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现象级电影系列,《寅次郎的故事》承载着几代人的岁月记忆,展现着日本从昭和年代到平成年间的转变。
虽然主演渥美清在1996年去世,令这个系列戛然而止,但对于忠实影迷来说,能够再次看到其他主创重新拍摄的《寅次郎的故事》续集,堪比在大银幕上再次跟着他咂摸人生况味。
本文有剧透。
1不出所料,本片的主角正是寅次郎的外甥满男,他不再是那个为青春情事发愁的少年,也不是舅舅庇护下的羞涩男孩,而是人到中年的大叔。
故事一开始,是满男的妻子小瞳七周年祭祀,一家人齐聚在满男的老家,纷纷为满男的未来考虑。
毕竟,女儿也需要一个妈妈,甚至岳父也劝满男应该考虑续弦。
但是满男面对众人的劝婚,并不为所动。
他对女儿如是解释道,在四十多岁的年纪,喜欢上一个人并不困难,但是要和一个前半生完全没有羁绊的人,整日相处,过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子,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说到底,满男不结婚,是因为恐惧庸常。
但这种恐惧,随着满男的初恋女友小泉的突然出现而被暂时打破。
就在满男的新书签售会上,旅居欧洲的小泉看到了满男,两人如同无数狗血偶像剧里的桥段一样,完美邂逅。
两人先是到小酒馆客气地寒暄问候。
接着,小泉提出到满男老家看望他的父母。
甚至留下来过夜,这一系列自然而然却又略显膈应的亲密相处,在不经意间发生。
自然而然是由于满男和小泉曾经的初恋心动,至今难忘;而略显膈应则在于两人都有各自的家庭,满男有着上中学的女儿,而小泉在欧洲有着两个孩子,以及多年结发的丈夫。
暧昧的情感恰恰在此时出现,满男不但自己没有和小泉交代妻子去世多年,而且叮嘱老父老母也不要向小泉透露此讯息。
就这样,满男在第二天开车送小泉,去荒崎的疗养院见过她病重的父亲后,便在机场送别小泉。
直到临别一刻,他才向小泉道出妻子亡故多年的事实。
这一刻,小泉对满男的旧日之情终于难以掩盖,扑倒在他的怀里亲密相吻,可逝去的初恋终归无法修补,两人最终挥泪告别。
2《寅次郎的故事》从1969年第一部诞生之后,拍了整整26年,成为吉尼斯纪录中系列电影集数最多的一个。
该系列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相当于春晚。
每年春节期间,一家人结队去电影院看最新一部的《寅次郎的故事》,成为七十年代开始日本民众的默认习俗。
而主演渥美清凭借着片中“寅次郎”的角色,以一成不变的礼帽、旧西装并内套坎肩,赢得了“东方卓别林”的美誉,成为日本国宝级演员。
当然,同样为人记住的还有导演山田洋次。
如今89岁高龄的他,以拍摄日本庶民电影为人所熟知。
除了《寅次郎的故事》,他的代表作还有1991年的《儿子》、2008年的《母亲》,以及2013年的《东京家族》。
而2016年开启的新系列《家族之苦》,更是将《寅次郎的故事》中的笑与泪以崭新的方式加以展现。
“庶民电影”作为日本电影的一大类型分支,以其特有的日式人际关系作为情感纽带。
而稍加夸张的喜剧风格,以及平淡生活中的苦涩余味,往往让人回味无穷。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小津安二郎晚期的庶民片,比如《东京物语》,以老夫妻两人到东京大都市看望儿女作为线索,窥视亲生子女的冷漠应付,沦为寡妇的儿媳的亲密周道,都在平缓工整的运镜下,慢慢散发开来,让人体味到生活的五味陈杂。
而山田洋次继承了小津的这种自然、无拘无束的家庭叙事,用看似庸常的琐事,以及碎片化的家庭成员的相处,其实更深刻地揭示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国民心态。
他的《寅次郎的故事》更被誉为激人向上的家庭治愈电影,不仅仅是因为渥美清接地气的表演,更在于这个系列的影片,将日本昭和年间向上的气象尽收于影像里。
3此次《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对于所有《寅次郎的故事》的主创,都是一次集体怀念。
这种情感流淌于满男脑中的回忆片段,也交织在满男和小泉两人的爱情结局中。
虽然,渥美清早已去世,但对于一部打着“寅次郎的故事”的续集电影,如果没有寅次郎的出现,怎么可能让老粉丝们买账?
