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倒

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Demasiado Grande Para Falhar,Grande Demais para Quebrar

主演:詹姆斯·伍兹,约翰·赫德,威廉·赫特,艾米·卡尔森,托弗·格雷斯,辛西娅·尼克松,凯西·贝克,爱德华·阿斯纳,保罗·吉亚玛提,蔡斯·凯利,托尼·夏尔赫布,阿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大而不倒》剧照

大而不倒 剧照 NO.1大而不倒 剧照 NO.2大而不倒 剧照 NO.3大而不倒 剧照 NO.4大而不倒 剧照 NO.5大而不倒 剧照 NO.6大而不倒 剧照 NO.13大而不倒 剧照 NO.14大而不倒 剧照 NO.15大而不倒 剧照 NO.16大而不倒 剧照 NO.17大而不倒 剧照 NO.18大而不倒 剧照 NO.19大而不倒 剧照 NO.20

《大而不倒》剧情介绍

大而不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了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美国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饰)为主要线索,记录了在几周之内决定全球最大经济体命运的权力人物的决策与行动。为拯救全球经济,摆脱金融困境,不仅保尔森倾尽全力,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姆·盖特纳等人也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和渠道。除此之外,沃伦·巴菲特(爱德华·阿斯纳 Edward Asner饰)、投资银行家、英国监管机构以及几乎所有的国会议员都参与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金融大战中。 本片根据《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及专栏作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的畅销书《大而不倒》改编而成。影片荣获2012年第69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迷你剧提名、最佳男主角提名及最佳男配角提名等多项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想见你八零九零柳堡的女人们错位爱人平安是福跃迁管理局十字架研究院特工卡特第一季致命酒店影子背后相爱相杀两姐妹海岸情深筑梦情缘苍穹的法芙娜EXODUS独身天下封魔纪之杨戬传迷宫咖啡馆绿色房间德蒂拉和兰尼抢劫了一辆火车疯狂的摄像机星期一早晨新居之约白骨王后纨绔子弟第三季在那里的鬼男神时代女兵日记饥饿的心创世纪传说:世界的彼方

《大而不倒》长篇影评

 1 ) 笔记+一些思考

1.第五大投行 贝尔斯登被JP摩根(摩根大通)收购,政府为内尔斯登300亿有毒资产提供担保2.第四大投行 雷曼兄弟 濒临破产3.汉克保尔森 财政部长,前高盛CEO4.雷曼CEO,“雷曼兄弟不是贝尔斯登,我们经营得很好”。

5.房利美和房地美,深陷债务危机,濒临破产,政府救了他们。

6.保尔森叫几家投行CEO会谈,讨论雷曼兄弟的事。

7.保尔森“Let me be clear,We will remember anyone who is unhelpful.”8.美国银行收购了美林,政府想要巴克莱(英国)收购雷曼。

巴克莱洽谈后拒绝,“We don't want to import your cancer.”9.保尔森要求美国证监会主席要求雷曼申请破产。

10.雷曼兄弟董事会投票。

董事会成员全部同意。

11.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破产。

12.保尔森计划接管AIG80%的股权,证监会主席不同意,认为没有任何的紧急立法能够允许政府这样做,上午刚让雷曼兄弟破产。

怎么能晚上就接盘AIG呢?

AIG甚至不是一家银行机构。

(它是保险公司)13.保尔森,“8100万份人寿保险,面值1.9万亿,数十亿教师退休金无处不在,too big to fall,here is!”14.美联储850亿贷款给AIG。

15.市场仍然持续低迷,几大投行摇摇欲坠。

16.政府想要投行和商行合并,让他们CEO对接。

CEO不愿意。

(注:投行和商行是私有的,国有银行只有美联储)17.有人提出政府注资进投行商行,给钱让他们借出。

18.禁忌话题,不能把政府变成股东。

也不是共和党作风(主张大市场小政府,和民主党相反)19.财政部提交议案给国会(由参众两院构成),申请给投行资金援助。

20.国会讨论,保尔森问下属还有没有其它方案?

