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春香传的连环画,一直对这个美丽的故事很感兴趣。
虽然和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故事一样,情节老套,但纯真的爱情和坚持永远不会过时,何况还带着些许异国风情呢。
先说下优点吧:此本电影的构思很巧妙,通过朝鲜历史上的“盘索里”的说唱曲艺贯穿全剧,来解说故事剧情。
不仅很有新意,而且还宣传肯定了朝鲜的传统艺术,应该是此电影获得诸多赞赏的重要原因。
然而作为一本电影,是否优秀,个人认为主演的演技是最重要的一环。
看了1980年版本和2000年版本,真的感触挺深的。
原来同样一个故事,男女主演演的好和演的不好可以相差这么大。
从这点出发,是无法认同00版的质量的。
1980年版男主本身相貌文雅,气质高贵,举止有节,无论是第一次接触女主,还是中后期和女主相处示爱,都是如此,是很符合角色设定的。
2000年版本男主各方面都欠缺了一些,前期言行举止就演绎的很轻浮,而在女主家,演绎和老版本同样的情节时,更是演的猥琐猴急,本来很纯洁的爱情,只剩下色情。
当然这里导演也必须附上责任,本来这是一个传统童话故事,为了博眼球,添加了那么多少儿不宜的画面,让人不忍直视,完全没必要。
再谈女主,两版女主更是云泥之别:80版的女主演的让人击节叫好。
纯真善良坚强,对爱情执着不悔,都体现在她的眼神和一举一动中。
80版女主侧身回避男子问话,低头眼神不直视,让丫鬟传话,欲说还休,满脸羞涩,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很传统的女性形象,也为下面的剧情做铺垫。
而00版的女主的演绎完全缺乏这些细节表达。
出来就是呵斥无礼家丁,太面谱化的表演。
很无语,完全没把少女动心的细节表现出来,以至于随着剧情的发展,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为了权势和身份强行和男主在一起了。
而后期女主被囚,在监狱倾诉这一段,80版也演绎的相当好,面对绝境仍对爱情执着坚定,宁死不屈。
对剧情有点不爽的就是,后期的男主略渣,知道女主为了自己深陷险境,还多次各渠道打听试探女主是否变节。
最后还摆出一副施恩人的态度救了女主。
建议喜欢这个故事的人还是去看80版的春香传,看下80版女主的演绎,绝对是经典之作。
唯一遗憾的是在网上只找到中文配音版,少了点原汁原味。
《春香传》。
6分。
林权泽导演,曹承佑、李孝贞主演作品。
影片根据朝鲜民间故事改编,讲述曹承佑饰演的前院副史公子梦龙端午节偶遇退妓月梅之女春香,两人情投意合,一见钟情,甚至私定终身。
但好景不长,副史高升,梦龙随父共赴汉城。
两人依依不舍,痛哭惜别。
而新任副史专横跋扈,一心逼春香做其侧室,春香刚烈反抗,誓死不从,遭到严刑拷打。
梦龙用功读书,终于通过殿试考取功名,暗暗还乡看望春香。
果然,如传闻所言,新任副史丧尽天良,坏事做尽。
梦龙悄悄组织官兵民众,将日夜酒池肉林的副史一举拿下,从而救出春香。
故事极其圆满,大快人心。
本片呈现的形式保留了民间流传已久的说唱,在说唱中引入故事,在故事中缀入说唱。
也可谓用心良苦。
但一是本片尺度有限,二是说唱始终流于语言的隔阂以及音律的单一,实在无法引起共鸣。
导演林权泽让传统的韩国清唱贯穿于电影之间,极具古典东方韵味,就连男欢女爱的情爱镜头,也显得无比典雅婉转。
传统的故事,虽无新意,却也有让人能坚持看完的特殊力量。
正如清唱者赵尚贤那浑厚有力的声音,林权泽用沉稳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那个镌刻在每个人心中的《春香传》——关于妓女与公子的故事、关于等待的故事、关于爱情的故事。
“她已有过爱情与青春的韶华胜极,所以不怕那漫长得叫人心慌的等待,更不怕皮肉之苦,只要想起面冠如玉的他,在她裙子上写下‘与日月同在’的誓言,只要她想起两人曾如天地初开时的孩子,赤裸裸躺在鲜红的床单上,犹如躺在一片不知名的花瓣里……”
《春香传》所传诵的有关“春香与李梦龙”的爱情故事,对于韩国人来说,其意义与深远的影响,就像西方人心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国人心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苏三与王金龙”。
流传的不仅是悠远动人的故事,还有未被岁月掠走的历史、文化与传统生活的奇异化石。
看这样一部充满浓郁民族特点的影片,体验被疏离的神秘感,游走于布满疑惑的探索丛林,与众不同的“印象”将在不知不觉中住进脑海里。
简单了解一下小说《春香传》的形成背景。
这是朝鲜人民在长期口传中形成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
据说,故事最早产生于十四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直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朝鲜王朝英、正(注:英、正时期系指李明二十一代王英祖(1724-1776)和二十二代王正宗(1776-1800)统治时期。
)时期才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现在看来,故事内容可谓相当传统,具有熟悉的“名著”面孔。
出身不同的“才子佳人”,生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封建时代,俩人却不巧“一见钟情”并斗胆“私定终生”。
然而,大事就发生在只欠东风的万事具备中。
而且,毫无疑问,受苦受难的一定是苦命的女人——春香,谁叫她是妓女的女儿,长得又如此清秀脱俗,让不存善心的恶官想入非非。
而富家子弟必定要追随晋升的父亲,还要只身负笈,一举登科,荣宗耀祖。
这样一来,要么是“韩式陈世美”?