所以,这部有着浓厚粉丝向的情怀电影,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以往48集正片里,渥美清精彩表演的名场面。
比如,寅次郎曾经为了考虑女朋友的“丧夫”心理,强制让满男的父亲阿博“暂时性死亡”;
非要出席少年满男的运动会,因其让人大跌眼镜的加油方式,惹得全家人嫌弃;
分甜瓜的时候,没有得到自己的一份,和妹妹小樱大吵一架。
更别说片尾,山田洋次将所有“寅女郎”的绝美片段剪辑在一起,宛如《天堂电影院》中艾佛特为多多收藏剪辑的接吻片段一样,让人瞬间泪目。
当然,山田洋次的高级之处在于,他并不只是将寅次郎的旧画面干巴巴地杵到银幕前,成为一种贩卖情怀的商业耍滑手段,而是让寅次郎时刻参与进满男一家人的生活琐碎中。
由此,寅次郎不只是被追思的对象,更是启迪满男跨越生活难关的灵魂指引。
然而,即使山田洋次愿意让寅次郎的面孔调节情绪,也难以遮蔽他心中凋敝离乱之情。
满男真的不愿意和小泉一起生活吗?
绝非如此,他如果决意和女儿相依为命,不再找寻扶持下半生的伴侣,他就不会向小泉保守妻子去世的秘密。
不说出秘密,是为了在两人之间形成伦理栅栏,当两人心中的情感无法克制时,他们只能用外界的亲人和社会规范,让自己不能“犯错”。
所以,他宁愿最后得到“遗憾之吻”,而不愿度过三天的出轨之恋。
这种克制的道德观,看似是寅次郎给予的启示,其实是寅次郎缺席的证明,因为寅次郎都不复存在,满男和小泉还何必纠缠?
这一层隐藏的悲伤底色,或许是年已耄耋的山田洋次,心中对老友的无限怀念。
观影理由:下载了《寅次郎的故事》全集后,看不完。
观后感:这部电影以寅次郎侄子的视角,讲述了寅次郎去世之后身边家人和朋友的故事。
中间穿插了很多寅次郎系列作品的镜头,对我这种没看过两眼寅次郎正剧的人还算是友好。
融合了家庭温情的成分,倍赏千惠子饰演的母亲角色(桜)特别和蔼可亲。
印象中家里的老母亲大概就是这样的形象吧。
妥妥的治愈系电影。
侄子有一句台词:“我时常想起舅舅的大方脸....”。
真是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这大概是寅次郎的故事的最后一部了。
这一部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是寅次郎的故事,又是另一个男人——他的外甥满男的故事。
满男是一个刚刚有所成就的小说家,因为他的妻子早在六年前去世,所以他独自抚养女儿。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建议他考虑再婚,就在这个阶段,他再遇了他高中的女朋友阿泉。
二十年前,阿泉去欧洲留学,并在欧洲成家立业。
他们的相遇是浪漫的,因为他们得以回味自己的赤诚的青春和热烈的爱情。
与此同时,他们的相遇更是一场折磨,因为他们在对彼此还有爱意的情况下向现实妥协,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机场里阿泉两次主动亲吻满男已是他们之间最后的底线,不可再往前逾越一步。
他们之间是爱而不得,是无疾而终。
电影的剧情主线围绕着满男和阿泉相遇前后的故事展开,副线有满男的工作生活、家庭生活。
但电影的意图不仅在于讲好一个故事,而是通过满男对舅舅寅次郎的怀念将阴阳相隔的两个男人之间的距离打通,从而使他们融为一体并借此传达出一种概念(或者说主题)——如果爱不能表达 在我看来,满男和寅次郎之间的距离之所以能被消弭是因为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他们都不敢去表达爱。
所以寅次郎在一次次艳遇之后仍旧找不到结婚对象,所以满男注定失去阿泉。
因为爱得深沉,所以语言和行动都不能够将爱表达充分;因为爱的卑微,所以失掉了言爱的自信。
满男在新书上写下他的愿望就是希望他的舅舅可以结婚时,他的泪流满面是对舅舅一生没有找到幸福的同情和心疼,更是对他自己的理解和原谅。
或许满男最后的结局会像他的舅舅,再也没有步入另一段婚姻,但他选择接受将爱默默放在心底的自己。
从1969-1995年,电影《寅次郎的故事》拍摄公映了48部,直至演员渥美清去世,未完成的第49部才被迫停止。
2019年,已经年近90岁的日本电影导演大师山田洋次又拍摄了这部世界上最长的系列电影的第50部《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以纪念这个风靡日本社会半个世纪之久的平民喜剧人物形象诞生50年!
