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影评发现不少小伙伴都是为一美而来的(我也是)。
由一美来饰演Nicolas这个事,可能多少影响了我对本片的观感,但并不是说这是件坏事。
首先是对Nicolas这个人物的感觉。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妻控了吧,而且可以说是间接害死了Kay。。
因为这一点,我也没法很喜欢他。
但是我也绝不讨厌他。
Nicolas整个人物形象就感觉是个不成熟的青少年,开篇就可以看到他的家庭环境,看起来其乐融融,其实父亲过于自信和成功而导致给了儿子无形的压力和压制。
他内心是叛逆的,是渴望证明自己的,而且他还有足够的勇气去将其付诸实施。
不是每个叛逆青年都敢随便一转地球仪然后就指哪打哪真的跑去乌干达的。。
至于他一会儿勾搭同车女子(这其实不算什么,自由dating而已),一会儿又勾搭医生朋友的妻子,只能说他是人不风流枉少年,而且在礼法方面的道德感很轻。
后来勾搭总统的妻子,更有一种困境中寻求理解和安慰的意思,同时也有一种末日狂欢的放纵。
当然也不得不说,真的胆大包天。。
这就是年少轻狂,就是缺乏责任心、认识不到自己作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等到怀孕事发,他倒也不是不负责任,但Kay的惨死他还是有责任的。
我想直到那之前,他对那个独裁者Amin的残忍都还没有足够的清醒认知。
天真、轻狂、不成熟。
对于顶着一美的脸的Nicolas,我也只舍得作出这样程度的指责了。
但其实想想,除此之外又该指责他什么呢?
他叛逆家庭的方式是跑到非洲治病救人;他虽然勾搭异性但从没有强求什么,都是你情我愿;他有足够的医德;他和Amin走得近一方面是出于年轻人都有的证明自己的渴望,一方面是不谙世事而被Amin表现出的正面形象所迷惑;对于不赞同Amin的地方他都会提出来,并不是一味媚上的佞臣;医院的纠纷他敢于出头去干预去反抗Amin的亲信;最后他冲出去让那个无辜士兵吐出毒药(毒药这个事情,虽说他阻止与否,都不能避免暴露,但如果他不冲上去,或许还可以狡辩说药被人偷换了,他并不知情(当然未必有用但也是一个可能性)。
而冲上去阻止,那就是不打自招了。
在这种一旦被发现就是个死的情况下,要冲上去而不是多躲一刻是一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而他这么做是为了不想害死一个无辜的人)。
我觉得即使私德有亏,但并不妨碍他的人格依然是善良、正义和勇敢的。
Nicolas是一个有点软弱的人,这也是众多不谙世事的青年人的共有特点。
面对自己情人被血腥屠杀,他会呕吐;面对自己无心之失害死了别人,他会痛苦绝望;而要当面和独裁的总统对峙、坚持自己的立场,他又缺乏足够的勇气。
当他去找那个外交官的时候,对方狠狠骂了他一通,说他是white monkey,是chimp,跟在Amin身边团团转的帮凶。
我一方面心疼他(没办法,谁让他长着一美的脸呢。。
),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事实。
青年人可能因为无知和软弱而造成过错与伤害,但这个世界不是学校,不会因为你无知才犯错就原谅你,很多事更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你说你是受了蒙蔽,你说这不是你的本意,但没有用,错了就是错了,世界就是这么真实又这么无情。
(当然即使如此,他也只是“有点”软弱而已,该出头的时候都不含糊,已经比大多数愤世嫉俗的键盘侠什么的好太多了)最后的酷刑倒是明明白白地让人看到了Nicolas的成长。
Amin说古老的刑罚里用铁钩穿过人的皮肉把人吊起来,受刑者每叫一次就是一点evil从他体内跑出来。
这么恐怖的刑罚我直接就看不下去了,行刑者把Nicolas拉起来并拿出钩子的时候我直接按了暂停然后缓了好一会儿,期间安慰自己无数遍这不是真的,并回想一美在访谈节目里的搞笑片段,才敢继续往下看。。
可是Nicolas,却在遭受酷刑的时候一声都没叫。
我觉得他是在证明,他没有evil,这也不是amin想象中的正义惩罚。
到这里,我想他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再也不是那个幼稚的青年了。
要想真正的成长,见过别人的鲜血还不够,非得自己亲自品尝过疼痛。
只是这个成长的代价,未免惨重。
最后飞机离开了乌干达的大地,真是我这辈子看到飞机起飞最高兴的一次了。
