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块》之后重温导演旧作,发现很多老面孔。
从这部里山姆的演技就够爆炸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导演马丁的反套路和解构。
开头首先就似乎在揶揄昆汀,一对话痨黑帮被爆头引出1号变态,紧接着剧情开始极为夸张和Drama,因为这是个导演在写剧本啊——明着告诉你,但我就是玩下去。
你以为他致敬昆汀了,甚至到了7号变态完成了闭环,可一切的观感又像是《死侍》,就差直接跟观众说:这个套路你绝逼看腻了,我(借山姆叔口)拍个有意思的吧?
哎,这个套路还是不那么好,我再想一个你再看看?
一切都是戏谑和解构,让这样一部极度戏剧化的电影居然不停吊着观众胃口。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就跪了,这几个哥们儿迟早要拿奥斯卡的。
期待他们几个基友老搭档,能拍出更好的作品吧!
影片以黑色幽默为开篇,以两个杀手的互聊自己曾经做过多么残忍的事情,但是一个女人的出现让两个持枪黑手党如临大敌(PS:笑)。
一号变态(方块J/杀手比利)出场,自己的称谓是变态佛教徒(PS:佛教徒就佛教徒,还变态佛教徒,哈哈哈哈)。
全身只露着眼睛,暗喻女人的眼睛就像背后开枪的杀手一样可怕,杀人于无形,而且没有道理可言的就能杀死你。
(有枪咋地,姐们有眼睛,暗示所有女人都是变态,瞪也要瞪死你)。
杀手比利的人格特征是崇尚暴力,杀人时蒙脸,想当演员的原因是想把自己展示给观众,也就是说比利是个非常有表现欲的人格,内心想把自己不为人知的事情告诉大家,却又隐藏自己,这和黄道十二宫杀手作案后想让警察抓到自己又刻意隐藏的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家马蒂的出场紧接着一号变态,酗酒后宿醉醒来看到酒瓶旁边女朋友的字条一脸懵逼,当然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卡亚是作家马蒂的分裂人格,可能是因为太孤独导致的。
关于马蒂的女友卡亚是否是分裂出来的人格有这样一个证据佐证,影片中有一个镜头马蒂躺在床上卡亚的影子没有出现在大镜子中,而大镜子中有一张单人的照片,模糊能看到是男人的单人头像。
而画框反光的小镜子中卡亚和马蒂确重合了,而反复查找床上没有小镜子,并且作家马蒂的床头是布艺的,而画框反光的床头是金属镂花床头。
第二个证据是剧中杀手比利(方片J)听到的这段话:“你还没有通过试镜,就把导演鼻子打断了。
”这段话马蒂和卡亚的声音是重合的,而比利先看着卡亚然后才转头看着马蒂证明比利以为是卡亚说的,但其实是马蒂。
第三个证据是作家马蒂和卡亚对话时酒瓶反光中并没有女友卡亚的影像。
导演确实是个注重细节的怪才,通过完美的光影结合,展示了作家马蒂其实病的不轻。
(PS:大笑)杀手比利(方片J)和作家马蒂在电影院中对话也是非常可笑的,马蒂嘲讽比利为什么不找一个女朋友,其实真实的意思是为什么比利不分裂一个女朋友的人格出来,这样自己就不用一个人感受精神分裂的痛苦了。
而杀手比利的回答是,之所以没告诉你是为了安全着想,毕竟会杀人的人格有多少都是不好的,特别是女性杀手,再次嘲讽女性是非常恐怖的存在。
(PS:捧腹大笑)(大笑)
杀手比利(方片J)和作家马蒂在电影院中对话也是非常可笑的,马蒂嘲讽比利为什么不找一个女朋友,其实真实的意思是为什么比利不分裂一个女朋友的人格出来,这样自己就不用一个人感受精神分裂的痛苦了。
而杀手比利的回答是,之所以没告诉你是为了安全着想,毕竟会杀人的人格有多少都是不好的,特别是女性杀手,再次嘲讽女性是非常恐怖的存在。
(PS:捧腹大笑)
二号变态老头汉斯(变态教友会教徒)出场,一脸严肃的看着乳腺癌调查手册,怀中抱着一只可爱的狗,真是变态到不行(PS:调查乳腺癌你妹啊,街边随手发的小册子都能研究半天,哈哈哈,太变态了,GAY吗?