第50部的海报 本片以寅次郎的已经成为中年作家的侄儿的生活和回忆为情节线,将侄儿过去与舅舅、父母、初恋情人的故事与今天的生活变故巧妙地交错、闪回衔接在一起,毫无违和、生硬之感,特别是看到已经75岁的名演员倍赏千惠子与她20岁时的青春影像来回衔接时,真是让人感慨岁月无情、人生沧桑、情谊永恒啊!
要知道那48部老电影都是用传统胶片拍摄,要经过多么好的底片保存及高清数字修复工作,才能把它们和用今天的高清数字技术拍摄的新素材统一起来,不仅是画幅、色调、光影风格要统一,还要让重搭建的家庭、餐馆、街道布景与过去的完全衔接。
搞电影的人看看它,会对百年传统胶片的电影制作与数字技术新时代的巨大转变和有机传承,深深地叹服!
重聚在一起的山田导演与倍赏千惠子等演员 这个系列电影上世纪80年代似乎只在我国公映过一二部,据说后来中央电视台引进了不少,估计看过和知道寅次郎的人也很少。
导演山田洋次和演员倍赏千惠子倒是因为其它的电影而在当时的中国观众中非常有名,诸如《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母亲》等。
那是八十年代一代中国观众的永恒回忆!
一部致敬寅次郎的电影。
其实挺喜欢这种温情述说平民百姓生活的电影,节奏缓慢,适合忙碌了一周后在家里细细品味。
借着电影思考,什么样的家庭会是理想婚姻生活所构建的家庭。
其实寅次郎家庭的鸡零狗碎也挺多的,不过导演经过艺术加工把美好的一面放大,让观众看完电影只记住一家人欢乐的一面。
所以吧,想要这种家庭的欢乐是不是必须承受这种琐碎呢?
没看过这个系列,只看了这部电影,寅次郎是男主的舅舅,男主已经长大,男主见到了自己的初恋,和初恋一起去看初恋的父亲,想起了许多和舅舅的往事 人啊人?人怎么了人为什么而活啊这可不好回答嗯怎么说呢你看你一定会很多次感到生而为人真是太好了对吧人就是为此而活着的吧嗯你也会有这种时候的嗯?加油啊
這個曾經熱熱鬧鬧的家沒有了寅次郎,後面的工廠亦已經變成了高樓,但沒有人會忘記發生在這裡的事,寅次郎仍活在大家的生命中。
山田洋之運用了大量的閃回片段:寅次郎雖然已經遠去,但是他在故事裡無處不在。
年少時的滿男和泉出現在銀幕裡,觀眾彷彿由始至終都是這段初戀故事的旁觀者甚至是參與者,彷彿懂得了他們在這數十年前的經歷。
滿男長大了,但是這沒有切斷他與老家的聯繫,他還是會時常想起以前在老家的時候所擁有過的美好回憶。
山田洋次在其著作《只想拍電影的人》裡曾經提及過,車站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場所,因為這裡發生過無數有關離別的故事。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便利,機場逐漸取代了車站在這方面的功能。
比方說,有一幕是說泉決意要離開原生家庭遠赴歐洲,滿男陪她到車站為其送行。
在車門臨關上的一刻,滿男突然跳上列車,和泉一起到機場。
這裡將小情侶的依依不捨表露出來。
多年後,滿男和泉回憶起此事。
泉對滿男說,在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你的愛。
而山田洋次至今仍有使用類似的表達手法:泉離開了日本之後,滿男父女也要離開柴又。
祖母阿櫻陪他們到車站等車。
孫女開玩笑對祖母說,如果你和爺爺吵架,那就過來跟我們住吧。
有一段閃回片段是講述滿男問寅次郎說,我們到底為什麼而生?