要么成为封建思想的陪葬品,各自选择没有爱的人生?
要么双双化成蝶,异世相守?
当然,最想要的还是原著的美好结局,李梦龙衣锦还乡,救下一脚已跨入地狱之门的春香,惩罚了欺压、讹诈百姓的南原御使,有情人盼来了新生。
而电影《春香传》、现代版电视剧《豪杰春香》,正是以原著小说为蓝本改编而成,用现代的艺术形式发扬着传统文化的精粹。
在韩国,春香传的故事在未用影像画面记录之前,在民间,人们用“板索里”延续着它的生命,一种讲究音节韵律的清唱表演,通常由敲鼓者与演唱者俩人同台完成。
这种悠久的演绎方式使得古典文学与传统清唱的民间曲艺相结合,交相辉映,彼此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林权泽的影片冠以国容、国魂,正是其作品不惧“冷门”,全心拥护传统,所回赠的荣誉与骄傲。
显然,其可贵的精神首先赢得了圈内圈外的认可。
搬上大银幕的《春香传》,也成全了林权泽的心愿,通过电影不断地传播着他对韩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的情意滋养了他的影片,《西便制》《醉画仙》《千年鹤》等等,使其呈现的作品,总有丢不掉的“板索里”在耳边敲打,摈弃了平庸与浮华,多了一丝人文精神的灵气。
同时,谈到林权泽的《春香传》,不得不提80年代尹龙奎执导的《春香传》。
虽然林权泽的影片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豪华阵容,动用8000名演员、12000套戏服,历时四个月拍摄完成,并在戛纳电影节赢得了最长的掌声。
但在我看来,“香艳”与“唯美”抢夺了眼球,书中也并未描述敢于追求平等爱情的春香会动怒砸物,在渲染春香刚烈的个性时,融入了现代女子的任性与强势,是要宣扬自由平等,但过于放大,发挥太多,有失稳重,多少遮蔽了更多可解读的“历史内涵”。
当然,还要客观地讲,此剧针对韩国以外的观众,文化底蕴倒是其次,好看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也只有成功了才能谈弘扬传统文化之类的美好愿望。
我只是狭隘地认为,年代不是问题,有些爱情故事,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更能营造美好。
当然,对林权泽的作品吹毛求疵,并不是要大赞尹龙奎的《春香传》,其实,老版的电影只赢在早上映的“历史价值”上,朝鲜民歌作为电影配乐也无耀眼光芒可言。
只是,或许一板一眼有时也是特色。
虽然没有可圈可点的拍摄技巧,但在80年代,服装道具已堪称相当豪华了,故事完整、真诚。
不敢放大表现“情爱”的顾虑,尽量忠诚原著中春香的性格特征,反而增添了正剧影片的凝重色彩,这是我喜欢的。
既然提到尹龙奎,这位与韩国、北朝鲜都有着联系的导演,就简单引用一段介绍。
出生韩国,在日本殖民时期就学于东京演员学校。
光复后,回到韩国拍摄自己的处女作电影,后又因崇尚左翼思想遭到李承晚政权压迫,朝鲜战争时期携眷北上避难。
到达北朝鲜后,尹龙奎继续拍摄电影,并成为了古装剧的代表导演,《春香传》便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所以在这里,比较新老两版的《春香传》,也并非完全不靠谱。
不管怎么说,林权泽的《春香传》以宏大的排场,及音乐剧电影的形式,会给观者留下美妙的感受。
不会忘记高高荡起的秋千架上,春香美丽的大辫子。
不会忘记如画的黄山、红叶。
耳边也会久久萦绕着清唱艺人吟唱人间悲喜的美丽传说。
总之,如果由此看到了韩国的美丽面容,引起了看客对另一种文化习俗的兴趣,林权泽的《春香传》就不仅仅是令人惊奇的美轮美奂的景致,它应该有更深层的价值藏于其中。
一天深夜,下了晚自习,镇长的儿子李梦龙骑着驴子带着仆人去妓女家找春香,本来大家是要一起研究诗词歌赋的,结果说着说着就说成了情话。
李梦龙于是直接叫来春香她妈,说要娶她。
春香坚定地说,要娶我,你先给我签个名。