)。
场景进入金发大波妹遛狗的场景,金发大波妹一看就性感可爱,但是貌似精心喂养的狗却被一块生牛排就引诱的啥都忘了(PS:不是真心爱狗,养狗纯属装逼,典型的绿茶婊子,把婊子配狗天长地久演绎的淋漓尽致)。
之后老头汉斯把“借”来的狗还给了装逼女,装逼女一下掏出500美金眼睛都不眨一下,有500美金倒是把狗喂好啊,偷狗的用一坨生牛排就把狗“借走啦”?
哈哈哈哈哈……之后的场景其实是老头汉斯年轻时候的故事,他把自己的女儿杀了然后自首入狱,在狱中皈依宗教诚心忏悔,讽刺的是汉斯在信仰基督教的同时还在信仰着犹太教(PS:基督教和犹太教有着千年的恩怨,两派宗教本来是一个教会,因为教义不同导致自相残杀),汉斯的悔过表现让他提前出狱,汉斯无法自己原谅自己年轻时候犯下的错,所以选择了切喉自杀,但是并没有死这就是为什么老年汉斯脖子上有一条刀疤的原因。
三号变态黑社会老大科斯特罗·查理,其实是汉斯的分裂人格之一。
医院中汉斯的老婆玛姬被分裂人格黑社会老大科斯特罗枪杀前说出了这句话:“永别了,汉斯。
”
四号变态剧中一直没有明确的表示,既没有笔记本上的文字,也没有标明是谁,但是片中出现了一个变态越南人,而这个越南人是杀手比利、作家马蒂、老年汉斯三个人参与创作的,此人并不是真实存在,仅仅是想象出来的。
其实结合整部电影,作家马蒂和马蒂分裂人格女朋友卡亚才是第四号变态和第七号变态,片尾老年汉斯人格在死去的时候录音机里录下了关于基佬对于称呼的喜好,以及只有基佬才喜欢做梦的遗言,其实此处的含义在于马蒂的分裂人格卡亚在派对之后和杀手比利上了床,证据是杀手比利的不准猪头马蒂偷看的秘密日记中写过(PS:大笑不止)。
五号变态扎克、六号变态玛姬,他们是杀连环杀手的杀手,玛姬是在德区变态法官的地下室中出现的,然而从叙事前后逻辑顺序来看汉斯其实是扎克的分裂人格之一,汉斯最早的人格是扎克,夫妻两人杀了黄岛十二宫杀手后,扎克的人格消失,汉斯人格出现。
而玛姬是扎克的幻想中的老婆,其实也是分裂人格。
而变态(汉斯、扎克、比利/方片J、科斯特罗、玛姬)其实是一个人,他们的老婆真实名字叫做迈拉,也就是德区法官地下室里幸存的黑人姑娘。
七号变态就是比利(方片J),这个不属于分裂人格,因为比利知道方片J就是自己,并没有分裂出去的描述,这是导演为了迷惑大家而使用的障眼法。
以上就是《七个神经病》或《七个精神病》的最为合理七个变态人格。
然而故事的经过应该是这样的:作家马蒂是一名有着双重人格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拥有一个分裂出去的人格卡亚,两个人格之间是男女朋友关系。
马蒂在酗酒后就会切换成卡亚,并且双方能够进行对话相互之间不会冲突完美共存着。
而多重人格障碍的变态扎克就比较复杂了,已知他拥有五重人格。
扎克最早发病是在17岁时德区法官地下室中受到了刺激,在看到3个黑人女奴隶两死一活的状态下发病分裂出了人格玛姬,三个奴隶中活下来的那个黑人女孩叫做迈拉。
扎克和玛姬两个人格都参与了勒死法官的过程,之后两个人格愉快的决定惩戒变态杀手,成为杀变态杀手的杀手。
很久之后扎克和玛姬两个人格在杀黄道十二宫杀手之后再次病发,扎克的一丝人性被黄道十二宫家中的兔子激发,之后分裂出第三个人格汉斯。
汉斯替代了陷入沉睡的扎克人格,而玛姬人格留了下来。
汉斯人格喜欢小动物,富有爱心,反对暴力崇尚和平,并且爱上了地下室中幸存的女孩迈拉,并有了一个女儿温迪,分裂人格玛姬见证了这一切。
可是几年后扎克人格苏醒,汉斯陷入了沉睡,扎克以为是玛姬出轨和别人有了孩子,于是杀死了汉斯和迈拉的女儿。
苏醒后的汉斯看到女儿被割喉身上无数刀伤,从玛姬那里知道了扎克的存在。
于是他决定“自首”,在监狱中诚心忏悔多年后信仰了犹太教,而玛姬信仰的是基督教。
出狱后汉斯人格在和现实中老婆迈拉的生活中经常触景伤情,内心的不平静导致他想用自杀的手段来惩戒沉睡的人格扎克,但自杀未遂存活了下来。
在两个人格之间宗教教义不同和自杀未遂的双重刺激下再次催生了分裂人格比利,比利是个表面阳光活泼但是内心暴力富有正义感却没有信仰的人格,比利有时会戴上面具化身方片J专门杀美籍黑手党和日本山口组,并在片头杀过两名黑手党。
