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会偶然邂逅这种让人不能自拔的电影每次看完电影或者电视剧总会失眠一整个星期,这大概就是我平时不常看他们的原因吧?
躺在床上总会想如果我是剧里的人会如何如何当天晚上我在床上听李志《被禁忌的游戏》“后来,慢慢的,我也想醉”记得小时候有时跟父母出去吃饭,大人们总会喝酒,我也会拿一点过来尝,那时的我很好奇这么难喝的东西怎么还会有人喜欢喝,它甚至都没有可乐好喝。
后来,等我混大了,终于发现,世界不是你当初所想的当一切都失去啦的时候,才会恍然发现,那不是一切于是,我也想醉我也靠在黑暗的墙壁上,旁边是酒瓶我不喜欢跟很多很多人喝酒,我更宁愿看着他们喝,然后自己回去和兄弟喝我喜欢醉后的世界,整个世界可以离谱一点,虚幻一点
2006 年,香港一部叫做《半醉人间》的电影……小成本、小资、小情调、芝加哥学派、现代城市中抽象出来的情感……阿Paul,a bar tender,旁观者,看着:想醉却醉不得的人们在“半醉间”,调酒,调“戏”。
当时权当做一部小文艺片看,现在只觉得是一个floating landscape 。
喝酒要不要醉,一醉解千愁有何不好?
因为醉了会醒……喝不醉的人半醉人间,不生不死最为伤,亦乐亦悲岂作真。
想醉的人是想逃离,逃离到一个了却诸般事项的本真处找自己,一个真实的可以自我接受的自己。
游走在现代的都市之中,在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里,在被安排好的舞台上演戏,究竟有多少重角色有谁知道呢。
对此,皮兰德楼是一个绝对的预见者,透过意大利人优美的眼轮洞悉《亨利四世》,写下了现代的轨迹。
只是午夜梦醒时分也许会觉得这样活着太虚假,但在一个逐渐异化的支离破碎的世界里又还有什么选择。
我有几分敬佩求醉的人,有多少人是深深的沦落进庞大的体系中难以自拔啊?
活着的意义变得越加的复杂也越加的简单……复杂:背着各种责任目的,求各样虚幻浮名,周旋于繁复的因果循环,徒劳的求价值,什么是价值我们知道么,求的是哪家的价值我们知道吗,知道又怎么样,谁晓得是怎样编撰来的,说什么家国天下事,前途责任身,人到哪里去了?
做成个体系出来无非是想让人活的更好更舒服,群居动物的生活需要。
哀哉的是我们被系住了,好像一降临就被规划好了,在有限的选择中挣扎的有滋有味,适应的恰得其分,各种角色都做得来。
位置层级都是划分好的,就算找台电脑去坐镇指挥台都不必担心这个稳定的大格局会出现什么乱子,每一环都是按部就班地运作的嘛。
想起卡夫卡了,卡夫卡比皮兰德楼又进了一步,《城堡>可以是个无所谓的神秘空壳,《审判》可以彻底将无辜的人变得十恶不赦,制度的威力或许被扩大了,可是为什么觉得这样近。
我们只是需要人来占个位子?
我们只是需要人来扮角色?
任是什么人都可以?
我们就是角色还是角色是我们?
演来演去一场戏落幕,哪里去。
或许有别的通告,或许就此终局,或许永远留在那场戏里。
很想问一句:没有戏了、没有舞台了,何如?
每个人都必须有角色,只是把人和角色分开来会活的很苦涩,半醉人间,在自己与角色之间纠结……白天是一副光鲜亮丽的样子在阳光之下,夜晚就成了无所适从的幽灵流浪在月光里……酒干倘卖无,卖一盏空空的琼浆,买来今夜清醒时自己的梦电影放完了,幕布落下了,半醉间关门了,如果我们还有所归依……不是一件很自在的事么……只要还想得到自己还想得到舞台之外的天空……再讲个小故事听:寒冬里,一只刺猬,在雪夜里缓缓爬行,爬过了冻结的冰面,穿过冰冷的枝叶,挖开了自己的洞穴,凝视着里面另一只刺猬说:冷吗?