李梦龙就提起笔在她的裙子上写道:与日月同在。
春香就去洗澡,妓女妈妈帮她搓背,边搓边教她怎么做。
他们的初夜就这么发生了。
电影由一个说唱歌手的讲述贯穿始终,开始的时候觉得刺耳,慢慢便听得入神了。
事后一查,此人叫赵尚贤,是韩国南道唱第五代传人。
微服还乡的李梦龙即席赋的诗:“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
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
这个故事韩国很有名,号称为中国的《苏三起解》。
很老套简单的情节,才子与佳人。
结局也没什么出彩的,逃不出的花好月圆。
不过,这个电影里也是很有特色的:从始到终贯穿了歌者的声音。
跟着故事的起伏,一唱三叹,抑扬顿挫。
平和的,紧张的、高低急缓,声情并茂。
这种传统文化,有浓浓的民族特色,会让人怀念起我们的京韵大鼓啊。
看那些镜头,还是不如看歌者的唱词。
唱词别有意境。
远山不够巍峨,近景里的楼台看不到精美,骑马的公子背影哪里潇洒? 离别时的委屈只有蹬腿死哭, 等待时寂寞少了,上刑时不够痛苦,旁观者不够揪心。
当文字带来的想象力一旦落实到镜头里,感官与情绪就会打折。
更何况,是边听边体现这情景。
视觉上的感觉是为了配上注解唱词,才去拍了这些画面。
另外,电影里一些情色片断很有意思。
比如:男方解了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暗示着他贵族的身份;比如两个的嘻戏打闹时,衣服瑟瑟做响穿行在地板上,配着隐喻的歌词,不言自明。
比如,雨中相见后,也是两人从地上扭动到了屋里,完成这个设计动作也有些难吧。
整个电影有种茅檐低小的朴实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这是小说《春香传》中李梦龙所写七言诗。
像春香这样的女人 真的好厉害 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的梦龙 抱着必死的念头 而不从 是什么让她有这样的想法那首先 那个新任使道 把春香只是当成妓女 没有当成女人 所以让没生活阅历的 春香由衷的讨厌 警告男人把女人当成皇后的男人才是女人心中的皇帝其次 春香这样的女人 对她软的一些的话 你还可以在她心中留下好印象 反之 越硬越不服 反倒不怕死了 最后 像春香这样的女孩子现在少、了 所以当你碰到 不要担心她的出身 因为出淤泥而不染 不要担心她的忠心 因为 她不想在过这样的 日子了
今日惊蛰,电台的女主持人说:小虫儿都醒了.我惊觉到蚊子苍蝇之流也该来了.小朋友们可以去看蚂蚁搬家了.连徐娘们都有了装纯真的机会.惊蛰应该有春雷,今天却只有大雾,早晚都有,听说高速封道了.看了春香传,不错!但有两个不得其解的地方:其一,春香的母亲在风尘中流落了大半辈子,对于官家子弟如李梦龙之流应有极高的警惕,为何轻易就同意了春香与李梦龙的婚事,事后果不出我心中所料,李家极力反对这桩婚事,使春香与梦龙不得不离别.连我这样涉世不深的小子也能料到的事情,做为一个受尽世间冷暖的前风尘女子为何想不到,心中暗想:可能是为了攀高枝吧,故意如此,先斩后奏,吃定李梦龙这书呆子了.其二,对所谓"守厅"一词不理解,因为太守强要春香做他的守厅,揣摩着应该是做小妾的意思.后上网一查,才知道,守厅比小妾都不如,古时获罪之人其家人入教籍,就是被充入官伎,各地都蓄有官伎,若太守喜欢可以专占,但却连小妾的名分都没有,太守若离任,可以赎出带走,也可以转让给下任.春香并非在籍官伎,但由于其母亲曾在籍,故太守可借口无春香母亲退籍的证明,那么春香也应在籍,故可看出古代在籍女子若有女儿,还是官伎.以上这些资料从一本叫<中国娼妓史>的书中查到,此书基本用文言写成,很文雅.这和国外研究性方面书籍的学者会在书中刊出全家福是一个道理.这本书也很不错.就是贵了点,文言虽雅,却也不不是很好读,有空可看看.春香与梦龙端阳定情,中秋分别,三年后重见.