比利人格和汉斯人格相互之间是共生的,而且比利知道人格汉斯人格在现实中的老婆是迈拉,比利不知道人格玛姬的存在。
作家马蒂在创作七个精神病的小说时认识了比利,而在接触过程中比利和马蒂的分裂人格卡亚派对之后上了床,精神上来说比利是和卡亚发生关系,然而现实中确是同性恋行为。
迈拉在晚年不幸患上了乳腺癌,而分裂人格玛姬在看了乳腺癌调查报告后也认为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并在汉斯、比利人格清醒的情况下做了乳腺切除手术。
此时黑手党查到了之前的连环杀手特征是偷狗的人,通过公园女孩告密知道了比利是杀手。
比利和汉斯偷狗只是为了赚钱帮玛姬做乳腺癌手术,但是汉斯不知道比利就是方片J。
汉斯人格清醒时黑手党抓到了他,严刑拷打之后,发病分裂出了具有妄想症状的人格黑社会老大科斯特罗·查理。
他幻想寻仇的黑手党都是他的小弟,目的是帮他找到丢失的心爱的狮子狗。
其实这些黑手党的目的是通过查找偷狗的人杀掉方片J(比利)。
所以寻狗之路就变成了几个人格之间相互残杀的战争。
五个人格是怎么死的,人格(黑社会老大科斯特罗·查理)在医院杀了人格(玛姬),人格(汉斯)在洲际公路小卖铺旁幻想自己被黑社会杀死,属于精神上的自杀;人格(黑社会老大科斯特罗·查理)在荒野杀了人格(比利/方片J);五个人格还剩两个:沉睡的扎克和科斯特罗·查理。
汉斯人格在消亡前的录音本来是为了从精神上拯救作家马蒂,越南人的结局就是自己幻想出来的,表示只有基佬才喜欢做梦,目的是让马蒂不要把卡亚人格的过错当真,把自己作家的这个人格当做变态案例写进去,只需要写卡亚(变态烂人)、比利(变态双性恋杀手)、汉斯(变态教友会教徒)、科斯特罗·查理(变态黑社会老大)、扎克(变态弑儿)、玛姬(变态连环杀手)越南人(幻想出来的变态)这几个人个即可。
看完整部影片深深地折服在导演的脑洞之中,用冷幽默的叙事手法把一段段故事串联起来,分层次的剖析了一个人不同人格状态下的悲惨遭遇,其中包含嘲讽、暗喻、影射,调侃的目标囊括了官员、法律、警察、医疗制度、黑社会、女性、同性恋等众多层次的不同群体,伟大之处在于看完并不压抑还能开怀大笑。
《七个神经病》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和黑色幽默的电影,讲述了一群精神病患者在医院里的奇特经历。
这部影片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角色塑造,展现了一个充满惊奇和荒诞的世界。
影片中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特别是那些精神病患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异常荒诞,让人无法理解。
这些角色的设定和表现形式,都让影片充满了荒诞色彩和黑色幽默。
影片的叙事手法也非常独特,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故事切割成多个片段,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和拼凑。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影片的复杂度,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角色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影片还通过运用独特的摄影技巧和音效设计,营造出一种充满荒诞感和黑色幽默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们的世界。
影片中的主题也非常深刻,探讨了人性、社会、道德等议题。
特别是那些精神病患者,他们的存在和行为方式,反映了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主题的探讨和呈现,让影片具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启示意义。
