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無不夢想成為大人物, 豐衣足食、受人漠拜, 受人景仰, 事與願違的例子多如恆河沙數。
小人物只好在睡夢中夢想自己成為大明星和大英雄, 心底積壓日久的巨人故事如江河日瀉, 傾盆而出; 夢境可以不依先後次序, 在睡夢的海洋中漫遊, 這是小人物陶醉, 沒有人干涉的大好時間。
夢死醒轉, 拍拍肩膀, 搖一搖頭, 佔人口大多數的群體又要出外謀生, 大人物的夢只能在午飯或小休時繼續編織了。
兩個北野武, 姓名相同, 一高一低, 一大一小, 高矮肥瘦一樣, 一個是大明星, 一個是小人物, 大北野武經常出入片場及電視台, 工作人員、跳舞小子必恭必敬, 出入有助手跟隨, 有名貴私家車接送, 儼然一副大阿哥派頭; 小北野武在便利店工作, 閒時在片場當毫不起眼, 面目模糊的小角色, 他十分崇拜大明星北野武, 希望能取得好像他的成就, 取得簽名後, 他立志要成為大明星的意志更加堅定了。
小人物是北野武的自嘲解畫, 他少年出道時受盡的苦楚藉著小人物受人欺侮的遭遇透露出來, 他只想簡簡單單的到麵店吃一碗只是800日元的麵, 怎知他問老闆能否給胡椒粉時, 老闆和拾人牙慧的伙計大聲呼喝叫他走, 還沒有吃完麵的小人物直望他們, 他們還好意思收取顧客麵錢; 女人只是買10日元的糖果, 偏要兩次掏出大面額10000日元給便利店員找贖兩次9,900零錢; 不斷問他還錢的的士司機, 無數試鏡的失敗, 男女朋友的奚落, 小人物的苦真的是受夠了, 於是屢敗屢戰, 終於試鏡成功, 得到了一個扮演地痞流氓的小角色, 踏出成為大明星的第一步。
《雙面北野武》玩味十足, 試鏡因為染著金髮, 外型不似黑道小流氓的小人物不獲機會, 是現實中北野武角色定形為領道頭子的挖苦, 現實夢境片段七零八落,不依章法呈現, 稍見凌亂, 觀眾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才可整理思緒。
古零精怪, 造 型好像任天堂遊戲機著名射擊遊戲 "超兄貴” 的黑人角色設計俯拾皆是, 製造荒誕喜劇效果。
電影是北野武執導12年的一次總結, 段落似曾相識, 如果是其影迷, 看到踢踏舞, 載上墨鏡, 身穿山本耀司設計黑色西裝, 雙手持槍, 以一敵百掃射的名場面必定會心微笑。
小北野武始終是小人物, 偶然得到的手槍是他的復仇利器, 殺盡欺凌他的人, 殺盡他們又如何? 身型猶如相樸手的一對大胖子繼續吃麵; 鄰居直行穿過伏屍走廊已死的朋友, 無視小人物的殺戮行動。
無論小人物做了什麼大小事, 都得不到別人注意, 他們不會關注同等身份的存在, 認同大人物的專貴身份是小人物晚上安眠的夢迴寄託。
嘲諷的簽名語句戮破了小北野武的美夢, 大小人物的現實與夢境分不清, 理還亂, 觀眾要如何拼貼電影海報金髮黑髮北野武的完整拼圖, 要看你有多了解北野武, 他是否百分百把心路歷程獻給觀眾了。
Patrick Chan寫於2006年9月16日
北野武就是一个严重的联想狂,拍出来的电影的感觉全是梦境,不需要任何逻辑,每个角色都可以唐突或不唐突地出现在任何一个场合,角色死掉了没有关系,可以继续在下一个场景或下下个场景中重复重复地出现,甚至一个意境或概念或一句话都可以用不同的场景来表现。
这样的电影,在不考虑经济的情况下,只要你有把梦境表现为现景的能力,你也就是一面北野武了。
两年前发在QQ空间上的东西,转过来玩吧.是的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很无聊的电影,全片除了露点的女主角可稍稍让人提神之外,其余的情节和表演仿佛都在不停告诉观众,你累了,睡吧,你累了,睡吧。
看过《花火》《座头市》等片子的精悍简练后,再来看他的这一部“对自己之前导演风格的总结”的电影,如果你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或者说哲学格调不那么高的人)的话,你十之八九是会看到骂娘的。
支离破碎的情节,晦涩的表演,整个电影节奏单调而冗长,并且能明显的看出北野武先生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精心营造的”意识流风格之中,而完全不理会观众的感受。
于是威尼斯电影节上,意大利影迷骂娘了,回到日本,习惯了Cult电影的日本观众也骂娘了,北野武小玩一把风格,却败得一塌糊涂。
初看这部电影时我与大众看法一致,我甚至在论坛上猛烈抨击此片,因为我看完以后不但迷茫,而且愤怒。
“妈的这还算是电影么!
