件衣服准备出去避避风头,大家看到的就是我的住所,没错,一辆敞篷吉普车,我就住在这样一个窝棚里苟活。
临走的时候我没忘记带上自己偷车的工具:那几张可以替换的车牌,我只有靠这些才能养活自己,才有希望可以离开这个街区。
这既是我住的地方一晚上的追逐让我疲惫不堪,在逃离香港的大巴上我糊里糊涂睡着了,但是我开车撞击展哥老婆的那一幕再次把我惊醒,这其实就是已经折磨我两年的噩梦,在过去这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回避想起这件事情,回避自己内心的痛苦,回避展哥……但是今天我看到了展哥,我突然觉悟到,我应该直面这个事情,如果得不到展哥的原谅,我这一辈子都只能这么痛苦地活着,所以,我对司机喊了停车,我要回去找展哥,找到解决这一切的办法!
这是人物转折的一场戏我找到了展哥,希望做他的线人,用这种方式来赎罪,结果却是被展哥一顿暴打,我哭着告诉了他老街上所有地下交易的带头人,他依旧面无表情地继续打我。
此时我全无怨言,任他一拳拳一脚脚地打在我孱弱的身体上,我希望他这样能好受一些,也希望通过承受肉体的痛苦让自己的内心可以好受一些!
我被展哥暴打然而事情还没完,展哥把我带到了医院,她我看到了他的老婆:一个现在只能靠机器维持生命的人,右腿也被截肢。
看到这一幕我真的是后悔莫及,因为这一切都是两年前的我一手造成的,我完全压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转身跑出了病房。
太痛苦了第二天,展哥把我昨天曾经说出来的那些老街上的混混全部抓进了警局,让我当面指证他们,我问他:你是不是想让我死啊?
他没有犹豫,点了点头!
很快,混混们都被放了出来,我挨了一顿又一顿的毒打,到了晚上,我遍体鳞伤回到了吉普车上,正准备休息,展哥打了电话过来,她问我要老街上所有D贩的资料,我在被继续挨打和求他原谅之间犹豫了足足五秒钟,最后还是选择了帮他!
好棒展哥来到了老街,他全没有放过我的意思,他让我跟着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去查D贩,我这个时候也豁出去了,只要求得他的原谅,我愿意冒死一搏。
我们查了几个窝点之后终于锁定了他们要找的那个嫌疑人:可乐姐,通过他们的交谈,我还知道展哥他们要抓的人就是可乐姐新的男朋友。
今晚的事情总算完成了,我惶惶地离开,明天更厉害的报复一定会来的,但此时我心里却很平静:我背叛了整个街区,但是我忠于了自己!
我为展哥指了路但是我还是低估了街区报复的速度,在回去的路上我遭遇了全副武装的阿B还有他的手下,我被他们堵在一条小街的中间,为了活命,我拼命抵抗,用抢来的刀子伤了其中两个人,这帮子人于是更加疯狂,要置我于死地。
千钧一发之际,展哥那个文质彬彬的同事赶到救下了我:他拔出了配枪警告阿B他们不要继续行凶了,但是阿B他们已经杀红了眼,有个混混竟然背后棍击了他,他的枪掉在了地上,此时正狼狈逃命的我正好经过,就把枪捡了起来。
恐惧到极点的我,面对继续围上来的众人,哭着放了人生的第一枪,然后狂奔逃命去了!
我开了人生第一枪半小时后,卷缩在废车里的我被展哥和他的同事找到,他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枪在哪里,我这个时候才发现枪不在身边了,回想起刚才逃跑的路上我不知跌倒了多少次,确实回忆不起来枪丢在了哪里。
展哥把我拷在了一辆废车的车门上,我哭着挣扎,这时候要是阿B他们来,我不是死路一条嘛!
但是他们这个时候的重心早就不是什么查案了,他们急着要找到那把被我弄丢的枪,至于我,开了警枪自然也是不能放过的!
我被铐住了就在展哥他们找枪去的时候,我竟然看见了可乐姐的男朋友出现在我眼前。
他温柔地摸着我的伤口,我心里很害怕,我知道他可能是一系列凶案的凶手,如果说面对阿B他们,我还可以有挥刀保护自己的勇气,不知为什么,面对他,我却恐惧到无法抗拒。
凶手第一次正面出镜我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劫持到一个垃圾场,我被绳子困缚住了双手,就像条被铁链拴住的狗。
这里堆满了数不清的模特、手套、塑料薄膜,此外我还看见两个女人,一个女人已经死了,身边都是苍蝇,散发着恶心的味道,另外一个女人躺在远处的沙发上,我看不出死活。
两个女人都被切去了左手。
我想到昨天晚上展哥他们在可乐姐房间里说的那几起凶案,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怀疑是正确的,可乐姐的这个新男朋友就是那个凶手!
凶手的落脚点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梦魇的开始,凶手在这堆垃圾里对我施暴,我无力抵抗。
我想一切过后,他应该也会像对待其他几个女人一样斩去我的左手,这个时候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了。
我在垃圾堆里翻到了一块铁片,想割断束缚自己的绳子,但是被凶手发现了,穷凶极恶的他准备提前对我行刑:用那把斩断三个女人左手的铁锹来发泄自己内心扭曲的情感。
穷凶极恶的凶手我在老街混迹多年,身上不但有着求生的狠劲,小小的身体里也蕴含着自己都不知道的能量:在混乱间,我夺过了凶手最为珍惜的东西:他和自己母亲的一张合影,凶手顿时慌了手脚,我略加思索,把照片往房间的角落一扔,凶手果然放过我去找照片,我趁机逃出了那个人间地狱。
但是昨天晚上我被阿B他们打成重伤,刚才又和他搏斗过,实在没有气力像以前那么飞奔。
此时外面下着暴雨,雨声大得可以抗衡不远处地铁的呼啸,但是背后凶手拿着铁锹追来的声音却依旧清晰如在我耳边,我绝望地继续奔跑,我这个时候想到了展哥,他们会不会找到这里?
他们会不会来救我?