《七个神经病》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和黑色幽默的电影,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角色塑造,成功地呈现了一个充满惊奇和荒诞的世界。
同时,影片也通过探讨人性、社会、道德等议题,让观众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这部影片虽然有些荒诞和黑色幽默,但它的思考和启示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
一部没太看懂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电影导演和2个好朋友一起创作剧本 在亲身经历 周围环境和想象中 寻找7个不同神经病的故事故事很复杂 里面有很多明线暗线 故事包故事 导演想表达的深意感觉没有参透 里面提到了很多宗教信仰的东西 就像美国往事一样 文化背景不同 很难看明白 不过故事的逻辑 嵌套方式很特别 是部很反传统的电影
1.一直看管了柯林的枪战武打片,看其演一个反对枪枪支还是情绪化书生很惊喜,不过后面几个镜头坚毅的帅脸立马穿越回枪战剧中的果决英勇。
最后杀手疯子打电话过来阴森森说我要找你时,一脸淡然的无所谓你来啊的表情点赞...不再是那个酗酒的无力作家,一瞬间其演过的各种类警察角色上身感。
2.黑老大玩轮椅的场面印象很深,那种老子就是很屌很肆无忌惮的充斥着平静的病房。
黑人太太走之前平静的眼神和那句淡淡的再见很心酸。
老大面对人命的无情淡然和和面对小狗的软弱真情,对比目瞪口呆点赞;自己倒地还泪流满面的求你们能不能让我抱抱她摸摸她....哦摆脱不要把"死"这个字和她的名字放在一起...这里的台词和演出都绝了..3.汉斯下地狱都要看着你的复仇方式真是安静的绝望,那么决绝的割喉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话说要不是看别人的影评我还没有意识到原来他坐到老大对面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复仇...最后看他在录音里给越南人的角色安排的很动容,虽然是自历史故事的演化,恨意和复仇都其实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容易陷入很Low的境界。
而怎样化解一段仇恨却方是各显水平的时候把。
4.Billy是个真疯子,对导演影片和枪战的那种神经质的执念一度让我害怕要是两位好友不从就会杀了他们。
可是对友谊的奉献让人动容,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作家,怕其看到广告时候于是结结巴巴的跑出去。
5.歌手角色,杀遍天下杀手还一直抱着萌萌的兔子,违和感太棒。
演员很棒,神经残忍深情完美结合。
对看其妻子过于残忍而躲避的镜头,还有最后威胁的镜头都印象很深。
最后因为作者太淡定只好愣愣的说,好吧那天其实我没空,真不知道是什么心态飘过...这是证明对威胁人的人,出其不意不受其恐怖才是制胜法宝么。
6.小狗萌哭,昂挺挺的站在Billy旁边浑身主角光环。
2013-08-01戏中戏很难拍,难能可贵的是导演把这个故事说得还算是完整和清楚。
如果用传统的好莱坞视角来看,电影中的变态们还不太够变态,或者说他们的变态停留在正常水平,顶多能算个weired。
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和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都是演变态的高手,天生就有神经病的经典表情。
曾提名过最佳男配角的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也是绝顶高手,为什么黑社会老大都是这种神经兮兮的调调?