下属回答中投公司。

21.摩根斯丹利与三菱达成投资协定。

22.高盛与巴菲特达成协议。

23.国会否定7000亿援助提案。

24.财政部讨论,丹再次提出国家资本注入。

25.国会通过援助提案的修正案。

26.保尔森召见各大投行和商行CEO,宣布购入他们的优先股。

(相当于央行持有投行商行的股票了)27.有CEO问为什么不购入有毒资产?

保尔森:太慢了。

在弄好前,你们都完了。

28.九大银行宣布接受援助方案。

29.财政部初衷是想借钱给九大行,然后九大行放贷出去。

然而,

总结: 相比于《a big short》讲的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过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爆发金融危机后的结果以及美国政府试图救市的全过程。

可以看到中美金融机构的显著不同。

以银行为例,美国有商行、央行和投行,中国有商行、央行和证券公司(相当于投行,如中投公司、中金公司)。

在美国的所有银行中,只有一家银行属于国资,美国的央行(即美联储),美国其他的银行如美国银行、美林银行、花旗银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stanley全为股份制私有银行,代表的是股东的利益。

而中国,几乎所有大型金融机构,如四大行、政策性银行、大型证券公司、城市银行等都是国有控股,部分甚至全国资,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

就是因为银行不是国有的,所以这些银行的CEO不怎么配合政府,最后1250亿的资本注入没有翻起一点浪花。

这真是一部极好的片子,从头高潮到结尾,部分地方没看懂,倒回去反复看,引人入胜,酣畅淋漓。

ps.保尔森这个角色演得是真的好,另外,怎么长得这么像白岩松😂

 2 ) 大概记一下故事梗概

边看边记的,不一定准确,主要是防自己看晕头。

雷曼出问题 → 找韩国人帮忙 → 找同行收购 → 政府救了两房 → 政府攒局要求别的机构救雷曼 → 美林也传出问题 → 决定优先拯救美林 → 转机:巴克莱银行同意收购雷曼,其他银行愿意帮忙 → 巴克莱反悔 → 政府促使雷曼破产 → 雷曼决定破产 → 别的金融机构也摇摇欲坠 → 政府出手救了几家too big to fall的机构 → 整个金融体系陷入信心危机 → 政府提出购买不良资产计划 → 计划未通过 → 提出商业银行国有化计划(政府购买银行股份) → 计划实行(并未完全按预想) → 危机持续一段时间后结束

 3 ) Notes

Lehman is a trading partner for every bank in this room.Their failure will be a massive blow to all of you.This is your problem.We can all argue about how we got here. Deregulation, derivatives, Dick Fuld made bad decisions.We are all responsible. It's a catastrophic mess.The government's done whatever it can do. It's on you now.You need to fix it and you need to pay for it.Let me be clear. We will remember anyone who is not helpful.Do you notice a little pattern here?We don't deal with things until there's some kind of emergency on the table.Why didn't you guys head off this situation six months ago?Because the requisite magic wand wasn't available, Doug. But if we do find one, you will be among the very first to know.And what do I say when they ask me why it wasn't regulated?No one wanted to. We were making too much money.There's not a bank in the world that has enough money in its vault to pay its depositors. It's all built on trust. You wanna make them bigger?It's a trade-off, Hank.The upside is it'll stabilize them.The downside is, yeah, they'll be really fucking big.The stronger banks will serve as cover for the weaker banks. If just some of you take it, the money's a signal that a bank is too weak to survive. The market will devour it.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why there needs to be so much tension about this. The country is facing the worst economy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If the financial system collapses, it'll take every one of you down.