不远处的凶手正追踪而来我最后跑进一个堆满旧家具的场地,躲在了其中一个橱柜中。
或是因为恐惧,或是因为外面的冷雨,我在厨柜内浑身发抖,外面不时传来打斗的声音,男人嘶吼的声音,东西被打碎的声音……然后一声枪响,一切似乎安静了下来。
而此时我的赤脚此时好像碰到了什么硬物,我拿起来一看,惊呆了,竟然就是展哥同事找不到的那把警枪。
我马上把枪抓在手里,现在这把枪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我想好了,只要橱门被推开,我就马上开枪,我要把那个恶魔一样的凶手送去地狱!
而就在这个时候,橱门被拉开了!
我误杀了展哥我大喊着射光了枪中所有的子弹,背后呼啸而过的地铁是这一幕唯一的见证。
但是倒下的不是凶手,而是展哥。
后来我才知道,听到的那一声枪响,是那个凶手的安魂曲。
我目瞪口呆看着被我击中的展哥,他微笑着看着我,眼神中以往的暴虐完全没有了,他招手叫我过去,我却已经完全失控,大哭着卷缩在柜子里:天啊,我都干了些什么啊!
展哥的临终因为错手杀掉了警察和多项罪名,我被羁押住院,但是这些对我都不重要,我每天过得浑浑噩噩,我听不到别人对我说的话,也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直到有一天,展哥的同事来看我,他轻声告诉我,那天展哥招手让我去,是想跟我说声对不起。
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实在忍不住泉涌而出!
人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怎么去救赎才是个伟大的命题。
我想我可能一辈子会背负着愧疚,但是那已经不是我的噩梦,而是我心中的图腾了!
就像是展哥在我耳边道歉一样那天晚上,我又做了梦,不过不再是车祸的回放,而是在发生车祸的那条街上,展哥和他的老婆携手前行,老婆还是怀着孕,两个人说到亲密处,依偎在一起,就和他们生前一样!
我的美梦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
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风格表达大于实质内容,这点与原著短篇的侧重点刚好相反。
以下要说的通篇与短篇小说《智齿》对比来讲,涉及剧透。
小说没什么浓墨重彩的背景啊环境啊什么,风格更是不明确,关键就是人物关系和情感转变,以及最后四个人的对决。
但在这里,关系和情感反而被弱化了。
小说里展和桃的关系是长期的钝刀拉肉式的折磨,在这里却变成了直来直去的恩怨。
感情也改变了,小说里桃从头到尾没有对展的悔恨,也没有丝毫变善的倾向,她就是依旧像烂泥一样的存在。
两人关系的因果与电影也反了,电影里桃为了弥补过错想主动成为展的线人,任何恶意都照单全收,导致到最后桃误杀了展,心理依然堆积无法弥补的愧疚。
但小说里桃是被迫成了展的线人,并非主动悔过,可能她甚至觉得自己被展压榨的遭受的早已还了欠的,可这个警察还不肯放过自己,他真该死。
全片最让我反感的一场戏,是展在警局猜测桃会遇到的不测,用几个闪回表达了展对桃“突如其来”的关心,而取代了小说里展在街头巷尾疯狂寻找桃的场景,同一个意图的表达替换简直糟糕的不行,看的让人嗤之以鼻。
还有拾荒者与警察的关系,拾荒者原本是一个围绕在两人身边,几次三番出现也没有被注意的弱势群体,所以当弱者成为顶端的杀戮者的时候,才令人惶恐和兴奋,但这里,拾荒者被过早的上帝视角盖棺定论为凶手,大家关注的不再是凶手会是什么人的好奇,而是凶手和警察擦肩而过的...也没啥感觉。
还给凶手塑造的背景,什么斩手,什么恋母情结等等,除了让这个城市的“垃圾”变得“丰富多彩”,着实没用。
电影中删减了很多凯的细节戏份,凯成长的关键并非在于那摔掉智齿的致命一击,而在于他跟在展身边不断的习得如何成为一个警察,他智齿的脱落源于不断的揉捏和敲打,并非一朝一夕才养成这样一个警察。
但在电影里,这些全然没有了。
小说里,人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丰富的,拾荒者的凶手杀人强奸,但不知道为什么唯独对桃没有产生实质性伤害,甚至在最后把救命的枪给了桃,但在电影里,凶手就是凶手,尽管被塑造成了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回不去家的凶手,但他依然是单向、片面的把人物定性。
小说里没对犯罪行为塑造丰富细致,是因为关键不在犯罪,而在关系,但这片里再次把重点转移,关系也不再是关键,而在这种环境,会造成许许多多的“展和桃”这样的关系。
个体之间有针对性的情绪没有了,丰富的多种关系都没了,人设也变了,个体不见了,取而代之是群体性的普世关系,无论他们是谁,有什么恩怨,都变成了狗和垃圾的关系,他们的仇恨和撕咬在这个环境下可以普遍适用,没人会叹惋和怜悯,因此他们感情的变化也不再打动人。
谁会在乎狗和垃圾呢。
但小说的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触动,是因为小说里,是人和狗的关系,人和狗,就会产生情感联结。
而且其实小说写得还挺有镜头感的,甚至小说的结构,内容上的表和藏都很合适直接做剧本,但显然编导都有新的想法。
智齿和手卷烟是我去年最期待的港风电影,但结果显然无法令人满足,纠结三星还是四星,其实如果只当做电影看,智齿的四星也不是不可以,但可惜它脱胎于另一个文本,并且我觉得小说的表达更丰富更优于电影表达,如果改编的没有原著好,那又算不算好作品呢?
小说和本片的所有精气神都是不相符的,尽管电影里表现的再肮脏暴力暗黑,但实际上它最后落脚点是一个互相谅解和怀念的大团圆结局,小说才是无限的遗憾和悔恨。
智齿嘛成长嘛,总要纳个投名状才行的吧。
Raven
故事中的年轻干探,刚刚走出象牙塔,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刻。
在他的价值观里,黑白分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界限清清楚楚。
然而,在查案的过程中,他丢了枪,拼命维持的中产在瞬间就发生了崩塌。
他有他的家庭,也将要有自己的孩子,他如果想维持现有的生活,偶尔,也不得不打破一下规则。
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位衣着光鲜的年轻一代,长了颗智齿。
这颗智齿时不时的困扰着他,拔还是不拔,这是个问题。
故事里头的林家栋,是个“疯子”。
所谓的规矩,在他那里根本不存在。
或许,他也曾经衣着光鲜过,也曾经有个幸福的家庭,也将要有一个孩子。
如果,一切按照现有规则走下去。
他也或许能成为一个优渥的中产。
然而,一次意外打破了这一切。
一个家庭,如此脆弱。
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林家栋已经“死”了。
故事中的王桃,因为嗑药,撞“死”了林家栋的妻子。
从此以后,她想着赎罪,任由林家栋摆布,多次游走在生死边缘。
林家栋认为这是她欠他的,她自己也认为她欠他的,她用生命来赎罪,只是希望得到林家栋的原谅。
这个底层人物,只能窝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取暖,活着的一天是一天,但不知道明天怎么活。
但是,我们又可以回头想想,王桃为什么会嗑药呢?
