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绞刑师

The Last Hangman,Pierrepoint (UK) (new title) (USA)

主演:蒂莫西·斯波,茱丽叶特·斯蒂文森,埃迪·马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最后的绞刑师》剧照

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7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8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9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0

《最后的绞刑师》剧情介绍

最后的绞刑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尔伯特·皮埃尔珀恩特(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饰),英国最著名的绞刑师。他冷静、不苟言笑,又极其讲究自身的职业道德,堪称“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人性的第一绞刑师”。这个职业需要身份的秘密、绝对的冷静以及精准的计算。职业性的果断和迅速,为他创造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然而这个本该是秘密的身份,却因为执行对纳粹的死刑,使得皮埃尔珀恩特成了公众人物。 皮埃尔珀恩特从不把他的职业与生活混淆,也很少考虑这个行当的残酷性。直到1950年的一天,他亲手为他的朋友詹姆斯·考比特(埃迪·马森 Eddie Marsan饰)“送行”,导致精神几乎崩溃。这成为了皮埃尔珀恩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于1955年写信辞去了绞刑师的工作,结束了这段处死608名死囚长达22年的生死行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手机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第二季太阳之女狼孩塞壬拓扑学4B青年之4楼B座佛罗里达乐园豆蔻年华为全人类第四季新生心花路放亢奋第一季妖天下抗命营救龙胆荡孩奴冒牌家庭拳霸风云宕机警察第二季夺命锁追爱家族蜜月旅行废柴梦想家零度以下美女公寓亲爱的,我不能没有手机公子,我娶定你了异世界自杀小队攀岩!梦醒之前

《最后的绞刑师》长篇影评

 1 ) 窒息

关于老头的一切沉默,冷静,一丝不苟...只是把它当作自己的职业然后认真工作直到杀死自己的朋友才幡然发现这些都是和他一样的生命,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废除死刑所以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死刑,原来死刑除了报复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关于死刑的电影,波兰的杀人短片,大卫·戈尔的一生 ,死刑绝不是为了惩罚罪犯。

 2 ) 有血有肉的绞刑师

基于真实人物的作品,总会让人对史实产生好奇。

电影塑造了一个专业度极高的绞刑师。

他根据犯人的身高体重估算出所需绳子的长度,运用多种小技巧达到一招致命的效果,尽可能缩短和减少死刑犯的痛苦过程。

他冷静,一旦走进行刑室就把个人感情和执行任务完全剥离,这样才能完美地履行职责,事后也不会因此影响生活。

但最后,在他为好朋友行刑后,他知道自己错了,他无法把感情剥离出来,他忘不了自己把好朋友的头颅送进绳圈的残酷。

电影里的Albert Pierrepoint闲暇之余还会说唱,在酒吧里有固定的表演搭档,音乐之中边唱边跳,给人们带来欢笑。

这一段固然与角色工作本身有极大反差,体现了他的多面性,但细究之下似乎很难想象,这种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非常人所有。

维基百科里似乎也没有提到他的这一爱好。

电影里的Albert Pierrepoint并非无情,相反,他很有原则,也很有感情。

行刑完毕后检查颈椎,确认是否在几秒内毙命,令犯人免遭痛苦。

他还替犯人擦拭,换衣,动作轻柔。

他对助手解释说,犯人已经为ta的罪行付出代价,现在ta是无罪的,须被善良以待。

当对二战的德国战犯执行完绞刑,得知缺少棺材,他发怒了,即使生前最丑恶的罪犯,也因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应被尊重。

他平时以货车司机的工作为掩护。

为德国战犯行刑让他上了报,出了名,往日背地里的闲言碎语一下子见了阳光,变成对英雄的热烈追捧。

电影里的Albert Pierrepoint对此很不适应,他不认为自己应该为一份职业而遭受唾弃,也不应该因此成为明星。

在影片后半段,死刑的判决越来越多地被复核,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取缔死刑的呼声。

对于影片里的Albert Pierrepoint,这些本来都不会影响他的职业判断和素养,但给好朋友行刑可能改变了他的坚定。

最后,以报酬问题为借口,他结束了自己绞刑师的职业生涯。

或许,导演也是借着他思想的转变来表达社会的进步。

以维基百科的介绍来看,影片大部分是创作。

但这些创作造就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绞刑师。

 3 ) 废除还是不废除这是个问题

当年我还图样图森破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当时听说有些国家废除死刑时简直无法理解,这无疑是对受害者和其家属的二次伤害呀!

