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很复杂,讲述也还可以,但是总是感觉不那么有悬念,或者谜底当在最后揭晓,然而我在开头就猜到了。
节奏还可以,但总感觉不如美片那么利落,却又说不出什么地方拖沓。
一出精彩的故事,各个角色的完美演绎,崔东勋的作品真的不一般,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第二年的《老千》原来也是他的,他绝对是一个整体把握都很好的导演,有的导演只能把局部导得精彩,他却是时刻精彩。
朴信阳,男主角,长得和帅搭不上边,在电视剧里都是好大叔的样子,但演技不是盖的。
这是看的他第一部电影,两个不同角色把我的很好,痞气与老实并存。
廉晶雅,这可能是她最被影迷称道的角色了,以前看多数是配角,而且岁数给人的感觉有点大,这片里妩媚性感。
白允植,对他来说老骗子的角色没有难度,说话不紧不慢,偶尔暴躁一下,脏话随口而出。
千浩振,饰演警长,也可爱,有智慧,有正义,很有意思的角色,给我的感觉良好,看过他的好几个配角戏,最能记住他。
朴元尚,金尚浩分别饰演骗子团伙的燕子和汽油,前者不很熟悉,后者有上位的架势,《青苔》里也是主要人物。
李文植,已经成功上位,现在喜剧片可以扛大旗了,戏路很好,也比较喜欢。
金允石,饰演探长助手,那时还没成功,《追击者》终于让他演技大爆发,最近的《黄海》都很好,戏里有一段他被李文植拽掉裤子了,爆笑。
赵熙奉,饰演朴警官,最后打死白允植的那个,刚看过《盲》里的他,在那里饰演的可是一个好警察,可是死了。
柳善,男人戏《青苔》的女主角,这里演朴信阳的初恋,那时没上位。
已经好久没有在看完片子大呼过瘾了,这真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好影片啊。
也难怪豆豆说这《汉城大劫案》是她的最爱了。
一直认为,黑帮悬疑以及科幻、灾难等题材的电影,欧美国家更胜一筹。
相比之下,韩国电影可能更善于拍摄情感细腻的剧情片。
也因为这样的观点,若不是豆豆以及orchid dew的推荐,《汉城大劫案》还没有在我优先观看的候选名单。
也正因为这样的观点,让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不可否认,《汉城大劫案》无论是在拍摄手法、情节构思以及结尾的安排都有欧美黑帮电影的元素。
但是,能取其精华后又能自我创新,并取得成功的片子,也是凤毛麟角、为数不多的吧。
《汉城大劫案》无疑是一部成功的片子。
影片的开头,借鉴了美国著名导演昆丁.塔诺蒂诺《落水狗》影片开头抢劫失败逃避追捕的情节。
一开始就是朴新阳扮演的诈骗犯常赫和其同伙骗取成功之后被发现,常赫单独驾车逃避数十辆警车风驰电掣的追捕。
紧张刺激的追捕场面,以及眼看着常赫架势的车子从隧道飞出失控坠毁并爆炸,让身为朴迷的我为男主角一出场就“被”死亡而感揪心和惋惜。
这样的安排,非常的夺人眼球,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借鉴。
接下去的剧情,影片通过插叙的手法,围绕着警察的抓捕工作环环相扣、剧情逐渐“明朗”:刚从狱中释放不久的常赫找到诈骗高手金先生,提议骗取韩国银行50亿的完美计划。
通过金先生,联络了造假高手汽油、瘾君子大嘴、严重暴力倾向的燕子,组成五人团队,合伙开始了50亿的连环骗局。
警察通过对常赫哥哥常虎、对金先生女朋友的询问,寻找金先生以及其他两个案犯未果。
于是施计放跑大嘴,并通过追踪大嘴抓到了汽油。
通过大嘴以及汽油的交代,从感情被骗的燕子女朋友找到了已经发臭的燕子尸体。
而蹊跷的是,燕子汽车后备箱的钱已经全部不翼而飞。
矛头最终指向了一个人:老奸巨猾的金先生。
似乎结局已经很明显了:金先生背叛了大家,一个人独吞了50亿。
然而,金先生与内鬼朴警察的一番对话,把悬疑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钱并不是金先生拿的。
莫非,常赫没死?
被耍的金先生,那个气急败坏啊。
接下来他调查的结果,更是让他大吃一惊:常赫的哥哥常虎已经在四年前就因为被骗而自杀身亡。
而设骗局的人,正是金先生。
在警察眼皮底下明目张胆的以哥哥常虎名义的正是整容后的常赫!