她的命运其实一开始能由自己掌握的。
故事的重点,是一件“变态”的案件。
这位日本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选上了在香港犯案。
鉴于故事里头的隐喻实在太多,所以关于“身份”这一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另有深意。
其实,整个故事的案件并不复杂,但故事中个个演技在线,节奏把控得恰到好处,是最近不可多得的纯正港片。
然而,除了故事本身,电影实在有太多可以解读的地方。
这苍白、混乱的画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香港”。
这样的香港,是现在的香港吗?
那么,香港的智齿,又是在哪里呢。
作者:csh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所有人都在等待《智齿》,都在等待那个重返自我的郑保瑞。
他当然做到了。
这部“类型电影”甚至成为了这届柏林电影节最令人震悚的作品。
他仿佛使尽了浑身解数,将所有撞击感官、摧残心灵的元素都填充到了影像之中。
《智齿》以铺天盖地之势,征服了观众的大脑与眼睛。
《智齿》的情节会让你想起许多曾经的香港电影。
一场凶残的连环杀人案件,死者都被砍去了左手。
一位久经沙场的刑警展哥(林家栋),他的妻子遭遇了甚为严重的车祸——一如既往,这样的刑警会有一位年轻搭档任凯(李淳)。
车祸肇事者王桃(刘雅瑟)生存于地下世界,她似乎也成为了漩涡中心的关键人物。
但《智齿》的影像又会让你忘掉它们。
郑保瑞以最惊人的方式,呈现着香港城市最堕落的景象。
堆满垃圾的街道、沾满污泥的墙壁、栖息于暗处的流浪汉,几乎塞满了每一帧画面的空间。
在那些闪着幽玄灯光的远景镜头之中,我们甚至会怀疑眼前的不是香港,而是某部科幻电影里的想象之城。
景深空间本是调度观众视觉重心的工具,但在这部影片里,它却让我们在望向深处时心生畏惧。
无论是警署办公室里的文件、红灯区的街道,还是堆成山峰的垃圾堆,都在郑保瑞的镜头中构成了两侧黑暗的高墙,将挣扎前行的角色们挤在中央。
这种视觉元素建构了整部影片的核心基调——无论是谁,都要在这令人窒息的深渊里穿行。
如此幽深污秽的城市景象,令我们想起郑保瑞曾颇为擅长的恐怖类型。
他曾在《古宅心慌慌》的访谈中提及,“我喜欢慢慢通过铺垫去营造气氛,让观众感到不对劲,而不是那种突然出来一个鬼怪,让大家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受到惊吓。
”但这种强调恐怖氛围而非编织惊吓效果的做法,不是在一部恐怖片里,而是在《智齿》这样一部黑色动作电影里达到了顶峰。
如果回顾《怪物》或《古宅心慌慌》这样的恐怖片会发现,曾经的郑保瑞仍偏爱在这种清冷的类型中裹挟几分温情或幽默。
但在《智齿》之中,他创造了一种纯粹的地狱。
在晦暗闭塞的构图、四处散落的残肢、精神失常的角色面前,观众的神经永远处于紧张状态。
在如此残酷的景象之中,郑保瑞编排着叙事的节奏,让最为强烈的碰撞连番爆发。
我们看到了愉悦与痛苦的碰撞。
被斩断左手的死者是清一色的女性,她们又都属于底层——吸毒者、应召女郎或是有前科的罪犯。
罪犯仿佛在通过破坏弱者的身体,满足自己病态的欲望。
我们看到了复仇与救赎的碰撞。
被展哥深深憎恨的肇事者王桃,早已身处地下世界、以偷车为生。
但展哥对她的复仇仍未告终,他仿佛要不顾一切地让她受苦,让她在已经足够深邃的地狱里继续滑落。
我们也看到了正义与罪恶的碰撞。
展哥让我们想起《狗咬狗》中李灿森饰演的那个暴戾而残酷的警察,当展哥凶神恶煞地逼问证人、殴打王桃、滥用私刑的时候,我们甚至怀疑他究竟能否配得上警察的身份,因为他似乎也成为了他所惩治的恶的一部分。
郑保瑞在呈现这些碰撞的时候,终于不必再编织《西游记》系列中那种乏味的叙事,他再度回归了他那呐喊般的、强调力度而非逻辑的叙事模式。
这可以成为他被诟病的缺陷,也可以成为他最迷人的特质。
早期恐怖片乃至《狗咬狗》里那如同依循角色精神状态的主观叙事,更为决绝地继承到了《智齿》之中。
展哥只是从一个地点来到另一个地点,从一个事件投身于另一个事件,因为他已经并非听从理性的动物。
在这样的一部警匪片中,侦破案件的逻辑或线索已经变得无关紧要。
我们时常能看到影片中的角色以一种反逻辑的方式,突然采取某种行动。
影片中的角色被这些漩涡中的涌流来回地碰撞。
罪犯沉溺于过往与欲望,展哥与王桃则被仇恨与执念所困,他们时而深陷于港片式的宿命论,时而被身后那阴晦的景片所同化。
这仿佛是一个黑白电影创造的黑白世界,没有人是彩色的。
在这叙事肆意涌动的时候,林家栋与刘雅瑟用近乎恐怖的表演,维持着影片的流畅度——每一个人都像幕后的郑保瑞那样,使尽了浑身解数。
但也有像任凯这样稍显正常的角色,但他要呆在这样的世界里,就要承受个体与地狱之裂隙的相互撕扯。
一切都成为了他的那颗智齿,是他可以拔去、却又不能或不愿拔去的隐痛。
智齿当然可以是智慧到来的象征,但在这个智慧失去效力的世界里,在这个所有人都以疯狂应对疯狂的世界里,保持理智也成为了一种磨难。
无论从视觉还是叙事层面来说,郑保瑞都针对香港城市的底层世界,呈现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书写方式。
人们如同野兽一样在垃圾堆与污水潭中苟活。
正如香港动作电影一向被诟病的那样,女性角色再度成为了施虐的对象。
这施虐可以是还原现实的一种方式,而《智齿》中的呈现实在过分残酷,甚至让人感到有些生理不适。