废除死刑也就说最高刑罚是无期,但无期就意味着可能会受到减刑甚至会是保释。

如果我是家属(朋友)见着伤害过自己亲人(朋友)的人重获自由,那人是否悔过不说,但心里终归会是一团堵。

但在看过《杀人短片》后,电影里面完整再现了整个死刑的执行过程,凶手在死时表现的无力实在震撼了我,受害者在凶手面前是被以凶手个人的意志所杀,也就是是一对一(或者几对几)的较量,但凶手在法律面前是1对全的较量,感觉法律是以公众意志完成了对凶手的杀害,这种公众意志就是正义,不知是电影中还是某人的评论中有这句话:“法律难道不是冠以正义之名的屠杀?

”因为这部电影波兰5年都没再执行过死刑。

而这部电影(《最后的绞刑师》)从一个行刑者的角度来叙述,当别人问起他如何能忍受这压力时他说:“当我进入死刑犯房间的时候,把自己留在外面。

我必须有两个自己,否则我会崩溃。

”然而人毕竟是有情感的,在亲手处死了自己的朋友后他崩溃了,他觉的自己甚至不如那些罪犯,“罪犯杀人是因为嫉妒,愤怒,欲望......而我杀人是为了什么?

”他对自己的妻子咆哮。

最后他选择了辞职,他是英国最成功的绞刑师,也是英国最后一个绞刑师。

在看完《杀人短片》后一直在思考死刑究竟该不该废除,但以我的脑子和经历思索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方面法律是必要的,死刑在除了复仇还有其必不可少的震慑作用,是活着的人的精神上保险,也是对有犯罪念头的人的警告。

但有时法律为了公平,显的过于冷血了, 大多数情况下法律只看实事,死刑也使得许多人没有忏悔的机会,他们的死就是最好的赎罪,这个观点还真有几分复仇的意味。

王尔德说:“每一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一个罪人都有未来。

”那么死刑是不是把罪人的未来pong的一声关上了呢。

最后摘录《十诫:杀人短片》开头的一段:“法律不应该仿效天性,而是要改良它。

法律是人类的理念,用以规范私人间的关系,时下的我们和生活方式都是法律运作的结果,不管我们是遵守或违反它,人类是自由的,他的自由是以不妨害另一个人的自由为范围。

惩罚,惩罚是一种报复,尤其当它以意在伤害罪犯而不是防范犯罪时,但现行法律可带有报复意味,它真的是为无辜的人着想吗?

立法之人真的很无辜吗?

”和《七宗罪》很像,导演提出问题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那么废除还是不废除,这是个问题。

 4 ) 一个行刑人的自白

俗语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怕一些我们听上去诡异的行业,也可能出现明星。

比如,死刑这个行当,一个离死亡那么近的行当,人类在其中发挥出了奇特的想象力,制定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流程,而绞刑无疑是其中最为人熟悉的方式之一。

行刑人,一种弥漫着死亡气息的职业,令人感到恐惧,又令人感到好奇,我们常常将其看作死神的化身,而他又只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在英国电影《最后的绞刑师》中,Pierrepoint,一个真实的人物,从带着家族理想进入这个行业,到中间的荣耀和纠结,直至最后的忧郁与彷徨,从他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个合法夺取他人性命的人的冷酷与感性,从而从一个体制内的视角再次审视死刑。

与很多人或许出于生计,从事行刑人这样有些尴尬的职业不同,Pierrepoint在影片开始就是一个立志走入这一行业的人,他的父亲曾经就是一个绞刑师,循着父亲的足迹,他通过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合法的绞刑师。

Pierrepoint的外貌没有很多表现死刑的版画上那种凶神恶煞之感,相反,臃肿的身材、木讷的表情,在生活中,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甚至显得很闷。

然而,他生活中的沉闷之处,在执行死刑时反倒成了他的优点,他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对于面前生命的消逝不带任何情感,透过死牢的门窗,他专业的目测对方的身高、体重,熟练准确的报出绞绳的长度。

本片真实的表现了死刑执行前后的细节,它并不是我们看到了把犯人的脖子套上,然后把脚下的踏板打开那么简单,Pierrepoint将其作为一门技艺,不断钻研,完成一次绞刑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到了后来只有他能挑战自己的记录。

为什么,一个生活中内向平和的人,能不动声色的,坦然的杀死另一个人?

