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下南京疫情期间小旅馆生活。
没有窗的房间里,时间变得模糊不清,开着电视才能感觉到没有那么孤独。
总觉得小旅馆的电视就应该放些内地的老电影或者台湾的一些电影才更适合。
《宝米恰恰》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经典的台湾青春片的味道,青涩、日常到好像生活中真的会发生,虽然感觉有一丢丢狗血(为什么会有人不好意思开口讲自己是双胞胎啦)。
后来想想每个人都会想要自己是独特的,喜欢的人居然会分不清自己和妹妹确实很尴尬,会很想问究竟喜欢的是外貌还是相似外表下不同的个体。
说实在话啦,虽然在这两段珍珠奶茶和菠萝面包不同的爱情里,优果看起来更像是学生时代会喜欢的男孩子,长得帅、在社团闪闪发光、笑起来也很好看,骑单车的时候就是那种少年的感觉。
但他就像珍珠奶茶一样,很好看很喜欢但是会给人带来很多烦恼,两个人待在一起的时候并不自在,只能一直走一直走。
永平大家都觉得他不好看,傻大个一样,留级两年成绩还不好,但是他看起来凶凶的其实很善良很有礼貌,待人很好也很尊重女孩子啊,而且哪有不帅,憨憨的很可爱啊,家里虽然是混黑道的但是他依旧单纯善良很不容易了。
永平就像菠萝面包一样可爱又实用!
感觉现实生活中好难遇到哦...
宝米恰恰 (2012)7.12012 / 中国台湾 / 喜剧 爱情 / 杨贻茜 王传宗 / 黄姵嘉 姜康哲
写于2013年2月15日 如果你也是双胞胎之一,或许看这部电影能给你带来很多很多感触,很文艺的台湾电影,静静地,细水长流的情感梳理。
可惜,剧中的双胞胎姐妹不是现实生活中一对真实的双胞胎,只是由一个演员扮演,怪不得总觉得像到我完全分不清楚,看得极度迷糊。
因为是双胞胎,使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男生上演了一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错的女孩》,被追错女生的犹豫,被遗忘女生的彷徨,高中生那股青春青涩的模样,仿佛定格在说与不说之间,那个时候的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开始有了不能说的秘密,甚至已经开始决定为爱付出许多许多,即使还徘徊在爱的围城外,却在那个时候开始注定我们一生用怎样的性格和态度去生活。
宝妮,米妮,恰恰?
又是什么意思?
“这一刻,我感觉到了mini的寂寞。
”一个双胞胎环境下长大的人也会说出这句话,有点震惊。
寂寞不是身边有了陪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是不管身边有多少人可是还是只能与自己交流?
这话描述的不够好,还是要等到感觉到寂寞的时候捕捉一下自己的内心。
(保持记录,感受到的说不出来是不好的,学着表达自己,才能学会去交流,说清自己本身也是教育和学习的过程吧。
)“故事背后的故事,说不完也理不清。
结束之后就是另一个开始。
虽然已经不再是同一场比赛了。
昨天和今天的你肯定也不是同一个你,但我一定要一天比一天更像自己。
”结尾是:献给那些认真对待自己的你。
for those who are true to themselves。
姐姐是主角,整体的叙事也是从姐姐的角度出发。
通常来说,从旁观者的角度总是认为双胞胎是一件很幸运很幸福的事情,本片反其道而行,告诉了我们双胞胎的困扰。
一对双胞胎姐妹的酸酸甜甜。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做独一无二的那一个自己,对于双胞胎而言就成了更大的挑战,因为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分身存在,被身边的人自觉不自觉的比较更是难免的。
姐姐显然更加在意自己的独特性,讨厌被误解被混淆,但偏偏淘气的作者把她喜欢的人(徐永平)设计成了一个混淆姐妹俩的呆呆男。
认真踏实,但有自己的小算盘,想活出自己的风格。
妹妹更洒脱一些,(似乎这也是符合现实的,姐姐认真,妹妹洒脱)但妹妹也有自己的矛盾,如何解决自己与优果的问题。
关于两个男孩子的设定,还有青春里的爱情也是一条线。
优果,十分优秀的男孩子,但在喜欢的人上却完全是个loser。
让我想起了那些年里面的柯景藤,应该是典型的青春爱情男主角的样子吧。
喜欢他说得一段话:说不清为什么喜欢mini,但是就是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真棒!