此时金先生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常赫导演的帮哥哥报仇的复仇计划,目标正是金先生精彩无比的剧情啊,看到这里,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好戏在后头。
这也让我想起了美国经典影片由乔什•哈奈特 、 本•金斯利 、布鲁斯•威利斯、摩根•弗里曼主演的《幸运数字斯莱文》:也是一个完美的复仇计划,骗了剧中所有的人,也骗了观众。
谜底是在最后一刻才揭晓,原来那个貌似无辜莫名其妙被卷入黑帮之争的乔什•哈奈特,才是一手导演整个复仇计划的主角。
也是看到这里,我才惊觉,实际上《汉城大劫案》拍摄手法以及复仇主题,主要借鉴的是保罗.麦奎根的《幸运数字斯莱文》。
有兴趣的影迷,这部片子,值得一看。
回到主题:上当受骗的金先生,那个咬牙切齿啊。
他决意施计再把钱全部骗回。
为此,金先生通过同伙向常赫一直念叨要买地的“村里”支付了7亿定金,以这块地为诱饵引常赫上钩。
貌似常赫真的上钩了,提出要购买这块地。
准备签合同的时候说,钱不够要第二天一大早送过来。
这一情节,真是让观影的我担心啊,担心常赫真的会中了金先生的全套。
然而,紧张观影我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而自以为胜券在握的金先生,最终是被气得差点吐血了:第二天没等来带钱而来的常赫,等来的是他决定不买地的电话!
这时,他才彻头彻尾的全部明白了:常赫不仅仅是利用了他骗取了韩国银行50亿,不仅仅是设局让警察将抓捕矛头指向他;更是精心布局,利用金先生肯定会复仇的心理再次骗去了他个人的7亿财产!
真是妙招啊!
最终的结局,也是让我大呼过瘾:内鬼朴警察关键时刻击毙了一直挟持他的金先生,帮住常赫除掉了对手,并拿到了常赫的报酬。
而警队认为击毙了金先生、金先生所私藏的50亿不知所踪也是情有可原,也该到此结案了。
真正的赢家常赫既报了仇,又给了朴警察以及另外一个知情者廉晶雅封口费确保再无后患之后,从此是高枕无忧。
这结局,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最后的结局,同样是男主角顺利拿了钱远走高飞,这异曲同工的结尾,真是大快人心啊。
最后,让我用剧中徐任晶那句描述常赫的话来表达我对朴新阳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演技精湛的赞叹吧:他能使女人紧张,心神不宁,同时也很兴奋,会一直想一直跟着他。
看影片前半部分一直以为是在讲述警匪与一个五人诈骗团伙之间猫捉老鼠的故事,感叹于编剧创造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诈骗计划。
然而当影片告知其实常浩在四年前就已经因被骗而自杀时,一下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弟弟为了替哥哥报仇而设计的一环套一环的圈套。
影片最后仁静还是没有向警察交代一切,而是和常赫继续了诈骗之旅,正如她最后所说:“诈骗靠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战”,贪婪的人是看不到世道的险恶的,所以他们注定被骗。
看了这部普遍好评的影片,给了如上的打分。
首先情节漏洞太多,经不起推敲。
常赫刚出狱怎么就能有一间书店呢?
即便是有,警察一查不就知道什么时候开的。
劫案过程也是,说最严重一个——“隧道换人”,这个预谋成立建立在4个假设上:1、劫案败露时男主角要保证能冲出银行大门;2、男主角保证摆脱警察拦截到达隧道;3、进入隧道要保证撞坏洞口的设施,挡住追来的警察;3、换成尸体后汽车冲出隧道要飞入河中,而且警察找不到死尸。
如果说巧合有可能,但如果是预谋,成功的概率恐怕低于1‰。
编剧漏洞太大。
其次导演的风格不统一,前半部像黑色喜剧,后半部变成纯粹的“警察与小偷”,个人更喜欢前半段的风格。
演员表现一流,几个罪犯配角的表演都不错,很搞笑,男主角更是一流,一人分饰两角,两种不同的性格表达很到位,女主角也不错,性感,尤其窗前曼舞一段,让人狂喷鼻血。
因此,综合得分4分。
完毕。
前半部分是喜剧,新奇有趣、节奏轻快,蒙太奇玩得潇洒。
角色粗鲁中透着有趣,十分讨喜,背后凝聚着导演精妙的叙事和剪辑技巧。
后半部分是正剧,点燃了前半部分藏起来的情节爆点,兑现了故事的所有潜力,但是相对俗套而笨拙。
虽然是是多年前的老片,还是值得看的:有血有肉,有智有谋的诈骗犯团伙,局中局,骗中骗的故事,当中穿插似乎是爱情的恋爱,似乎是正义的警察。
崔东勋导演处女作,编得很精彩,值得目前只注重视觉和大牌明星的电影业反思。
不多说电影里骗局的设计,只想探讨一下里面男女主的感情线,其中感情线由于身份不同,也分为两段,一段是骗子哥哥常赫与女主,另一段是伪书店弟弟“常虎”与女主——其实我都觉得这两段感情都是真挚的!
