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大范围铺垫,后半段起来了,前面反正是看的有点平淡,里面有特别多的歌曲,完全可以当个歌舞欣赏,而且里面的歌舞涉及了好多个风格,挺惊喜的(唱歌已经是一种传统了.)后期起来了,我是看到后期开始心疼起来了. 你知道那种自己已经失去了,还要去安慰别人,太悲伤了。
so sad 情感抓得很好。
(嫦娥和后羿的故事,别问我为什么哭)怎么说呢,涉及到了中国的元素,尽力融入了中国元素,能看出来已经很努力了. 剧情上,我没怎么挑,我是看下来了,(我可以接受.)原版翻译字幕较官方,有些地方较生硬,可能会看不懂(我有的地方有点)中配挺接地气的,非常可以的。
原版和中配都很优秀,但我主观更推荐中配一些(我是看完了原版,看了一些中配的人.)
经由老师介绍看了这部动画片。
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国元素浓厚的元素,配上西方思维的动画技术与歌曲表达,可以看出碰撞与融合。
有些事情,既然无法改变,不如珍惜现有的一切,不要执着。
其实都在一念之间。
小女孩菲菲与嫦娥,因为这一念,获得重生,不再作茧自缚。
菲菲脸上隐约可见的雀斑,嫦娥服装不致俗套,台词与歌曲意境优美,整体观赏没有压力,老少咸宜。
只是,有点搞不懂玉佩信物什么时候包在月饼里,有些分场衔接一点点勉强,这可能是有老少咸宜的受众要求吧!
有些神话的内核,有些童话的浪漫,简单的故事主题,不管老的小的,基本都能获得启发,是可以一看的动画片。
梦工厂在2020年推出的《飞奔去月球》是一部以中国传统和现代生活为背景的动画电影,但很遗憾它的发行并没有带来太大的火花。
我今天百无聊赖地打开了它,却很神奇地经历了从对故事的不满到深深感动的变化。
如果要说的话,也许是因为懂得失去的苦,所以对电影中的人物,生出了无限的同情的原因吧。
这部动画论剧情的演出、设定的新奇和故事的趣味性而言,最常见的评价就是“没有新意”。
这点我也是有同感的,甚至在主人公菲菲用网购及磁悬浮技术造出飞行器的时候我脑海中大写的“扯”。
另外嫦娥作为月球女神,为了满足能与后羿再见的愿望对别人颐指气使的桥段也令人觉得十分生硬。
明明感知得到“信物”的位置,为什么自己不去呢?
虽然小主人公必然要经历试炼而嫦娥必然要出题,但是桥段的演出还是令人很出戏。
但是,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沉入剧情中了呢?
似乎是从菲菲遇到果冻狗狗开始。
果冻狗狗和菲菲的小弟弟阿庆一样,是一个缺心眼的小开心果。
菲菲费劲千辛万苦找回信物的时候,果冻狗狗在她身边欢呼到破音。
就是一个真心实意把别人的快乐与自己的快乐完全联通的小太阳。
然后那一下子我就有点刹不住。
我想,谁不会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呢?
菲菲真幸运。
然后剧情推进,嫦娥得到了她想要的,魔法开启,广寒宫四周逐渐长出了花草变成了丛林,她见到了后羿,却得知后羿终究无法与她团圆。
嫦娥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广寒宫进入无限的永夜。
菲菲靠近她,也被她的悲伤感染,想起了自己失去的母亲,一起陷入了悲痛。
她们两个在一片黑暗中屈膝保住自己的样子,真的很令人心疼。
我才领悟到,这部动画,不仅仅是做给孩子,也是给曾经失去过心爱的人做的。
当深爱的人逝去,我们与外界的最重要的链接也失去,此时我们所想所感,不就是这样的一片黑暗吗?