”时过境迁,现在换我诸事不顺,长期郁闷,内心空虚无助并且彻头彻尾的不知所错时,我突然又想起这部电影,我突然又想起那些被我大力诟病的情节设置和拍摄手法,例如小职员北野武拣到一袋武器之后,轻易的抢劫了一家保险公司,在逃离的车上,他们疯狂的庆祝,以至于把几乎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抛洒到天上,这时镜头放慢,他们就一直洒,一直洒,一直洒,一直洒......当时真的觉得无聊透顶了,干嘛还要重点烘托这种完全没有意义的情节,现在想起来突然觉得,太他妈爽了,太他妈爽了,在老子最贫困的时候莫不是这种想法,就近抢一家银行,把抢来的钱疯狂的洒,疯狂的洒,谁还敢说老子穷,谁还敢说老子穷!
而之后还有一个片断,北野武单枪匹马和近百名前来逮捕他的武装警察在沙滩上火并。
当时有一个他手持重型机枪疯狂扫射,然后警察不断倒下的镜头,整整维持了近十分钟,十分钟!
这固然十分无聊,可是转念一想,这难道不比天生杀人狂或者德州电锯还带劲么?
在我最郁闷最无助的时候,难道我就不曾想过提一柄机关枪上街去射杀大众么,这镜头简直是爽到我心底里去了!
还有老实巴交的北野武被邻居反复欺辱,终于掏出一把枪,面无表情的射杀了那个人渣,然后把他的人渣女朋友据为己有。
当北野武趴在那个女人身上汗流浃背的时候,大家都满足了。
是的,对待生活,便是要一不做二不休。
要么便逆来顺受,要么便奋起反戈,置之死地而后生。
类似的爽情节爽镜头还有很多,便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好片,嗯,一定是。
一部荒诞的电影 一部支离破碎的电影 一部毫无章法的电影一部如梦呓般的电影 一部看不懂的电影 一部爱怎么看怎么看的电影 一部喝了酒看更好的电影 一部傻了吧叽的电影 一部情节乱套的电影 一部很意识流的电影 一部立体派的电影 一部令人迷茫的电影 一部故事简介没法写的电影一部大胆的电影 一部令人轻松舒畅的电影 一部很爽的电影一部一星不给也不过分的电影 一部不多给点星就担心别人认为你没水平不懂欣赏的电影 一部很北野武的电影 一部好电影
说起来为什么喜欢北野武呢,单纯里带着狡黠,还是他真的是很会讲故事?
