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宽恕
The Forgiveness of Blood,血之救赎
导演:乔舒亚·马斯顿
主演:Tristan Halilaj,雷费特·阿巴齐,Refet Abazi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阿尔巴尼亚,丹麦,意大利语言:阿尔巴尼亚语年份:2011
简介:影片曾在2011年柏林电影节上获得剧本银熊奖。 17岁的尼克(崔斯坦·哈利拉吉 Tristan Halilaj 饰)居住在阿尔巴尼亚的北部地区。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准备拿到毕业证开个小网吧维持生计。15岁的妹妹露迪娜希望能考进大学过上梦想的生活。但这个平凡的家庭却因为卷入土地所有权的争执而变得焦头烂额,父亲被谋杀..详细 >
前面一切都很好,要不是匆匆忙忙收尾,把所有问题都晾在那,这部电影可以8分。边看边去搜了阿尔巴尼亚,这真是个神奇的国度,若不是电影里的人看着电视用着手机穿着现代衣裳,还以为他们生活在中世纪。
极其优秀的文本,但在表现力上稍弱。对于该地区的风貌民俗以及这些背后的荒谬无奈阐述力不够,人物的塑造细节太多反而没有整体的强调感。情绪一直笼罩全片,爆发点太晚也太糊弄,些许遗憾。
虽然故事整体是以卡努法典的血债血偿为背景,但着重点仍然在一个家庭,家庭之中的男性女性,家庭之中的代际关系。与《破碎的四月》不同,后者是传统年代人们被迫卷入家族世仇的漩涡当中,而在更靠近现代的电影中,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体现在父辈与子辈之间,血腥的宽恕,必将伴随一代人的出走、一代人的被迫害,而逐渐消弭。本片最出色的是对妹妹角色的塑造,当她站在天台看着不归的兄弟时,她又何去何从呢?尽管她说“会有办法的”,可是谁都看不到不是吗?她逃脱不了这个社会禁锢她的那个身份——女性。这个家就像那停工的二层楼一样,并未给孩子们提供坚实墙壁一样的庇护。
社会的陈腐习俗和大人间的仇恨竟然要几个小孩子们来背负,怎么样的蛮荒社会才会为了惩罚一个人而禁锢他的全家。一个美国导演来拍阿尔巴尼亚的故事,竟然还是很自然不猎奇,充满了对异域故事的尊重。剧本细节很丰富,对心理描写都是通过细节,Nik用刀划墙的那里就很棒。PS,演Nik的男演员长的好漂亮。
这应该可以算心理恐怖片了
欧洲最穷的国家,没有之一……这片贫瘠土地上才有奇葩的父债子偿……
完美。少年成长+家族世仇,个人追求与古老家族关系的对抗与拉扯。每一种成长,都是阵痛。
+
落后的制度,充满了男权,而且愚蠢。泥泞不堪的道路,法律的缺失,现代社会之外,困于土地之上,口口声声说什么家族,最终却旋入漩涡,得不到任何救赎。回想起疫情的封控了哦
整个故事看似平淡其实充满火药味,你杀了我的儿子,我就要让你的儿子来偿命。
4.3 在路上~我们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引—“有人离开。有人留守。这是生命永恒的桎梏。”
有意思的习俗,该地区的发展水平也是无奈之举。
有人离开就得有人留下,整个家族才会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说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容易被理解的,但任何人都不应该以自以为是的角度去评价
有点吓人
远乎耻,近乎恕,近耻而远恕。3.5
似乎乏味突兀又特别。
标记
逃避与担当 荣誉和鲁莽 选择 成长 挣扎 迷茫 问题列得不赖 答案人意差强
有些沉闷压抑,和以前看的巴尔干影片的感觉很类似,稍显拖沓,反映的同样是不发达地区少年的挣扎成长。近十年受关注的阿尔巴尼亚影片好像都是讲卡努法典的。问题值得思考,这样“落后的”血债血偿的“乡规民约”到底是值得尊重的“维系传统社会关系”的准则,还是应当被现代文明消灭的“封建糟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