逝去,是永远无法追回的失去。
走过 2021 年,我相继失去了姥姥和姥爷。
我已经比以前更懂这种感觉了。
这种失去的痛很像一根长在心中的刺,平时不会碰到的时候也许不会疼,但是一旦碰到,就很难从里面出来。
这时候我很难再去批评这部电影什么。
菲菲没有做错什么而妈妈离开了她;而嫦娥却的确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而令自己永困广寒宫。
我们听神话故事很少去深究其背后的含义,但我此时突然意识到嫦娥的故事是关于错误与惩罚的故事。
当广寒宫四周开始长出森林的时候我才感受到这里多么地孤寂清冷。
嫦娥身在其中千千万万年,论悔恨,那会是怎样一种此恨无穷。
所以把嫦娥与“逝去与疗愈”的主题进行关联,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虽然嫦娥看到菲菲陷入自闭转而开始帮助她而终于令两个人最终走出阴霾(也多亏了她们各自身边都有无条件爱着他们的人),这一段的转折还是会有点生硬,但我还是能从中感受到创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救助的前提,是互相理解。
因为前面跳过了菲菲妈妈去世的片段,看完电影后我又倒回去重新看了一遍。
果然很难过,就好像 cheap thrill 一样,类似的亲人离世的桥段总能轻易地击穿我的防线。
我变脆弱了吗?
似乎也不是。
这种悲伤也是属于我的人生经历的情感,我想这就是增加生命厚度的东西。
这一幕之前,镜头里是月光,白墙黑瓦,仙鹤,流水,莲灯,杨柳。
一下子我就好想回国。
PS:最近位卑未敢忘忧国太过了,看到菲菲生活在很有传统气息的古镇上但却可以衣食无忧(爸爸连她造火箭的成本费都没眨眼报销了),还有古镇里和和美美载歌载舞的人们(感觉幸福指数直逼《宠物的秘密生活》中的纽约客们),我真的很希望中国人民可以过上这种全面小康但并没有被城市化完全吞噬的生活呀。
这有可能吗?
PPS:说实话皮克斯的本地化真的做的很好了,我想动画片中的古镇、油菜田、月饼、大闸蟹一定把西方观众看得一愣一愣的吧?
Welcome to China!
嫦娥打乒乓球虽然感觉在学汤浅的乒乓,但确实不错,歌也好听,整体比Let it Go感觉还有趣.真实的小女孩的一天大概是这样: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中秋节。
环卫工人早早得就打扫干净了老城区整条巷子,洒水车也刚刚从牌坊前边走过;空气里一股泥土的味道。
菲菲家的月饼真不错,前些日子邻里真的定了不少,今天爸爸特意让菲菲骑车去街上给街坊送订单,菲菲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憋着嘴答应了,爸爸也看出来了她不太乐意,但还是鼓励地笑了笑,临走前还在门口嘱咐她:“今天送完月饼赶紧回来,别在外面乱跑,晚上你七大姑八大姨还要来呢....”。
菲菲看到爸爸又叼着烟吞云吐雾,嫌弃的哼哼着让他别抽了。
然后就熟练的栓紧了小破车后面的几十盒月饼,爸爸就这么看着菲菲一溜小跑地蹬上了自行车,然后叮铃叮铃地扎进了巷子... ...这自行车很大,菲菲都几乎够不着,他忽高忽低地骑着车小心翼翼地穿过石牌桥,好多人早早得就在这聚集着跳广场舞,凤凰传奇的歌,她也会哼几句;边上的阿姨都认识他,远远的跟她打招呼:“菲菲阿,这么早去送月饼阿” ,“看看人家菲菲多懂事,比我们加小X不知道强到那里去了”“对呀,对呀,多好的闺女”,菲菲对这些搭讪也并不奇怪,方圆十里数他家的月饼最有明了,每年都会看到这些阿姨伯伯带着孙子儿子去他们家排队买月饼;她也只是里礼貌地笑笑不说话。
路过这片油菜地,油菜花香隔着文字都嗅得到;菲菲骑着车,陶醉在其中;她用力蹬两下就歇歇,等到自行车快停下了,她才又蹬两下;“油菜花真多呀,太漂亮了”她心想;一边想一边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蹬,她感觉自己飞了起来,像一个穿梭在油菜地里勤劳的蜜蜂,她家月饼的香味也是这么天然.... ...刚出了老城区,前面就是一片大工地了,在造高铁;昨天王工头定了十好几盒,说要给他们老板送去讨他开心;在一片泥泞的工地前,菲菲晃晃悠悠停了下来;工地这么大,她也不知道怎么去找那个人,她在工地一角大喊:“请问谁是王工头..?