而且他永远可以分得清姐妹俩,这也是很温暖的一个安排。
我相信作者的意图并不是说优果是真爱,而徐永平不是。
这点我还想不清楚,等等去挖影评。
徐永平,呆呆的男孩子(不喜欢。。。
)搞不清自己喜欢的到底是谁,但是对喜欢的人真心而且绝对体贴。
其实也是很棒的男孩子!
这样的台湾电影永远有自己的样子。
简单的故事主线安排,温暖的主题,清新的画面背景,细腻的表演。
好想去台湾看一看。
挖评论去了~
台湾的青春片就有魔力让人感觉自己有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纪,这是内地偶像剧无法跨越的鸿沟。
哪怕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十七岁单车》这样口碑一片的佳作依然有一种距离感。
台湾青春片三大必杀技:1、明亮的色彩相比日本和韩国的青春片介于完全明亮和暗黄之间,更倾向于一种暖色调,倒也不觉不适。
但凡台湾青春片,镜头下的画面是谁都无法抗拒的。
蔚蓝天空、绿色草坪、深橘色塑胶跑道、湛蓝海水、亮白校服。
人都是视觉动物,没道理放着鲜艳明亮的色彩不爱,反而喜欢阴暗青春。
青春不就该是这样奔放,轰轰烈烈不问退路。
2、青涩的记忆少年时期的美好就是简简单单的青涩,不会有要死要活的苦情戏,只会有傻乎乎的小心翼翼。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是不是就会变得和平时不一样。
辩论赛主力也会成为沉默的怪咖。
明明平时能言会道,和任何人都能侃侃而谈,可一见那个人立马哑口无言。
面对曾经的追问:为什么你看到我就那么沉默,好像我做了让你不高兴的事情。
该怎么样去回答呢?
这就是一种连锁反应,自己都搞不懂为什么,就这样自然而然发生了。
就连打一通电话给你也会结巴,其实也并没有特别的事情,只想听一下对方声音而已。
珍珠奶茶和菠萝面包是不知道对方更多的喜好之前唯一的讨好。
谁的青春不是这般走来,哪怕是在成年后,探听对方的喜好加以善用依然是不变的法则。
3、缺失的尊重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和他们相比,明显有着我们一份向往的尊重和理解。
一样要通过考试获得来自未来的入场券,一样存在各种青葱岁月的烦恼,可他们的父母给予支持和体谅。
某人曾说:世上爱孩子的父母很多,可真正理解孩子的父母很少。
所以在这些台湾片里很少出现:看谁家那个谁、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你怎么那么让父母操心等......吧啦吧啦。
所以,只要拍得不是烂到家,台湾青春片的口碑和票房还是不容小看的。
而我们也愿意跟着他们暂时做一场关于那些年的梦。
说对称令人着迷···但不对称才应是我们正常的期待。
理查费曼漫画的开头很新颖我们只差五分钟,据说同卵双生的几率是250分之1平分一双正版球鞋的钱,都以为对方会做,做了坏事互相隐瞒······因为我们的默契实在太好了。
分别读不同的班级使我们的生活圈扩大两倍,所以有了(比较级)谁比较高、谁比较胖、谁的成绩好······这种问题无限上纲起来就很无聊。
其实都 差不多。
其实差多了——姐妹们,就是爱计较。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就像洗碗······这种小事自然就成了姐妹们互掐的理由。
这就是我们友爱的方式!
