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柏这个角色与尼古拉斯凯奇在某种层面上有些不谋而合。
从奥斯卡影帝到烂片王,近些年他的演技也饱受批评,他可以说和剧中的罗柏一样,都是从神坛上走下来的人。
在经历了十年的停滞期后,他也逐渐走出了泥潭人生亦是如此,当过去和未来重合,如何去择取中间的阀值也是大家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无论过去辉煌与否,都要用平和的心态来直面生活。
逃避是最无效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要与之正面抗衡。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最重要的是保持初心,善始善终。
https://mp.weixin.qq.com/s/LgcIF0RdB6GbVvK8vuiIoQ
从回城后人人闻名色变来看,Rob作为一个厨师的确登峰造极了。
所以就更会让人对退隐山林产生疑问。
永失我爱自然是最顺理成章的推断。
Rob第一次和Darius讨价还价的时候问,你是一直这个样子还是因为她走了。
有此一问,多少是有些感同身受的。
在餐厅和Finway的一席话,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沉迷于工作而忽略的家庭和爱人。
直到有一天她离开了,才发现一切不过是虚幻。
你记得每次做过的菜,认识每一个你服务过的人,但他们却根本不会注意你。
而那个注意你、爱你的人却永远离开了你。
所以Rob从对食物来说最末端的烹饪技术,转向到食物最初的食材寻找,多少也算返璞归真,寻回初心。
猪其实是个意向,那是爱的指向,并且是他的全部指向。
Amir第一次出场,Rob连理都不理,business is business,我不和任何人过交情。
猪让人抢走后,他去最近的小酒吧接电话,开口说话时候喉咙噎了一下,这是许久没说过话的特征。
而他找的人十年前就死了,所以可以试着推测他多久没说话了。
影片前半段的肃杀氛围的确有疾速追杀的潜质,像是按捺着,等着爆发。
但结果Rob拿起的不是枪,而是锅。
不过虽然作为顶级主厨记得自己做过的每顿饭虽有些牵强但还说得过去的话,那Darius居然记得这个味道就有些过分了,毕竟这不是从小习惯的妈妈味,这就是吃过一次的顶级餐厅而已。
好吃归好吃,但味道能记得十几二十年,再次吃到瞬间泪奔,还是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寻猪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转移,一路帮助他的Amir,与他一样困于主厨身份的Finway,同样因对事业的专注而对妻子的离开懊悔不已的Darius,改行做面包店的前下属。
这些人解构了他自己的过往,也分解了他的执拗。
猪是他这十年的情感寄托,这段时间他的世界只有猪和松露。
但寻猪让他遇到了自己的过去,一点点唤醒之前的记忆,一点点稀释浓稠如酱的情感。
所以当他回到自己的小屋,他终于敢完整听完妻子的录音。
过去就在那里,放下不代表遗忘,而是能和它一起更好的活下去。
被遮蔽的影片2022北京国际电影节将pig翻译成《疾速猪杀》,在标题与简介的信息“误导”下,我以为这是一部悬疑、恐怖可能略带些幽默感的电影。
实际上,《疾速猪杀》与整体的电影风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部电影传达给我的一种轻松、释怀、不谙世事感远超于片中惊悚片似的片段所带来的惊吓。
但光翻译成《猪》就是好的么?
我并不这么认为,至于有没有切合主题与剧情标题出现,反而目前来看,没那么重要,丝毫不耽误这部影片的寂静美。
memory pointmemory point仅对我个人有意义,每个人的大脑记忆能力不同,对我而言,看过电影能留下一些印象深刻、能形成记忆的点,就称得上是件美妙、美好的事情。
1.森林形容这部影片,如果用两个字,那就是“森林”。
影片起于它,也终于它,即便是镜头没那么多,但森林实际上是这部影片非常重要的元素。
回归大自然是我最近才比较向往的,也是因为看了电影《荒野生存》和同名原版小说的缘故,才对原始生活,对荒野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当然这种好奇的部分根源可能是这几年对于信息社会,对于现代生活的反感:人多、琐碎、科技崇拜等等。
2.慢叙事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当黑幕升起,灯光打开后,我心中的想法是:这个时长刚刚好!