但有所不同的是,在这泥潭中挣扎始终的王桃,呈现出一种惊人的韧性,屡屡地发动着凶猛的反抗。
或许这可能是这座互相撕咬吞噬的钢铁森林之中,必须进化成形的生理机制。
不管是叙事还是角色,每当我们就要觉得他们渐趋平面化的时候,影片那表现主义的氛围与影像形态,便强行拉扯着我们前往下一个据点。
当然,无论是影像的质感、叙事的形态还是角色的命运,都是构成郑保瑞这场残酷游戏的核心元素。
他像是要以一种决然的方式,呈现最为震撼人心的影像——无论它堕入多么晦暗的领域。
他要用这部生猛、狂热、近乎邪典的《智齿》证明,这种属于香港的类型电影,可以用最为香港的形态继续存续。
现在有一种趋势或者说是现象:无论是新手青年导演还是经验丰富的老牌导演中有不少都想要追求风格化,意象化的风格电影。
追求风格化本身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当故事质量跟不上的时候就很有问题了,一切都会变得很虚,毫无说服力。
追求摄影,美术,音效,特效,音乐等等,这些本来可以作为锦上添花的利好因素。
但是,把这些作为最重要的追求的时候,那就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
故事打磨到更好,反复的推敲,比其他一切都更重要。
应当放在首位。
尤其是犯罪悬疑类电影。
另一种说法表示电影不必非要讲述一个好的故事,也可以解释一个名词或反应一种现象,问题是故事和人物作为最好的方式去做到这些,尚且都没有做好,谈何其他。
这种现象下有很多例子,不用回望很久,上个月的《热带往事》,上上个月的《秘密访客》,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放在眼前。
摄影美术音乐剪辑等等全都很重要,都想要做到更好,甚至要最具有风格化作者化,可问题也出在这里。
《智齿》同样如此。
尤其电影中段以后,到最后就已经完全搂不住了。
最可怕的是为了风格化而风格化。
黑白影像,香港雨夜,底层边缘,人性救赎,女性力量,不知明的母亲情结,因素聚集得很齐全,很有吸引力,都是讲故事的好帮手。
可是,萎了。
电影中段以后,人物动机,故事走向越来越搂不住,干脆甩给最方便,最简单,谁用了都说好的——亲情问题来做解释。
剧本俗套,桥段陈旧,人物设定无聊。
当李淳带着手枪面对毒贩走私犯用刀具砍杀他人而企图拉架的时候;当作为警察的林家栋对刘雅瑟拳打脚踢甚至要其命的时候;当林家栋默不作声一瘸一拐着翻找垃圾箱的时候,人物结局就和电影一样。
(Tips:我们找人的时候一般用嘴来呼喊人)。
是不是想说警察林家栋宿命般的结局?
是不是想反套路?
然而这种反套路也是一种套路,且是很老的套路。
当时反应:🙄️ 其实无论结局怎么样都没有问题,违不违背观众预期也没问题,但怎么较为合理地让这个结局发生是重要的。
一个设想:假如安排林家栋喊两声,而他因为受伤加上没有体力喊的声音太小,王桃因为惊吓而过分紧张和外面瓢泼大雨的干扰以致没有听见,这样的话,林家栋这个结局是不是更顺畅更合理一些?
另外,《智齿》完全可以改名叫《误杀》,更贴切。
关于电影意象。
意象的使用往往具有美学性,象征性,和表情达意的有力武器,某些还能成为点睛之笔。
这种隐性的符号和元素一般来说是为主题服务,主题从何而来,从故事中来,从逻辑顺畅,令人信服的故事中来,一切又都回到重点。
智齿的治愈之路,丢枪的荒唐之事,打斗的不死之身,不想多言。
人性的救赎之心,罪恶的肮脏之城,佛像的善恶之间,多么美好又遗憾的世界。
疼痛不能让人清醒,忍受不能摆脱困境,走出荫蔽,敲掉智齿,人得以重生。
02.21. 香港金像好像提名了编剧奖,这片提名哪个奖都可以(技术奖,表演奖等),提名编剧未免太勉强了吧,这条腿明显是矮半截的。
太蠢了一、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大白天翻垃圾派那么多警察大白天抓八达通派那么多警察抓不会玩命的偷车贼派那么多警察夜里去毒犯老窝就俩人,而且还只有一把枪二、最后是哑巴了还是聋了?
最后是去救王桃的,起码默认王桃人还没死吧?
日本鬼子都拷起来了,再去找王桃的时候,警察是哑巴了吗?
不会喊“王桃”?
难道王桃聋了吗?
香港刑警叫支援那么难么?
刘雅涩就这样不吭不哈地演了一部极端类型的大女主片子。
看看海报,不仔细观察,你看不出主题来。
所谓海报,展示出的必然是影片引以为傲的东西。
这部戏的海报展示的是,表面杂乱,细看恐怖的黑暗环境。
我们可以理解为,海报想说,我的电影氛围做的很牛逼。
确实牛逼,如果没有如此给力的美术布景,你郑宝瑞就是把电影黑白玩儿出花来,也出不来感觉。
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那些脱离刻意布景的镜头,黑白也并没有加太多分。
所以,如果说看之前,观众对于电影氛围的表现期待很高,那么此片完全达到预期。
超预期的是名气并不大的刘雅瑟。
提起刘雅瑟,我虽然看过几部百度百科上她演的作品,但是我确实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唯一有印象的是,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那个假小子。
不得不说,这就是刘雅瑟的可塑性,平时看起来像假小子,打扮打扮也可以很有女人味儿。
也正是她有这种假小子的气质,才能在如此残酷的一部影片里,大量地用肢体动作诠释人物。
她得有多努力,才能把这个生活在垃圾堆里朝不保夕的弱女子,演得如此有生命力!