原谅我的偏见,但我真心觉得那是远离了一片邪恶暴虐的土地,飞向了自由。。。
或许外人对一个国度的观念,真的是由那里的统治者决定的。
最后简单说说Amin。
Nicolas像个孩子,Amin也一样,但却是截然不同的类型。
如果说Nicolas属于“叛逆少年拒绝父母意见偷偷修改高考志愿”这样新闻的主角,那Amin估计就属于最近的那个“未成年男孩杀死母亲砍下双手”此类新闻的主角了。
似乎扮演者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
他确实很好地诠释了一个独裁者的特点。
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又出奇地残忍。
而且他谁也不爱,只爱自己。
Nicolas与他最后的对峙中一语道破,“you are a kid. That's why you are so scary”. 当生杀大权交到一个变化无常的孩子手中,结局可想而知。
这必然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地方,头上阴云笼罩,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惨剧发生,又会发生到谁的头上。
但是正如另一篇影评指出的,也正如很多人印象中的那样,非洲似乎是个有着其独特规则的地方。
Amin指责Nicolas时说,非洲不是他们白人来玩游戏的地方,“we are real”。
这里面似乎也是一种要引起重视、要获得尊重的强烈愿望。
(当然我觉得指控并不成立,Nicolas来非洲虽说是出于冲动但也确实是怀着热诚来做事的)但西方世界的民主自由,乃至东方世界的社会规则,放在非洲又好像都不那么适合。
非洲在我们日常的新闻、讨论里,真的好像一片常常被遗忘在视野之外的大陆。
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改善那片土地的生存状况呢?
Amin这样一个独裁者,当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光说电影的题目“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以及他和苏格兰、英国的联系与情感,就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不过我对这两个主题都不了解,就不妄言了。
最后再表白一下一美。
喜欢欧美男神的一大好处就是,他们的好作品是如此地多,作品涉及的题材是如此地广,于是在舔颜的同时还能得以欣赏那么多的优秀电影,真是幸福啊。
昨晚下班后赶去意大利使馆观看欧盟电影展的放映,英国片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这是一部我慕名已久的片,当年拿过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的。
因题材特殊,很难想如果不是这次影展我如何能有机会看到。
谢了。
电影越到最后越震撼,揭去神秘的面纱,露出现实的血腥邪恶,惨不忍睹的残酷。
然而,作为有色人种的我,很理解阿明最后对苏格兰医生说的那番话。
你们,以为来到落后蛮荒之地是玩游戏,不,你的死亡会告诉你,这一切不是一个游戏。
虽然这样下场很极端,但之前我看的《蝴蝶君》也有类似含义吧。
白种人的优越感受到愚弄和挑战,甚至否定。
文明?
落后?
谁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地球上不是只有一个世界。
对于独裁的残酷,人性灭绝之类,三十余年前中华大陆也有类似。
所以我想,这部片在西方人眼里看来,和中国人的感觉肯定是不同的。
很可惜只是组织观影,没有交流会,不然,满满一屋来自各国相聚北京的人们谈一谈,一定有精彩的碰撞。
回来翻影片资料,得知了片尾医生藉以逃脱升天的那次劫机事件后原来有更精彩的军事行动——恩德培行动。
看文字描述,已觉得惊心动魄的紧张,以后有机缘一定要看看以此为主题改编的电影。
男神詹姆斯麦卡沃伊的电影一部比一部深刻,最近补习中又发现这一九年前的佳作,颇为欣慰。
开篇表达一下对男神的喜爱,祝其未来演艺之路越来越佳。
然后,下面将认真切入正题,记录本人观看此影片的想法。
先说本人不是影评爱好者,从来不在豆瓣写长评。
可看完这部后非要写,主要是感触太深。
因为太震撼了。
震撼一词,往往用于大场面巨作,好莱坞英雄电影的震撼往往来自于精彩绝伦的画面和声效,而这一部来自于对心灵的冲击。
我在想是什么造就了如此矛盾又恐怖的阿明?
