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侠僧探案传奇@中国夜叉,带图长文。
佛祖一无所有,众生拥有一切。
——————————————第一次写影评,大家多关照。
下面切入正题。
追完了10集,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大夜叉在豆瓣被打了8分,不过说实在的回忆太多了,,看着有种火影的感觉。
我是先看的影评,早已被阴谋论洗脑,在a站弹幕大家一起分析李少白最后成魔,似乎一切都很合理,但总有什么不对劲。
于是又去贴吧翻帖子,总算找到了那一丝的违和感在哪:1.李少白什么时候成魔的?
2.李少白成魔,那他杀了谁?
为什么说他成魔了?
先说第一个问题,普遍认为,龙九死后,在雨中草堂打坐回忆时,是他的转折点。
没人理解他,狄八方和龙九都不信他反而怨他。
慧仁不见他,武师傅不见他,莫千里的话他早就参透。
回忆种种,成魔成佛,一念之间。
但在灵儿死后,男主的心里其实就有了变化。
印象最深的是将军府那集,惠王和狄八方说话,男主说自己先退下。
想起以前那个涉世未深的假和尚,现在的世故不禁让人唏嘘。
男主黑化以后,与大夜叉,也就是他爹,演了一部戏,这部戏是给太子演的,是给文官们演的,是给天下人演的。
第二个问题,男主黑化成魔,成魔的证据呢?
他处心积虑,他又害了谁?
显然他没有特意去害谁,但他确实害了人。
他什么都不用做就害了人,因为大夜叉是他爹啊,大夜叉闯少林杀了多少人,男主完全可以在这之前找他理论,可他也偏偏选了这个时间。
齐王认儿子,男主说要父子相残,本应理所当然的剧情,一切又都显得如此不真实。
————————————————————————我认为男主当然黑化了,但用阴谋此词并不恰当。
首先,方丈养大男主这逻辑没有什么大错,父是父,子是子,方丈是齐王师兄,心里对他有愧,自然会将男主养大。
齐王也正是了解这点。
所以说,方丈和夜叉未必是同伙。
方丈怕男主也像他爹一样滋生心魔,所以时时提点,隐瞒身世。
最后不愿见男主是不知怎去面对他。
同理武师傅。
其次,我相信男主对龙九,对狄八方,对灵儿的感情是真的。
他不愿任何人死,但大家都因他而死。
就像电影乌鸦里,凶手按小说杀人,作者愧疚难当。
可见男主精神崩溃也是正常。
男主对狄八方说他看见灵儿时的哭腔,也证实了这点。
按前九部的男主智慧程度,齐王在少林演戏他不会看不出来。
好,你想演,我便陪你演。
男主对狄八方说过,你我都是棋子。
他知道自己无法抗衡大夜叉,于是便顺从他意。
他知道太子会死,也知道自己死不了。
他最后的狂笑,是对自己的嘲讽,他按他爹的意思活着,却又赢了他爹。
可他也失去了一切。
不吐不快,噎得难受!
我也不知道这部没颜值,配音怪,台词少的电影是什么支持我津津有味看到完的?!
结局真心没看懂,我得自己捋捋,不代表任何观点。
首先,男主老爹,当年应该也是受皇室迫害的吧,皇室绝对不允许他有后代,于是小白和他娘肯定得死。
有可能是方丈和疯老爹偷偷救下了小白,亲爹未必知晓。
后来亲爹有了自己夜叉门的势力才找到小白的吧,也乐得小白过几年无忧无虑的日子。
第二,亲爹的布局了9集,最终目的大概是让小白知道世事险恶,而不像方丈和疯老爹教给他的那样佛门慈悲。
但如果第一条推测成立的话,亲爹为啥会改变对小白的态度?
不甘心,想报仇?
还是什么?
第三,太子让小八去祖庙,还说李卫死了,是故意陷害小白吗?
如果是,为啥绣娘和笑书生会跑去杀人?
直接让小白看见是太子陷害他不更好?
也有可能是亲爹顺水推舟,既然太子抛出了鱼饵,那就干脆做得更绝,把小八干掉。
第四,小白黑化了没有?
这个真的只能见仁见智了,经历同样的这些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可能明晰世道人心之险恶后成为大boss,也有可能大彻大悟抛却一切。
小白跟亲爹打前那抖三抖,到底啥意思?
真是什么龟息功吗?
第五,菱儿是变成僵尸了吗?
求编剧和导演来填坑!