寅次郎笑著回答說,為了在人生當中能說上幾次「生而為人真美好」吧。
寅次郎曾經吃過不少苦,而如今,曾經年輕的滿男也懂得不要讓泉知道自己已經喪妻六年。
渥美清的國字臉總是能給予人一種信心,好像即使有什麼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但他還是有足夠的韌性面對這一切。
就像滿男回憶起他的大舅父的時候,寅次郎總是以一個可以依靠的以及能給予人安慰的形象所出現。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總是在想,山田洋次和倍賞千惠子等人要再次參與寅次郎的故事,他們必定會想起渥美清,那麼他們是用什麼心情去參與創作?
他們是怎樣超克悲傷,又或者說他們怎樣處理自己對渥美清的思念?
这个寅次郎如雷贯耳,但是年代差,没啥代入感,但不影响本片的优秀。
导演借助技术将现实的影片和老电影完美结合,几乎实现了年代的完美对接,而且剧情丝丝入扣,毫无违和感。
日本电影向来对人物故事描写非常在行,本片也是如此。
这个寅次郎如雷贯耳,但是年代差,没啥代入感,但不影响本片的优秀。
导演借助技术将现实的影片和老电影完美结合,几乎实现了年代的完美对接,而且剧情丝丝入扣,毫无违和感。
日本电影向来对人物故事描写非常在行,本片也是如此。
不知道《寅次郎的故事》系列,不能说了解或者喜欢日本电影。
28年间,拍了48部电影,本身就是世界影坛传奇!
50周年纪念作,欢迎归来,寅次郎!
第一次知道《寅次郎》的故事,应该是高中时候,那是刚看完《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经常沉浸在那样的日式温情家庭治愈电影中,于是乎想找些同类型的电影看一下,就知道了有《寅次郎的故事》这个系列。
而且《寅次郎的故事》系列比《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系列长多了,活生生把电影演成了家庭情景剧,曾经有一说法,每逢新年,日本人可以不看电视台的春节节目,但是一定要到电影院去看《寅次郎的故事》,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过节的习俗,而且盂兰盆节和正月初一一年上映两部,48部电影,拍了28年。
但这个习俗却又曲终人散之时, 随着主演渥美清的驾鹤西归,在第48部时不得不完结。
高中时第一次看《寅次郎的故事》,剧情印象倒不是特别深,反而当时是因为高三要晚自修,晚自修放学后,回到家把U盘插在电脑里,吃着宵夜看的。
当时没有像当初期待的这么高,毕竟是69年的第一部,很多社会背景文化都不了解,思想境界也只是高中生,而且当时还没有修复版,画质渣渣,并没有让我觉得太好看,但是主题曲却单曲循环了好几遍。
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后,电脑硬盘里一直存着《寅次郎的故事》第二部,但是屡屡因为画质问题而作罢,但是每当片头画面,或者海报,主题歌自动就会在脑中响起。
直至最近,《寅次郎的故事》出了4K修复版,才看完了《寅次郎的故事》第二部。
因为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观看时间,其实也差不多隔了7年的时间,整个人都成长了很多,但是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观众会喜欢上寅次郎,并且将它奉为国民级的角色,一个不学无术的地痞无赖 、爱贪小便宜,还老是放不下面子。
但是看完最后这一部之后,我对寅次郎的印象180°大改观,很多时候,寅次郎不就是我的缩影吗?