先说常赫与女主,两人一开始,一个是见色起意,另一个是见财起意(女主想让男主帮她骗钱)。
女主找男主帮忙一起合作骗珠宝虽然之间有感情,比如女主经常回忆起常赫,两人如何相识、如何勾搭在一起、包括常赫在天台上抽烟时的动作细节等等(不排除有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在弟弟“常虎”面前直接说喜欢常赫
回忆中
回忆时的表情
女主对常赫的印象
女主对常赫的印象另一方面,男主假死伪装成弟弟常虎后,依然主动与女主接触。
男主“第一次”见到女主后,一直在等她出来男主很积极主动的与女主聊起常赫的一切,问女主要不要一起去拜祭,还故意给身为骗子的女主看自己价值五亿韩元的保险金账号。
女主偷看保险金密码果然,没了金先生这个收入来源的女主,打起了这五亿韩元的鬼主意,于是当天晚上就搬到男主家里 (都是男主的套路啊!
)虽然两人在交往前期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一个看中了身体,一个看中了钱,但在偷偷摸摸的交往之后,却是有真感情的产生。
一个在“常赫”死后都一直记得他抽烟时的动作,一个在假死后不顾暴露的风险,依然主动联系。
我对你确实是另有所图,但你也是我要图的物品之一!
另一段感情线,是伪装的“常虎”与女主之间。
女主想骗常虎的保险金,但还缺一个密码数字,于是一边诱惑男主,一边找密码,结果不小心被“老实巴交”的男主给吸引到了(女主被套路了)。
女主在警察局被质问待在常虎身边是不是想骗他的钱,回答说“他是一个好人”。
女主回答警察的质问接着,女主一出门就看到另一个女被骗者追着骗子打。
女受害者追打骗子对此,本身就是骗子的女主,表示习以为常了,自己以前也是这么活着的。
冷眼看着被戳穿的骗局出了警察局的女主,走到了与常虎“第一次”吃饭的餐厅,然后趴着窗户玻璃上看着里面(是在找男主吗?
),正好一直在等女主的男主看到了,也就一起趴着(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一幕!!!
)
男女主趴在窗户玻璃上(我最喜欢的一幕)
两个人互相被吓到 哈哈哈可爱发现男主的女主虽然被吓了一跳,但是,她笑得很开心!
(可惜这个笑,截不出来···)之后两人一起聊天的过程中,女主知晓了最后一个密码数字
密码就是0815但这时的女主,已经不想去偷了。
在男主表白试探的情况下,女主一个直球回了过去!
女主的真心表露
nice直球!
直球超nice!!
最nice的直球!!!
但是在第二天,女主就发现了男主的真实身份,原来常虎就是常赫,一直都是一个人。
两个人的纸条 却是一样的笔迹女主发现之后并没有说出来,男主也看到了这一切,知道女主已经发现了,但是两人都很默契的,继续玩着假扮的游戏。
两人借“现在是否尴尬?
”这样的问题,回避了这一场冲突。
男主想继续保持现在的身份男主没有道破现在尴尬的场面,假装自己不知道。
可能,男主喜欢的,就是这样简单的生活。
女主也不想说破之后,金先生回来了,他找到女主,想一起合作骗男主,让女主帮忙。
女主很纠结,一边是强势的旧情人,一边是付出了真心但又被骗的现情人,总之两个都不是好人。
不,是三个人,都不是好人。
女主先是答应了金先生,然后在行骗时又故意提醒男主(其实,这又是男主的套路)。
提醒男主当然啦,这一切都是我们机智的男主所布下的局,就等着金先生跳进来。
在最后,金先生羞怒找上门来时,女主刚好收拾完行李,打算离开这里。
女主收拾行李打算离开我猜,是因为愧疚吧,女主不知道男主有没有上当,金先生有没有拿到钱,但是自己确实帮着金先生一起诈骗男主了,所以才想离开。
(也可能只是怕被发现)而当女主知道这不是五亿韩元的骗局,而是五十亿韩元时,男主承诺会将所有保险金给女主。
这时的女主,最关心的不是多少钱,而是为什么?