电影的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喜欢悬念,喜欢曲折,喜欢夺人眼球,喜欢密室破案等等此类的观众,可能会对这种影片毫无体验感。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找猪,最后没能失而复得的故事。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线,穿插了大量森林探索,城市迷失,做菜料理的镜头,无对话、无旁白的镜头频出,恰到好处、深邃的音乐配上镜头的流逝,观众在尽情“吸氧”,重归慢轨的生活。
有时自己也在感叹,面对跳转的页面,眼睛跟不上手指滑动的速度,信息化生存的我们现在甚至需要锻炼自己的耐性和注意力!
3.音乐!!
如果你有幸看到电影的结尾,我相信你会被最后一首配乐而感动到,到不是什么潸然泪下的冲动,就是会有喜悦之情。
简直太爱这首片尾曲了,在音乐网络平台很容易就能搜到,它柔弱、轻快,带有一丝孤独感,孤独是这首歌曲的灵魂,相信看过的人哪怕不看歌词也能体会的到。
歌曲名字:I'm on Fire,中文翻译是我已欲火焚身?
倒不如不让我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我是觉得有点不符合心境。
不如叫sleep,或者go on?
最终沉睡或者继续才是男主更好的归宿吧!
其实整部电影的音乐都很抓耳,当你看完电影后,再顺着原声音乐专辑听一遍,旋律也能作为故事线,串联起剧情的起伏,最重要的是那种孤独感!
后话这部电影的男主是尼古拉斯凯奇,也是前段时间偶然间老能看到大数据的推送:昔日影帝胡子拉碴,破产落魄街头什么的......现在看来,这部电影请他来演还挺合适,毕竟雍容富贵的演员,即便他演技再高,总是觉得少了贴合感,不觉得这种独一份的匹配感,才会让人赞叹值回票价吗?
自从不再朋友圈等社交软件随意倾泻自己愚昧的想法后,生活真的变得简单了,可是也少了一点自私的对话机会,越来越发现,有些时候所谓的发朋友圈其实就是跟自己对话,恨不得一些好友别刷到。
如果不发朋友圈,这些时间可能就交给虚拟游戏了,这更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游戏确实好玩,但是空虚感更令人畏惧。
这些没有表达的、被其他所厌倦的事物占据的时间,会以影评、书评、各种评的方式出现在豆瓣!
美好的自言自语,就这么做了!
尼古拉斯凯奇与猪
尼古拉斯凯奇,曾经的他是罗克岛上的生物武器科学家,是拉斯维加斯酗酒而死的失意剧作者,是美国政府幕后的战争之王,再不济他也是骑拉风骷髅摩托的恶灵骑士,是红极一时的票房保证。
凯奇笑但是当他挥霍了他的亿万资产用来买鬼屋、暴龙头骨,又不合理地疯狂投资房地产又赶上金融风暴后,他转而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还债他从当年叱诧风云的奥斯卡影帝一落千丈成了各种B级片,小成本烂到爆的电影的常客,金酸梅奖常驻嘉宾,片酬也从巅峰时期的两千万一直滑落至百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烂片之王”。
然而他的演技却不愧于他的影帝名号一直在线,即便是烂的没法看的电影,也会因为他一流的演技又多出一些看头。
最近他的债还的差不多了,渐渐有了挑选不错的剧本的权力。
最新的便是一部文艺慢节奏片Pig。
Spoiler Warning:以下涉及剧透
饭制海报
小松露猪一名松露猎手(凯奇饰)独自居住在俄勒冈州的野外,当他心爱的松露觅食猪被绑架后,他必须前往波特兰,带着自己被抛弃的过往,去拯救那只猪。
豆瓣上的简介看起来十分莫名其妙,事实上整部电影都处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氛围(正面意义上)。
主角罗伯粗声粗气、头发花白、蓬头垢面、浑身是血、冷酷无情,凯奇以一种非常传神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个形象。
如果说有谁能拍出一部关于一个因偷松露猪而被推到悬崖边的男人的电影,那一定是奥斯卡奖得主尼古拉斯·凯奇。
这是最愚蠢的设定,但他的表演是出乎意料的真实。
全片很文艺地分成了三个章节,并且每一篇章都起了个“听起来挺好吃”的名字。
因为主角本身就是一个隐居的大厨,影片也的确与食物息息相关。
编剧兼导演迈克尔·萨诺斯基显然意识到,过于简单的设定不足以推动整个电影,所以他明智地将其他奇怪的事情和次要情节纳入其中混合起来——残酷的地下搏击俱乐部,搭档阿米尔的商业家族背景,各种各样把主角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松露猎人的悲剧过往。
在影片中后期,罗伯发表了几篇非常有分量的演讲,主题是人类的尊严,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以及存在本身。
“我们没有很多真正关心的事情”,罗伯巧妙地传达了这一点,他让一家高级餐厅的厨师流下了眼泪,然后低声说道:“谁把我的猪拿走了?”