小气、敏感、自卑又放不下面子,还老是揪着一些无谓的尊严不放;面对真爱时,不敢承认也不敢行动,只会把真情默默藏在心底。
我相信我以上的这一段对自己的形容,也击中了不少男性观众的内心,我们有些时候不知不觉像寅次郎一样,外表是个成熟的男人,但是内心却还是个小孩。
我仿佛还以导演再借寅次郎这个角色,把自己小孩子的一面展露出来。
这部期待已久,诚意满满的《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
自从知道50周年纪念作的消息,就一直期待着,虽然只看了前两部,但是依然对纪念作充满期待,并非因为剧情,而是因为主创班底的这份诚意与情怀。
寅次郎的家人与朋友,演了这么多年,想必也成了生活中的家人与挚友。
很羡慕这种,一个系列,演着演着就成了亲人的感觉,果然装着装着,装久了,就是了。
看完了,有不舍但也没有太喜欢,就剧情而言真的是在怀旧,不过这都抵不过结尾的垂泪。
今年正值《寅次郎的故事》50周年,电影也迎来了第50部作品。
《寅次郎的故事 欢迎归来》 看着寅次郎第一次回到柴又;看着樱花和阿博相识;看着满男出生,懂事;然后长到和我一样的年纪。
相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三部曲”的留白,《寅次郎的故事》第一次让我深切的体会到《雕刻时光》中那句:电影这门艺术是借着胶片纪录下时间流逝的过程,时间会在人身上、物质上留下印记,即雕刻时光的意义所在。
车寅次郎这个人物在设定之初就戴着传统道德的枷锁,这些枷锁导致寅次郎在接下来的电影中产生许多不可调和的冲突。
寅次郎可以自由地四处旅行,做着小买卖,只维持自己基本的生存就可以。
因为寅次郎从登场开始就是一个父亲与养母去世,又与抛弃自己的母亲有着激烈矛盾的角色。
因此,对于寅次郎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唯一有着血缘亲情的地方就是叔叔婶婶那间六代相传的点心店。
而维系着寅次郎亲情道德的就是这个老屋里的一群人:叔叔,婶婶,妹妹,妹夫和外甥。
寅次郎会时隔半年或者一年回到这里,不但为了消除旅途的劳累,也为了和亲人在一起。
所以他每次回来,都会带着当地的特产,无论大小,无论好坏。
虽然回来之后经常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但这一切总会随着时间而消失,这是一种只会出现在亲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旅行与回归成为了寅次郎生活的方式,年轻时毫无顾忌地离家出走,但骨子里那份对家族和故乡的固执却驱使寅次郎回到柴又,日本古老的价值观在寅次郎身上闪耀着。
自由的旅行放在没根的寅次郎身上可以,但放在满男身上却不行,满男长大后曾三番五次离家出走,想像舅舅一样自由地生活。
与当年的寅次郎一样,同样在叛逆期,同样顽劣,但满男有个普通的幸福家庭,一个溺爱自己的母亲,一个严格又有点固执的父亲。
他不可能跨出传统道德的底线,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不孝。
寅次郎的传统爱情观,在48部电影中出现过两次强烈的反差:一次是第24部与国外爱情观的反差,另一次是第37部中与现代青年爱情观的反差。
一个因为空间而产生,一个因为时间而产生。
寅次郎的爱情观却深深打动了许多人。
平等地对待女性;大方地出手相助;超脱身体关系的情感;爱情的责任感;男性的勇气。
寅次郎的故事24:寅次郎春之梦 在第24部中,寅次郎对于恋爱失败是这样说的:“什么都不说,用眼睛,我用眼睛回答明白了,希望你幸福,然后转过身,默默地离开。
只有这样才行啊。
这才是日本男人的做法。
”纵观寅次郎的爱情旅程,没有一部不是如此,不用语言来说出‘我爱你’,而是默默地揣摩对方的心思,在失败之后,说一句:“祝你幸福。
”然后默默离开。
寅次郎虽然平时心直口快,做事放荡不羁,但对于爱情,寅次郎有着他人都没有的谨慎和责任感。
四处漂泊的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爱情和婚姻的重担,说出:请和我结婚吧。
这些话之后会不会对对方造成困扰,每一次寅次郎都经过长久的思考。
好几次在寅次郎准备恋爱的时候,他总会先找一份能稳定下来的工作。