 4 ) 三部曲《大空头》《监守自盗》《大而不到》都看看吧

三部曲都get了。

因为Micheal Burry看了《大空头》,burry也是这次游戏驿站的发声人。

大空头是三部中最轻松,故事感最强的,说到到最空成功就意味着国家面临不可想象的危机,那一刻我也毛骨悚然。

《监守自盗》分成5个阶段,作为纪录片,脉络清楚。

我很认可他在后面那一段说到制造业的,至少在当下的时刻中美贸易中可以确认基础制造对大国很重要。

《大而不倒》是三部中最精英即视感的。

也符合在伯南克《行动的勇气》中说的燕麦粥哈哈,以及他给我的印象,学术派没有格林斯潘强硬和气派,甚至有点弱鸡。

三部希望我有时间理一下各方论点,和时间线。

虽然不知道能学到啥哈哈哈。

显然,这三部看一遍就算当下理解了电影的意思,还是很难消化,如果没有一点金融知识的朋友,相当不容易。

但总体上,我感触比较深的是:1/不管是投行还是美联储财政部代表的政府机构,都展示了人性的一面,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看到错误的苗头,在当下都很难承认,这个苗头将要牵一发动全身。

只会随着窟窿越来越大,去弥补但未必真的承认自己犯的错。

特别是雷曼的CEO,dick,不管在哪一部里面,我都不喜欢他。

《监守自盗》里面说到,他有私人飞机,日常坐着豪华汽车来公司,并且直奔私人电梯到31楼,中间和其他员工碰到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

并且,拿着超高薪资。

到了《大而不倒》,试图把房地产的垃圾资产卖给韩国人,嫌弃巴菲特报价太低,总以为政府会替他擦屁股。

傲慢和贪婪,我想要是雷曼没有倒,他将更加傲慢和贪婪!

变本加厉得狂妄!

2/华尔街的薪资真的太高了。

高到可以扭曲人性。

电影最后,可以看出来,这些大投行比起给国家造成的系统风险,更担心自己的薪酬制度被制约。

底层人民真的看不起。

但是换个角度,谁到了那个阶段,又有几个人可以安分。

只有从头到尾,一直执行良性的制度,才不至于被恶习囚禁为枷锁。

人摆脱不长久以来的习惯。

 5 ) 资本主义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是美国HBO电视台于5月23日播出的一部电视电影,改编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的同名畅销书,是一部直击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纪实性影片。

此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出过不少,最优秀的一部是索尼经典2010年出品的纪录片《监守自盗》,以宏观的视角记录了金融海啸的成因以及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而《大而不倒》对事件的深入角度则更微观,以剧情片的方式聚焦了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及其引发的金融动荡,以及此后美国政府为避免金融动荡为国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所做出的救市努力。

影片放大了决策的艰难和阻力以及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性,使得全片以一个高节奏的商战对抗的情节模式向前推进,尤其是前半部分雷曼破产经过的段落,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后半段美国政府通过给各大银行注资的方式购入有毒资产,向中小经营者放贷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则更像是一部好莱坞主旋律电影,其中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在国会动员通过援救提案时说的一段话尤为惊心动魄:“信贷支撑着现代经济,缺乏信贷也能摧毁经济,如果不能大胆快速地行动,就会重演30年代的大萧条,只不过这次会更严重,如果不通过方案,下周一就没有经济秩序可言了。

”《大而不倒》之所以被誉为金融界的《2012》,就是因为其对这段关乎美国乃至全世界经济民生的危亡之秋的再现。

《大而不倒》以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为中心,打造了一个包括美国政界精英及华尔街巨子在内的群英会,而众多演技派明星的加盟让整部影片星光熠熠,气场十足,其中威廉·赫特扮演亨利·鲍尔森,詹姆斯·伍兹扮演雷曼兄弟公司CEO迪克•富尔德,保罗·吉亚玛提扮演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比尔·普尔曼扮演摩根大通银行CEO詹姆斯·迪蒙,爱德华·阿斯纳扮演股神巴菲特……而影片导演则是曾执导过《狂野之河》、《洛城机密》和《8英里》等片的柯蒂斯·汉森。