从很多方面来说,罗伯都是凯奇塑造的经典角色,一个沉默寡言、与世隔绝的战士。
只有他和他的猪。
尽管此片为其处女作,导演迈克尔·萨诺斯基(Michael Sarnoski)却非常清楚,他会把镜头锁定在凯奇身上,并从角色出发解构“猪”这个概念。
按照主流观点,这只小猪更多代表一种思念——罗伯对他的妻子逝去的思念和执念,他始终不愿意承认她的死讯,直至影片结尾最后才得以释然,并且把片头妻子的遗物录音带播放出来。
“猪”还有更多的意义,是对那些让我们从生活中分心的事物的沉思:金钱、虚荣、取悦他人、回忆、对求知的恐惧和对展现真实自我的恐惧;对音乐等艺术逐渐消亡的无奈以及仍旧固执坚持地追求初心。
罗伯生活在瞬间,但他以世纪、世代和时代来看待世界,而“猪”则让我们透过他的眼睛一睹世界。
当然本片拥有大多数文艺片的通病,看过姜文的《一步之遥》的道友可能会更好理解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此片节奏较慢,晦涩又带有浓郁的导演个人情绪化的风格,再加上之前豆瓣原片名《疾速猪杀》极具误导性,目前大众评分偏低,但是专业影评却出奇地大多给予了45星的评分,总之还是非常推荐的。
END文章首发于公主号“爱美剧的Lucky”
如今的尼古拉斯·凯奇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的是他的演技依旧精湛,恨的是他烂片不断。
32岁那一年他击败了安东尼·霍普金斯和肖恩·潘等四位强劲的对手,一举拿下了奥斯卡影帝。
只不过曾经的高光时刻都已成为过去,自破产风波以后,他彻底在“烂片”堆里奋力挣扎,即便是他很努力地在拍片,也很努力的去挑战更多类型的影片,但在广大影迷的眼中,他却离主流电影渐行渐远。
57岁的尼古拉斯·凯奇已经开始试着在电影中寻找迷失的自己,在预计2022年4月份上映的影片《不能承受的天才之重》中,他将出演自己,应该说更像是他个人的一个自传。
在这个自传还没有上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2021年他的又一部新作品:《猪》,其实我更喜欢影片的另一个译名:《寻猪之旅》。
相信很多朋友都熟悉流传在网络上的段子:在好莱坞不能惹连姆·尼森的家人,不能惹基努·里维斯的狗,不能惹杰森·斯坦森的女友。
现在尼古拉斯·凯奇的宠物猪也是不能惹的。
与前几位身手不凡的人物不同,在影片《寻猪之旅》中,尽管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罗宾一幅世外高手的打扮,但是这位高手实际上是大厨出身。
影片开篇就是罗宾与他的宠物猪一同快乐地去大森林中寻找珍贵的食材:松露。
通过科普才知道松露在欧洲与鱼子酱和鹅肝并称为三大珍稀佳肴,因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且人工无法培育,所以显得格外珍贵。
根据无数先辈们的探索与研究,发现母猪对搜寻松露有敏锐的嗅觉,所以这也就不难奇怪为什么“松露猎人”罗宾会专门养一头宠物猪了。
通过分析影片的剧情和种种蛛丝马迹,可以推测出罗宾在人生的高光时刻地位崇高,锦衣玉食,大有“食神”的段位,只不过在其妻子过世以后,他对自己格外的自责,痛恨自己没有珍惜美好的幸福生活,而是刻意的去追逐名利,一度迷失了自己,所以他孤身一人深居森林,也是为了反省自己,而那头宠物猪则成为了他最亲密的伙伴,更可以看作是他妻子的化身。
当他的宠物猪被抢走之后,他暴跳如雷,发誓一定要找回宠物猪,这期间他身体力行,满身伤痕,大有找不到宠物猪誓不罢休的决心。