我最近看《秘密森林》中了曹承佑的毒,倒回去看了他很多以前的作品,包括《春香传》。
本来是想把几部作品放一起写的,但是豆瓣日记的功能太差了,传图传几百年都传不上去。
草稿存了再打开发现丢了字,甚至一度回车空行都迟钝,删除键都失灵,简直无语。
只好把几个影评分开发了。
(以下严重剧透)林权泽导演2000年版本的《春香传》, 获得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这是曹叔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拍摄时才19岁,嫩得出水啊。
曹承佑饰演李梦龙经典题材之所以把导演和年份点出来是因为实在有太多个版本的《春香传》,作为韩国古典名著,在韩国电影史上翻拍了不下17次,每一次韩国电影的技术变革都会看到《春香传》粉墨登场。
《韩国电影史》一书中就说道:韩国第一部有声片、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第一部70毫米电影都是《春香传》,虽然韩国社会处在现代化进程中,但是生活方式和结构中还留有旧时代的情感,这一不均衡性也解释了每一时期的新技术形式和古典作品《春香传》相结合的历史现象。
而且不仅仅是韩国有拍《春香传》,朝鲜和中国也是有拍过这个题材。
1980年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拍了一版,我在youtube上搜到看了一点点,上面写着80年代经典译制片,可能当年国内有引进放映过,在中国老一辈人那里还是有知名度的。
在中国,《春香传》虽然没有拍成电影过,但是以潮剧、越剧、黄梅戏形式出现,具体有没有改成中国背景我就不知道了,没有去细看。
这个故事在中国接受度也很高是完全合理的。
因为《春香传》完全就是韩国版《西厢记》的感觉。
故事讲述了朝鲜淑宗时代,前院副使公子李梦龙在端午节偶遇了退妓之女成春香,对她一见钟情,后在他的追求之下两人私定终身。
李梦龙在春香的裙子上写了“日月同心”的誓言之后因为父亲升迁至大内而迁往首都汉城。
李梦龙走后春香因为拒绝成为继任的南原使道的侧室而被打入监牢,处死之际被考取了功名的李梦龙赶来及时救下,两人终成眷属。
与《西厢记》一样主旨都是冲破“门当户对”的封建礼教观念的美好爱情,并且都少量“鱼水之欢”的情节(展现爱情的可贵同时也让后世创作者好借题发挥),结局都是符合人民大众审美和愿望的大团圆美满婚姻,连故事结构、矛盾冲突都大同小异。
导演说完牛逼哄哄的题材再来说牛逼哄哄的导演林权泽。
林权泽是韩国电影史上划时代的电影巨匠,从1962年到2014年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拍摄超过了100部电影,可以说是韩国电影活化石了。
但是我一直提不起兴趣来看,可能因为他的电影总给我传统古板的印象(事实证明并不古板)。
他拍摄的电影类型非常多,喜剧、战争、青春、功夫等等,代表作应该是2002年的《醉画仙》。
友邻格洛米说此片:“ 感觉拍出了文人气,小舟从此逝,江海渡余生 。
”应该是很不错的。
曹叔一出道就是这么大名鼎鼎的电影题材和导演,真的是很幸运啊。
但是他也没有辜负幸运女神的垂青,确实将《春香传》中的李梦龙演得非常好。
潘索里林权泽这版《春香传》最大的亮点就是潘索里了。
它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开篇是几个韩国年轻人走进剧场听一个潘索里艺人讲《春香传》,随着艺人生动的讲述,再开始进入淑宗时代春香的故事。