林家栋是名气最大的演员,有些段落也演的不错。
可是论在电影里的重要程度,林家栋可能连前三都进不了。
在这部电影里。
刘雅瑟演的王桃是第一重要的。
有了她的表演,电影整体的可看性才上了台阶。
电影的氛围是第二重要的。
垃圾堆,断肢,黑白,高速的地上铁,下雨天,一切的一切只为塑造一个无与伦比的阴暗恐怖氛围。
那么本片谁最能代表垃圾堆,谁生活在垃圾堆,谁又最能体现恐怖氛围中的挣扎呢?
只有刘雅瑟。
因为没有挣扎的恐怖只能算血腥。
日本变态杀手是第三重要的。
只有他够变态,够强大,电影才有看头,所以他在电影结尾才好像怎么都杀不死似的。
如果这个杀手,能够塑造地一如《老无所依》中那个变态杀手一般,那也足以留名影史。
林家栋只排在第四重要。
他和王桃有没有仇,都不影响他调查案件。
唯一让他变得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就是王桃的“智齿”。
我个人将智齿理解为一个人的心腹大患。
王桃的智齿,是展sir的仇恨。
所以她杀死展sir,智齿掉落。
日本杀手的智齿,是关于母亲的残念。
所以母亲的纪念照片损毁,他自己身死,智齿掉落。
展哥的智齿,是老婆与王桃。
展哥身死,智齿掉落。
任凯的智齿,是本片唯一真实的智齿和丢掉的枪。
枪不是他的,智齿被打落,智齿掉落。
日本杀手女朋友的智齿,是有人关怀。
认清男友本质,智齿掉落。
所以当刘雅瑟演出了大女主的超强肢体语言,氛围感阴暗恐怖,杀手还算冷酷,那么这部电影对导演和项目立项预期来说,就算是成功了!
可惜如此小众的受众层面,注定不会大卖。
请不要夸郑宝瑞夸得太过,因为本片除了以上优点,在很多地方都做的很平庸。
除了还原展哥妻子车祸的那个镜头,展哥追逐王桃的镜头之外。
其他的镜头拍摄的不够突出,做加法的画面,确实也不好拍。
但是最后时刻的画面糊成一团毫无层次,可谓功过各半。
整体的叙事节奏像部文艺片,但是你是类型片啊大佬,节奏慢且无用的细节多,整体结构不佳。
王桃的生命力表现还可以做的更好。
那种活在垃圾堆里,并且开出一朵花来,还可以在开出花来上多做些文章。
人物也完全可以做的更加有细节,这种细节并不是指任凯的不露脸女朋友。
最后恭喜刘雅瑟提前预定金像奖影后。
Rolling in the Deep 直译,在深渊里翻滚,太适合电影剧情了看完《智齿》想到了最近看的一部电影《热带森林》,二者在某些试听上的动作,其实是一样的,都用氛围布景营造出导演要传递的那些信息,只是本片导演郑保瑞抓的点,剧情的流畅度,影片的底色,更加生猛。
当然热带是新人导演,和这样的老炮有差距是正常的。
看电影前冲着林家栋去,看完才发现,这电影是绝对的女主电影,你以为的展sirs,只是电影中知名度最高的演员罢了,这样的角色,对于林家栋,我相信没多少太大难度。
我们还是继续来说女主,刘雅瑟饰演的,王桃。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甚至明年的很多影后,我觉得她都可以预定了,因为她太值了。
你以为打斗血腥都属于男人?
不,在这个电影里就属于王桃。
电影里王桃的经历就和电影底色一样,黑暗加绝望加悲凉的延续,这个种情绪暂时就叫它黑悲绝凉PLUS。
王桃,年少时成为瘾君子,后开车撞了展sirs林家栋怀孕的老婆,导致展sirs,女儿没了,媳妇保住却成了植物人。
后表现良好提前释放,出来之后在某车行暂时打工安身,实际联系的人、干的事,都是社会最阴暗的那一面。
而展sirs,对于妻女的事也一直心结不解,本来如同一颗智齿一般,长在那里就长着了,结果在和新来的真在长智齿的探员任凯调查连环杀人分尸案时,偶遇王桃,属于展sirs的那颗“智齿”也突然就疼了起来,而藏在心底的那个“杀”字也沸腾了。
案子暂时不查了,直接找到王桃,就想直接为妻女报仇,后被任凯劝阻。
王桃也吓得要逃离HK,结果的结果啊,在班车上我也没看懂,为什么突然就悔悟了,买了一束花,找展sirs道歉,甚至愿意做线人,只求得到展sirs原谅。
展sirs也够狠,带着王桃去了一个又一个隐藏在底层的堂口,既是查案,也让她指认(得罪)各种罪犯头目和窝点,还不保护她,故意暴露王桃是带路党。
王桃就这样被展sirs PUA着,也被恶人们报复着。
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案子有了突破的进展,某个被害女孩的出处找到了,依然是王桃带路,依然去向了一个罪犯窝点。
更大的突破是通过这个窝点基本锁定了连环凶杀案的凶手,还找到了与凶手有联系的女子,于是展sirs和任凯他们准备把这个嫌疑人带回局里,同时准备去抓捕疑犯。
在这个过程中,王桃被报复了。
一群被王桃指认过的毒贩偷窃犯找到王桃报复,结果在这个注定改变几个人命运的夜晚,任凯的枪丢了,这对警探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事,丢的枪被连环凶手捡走;王桃,被打的遍体鳞伤,恻隐之心微动的展sirs把她锁在车门,这次准备保护一下她了,结果也被连环凶手强行捡走;展sirs随着王桃的失踪,终于意识到,王桃也是他割舍不掉的另一颗“智齿”。
就在这时,展sirs的植物人老婆心电图也变成了一条直线。
丢枪的任凯,心无挂碍又有挂碍的展sirs,二人只能背水一战,赶紧找到凶手并抓捕。
在狂风暴雨的黑夜,二人终于来到这最深渊的暗黑世界。
一个找枪,一个找人,面对那个还未谋面的凶手,只能殊死一搏。
本片黑白色的HK,垃圾丛生的HK,破败的筒子楼和钢筋水泥的HK,大部分观众应该都是没见过的吧,以往看过的HK,就算出现破败、社会底层,再不济出现在电影中的都还有那个灯红酒绿的影子,绝不是这样的黑色末世。
在这个观影的过程中,这种布景的情绪其实也一直是递增的。
从一开始黑色塑料袋套装垃圾,到随处可见的垃圾瓶、废纸等,在到藏着尸体的垃圾堆,带着血腥却继续黑白,到西方诸神、诸佛俯瞰深渊,到最后恋母变态凶手藏身的到处是残缺的假手、被遮盖的佛像,散落的真正的被害人的肢体,这一幕头皮不止是发麻的,基本上是绝望的。
这和以血腥暴力著称的那些电影比起来,我以为那些电影都不如本片。
本片讲究现世报。
今生有仇,必须今生报。
就像那颗“智齿”吐出来就舒服了。