当很多人以为片尾他找到抢他宠物猪的boss时,会大开杀戒一番,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用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就彻底把boss征服,没吃两口,boss就留下了难以名状的眼泪,很可惜的是,最终罗宾没有找回自己的宠物猪,因为他的宠物猪命运已经是凶多吉少,当他再回到森林中的小屋时,疲惫的他看着宠物猪的小床,显得更加的孤单,此处秋风萧瑟感十分强烈。
整部影片算是标准时长,却采用了三段式的构架,并且每一段都是打着美食的标题,就是这样一部慢节奏的影片,却包含着尼古拉斯·凯奇个人复杂的情感,一来他可能时常想起过去幸福美满的生活,二来是他对自己深刻的反省。
虽然影迷们没有看到他期待中的狂飙动作戏,但是他的狂飙演技也是足够精彩。
【END】
凯奇1996年荣获奥斯卡 尼古拉斯凯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好莱坞超一线巨星,一代人央六的童年回忆,可以说他以精湛的演技,以及深沉伤感的眼神给一众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零八年一场金融危机,让凯奇深陷债务危机之中,从此跌落神坛,成为烂片之王。
而这不正如《猪》中的Rob吗?
《猪》中的Rob 曾经名满全城的大厨,遭遇人生变故,妻子去世,深陷亡妻之痛。
选择在一片树林里无人问津,了却余生。
而在自己的猪丢失后,选择重出江湖,和合伙人Amir走上了一条寻猪之路,随着自己身上迷雾不断被拨开,自己的光荣过往被人们发现。
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猪消失的助手的凶手,也就是Amir的父亲。
凯奇用一顿美味的饭菜化解了Amir与父亲以及三人的矛盾,同时也得知自己的猪早已不幸遇难。
三人都因伤心或懊悔痛苦一团,凯奇回到自己林中的小屋,他勇敢的播放了亡妻的录音,重归自己的平静生活。
痛哭 凯奇就好似大厨Rob,年轻时名满天下,受人追捧,用诚心与能力为大众带来快乐,但中年突遭变故,深陷泥潭,风光不再,而当年的青年有的也如Amir的父亲早已事业有成,他们渴望超越曾经的偶像,向下一代的如Amir的孩子们证明自己,于是他绑架了凯奇的猪,以此来向自己的内心深处的自己以及偶像证明,而如Amir的青年们却只知曾经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那个风光凯奇,却难以在现实中认识出这个落魄男人。
Rob的亡妻录音 当一切风波已过,尘埃落定,无论是曾经的风光如今落魄的凯奇,还是那个早已事业有成的中年,亦或是下一代的少年们。
他们都有着凯奇一样的困境,电影中他可以具像化为一只小猪,一个妻子,一个母亲。
但无论他是什么,我们终有一天要远离过去,如Rob在电影末尾忘向头顶的那一抹微光一样,向未来大步流星的走去。
还是记录下来吧 观于自己当时 的感觉仅仅是个人的感觉--看完之初 自己试着去理解 罗柏 为什么一个人住在林中可没有什么答案,但一定发生过什么记得猪被抢走的时候,罗柏出去寻找朋友帮助,朋友却死了有十年了,十年啊!
不问世事的生活在林中。。。。。。
(记得以前也在一部片子里看过一个这样的老人,年轻时勾引了一个有夫之妇,然后一生都在林中自我得不到救赎。
)虽然之后,在找猪的过程中一点点的把这件事解开,得始终得不到承认,没有承认的事,就不是事实,也没有证据证明,所以,罗柏到底与 阿米尔的父母发生过什么???