这个江湖黑,真他喵的黑啊!
大家好,我系渣渣白,系兄弟你就来砍我,系马子你就远离我,系亲人你就玩死我。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少不更事的我初涉江湖,被师傅慧仁安排去查案,一开始我是很不乐意的,但是架不住解谜令人上头,好友天天来求,还有个妹子撵都不走,三天两头鸡汤喂我入口。
不得不说,这样的日子,真香。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案子一个一个的破,最后火烧到了自己的头上,原来我失散多年的老爹就是幕后黑手。
整个系列看下来,其实案情不算太复杂,唯一的缺陷也就在此,细节上的剧情还不够意思,比如第一集聚义钱庄密室杀人,结果是假的密室杀人案,这样就显得狄八方很呆啊,根本不是密室杀人你却要异想天开意淫缩骨功,也难怪后面每一集都要求助李少白。
然后医五七救过陈奎这种十恶不赦之人,洛阳花会这一集李少白怎么也该怀疑下医五七的人品吧,一句医者救人不分善恶就打发了我们的智商担当可说不过去。
还有催命符那一集始终没有交代上官鹿是怎么进去必须三把钥匙才能打开的牢房。
虽然探案部分有瑕疵,但是武侠的内核却很强。
这个江湖是真的黑啊,李少白这样的人也一路从佛性变成了魔性。
内核的提炼几乎全在这最后一部了,甚至是在最后的几个镜头提炼的。
不得不说:高,实在是高。
编剧真是勇冠三军啊,连主角团三个小伙伴都是用完就弃,说杀就杀,而且从他们认识李少白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三人不得house的命运啊。
或许有人会问狄八方和赵菱儿是否没死,个人觉得是死了,至少龙九和赵菱儿应该是死了,狄八方倒是还有一两分生机,龙九身为盗圣被逼的大喊不愿再做贼了,一个盗圣不当贼了,那就没有价值了,所以死的干脆,直接在李少白面前被抹了脖子,赵菱儿似乎是被莫千里救活了,但个人觉得没救回来,那应该是行走的尸体,影片开头确实莫千里救活了一具尸体,但齐王说这有违天道,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救活了,那应该叫妙手回春,而非有违天道,因为救回来的是行尸走肉所以小赵菱儿也吓到了,另外杀惠王的应该是齐王+行尸走肉赵菱儿,李少白说过凶手是带着一具尸体行凶的,而且尸体死了有一段时间了,个人觉得齐王应该是故意带着赵菱儿行凶,李少白这么聪明可能会就此觉得赵菱儿还活着,后面看到含笑假扮的赵菱儿就更容易上当。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赵菱儿并非被救活,况且毒王胜在用毒而非行医,正如狄八方所说,只有医五七或许还能救她。
至于狄八方,含笑说过,被那两人抓了是生不如死,可见比赵菱儿好不到哪去,死对这三位来说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最后说说李少白,他真的如魔了吗?
我一开始还觉得没有,至少没有完全入魔,但是后面回看一遍越来越感他确实是入魔了。
首先是面对龙九的死,他痛苦但头都没回,然后是少林寺大战后他出场,这里他跟齐王正式对话之前先对着慧仁的方向拜了一下,然后微微一笑才回头跟齐王说话,整场对话声音比谁大,镜头还动不动切到室内的太子,这场父子对话二刷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像演戏,看台上莫千里还品的津津有味,莫千里全程没有动手,就完全是来看戏的。
这场戏是唱给所有人听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给这个少林寺长大的这位土皇子立牌坊,谈话前李少白那一笑说明好戏开始,结束后太子那一笑说明太子已经中计(太子这一笑也是够坏的啊)但是!
但是啊,按照齐王的意思,李少白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得死完才算孤家寡人,可他还有师傅和干爹呢。
直到与齐王对话之前,李少白至少还有师傅和干爹,但是之前他找他们俩的时候为什么两人都不待见他了?