影片开始不久,和Pierrepoint一同执行死刑的一个人很快精神崩溃,而Pierrepoint也道出了他坦然的理由:因为他们是罪人,他们已被判罪!

让一个人坦然的终结对方的生命,常常需要做两件事,首先,赋予这个事情以合法性和合理性,即法律、道义;其次,就是让执行者与死者离得尽可能“远”,降低这个过程的残忍程度,随之降低执行者的自责,显然,绞刑比起砍头,其暴虐程度要低了不少,更非满清十大酷刑可比。

Pierrepoint正是显得有些冷酷的行使着国家权力,他的行为被代换为国家行为,这让他与死者的“距离”更远。

更何况,这是一门生意,他在笔记本上记录这每次死刑的记录,也是一份账单,颇为讽刺的是,他的爱人最初对于他是绞刑师的身份是不适的,但是到了后来,她也关心的也只是,为什么最近绞死了这么多人,却没得到相应的收入。

片中,Pierrepoint职业生涯的高峰,也是一个我认为影片有意设置思考点便在于Pierrepoint参加到二战后对纳粹的绞刑工作中,这是正义性和合法性多么大义凛然的事业,以至于他在英国被当作战场杀敌的英雄看待。

而我们知道,集中营屠杀的原理实际上和执行死刑是相似的,同样的,执行者在纳粹思想体系的洗脑下,形成了劣等民族被杀理所当然的“合法性”基础,同时,毒气这样的杀人方式,也让屠杀者离死者的“距离”更远,让他们不必直面死者恐惧的目光。

同样是国家机器下的制度化杀人行为,纳粹异化出了何其暴虐的行径,这又怎能不让我们对可能正显得合法的种种夺人性命的行为提高警惕。

甚至,在处死纳粹战犯这样的“正义性”行为下,也如同屠杀一般有了效率要求,甚至为了省事儿,可以省去过程中需要的棺材,当Pierrepoint要求准备必须的棺材,给死者最后的尊重时,也可以看作他反思的开始。

这部电影从片名到剧情的开端,就渗透了其反死刑的意图,所以剧情上导演颇为“狡猾”的让Pierrepoint的职业生涯和精神状态呈现一种过山车状态。

在处决纳粹的工作中达到顶峰后,很快急转直下,Pierrepoint面对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面对了即将被处死的无辜者的哭嚎,尽管,他可以以他只是执行者辩护,尽管他本可以说冤假错案是律师、是法官的事儿,但是,作为有血有肉的他,又怎能如此坦然的为自己开脱,直到一天,他发现,行刑的对象是最好的朋友。

扮演Pierrepoint的演员Timothy Spall表现出了精湛的演技,将主人公生活的平凡和行刑时冷静到冷酷的状态演绎的那么真实,特别是他的面部表情,将内心的情感直接外在的呈现,很有冲击力,而最后他精神崩溃的阶段,更充满了爆发力,让我为之震撼,一位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绞死了超过六百人的明星绞刑师转变为一位死刑反对者,这样的价值观转变确实充满了黑色幽默般的戏剧性和苦涩。

死刑的废止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尽管在欧美,不少地方已经废除死刑,但是围绕其关于道德的、宗教的、伦理的、社会的、经济的争论依然没有平息。

在今天的中国,废除死刑仍然显得是离我们太远的事情,有时候,世上有一起冤死的案件可能令我们愤怒,有时候,一起谋杀可能有着无奈的缘由令我们同情,但是,很快,一起可能细节都被演绎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某人残暴的罪行,就可能让我们立刻产生将其千刀万剐的情怀,甚至感觉司法程序都是多余。

影片的最后,亮出了Pierrepoint的独白“死刑在我看来,除了复仇之外没有任何意义”,问题是,在很多人看来,“复仇”就足够了,在遏制犯罪上,在我看来,死刑收效甚微,或许它存在的价值主要也就在于,在社会某些道德阶段,平复群体性复仇的渴望,维持一种社会的平衡。