台湾的青春校园小清新的影片总是能演入人心谁没有那个单纯美好的高中时代以及放在心上的那个人呢喜欢到每天心甘情愿送早餐和奶茶喜欢到看到他心里冒泡眼神闪亮喜欢到球场上没有他就心不在焉喜欢到平时伶牙俐齿面对他却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我们热爱这些电影无非是能让我们回忆过去总能在细枝末节中找到曾经的自己那个总喜欢穿白T的男生校服也穿的很好看笑起来咪咪的眼睛和可爱的酒窝而现在对面坐着的男子西装革履礼貌微笑举止合理却再也没让你有心动的感觉再也不来电最喜欢电影中宝妮站在优果的单车后面在大街上游来荡去毫无顾忌无拘无束地嘶叫呐喊随心随意地说着自己的烦恼和欢乐又默契又合拍可惜不来电爱情的模样 最难猜
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推荐 是在伊周上我想这种小清新的校园电影 或许更能赢得大家的共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在这部电影上 我们似乎找到了属于青春的痕迹比如追女孩的方式---送奶茶 送菠萝面包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收到奶茶的那一刻 尽管对那男生并无多大好感但内心仍然存在一丝惊喜并开始记住这个男生是谁印象最为深刻的 依然是优果与米妮相处在一起的时候恋爱中的男女 脸上总是充满着无尽的羞涩想要说出口的话总是戛然而止 在一起哪怕不说话依旧心跳加速每次都是回到家之后,心才开始砰砰乱跳,下次再见了面,却仍是默默不言。
{哪怕我是辩论社的 就算我口才有多好但是在见到你的那一刻 我仿佛像个傻子 一句话也说不出害怕讲错话 害怕让你反感 }我想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只是看到这一段 从前的回忆却涌上心头开始怀念这种感觉 怀念见到心仪的人的每一次悸动现在生活中的校园恋爱 却完完全全失去了这种味道{误会那么深 却无法脱口而出}倘若我是宝妮 我想那种心痛的感觉是无法忍受的自己心仪的人却把自己认成了妹妹并每天不断地送菠萝面包给妹妹想要解释 却终究无法说出口在听到永平打电话到米妮手机的那一刻换做我是宝妮 早已心碎他喜欢的到底是我 还是我的妹妹?
带着这种疑问 却无法开口解释误会生活中 我们常常被许多误会隔绝了与他人的交往谁也不愿意开口解释 以致误会越来越深其实只要勇敢的踏出一步 让一切误会烟飞灰灭 终究海阔天空{我只想成为独一无二的我}谁不愿意独一无二 我们憎恨被他们模仿 只因不想在他们身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气息相比米妮 其实我更喜欢宝妮毕竟宝妮有想法 拥有秘密才是成长的开始谁没有秘密?
谁都需要保留一些属于自己的秘密哪怕你是我最亲近最爱的朋友或亲人我们之间仍会存在着秘密在片尾 宝妮剪了短发我想 这也是她勇敢的一步选择这意味着 她将与妹妹区分开 她只是她 不再是别人成长中的我们 多希望被他们铭记自己的特点唯有这样 在他人心中 我们才会存在一席之位整部电影 每个角落都存在着青春的痕迹它让我们感同身受 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代这样也好 一部普通的电影却能让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部讲述青春的电影。
可能在电影中是一对双胞胎的青春,可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青春呢?