想必李少白是有所怀疑的,最终确认师傅也是大夜叉之一是和齐王的父子对决,这里镜头切回洛阳花会那里,同一招式,同一个位置,两个夜叉的应对放式是不一样的,洛阳花会的夜叉无伤硬顶,而齐王是用手化解掉的,这应该是暗示两人不是同一个人,而且确实身高也不一样,洛阳花会的夜叉明显比李少白矮一点,齐王高李少白一截。
所以这里是李少白应该是在测试慧仁是否参与其中,答案呼之欲出,慧仁也是幕后黑手之一,这样看来,第一个篇章慧仁推荐李少白去帮助狄八方探案实在是有些细思极恐。
而同样避而不见的干爹多半也是一丘之貉了。
所以最后,李少白醒来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所以他先流泪,然后狂笑,随着身边所有人的背叛和离去,彻底进入帝王魔道。
而太子自以为逼死了李少白,实则是亲自给李少白立了牌坊,还给自己立了墓碑。
最后总结,李少白曾经看到十三燕一统江湖,但是他心中充满愤恨,不知道对武林是好是坏,醉玲珑篇章其实已经暗示了李少白的结局,十三燕和李少白如出一辙,一个失去老婆和兄弟,最后一统江湖,一个失去爱人和朋友,最后一统天下。
确实很久都没有看过这么精良的作品了, 觉得8.0实在不为过。
在youtube上偶然看到,看到时电影频道的作品, 便打着一颗陆小凤的心看的, 看到最后却是再也没心了。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拍摄手法,打斗场景这些都不必说,这边影评不谈其他,只谈佛魔。
在中后期虽然也看出个大概, 以为大boss是齐王,直到看到结局最后几分钟。
细思极恐, 李少白才是最后的大boss。
一个人在付出了失去亲人, 朋友, 爱人,兄弟之后也失去了爱,恨,嗔,痴。
故事叙述的很完整, 因此不太可能有下续了。
豆瓣上的影评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少白成魔,另一类是少白成佛, 我的观点是佛魔之间。
我很认同少白前半段从佛到人的变化, 一个对世间有慈悲之心,认为善人就是善人,恶人就是恶人的佛在经历夜叉精心策划的皇帝养成记之后过渡到了一个在善恶之间挣扎,想避世的人。
在电影后半段,菱儿的幻影在水中消失之后少白在雨里捧着泥掉泪,预示着他心里最后的挣扎最后的善消失了。
至于在最后,太子身体愈下,少白苏醒之后先流泪仔大笑,个人的看法是第一,夜叉们在少林寺和太子,百官面前演戏,用心之良苦是毫无争议的。
太子死后,在众生眼中的佛,少白登基在所难免。
第二,如我在前面所说, 少白下山从佛成人。
而在雨中顿悟,苏醒狂笑之后,成魔成佛还很难定论。
但肯定的是,他的爱恨痴嗔都消失了,以前在尘世的人已经没有。
那剩下的是什么呢?
魔不信佛,少白不会成魔,他从前从没杀过人,作为之前的佛,有座下夜叉为他杀恶人。
而后为人,虽在爱恨痴嗔里转也慈悲,虽然发觉善恶难分,但从没有以恶为善,因此我不太赞从成魔的观点。
再说说,成佛的观点。
佛为众生,一切皆空。
少白最初为世俗所困因而下山, 后为善恶爱恨所困所以挣扎, 再后菱儿死后剃发为僧,虽然遁入空门心中仍为世俗所困,因有执念师父才为他剃度一半。
我认为在这之后有两次最为重要的变化,一是雨中打坐,随着菱儿的幻影在水中幻灭,仅存对善的挣扎也殆尽了。
二是苏醒之后,哭笑到平静的变化,很多人说这是一念之间,这一念是恨。
我更倾向于这是三念之间,一念哭为佛,二念笑为魔,三念静则是佛魔之间。
说了这么多,佛魔之间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谈这个电影的主线。
夜叉原为阎罗恶鬼,其形丑恶,性暴虐,能食人,后听佛说法,深受教化,列为八部天龙之部众,虔心修佛,一心护法,然仍遭嫉恶、诽谤,人皆避之,为世俗常理所不容,佛善教化,人性险恶,护法食人,又怎怪夜叉。
因此,佛魔之间是夜叉。
佛不恨,不贪,不念却善,少白渡化不过自己必定成不了佛去渡化别人。
而魔恨,贪,念,不善,少白最后却是不恨,不贪,不念,不善。
佛面下有颗夜叉心,夜叉却是佛,这大概就是最后的少白。
不善大约是善的另一个级别,不恶大概也是恶的另一个级别,那么夜叉是佛也是佛的另一个级别呢?