但是,这种平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希望,也看到,总体看,对于合法性的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也在朝着理智化的方向发展,它适用的范围应该变得更窄,而非过去通奸都可能被“合法”的处死,我坚决反对死刑范围扩大化的呼声;它判定的过程应该尽可能稳妥和严谨,而不应逮捕一个嫌疑人后,在所谓的“民愤”中被草草的处死;它执行的方式应该尽可能文明,而非让其不得好死,我坚决的反对所谓的“恢复凌迟”这样的情绪化声音;它执行后应该对于死者和其家属有最后的尊重,是的,恶人自有令人痛恨之处,但是在他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最后的尊重常常是我们社会价值体系重要的底线。

当然,更重要的是,司法应当公正,切莫因为一个人的不同政治见解,就将死刑范围扩大到她身上,又以随意化的流程判处她死刑,接着又有如伴随割喉这样的酷刑的死刑执行过程,最后对于她又缺乏起码的尊重,以至于她的家属长期不知其遗体被埋于何处。

对于我们,死刑的废止讨论或许还过于超前,但是或许我们不应该停止反思和思考,反思自己可能产生的嗜血的冲动,反思我们是否有更好的平衡社会“复仇”冲动的渴望,Pierrepoint曾经是受人尊敬的明星,但是随着时代和人们思维的变迁,他再次行刑后,面对的是更多的口水,这或许是颇具启发意义的一个转变。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b457a9ec869f2f362797912d.html

 5 ) 温柔的死神

还记得是老师推荐的,把它下载完后,过了很久很久,挑了个静静的下午把它看完了主题本身已经很吸引人,绞刑“据统计,目前(2009年)世界上还有约85个国家保留有死刑,据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报告称,绞刑在世界上58个国家之中是合法的刑罚。

绝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枪决或者绞刑的执行方式,有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还相继发明了电椅、毒气窒息、注射药物等新的减少死刑犯痛苦的执行方式。

在美国现在保留有死刑的38个州中,绞刑在华盛顿州与特拉华州还是合法的,自1976年重新实行死刑判罚之后,有3名罪犯被以绞刑处死,其余的都是靠电椅、煤气和注射药物来执行死刑。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在《保障将被处死刑者人权的保护措施》中也要求:对于那些尚未废除死刑的国家,执行死刑应尽量降低死刑犯遭受痛苦的程度。

也许有关绞刑的去留争议,将会上升到学术争议的层面,但政治上的争议将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摘自 绞刑_百度百科)世界各国均有过绞刑,都可以追溯到十几世纪。

那么作为英国(甚至欧洲)的最后一个绞刑师,不知道他对于这份职业和对自己有什么看法?

又为什么选择绞刑师作为职业呢?

电影的节奏很棒,一开始就是Pierrepoint简短的职业受训毕业(?)过程,展现了他的天分,能迅速且准确的判断出应该以多长的绳子进行绞刑能保证人道的处死犯人,而且比起同期受训的朋友,更多了份寡言的稳重。

然后Pierrepoint就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了,从对话中能发现原来是因为他父亲当年也是优秀的绞刑师。

导演分给了他的妻子不少段落,毕竟她在丈夫背后支持了那么久,是有其过人之处。

从Pierrepoint当初欲语还休想约她出去,支支吾吾还没说完就像放弃,她微笑回答I'd love to就表现了她的善解人意。

看到虫尾是主角是个惊喜,艾迪马森(演Tish)的出场也是个小小惊喜,都让我看到他们演技派的一面,令人难忘。

蒂莫西 斯波不用说,当然是先在哈利波特3里认识的,那时只觉得这人真适合演虫尾啊,那猥琐的样子,不是恶心的大叔,而是就像小说中的虫尾一样,懦弱得像个大男孩又可以很狡猾。

而艾迪马森是在他与英国铁三角的《世界尽头 》里看到的,出演一个懦弱的男人,但是笑起来却很可爱。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也是影片中的高潮--Pierrepoint必须对自己的好友Tosh实行绞刑。