导演舒服了,影迷应该也极度的舒服了。
而可以预见的是本片绝不可能在院线上映了,某些过线镜头删了那种生猛绝望就没有了。
大荧幕的冲击感,也就没了。
聊电影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这部游戏——《Limbo》,中文名译《地狱边境》,这是一款由Playdead Studios开发的一款2D冒险游戏,最早是在2010年7月21日发行于XBOX平台,之后又发布了PC平台版本、NS平台版、IOS平台版本以及OS平台版本。
我为什么对这个游戏印象深刻呢,因为这是我在IOS平台上接触的第一款通关的游戏,跟我在PC系统上接触到《暗黑破坏神》差不多是一个意义,于我而言,这就是我在IOS系统里的《暗黑》。
游戏的设定只有最简单的黑白色调,一片凄迷,阴暗,污秽,但是因为只用了黑白,所以所有一切,只有稍稍给一点光亮,便觉得洁净,便能看到了希望。
游戏里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在那个黑白世界里摸索着前行,最后在历经了磨难之后,救出了他的女孩,所以游戏通关的时候,他带着她,手牵着手,旁边飞舞着一只闪闪发亮的蝴蝶,真好。
在这个色彩斑斓年代里,能够舍弃掉颜色这种大杀器,并且也舍弃过复杂的情节和剧情,纯粹地做一个解密类的游戏,这种逆行思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自信呢。
然而正是因为这个逆行,这个游戏却获得了超过一百个游戏大奖。
我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到现在,好多年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满屏幕的黑白,一丝丝光亮都让人感觉到幸福的感觉,并且我记得,那时候似乎也常常会下雨,在那个地狱边境里,潮湿、阴暗、污秽、冰凉、没有颜色。
可能是因为这个电影的英文名字,加上这部电影这种全片黑白,大量阴雨以及多处污秽的场景,很多小伙伴会直接想到的是那部经典的《罪恶之城》(Sin City)以及《黑夜传说》(Underworld),但在我,直观上我直接联想到的,便是同名的这个游戏。
而如果玩过那个游戏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那个游戏里几十个关卡通关的路子似乎只有那么一条,但是任何一个地方稍有不慎,就会直接死掉了。
游走在地狱边境的人儿呀,哪有那么轻快呢。
所以回到电影里,我们会发现,每一个人,都不容易,稍有不慎,也许就万劫不复了。
这其实也就最终理解了电影里所有角色的最终走向——他们都在艰难地前行,在危险的境地里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救赎,如果最后能通关,也许他们就能得到那个属于他们自己的HappyEnding。
我佩服郑保瑞的勇敢。
2001年的《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是我对他的首印象;2005年的《怪物》让我认识了《六楼后座》外的林嘉欣;2006年的《狗咬狗》给了香港新生代演员最让我震撼的一次献演,陈教主和李璨琛让我觉得香港电影演员好像可能接起前辈的大棒继续往前了;2007年《军鸡》依旧以其极具个人邪魅风格俘虏了我。
在那个峥嵘岁月里,郑保瑞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香港导演之一,在我看来,他是最有希望成为类似三池崇史、昆汀那样最具个人风格魅力的香港导演,没有之一。
他曾经是带给我最多观影快乐的导演。
我喜欢这个阶段的郑保瑞,非常喜欢。
之后的郑保瑞,我其实不是很喜欢,可能是因为带着太多的期许去看他的电影,总觉得他部部能给我惊喜,所以后来几乎总会失望,2009的《意外》和2012的《车手》让我感觉我是不是也失去了郑保瑞了呢,2015的《杀破狼2》是接棒《杀破狼》,虽然说不失望但是亦不出彩,到后来的《西游》系列,我怎么感觉似乎有些不忍卒睹呢。
当我看到这部《智齿》的时候,没有办法来形容我的狂喜,那种感觉,就像星爷在他的《少林足球》里说的那句经典——大师兄返来啦,我感觉到,全部都返晒来……是的,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那个郑保瑞,这就是曾经给过我无限希望和无数快乐的郑保瑞,这就是那个勇猛无比坚持自我的郑保瑞。
一部纯粹的郑保瑞风格的电影,一部纯粹的香港电影。
在我看来,一个导演的作品大概能分成两种——一种是可能换个导演来拍估计也差不多能拍成这样,一种是只要不是他就不可能拍成现在这样子。
在我看来,郑保瑞的电影也是可以这样区分的,我喜欢的那部分——《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怪物》、《狗咬狗》和《军鸡》以及这部《智齿》,都属于第二种,而我觉得,只有这部分的作品才能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称得上是作品的作品;而其它的,在我看来则属于第一种,命题作文或者日常工作。
构图上,尤其是那些杂乱无比的电线,老让我出圈想到岩井俊二的那部经典的《爱的捆绑》(Undo)。
连续不绝的黑白镜头,让我们现在这些已经习惯了色彩斑斓的眼睛,在长达两个小时的黑白世界里,不停地被撕裂,不停地被蹂躏,到影片的后半段,我不知道小伙伴们的观感如何,在我身上,我觉得视觉上有种极度的疲惫与饥渴,我是那样的想要色彩。
我记得电影里有几个香港夜景的镜头,我们习惯看那个灯红酒绿万家灯火的香港夜景,再这一看这些个只剩下黑与白、光亮与黑暗的香港,感觉几乎恍若隔世——这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香港,这是郑保瑞的香港,这是他的世界,这是他想展现给我们的世界。
导演对了,风格对了,剧本大差不差,这基本上就是保障一部电影最重要的环节了,如果这时候再添个好的演员,那便是一部相当出彩的电影了。