李少白肯定是要当皇帝了。
只是一将功成万古枯,这一路走来,爱人,兄弟,朋友,最后连亲人都离他而去,他虽然大彻大悟,但心里已经充满仇恨和杀戮。
虽得到了冰冷的皇位,但最后眼神冰冷,无任何喜悦。
赵菱儿肯定是死了,她之前一定不是夜叉门的人,因为每次都是偷溜出去找李少白(有一集王府里齐王副手说小姐又出去了就是证明),而且没有任何佐证证明她知道这一切前因后果(女二正好相反)。
她只是希望和李少白谈一场恋爱,怎知最后情郎马上要惨死,只能舍命相救。
最后面对狄八方时眼里的那种为了爱情牺牲时的绝望和凄美,不会是装出来的。
她死后因为师父或者养父不舍,应该是被制成药尸了。
第十集开头莫千里曾经制作过药尸,那就是一个暗示。
另外惠王死后,少白说他闻到了一股宫里脂粉和尸臭味,是另一个更明显的暗示。
只是很多朋友说看到最后菱儿离去时脸上有泪,我看的画质不好,没发现,希望有朋友一起探讨。
齐王应该是死了。
只有他牺牲自己,才能最后扶少白上位最后一程。
毕竟,如果自己没死,儿子怎能当上那个文武超群,一代明君?
当然,也有可能一样是诈死,最后隐姓埋名,在少林寺了却残生。
狄八方,虽然更大可能是真死,可我倒希望他不会真的死了。
毕竟作为这个剧里为数不多的好人,他如果死了,真的太可惜了。
太子一定是被下了蛊毒了。
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官看到他是身体生病,而不是被人陷害而死。
之前没有任何暗示说太子身体有病,而病发发生在即位大典上,更是不太可能。
而夜叉门是有下蛊高手的,所以太子是肯定死翘翘了。
夜叉门是否还会存在?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夜叉原为阎罗恶鬼,其形丑恶,性暴虐,能食人,后听佛法教化,列为八部天龙之部众,潜心修佛,一心护法,然仍遭嫉恶,诽谤,人皆避之。
佛善教化,人心险恶,护法食人,又怎怪夜叉。
这是《白马镖局》的片尾出现的画外音,八部天龙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这段话是说人心险恶,夜叉为了保护,维持正法,只好吃人,这样恶人就不会再作恶,难道这样也要怪夜叉吗?
在《将军府》的片头,李少白:查到了又怎样,死者已不能复生,生者却还要担惊受怕,佛爱终生,却依然有人会死,律法条条,也难除大奸大恶。
注意惠仁的回答:佛爱众生,不以众生之恶还以恶报,众生爱佛,是以佛之善念,积善因,结善果,佛法是空,律法也是空,佛不杀生,但也不可坐视他人杀生。
佛不杀生,但也不可坐视他人杀生,那怎么办?
护法来杀,夜叉就是佛教护法。
夜叉门就是以恶制恶,在《白马镖局》中与刑天门作比较,夜叉门虽为复仇,但不滥杀无辜。
在《王陵之谜》的片尾,墨樱:大夜叉的武功和智慧无人能及,座下左右护法,八大恶鬼。
这是贯穿该剧的重要线索,八大恶鬼是依次出场的。
有人误解这句话的意思了,以为还有左右两个护法,怎么凑都凑不齐十个人。
脑补一下,大夜叉坐在中间,八大恶鬼分列左右。
那么八大恶鬼是谁呢?
《聚义钱庄》的陈奎,《王陵之谜》的墨樱,《白马镖局》的白福,《大兴赌坊》的黄公公,《醉玲珑》的鬼幽,《开封府》的绣娘,《催命符》的上官鹿,《将军府》的笑书生。
不是不很奇怪《洛阳花会》怎么没了?
因为医五七是宫里的人,是太子的人,那医五七怎么会少林绝技阴手一指禅,医五七自己都解释了,北少林禁修南少林不禁修,乔上舟就是乐山凌云寺学的,他自然也有地方学。
皇权在南,夜叉在北,武林在中间,太子想控制武林倒向自己,来打倒夜叉门,武林不想做任何一方的傀儡,所以乔上舟说为了武林的尊严,只有他死才能激起整个武林的愤怒,大夜叉请来了天剑老人杀了医五七。
天剑老人是华山派的,医五七算是弄死了华山派的两代掌门,天剑老人也算是复仇吧。
皇权还有一次成功的反击,就是《大兴赌坊》那部,韩天佑不是夜叉门的人,这在片尾都有交代,但天下第一赌王的韩天佑明显更有看点,片尾狄八方给李少白的夜叉牌就是黄公公的,黄公公挂了,送进宫里的孩子杀手也都挂了。
在《聚义钱庄》那部,李少白怀疑是慧能。
惠清: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不可能是他做的,他也不会把武功传给别人。
慧能明明就是大夜叉,那惠清为什么要说谎,而且还那么肯定呢?