那段真是令人心碎,潸然泪下.......在梦中的相遇是否能说句抱歉,是否能说句I love you.腐女的本质虽然悄悄涌上,这段绝对虐屎人。

这是我第一次萌上两个都称不上好看的男人,但我相信他们的感情是最真挚的,他们的“爱”是绝对与性无关的,Tish是少数理解他,几乎是圈外唯一理解他的人 ,是他最好的朋友,在酒馆一起唱歌喝酒。

Tish虽然因为爱而自我毁灭,但是由自己的好友Pierrepoint来执行他的死刑,对他来说意义很大,与其由陌生人为他套上白头罩并拉动机关,不如由最亲爱的朋友,用最诚挚的心送他走最后一段。

温柔的死神,会在事后轻轻的为他擦拭身体,为他哭泣。

结局可能略显平淡,但毕竟人生的结局就是这样平平淡淡,这部传记电影也在退休的时候画上了美丽的休止符。

Albert Pierrepoint,一生绞刑605人。

温柔的死神。

 6 ) 人性与机器之间

看惯了美式电影,来看英式片,总感觉有些许沉闷。

但忍过了开头,进入情节就好了。

故事还不错,我看来在讲人性。

Pierrepoint说:“当我走进绞刑室时,便把Pierrepoint留在外面了。

”这句可谓是全片的经典台词。

绞刑手不是个易做的行当。

一直不想提“刽子手”这个词,尽管意思一样,但感情的褒贬一目了然。

绞刑手的工作是杀人,这就使他的良心注定会经历无数次的考验。

不仅是良心,外界舆论也让人很难忽略。

于是,唯一的选择就是不动感情,机械一样高效地去完成,而不是管东管西。

此前,Pierrepoint是可以镇定的,毕竟那都是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可以也不需要太动感情。

但当面前是他的好友时(其实这里或许也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导演大概会安排他的亲人,而不是朋友),涌动的感情就很难抑制了。

此前他可以用自己的认真负责,用政府做理由,为自己找借口。

而这次不行了。

人性中的罪恶感泛滥出来,使机械的手不再镇定自若而是激烈颤抖。

有些时候,人总是会被迫去做什么事情,虽然不愿意,但做久了,做熟了,也就成了机器,精准而高效。

Pierrepoint的经历,就是人性与机器之间的挣扎。

讲点题外话,英式电影,和美式电影毕竟不同。

感觉演员都有种压抑的表现力,功力很深。

Pierrepoint推下手柄处死好友时,鼻子上分明挂着一滴泪,抬起头来,脸色却一片平静。

很有味道的一部片子,总体来说。

 7 ) 虚构者如何在?

判他死刑的又不是我,是公权力,我只是……对啊,我只是什么呢?

我也详细见证过死刑的出炉过程,但没有去看杀人的那一场,因为赶不上排期。

大家都熟练地说服自己,是法律,是公权力,我只是,嗯……不过,你看不到公权力,你总是看到一个个血肉之躯。

你若不认得那个人,概念很有说服力;你若认得那个人,概念的虚构性就会让你很难受。

他的歌声,他的笑容,他的愚蠢,他的爱情,都让你很难受。

比如最近出名的郭美美,有人喊冤:对公民应当无罪推定,对公权力才应有罪推定。

然而,若不扒光她、凌迟她,怎能揪出那个虚构的公权力?