对于一部电视电影来说,这可谓是超豪华的阵容了。

这里肯定有对有关人物美化的成分,但还是有一些尖刻的东西值得玩味的,如在雷曼公司破产问题上,鲍尔森浑浑噩噩的手下错过了请英国人施以援手的最佳时机,而迪克•富尔德由一开始的不可一世,到后来不顾一切捞取救命稻草以致遭韩国人唾弃的窘态等等,而忍痛坐视股价狂泻的情景则再现了《华尔街2》中类似的一幕。

《大而不倒》获得了今年艾美奖最佳迷你剧和电视电影的提名,威廉·赫特、詹姆斯·伍兹和保罗·吉亚玛提则分获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的提名。

取材于真实历史的电视电影是HBO的强项,如讲述伊丽莎白一世中老年生活的《伊丽莎白一世》,反映1890年白人对印第安人大屠杀的《魂归伤膝谷》,和记述2000年大选时发生在小布什与戈尔之间的佛州选票丑闻的《选票风波》,都曾在艾美奖上大放异彩。

不过今年《大而不倒》面临的是实力强劲的同门对手,由凯特·温丝莱特主演的《幻世浮生》,前景并不明朗。

【南方都市报】

 6 ) 我眼中的大而不倒

too big to fail,指的是金融机构太大了以至于其破产倒闭会带来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连锁反应,从而传导到整个实体经济,对整个经济社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于是乎,不能倒。

整个故事线是还原2008年金融危机过程中,美国以雷曼兄弟、AIG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生的危机事件,以及以美国财政部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处理金融危机的过程。

美国一直是市场化最高的经济体,但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先是出手救了贝尔斯登,市场以为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然而在接下来房地美与房利美两大地产公司危机中,美国政府选择了将两大地产公司国有化,而接下来的雷曼兄弟却没这么幸运,一方面是由于其糟糕的与房地产相关的财务状况,二是不想再让政府介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选择通过寻找非政府资金并购的方式解决雷曼兄弟的问题,雷曼兄弟董事长先不肯接受巴菲特的报价,之后不愿意剥离房地产相关资产气走了韩国人,英国最后时刻掉链子,最后保尔森只能选择让雷曼兄弟破产。

雷曼的破产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又发现了AIG手上高达数万亿的信用贷款的CDS,如果市场情绪进一步恶化,这些CDS得不到偿付,AIG必然破产,而与之相关的银行将遭受毁灭性打击,纳税人的养老金将损失惨重,现代经济金融是信用经济,而且金融经济之间联系千丝万缕,一旦金融系统发生系统性风险,将立刻传导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会使得整个全球经济受到影响,甚至是出现全球经济衰退,所以摆在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面前的形势异常严峻,他提出了7000亿的救市计划,想通过政府出资收购不良资产的方式来控制局面,虽然保尔森强调了当时局面的严峻性,但是救市计划还是未获得美国国会的通过,保尔森团队只得想其他方法,最后选择了向美国九大银行注资1250亿的方式,保尔森此举是为了掩护那些资产质量差的银行,因为单独注资几家问题银行就是直接告诉市场这些银行资产状况堪忧,最终,在保尔森团队的说服之下,资产状况良好的银行也选择了接受政府注资,美国金融系统得以止血,信用危机暂未扩散,这为之后美国经济的复苏与全球经济的回暖提供了重要基础。

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场景,一是雷曼兄弟董事长迪克的盲目自信,在房地产泡沫已经破灭之际仍然相信房地产市场会好起来,迪克不能根据现状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总以为雷曼兄弟还值66美元每股,这使得他接连丧失巴菲特与韩国人的资金帮助,直到破产前夕还抱有政府不会放弃雷曼的幻想,迪克的盲目自信以及不能认清现状导致了雷曼破产的直接原因。