其实惠清并不是在说谎,此处是在影射慧能的为人,惠清觉得慧能不会滥杀无辜,也懂得少林七十二绝技不外传的规矩,但惠清不知道,慧能下山以后已经由佛入魔。
在《王陵之谜》的开头,惠清:不执着,一壶酒一滴水,一缕阳光,那都是享受;太执着,一份善,一段情,一个假和尚,那都是恶缘。
说明惠清开始察觉到慧能的计划了,但他并不是计划的直接参与者。
当听到李少白说过两天还要下山时,他就告诫李少白,一旦涉足江湖,怎么能够全身而退?
在《大兴赌坊》结尾,李少白:要是能惩治恶人,也算是一种修行。
惠清说:好人恶人,恶人好人,你知道哪个是好人,哪个是恶人。
李少白:好人就是好人,恶人就是恶人,怎么会分不清呢?
就如惠仁方丈对三省所说:世上本无是非,是你的执着心,分别心太重。
李少白已经由佛变成人,而且还乐在其中。
在《大夜叉》中,惠仁惠清都不想见李少白,因为这是入魔的关键,也就是墨樱说的:大家都在帮你,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其实这个敌人就是李少白自己。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齐王希望少白经历他所经历的,然后放下,不再困顿。
太子不是被莫千里毒死的,太子自己都说了大臣们恐我时日无多,说明太子本身有疾病,大夜叉已经扫清一切障碍,李少白当皇帝只是迟早的事,大夜叉的死不是在计划之内的,所以惠仁哭了,莫千里也很愕然,但是计划却更完美了。
想了想还是把长篇大论丢到这里,也算是做个总的回顾。
诚如我在最初的短评所言,朋友安利我这个系列武打好看古龙(?
)平替,又因为刘冠成老师,我好奇着打开了第一部,随后一部接一部的看完了整个系列。
缺点自然是有,故事单薄节奏偏慢,铺垫太多以至于头重脚轻,真正值得大书特书的高潮部分匆匆带过,让我一口气堵在胸腔无处发泄。
编剧水平也不稳定,比如两次都没用对的“家父”,比如韩武对狄八方的“请大人告假”,比如七月十五已过却还没立秋……那些琐碎细节像米里的砂,冷不丁硌一下,这饭也就吃得没滋没味。
剪辑也一般,几乎没几部的末尾没留扣,这行为讨巧却让人喜欢不起来,对我而言更是破坏了电影的完整性。
想看的人自然会接着看,不想看的人中途可能就放弃了,谁在乎结尾的小小悬念呢?
说白了,倒不如把这十部汇成一部二三十集的电视剧,还能将白菱之间的感情戏再细化一些合理一些。
要我说,白菱能嗑全仰赖赵菱儿演员的小儿女姿态灵动细腻,不然就会变成编剧摁头的人工糖精。
说了缺点,再来夸一夸。
首先当然是武戏。
十部下来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场景,一是绣娘登场,绿裙红伞,于深夜暴雨中款款行来,端的是抓人眼球;二是同一部末尾,伞阵之中你来我往,柔美之中亦藏杀机,反差迷人;再有就是大结局的罗汉阵,很难不被那场戏揪住心神,大家夸得太多自不必我再赘述。
只是不知道是主创有意为之还是演员间怕伤了对方,总给我一种点到为止的分寸,少了几分酣畅淋漓。
其次是景。
作为非专业人士,不知道是不是该把置景、空镜、美术这些分开来说,索性混做一堆。
第一部开头的暴雨就先声夺人,随后又不断加以强化。
空镜美氛围佳韵味足,无怪乎让我朋友多年之后还极力推荐。
整体而言,十部电影讲了一整个长线故事,按第一部(中秋节)与第七部(七月十五)的时间节点,十部电影跨度将近一年,这其中有主线如开封府催命符,有支线如大兴赌坊醉玲珑。
其中龙九戏份太少未免有些遗憾(有几部如果真能按豆瓣的简介那样拉他出场串场也蛮合理,不知为何成片与简介不符),赵菱儿的身世结局更令人悲伤。
一年的时间,四个原本的陌生人因为机缘相知相识,却在最后生生死死再难相见,不得不让我长叹一声,过去种种似大梦一场,醒来无限唏嘘。
ps.怎么说呢,关于大家的结局我或多或少做过心理准备,只是编剧胜我一筹,到头来全是无用功_(:з」∠)_个人推荐:大兴赌坊、洛阳花会、开封府
年轻的时候看的,也是年轻的时候写的,这个电影发行于2015年1月,我2月写的评价,我只给现在印象深刻的几部打星星 !!