然而,揪出了那个虚构的公权力,最后仍只能选择某个血肉之躯,扒光他、凌迟他。

杀你的人是我,这世界一直是人与人的赤裸相见,撒谎者躲在概念的后面。

 8 ) 胡说。

一气呵成。

其实到最后我一直觉得平静的背后应该出现点什么。

演员的表演细腻到尾。

无可挑剔。

我想起了中国的刽子手。

鬼头大刀,包头巾。

红衣服。

一碗酒。

刀气头落。

霸气外露。

以前看过一篇写古代刽子手的故事。

讲过刀快准狠。

一刀下去血喷如注而不湿身,他们会斩首但是不会杀人。

贬义词。

悲剧的职业。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那些杀牛的人都会遭到报应。

后代香火不旺。

后来听说他们做纸人,做花圈的人也是如此。

有些事情总是需要人做的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次在河边处决犯人。

围观人数众多,一排一排,短枪瞄准射击干净利索。

作恶多端的人杀之,拍手称快。

过后,千夫所指。

如猪脚说,他们死了就付出代价了

 9 ) 小时候我常常在想监狱的理发师总剃同一个发型是一个很嗨的活儿

1 男主角albert很臉熟,身形矮胖,鷹鉤鼻子配著往後縮的那種下巴,總有點怒目圓睜的樣子。

這種臉臉熟仿佛是很多電影裏都有這樣一個長相的配角,開始並不能判斷出他臉上的這種木然的表情是驚恐還是老實,無情或者狡猾。

他有時是助紂為虐的地痞;有時是沒有頭腦的夥計;有時是精明刻薄的管家。

2 片子一開始的色調和節奏我就很喜歡。

藍灰冷色調,英國腔,沒有多餘的廢話。

3 Albert在對第一個犯人行刑的時候像是迅速果斷的冷血動物,但是第二次他在為已經絞死的犯人清洗身體做善後工作的時候卻表現出耐心和仁慈,並對不堪忍受善後工作、認為應該拍太平間的人來做這些的助手說,為什麼!

她已經付出了代價,現在她是innocent。

這句話讓我很受震動。

我覺得albert是個很有愛的人。

4 我忽然想說,愛不僅是一種僅限於血親或者愛人之間的情感需求。

愛也不僅是那種拯救或者飼養小貓小狗的情懷。

甚至誇張一點說,一個人愛自己的孩子也可歸結為本能和自私,並不偉大。

或許真正的愛是平等寬容地看待每一個人。

咦,好像宗教裏宣傳的就是這種東西嘛。

5我覺得死刑並不合理,但好像走到一個可以廢除死刑的社會還需要點時間吧。

或者沒有死刑之後就會有人動用私刑。

6 他那好朋友一開始我就猜到最後要死。

一臉衰樣。

不過那句話albert說的好,這類婚外戀故事最後總是走向骯髒。

好像是這個意思。

 10 ) 做个生活的脍子手

所有人拥护他,所有人唾弃他,快意恩仇的世道,没有永远的对,自然,也没有永远的错,如何掌舵自己的人生才是关键。

主人公凭借一尘不变的不苟言笑回应着世界,以绝对的冷静执行每一次死刑,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受过惩罚的遗体,才使得他成为超一流的绞刑师。

他的成功法则就是:当他进入死刑犯房间的时候,把自己留在外面。

他必须有两个自己,否则他会奔溃。

多元的生活创出多元的自我,我们不停地切换着角色。

为什么心中有结还有强颜欢笑?

因为周围人没有义务承受你的痛和伤,而且你也知道他们帮不了你。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为别人而活。

笔者有个括别多年的旧相识,小时候是大队长,班花,万众焦点,在大学里见到她,依旧是令人过目不忘,她的美别人学不来。

但,她永远是一个人去图书馆,去自习室,孤单的背影穿梭在校园,不是孤独,因为是她自己的选择。

凭她的条件,好友男友一大把,但她却一直困在自己搭建的笼子里,就像<蒂梵尼早餐>里的赫本,不敢走出去,随心地去爱。

在她的空间日志中看到的只有为前途学习的决心还有一个仿佛永远等不到的人。

可能她乐在其中,可能她厌倦了人情的维系。

单一的自我为中心,缺乏另外若干个自我。

生活教会我们不是戴着面具去伪装,而是在把握自我的基础上敢于改变自身处事态度,去迎合去奉臣这个世界。

或许她是对的,真正永远的快乐在于寻求真我,挖掘自身价值。

一个人的快乐。

who knows?who cares!