青春期的我们,都渴望被关注,不管干什么,只要有异性在旁边,我们都会格外卖力,也总喜欢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想拥有一个记忆深刻的青春。
一路走来,感觉17岁的天空下,我的青春也没什么特殊的。
三点一线的生活;偷偷喜欢过某个人但什么也没有发生;在毕业典礼上曾有过无数的幻想和计划,但,最终也只是平淡的告别。
当时的每一天都太平淡无奇,可是啊,5年过去了。
周六下课后打球到天黑;每天踏着疲惫的步伐,迎着夜色,靠着车窗,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为了高考,无数次的在深夜苦苦挣扎。
那些曾经看似平淡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好温暖。
怀念致敬那些熠熠生辉的时光。
以前的生活,有太多遗憾。
所以啊,用心地过好每一天是很重要的。
给自己,给生活,一个认真的交代。
给生活多点仪式感。
学会用各种方式来记录生活点滴。
设定一些特殊的日子,用以纪念。
题外话,还是很喜欢台湾人说话的调调。
最后啊,想吐槽一下。
这部电影看得我好急,大家都不愿意把话说明白,都喜欢猜测。
还是觉得,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把该说的都说出来,不要让别人去猜测,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很想念,我的17岁。
喜欢上一个人就是一场奇幻的冒险,肆意挥霍的那才叫青春。
【自我意识】我一直在找你,世界上的另外一个自己。
大概我们应该有着差不多的爱好,差不多的身高体重,还有着无以言说的默契,从痛经的时间和长度到喜欢的电影和歌曲。
就像娜娜和奈奈,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我在这里,你却在哪里?
我们总是偏执的觉得如果真能遇到这个世界上和自己心意相通的人,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可是理解与感动却是难以表达的,越是期待就越是会失落。
不信看看电影里的这对双子星宝妮和米妮,有着差不多的脸,差不多的身高和体重,除了爸妈其他人太容易将其搞混。
他们却觉得和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相遇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因为别人总是将她们进行比较。
小孩子嘛,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最美红花最动人的奖励,希望自己是最闪闪发光的一个,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个性被埋没了。
这大概就是当宝妮发现自己喜欢上一个高大有点傻气的男生时,决定守住这个秘密的原因。
从小,双子星之间就没有什么秘密,两个人的细胞都被分成两份。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再要好与相似的个体也希望自己能被重视被区分。
也就是这样的意识,让后面的青春故事变得意外的酸甜。
【失语症】《爱在黎明破晓后》让人知道陷入爱情的人会变成话痨。
其实如果面对一个喜欢的人,也有可能患上失语症。
就像帅气的男生优果,明明是辩论社的成员,但只要和心爱的米妮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字也说不来的木头人。
想来真是有趣,对着别人或许有千言万语,但面对你就一个字也想不起。
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为了能多看喜欢的人一眼,在每个夏日的傍晚都要跑到他的楼下读书。
但事实上,和他一个字也未曾说过。
与之擦身的瞬间都要强忍着心脏跳动频率的加快,然后在下一个转角拉着死党的手臂疯了一样蹦跳。
初恋是一场顽疾,有的人因此患上失语症、有的人失去了自我,可是从没有人后悔过。
【误会】傻傻的徐永平把双生姐妹搞错了,也许这并没有什么两个女孩的确太过相似。
但这件事情却成了宝妮心头的一个结:她担心徐永平喜欢的不是自己,而是长相一样的妹妹米妮。
我想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长相平常的女孩子暗恋班长,后来托快递的大叔给班长送了一缸金鱼。
同班同学 无不唏嘘这个浪漫的举动,并纷纷猜测这个可爱的女孩是与班长很般配的漂亮姑娘。