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看,贫穷、受尽白眼、被人戏弄等,这些都为他的自卑又狂暴的性格埋下隐患。
本人曾有过类似生活经历,所以对这位兄台深表同情和理解。
越是经历过这些的人,越在心底存有深深的自卑心,纵然他自己不承认,但这种自卑将伴随他一生,甚至演变成狂暴倾向。
如果他们不足以自愈,那么则会演变为灾难。
阿明成年后的好大喜功的性格,就是受到年少时不堪经历的影响。
其初期可以不畏惧生死干一番大事业,但成功后,过往受过的伤害又渐渐地控制了他的头脑,他开始失去自我控制,无限推崇自我,好似要弥补年少时整个世界对他的亏欠。
然而,单单这样的性格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暴君,毕竟富二代是少数,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我感觉将他推上独裁位置的罪魁,是在乌干达无人掣肘的呼风唤雨的权利,是落后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影片上看,乌干达的民众生存环境艰苦不说,思想也极其愚昧和落后。
他们对于统治者是谁并不关心,大多数人也完全不了解什么叫做人身权利,他们只比牛羊这些牲畜多了说话能力。
这不是本人的种族主义,而只是透过电影分析着一些被体现出来的群体。
正是这种群体,他们不关心谁上台,只要有人给他们说好话他们就会唱歌跳舞高声欢呼,然后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拥戴,将新总统当做神明崇拜,纵然有先知者反抗,他们也麻木不仁,对于其的自我牺牲和理想毫不理解,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种愚昧的、落后政治环境让刚上任的总统阿明能够为所欲为,也惯坏了这个毫无管理国家经验的孩子。
只有少数有头脑的民众会反抗,但寡不敌众的结果只是成为看客眼里的口中的谈资而已。
这说明落后的制度和文化能够在政变后制造出一阵稳定的假象,但却很难培养出睿智的掌权者,也很难推进一个国家的真正发展。
最后民众和君主都是两败俱伤,一方生活在恐怖之中,一方遗臭万年。
谈完剧情感受再谈谈感情方面。
抛开其他,本人很喜欢阿明和尼古拉斯医生的所有对手戏,说一句笑话,个人感觉这里阿明其实对尼古拉斯是有一种依赖到甚至近乎恋爱的心情。
最后这种感情变成了强烈的占有欲,才导致他们的分手。
尼古拉斯医生如果是女人饰演的话,那这部电影就可以改名叫做《末代王妃》了。
可能有人说是因为尼古拉斯和阿明妻子的问题导致他们反目,但在我看来,就是阿明对尼古拉的占有欲太强导致的。
这其实也是尼古拉斯自己的幼稚导致的。
他纵然知道阿明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听闻了很多关阿明的不良评价,却还是傻傻地心存希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关怀和感情奉献给了阿明。
阿明习惯了他的照顾和关爱,习惯了他保护自己的心情,彻底无法离开他了。
(有人可能会问,有吗,他当他是自己人了吗?
他对待尼古拉斯医生不是反复无常么甚至要杀掉他吗?
可想想看,阿明对待自己老婆和孩子也基本都是这样的。
他对尼古拉斯的残暴只是他对待所有人的一种普遍态度。
)所以这就成为了灾难。
阿明初期还好,后期他已经疯狂,所以我们看见尼古拉斯一步一步被夺走自由,他们的友情一步一步走向不正常,到最后尼古拉斯成为了禁脔一样的存在,也成为了供他取乐的小丑。
可怜尼古拉斯自己还未曾意识到这一点。
他不知道阿明已经变了,变成了精神病人,还存有治疗他帮助他的心情,甚至多次谏言让他改变自己荒唐的政策,可惜阿明这时道明了真相:“你以为你是谁?
你只是个医生,你什么东西都不是。
”这一刻尼古拉斯才明白了自己立场。
他越来越想要逃离。
但阿明却不希望失去他,于是夺走他的护照,派人监视他,将他彻底困在自己的堡垒里。
阿明心底肯定是在乎过尼古拉斯的,但到后期他已经独裁病重,受到了权力的诅咒,整个人都失常了。
作为一个精神病人,他已经自顾不暇,怎么还顾得上他尊重的尼古拉斯医生?
尼古拉斯被逼迫得走投无路,不得已和阿明老婆搞上了。
为何说尼古拉斯的勾搭是被逼的呢?