潘索里是朝鲜传统的叙事性说唱艺术,发源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全州,大概在17世纪末肃宗王朝时期在百姓间广为流传。
而潘索里版本的《春香传》经过口耳相传已经衍生出很多不同版本,在不断的调整之后日臻完善。
作为庶民文化的一种,有它的一种非常原始、非常朴素、甚至非常泼辣的特点。
在这版电影里潘索里作为叙事的一部分(剧场场景)来回穿插在春香的故事中,让观众时不时跳出故事,来纯粹欣赏潘索里的艺术魅力。
同时唱辞几乎贯穿全剧,既起到旁白作用也起到配乐作品。
很多时候故事没有任何对白,由潘索里解释剧情或者说出剧中人物没有说出的话。
同时潘索里的节奏与画面中人物的运动相结合,形成非常独特的效果。
还有剧中李梦龙与春香同房的几段戏配上了潘索里具有庶民特色的隐晦又有趣的唱词别具韵味。
情色
《蕙园传神帖》之《端午风情》画家:申润福除了潘索里,此片另外一个特色就是情色的部分了。
李梦龙和春香初遇的场景是在端午节的郊外,当时春香撩起一袭红裙在荡秋千,发出清脆的笑声,倩影在树影中若隐若现,李梦龙在不远处的凉亭内看到她便一见钟情。
他派遣自己的仆人前去邀请春香一聚,仆人一路小跑过去,带着几分粗俗的语气略微调戏了春香一下,春香当然是断然拒绝了。
这是李梦龙和春香最初相遇的场景,当初看就觉得略带色情意味。
然后非常巧合的是我最近在看高畑勋的书《一幅画开启的世界》。
其中第十三章是讲朝鲜画家申瑞福的《蕙园传神帖》之《端午风情》。
(见上图)果然高导演对此画的解释和解读证明我理解《春香传》的初遇场景是没错的。
我们看到此画中也有一个着红裙的妙龄女子正准备攀上秋千,左上角草丛里有两个公子哥在偷窥,左下角几个女子肆无忌惮地半裸着在河边洗澡嬉戏,右下角一个头顶着便当包袱的妇女也露出了一只乳房。
高在书中说:“秋千原本并不是公园里给儿童玩耍的玩具,而是专供妙龄女子嬉戏之用。
其中自然会具有色情色彩,而后不知何时,便演变成了一种游戏。
而且它的作用并不单单是挑逗男人,撩拨得他们春心荡漾,对于荡秋千的女性来说,也有一种解放心灵的力量。
”在另外一段中,高说道:“《蕙园传神帖》当中刻画的人物并不限于两班翰林及良民阶层,作为画面主体的,反而是被社会排挤在外的最底层的妓女、巫女、侍女、仆役等,即所谓的贱民。
”可以说《春香传》的初遇场景复刻了这一幅画的内容,第一个描绘贱民的申瑞福具有无比的开创性。
那么讲述两班翰林李梦龙与妓女之女春香的爱情故事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了。
李梦龙和春香同房的两段拍得极美又有东方神韵,初夜他们在春香所居住的传统韩屋。
这种韩屋中有暖炕,暖炕通过生火并加热房间地板的石头后达到升温的效果,使地板与屋内空气都变温暖,可以起到在漫长冬季御寒取暖的效果。
因此梦龙和春香席地而坐、就地而眠。
在一个有趣的长镜头中,两人不断在两间房的地板上来回追逐嬉闹。
柱子、椽子、门窗、地板在构图上都起到了作用。
躲在屏风后的春香被梦龙拉住了一只脚,露出的脚踝极具挑逗意味。
然后两人穿过屏风,在屏风一角露出一小部分身体,色而不淫。
林权泽电影的魅力来自于他对韩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热爱。
这一点其实让我想到李翰祥。
李翰祥的风月片中同样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子,从他的片子中也能看出来对旧时风物细致的描绘,各种道具精细安排,从亭台楼阁到扇子茶碗。
总的来说,谢谢导演挖掘了曹承佑,在影像中留住了他青春美好的肉体!