林家栋,凭此片获第40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1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刘雅瑟,凭此片获第40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本片更获得了总共十四个金像奖的提名,并且最终将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美指和最佳女主角四项大奖收入囊中。
虽然说2022年的金像奖不算是个大年,但是这部片子,依旧算是成绩不俗。
如果在金像奖的大年,这样的片子要拿奖,恐怕不容易。
太过强烈的个人风格化,很容易会导致口碑的两极分化,喜欢的十分喜欢,比如我,不喜欢的十分不喜欢,比如许多人。
所以,我一直觉得郑保瑞是勇敢的,因为他算是在风格化方面走得比较硬派的香港导演之一了,敢于坚持自我,虽然在我看来诸如《西游》系列,更像是他在市场化方向的探索与妥协,但是还好他还有类似《智齿》这样的片子,至少让我们知道,我们曾经那般挚爱的郑保瑞,他依旧还在。
在现在这种资本为王的市场里,尤其是现在这种香港电影青黄不接的时候,拍风格化的电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勇气。
主打悬疑,惊悚,暴力,动作,犯罪,警匪,R级……号称是2022年香港年度尺度最大的电影,光这一串,看起来基本上就已经放弃了在内地院线上映的可能性了,是的,放弃内地院线这块大蛋糕,是需要一定的魄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的香港电影越来越北化的原因吧,我们越来越难以看到这种纯粹港味的电影了,因为资本为王,因为市场为王。
记得早年看《狗咬狗》的时候,从镜头的背后透给我的感觉是冰凉与残酷,但是这种冰凉与残酷并不是不好,相反,大部分的创作者是无法做到这种程度上的冰凉与残酷的。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好的作品,其创作者必定是极度的自我克制的。
当你创造了一个人物,创造了两个人物,创造了许多人物,再把这些人物放到某个特定的场景里去,人物与场景的互动会让这些人物都有了灵魂与自主的意志,然后他们会自己开始与环境互动,与其他的人物互动,于是这个世界便有了生机,有了其自己的客观发展规律。
于是当这一切都完备了之后,创作者最大的功夫其实便是自我克制,便是任其发展,不横加干预,不摆弄人物的命运。
他只需要客观地记录并且将其传达给他的受众,这便足够了。
但是大部分的创作者,其实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们总会对自己所创造的那些人物生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情感,或同情,或偏爱,然后便会用他们的上帝之手对其作品下的人物去进行干预摆弄。
真正的大慈悲,大悲悯,不是你用上帝之手去给予他们便利与幸福,而是你隐忍,克制,然后看着他们受伤,死亡,涅槃,究竟。
人物的命运与环境与其他人物的种种,他们会遵循他们自己的发展规律找到属于他们的出路。
我为什么那般喜欢郑保瑞的电影,就是因为他的这种看似极度的冰凉与残酷的背后,是极度的隐忍与克制,而能做到如此,必有着与直观上完全相反的大慈悲与大悲悯。
回到电影本身,在我看来,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救赎的故事。
王桃与刘中选,在这场追逐与放逐的狂风暴雨中,本身就是一个双向救赎,他们找了自我的救赎的同时,也救赎了对方。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无数次觉得王桃何辜,就算她曾经做错过什么事情,但是她不也受过了法律的制裁,然后赎了她的罪责之后才重新回归了社会。
但是在刘中选的角度来看,她依旧不可原谅,因为她的一时之过,自己的妻子躺在病床上几年,他和她的孩子也没有了,妻子甚至可能就要死了,而妻子旁边的那个陪护床看着凌乱,想着他可能每天下班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过来照顾她……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这个娇小的女子造成的。
刘中选又何辜,刘妻何辜,他们没有机会来到这世上的孩子又何辜。
在刘中选看来,王桃纵是万死,亦不足以赎其罪。
这便是我前面说的冰凉与残酷了。
郑保瑞以一种不近人情的方面肆意放纵着刘中选的愤怒与暴力,我的同情与何辜的天问,说到底其实是我的不够隐忍与克制;纵然我们看着王桃被一路上往绝路逼的时候时时不忍,但是理性的声音会告诉我们,在那个当下,刘中选做的那一切,是那个人物在那个当下所可能会去做的,我们可以同情可以不忍,但其实不该去横加干涉。
我其实希望在影片的最后,当它结束的时候,郑保瑞会不会给我们留一个彩色的充满了温暖与希望的镜头,但是很遗憾,最后我依旧没有看到我想看的那个镜头,如同剧照给我们看到的那样,王桃与刘中选坐在一起,远处有温度的光亮,脸上满是被救赎的幸福。
我承认,这是剧照带给我的少许希冀。
遗憾归遗憾,但是也庆幸,郑保瑞没有给我们这种东西,因为如果他真的给了我们这个温暖,也许,他就不是我们挚爱的那个郑保瑞了。
如片名《智齿》所揭示的,我们都知道那个东西就在那里,我们都知道那个东西早晚都要处理掉,但是如果它不作恶,它不提示它的存在,我们也许就让它一直都在那里;直到有一天它开始发作,我们也许会像任凯一样吃着止痛药压制住它,但是它会一直在那里,时不时地发作一下,让你痛不欲生——最后,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将它与你的人生做一个彻底的切割,然后你才会感觉到轻快。