”她连喊了几声,一声比一声大,终于传来了回音;“唉——,俺在这里,你叫月饼都搬过来吧,我给你钱”,那是个看起来很忠厚的中年人,同样叼着厌烟卷远远地在向她招手;菲菲见状就深一脚浅一脚地把着自行车,吱吱扭扭第推着就往他附近走了... ........... .......没有生活气息说的大概就是这种:他的所有元素都是按着中国的来的,人物形象,街道,桌椅板凳,连地上的砖也恨不得刻上中国俩字,空气都带上中国分子,但这些东西拼凑到一起,你就硬是感觉和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片子也是老幸福的资本主义了,类似片子里的他们永远都住大house,做自己想做的事专注自己的目标,没有什么实质生活的压力,都是马斯洛高层次的追求,他们设定的家庭矛盾也从来都不是基于真实的现实,工作,金钱或者真正生活的压力,虚假的幸福资本主义外壳。
毫无意义的空洞设定。
这是一部很奇怪的动画,每次我刚想表扬它,又看到忍不住吐槽的地方,刚失望又发现了其闪光处,随后又马上被打脸。
总得来说它最大的缺点就是风格不统一,包括音乐风格的不统一,画风的不统一,人物形象的不统一,故事风格的不统一。
这是很多中外合拍片会出现的毛病,而这部影片在角色形象和场景设计的风格不统一太过于明显。
一直认为好的动画是用让小孩子都能看懂的表达方式,讲诉一个令成年人都能产生共鸣的人生道理。
而该片的立意太过边缘化,反应的只是小众人群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数观众看了不是无感就是尴尬,真不是明智的选择。
且把嫦娥的故事硬往上套,使整个故事都显得幼稚。
如果和《飞屋环游记》,《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这样的动画比较缺点就一目了然了。
由格伦•基恩执导的动画电影,融合了中美文化差异,影片根据嫦娥奔月的经典故事进行现代化改编,作为本片编剧的奥黛丽•威尔斯,这是她生前最后一部电影。
这是一部音乐剧动画电影,Cathy Ang配音的菲菲,展现了角色与家人之间的矛盾、痛苦,最终释怀的过程,影片前面一段2D动画很有灵魂特色,动画展现了中国人对于父亲再婚,孩子的真实看法态度,虽然现实中并不能最终释怀,前提条件是继母还算好的。
电影中取景地是在上海,构造了这个小镇,每年中秋节都在卖月饼,都很有中国文化特色,我最喜欢的歌曲是Rocket to the Moon,影片里这段令人Drama戏剧化的场景与情感表达,震撼人心,影片最后的Love Someone New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情感变化达到一个制高点,去推动观众的情绪,影片整体是比较沉重的,但我很乐意去被一部电影的这些片段感动5次。
Phillipa Soo配音的嫦娥,她贡献了好几首精彩歌曲,有一首歌还特地开头唱了两句中文,现代化的嫦娥喜欢流行音乐,还展现了小庆与运动装的嫦娥的乒乓精彩对决,与这个角色与菲菲一直处于对比的状态,两人都必须放下过去,嫦娥必须放下对后羿的思念,菲菲也要接受这个弟弟和继母,放下对死去的妈妈的思念,影片设定幻月城都是由月兔的药水创造出来的,嫦娥的眼泪能变成这些生物。
主角菲菲作为热爱科学的聪明女孩,我很喜欢这个设定,还以磁悬浮列车作为火箭升空的灵感,宠物Bungee是影片一大亮点,设计出这个宠物成为陪伴主角让她有沟通对象,是中秋节相对应的角色,也是妈妈送给她最后的礼物。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还算不错,缺点就是这种套路迪士尼已经用过很多次了,采用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给主角一个悲伤的教训,皮克斯已经对这种情感思维了如指掌,让一位迪士尼导演来执导,难免会有人觉得受到影响,但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The heart grows♪♪And it knows♪♪You can glow♪♪You're wonderful♪
是我看过最fusion的片。
对中国文化背景和本土景象的描绘都很细致。
古今、中外,大fusion。
主角小女孩行为举止塑造得很美国,但场景环境描绘得很中国并且很准确(老师说“你今天考第一下次就可能考第30”真是逗死我了)。
小桥流水镇上谈磁悬浮,打乒乓球的弟弟练穿墙术,科技感的月球岩石表面飞过火红麒麟兽。
仙气飘飘的嫦娥出场就开Katy Perry式演唱会,转眼换成古装又化斩男色咬唇妆。
全程惊叹于各种元素的融合,而且佩服对亚洲文化场景描绘的准确。
甚至还看到了日本动漫和韩剧的一些影子。
全程惊叹看完。
如果是以一个我不了解的文化背景做改编,可能我并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复“被击中”又“被颠覆”的感受。
喜欢。
《飞奔去月球》今天循环了一天,娃超超超级喜欢看……老外很善于用中国元素讲一个关于爱和成长的简单故事……当嫦娥和后裔分开的时候,只有2岁多的娃说,“那个妈妈伤心了……”我问他,“妈妈为什么伤心啊?