另一个说:回来了?。
然后两只刺猬依偎在一起。
应该很暖吧,也会痛吧。
注定脱不掉包裹自己的刺,又怎么样呢……
这部片是我真爱。
影评补自一年前:都是记在记事本中,趁有空时更新的: 现在的心境最想像那首歌这样。
做人太苦,成仙太难,不如半醉人间。
小打工仔冷眼看世百态,自以为是个出戏的人,却的的确确是其中最入世的那个。
这是一部比王家卫还王家卫的片子。
如果你欣赏东邪西毒那种装逼的让人想哭的调调,这部片子非常适合你。
装逼并不是个贬义词。
只是能恰好形容被某种情绪直击心脏,却在当下这个嬉笑怒骂戏谑年代中抛弃个人细腻感受,涌入感观浪潮的狂欢中,对自己out于时代的自嘲。
我清楚,所以我装逼。
我对这部片子的喜爱远胜于今年看到的所有作品。
怪得我out的话可以再自证一遍:我在09年的冬天对06年香港寂寂无票房的新导演无大牌半路拦上一眼的BTV深夜档贺岁片产生一种剥落痛苦,内心发颤,如救命稻草般的溺爱。
香港真是一座魔乱又可自我救赎的城市。
因为一部片子和一点机缘。
我很爱它。
100225半途开始的故事,不巧,正好。
这片电影正好一个断章,没看到开始,也猜不中结局。
阿Paul在“醉人间”酒吧打工做调酒师,他老妈在他幼年时离家出走,而老爸酗酒又没用。
终于某日酗酒过度过世。
他在调酒时常常游神于外,观察周遭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社会,不会喝酒,一醉就时时想起自己的混帐老爸而痛哭不止。
酒吧老板娘Candy,有一个不帅的男朋友却肯帮她盘店,可是顶下店面的那天就是二人和平分手的日子,她成了喝不醉的酒吧老板娘,在小弟失态时能够照料他。
酒吧年轻的女招待是大学打工妹,她年轻又有正常的情感需求和社交圈,喜欢上情感受过伤的阿Paul,在误解和试探中放弃过又争取过,最后赢得了阿Paul不够完整,却尽力而为的爱。
故事里还有许多人,他们是路人,又是这个酒吧圈内沉沦着的主人翁。
我喜欢这部电影。
100301我从李思捷破口大扁一个没出息男人处开始看。
看发型和酒吧的昏暗色调,我以为是90年代的HK糜烂片,跳过台去看完了护戒使者后,翻台翻过来,鹅黄色女招待对阿Paul那样明显的爱意而愣头青只会走神,老板娘醉中独醒地旁观着年轻人的聚会。
卢巧音的老板娘眉眼带着点醉意的冷艳让我对这片产生了点亲近感。
喝醉的阿paul留在店里,画面插入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又被他虐的片段回顾,我以为这是部父子伦理片,鉴于我的恶趣味于是兴趣大起;他醉中的软弱和哭泣,以及画面中听其倾诉的唯一女主居然是老板娘留下来照顾他,我以为原来这不是明朗少女感化失意男孩而是两个寂寞男女,并且!还是年下男与御姐的依赖和取暖故事,哇,我以为我挖到宝了!就算怪我脑补过甚,如果忽略掉感情主线,这片子的经典之处也比比皆是。
最后女孩为男孩调了一杯名叫“人生”的“酒”(其实就是白水,包袱出来时能直觉到,但对现在太多浅白烂的影片和情感,白水的人生还有一丝青涩和稚嫩的认真和使命感在里面,不搞笑,很窝心)。
片中走大团圆路线的女主其实性格也满清爽的,喜欢那男孩,会吃醋,会别扭,可是也大方不做作。
那男孩是软弱和迟疑的,如果是个拿捏爱端的女角儿(现在这种人片子和现实中比比皆是),结局如果还敢喜剧收场我非得吐一嘴唾沫过去。
女孩的纯真明朗,以及因满心的喜欢而迅速原谅爱人的错失,欢喜的在一起。
我喜欢这样的收场,女孩儿是个会珍惜,懂得喜欢的来之不易的人。
这样青春的结局其实也还OK了。
片子里每人都有自己的苦和迷茫,他们无意识地聚到醉人间来买醉。
其实,很多时候是借醉做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不敢说的话,不敢告的白,不敢撒的野。
最终看的清的是女主人,最终逃不过的也是她自己的心。
就好像,很久很久以前,大漠里那个叫欧阳峰的男人。
前天中午在電視上看見的電影,忘了是哪個電視臺,已經演了一半。
看完,感覺有touch到我。
在網上搜來看,這樣一個故事,有點俗,有點模仿,但是真的有觸動到我。