看他面瘫后的电影,画面清新,就是那种许多日本电影都会有的干净的绿色...我喜欢他的配色,画面中的背景不会超过三种,大都是取自自然,人物却是鲜活的,很单纯的主题,你只要稍稍多一点耐心,就可以微笑着听这个因为面瘫口齿不清的老头子讲那些超冷的笑话。
在车祸之前,北野武的片子大多有日本男人惯有的突发性暴力,血腥与色情,这大概与他自己年轻时当过小有名气的相声演员有关,有时为了迎合观众的感官刺激需要,这些场景不得不出现了。
但那也是单纯,野兽般的。
这样的简单粗暴之后突然在他自己的一场车祸中涅槃,干净起来,好像一场暴雨过后,恶臭的池塘,污泥中开出的一池白莲。
对,因为他的单纯喜欢他。
还有蒂姆伯顿,07他拿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我以为那些评委是疯了,虽然我是如此喜欢他,但我觉得他的成就不该到此,或许对于黑暗题材、歌特、人内心的恐惧与单纯他都在电影中运用自如,我仍期待他讲出什么别的不一样的故事,不再有惊慌失措的眼神,金色头发的少女,眼窝深陷的男子...,即便是在貌似温情的大鱼里也一样。
这些黑暗中的单纯,但我究竟在期待什么,那尽是些自己也不明白的东西,事实上,我爱蒂姆伯顿不就是爱他黑暗中的单纯,永远敏感脆弱眼神的特写,血腥与少女的微笑。
看他的[爱德.伍德],算是我看的最多次的恐怖片了,因为用戏谑的口吻讲述,不那么恐怖了。
文章首发于个人博客,地址:http://www.blogcn.com/user16/shawnj/blog/31979142.html“假如非要选出2006年度看过的最优秀的10部影片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将《双面北野武》列入其中。
”必须承认,北野武在第12部作品上做了极正确的选择。
他以《双面北野武》作为前16年的总结,并决计告别往日题材而转为新的领域上来。
这并非哗众取宠,而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里面。
自从《凶暴的男人》以来,北野武所形成的独特暴力美学为诸多人追捧。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他这一风格其实到《花火》就已走到极致,随后类似题材的《大佬》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花火》的成就,略显颓势,并且从《小奏鸣曲》一路看来,《大佬》根本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之后就像SABU试图以《幸福的钟》寻求新的叙事角度一样,北野武将官能上的暴力降至最低,通过《玩偶》将其风格绝美的一面完全散发出来,并且取得丝毫不亚于《花火》的成就。
但是从内在来看,他的主题仍然关乎宿命,从来没有改变。
他的个人风格似乎陷于窠臼,随后的《座头市》更像寻求突破道路上的缓兵之策。
可以想象,如果仍然执迷《花火》类题材的话,北野武将无可避免为自己掘开坟墓,这一点想必他自己更为清楚。
影片中有两部所谓北野武导演的影片,一部始于开头,两伙黑帮火拼,最后只留一人,这部名为《灼热》的片子来自于《小奏鸣曲》的那场酒吧枪战;另一部是正在拍摄的影片,因伤躲在冲绳海边的黑帮头目枪杀情妇随后自杀,这一部分更多也来自于《小奏鸣曲》。
两组场景绝非偶然,通过对旧作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北野武影片中某些程式化的东西,它们正逐渐束缚着北野武的发展,而这些似乎也开始为导演本人所感知。
北野对决北野新作《双面北野武》罕见地采用一人分饰两角的手法,同种手法曾被基耶洛夫斯基、岩井俊二等电影人多次运用,本不足为奇,难得的是北野武借此向影片所注入的意义。
宛如天上地下的两个北野武,对立而关联,既象征着他历年作品里所共存的暴力和绝美,同时又暗示着存在导演体内的矛盾冲突。
作为影片的主色调,红蓝二色更加强调了这组对立。
在看似混乱、杂章的故事线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提示着两者之间的矛盾和不可分割性。
北野武人为地将自己一分为二,让体内的两面性截然对立起来。