很想知道,但没有证据就什么也不可能是,也什么都可能是,看你自己的心想要个什么结果!
-这部电影用四张桌子拼开了一个未来的故事第一张,进城后在阿米尔家的早餐桌阿米尔:我只是跟他讲起我母亲的死,他却跟我讲城市的毁灭???
瞬间我就感觉自己的格局小了。
第二张,在餐馆里与主厨罗柏告诉德雷克那么多,成为自己,追求自己,展现自己,却不肯明确的出说你已经成为工具人这样直白的话。
第三张,名为反击的料理为阿米尔父亲做的那道菜,罗柏说他记得为每一位客人做过和菜,一开始我也以为罗柏的记忆真好,后来想想怎么可能,他只不过记住了那特别的人,发生过的特别的事第四张,阿米尔送罗柏回去路上的餐馆两个人坐那,阿米尔点了些东西,老板说了:没有派。
电影开头就是是,罗柏为猪做派吃,猪没有了,但生活却还在。
尼古拉斯佩琪的新片,凯奇大叔很久没出像样的片了,不知道究竟是哪出了问题。
本部里面演技这块还是不错的,深邃的眼神,邋遢的气质很符合调性,把那种倔老头的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
猪反正最后没找到,全程就等于是对往昔的追忆吧,情节进展缓慢,我是快进看完的,算不上动作片,就算一部文艺片吧。
中间对年轻人的醍醐灌顶有点显得太装了
“你有笔吗?
”当片中主角 - 尼古拉斯·凯奇,对另一个角色如此说道,我的心不禁‘咯噔’一声!但如果你以为《猪杀令 Pig (2021)》将会为观众奉上如《John Wick》般犀利血腥吃鸡的打斗场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不知是哪位好事的影评,将这两部片给联系起来,错误引导我观影的期待,真该打五十大板!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一位邋遢大叔,独自隐居于深山野林。
陪伴他的是一只小猪。
小猪鼻子敏锐,可以帮他找到珍贵松露,好卖给中间人,糊口度日。
一天,小猪被一群闯入者给强行带走了。
于是,大叔便踏上了寻找爱猪之路...简单粗暴。
电影说白了,不就是套用近期很卖座的《疾速追杀 John Wick 2014/2017/2019》与《小人物 Nobody (2021)》公式:”一个中年男人寻求个人尊严“的故事。
个中套路同出一辙。
但《猪杀令》另辟蹊径(或是成本问题?
),走了一条超文艺的范儿。
节奏缓慢、高潮欠奉,有人辩解说是“有深度”的文艺片,但我个人只觉得其主题混乱、闷骚造作。
电影到底是要申诉中年人的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落差、父子的敌对关系、爱人的离去、等?
或许编导野心很大,全都要囊括在一部电影里?
戏里不缺主角喃喃说着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应该很适合文青的口味。
电影以美食为主(还是标榜米其林级别的),但在描述美食的拍摄,也显得过于草率。
看,主角最后也只是以一盘食物,竟轻易摆平敌手!
套一句剧中的话:“We don't get a lot of things to really care about.”(这里没有太多值得关心的东西。
)电影能够收获各大好评,相信也是冲着资深演员 - 尼古拉斯·凯奇!
这位曾经辉煌的一线、奥斯卡级的演员,因为了还债,不惜狂接烂片, 已然成为烂片代名词。
但烂到荼蘼有转机,电影唯一让我看下去的理由也只有他:沉默寡言,但深邃眼神,似乎洞悉世间一切人情冷暖。
尼古拉斯·凯奇根本没有在演戏,但他浑身上下都是戏!
但我个人更期待他下一部戏:《不能承受的天才之重 The Unbearable Weight of Massive Talent (2022)》。
这部戏中他将饰演他最熟悉的角色:他自己!
演戏?
他当然已无需要;是否咸鱼翻身?
且拭目以待!
6.5 / 10
我只能说我被翻译成《疾速猪杀》的兄台坑了,还有凯奇满脸带血的妆容太有迷惑性了。
我一直当成犯罪动作片看的,所以我一直在期待动作戏,看了一个小时之后,我脑子里开始犯嘀咕,这导演动作戏的分配比例出问题了啊?