”娃说,“因为她再也见不到爸爸了……”因为我们是用网飞看的,所以都是英语配音,但是孩子即使听不懂英文也完全可以理解影片的意思……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欧美的动漫总能全世界流行,而国漫却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外国人必然理解不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可是告诉孩子爱是什么和如何去爱,却是全世界通用的……
1.菲菲在水边抱兔子方式合理的,一只手放在肚子下,一只手托屁股。
2. 蹦吉的性格刻画真实😂,在菲菲设计的时候,她在旁边意图吃纸。
3. 看着一只散养小兔蹦蹦跳跳破来跑去就很开心🥳,蹦吉太可爱了,在她帮绿色玉兔捣药那一段,我家兔崽子本来在梳毛都看呆了😂 不过她最后是没有回来么,为什么回到地球上我就没有见到了🤔4. 哇李诞那个配音,我真的太出戏了哈哈哈哈哈哈。
我看的国语配音版本,然后那个绿色的兄弟声音越听越熟悉…尤其是他的那个笑,总有一种他马上要拍灯的感觉……查了一下果然哈哈哈哈5. 电影情节蛮简单的,普通话台词和字幕有点没对好,但是中秋的文化和金句还是有的,在海外看真的是会挺想家的。
有的泪点来的莫名其妙…我在大家吃圆桌饭亲戚互相问候那里就很想哭…
2020年,动画家庭冒险电影《飞奔去月球 | Over the Moon》影片讲述了小女孩菲菲的奔月故事。
菲菲从小听着妈妈讲述的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长大,她坚信嫦娥是真爱永恒的化身。
妈妈去世几年之后,爸爸准备再婚,菲菲深受打击。
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庭,为了向爸爸证明,嫦娥还在月球上永志不渝地等待后羿,她所代表的永恒真爱是真实存在的,菲菲自己动手制作了一艘“火箭飞船“,开启一段奇妙的奔月之旅。
我能说,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外国人眼中的亚洲人形象吗?
熟悉的音乐。
假装自己是迪士尼,别开腔,听的我好尴尬。
应该提示一下,这个不是动画片,他们两个就挂了,不要随便模仿。
确实,我也不太能接受这样的月球蔡依林。
色彩的确很闪亮。
亲妈和后妈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故事还凑合吧,就是音乐太尴尬了,弟弟很可爱,嫦娥有些更年期症状。
后妈的月饼里可能也是下了药(捂脸)中国皮,外国馅,现在这种内容已经不讨喜了。
我是尴尬的分界线推荐指数:★★(4/10分),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吸取教训 再也不看外国人凑合出来的中国元素电影
1、神特么,居然有配着月亮之上中文原声的广场舞...2、嫦娥出场那里,嫦娥像阿童木又像火箭一样发射,我笑到头掉。3、就拿嫦娥的故事制作动画来说,教育大家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都要继续move on,确实是一个很好地切入点。本片倒也没糟蹋了嫦娥这个IP。
嫦娥的衣服居然是郭培设计的啊哈哈哈哈,还是想问是谁做的决定让一个中秋节嫦娥主题的电影在中秋节过了一个月在上映的🤦🏻♀️
不到四星水准,唱歌桥段神似冰雪奇缘,东方故事,西式解构,嫦娥怎么看都像是舞团天后,同时又有点像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而不是仙女,当然故事总算是圆下来了。
虽然剧情基本上能猜到,但是一唱起来就忍不住跟着投入了。看结尾的职员表,除了配音里有熟脸,发现嫦娥的服装居然是Guo Pei设计的!