虽然两个北野武实际对手戏并不多,但通过形诸于外的内心戏仍然可以感受到来自他们各自心中的对立和认同。
就像导演在纪录片《北野武神出鬼没》里所阐述的,在现实生活里他是个懦弱的人,打架只有挨打的份,而在电影中却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大哥。
另一位日本导演冢本晋也也曾在一次采访中强调了实际日本社会和电影作品里的落差,即虚幻和现实的区别。
北野武将思考良久的双重性放在电影里,从广范围讲你可以认为他在揭示人性,而从自身来看这却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剖析。
虽然沿袭前人用过的手法,但北野武其实比他们走得更远,更加大胆。
我想起很多人提到北野武时会说的一句话,“看他在《花火》中的表演,你不会想到这就是那个和舞女大跳裸体舞的北野武”。
海外影迷喜欢北野武,是因为他们接触电影的机会远远多于电视,他们眼中北野就应该是冷酷又不乏幽默的。
日本本土观众不中意他的影片,也是由于他们早已习惯了电视上那个低俗的北野武,在他们眼里他与深刻高尚无缘,也因此当初才会强烈抗议北野出演座头市,他们不容一个谐星颠覆胜新太郎在其心目中业已确立的经典形象。
然而我们终究没能读懂真正的北野武,就像把影片里任何一个北野单独来看都是片面不完整的。
他极为相离的双面性造成解读的困难,同时又令自己处于矛盾与疑惑之中。
影片真正始于签名,终于电梯间刺杀,在100多分钟时间里北野武进行了对自己的否定、剖析、颠覆乃至因否定而起的再否定。
两个大梦初醒后的沉默是最值得你我玩味的地方,他从两个立场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自省,并最终汇总。
小职员北野在空荡荡的摄影场里所感受到的和噩梦初醒的北野其实并无不同,他的恐惧更多来自于对自我的否定。
北野在梦中梦里完成了一次双手互搏,只是这次搏斗难有乐趣可言。
当年拍摄《血与骨》时,北野武诠释了一个集暴戾和脆弱的鱼贩子的传奇一生,这部影片让他有了真正演戏的感觉,现在看来,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将他内在的两面性昭显了一二。
宛如汇总如果没有看过北野武前11部影片的话,恐怕很难理解《双面北野武》的意味。
这部影片重叠了他诸多旧作里的符号,就像金基德在《弓》里的回首一样,北野武的新片能让一部分人会心一笑。
这大概也正是为何不到两个小时的片子竟让很多人觉得拖沓混沌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前作的不了解势必造成观者的理解障碍。
《双面北野武》整体以《3-4×10月》为架构,运用《性爱狂想曲》的荒诞表现手法,将历年作品里极具代表性的影像符号融入其中。
如前面所说的来自于《小奏鸣曲》的虚拟影片《灼热》,寺岛进完全照搬自己在《性爱狂想曲》中的不死黑帮小混混形象,甚至被大量运用的时空错位剪辑也在《花火》、《玩偶》等片中有迹可寻,更不用说随处可见的太空步、踢踏舞和沙滩玩耍了。
北野武不惮其烦地回顾了过往的作品,他以非理性的画面构筑了一个光怪陆离荒诞乖谬的世界。
即使于笑料上比《性爱狂想曲》收敛许多,但在疯狂程度上丝毫不亚于前作。
强烈高反差的色彩与《Style 5》里营造的和谐和时尚不同,它通过庸俗令人作呕的组合进一步强化影片的疯狂性,这点和《性爱狂想曲》极为相似。
当然北野武没有一味放纵狂欢,他似乎一直在混乱后面认真思考着什么。
就好比你会发现它几乎把前11部所有的枪战场面全部融于新作之中,却始终没有营造出《玩偶》或者《大佬》中那份暴力美感来。
他在回避着某些东西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解构,迂回前进反而比直接面对更加冷静、透彻。
梦在北野武大多数作品里,梦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和黑泽明不同,黑泽明在梦里不忘说教,不忘忧国忧民,俨然假梦之口以抒胸臆的道学。
而北野武的梦经常呈现出一份童真,偶尔会有忧虑、死亡的意象混杂其中。
在梦的营造上,他的才情丝毫不亚于想法瑰丽狂放的寺山修司。