有這樣一間酒吧,叫做“半人間”,每天在這間酒吧裡都發生這樣那樣的故事。
城市小人物的故事,資本剝削者的故事,酒吧老闆candy的故事,兼職服務員Stella,調酒師阿Paul的故事……穿插在一起,電影的主旋律就在這一個個小故事中被導演緩緩講出。
這是一個被麻痹的時代,這是一個寂寞的城市,那是一群有著各自故事的人。
情節雖然感覺有模仿,但是我喜歡的是裏面的那些故事,還喜歡那些對白。
也許阿paul的故事有點映射到我自己,不是全部,但是那一點點就足夠我沉默,足夠我默默回憶。
“不應該輕易地去打聽別人的故事,除了你沒有足夠的能力,還因為故事的真相可能會很驚人”讓我想起曾經認識的一個姐姐“你觉不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很口渴,人人都说喝杯东西,喝杯东西就好像打针治病,同病相怜的人很多,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坐在一起喝杯东西,能坐在一起未必开心,但起码有人陪,我不喜欢一个人,所以想有人陪,我想醉,我想有人陪我一起醉”也許是我現在最想做的“听人说喝酒对健康不好,但是我看见许多健康的人都不快乐,其实我们凭什么去判断人们健康和快乐的最佳比例呢?
”對的呢電影的最後,導演說出了這半人間就把名字的出處,“做人太苦,成仙太难”,所以酒吧的名字就叫“半人间”。
你觉不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很口渴,人人都说喝杯东西。
人生其实也就是一杯清水,却来得比任何一种烈酒都呛人。
原来人间真是太苦,成仙真是太难,只一杯清水,也能让你半醉人间。
”這句話,讓我喜歡到不行。
然後,我就突然想去喝一杯苦艾酒
醉生梦死的浮生半闲——批《半醉人间》文/1度《半醉人间》是中秋介绍的电影,他在他的博上说这是他最近所看到的最好的电影。
我所进的电影网站将此片列入“恐怖片”系列,本人最害怕看恐怖片,一年前看的《咒怨》令我至今走上楼梯的时候都心有余悸。
问中秋,他说是爱情片。
我就郁闷了。
到底是什么片?
看海报,浓妆妖媚,既有港台恐怖片的淤艳成分又有爱情片的娇柔做作。
没办法, 只好硬起头皮看下去……其实打开电影便知这不是恐怖片,镜头凌乱却细腻,呈现出的主题明亮且硕大无比。
这不是港台恐怖片的风格,那些恐怖片往往一味的凌乱,这是过分剪辑的效果,从不敢细腻的描述一个主题,仿佛这样便会使那只“鬼”无所遁形了一般。
以为足够乱的镜头拼凑起来便可以生产出悬念,孰不知“乱花虽欲迷人眼,毕竟欠了风流”,所以,看港台的恐怖片除了能够测试你的心脏承受能力,我们一无所获。
扯远了。
回到《半醉人间》。
看了一小段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剧情片,这使我感到安慰,因为我所偏爱的电影是国产的剧情片及韩国的色情片。
之所以喜欢韩国色情片也是因为其中的剧情很有意思,比如《坏小子》、《空房诱奸》及《漂流欲室》。
可是我没想到这是一部“香港制造”的作品,港台怎么会有剧情片?
即便有也不值得看,因为香港除了拍动作片、喜剧片及三级片之类的商业电影之外还会潜心搞什么艺术呢?
要知道那个地方只有一个王家卫,没有成千上万的陈凯歌、陈果之流的装逼犯。
我一直努力的去发掘影片的精彩之处,希望籍此来回报自己的热情,可是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没意思。
感觉电影已经变成一部下三滥的肥皂剧,先前提到的人生百态到了后半部分一一被忽略,仿佛直到这个时候导演才进入状态,才恍然大悟:哦,我要拍的是一部爱情片。
于是纷纷倒戈,冲着女1号疯狂进攻。
也亏得女1号够本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演得大方到位。
此时,我们就该当他是一部爱情片来把玩,我们或欣赏女主角的纯情或憎恶男主角的木讷。
我们甚至可以为女主角的沉默产生怜悯,是的,就是这样,导演一边玩弄着女主角一边得意的拿给我们看,说:她就是这样的,你想不想来玩玩?