侠僧探案十个故事只有一个案子。
就是大夜叉是谁。
大夜叉,因为我一开始看的是第六集和第七集,第七集好像是吧里面大夜叉是慧能杀了丐帮前帮主,而且,还和少白有一次正面交锋,我觉得师叔慧能就是大夜叉,后来又想他应该是那个组织的人不是一号人物。
然后我并不知道慧能是谁,后来我就一集集看了。
十集大夜叉也是最后一集,我可以细细说一下,首先惠王死了,惠王被人一招弄死,却不知道是谁弄死的,我们怀疑是小书生,第一怀疑,但是在第九集小书生是坏人, 第二怀疑是大夜叉也就是齐王,但是,大家都知道齐王瘫了,走不动了,等死在,而且那块可以证明齐王身份的玉佩在命案现场。
那么惠王是谁杀的。
齐王不会祸水指向自己,虽然他可以想尽一切办法脱嫌,但是,他还是有嫌疑的。
然后就是狄八芳和李少白去查玉佩,这里面他俩真是基情满满啊。
然后狄八芳查到了玉佩是齐王的,但是却在齐王的地方发现了属于他的玉佩,然后做玉佩的大师傅正要说什么的时候就死了,然后这个时候在追黑影的时候发现了李少白,以为是李少白害的,首先,用的是飞针,我的想法一定是绣娘,这个时候,正在关键的时候去说话的时候人死了,那么你不关心他下面要说出什么秘密?
怕触怒谁?
这样不明不白的就把齐王排除了,而且,这个时候是李少白去了齐王府,发现齐王病的不行了。
瘫痪了完全,然后去看了菱儿生前的地方,还给了他玉镯,本来可以,他也是怀着疑惑的心情去的,我觉得玉镯是少白他妈的,不是菱儿的。
但是这个时候狄八芳和少白。
很奇怪,少白是和他有分工这时候少白去探查的齐王府暂时觉得没有问他,但是前提是少白,已经被怀疑了还非常深,那么他亲自是去试了一下,反正就是他排除齐王很轻率的。
然后,墨樱出现了就是含笑,她已经没地方可以去救去了那里,然后龙九盗玉玺,含笑和他们把少白和八方还有龙九抓了,分别管着。
并且。
告诉了少白,莫千里也是大夜叉的人,然后,八方的结局居然就用一句话就交代;了说他死了比活着好。
然后,墨樱放了少白,这个时候少白被当做凶手追杀可谓人人喊打。
当他来到自己的小屋,想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来了回忆,所有的事情就串了起来,但是他我觉得这个串并没有想明白多少,他想的是什么?
他回忆了少林的七十二绝技,也觉得这一切应该是齐王,但是,我们觉得他是顿悟,证据不足,这时他去找齐王理论,但是齐王已经不再只剩下玉玺和龙九。
他抢夺了玉玺。
龙九就被杀死了。
然后再就是在少林寺的祈福大会的火并了。
大夜叉来了,就是齐王,也就是慧能,他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心中的怒火升起,小书生的排名前几的人物却可以被方丈在一招只能打倒他和绣娘。
然后,大夜叉自己却可以略胜于方丈,那个少林的棍阵也奈何不了他,。
但是这个时候,他来了少白来了,说皇位应该是他的,他要让少白即位。
难道说开始放玉佩在惠王的尸体旁边是要李少白成为众矢之的,激起他的愤怒做到同仇敌忾的效果吗?