《最后的绞刑师》短评

Adrian的敘事和表現力過於稀疏 一般般的作品 英式冷豔自批 蒙哥馬利算是全篇唯一亮點NPC 真真“一語雙關” 【德國納粹在英國司法面前接受審判】隆美爾不知道當時看了這種報導吐血沒 不知為何只記得太祖送給蒙戈的那首&amp;lt;水調歌頭.游泳&amp;gt;... 話說剛剛知道09年英國才成立最高大法院 這值得調查 尼瑪咋回事

9分钟前
  • 好公民库尔蕾丝
  • 推荐

男女主貌似都是经常跑龙套的角色,这样一部内敛细腻的片倒是让他们有了长足的发挥,一份能让自己得到尊敬的特殊职业,撩开其神秘性其实人家只是一位懂得尊重死者及有操守的大叔

13分钟前
  • 川流
  • 推荐

突然发现前段与新加坡那个新人狱警有些许相似,不知道谁抄谁。后半段开始水起来,有种舞台剧化,啥第一个女囚和最后一个的时候很有张力,可惜故事感觉不好,杀纳粹那段简直是批量宰杀只想跳过。英国人标榜的人道死刑,与其绅士帽之后的血腥,果然很配啊。比起枪崩后脑勺,起码尸体已经好看多了。

15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还行

死刑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

17分钟前
  • Puff
  • 力荐

The Last Hangman (2005)

18分钟前
  • dac
  • 还行

男主角的演技太好了!沒說的!絕對的影帝!

19分钟前
  • 金裝嬰幼兒白粉
  • 力荐

  以专业看待,皮埃尔珀恩特无疑是优秀的,但其职业的内容又是毁灭性的,死亡是不可逆转的,造成这种结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值得去赞美。就像片尾皮埃尔珀恩特所言“死刑除了复仇外,没有任何意义”。

24分钟前
  • JuneYale
  • 力荐

忠于史实的传记片注定欠缺些许戏剧性,亲手送最好的朋友上路也是不难预见的桥段。同样是照料身后事的职业,很难不拿本片与“入殓师”作比,相较日本人行礼如仪的恭敬,Pierrepoint的快准狠既是高度职业的体现,更是尊重逝者的另一种方式。/salute

25分钟前
  • 半糖冰茶
  • 还行

终于看完了,剧情倒是不出乎意料,毕竟是半纪实电影,所有剧情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整片那种完全客观、中立的去讲一件事情却是让人叹为观止。所有在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其实都是当时社会进程上不得不出现的人物,跟本人无关,只是你出现在了特别的时点上,不知这是这些人幸运还是悲哀。

29分钟前
  • 披荆斩棘
  • 推荐

“亲手处死自己的朋友让他明白,他的工作对于提高人性并没有特殊意义。后来他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在我看来,绞刑带给人们的除了冤冤相报外,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当事人的认识很深刻,可惜影片中没展示出来。从影片中只能看出3件事:1. 他追求速度; 2. 他尊重死人; 3. 他的生活受到困扰

33分钟前
  • Reynard
  • 还行

没想象中的好看

38分钟前
  • 曝光不足
  • 还行

不带一丝瑕疵的程序化叙事,充满人性思考的镜头语言,典型的学院派风格。影片配乐好的出奇,总是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变化,又牵动着观众的观影情绪,有时激昂、有时欢快,有时悲伤,有时紧张,仿佛在影射罪犯的杀人动机:愤怒、解脱、嫉妒、仇恨。

41分钟前
  • 坐上一台时光机
  • 推荐

有思想 但感覺還差少少張力 配樂恰到好處

45分钟前
  • 油炸绿番茄
  • 还行

英国老戏骨扎堆,但是很平叙。。。

50分钟前
  • TITICACA
  • 还行

小胖子挺让人敬佩

54分钟前
  • springcat
  • 还行

這不就是那個落後時代沒有心理輔導的冤種打工人嗎?陰冷而又能唸經的歐洲電影

59分钟前
  • 天雨粟
  • 很差

苦涩的历史下,沉重的人生。7.6/10.

1小时前
  • 浴神
  • 推荐

这部电影音乐,摄影都很牛

1小时前
  • ShackleSoul
  • 还行

人像个玩物,一手被赋予私欲一手又被赋予罪恶感这东西.并且罪恶感一旦形成便不会消失,能一时的被压抑被掩埋或不断的自我正当化,但它始终像只豺狗一样徘徊在栅栏边,等待你防御松懈的一刻扑上来把原本的自我撕碎崩坏.人怕恶行是担心自己成为恶行的牺牲品,但人性趋恶,除了惩罚最大的敌人就是罪恶感

1小时前
  • [已注销]
  • 推荐

难以相信这么无聊。。

1小时前
  • 湖狸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