因为这是阿明导致的。
阿明破坏了他的生存环境,限制了他的自由,还妄图给他改国籍,让他永远留在乌干达,这几乎将他逼疯了。
他寻思一圈,只有凯蒂王妃,他给过她很大的帮助,她还是一个温柔的女人,这两个因素让她在他眼里可信,所以他选择了她,向她哭诉,一来二去,他们产生了感情。
可以说这两个人的感情,其实是独裁者阿明亲手制造的悲剧。
但阿明还是很宠爱尼古拉斯医生的,在他搞大自己老婆肚子后也只选择杀掉那个可怜的女人,对他却居然放了他一命,甚至一字未提。
如果不是尼古拉斯被英国大使威胁下药杀他的事被他发现,恐怕阿明还不至于对他下手。
最后听闻尼古拉斯逃走,阿明丢下重要客人,追出去机场,眼睁睁望着飞机飞走,这场故事的悲剧达到了顶点。
尼古拉斯的美好梦想破碎,伤痕累累,令人唏嘘,而阿明失去了最后一位敢于直言的朋友,成为了完美的独裁者,也开始彻底走向毁灭。
这电影在剧情、思想、和人物感情上的刻画都很好,让人拍手称赞。
演员的表现也很出色,想来其成为佳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好的电影还要给人思考的空间,给人反省的余地,笔者现在打鸡血一样地写影评就是这部电影带来的余味。
真希望还能多看一些这样的好电影,充实个人生活之外还能够体味不同的国家文化,学习深刻的人生知识。
最后恭喜主演得了奥斯卡,也希望哪天我家男神也捧一座小金人期待你的《X战警:天启》,不幸被剃成光头我也爱你!
谢谢各位。
阿明(Amin,Idi 1928~2003 )。
乌干达历史上最知名最残暴的总统。
电影中饰演阿明的福里斯特•惠特克凭此片中的惊艳表演夺得79届奥斯卡影帝。
电影最后尼古拉斯对阿明说:“you are a child, that’s what makes you so fucking scary.” 大家可以去百度下这位著名熊孩子的事迹。
阿明小时候十分贫穷,父亲去世后,阿明便加入了英国殖民军。
受尽凌辱后,一朝发迹。
如果不是后来的暴政,阿明完全是一位励志典范。
阿明在电影里说:“who put me here, it was the British.” 没有人能摆脱成长的印记。
强悍如阿明也不例外。
早年的贫穷与凌辱使阿明变的反复无常,刚愎自用。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让自己变的更独立,更POWER, 更自由。
于是他杀害所有的反对党,铲除一切与自己想法违背的事物,做出各种匪夷所思,骇人听闻的举动。
去寻找自己心目中那种“绝对的自由”。
但他还是事与愿违了。
他不过是一个被欲望控制的团团转的“小丑“。
真正的自由应该是能完全自由的控制自己的欲望。
阿明没能做到。
谁能呢?
当我再一次看《末代独裁》的时候,我想到了黄光裕。
虽说一个是总统,一个是首富。
但是如果你了解两个人的背景,还是能找到两人的神似之处。
最近关于黄的消息少了许多,但是估计不会善终。
电影中阿明对尼古拉斯说:“you have never been poor.” 想象一下当时的阿明是多么卑微,多么软弱,又多么渴望去享受眼前的“花花世界”。
但是生下来就是如此,如果不去反抗又能怎么办?