操,干她大爷的!
男主角落魄打工,入住酒吧。
邂逅调酒师的女主角,她美丽善良可爱热情,从影片一开始导演就把女主角当做一张皇牌来勾引男性观众,使人想入非非。
到后来,女主角更是情窦初开,腼腆而又纯情,对男主角更是宽容包涵。
并在受伤害时亦只是无助的哭泣。
我靠,骗小孩啊,现实呢?
现实是:酒吧皆是风尘女,世上少有纯情郎!
哪有那种既得家产(调酒技术)又得美貌佳人的好事?
这分明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垃圾片,开始时还假惺惺的拍几出人间众生相,隐约提到一个雇员和老板、经常吵架的青年男女及老板娘的前尘往事,然而一讲完雇员和老板之间的纠纷导演便迫不及待的去拍他的爱情片去了,将我们这些想借电影看破红尘的人晾到一边,最可恶的是,到后来居然还整出一个爱情来,爱得那么纯真那么美妙,真让人啼笑皆非!
我不想谈男主角及其父亲之间的情感纠葛,因为这纯粹是扯淡,深入浅出吗?
到最后变成不知所谓。
或许也只能这样,酒或者“醉”,本来就是不知所谓的东西呀。
呵呵。
这是谁的醉生梦死都不重要,大家一笑而过吧。
最近喝了很多很多很多的酒,然后就想起了还没有看这部电影.其实我有在检讨为什么不小心就喝这么多,还有身边的人为什么又喝这么多.我知道大家最近都在一个困难时期.大家都是如此的狂躁不安一直以来我都像Paul一样觉得买醉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我是一个AB型血的人,就是要以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去活着,可是我又是双鱼座,就是一个一喝酒上瘾就不能自已的星座.双鱼座还是一个擅长装傻的星座,我一直都在装糊涂来面对一些不想面对的事情,可是最近真的活得比任何人都糊涂.然后回想一下我到底用什么理由来喝酒,却找不到一个确实正当的理由.只能都把所有归咎成不开心.可是大家喝酒的理由也没什么大不了,车行老板没有勇气为幸福的家庭负责,呀权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呀菲和呀一互相喜欢却一直要斗气,Yuki只是太寂寞,Paul爸爸是因为自己很失败,Candy为了一份不能实现的爱情,大家都有一个喝酒的理由,而这些理由都是不开心的,是不是喝醉就可以到达极乐世界,只有自己最清楚.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要回到现实世界吧. 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一定会在嘲笑这些自欺欺人的人们.人世间还有这么多大苦难,战争,饥荒,洪水,地震,污染,世界末日都快要来了,这些愚蠢的人们还在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买醉,那谁来拯救世界.说不定上帝也是醉了一时糊涂才造出了人.真是一群愚昧可笑的生物吧.最后Stella倒了一杯清水给Paul,说这杯就是人生,我顿时想把最近堆积的泪都哭出来.聪明的人就知道,想醉的时候就装醉,想清醒的时候就清醒,所以以后还是喝可乐好了.酒还是留着开心的时候喝比较好吧.说到底世界还是很残酷,无能为力改变什么,既然还是要活下去,不如积极乐观地活下去吧,就算不用喝酒也能找到开心的事情.谢谢这部电影让我又再想通一切.哎,真是喝酒喝多了最近一直像一个喝醉酒的啰嗦老太婆.