或许是吧,但是李少白应该冷静了清醒了,这个时候利用父亲经常用的假死的方法,让齐王失望吐血而亡,太子在后面笑,,自己没费一兵一卒敌人终于不攻自破,但是太子即位,明显中毒呀,命不久矣。
然后,少白在少林寺应该是被救活了吧突然醒来,一阵大笑。
然后就是菱儿疑似没死,活了。
我看到了一个评论说,等皇帝不久就死了。
然后正好缺一位好皇帝,李少白正好是不二人选,然后,他就即位了,大夜叉智商爆棚。
但是,李少白笑,有人觉得是一种黑化的表现,甚至有人觉得;菱儿看到这一切之后失望了觉得少白不是可以终生托福的人,走了,其实,一五七可以在五七之内救活一个人,又说莫千里为道兄,当然莫千里也可以救活啊,菱儿是活了,跟着师傅,但是我是觉得这个时候菱儿是知道了自己父亲是这样对自己是一种无奈,而且她没有反应过来吧,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少白。
而且,也有可能菱儿活了但是,是和丧失了。
没有思想。
然后有人觉得李少白黑化了,我觉得之前那么多铺垫说明李少白应该不会黑化,他一直不忘前帮主的话。
就是将来遇到什么诱惑要以人民为重,直到第三集他还在重复这句话,我觉得他的假死,应该使他一种隐遁的方式来远离纷争,世界上没有他这个人了,从而他可以正常的生活,我觉得他笑,他大笑首先是他不知道菱儿活着以为菱儿死了,其次他的好友狄八芳龙九都死了,然后,他的父亲终于找到了却因为啥离他而去,他自己拥有的一切突然没有了一切归于沉寂,一切回到原点,他笑世间但是他也是看破和释然了吧,到了最后,他可以平静的活着,所以我觉得没有下一部。
这样很好,他不能黑化,这是最能接受的结局了。
然后,这部侠僧探案我觉得很好猜,就是凶手很简单,就是智商,没什么呢,剧情也算是简单,但是,但是,作者谋篇布局的轻重不好,故事是好故事,但是推理性不够,证据不足,明显的作者编剧是没什么经验,思维可以,想法大胆,但是剧情没有构架好,经验少了但是人物塑造打扮,到制片场景氛围都深深吸引我都不错,不错。。。
但是,第六集中模糊镜头很多,第十集,那个很多,回忆了三次,我觉得其实是没必要那么多次的一次就好。
菱儿回忆了两次,然后整个回忆一次,我觉得就留下两次就可以,而且模糊镜头太多很烦躁的。
还有主题明确一点,案件的可能性最好都堵死,然后情节紧凑然后严谨,做到步步有据,最好。
推理性强一些,这样会很好,当然成片了不可能了这个剧我期待了一年,这次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我终于看到了,喜欢这类电影。
后来我听主创人员解说,感觉,他们用各种不同的镜头什么的,感觉是去做一种渲染,的感觉,而不是去更怎样的去透露某种细节,至少他的渲染包括画面用的功夫,比剧情,细节处理多一些 。
如果这么看的话,这部戏的确是良心戏,但是,也就是我之前说的编剧太年轻了,缺乏经验,导演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戏,他可能主要的重点在于故事情节,在于故事表现上面,而不在于怎么表现细节,怎么穿好每一个东西方面, 我之前看了袁中方也就是女二号含笑,的一部戏,然后,计划说有这个,那段时间刚刚看了女神捕那些吗?
然后,我就觉得这个应该会不错,所以,我决定看,当我发现他的推理性很弱的时候我还是决定看,因为我等了一年了 。
最后,我觉得导演很适合拍武侠, 这个写于2015年2月5号不知道现在导演又拍了什么佳作
这吃人的江湖李少白从少林出来时还是个游戏人间笑看天下的俗家第子,笑的十分潇洒。
和狄八方惺惺相惜,和龙九玩闹嬉戏,和菱儿一路相伴,李少白的心澄明似水。
可是这个江湖却不是话本里诗意的江湖,杀戮,死亡,阴谋,常常伴随着他,李少白一点一点陷入了最深的黑暗地狱。
暴雨之夜里闪电劈开亮光,这个故事拉开序幕。
李少白奉师命下山协助查案,正式卷入江湖风雨中去。
而后的白马镖局,阴山王陵,洛阳花会,开封府,将军府……一桩一件将他彻底淹没。
最开始的李少白虽然潇洒淡泊,骨子里却仍是侠肝义胆心怀天下。
他会为误入歧途的恶魔唏嘘,为无辜枉死的人悲痛,为世事变幻人心莫测而感慨。
他也会和狄八方惺惺相惜默契配合,偶尔和龙九调笑几句,就像真正的江湖游侠意气风发。
他也会捉弄捉弄菱儿,看着她气急败坏的模样而嘴角上扬心情大好。
那段日子里,他就算心里有化不开的忧愁和疑惑,也是个肆意人生充满希望的少林俗家弟子。
可是江湖侵染从不留情,渐渐地他连笑都笑不出来了,眉梢眼角都是愁云惨雾,曾经自由放荡的灵魂永远的被束缚了。
他挣扎却挣扎不开,最后还是输给了这染血的江湖。
最后的镜头里,李少白仰面躺着,先是面无表情,而后是痛哭,最后是笑。
这一幕实在太过心惊胆颤,从噩梦中中醒来没有惊讶,可见这一切包括假死都是他事先知道的。
为什么李少白“死”了,方丈还让小和尚守着呢?