直到看完,我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所以,由于译名的误导,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内心是拧巴又失望的,很难进入这么平淡的剧情,但是凯奇的演技还是很棒的。
通过这部电影,足以说明片名的重要性,《救助行动》也不好,容易让人联想成动作大片。
还是单单一个《猪》字,最适合它。
This is NOT John Wick with a pig!
虽然一早知道是部文艺片,但没想到是一部情感细腻的美食片,美食可以勾起美好回忆,看似主角是在找回自己的猪,实际上他是帮遇见的这些人找回曾经的自己。不差,但也没好到哪,没有更贴近当下生活,而是选择极小格局表现人物,内容轻了些。音乐和画面做的还是不错的
所以……
六旬老翁为猪闯天涯
7分。现在这个译名不如《寻猪之旅》贴切。说这部电影是凯奇的翻身之作未免言过其实,只是比较正常的一部文艺片而已,演技恰如其分罢了。“寻猪之旅”其实是寻回自己的旅程。表面上他是在找猪,其实是在找陪伴自己多年的有很深感情的宠物。通过寻猪这个过程,把封闭十几年的自己解放出来,从而能够接受妻子去世的事实。十几年的自我封闭足够了,也该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道路了。猪曾经宽慰了他丧妻之痛,现在又解救了他绝望的人生。同样的一段人生经历,可以让人想到其中幸福的美好,也能让人为失去的遗憾而痛苦万分。关键看你想要走出,还是陷入。
尼古拉斯•传奇
(6.8/10)《猪》是一次前往过去的旅程。正如从土里挖出松露,束之高阁深埋心底的痛苦回忆得以重新被审视。
哪只猪把这部电影标注成惊悚片的?
美食只是外表,孤独才是主题。
我就想问问猪哪儿去了?
名贵食材背后的资本链,服务人员的搏击俱乐部,特供富豪和食评人的纯白fine dining culture,主线虽然是寻猪,一路上把西方餐饮界生态讲得明明白白,最终回归食物最纯真的像普鲁斯特的玛德琳蛋糕配茶的那一点小确幸。可以说没有凯奇的状态便成不了的一部电影(不要公子哥的俄狄浦斯情结甚至更好),但是还是要说影片最大bug,纽约地铁流浪汉的造型真的有味道,看角色闻香品酒泪流满面我也完全没办法有食欲啊😂
被译名误导了 想看动作爽片的别来
【B】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很优秀,摄影和剪辑都非常舒服,但剧本本身太过隔靴搔痒,几场本该单刀直入故事主题的戏都只是打个擦边完全不深入去讲,看的有些心急。
不管是类型还是翻译还是标签都太误导了!不过这父子关系是认真的吗?
和热评说的差不多 独立电影的气息太浓了 有种为独立而独立的感觉 怎么解释呢 就比如评委吃了黯然销魂饭周星驰一定是食神 这就是商业片 但凯奇的烧鹌鹑也好吃到让人捶地但是猪猪就是不还给你!这就是独立文艺片 不过凯奇那句fuck Seattle倒是说得掷地有声把我逗笑了 波特兰人民痛恨西雅图的确懂得都懂 当然了 要说到底哪里吃得更好些我也投波特兰一票 在美国和fine dining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 比如最鲜的生蚝 最精致的巧克力fondue 最好的炖牛排 最接近日本水平的寿司 甚至最地道的早茶 都是在波特兰吃的 大概能懂导演想表达什么 人的欲望 无论是爱欲还是食欲 消散了 剩下的无非是活着而已。
最後發現這個片名是個形容詞。
有点莫名其妙??虽然凯奇想摆脱烂片王的名号,倒也不必一下子变成伪文艺片吧
以为是john wick一样的套路,但只看到了无力和孤独
美食电影的桎梏境界就是食神的内核了,想拍好难就难在表现手法,可惜这片就是对白太直,让人觉得装了,所以没甚好印象了,要不仔细品起来有点食神的造化,导演是有功力的。
猪并没有找回来,但这已然不是关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