寅次郎曾多次与单身女性共处一室,但无论两人是多么熟悉,女方是多么主动,寅次郎从不会做出有些许越界的行为。
而是为对方安排好一切,为对方的名声着想。
对于女性,寅次郎表现出了男人应该具有的传统美德。
这与寅次郎身上的诸多缺点形成鲜明反差,让这个角色令人又爱又恨。
寅次郎的故事37:幸福的青鸟 寅次郎的热情和情谊不止体现在对于女性身上,还体现在对老人,对朋友。
他会爽快地为一个陌生老头付酒钱,会请陌生老头喝汽水,会特意坐船祭拜一起流浪的朋友,会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兄弟。
一个重情份讲信义的日本人,一个摆脱狭小地域和思想的人。
寅次郎的‘疯言疯语’充满着对生活和抱怨和奢望,对世间情感的琢磨,对社会发展的担忧。
就像许多剧中的疯子一样,寅次郎展现了一种神性,但世人无法理解。
正如寅次郎对于美国的评论一样,与叔叔婶婶不同,他不崇拜美国,而崇拜自己的国家,虽然他无视了黑船事件带来的开放,但他明白一个人如何能变成强者,不跟随和崇拜,而是放逐自己。
寅次郎曾说过应该具有武士的道德,而他自己却成为了浪人,由武士阶级脱胎而出,具备武士的美德,落魄却又自由,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拔刀相助。
一个站在时代转折点的男人,与浪人是如此相似,面对时代的巨轮,寅次郎代表的传统道德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变得盲目无措,他一方面嫌弃寅屋和朝日印刷厂的落后,一方面空谈发展前景。
一方面接受着满男的想法,然后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
而寅次郎自己的旅行节奏也越来越快,后期的电影中寅次郎多次这样说道:“我没有目的地,只是跟着风走,风往哪吹,我就往哪里走。
”与《用心棒》中的浪人是如此相似。
扔树枝决定去处 我觉得一个人之所以完美,是因为他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他的优点和缺点。
寅次郎有着诸多令人厌恶的缺点,爱吹牛,鲁莽,理想化,不思进取,自以为是。
而山田洋次对待这些缺点就像帕索里尼在“生命三部曲”中的手法一样,通过幽默,讽刺而又通俗的手法展现在观众眼前,把恶的事物用这种手法来掩盖,荒诞不羁。
‘物哀’思想贯彻在日本人的思想中,也贯彻在这一系列电影中,诸如寅次郎的相识和离别,第二部中强烈的生与死,疏远与近亲之间的反差,富美对于弟弟的希望。
都犹如樱花般迅速凋落,稍迟一步就赶不上时间的步伐。
让人联想起《步履不停》,我们有时候会慢一拍,但最终还是要走下去。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山田洋次导演的这48部电影(第49部是爱情故事总集篇)犹如一幅幅风俗画,把不同的日本环境,不同的日本人,不同的时代痕迹,完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些画面又得力于山田洋次导演惯用的大景别镜头和对细节的把握。
大景别下不同群众对叫卖的寅次郎的反应不尽相同;一个中景包含了4个不同的表情;寺庙中那只瘸腿的狗;年轻人床上不经意整理出的大量纸巾。
甚至是第42部中那段教科书一般的摩托车拍摄技法,以及对于景别的选择。
这些要素使得电影有着山水画般的风情和韵味;有着浮世绘版夸张的人物和形态;有着风俗画般的时代细节和场面。
剧情片不比商业片,没有非常明显抓人眼球的冲突,但正是这种缓缓的起伏,犹如大海,平静却可怕。
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种种趣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看完48部之后反而意犹未尽,山田洋次导演和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
这是一代人的美好记忆
没有看过任何一部寅次郎的故事,虽然新旧结合,但是没有任何违和感,超级喜欢日本这种很生活的电影。。。治愈了
歡迎回來!希望監督身體健康,一直拍下去!!!