太久没有写评论了,以前没有这么一堆花里胡哨的东西还挺好用的。
刚刚点了一下预览结果丢到了一大段文字,潦草补写了最后一段,生无可恋。。。
豆瓣,你还可以再烂一点吗。。。
那一年端午,云淡风清。
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林间荡着秋千,撑臂曲腿都是那般的优雅,如鸟儿在天空飞翔。
同伴们满是羡慕的目光,“春香,你真美。
”而在不远处的阁楼里,南原使道的公子李梦龙看的痴了。
李梦龙差人探了春香的底细,当晚便赶去了春香家里。
一阵寒暄,春香沐浴更衣,当时就与李梦龙成了百年好合。
以后,更传为一段佳话。
时间回放,春香依旧荡着秋千,还如同鸟儿飞翔一般。
只是,这时的春香不再是个美人,同伴们有人瞪着她,“丑人多做怪”。
不远处,李梦龙也看到了春香,只是一瞥便转头寻找别的目标。
终于没有找到,于是晚上回去满屋子里打飞机。
时间又回放,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林间荡着秋千,撑臂曲腿都是那般优雅,如鸟儿在天空飞翔。
春香还是很美,同伴们满是羡慕。
不远处,衣衫褴褛的村夫李梦龙看的痴了,打探了底细,晚上赶去了春香家。
那夜,春香家鸡飞狗跳,李梦龙也被抓去坐了牢。
已故波兰导演克里斯多夫.基耶斯洛甫斯基的电影《爱情短片》里女主角玛格达说,没有爱,只有做爱。
想必便是真的了。
2006年5月22日 晴 武汉
2319像流水一样过剧情,缺乏一种真挚的感觉。
形式很特别,但是我还是没有心思看。
连中国人都知道的俗套故事,这版拍出点意思的,掺杂着曲艺,前几年的奸臣不知道是否受此电影影响。也是是少见的有古典生活气息的韩影了,有个镜头颇有古代仕女图的味道。导演应该是个文化银儿。对于朝鲜严格的阶级等级,比现在动不动天崩地裂的韩剧来说相对还原。小小曹真的是天降紫微星。
嗯,韩国人要把春香传自比到红楼梦的高度,可见这韩国文化是多么的……
女主角长得可真难看呀,估计还没整过
因为看了三天。头一天觉得很不适应的朝鲜如鼓书艺人般的说唱到后来已经适应了。觉得也别有风味,中国电影业可以借鉴。可是为什么要把韩国人听得不亦乐乎的镜头也加入呢?为什么在今天拍这样传统的题材呢?似乎是在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缅怀和再度提倡。因为在今天爱情已然成为快餐。那些片中的小青年听着痛哭流涕,是因为现在已经找不到那样的爱情了么?
不看戏曲的人大概get不到这部的美好。全部盘索里叙事是一种视觉和听觉以及文字美的通感,真的很棒。导演的镜头语言真好,一般曲艺作品其实很难配到有诗意的镜头,但是这部做到了,广寒楼前远眺特别有设色工笔风俗画的风味,四季思念歌又有山水画意趣,闺房爱歌又有春宫旖旎,大赞!曹承佑也非常合适古装啊!怼脸近景美好之极,画上走下来的俊雅公子。唯一可惜盘索里曲调略单调,即使爱看戏如我坚持下来也有困难,大概得本国戏迷才行。
吵死。情色死。一见钟情假到死。故事无聊屎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估摸着这就是个2、3星的片子,但是看到结局男主角的行为深深地打动到我,让我觉得原来没有欺骗和背叛的爱情原来还是存在的,原来深情不辜负的好男人还是有的,于是我瞬间就给出了4星。。。
女猪脚酷似黄圣依
一开始只想看看曹承佑的出道作,但看完全片出乎意料地喜欢。板索里引领整个故事,在戏剧冲突不强无法单靠表演的地方很好地补台,歌词叙述的方式有点像乐府也有点像净琉璃,那些熟悉的典故需要通过英语字幕去倒推,但是独属于东亚的美感还是传递出来了。印象很深的是春香在山坡上目送情人,歌词大概是说他就那样越来越远,像遥远的月亮,像更遥远的星辰,像飞走的一只蝴蝶。摄影也美,一对璧人的耳鬓厮磨很美,田间村头载歌载舞的男女老幼也很美。最后,曹承佑20岁未满的时候怎么就有这种风流可爱的气质了,科学吗?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早的韩国片。在那个韩流还没形成的时候,在凤凰卫视看到的。真让人惊艳!尤其是两人私定终身的情节,丝毫不露骨。含蓄中又诱人。
没啥好看的。
很有味儿
狗屁韩国红楼梦
要是汪老师看了这部片子就会惊叹韩国古典小说比日本、中国古典小说都更契合她的理论画面美得不可方物,很好地用电影表现出了韩国潘索里艺术的美,可惜没有中文版,英文版理解潘索里唱词还是稍微有点隔阂
咋说呢....
民间评书与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
老知识分子做派
春香的一生真的是一段传奇。她是多么的幸运,能遇上了这么一个良人,在功名成就之后还能记念着旧情回来寻她。而她又是多么的不幸,在那个存有阶级观念的时代,身份低下的她无奈地需用血肉之躯与强权斗争从而捍卫自己的爱情。这样的女人当真配得上烈女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