冲着主角是Colin Farrell看了这部电影《七个神经病》,如果我知道该片的导演就是《杀手没有假期》(或者叫《在布鲁日》)的导演,而这部电影是他的第二部作品的话,我是绝对不会看这部电影的。
那部不知所云的《杀手没有假期》已经把我折磨地快疯了。
而且,如果说《杀手没哟假期》至少说完了一个荒诞的故事,那么这部《七个神经病》里确实充斥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神经病,以至于不知道整个故事在说些什么。
看了豆瓣上的影评,很多人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理由是这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无法捉摸故事走向的导演。
但在我看来,同样是不按常理出牌,《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是成功的,其各自讲述了一个精妙而又曲折的故事,而且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结尾。
但这部电影的导演只给人带来一个不知道要讲些什么而且显得那么无聊的故事,算我欣赏不了吧。
我会记住并避开这个导演的,他是爱尔兰导演Martin McDonagh。
看完之后,发现如果每一部分加上小节标题,再来个美女脚部特写,这就是一部典型的昆汀电影,尤其是类似《低俗小说》那种。
音乐好听,人物多,小故事多,美女少而精,瓦尔肯那猎鹿人的梗,这些元素实在是太昆汀。
当然,本片其实黑色幽默偏多些,尤其是那种剧中剧的设定,巧妙的让观众跟着主角的思路思考,尤其是他们说影片后半部分变成很“无聊”的唠嗑情节,结果,那几个人真的开到荒山野岭,开始唠嗑,还好,最后没有“无聊”,而是出色的出人意料。
哈里森演绎的很不错,看到了当年〈天生杀人狂〉的风度。
山姆似乎独挑大梁,瓦尔肯也是很内涵很显眼,导致主角威尔被其他人抢戏太多,想起了他近期的毫无故事性的〈全面回忆〉,导致我似乎忘了他其实也算个演技派小生。
片里的女性要么都是美女,要么就是特色女,比如〈珍爱〉里的黑女和那个黑人老太太。
感觉黑色幽默的原理,大概就是一个传统的恶人做一些可爱或普通的事,比如超级喜欢狗的老大,狗和兔子的点子很棒,尤其是那只漂亮的狮子狗,动物会自动增加几分笑点。
同时,编剧也在吐槽女性在这种男性向电影里的弱势,呵呵。
越战,甘地这两个元素用的很不错,最近貌似有日子没看到这两个元素了,尤其是甘地。
Hans 首个震惊到我的故事主角,举动:割喉。
因女儿被人杀害,凶手虽自责而诚心改过,十七年后被释放,他完全改过自新,虔诚信教,却依然遭受着hans如影随形的恐惧,持续十四年后,凶手受不了这种长期煎熬,望着窗外的hans,拿起水果刀割开了自己的喉咙,与此同时,他看到hans也拿出刀子,割开了他自己的喉咙。
凶手的改过自新,这是所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作为观众,我也一直以为这样的改过或许该得到被害人家属的谅解,至少岁月会减少内心的复仇情绪。
然而,事实是hans的执着,他的做法带给了凶手长期的心理不安,他没有直接暴力复仇,而是相当耐心,这种冷静下的理智,少见而可怕。
常言道的,人性本善,善莫大焉,这些似乎都显得不真实了。
Hans没有放下,数年如一日的执念,什么道德,宽恕,在失去至爱的那一刻,他的世界就不是大家所理解的世界,这正是爱的力量,大过天。
不爱人类,爱女儿。
那么善到底是什么?