最早如小野昌彦厕所中的长梦(《3-4×10月》),从微小冲突到横亘两地的黑帮大火拼,残酷现实下的小人物英雄梦,其荒诞怪异手法与结构被之后诸多作品所效仿。
《小奏鸣曲》中村川的爆头噩梦来自于白天的游戏,同时预示着他自杀的结局。
通常这类场面北野武皆以静音+慢镜头来营造死亡的肃杀氛围,这类手法放在想象场景中具有极强的压迫感,而情节真正推进到死亡时却猝然而至,前后落差显著。
当然最为瑰丽诡异的梦皆出现在《菊次郎的夏天》和《玩偶》这两部作品里,想想理所应当,一个是孩子正男,一个是智力如儿童的佐和子,他们的梦自与常人不同。
不过即便这二人他们的梦也各有区别,正男的梦充满童趣,其中不乏孩提时代常有的忧虑所在梦里形成的折射,如对母亲的思念和变态老头搅和在一起的红色之梦,庙会后的妖怪之梦,以及与众人告别前的星空之梦,都充分反映了小孩子内心世界的纯真和无邪。
反观佐和子,她的梦相对于正男要阴郁许多,最典型的莫过于被戴着面具的怪人所劫持的噩梦,面具在《玩偶》中是个重要符号,它的反复出现充分折射了佐和子感情受挫之后的恐惧和悲哀,故而她的梦虽然也很单纯,但充满了不稳定之感。
我相信北野武肯定读过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如果你细细分析的话,其实他作品中的梦皆有迹可寻。
这就应了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以上举了几部旧作的例子,现在拉回来说说《双面北野武》。
这部影片是自《3-4×10月》第二次以梦唱主角的作品,入梦始于签名之后,情妇对寺岛进的青睐使得梦中这二人凑成一对,和黑社会打麻将聊天促成了梦中的试听会和麻将馆,导演北野对龙套北野的奚落又构成两人梦中实际的冲突,等等等等。
所有生活片断由一点被无限放大,而通过放大又使导演北野完成了一次冷静而又漫长的自省。
梦里龙套北野刺杀导演北野实际构成了现实中北野武对自己的解析和批判,他通过刺杀腐败的旧我以抛弃“恶”的部分,实现升华,从这点看,《双面北野武》就已经取得比前11部作品更高的成就了。
零碎·零碎*影迷赠送的陶瓷娃娃取自《凶暴的男人》中的一幕。
*北野武工作室成员武重勉终于得到比较多的戏分,这位在《大佬》中露了三个镜头并在《玩偶》中正式以新人出道的男人始终没能得到一个吃重的角色,在《双面北野武》里更让人寒,他当了北野武的专职司机,而在现实中这正是他一开始加入工作室的职业。
*北野武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寺岛进、大杉涟、岸本加世子这些黄金配角,尤其寺岛进,就我个人来看,除了北野武他也就在崔洋一和是枝裕和的片子里发挥出了真正水平,拾人牙慧的SABU则纯粹浪费了寺岛进和大杉涟的演技。
*从DJ打盘想到女体,从一对一火拼到海滩大屠杀,单凭这两点北野老汉就能再混20年,尤其后者,实在比《以藏》高出一截。
忍着无聊,看完了双面北野武.其实要我说有些是男版两生花.同人不同命.当然比较通俗的一种理解是 大明星的那个是现在的北野武,光环笼罩. 跑龙套的那个是成名前的北野武. 而偶然的相遇,大明星北野武做梦一样回忆自己的潦倒人生,同样是跑龙套的北野武现在的人生.直到跑龙套的杀了人,抢了银行,成了明星,杀了大明星北野武. 也就是说, 两个北野武又合二为一了. 说了一圈,感觉自己在绕口令.片子里面很多舞台剧的场景让我想到了天边一朵云. 二合为一的北野武似乎又象记忆碎片. .....这样的片子看的人好辛苦啊!脑细胞和耐心都快死光了.但是,还是值得看看。
如果你不打算按常理出牌,那么就必须制造足够多的闪光点,一个接一个的闪,电影就好看了。
从前觉得北野武最致命的吸引力在于酣畅淋漓的暴力美,现在反而容易被他电影里呈现出的孩子气所吸引,此片看到最后,竟看出某些悲天悯人的情怀来。
并且严重认为,电影导演另一个层面的魅力,可能来自于对权力的掌控,任何你想放置其中的元素,只要你愿意。
结尾枪战那段,实在蛮好玩的,怎么会扯到星座上的。
北野武是个大浪漫的人。
功成名就之后,你是否依然魂牵梦萦着自己悲惨的过往?
是否会在马尔代夫豪华SPA的袅袅香薰中昏昏欲睡,梦回自己被世人鄙视被世人欺凌的穷苦岁月?
是否会在从巴黎飞往迪拜的私人飞机中小憩片刻,梦回自己当年苟延残喘猪狗不如的低贱时光?