绝大部分“白手起家”的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类似原罪的东西。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
但是经受过如此磨难的人又如何还能保持一个单纯的心。
一旦力量掌握在他们手里,你猜他们会怎么使用。
这里引用一句以前比较流行的签名。
“如果我流氓了,请记得,我纯真过。
”以此纪念曾经美如画的总统和首富。
首先我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的开头让我想起了《摩托车日记》,同样只是一时兴起就去了远方,同样是医生。
其实我想学医就是为了这。
悬壶济世,浪迹天涯。
在情节上两部片子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只是类似的开头让我内心小激动了下。
还是先来小侃下这部片子。
这部片子是上影视欣赏的时候老师用来解释演技时给我们看的,果然这部片子里阿敏的扮演者Forest Whitaker真是活生生的再造了个暴君。
奥斯卡影帝也绝非浪得虚名。
一个暴君的无知、懦弱、虚伪、残暴被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民众面前的虚伪、独处时的懦弱、遇袭后的惊慌、剪除异己的残暴共同构成了那个杀人不眨眼、厨房里放着人肉的阿敏。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许多女生都不敢正是荧幕,或许这样的真实残暴让她们不敢去正视。
泯灭人性的恐怖是世上超越一切的恐怖。
从不看咱们自己拍的政治题材的电影,因为我们的电影里充斥满了简单的二元对立格局。
一切只有好坏之分。
一个人显得单调而不丰满,我们看到的只有好或坏的一面。
而这部电影里无论是阿敏还是那个年轻的苏格兰医生他们都是真实的人。
影片的前段我甚至在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我所曾经听说过的那个残暴到吃人肉的君主。
他对民众表现的那么有亲和力和号召力,他是那样一个另人爱戴的总统。
影片中他向医生索要t-shirt给自己儿子的时候,他是那么的充满夫爱的伟大父亲。
只是你我开始都被这个残暴君主的这一面给欺骗了,前后的反差让我暂时的难以接受,他怎么能够这个样子。
一切存在皆有其合理性,影片也道出了他性格的成因,道出了他小时所留下的心理阴影。
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阿敏,有前因后果的阿敏,不是我们电影里凭空跳出的一个毫无原由的丧心病狂。
同样,那个医生在表现出人性良知之前也表现出了自己对权利与女色的迷恋,他勾引同时的女人,勾引恩人的女人,甚至勾引不认识的女人,他是人,他总会有七情六欲。
总记得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个历史和生活中的人永远是复杂而不单纯的。
人本没有好与坏,只是他的所作所为放在自然的广义普适法中表现出来仅仅适用于我们个体的爱好或憎恨。
片子的中文译名叫做《末代独裁》,我觉得似乎有些不托。
极权主义永远让人害怕和恶心,就像那本著名的《1984》里所夸张描写的老大哥的时代。
自由永远令人向往,只是自由之路往往充满崎岖。
先进的政治制度应该同先进的公民对等起来,在那样的国家,或许那样的悲剧是一种必然。
就如过两天就要来到的6 4纪念日。
就也让我用这篇文章纪念下那些真正的先驱。
好在所有都在进步,独裁者也终究会死去。
面对上帝的召唤,我们所有人都一样。
我们所希望的只是一个物质和精神都自由的世界。
首先我觉得一美的颜值实在是太高了,本人是为了一美看的电影,看到最后都没对阿明产生什么感觉,满脑子只有一美。
其实我觉得一个正常人(喜欢上别人老婆这点不算啊)在这个年纪这种环境下也不会比尼古拉斯做的好多少。
虽然一美演得很好,但是我觉得如果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要搞一部严肃的政治片,还是不应该找一美这么...美...的演员。
当然,这就导致了我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对剧情的理解是这样的:霸道总统在人群中多看了美貌娇柔俏医生一眼,手腕扭着了就找了他。
之后总统越想心里越火热,急吼吼地就要把医生圈在自己身边,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老脸扮可怜。
美貌娇柔俏医生涉世未深,着了道,就答应了。
之后,总统和医生日夜玩乐,乐不思蜀,不仅自己大病小病都找他,就连在知道他喜欢上人妻的前提下还放心地把老婆孩子的健康都交给了他。
医生呢,时不时吹吹枕边风,结果吹了几次都吹岔了。
想不到,霸道总统这一行动直接导致了后院失火。
总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老婆和自己心水的俏医生搞在了一起,一怒之下砍了妻子吊了医生。
在新航的飞机上看的片子,虽然屏幕很小,位置很挤,空气很浑浊,但是我的心思是清晰的——我是统治者,我就热爱独裁;我是被统治者,那我就反抗独裁电影的背景就不多说了,那是政治家们和外交家们关心的。
电影的技巧也不多说了,那是艺术家们关心的。
电影的票房和投资就更不用说了,那是资本家们的事情。
唯一想说的就是:感谢上苍,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和地方;感谢上苍,我没有生活在独裁或者民主的政治环境中;感谢上苍,我没有冲动到要去亚非拉解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唯一不爽的就是,我咋就没想到去做医生呢?!