苏格拉底有过这个命题的讨论,回头翻翻。
但hans最后完成使命后的自杀,又显得公平,或许是使命完成,无所欲求。
名知错而为之,自杀是自我解脱。
我杀了你,我也以死赎罪。
这一举动,也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另一种勇气。
人生有些事必做,执念,无关于道德论调。
有些事无法弥补,是复仇还是坦然面对,选其一,不强求任何一种,不管痛不痛快,都是心之所向。
震惊的原因是,hans始终没有放过凶手,凶手自尽后他也自行了断。
平日里我们鼓吹的都是善的一面,善恶,其实都是人性的一部分,而那些表现出恶的人,是比我们更有勇气。
就是勇气。
这个观点,雨果也提起过。
当然hans的表现不是雨果说的那种恶,他没有直接杀害对方,而这冷暴力的复仇中有爱的成分。
无权指责,没有对错,自己的选择。
这其中还涉及到宗教信仰。
第一个:专门刺杀意大利裔美国黑手党辛迪加的中、高级成员的连环杀手,手法干净利落,冷酷无情,而且每次“行凶”后都扔下一张方片钩,如同佐罗的印记Z,有推广品牌,向黑手党宣战的意味(面向超越国际的所有黑手党,乃至泛指一切黑恶势力,因为开场不久比利在跟马蒂提供创作构思建议时就分别提到了源于西西里的Mafia和源于日本的Yakuza)。
因为目标的特定性而特殊,有惩恶扬善的正义化身意味。
这第一位神经病杀手看似并不神经,更像是罗宾汉似的英雄,而且身份最后才揭露,这是一条暗线。
第二个:爱女惨死于刺客之手的贵格教徒,因为教义不能杀生,于是终生追逐跟踪凶手;凶手因为罪孽感皈依宗教寻求救赎,但为了摆脱他的跟踪通过自刭放弃升入天堂(基督教义自杀者下地狱),但临死前却看到他也毫不犹豫的自刎。
凶手必然是含着绝望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里由于对西方基督世界文化欠缺了解,我一开始对他当着凶手的面自杀感到莫名其妙——但这恰恰体现了他的偏执的复仇信念:对于饱受自己罪行折磨的凶手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亡或修行,甚至不是下地狱,而是受害者家人时时刻刻的逼视和责问;而对于复仇者来说,最极端的复仇不是手刃仇家以眼还眼,而是手刃自己,做鬼也不放过你。
这是一个极度冷酷、偏执,为复仇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让自己下地狱)的人,但他的冷静和决断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
这种境界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死谢天”等以死或往生为终结的东方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我们看来毁人最极端不过千刀万剐、食肉寝皮、挫骨扬灰,很难充分体会到这种上天入地也无所遁形的恐怖。
第三个:黑手党查理,典型的黑手党,颠倒是非,冷酷残忍,没有健康的世界观,因为自己的爱犬丢了就大杀四方,连得了癌症的老太太都不放过。
他的人生快乐全部来源于一只小狗,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小狗却不这么认为,甚至和绑架它的比利产生默契。
第四个:越南僧人(借鉴释广德形象),冥想在美国绑架妓女带着炸弹汽油去炸越战老兵集会,现实中却是在越南街头泼油自焚以示抗议。
虽然同事劝他说这样于事无补,但他觉得至少有希望,于是毅然自焚。
有一个以冷静的终结自己生命来实现目标的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的偏执狂。
其实这个形象是汉斯临死前帮助马蒂丰实的,也是汉斯内心的完美投射,所以四号神经病和二号神经病完全是一个路子,自己的生命是可以随时抛弃的。