胃肠炎后遗症以及过敏反应中,只能流食度日,看了《半醉人间》,喝酒的欲望就燃烧起来了。
像我这样的人,只看这个名字,就会忍不住喜欢这片子,何况还有卢巧音。
没有什么以貌取人或者盲目热爱,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不是徒有其表。
酒从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喝到恰到好处就上天堂,喝的过了就下地狱,喝的太少就很乏味的只看见杯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很多人喝酒为了忘记,却只有自己知晓明明是为了记得,明明是为了舍不得。
选择暂时留下这里生活以后,就没有醉过。
每天都刻意提醒自己,一切都是暂时的。
虽然什么都好似兢兢业业的在做,却从没有投入过。
是心里的恐惧吧,怕自己沉溺,然后就再也走不掉了,怕这个暂时的最好选择变成一辈子的选择。
十个月了,没有动过什么感情,没有交过半个朋友,断绝了任何可能有进展的暧昧。
做着貌似高尚的工作,过着看起来很美的日子,完全不能投入,连喝酒都不能醉了。
人说心安是归处,我的心就那么悬在半空中,干瘪乏力。
人好似一部机器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样的话,什么工作都像模像样。
只是我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所以论文都只做到一半,我已经是个被掏空的人了,没有想法,我觉得自己麻木的像个傻子了。
端午节,光鲜亮丽的像个假人一般参加个婚礼以后就没有回家,虽然电话一遍遍打来,我还是回到自己的地方睡着了。
期间短暂的矛盾过,但是完全没有挣扎。
只觉得好累,人散了一样。
回想人生第一次喝醉,只喝了两瓶,就弱弱的倒下了。
那还是在大学时候,跟高中时的男朋友一起。
那时候他的心里有了别人,我的身边也有了别人。
我想那时候的醉应该是因为虽然我抢先一步身边有了别人,但心里装的还是他吧。
我真是个矛盾的疯子啊。
可是那时候还是觉得开心啊,因为总是想做什么做什么,虽然有点不幸福。
在这个城市里,能陪我喝酒的那个人,在一起喝酒的时候总是念一句话:为什么你说了不会回来又回来?
我也在天天问自己。
幸福到底是什么啊?
我好像知道,大概就是很多不开心和一点开心,像是只放一点糖的苦咖啡。
为什么不能只是开心呢?
时常想起上学时候,我们几个人半夜归寝,从头醉到脚,手里提着高跟鞋,光着脚上楼梯的日子。
我不想在这里停下来,就闭上眼睛关上耳朵,但是生活好像停下来了。
不动心的生活,让每一天都是雷同。
我不想这样了,即使不能沉醉,至少要半醉。
不制造回忆的话,怎么知道有活过一天?
也记不清楚电影的名字了,有部好像叫《月满抱西环》,又有部叫《跑马地的月光》。
反正都是由佘诗曼、张志霖等一班不算很红却不是没有名气的二线演员来当主角。
我想把这一埋戏的剧情搞乱。
你大概不会入戏院看这些电影,但深夜或周末下午在电影重播时,你却可能坐定下来看,甚至一看再看。
《半醉人间》看上去就像这类港产小品的格局。
最初知道电影能占上春节前的档期,感到意外,以为多少反映出香港电影工业的困境。
今天一查,才发现明天(1月19日)此片只会在四五家非旺区的戏院上画,这似乎又是港产片的另一种困局。
《半醉人间》在内地上画的日益比香港还要早两天,即是说,现在有些二线港产片已半放弃香港市场,计好数卖大陆市场卖VCD/DVD市场便可收回成本,好过花钱在香港做宣传。
李力持早前便拍了部《妃子笑》,2R两姊妹主演,还有Viann做配角,我好想看,但大部份人都不知道曾上过画。
见识过成龙大哥的神话,听过大家对无极的失望,看到他们大量投入了资金却也拍不出好看的电影,你便不想对《半醉人间》这类小本制作过份严刻。
要数《半醉人间》不善的地方不难,人物描写流于片面属意料中事,例如打工仔曾国祥被当他是豉油碟(给人点)的老板差遣到被陈文媛抛弃,便全无说服力。
电影想把陈文媛拍成不体谅的野蛮女朋友,我却认为陈文媛爱得勇敢合理。
但这都不重要,最剌眼的反而是曾国祥和陈文媛这对小情侣看似生活迫人,家中餐桌和客厅都点着一朵朵小蜡烛,虚浮得双脚离地。
《半醉人间》在故事和制作技巧上都有不少沙石,只能做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我觉得此片比神话好看,所以还是一套值得支持的港产片。
此片最可观的是黄婉伶(Race@2R)与周国贤这对主角之间的爱情线。
早前我在Podcast中跟密斯大埔说,为什么港产片总是拍不出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现在Race和周国贤算是成功地拍出一个来了。
十八岁的中五重读生周国贤因为在酒吧兼职遇上了二十岁浸会传理系(与剧情无关,电影独白煞有介事说出来纯为要个型的感觉)的Race。
两人在卢巧音的酒吧来打工,互生好感,当中也出现过一些波折,但都不过是“我在乎你爱不爱我”,没有复杂计算。
Race的角色机灵可爱,有爱情智慧,非常讨好。
周国贤也难得纯情形象亦令人受落。
卢巧音有魅力,只是角色没有发挥空间。
这批青春演员的演技当然难以与那些一线影星相比,但在整部电影来说是取分的重要部份,如演贱格老板的李思捷,他的演绎弥补了不少剧本上的薄弱。
我是看《半醉人间》的免费首映的,主持人的开场白:“带位的职员说很久没有见过全场爆满的周未四点场了。
”如果不是有此机会,可能电影落了画也不会知道。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384
已经多久没有让我觉得好看的戏了?