完全被惊到了,竟然不知该怎么写。
惠特克演技真绝。
一个领袖,无论是什么样的领袖,总要有一种王者的气场和感染力。
阿敏在村子里的演讲太具有煽动性了,仿佛未来尽在掌握之中。
但也许尼古拉斯是对的,他根本就是个孩子,他的残忍来源于没有安全感、不信任任何人和喜怒无常。
他说“流露恐惧的人是弱者”,但扭了手他害怕,吃错了药他害怕,时时处处担心自己被暗算,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屠杀。
年少轻狂的白人医生,心直口快却不懂世间险恶,属于最容易被煽动的人群。
其实很多时候,每个人都是温水里的青蛙,不经意间一步一步走向万劫不复。
选择去乌干达,是冲动;得到总统信任,是荣耀;获得特权和奖赏,是恣意飞扬,所以,这个死不正经的孩子变成了阿敏手中的玩物,他的白猴子。
但阿敏说对了,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现实,他总是把事情变得一团糟。
伴君如伴虎,皇帝和韦小宝的故事终究只是故事,你以为当你醒悟了还可以脱身?
你以为他真的可以纵容你原谅你?
因为不负责任的欲望和虚荣,或者盲目崇拜,他导致了至少三个人的死亡,这是他永远无法偿还的东西,即使受到酷刑,也是自作自受。
从目睹凯特的死开始,他终于彻底清醒,在这方面,莎拉远比他透彻的多。
小麦的表演也可圈可点,演这么一个不讨喜的角色,被人恨算及格,能被铁杆粉们恨就很值得称赞了,他用表现证明了自己不只是白马王子,粉丝表示他色迷迷、猥琐的样子真的很贱。
扯点题外话,小麦虽然个子矮,可是人家头小比例好啊,巴掌大的小脸蛋配这个发型不太适合,纤细的身材很符合苏格兰娇花的身份。
只要不要做太扭曲的表情,这张小脸真是水嫩好看。
最后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以后无论如何都不会用点地球仪这种2B方法来决定去哪工作,否则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是原名,但是《末代独裁》这翻译却技高一筹。
片中Nicholas说:“你不过是个小孩,所以才会tmd这么害怕。
”——一句话便道出独裁者。
私以为The Last King是Amin同时也是Nicholas,一个年轻人莫名其妙‘飞黄腾达’,一句话就能灭了一个人,听起来大人物得不得了。
这家伙大学毕业不走寻常路,来到乌干达居然进入政治核心,然后成了‘最忠心的谏言者’,参与国家建设引导政治交涉,他几乎差一步就做了一个king该做的所有事,直到发现‘人命轻入鸿毛’,说错一句话打了个小报告天天打照面的重臣就消失了,于是发现玩大了。
Nicholas代替Amin去开会的那段,我看到一个心中梦想有所作为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自己真正成了大人物,从那时起,或者更早之前,Nicholas心中的理想列车早就脱轨了。
所以说被赋予过分的权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好好掌控它,或者更应该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控独裁。
权利需要监督,独裁不可取之类的老调,在这里就不多重弹了。
Nicholas这类人,权利过大就会在权利下走向崩溃,而Amin这类人,成为独裁者不如说直接拿到恶魔身份认证(这可是有历史记录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电影其实讲了个蒙太奇的替换过程。
把Nicholas(Amin)换成你自己。
如果你有权利做那些事,你就能建设好一个国家?
十人十色,Amin不过是其中之一,而故事里虚构的Nicholas倒符合大多数正常人,毕竟正常人有一定的理智,一定的世界观,一定的道德准则,同时也有一定的个人欲望,电影里那位小青年的个人欲望是喜爱勾搭有妇之夫,然后他最后差点精神崩溃,那么你呢?
无人可成为许多人的大人物,只有合理的大环境下的人们,他们才人人都是大人物。
多说倒是无益,只是《末代独裁》这翻译确实好!
