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雪
五月雪,Snow in Midsummer
导演:张吉安
主演:万芳,蔡宝珠,郑人硕,俞宏荣,陈俐杏,王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潮州话年份:2023
简介:夏日飞霜,冤情难遣。每个地方都有难忘的血腥纪念日。张吉安永志的是1969年5月13日,马来人与华人在马来西亚大选后展开全武斗,死伤枕藉。小女孩观看粤剧中途几乎遭毒手,仅凭躲入后台逃过种族屠杀一劫。半世纪后,已远嫁他方的她再逢大选,魂牵梦萦,旧魄不散,时空摺叠于无主孤坟,光影如真似幻,人注定迷走歧路。真人真事改编,..详细 >
《五月雪》:马来西亚的伤痛史导演张吉安:修改三次没过审(4月时的回答),5月就是纪念日。如果完全看得懂的话,就很难在马来西亚完整上映。如果今天不是在这(香港电影节),就是在那边纪念。那个姐姐每年都会来祭拜。本来要拍成纪录片,但很多家属不敢面对镜头。本来招募40个女演员,很多马来西亚演员看到剧本,就不敢接电话了。参加了金马创投,找了三个台湾女演员,最后万芳、蔡宝珠留了下来。
志大才疏
怎么可以拍得这么美……太喜欢了,每个镜头都好喜欢。有点侯孝贤的感觉,但导演自己把控自己的风格也非常好。是真切让我感受到“华人离散”的一部影片。历史,那么重,又那么轻,重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轻到过几年便被掩埋和忘记。可既是历史,也是记忆。一个人正是靠着那些不能忘记的过去和信念活下来的啊。被嫌弃的阿英的一生,男权社会中没有地位的女性,却又可以那么坚强。华人的东南亚移民潮,华人与马来人的互相排斥到融合,传统的逐渐丧失,社会的变迁,历史遗留下的伤痕,时代下的小人物……一切都被很好地呈现和讲述了。长镜头、慢镜头、超现实镜头都美得不行。戏曲永远是华人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大华影院楼顶上的一曲窦娥冤和49年后的街边神坛,苏丹的水,太多名品镜头。最后的情感爆发虽然略煽情但鉴于前面的克制可以接受
歷史在張吉安的影像裡成為巨大的包袱,面對浩瀚深重的史實顯得放不開手腳也找不到側重。其實「敬畏」一詞都好現實,你有幾分敬意就有幾分畏難。
1969的513,动荡不安的年代,哪个都一样
遍尋不著過往,哭悲歷史也難以安魂。這個故事的門檻實在太高太高了,不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很難在這部電影裡體悟到什麼,知道整個歷史的人,又會覺得這一切太淺表。對於這段歷史我不太清楚,也不曉得到底有多少隱喻和符號。
(2/5)依旧喜欢不起来张吉安,一贯的远景长镜头,艺术表达依旧晦涩生硬。一直关注着本土的民俗文化与事件,这点虽然挺好,但还是老问题情感联结断线~
雪也有它的宿命一代又一代,一层又一层
3.5
能引起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但拍得也太含蓄了,抛弃全部的叙事塞满情绪。
并非所有人都是侯孝贤和阿彼察邦
这种声音的说书叙事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演员在台上演出,而全部依托于背景信息跟画外音,叙事几乎为零。
#新加坡金屏奖内部观影#意外得喜欢,把一个复杂敏感的历史事件讲顺的情况下,还不显违和地融入各种马来巫族的文化与符号,已经格外难。导演作为马来西亚华人,敢有勇气与毅力去拍这么一部“勿忘来时路”的电影,也值得敬佩。
三星半,包袱感的确很重,反而被限制了很多,但音乐的细节与精致,没有人不会被打动,戏院的情境设置真是巧妙而残酷。
原谅我实在是没get到深刻的含义
⑴【又臭又长,依托答辩,建议两倍速看】适合喜欢看慢电影的人⑵因为是金马提名,正好昨天有空,就看了看。谁知道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睡着了。⑶电影讲述马来西亚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其实这种电影也只能拍成这样,但是实在不符合好电影的标准。看到最后吧又没有很震撼。只剩下无语。⑷我想这个还是适合了解这段历史,或者马来西亚人。⑸我也不知道我的生活怎么这么没有方向感,昨天和朋友打电话,我就想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停下脚步,想想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的未来的生活…反而现在太急功近利,乱了分寸,每一步都是赶鸭子上架,每一步都是懊悔……其实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学习英语,看攻略…而不是浑浑噩噩的。你说人生这种事情怎么说呢,我觉得该放手,其实自己再怎么想尽办法也是逃不过命运之手。⑹现在要去看射雕英雄传了,躲在厕所里呢
题材好 电影烂
五月十三日的大华戏院着火,再也无法敲开戏院的门。普长春戏班的后台鸦雀无声,盖上棉布以为可以听不见枪声。把人血咖喱当美味的王长出狼牙,坐上权力的大象便开始嗜血。远嫁马六甲的公主无法阻止武斗,剥开贿选的榴莲贪腐仍在蔓延。乱葬岗的娘惹糕无法让弟弟的疼痛消除,窦娥六月飞雪,我们五月消失。
静滞的画面和飘零的亡魂,很沉重的一段历史。标记想看很久,看了今年hkff场刊才知道和《南巫》是同一个导演。
只有议题,没有文本,电影只需起到记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