不记得况且这戏里面的人我完全不喜欢,所以更是难得!
半人间——candy的酒吧,18岁的阿paul在这间酒吧做part time,学习调酒,并且从每天来这里喝酒的人眼里看人生,影片就从这些普通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层层铺开,带给我们思考,感动。
人应该如何选择,如何生活?
阿权和他的老板老板给幸福的定义:幸福是女人发明的,男人只是求开心,幸福这个东西,是送给女人的感觉,让女人可以随心买名牌就可以了,女人不可以只开心,不幸福,但是男人,更加不可能只幸福不开心。
他老板说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但是女人和男人对他这番话的认同度肯定天差地别。
女人和男人就是来自两个星球,永远没法完全沟通,没法完全相互理解,so,别太较真,就ok。
阿权的女朋友MS一直蛮不讲理,不理解阿权的工作,但是,如果这个女人是我,只怕我闹得更厉害老板说,你是一个豉油碟,我想点就点!
很多老板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当员工豉油碟,很多员工犯的错误就是为了生活只能做豉油碟。
but,人间就是这么苦,升天又太难,看你如何调教自己心态。
candy和阿paul阿paul说,有时真的不应该太关心别人,知道人家那么多事情,或者问人家点解唔开心,除了我们的能力真是有限之外,很可能真相会吓倒你!
十分同意这句话,我们的能力真是有限得很,既不是什么大富豪也没有回天的法力,如果人家的麻烦是小麻烦,人家自然会求助你,别人都不开口了,说明他知道你没法帮他!
所以追问出来结果往往是大家尴尬,顶多你也就是可以支持他,有用么?
和他讲讲think postive,flower,rainbow之类,有用么?
哈~candy和她男朋友是同复异母的兄妹,这关系揭穿之后两人有多痛苦?
只有当事人知道!
但其实我身边就有真实版的例子,不过这两个人没有分开,因为感情太深,知道得太晚,男孩子是小时候被抱给别人家养的,都快结婚了,双方家长见面才知道,但这两个人还是选择结婚,然后去领养了一个小孩子,到现在也平静幸福的生活着。
look,人间就是这么苦,升天又太难,看你如何做选择。
阿paul和佢老豆阿paul的父亲教他:份份报纸的头条都不同,看报纸学做人,想清楚自己的头条在哪里!
最伤父母的话莫过于“总之我点都好,我唔想似你!
”做父母的听见自己个仔讲这种话,不知道心里什么滋味,自卑,难过,生气。。。。
五味杂陈,做人家子女的,不管怎么样,有的话说不得的还是要想清楚,别冲动,你永远是欠你父母的,你没资格。
阿paul的爸爸酗酒,但最后不是喝酒喝死的,是中风被他气死的,阿paul此时后悔已经太迟,有的东西失去了的永远追不回。
ok,人间就是这么苦,升天又太难,看你如何珍惜。
阿paul和stella,yuki阿paul:我其实不懂如何中意人。
stella:唔紧要,别学如何伤害人就得了!
yuki自己送上门,paul自己没原则,就这样伤害到stella。
伤害人,其实不需要学的,天生本领,有的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为了保护另一个更重要的人或者事,有的确完全是阴差阳错,不是有心的。
被伤害的那一个不要太死心眼,否则只有自己更伤。
yes,人间就是这么苦,升天又太难,看你如何保护自己。
阿权的老板重新找到一个豉油碟做他跟班,yuki和她bf继续分分合合,阿paul决定回去读书,last day,stella调了一杯“人生”给阿paul,其实是杯清水,candy的男朋友调的酒叫“半人间”,喝完她们就分手,所以candy在影片开头说过,我们这里不卖“半人间”。。。。。
stella踢paul一下,说“收工”!