首先我得承认,我是因为垂涎于一美同学的美色而看了《末代独裁》,但是当片尾字幕出现时却我陷入深深的无法言喻的情绪中而无法自拔。
一个国家的命运只掌控在一个暴君的手中时,百姓万民的生存全由一个心智如同坏脾气的孩子一般的人掌握时,如人间地狱般的情境是可想像却让人无法面对的。
伊迪·阿明·达达(Idi Amin Dada,1928.5.17—2003.8.16),是乌干达总统1971~1979时期的总统。
从一个半文盲的厨子变身成一位非洲国家的当权者他花了26年的时间,而把乌干达从“非洲的一颗明珠”变成一个充满血腥与暴力的国家他只花了8年时间。
他把国家之间的外交当作孩童般的游戏,致信调戏英女王;他公开驱逐亚洲居民,抢夺他们的财产;他随意任免官员,对部下施以极刑;他自大称自己为苏格兰的国王,要让乌干达为地球的地理中心;他公开承认自己崇拜希特勒,暴虐专横、杀人无度,甚至以吃人取乐。
《末代独裁》用一个援非的苏格兰医生的个人经历,从他的眼中看到这位暴君。
苏格兰医生尼古拉斯从对阿明的崇拜,到为他救治成为好友,进而成为总统的御用医生甚至交心的朋友,剧情急转直下开启了恐怖模式。
当他被动的卷入阿明视为平常的屠杀时,尼古拉斯发现自己已经被完全困在这个杀人狂的身边再也无法脱身。
从常理上说,阿明这任意妄为的个性根本无法胜任一个国家领袖的职务,他处事逻辑混乱,荒诞到可笑的行经居然还能任职长达八年,直至被武装政变赶下台流亡至死。
他的心中只当自己是个唯我独尊的国王,整个国家是他的大玩具,民众与民意只是那些可以随意毁坏与丢弃的塑料玩意儿,他对周围的一切心生怀疑,生怕自己心爱的玩具被人抢走,他的内心根本就是个霸道无理的孩童。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心中没有把自己当做the leader,而是万人之上the king时,独裁永远不会结束。
Forest Whitaker在片中演技超群,将一个暴君的残暴、无知、懦弱、虚伪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媒体镜头前的虚伪、排除异己时的残暴,处理国事时的无知,面对自我内心时的自卑懦弱共同构成了那个泯灭人性的阿敏。
尼古拉斯初到乌干达时也是一枚热血青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
遇到阿明,看到阿明对世人展示出的表象让他更加热血沸腾。
然而与阿明的近距离接触让他看到了残酷的现实,让这个从自由国度飞来的年青人了解了独裁的可怕。
James McAvoy扮演的尼古拉斯也不是绝对的正面代表,他面对权力的崇拜而丧失了理性的分析、在靠近权利中心时的贪欲、对于美色时的迷恋让他一步步走向悲剧。
他身上更能反映出普通人在面对极权主义时的心路历程,让人对这个独裁的国家心生恐惧。
在片尾有一些阿明·达达的真实影像,看过之后会感叹福里斯特·惠特克的精湛演技。
举手投足间,举止神态上,都向观众展示了那个性格复杂多变的独裁者,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实至名归
用這個小說裡的醫生的角度來拍現實中的暴君獨裁者,是個敗筆
1971.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毛阿敏,有木有- -# 四星半...
问鼎权利
独裁者Amin和偷情者Nicolas
好笑,英国拍这部片子为了控诉阿明的独裁统治,结果扶持阿明上台的偏偏就是英国自己。文明是多样的,对于非洲,最好的不是所谓的自由民主,是让这片大洲以自己的速度慢慢发展下去。可惜。在资本主义时代,这是不存在的。看哪家掌握话语权罢了。
非洲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独裁是怎样形成的~
1,这是故事片不是纪录片,还是淡化真实苦难的故事片。2,Amin演的真没那么神。3,西方世界在非洲问题上的态度或者说对待一切独裁暴政的态度,都太…怎么说呢,hypocritical
一个影帝撑起一部电影,圣诞礼物...一部政治写实...悲催
交友不慎!
零分
不感冒
不及《卢旺达饭店》
人家把你当兄弟,你偷了人的老婆还不担后果?凭什么?就凭人家独裁?剧情“感人”。
两个主演诠释的都不错,和《死亡实验》里感觉一样,惠特克就适合演这种反派。感觉非洲国家的电影永远是“惨”这一个套路,不够真实。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弱肉强食,不知中国何时才能在世界上站起来~~我感觉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别太色,别乱搞,别好人妻,要不你会很惨......
同是非洲政治题材小说改编 与勒卡雷的《The Mission Song》和《永恒的园丁》相比 我更喜欢勒卡雷的沉静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淡淡忧伤 没有赞赏也没有批判 只想告诉我们那里最最真实的一面。可《末代独裁》渲染的传奇色彩却让真实感大打折扣。
用钩子把身体勾住然后吊起来。竟然还活着,而且还能走路上飞机-_-b
影帝?
我过了那么就才知道这片子是James McAvoy 演的。Forest演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