漂亮的女孩也就顺势接下了这件事,一下子两个人成为全年级人心中的楷模情侣。
真正送鱼的女孩并没有说出事情的真相,只是默默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很多年以后,她也在想如果当时戳破了漂亮女孩的话会怎么样呢。
年轻的时候常伴随着一些误会和不可思议的故事,但就算是留有遗憾,在之后的日子里也觉得值得回忆。
p.s写的非常乱,我就是个没逻辑的人怎么办╮(╯﹏╰)╭这片子真的挺不错的,我真的很想用生命推荐,但就是无从表达自己凌乱的情绪。。。
关于《宝米恰恰》这部片子,的确无法说 他有多牛逼。
但就是在细碎的情节和温馨的画面里面,总能唤起共鸣。
清澈的午后,天空蓝的很干净,男孩和女孩走在一起,并没有牵着手。
但一切看起来就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自然。
很喜欢演员真实有力的表演,眉目间的一颦一笑都是我们当年的影子。
对于爱情、对于同性、对于他,那么奇妙的感觉,不可言喻,只能在眉头间表达。
青春里寻找自我是一个常见的话题,那时候走路的样子,头发的造型,对方的眼神,都在帮我们塑造着脑海中的自己。
不知道自己的特性,却渴望得到对方的认同,那么局促和不安,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琢磨好久。
轻信他人确不认同自己,没有办法区别爱或不爱,只能感觉心里的紧张和不安。
喜欢电影里的认真执着的打篮球场景,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执着于输赢,执着于一场场训练和比赛,那是区别自我的方式之一。
在跳起和落下间感受自己的能量。
唯一区别的就是父母,电影里宝米的父母对待女儿的感觉是那么自然和宽容,不执着追问,也不干预,这才是成熟的保护方式吧,让她们自然的成长,感受疼痛和爱。
看电影时就一直想知道双胞胎的演员,原来是一人分饰两角,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内心的力量,好像默契很久的两人,在能读懂对方心里的同时,也给对方一个说出口的机会。
很喜欢这部影片!
趴在屏幕上恨不得冲进去直截了当的把事情撸清楚,我果然是个怪叔叔
一段美好的青春故事,被我连续3个中午,一边端着盒饭,一边看完了。好电影,不能端着盒饭看啊。
很可爱的台湾青春电影。那句「我不是看表面的」还挺分水岭的。是爱令人与众不同,即使有个孪生姐妹也能被区分出。中学生的朦胧恋情青涩纯洁,观看过程中让我的心情也跟着简单轻松起来。映后有导演制片的访谈,制片笑言引进时要更名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错的女孩」。
竟然一点都想不起来剧情...
小青春,小清新。三星半
电影拍出了暗恋,初恋的美好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青葱岁月就此度过,黄姵嘉一人分饰姐妹,几乎乱真,傻傻分不清,但看片尾替身演员就有4人,可见幕后工作的辛苦。
女主女主女主实在太好看了啊啊。话说,本来每个人就都有秘密,双胞胎更是想有吧。
演得那叫一个纠结啊
青春片无非看个回忆,这么小众的题材是要怎样啦,这部片子有种加了糖精的甜腻感,类似于台湾宅男女神的气质。
其实最后发现 青春里最重要的不是你选择我选择你 而是我开始认清自己
青春的磨唧
小事情,小情绪,小巧合,演员都不好看但都可爱。傻大个儿的黑道姐姐是琴姐演的,几霸气啊。三星半~
总想证明我就是我。
太过在意自我的叙述,便少了该有的触动。最喜欢的地方,是宝妮对徐永平的描述,她知道他学习不好、运动不好、不帅、有些傻气、黑道背景,也知道别人都不曾知道关于他的习惯和善良,青春里的喜欢,与童话无关,即使不是白马王子,也一样让我们偷偷凝视。
它很简单,但是有一种魔力,我喜欢这种感觉的故事,台湾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惯用话外音来做人物独白,总能让你被人物所吸引,因为那一刻,他就是你,你就是他,他的故事就是你的故事。所以它也总显得那么亲切。
故事有点拖沓
极度无聊!
草莓奶昔黑咖啡,17岁多美好,流泪也是美好的。
又一部台湾小清新佳作。演员有点青涩,表演未能完全放开,不过也在水准之上了。台湾每年都会有两三部不错的青春佳作,何以大陆就很少见?难道我们没有青春?抑或我们并不珍惜自己的青春?
看我这暴脾气,受不了这欲语还休的基调,虽然说不言而喻也是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