哈哈,我也踢电脑一下,说“收工”!!!
heehee,人间太苦,升天太难,我看我还是早点睡
苦艾酒又称Vermouth,音译过来就是味美思.利口酒,好多的鸡尾酒里面都要用到的酒.记得当时学调酒的时候,介绍到这个酒品,老师只说名字叫味美思的利口酒,我本以为是一种香甜的可口的酒,在尝酒的时候,拿吸管重重的来了一口.结果辛辣和苦涩马上占据了我的真个感官...那之后变知道了苦艾酒的厉害.电影中SATLLA过生日的时候,HIGH到最高点,为每人拿出了一杯苦艾酒,几乎每个人都没有办法整杯喝下,只有CANDY,皱皱眉头,喝完了整杯的苦艾酒.也许只有有回忆的人才可以喝下这种苦涩.没有香甜的苦涩.她的回忆很苦涩.有的时候,爱情并不是最伤脑筋的.爱上一个不能爱的人才会让人肝肠寸断.比如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PUAL是一个不懂得爱的人,或者说他就是最普通的一个人.失去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回忆是那么美好.爸爸倒在自己的面前自己却无能为力.不时斥责他的酗酒成性,只当是痛恨这个爸爸,却不知道其实痛恨一个人只是因为无尽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恨.这是人生的哲理.他痛恨父亲醉的世界,坚持自己的清醒.但是也在受伤害和看到来来去去之后喜欢上了醉酒的世界.我不敢说我们要珍惜眼前人,但是再是美好的东西都会有厌烦的那一刻.何去何从只是我们心中无限的洒脱.我们都不是圣人.没有办法做到完美.但是掩饰是必须的.STALLA就是一个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小女人.爱和恨全部写在脸上.当她看到PUAL和另一个女人在休息室接吻的时候,不由得大叫呵斥.然后甩开臂膀饶过PUAL走出"半人间"PUAL追出去,一再解释是被那个女人拽着吻的,恳求SATLLA的原谅,她却要求他吻她.关键的时候,她喊"非礼"PUAL不由得躲在一旁,"如果你不愿意,没人能吻的到你"是啊,多么浅显可是有明白的话语.任何人都不要解释自己和另外的人发生关系是多么的不情愿.没人能迫使你做不喜欢的事情.只不过大家的定力都不是很强而已...PUAL最后选择了离开酒吧去继续学业.临走的时候让SATLLA给他调一杯酒,SATLLA让他闭上眼睛.倒了一杯白水进酒杯.PUAL喝了之后感触良多.PUAL问SATLLA这杯酒叫什么.SATLLA回答"人生"每种酒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故事,可是有时候看着来来去去变化无常会发现,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相似.我们的故事也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人生也在继续.来的人来了,走的人走了.而我们心中都有一杯秘密的酒,他叫"半人间"
半醉人间是一种酒,亦是他人无法触及的状态。
那首歌非常好听 好听到盖过了剧情
文艺的不够火候,商业的也不够彻底,人生百态的展现虽俗套而寡淡,但略有说服力,总体算不错,一部略带清新,少许人情味的电影。
总有人借烟、酒来填心里的窟窿。。
香港人总是想故作深沉,却又那么浅薄。
看过
酒。
又是我喜欢的小众范儿
毒舌重庆站七城观影七夕节选片,当时听的普通话版,小孩读书一样一句话拖拉很久,06年的酒吧调酒师切换镜头耍帅就像非主流盛行一时的模样,镜头瞎晃,选角是个小难题,同样都不知名的十来线艺人,总参杂几个像导演亲戚一样的奇怪角色,可是尴尬到完全可以不用花时间看,录播选片普通话差评
为什么这么高分
人间太苦 升天太难 半醉人间
人间各有命,沉浮半醉间,一朝梦将醒,何处是归程。
3人生如酒,酒如人生,一部以酒吧为故事背景的电影。人艰不拆的世间百态,剧情比较写实了。
每一段有点意思,那个老板娘的故事和简介不一样啊
邱礼涛的确有风格,stella不比ab好看?
人间太苦,升天太难。
06年的片子拍的却像八几年的~
人间太苦,成仙太难。半醉人间,港产小品。
邱礼涛拉胯的时候是真拉胯。
人间太苦,升仙太难,不如半醉人间。设定不错,故事缺乏代表性或者说略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