二是保尔森提到现代经济社会和金融体系的基石是信用,这是一个过度提前消费的时代,给了缺乏偿贷能力的人过度消费的机会导致了次贷危机,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是短借长贷,这是存在期限错配的风险的,当所有的存款人同一天前来取走所有存款时,任何一家银行都会破产,这就是挤兑风险,信用是维持金融体系运转的基石。

以上。

 7 ) “大而不倒”是真实的毒瘤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美国电影《大而不倒》,这是一部描述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前后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发生的故事。

要说起来,这是一部颇为“应景”的类型片,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迅速改编成电影,利用真事的影响力推销影片。

类似的影片我看过如央视放映的《倒塌的大厦》,一部描述安然公司破产的影片。

这种“应景”的影片对我们了解部分事实真相以及民众对该事件的情绪等多有帮助。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雷曼破产时的美国政府财长保尔森,故事情节基本上围绕保尔森展开。

首先要说我本人是不懂经济和金融的,看这类影片主要看的是热闹和人性的体现。

下面就说说我看这部影片的一些零碎的直观感觉和想法。

整部影片再现了那场金融危机发轫时的场景,故事情节和新闻报道多有切合之处。

从整个影片的表现看,保尔森就像一位慈父,而那些华尔街巨子们就像保尔森的不听话的孩子。

除了保尔森这位慈父外,还有几位孩子的保姆,比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这位后来成了奥巴马政府的财长),还有一位证监会主席,不过这位主席的名字我记不住了。

而这些保姆,在影片里都听命于保尔森,显示美国的金融体系中,政府方面是以财长为核心的。

而那些华尔街巨子们,就像天下所有的孩子对父亲的态度一样,平时最烦的就是父亲的管教,但是一旦出了什么事,就都跑去理直气壮的要父亲帮忙。

在美国的这次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中,那些平时嘴里不停嚷嚷放松监管,政府本身就是问题,都由市场自动调节的各路资本家们,都不管自己以前说了什么,跑到政府那里排队要求政府纾困。

在排队的这些人中,华尔街巨子们自然排在前列。

除了华尔街,像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受到政府的眷顾,把自己“国有化”了。

我记得当年我看一些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其中一个让我惊艳的报道是美国的色情业(好像主要是制作色情影片的公司)也排在队伍中,要求政府救助,并且告诉政府,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中,色情业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所以政府不能坐视处于资金困境中的色情产业垮台。

在影片开头,雷曼兄弟公司的CEO富尔德要求保尔森给巴菲特打电话,让巴菲特考虑收购雷曼公司,保尔森于是打了这个电话,影片从这个情节开始,后面几乎都是保尔森及其手下如何出击干预市场了,如把华尔街的大亨们拉到美联储关起门来,逼着他们自己想法为雷曼的转卖而出血等等。

这些情况真是是非常的不符合新自由主义的话语,但是美国人做起了好像没有多少思想负担,非常的务实。

这一点中国的自由派真应该好好学学,因为中国的很多人是意识形态奴隶,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社会运作都要符合他们脑中的意识形态,且不顾任何代价。

说实话,他们的意识形态恰恰是美国人教的,但美国人遇事非常的现实,不被教条所累,他们甚至不惧国有化,这一点,中国的知识分子可差的远了,整天在国与民,进与退之间扯淡叫嚷。

在影片中,保尔森的形象相当的正面,一个勤勉肯干的官僚,而伯南克像一个谨小慎微的小媳妇,说话都不敢大声,那个纽约联储的盖特纳,却是一个活力十足的人物,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加上被他们关起门来的华尔街巨子们的配合下,英国的巴克莱银行终于答应收购雷曼公司了,但是这个辉煌的胜利马上就烟消云散了,因为这次收购立刻被英国监管当局给否决了,影片中保尔森立刻给英国财政大臣打电话,这位财政大臣的回话是“我们可不想感染你们的毒瘤”。