你喜欢我吗?
就在我以为男主将进行一场深情告白时,他却说了真话。
男主的真话在一个骗子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被问“你喜欢我吗?
”这个骗子却选择了真话,哪怕会失去帮助。
“因为你对我有用!
”女主立马一个响亮的巴掌打了过去(打得好!
)。
但是,当警察来时,女主依然选择了帮男主,暗示警察楼上情况不妙,一起对抗金先生。
当所有事情都尘埃落定后,女主等到男主回来。
约定的五亿女主说:“我以为你真的喜欢我呢!
”
不过最后,女主并没有拿走这五亿的保险金。
放在桌上的保险金反而,一起当起了雌雄大盗。
男女主一起诈骗
男女主一起诈骗骗的是一开始女主看中的珠宝店(本文第一张图)。
鸽子宝石戒指既然都是要骗的,不如骗取你喜欢的东西吧——一枚宝石戒指。
韩国银行被一个五人骗子团伙劫走五十亿元,这伙劫匪分散开来四处逃命。
常赫是这伙劫匪的头目,在逃跑时遇上车祸当场身亡,另一个头目“大嘴”则在重伤之下被送进了医院,受到警察的严密看守。
这伙劫匪的另3名成员,则逃得无影无踪,没有任何消息。
金探长负责此案,他迅速展开对其余三人的调查与追索,案情也随之渐渐浮出水面。
该片是一部黑色犯罪电影,影片风格类似昆汀·塔伦蒂诺的《落水狗》和好莱坞悬疑电影《非常嫌疑犯》。
从多个当事人角度回述抢劫策划及失败的过程,探究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叛徒。
情节极为抓人,又是韩国电影将好莱坞血脉与本土故事成功结合的示范。
片中几个劫匪性格鲜明,为影片增色不少。
在观看电影之前大可以凭借常识、一般性来预测剧情走向,但这种预测并不总是适用。
因为电影的一两个小时,可以就着前面的一点点铺垫、碎片,而不论逻辑严谨与否,来下戏剧性的结论,情节走向。
原初看到隧道会怀疑黑暗中掉包,但对于紧追的警车,和隧道不长的判断,认为这不大可能,警方看到尸体(或验证),更加确认尸体的外貌乃至其他特征即便第一眼看错,事后警方的法医鉴定也应该能够发现。
听到两个兄弟,会怀疑是同一个人,但是回忆之中的两人场景(时间性未明的,但使人、我误解为出狱后的碰面,这是属于想当然的,因为在情节设定中,那个兄弟是在犯人死后才回国而非出狱后就见面的,这里的疏漏、不严谨进一步加深了“两个人”的印象)对其进行了推翻。
这种推翻当然仅仅是观感记忆上的,而非是逻辑严谨的说明。
但以人们对电影语言的信任,认为至少不会在镜头上说谎,从而相信这种展示是作为前提而存在的东西,而非已经被作为推理、情节的铺垫加以架空的产物。
伪装之后的犯人的移民资料是如何伪造的呢?
仅仅通过电话伪造过于牵强了,若涉及网站入侵则须另费笔墨。
小说的创作并非儿戏,对于两兄弟为同一人的怀疑更加减轻,因为小说不是可以随意炮制的骗子伎俩,尤其是著名小说。
小说必须是哥哥所写的,而不能是行为放荡的弟弟为了骗局而写的。
但小说的情节却绕开了这里的条件制约,以整容来成为兄弟,从而继承小说,而且这里微妙地只是继承小说的名义而非自己开始伪装成创作小说的。
正是在这个逻辑节点上,情节再度绕过经验预判,在逻辑上成立了。
性格是这电影里面最为戏剧化的事物,仿佛可以完全成为另一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而没有一点痕迹。
倘若伪装者是采取移情心理进行自我暗示式的投入式模仿,那么,导演后来作为推动高潮的身份揭露式的举止粗鲁,就成了对这种表演心理的违背,成了对“技巧式扮演”的肯定。
而技巧式扮演如何能够做到全时全地呢?