是的,不管他最终给予了我们什么,该在的,永远都在,该切割的,最终只能由我们自己动手。
这是我近几年来,看完后最爱的一部港片了。
重口亦辛辣,但是它让我回忆起了,那个最生机勃勃的香港电影,真好。
2023-04-26 14:27:51;农历三月初七
一切的一切都显得用力过度,而支持这些癫狂的论据却很牵强
郑保瑞又回到了《狗咬狗》时期的暴力美学,并且相当有魄力地把香港描绘成了一个大垃圾场,人物置身其中如同在做困兽之斗,整个美术设计极颓废为能事,残肢,尸体,垃圾越过屏幕都散发出了一股腐烂的恶臭,故事线其实非常简单,人物处理也有大量留白,李淳有海归归国后难以融入的压力化作智齿阵痛,林家栋有能闻出凶手气味的能力,但在垃圾堆里嗅气味终究难逃野狗般的命运,刘雅瑟则是打不死的精神象征,像是泥鳅般钻营在这乱世中,她演得也是相当卖力。
香港这样的霓虹灯下这黑乎乎脏兮兮湿漉漉冷冰冰的一片,果然像城市的智齿一样,或许才能反衬人性的暖。智齿可联想扩展的隐喻有无限遐想,展哥失妻儿的疼,妹纸人生的疼,凶手母子关系和离乡的疼。看到张家辉好几处镜头处理太像《神探》了,直到片尾换枪编号,是《神探》导演没跑了。黑白《智齿》拍得相当Cult片和风格化,故事一般,形式出挑。推荐神探。
平庸剧本的风格化处理,格调蛮好但是故事本身很一般,丢枪找枪环节梦回神探和PTU,以及刘中选是狗吗查案靠鼻子闻。
不行,真的受不了不好好讲故事的风格片。
置景美术真厉害啊 杀人天 沉沦日 香港不热 血就是雨 爱林家栋
风格即正义!分镜实在太少年漫了!最后一场近身肉搏戏尤其,仿佛看到漫画震惊气氛线。钱都用在废墟美学的置景上了,除此之外显而易见的捉襟见肘!结尾的郑氏浪漫主义是另一种中二。刘雅瑟太惨了我的天惨绝人寰。
场景。真实的再现了他们的世界是大垃圾场,两个男的才是真爱的事实。虐女的倾向藏都不藏啊。场景。怼着池内博之的睫毛拍啊。女演员演这种也确实惨。现在再回想拉斯疯的一些也虐女。男的殊死搏斗,女的被害人扎他心口上了都没补刀。猫。女演员演得确实好,但是难道女演员在这种世界就只能演这些电影了吗。还有甩锅给反社会他妈的嫌疑。和唾弃坟墓和致命弯道的虐女有的拼了。有些地方是罪恶之城
導演的作品普遍口碑也一般,這部電影是他過去的電影原型風格集大成,劇本難免弱,也是贖罪,救贖的故事,但視覺與技術上能夠彌補。《怪物》的原型、《車手》的技術,最後結尾的《意外》,《軍雞》的困獸鬥。再加上香港已消失的裕民坊,工廈、貧民區猶如九龍寨城。
这是磕了多少药拍出这么个架空世界,全香港条子都死绝了吗?找这么俩衰神去破案?整得一岛国难民来香港为非作歹,拜托这是旧社会吗?垃圾堆能不能别到处都是,导演是在垃圾场长大的吧?还有一个好好的大陆女星想拿奖有必要这么拼吗?长了一张毛舜筠一样的脸为何要拍得这么惨绝人寰,这他妈不是要拔智齿,这是把满口好牙往大理石上生砸啊~
三个主角,女主的困境是撞死了男主的妻儿,一心想要跟男主赎罪差点被一腔愤怒的男主害死;男主要破案追凶,要报复王桃出气,还要演痛失妻儿的悲痛,东西塞得太多了,反而不如女主的故事线完整好看;男二最大的问题是魔警和神探已经拍过的丢枪,无甚新意,其他时候都是靠武力值差来推动剧情的纯纯工具人,毫无亮点且看的气人。画面和海报都搞得这么有风格,又是凶杀又是悬疑的,结果报复王桃和王桃各种挨揍比查案内容还多,抓凶手重点还放在了警察和凶手肉搏上,再风格化,女演员演的再卖力都救不了这个故事。
2023年2月5日。5.8万人在豆瓣标记看过,51661人评分。电影可看---但是至少有两处让人无法忍受的降低智商的漏洞。1个是大学生在若干混混群殴女主时候,不开枪示警,震慑混混,反而1个人冲入混乱的混混之中,完全违反常识。2是最后为了男主悲情而违反常理---在那么杂乱的地方找人,不大声喊,反而偷摸摸的一个一个柜子找,不就是反智之举吗?
电影真正的主题,是其风格,而非故事生发出来的意义。雷米的原著小说是值得一读的,堪称中短篇小说的写作典范。新入职的警察遇到最糟糕的搭档,但没有花笔墨在猎奇上,而是一直紧扣任凯的视角去刻画人。连环杀人与丢枪事件最终交织。全文在一片燥热的天气里展开,高潮部分迟来的暴雨终于落下。电影虽拿了最佳编剧,但我认为剧本有失衡之处,导致写人的小说到电影里都单薄成NPC,高潮戏也失去张力(也有可能剪辑问题)。风格先行,以至言之无物。但在影像化过程中,导演非常精准地找到气味(嗅觉)和手(触觉—痛感)这两个点。香港变成了末世、地狱一般的城市,不仅是边缘的人,也是边缘的城市一角。在污秽之地所形成的小江湖,展现蝼蚁一般的垃圾们怎么生存。场景设计牛!
喜欢!黑白真的把情绪无限放大,也算是一种缤纷。
回忆起第一次拔智齿的经历:被带到卫生医院不上麻药直接上老虎钳生拔,痛不欲生到泪流满面大哭大闹,对那个面无表情的医生(列为人生第一个仇人)拼命手挠脚踢,拽住他拿老虎钳的手死命地掐。】刘雅瑟演得很好啊,神似《燃烧》女主。垃圾之城,狗咬狗,有哪里不对吗?几个高赞评和讨论区拿所谓逻辑硬伤说事的,带着道德审判、公序良俗、伟光正眼光却不带入角色、没有共情的,更适合看ABC套餐电视剧。这部片尤其前三分之一的风格化处理的用心度,哪怕人物剧本上做了省略处理引致的不被理解,也都是瑕不掩瑜的。
难看
比狗咬狗差太远了。主要倒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差劲的人物塑造。故事在结局之前没出什么大问题,追凶题材的本子还能怎样呢?已经拍到头了。所以虽然谈不上扣人心弦,但结局前的一切编排还算保持水准,而最后那几枪直接杀死了这部电影——归根到底还是人物的问题要比逻辑问题大得多。风格化的影像当然是好的,但什么时候视听和剧作才能做到平衡呢?
狠又狠不起来,一个几近明喻的破隐喻扭扭捏捏玩了半天,还刻意想要追求写意(莫名其妙的升格镜头)和布景艺术(介于港式城寨与日式废墟之间的尴尬人造风景),大概就是如今某些香港电影的困局
非常风格化的电影,也许只有香港的鸽子笼才能拍出这种闭塞杂乱。林家栋的络腮胡极具糙汉气质,李淳硬核被拔牙成为影片“题眼”,池内博之饰演的“恋母+慕残”变态很惊悚,几位女演员在黑白镜头下美翻了,结尾的宿命论反转也很港片。
剧情一般,黑白看得我好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