李少白平静地躺了一会又开始痛哭,他在哭什么?
哭的也许就是曾经的岁月和永远无法回头的自己吧,终是输给了这个江湖。
最后又是大笑,笑的又是什么?
造化弄人人事难逃,他要变成另一个自己了。
这江湖这天下,将是他李少白的了。
沉重,压抑,这是我看完电影的感受。
一句句沉痛的台词,少林的重重梵音,李少白无数次泪流满面怀念的菱儿,满天暮色,晦沉的色调。
少白溃不成声时心心念念的菱儿,那种时候总是伴随着大雨。
原来,这个看似漫不经心沉稳内敛的人用情如此之深。
可是最后他们都没死,他们却也永远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得不到,而是得到后再次失去,生离远比死别更痛苦吧。
从第一部看到最后一部,越看越沉痛越压抑,江湖就像一个黑洞,吞噬了所有。
新皇帝吐血,少白嘲讽尘世,最后希望齐王能赢,少白登基。结局还不错。
我居然就这么看完了~2016/03/14
没什么推理,台词也很差,怎么评分这么高
算是不错,前九集人物性格、线索都铺垫好了,这一部只需把最出彩的打和情表现淋漓也就够了
CCTV上映的,也是醉了,最后的结局太扯,探案也一点不悬疑……
可圈可点之处的确只有少林寺十八罗汉阵,所以我不是很明白这部为什么都是四星五星居多。比电视剧还拖沓的节奏,倍速观看的同时也看了几篇长评,挺搞笑的,明明没啥剧情愣是被你们写了大几千字。
摄影,美术,剪辑,道具,布景,画面和镜头有惊艳的地方,但还可以更好毕竟是三无小成本,能理解。关于推理的戏份只能说还行,但打戏很NB,古装武侠作品里的佼佼者。编剧也很牛,讲得一个好故事。这个系列整体来说有诚意,有水平,也有缺憾,如果制作和宣传再给力一点,拍成院线电影会更优秀,这类作品还是太冷门
s比李少白
其实电影封面已经说明了一切
终于看完了 算是国产良心剧了 虽然里面的人基本上都不认识 但是剧情还不错 画面也不错 结局不知道怎么说 耐人寻味哟
没看前几部直接看这一集,有些前情不是很明白。片子里演员的颜值欠缺,造型也古古怪怪,最值得称道的是罗汉阵,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罗汉阵,配合良好,非常扛打。而不是动不动号称无敌,一打就散那种。
看到【我美吗】那里实在看不下去了
没有什么大牌明星,但故事情节还是完整的。后面的自杀的桥段令人感动。
一直觉得慧能是大夜叉后来觉得不对后来又觉得对....
真的是好,就这本才叫电影,深度怀疑编剧其实就是为了这碟饺子,硬着头皮编了9集前传。
“斋王府”三个大字暴露了片子的水平,但少林棒子阵那段竟有点好看…有意思的是,郭德纲的小三儿还出演了个角色。
李少白仰天狂笑,显然已是黑透,看似死了一地,其实就是父子对了出双簧戏。皇帝驾崩,太子毒毙,夜叉门成了最后赢家,一切尽在算计。菱儿也隶属夜叉,从开头的对话看她的死并不是计划一环,但显然也是算好了有救,而且卓有成效。被卷入这些个真假做戏,当李少白的朋友也是可惜了狄捕头,可怜了龙九。
终于看完10部了,虽然剧情从头尬到尾,bug多到数不胜数,男女主的感情莫名其妙的,镜头永远切得不明不白,但是,不得不说是低成本制作出来的不错的作品,男主低配版张卫健,女主。。不说也罢,男二哦应该是男三消失了7集?幕后boss其实很好猜,方丈人咋地不说,但说的那段佛理还是有点意思的,男主真是惨兮兮的身世,但用那段佛理来解读,也其实不惨的,他的心计。。哎已臻大成。
导演你想说明什么?
演技真尴尬,还不如没演技,真是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