尤其在性爱的档口,都能够丝毫不泄露痕迹?
不过早安排犯人前女友与犯人伪装后的角色发生关系,也许也是出于对身材、性行为所暴露的人格气质、习惯行为这些较大疏漏的回避吧。
而没有和警察深入谈论文学,也是回避。
最后声音。
犯人的声音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表示不同人格的细节都被戏剧化地掩藏了。
由此而言,所谓戏剧化,实际也就是,主要为创造戏剧这一视角之下的逻辑成立,而轻略这些逻辑的成立在日常之中有多少的巧合、幸运、特殊性。
电影仅仅解释镜头下的那些部分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而在结果上显得戏剧化,不现实,尽管戏剧的所有部分都能逻辑。
好的电影能够将情节所需的概率深埋到现实深处,使外表维持现实的寻常宁静,直到戏剧化的出现,无数埋藏的碎片被连根拔起,足够解释离奇的情节。
一边保持 戏剧高潮迭起 ,一边保持出人意料而令人信服口服,大约是相冲突为难的吧。
因为戏剧的高潮迭起意味着破绽,处理每一段新起的高潮尚且要心思缜密,如何做到在戏剧高潮反复之后再来一次彻底颠覆呢?
这首先是技巧乃至题材的挑战,即便说服力充分,前面的高潮迭起也早已败坏了戏剧的严肃氛围,从而使人不再保持现实主义的态度,而成了娱乐与玩赏,对每个出乎意料的“高潮”叫好、惊讶一下。
肖申克救赎在结局之前的情节都属于现实主义的铺叙。
而非戏剧化的高潮迭起。
————————电影的出人意料就像一出魔术,以前面铺设的多种结局刻意误导观众,所有的意义都成了最后的一出惊叹。
哇,制作好贵的魔术。
效果好低的效果。
= = 不是每一部电影都是肖申克救赎。
从前我爱出人意料的结局,因为我以为每一部电影都是电锯惊魂或者肖申克救赎,直到我接触到为了转折而转折的电影。
安安心心看政剧吧思密达。
很有以前看港片时的流畅与痛快。
这种故事中没有大是大非,有简单的为亲情复仇,有简单的骗术连环套,有简单的冷幽默,故事情节完后细想确有些编得过于完美了,但观影过程中并不在意,特别是最近看的十三叉和龙门飞甲的编剧与故事讲述平庸至极,看它就更如遇上一位老朋友了。
其实香港电影只要找回往日电影的无拘无束,就如如今的韩国电影一样,自然可以找回黄金岁月。
没啥感觉饿
节奏偏慢,导演调度差了点,剧本不错
主角说了,他报仇也只是为了教训教训他们,并不是要他们的命。但谁知道呢,干坏事,最后总是有业果的。只不过是这个果子是你自己吃还是别人替你吃的问题。
中下。
真的是很精彩的一个高智商大骗局。骗子骗骗子,局中有局,套中有套。哥哥整形成弟弟样子成功为被骗自杀的弟弟报仇,金先生乃是罪有应得。前半部分太拖沓,后来慢慢精彩。(这篇影评非常详细:http://www.19lou.com/forum-44-thread-29156189-1-1.html)
思想不集中及大脑间歇性短路的人不适合这种结构稍微新颖一点的犯罪片。脸盲症的人不适合辨认一堆韩国单眼皮没帅哥的盗贼团伙。故事一旦来个整容作转折,就要编到200分才可以原谅这种耍赖手段。导演后来还拍来《盗贼联盟》,感觉是时尚版的《汉城大劫案》
实在是有点随意
看过 就是忘了写影评 感觉上像是【剑鱼行动】 只是多了些搞笑的桥段
开篇不到30分钟就败露谜底,让人看的少了兴致,同时还降低了大韩民族的整容术,败笔啊!
多年后看了巴黎恋人才发现原来朴信阳就是这片的男主角呀,演的灰常好,挺一个。
又臭又长
都老了,看得好困-2019.8.24-176
悬疑的气氛差了些,重要的是有些细节破绽太大。
廉晶雅有点儿做作哇还是~韓國電影給人感覺就是用力過猛~
演的不错,总体可以看
棒子演戏能不扯着嗓子喊吗
拔草
创意很新颖没错 可这拍的什么东西鬼呀
有些地方没办法圆,比如常虎怎么知道装钱的车去了哪里,又正好算到那个拆白党被杀?
才发现自己N年前就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