据我看的新闻报道,影片里英国人的这句话的确是现实中真说过的话。

影片中雷曼公司的四个潜在买家,巴菲特的收购因为富尔德嫌报价太低拒绝了,韩国的一家银行因为富尔德高估雷曼的房地产业务而告吹,美国银行的收购被另一家陷入困境的同类公司美林捷足先登,抢先被收购了,而巴克莱的收购被英国政府否决了。

影片情节发展到这里,由雷曼和美国政府主导的收购大战彻底失败了,其实,影片中美国银行和巴克莱的收购基本上由美国政府主导,雷曼公司已经丧失了发言权,静等自己最后命运的到来。

当所有的买家都收手后,保尔森面临着抉择,是放任雷曼的倒闭,还是由政府直接出资——就像房地美和房利美那样——为雷曼纾困。

保尔森的选择是雷曼倒闭。

雷曼倒闭后,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狂飙突进,股市狂泻,华尔街其它的大公司一时间都风雨飘摇。

影片中,雷曼倒闭后保尔森不停地接电话,华尔街的大亨们抱怨雷曼的倒闭让自己也岌岌可危,搞实体经济的通用电气的CEO伊梅尔特也打电话抱怨没有信贷资金,公司非常困难。

而法国财长加拉德也打电话抱怨保尔森怎么能犯这个“可怕”的错误,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法国女财长成了现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

于是,那个声明再也不会替企业纾困的保尔森害怕了,他立刻自扇耳光,马上为快倒闭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资金,阻止其倒闭。

影片的最后,美国政府为华尔街注资上千亿美元,要求华尔街为企业贷款。

于是,华尔街真的成了“大到不能倒”了。

就像中国的房地产商有能力绑架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一样,美国的华尔街绑架了美国政府和美国民众,并且绑架的程度远高于中国的房地产商。

影片中保尔森曾经为这次绑架做了斗争,让雷曼公司倒闭,但是影片的后半部表现了这些大金融机构真的不能倒,一个雷曼倒下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就面临极大的困境了。

保尔森终于屈服了,他持续的为华尔街各巨头注资,他最终不过成为华尔街巨头大而不倒的一个“脚注”。

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仍不理解为什么独独不救雷曼公司。

不少人都认为如果美国政府阻止了雷曼的倒闭,金融危机就不会深化。

有人说,如果救了雷曼,入主白宫就会是麦凯恩,就不会有“奥巴马医改”的威胁;有人说,如果救了雷曼,股市就不会狂泻,那么迈克尔•杰克逊就没有必要答应在伦敦开50场复出演唱会。

他就不会感到压力那样大,也就不会服用那些镇静剂,那么,他可能还活着等等。

种种这些说法,包括《大而不倒》这部电影,似乎都向人们传递着“大而不能倒”已经成为事实。

众所周知,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发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毒瘤(就像那位英国财政大臣说的),但“占领”运动却不能伤到华尔街,因为这个毒瘤已经和社会共生共灭,成为社会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摘了这个毒瘤,社会和经济就会崩溃,不摘这个毒瘤,社会也会在一次次小规模的崩溃中慢慢窒息。

尤其是经过雷曼倒闭的事件,大而不能倒成为社会的共识,那么华尔街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自己可以不顾风险的疯狂敛财,出了事后政府买单,其实是全体国民买单。

发财是自己的,出事由民众拿钱,那么,这颗毒瘤不会变小,只会越来越大,绑架能力越来越强,美国的危机就只能缓解,只能推迟,只能暂且压制,不会消除,而且以后会一次比一次猛烈。

那么,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美国政府直接出资阻止了雷曼的倒闭,这一次金融危机是否真的可以避免发展成雷曼倒闭后的样子?