你极度的自恋,什么都是你最牛B,演“座头市”无往不胜,杀遍天下无敌手。
在本片里手持一袋枪械,杀戮成性。
在你的作品里秀你的踢踏舞,秀你的画作。
其实你是自卑的,极度的自卑。
自卑于自己的过往。
被人唾弃,一无是处,就是个失败的混混,社会渣滓。
正因你的极度自卑,才造就你极度自恋的一面。
有朝一日,事业飞黄腾达如日中天,静下心来,深刻的检讨自己的过往。
深刻的剖析自己。
让北野武的过去遇见北野武的今天,并与过去做个了结,跟自己的过去say good bye。
向北野武大师致敬!
北野武的双面,一面是孩子,一面是成人;一面是菊花,一面是刀;一面是美,一面是死;一面是忍,一面是杀;北野武是一个最能展现日本人生命中矛盾性和悲剧性的导演。
与其说日本人崇尚武士道,不如直接说日本人是一个崇拜死亡的民族。
小武的空包弹和血袋快过期了,神用光。
好看。在北野武的电影里面一定不能给他拿到枪(锤地)…… 另一个亮点在于整个故事的结构呈{{{{}}}}型
做梦一样的搞笑
北野武不是疯了就是疯了。
虽然这是一部公认的难懂的艰涩的甚至有些不知所云的北野武个人主义电影,但影片看上去还是很有意思的。北野武其他电影中很多著名场景和画面在这部中都有重现,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踢踏舞的那段表演,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强求得知北野武到底要在这部电影中说明什么,因为电影拍成如此个人意象了就很难纯粹理解了,但还是可以去感受导演的某些情绪的,没准他就是想玩一把呢。
7.30 看来这一类的狂想作品都不太容易收得住。不断闪回、跳接的记忆。极度矛盾的自我。相互屠戮,自我残害。生命中往复出现的不变与背叛,馈赠与消逝。
北野武版庄周梦蝶
相比其他的片子这部片子比较失败。还是小人物比较可爱。
如此的黑色幽默我喜欢!
why so serious?
打来打去,梦来梦去,局部的比喻很有意思。
北野武极为私人化的一部片子。匹配性剪辑是全片精髓,把不同时空都排序在了一个体系之内,偶尔插入的单镜头营造出dejavu的感觉,很多事情都宛如曾经发生过,或许在现实,亦或是在戏中。两个角色两重身份,但占比最高的还是龙套演员北野武,这时彼得武便成为了他的想象,像歌词唱的「夢で逢いましょう」,犹如庄周梦蝶一般,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甚至有意把他们合一。摄影棚、面馆、麻将馆、便利店、出租车这几个空间反复出现,可能是因为除摄影棚外,其它几个空间都承载了普通人日复一日的思绪,在此之中展开浪漫化的想象,是有意从平庸、从循环中逃逸的做法。匪徒之间的枪战,从天上往下看,居然能够连成不同的星座。可以看出来北野武把自己未成名时的经历都展现在其中,用意识流的方式进行拼接,不是一部差的作品,就是缺少了往前迈进一步的力量。
暴力美學大師北野武…希望有人來懂又不希望人懂的內心,夢境,潛意識。開頭那個AV鏡頭,感覺被北野視覺強姦啊> <估計自己也感覺被自己強姦了,受不了自己的夢,就咔嚓了……
胡闹太多,审美疲劳。
太.....哥了解你,小武
何者为我,何者为梦?北野武是想拍“庄周梦蝶”吧,北野武梦北野武。
看得晕乎乎,也不想研究,cut! 之前给豆瓣建议过不要只有两个选项,“想看”和“看过”,还要再加一个“没看完”,可惜他们没有采纳!哎,最真实的用户体验不懂!
对械斗不感兴趣~
自导自演的面瘫式演技
看见北野武眨眼睛我就想跟着眨。听说北野武身份复杂,身上有许多故事,但他想表达的东西我却没有感受到,失败的作品。“不仅是大导演,演员和大学教授,还做曾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拳击手、踢踏舞蹈演员、出租车司机、销售员,拆卸工,男服务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