#爱奇艺# 2.7分。虽然感觉预算很有限、歌不够好听、引擎也远不如Pixar,但已经是相当不恶意、甚至有点外宣味儿的儿童向作品。嫦娥的蔡依林化可能挺有争议的,弟弟这么天然地爱姐姐也怪却新奇,但都算是勇敢尝试。看一圈短评,其实我有点不懂指责中美合拍里的“美国故事”和“左宗棠鸡味儿”到底是个怎么的口袋罪了……
借着企鹅会员随手选的片子下饭,月球上的画面可真好看啊!正片的光影和飘动等细节也相当细腻!成天看二维卡通片的我不禁大为震撼,现在动画技术都这么厉害了吗?介绍说李诞配音,看原版到绿狗子就觉得李诞应该配的这个,特地看了下国语,果不其然!“会唱我也不在蛤蟆上唱啊”哈哈哈哈哈anyway画面真美,兔子真可爱,狗子好喜欢。剧情?什么剧情?
外壳用大量中国元素拼凑包装,但其内核依旧是不中式的。模仿迪士尼的一言不合就开唱,嫦娥出场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小兔子蹦吉很可爱。PS.竟然还有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哈哈哈哈哈牛掰。
兔兔也太可爱了
不讲武德,中国文化的暴力输出。一个个角色都太能歌善舞了,东方梦工厂也有一颗迪士尼的心。
我倒是没有那么像讨厌雪人奇缘一样讨厌这部,但是也没有觉得它就比雪人奇缘高明太多。这个最后的情感问题是咋解决的我愣是没看明白。
流行天后嫦娥可以的。嫦娥好美!
美国人能不能别再用中国故事臆想了?
很美好的故事,极为出色的美术。最后兔子去哪了????!!!感觉没必要留一笔小兔子离开这一笔淡淡的忧伤。美中两强凑在一起可以创造多少绚烂的东西,何苦要苦苦相争,祈愿和平。
7分。故事有些低龄化,但内容上很用心,特别是在地球上的前半部分,各种细节都经过考证,并不像很多好莱坞拍的中国片那么四不像。而月球嫦娥的设计也很有意思,特别喜欢她模仿蔡依林唱歌还有打乒乓RAP的部分。可惜后半段还是有些薄弱,女主的转折有些太生硬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比之前迪士尼的花木兰强多了。
❶《月亮之上》、张继科、微信,让我好奇英语原声的版本。❷《雪人奇缘》之后的东梦,继续探索传统的新生。这次是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❸蹦吉那么可爱。❹《花木兰》欠的歌,东方梦工厂替迪士尼还了。自己人,别开腔⋯⋯水乡小镇的“音乐剧”尬到我坐立难安,更别提口型清晰可见英语原台词;不过,嫦娥登场是例外,以演唱会的形式,化身流行天后,大胆颠覆形象,或许才是破旧立新的尝试方向。❺尖子班第一名+磁悬浮=载人航天登月。❻李诞配音首秀——“人间不值得”,月宫值得。(“提款鸡”,谐音梗扣钱)❼最后提炼的是放下、接纳、收获新的爱,幸免于烂尾。
里面人物都是美国化,其他东西都很中国。想象力真丰富。穿插着各种广场舞,吃螃蟹,打乒乓球,etc。感觉一点也不尴尬!
第一观感是好看,然后除此之外深思下来本片其实就是个大型缝合怪,不说是哪家出品,一定会误以为是迪士尼的一次中国风尝试(绝对吊打真人版花木兰是真的……)歌曲不错,好听,人物塑造也不差,但是就是各种迪士尼熟悉的片段拿来强行缝合,人设也是一股子迪士尼味,片中所有女性角色都像照着老版花木兰动画的脸谱画的,故事内核没问题,甚至出奇好,包括探讨对于离世的人的爱和思念,接纳和放下的主题,无奈所有的感情线处理的太弱,弟弟和姐姐的冲突矛盾来的太过薄弱,对于所有一切事物的转折和成长都来得太突然和轻松,使得这个故事虽然好,但是没有到情理之中。
看了五分钟吧,我的嘴巴就没合上。我妈要是这么跟我说话我会惊呆的
兔子好可爱 为什么不给兔子多点戏份 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