汉斯在妻子被杀害后立刻平静的坐在凶手对面和他聊天(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局面被第七号完全掌控,他还会钉死凶手不放),在意识到查理手下要去杀害比利和马蒂时,淡定的欺骗他们当着警察的面将自己打死以解救朋友。
WwW.cnapplemov.cOm 第五、六个:全国流窜刺杀全国流窜连环杀手的连环杀手扎克莱阿和麦琪,扎克莱昂入室盗窃却偶然搭救了法官囚禁的黑人性奴麦琪,从此两人开始了流窜刺杀生涯,刺杀了包括著名连环杀人悬案制造者十二宫杀手(Zodiac)。
颇有些侠盗夫妻、神雕侠侣的意境;可惜后来扎克莱阿不想再杀戮,两人遂分手。
第七个:比利,一个热爱生活、单纯善良、无所事事却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的兼具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的杀手,看透世态炎凉,有点种族决定论调,认为对罪恶不能有丝毫姑息,对朋友必须两肋插刀。
为了给好友编剧创作灵感不惜化身第一号神经病杀手招惹黑帮,并捎带手的替天行道清理黑帮。
理想主义在于他对细节的追求,包括佐罗似的面罩和标记、最后火并地点的选择(西部荒漠),甚至为马蒂和汉斯专用的枪配上了标签,以及对自己必须最后为了救朋友而牺牲的精准把握;革命英雄主义在于他一手操控了整个局面,完全是树立了一个敌人再去打到,颇有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头。
浪漫情怀则非常隐蔽——马蒂因为他杀了女人而与他割席,这看似是比利的一个污点,但其实是更深的一处伏笔:影片开头一号神经病一出场就干掉了两个正在讨论怎么虐杀安吉拉的黑手党,他们是查理派来的,而安吉拉正是查理的女友。
查理曾经在提到女友时表达了“些许”不满,安吉拉在得知比利偷了查理爱犬后立刻当着比利给他打电话告状,还提到了“虽然我们之前不顺利”云云。
可见安吉拉得罪了查理(可能嫌弃查理的爱犬太臭了),查理派人去杀她,结果比利救下了安吉拉顺便和她勾搭上了,以为解救了一位失足妇女,但这位失足妇女对此毫不领情,宁肯出卖比利也要重回查理怀抱继续失足,比利知道她回去找查理也会被射穿眼睛之类的手法虐杀,所以挽救无望,给查理正式下战书,顺道送她一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侠客似的第一号杀手为什么是神经病——为了帮朋友编剧本而向黑恶势力宣战,偷黑老大的命根子,泡黑老大的女友,杀黑老大的手下,并以身殉“职”,可谓理想到分裂,革命到忘我,浪漫到神经。
第六号神经病最后找到马蒂寻仇,没想到马蒂在两位挚友的影响下已参透生死,非常平静,第六号若有所思,抱着兔子离开了。
他当然不会杀马蒂,他只和麦琪一起作,只杀全国流窜连环杀人凶手,只想找回麦琪,而且他75年以后就只过抱着兔子思念麦琪的生活了。
2013-01-20 09:24:10 来自: marquiswill
我的结局我做主
编剧有点思维奔逸吧……不过还挺好玩的。
没兴趣看完
原本以为会很有劲但结果挺没劲。
法瑞尔的演技怎么越看越不行
以眼还眼,并不管用
看似新颖另类结构的故事,其实是变法的口水仗,表达的是导演对电影的感情,或者说自恋。名演员用了不少,但意思不大。
看不懂
两个字——失败,再两个字——失望
编剧经历故事编故事的故事.到处都是神经病.黑色幽默很精彩.到处血腥暴力.一个精神病的浪漫情怀3775这么坚持原则的都是神经病啊。
说实话,没看懂。
真他妈无聊!
不错,是我喜欢的调调,卡司也有爱,够二够真二~
一堆大咖演出了这么垃圾的戏
看片名以为跟《刺客舞会》类似的剧情,觉得导演真能玩,无数经典电影中枪,但形式玩过了头,最后没个兴奋点,有点不过瘾,柯林法瑞尔当了个打酱油,Sam倒抢戏不少~
我想我也疯了,完全没看完
我二逼
年度最佳。剧作巅峰。结尾释广德的段子借喻得太亮了。看哭。
哈哈黑色爆了。
我觉得我应该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