第五十部啊。泪目。脑海里还是小时候看过的寅次郎的中文配音。这种细腻含蓄又情感充沛的感觉令人陶醉。雨夜,女儿跟满男说“欢迎回家”,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影片走向尾声,之后的发展也都暗示出来。一个细节是,七年祭的时候,香案上没有摆放阿寅的照片。是表示阿寅还在世吧
TO 导演:能不能让你创作过的最好的角色安息,别再拉出来鞭尸了。除了卖情怀真就只剩尴尬,堆那么多回忆片段我不如去看饭制剪辑。哪怕健在的卡司集体回归,曾经的山田洋次touch就是没有了,一切都那么造作。满男无论十八岁还是四十岁都是一个毫无魅力的角色,吉冈秀隆的表演也几十年如一日毫无魅力,他从来就不应该接班这个系列的主人公,也不知道山田为什么对他执念这么大。满男和阿泉的恋爱以前就没成功写出什么青春疼痛感,现在来拍中年重逢毫无冲击力。
日系家庭的家长里短,阿寅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温情! 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家的农村生活,那时所有人温馨质朴的欢声笑语……想想就会泪目,物是人非时光匆匆不复回。。。
纯粉丝向的完结篇,寅次郎已经离开了二十多年,交代一下其他角色的现状,有意义,但没太大必要。外甥满男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用普鲁斯特式的回忆将过去的影像与现代时空交错,很多时候感觉是强行交错,以及停留时间过长。庆幸的一点是,寅次郎虽不在场,却仿佛无处不在,尤其是柴又站那场戏。
“离开寅次郎的日子” 作为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未必) 内容更偏粉丝向 主线故事是我们早已熟识的中年满男重遇初恋 在这个过程中 寅次郎的记忆浮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片中导演手法最值得一书的便是记忆片段的闪回与现实段落的闪前 数帧的插叙构建起两个空间人物情绪的共鸣 山田洋次导演有太多的素材可取 甚至许多同机位镜头不同时空的跳切 实现了“自我致敬” 也是一种记忆重现 这确实也是一部饱含深情、亲情与幽默的山田电影 满男的重逢故事手法几乎完全和寅次郎系列相同 满男的台词、表现、压抑真心以及难言的寂寞 都与当年的寅次郎如出一辙 山田洋次的寅次郎宇宙以这种方式结束或继续都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作为主角的吉冈秀隆实在垮的有些厉害 特别是瞪眼镜头又很多 看着着实惊悚 对比一下泉更显老态 论表演全片还是桥爪功最佳 最后插叙简直昭和百美图
知道是个系列,不知道居然50部了…很高兴和一场次的爷爷奶奶一起体会他们当年的故事。那个敢爱敢说敢跳上新干线的时代真好。那个时代的姐姐们真是美的无话可说。
满男真的是从小到大没有长变样啊!第一次接触寅次郎系列,虽然直接就是最后一部,能够在寅次郎出场的片段感觉到不同于现在日影的昭和、平成生命力哈哈哈,勾起了补寅次郎系列的兴趣
不容易啊,就这么一部一部看下来,这部纪念作品正好是第50部。恍惚间觉得他们这群人现实中也是这么一直生活在一起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样的人生,那样的家庭,那样地伴随着岁月老去。看着那些熟悉的镜头不断闪回,想不被打动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寅次郎是男主的舅舅,男主已经长大,男主见到了自己的初恋,和初恋一起去看初恋的父亲,想起了许多和舅舅的往事
完全情怀,整部都是泪点,看到片尾字幕眼泪就止不住的流...到如今几位主演都不在世,第一位叔叔森川信,第二位叔叔松村达雄,第三位叔叔下条正巳,婶婶三崎千惠子,住持大人笠智众,厂长太宰久雄,摄影师高羽哲夫。配乐的山本直纯还在,导演还在,更多的主创都还在,最厉害的是居然很多主创都回归了。寅次郎的故事的结束也是整个昭和时代的结束,昭和后期的人们相互之间浓浓的人情的结束,世上再无寅次郎,一心只为别人,善良的人。
怀念阿寅,是怀念逝去的温馨质朴,充满人情的旧日时光。
最近突然对这类电影看腻了。稀碎墨迹矫情。
满男果然还是像他舅舅一样遗憾哈!/阿寅:“你一定会很多次感到,生而为人真是太好了,对吧,人就是因此而活着的吧。”
以前没看过无法体会那种情怀..
算是纪念阿寅的特别篇吧,主线换成了满男的恋爱故事,和初恋女友重逢这种桥段很戏剧性了,但还是不及过去的镜头出现令人动容,尤其看到阿寅的脸上逐渐出现皱纹,以及结尾的寅女郎剪辑时,不禁怀念起那个总被女孩子甩掉的四方大脸,片子很难得除了请到Sakura和阿博这些固定班底外,还有浅丘琉璃子的莉莉登场,他和阿寅真是让我意难平的一对儿了,桥爪功的抠门老爹很抢戏,吉冈秀隆的瞪眼演技有些get不到。
在飞机上看的,回忆的部分很有趣,但中年侄子的故事本身我没啥兴趣
记忆中的阿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