我不懂经济和金融,让有见识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听说保尔森有自己的回忆录,不知他自己事后如何评价他对待雷曼公司的决策,如果回忆录里有这个内容,应该是个很好的参考。

 8 ) 大到不能倒——AIG

这部片子更像是保尔森的宣传片,在金融海啸当中,面对贪心不足的投行大亨,难搞定的国会,他殚精竭虑,想尽各种救市办法,最后终于稳定了几乎崩溃的市场信心。

所选的主角均与现实中的人物形似。

片中的巴菲特,就像是得道高人,金融界一片混乱他依旧谈定地陪孙子们吃快餐,然后轻描淡写的出手,获利又稳定市场人心。

最切合片名,大到不能到的,应该是AIG(美国国际集团),作为世界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领导者,业务涉及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财产、人寿保险、退休金管理服务、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业。

一旦破产,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片中的几家世界级投行,一旦其中一家破产,与其业务密切相关的其他都会收到影响甚至破产,最可怕的是,投行的破产会挫伤投资人对市场的信任,而信任,是金融行业之所以存在的基础。

说到这个,题外话,想到《人类简史》当中,说到人类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能够虚构,制造幻觉,创造信仰,成千上万人对于某件事物的信仰把他们团结起来,例如帝国、例如宗教,又例如这里说到的的金钱。

从最开始的以物易物,到现在的刷脸就能够付款,归根结底是信任的作用。

现今,世界上真实存在的货币只有货币用量的10%,另外90%都是虚拟的。

一旦信任不复存在,很容易发生投资人撤资,对银行挤兑的状况,混乱、通货紧缩、经济倒退,就此开启。

 9 ) 12 years later: on the brink

和昨天重温的Henry Paulson的自传体回忆录5 years later: on the brink 的主题不谋而合。

今天在FT看到美国政府又找Blackrock管理要大量买入的IG Corp Bond,主要涉及到三宗交易Maiden Lane transactions而其中除了一宗是关于Lehman和JPM,其他两宗都和AIG相关。

这正好又对应了电影的主题…和之前看过的Big Short或MarginCall等从交易投资等角度,这部电影从国家决策者的角度重温了这次金融危机,尽管看待危机的视角不同,但相同的是对那些越来越大难以监管的投行的讽刺…再看看今天的局势,财政部和美联储早已不复当初那样受到国会的巨大限制(checks and balances是否因为现在这届白宫发生微妙变化?

)…时代在进步,金融系统稳定性在增强(at least that’s what we heard),但人心是否真的有所改变?

前几届监管者在经历危机而定下的规则是否会轻易就被改变(Dodd Frank,但现在看来在6万亿大放水下可能性降低了)“Those who do not learn history are doomed to repeat it.” - George Santayana

 10 ) 电影之外的Too Big to Fail要教会我们什么

没有谁因为过于重要而不可缺少,如果真的有,就干掉它。

如果谁有这样有恃无恐恃才而骄的想法,就必须干掉它。

我们没有办法一直为大而不倒买账。

以美国财政大臣第一视角来看这部电影,来看08年金融危机,人没有办法变得不情绪化。

历史很惨痛,信任很脆弱,雷曼很无辜。

我的眼泪,也很廉价。

但除了唏嘘以外,我们要从历史和故事里学到的永远不能是同情。

过去有金融机构因为too big to fail而被强行救活,现在是时候清除掉too big的部分了。

否则,雪球只会越滚越大,现实只会变得比历史更加惨痛。

没有谁因为过于重要而不可缺少,如果真的有,就干掉它。

如果谁有这样有恃无恐恃才而骄的想法,就必须干掉它。

我们没有办法一直为大而不倒买账。

一、为什么会有“大而不倒”论 大而不倒,或者说的更易懂一些——大而不能倒,指的是政府不会允许一些很大的企业破产,尤其是在金融机构和重大银行里。

其背后的思路很简单,即政府会担忧或者害怕这些大机构破产后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比如金融大海啸,经济体系破裂,国家政治动荡等等。

所以不得不在它们出现问题时,想方设法的挽救。

但大而不倒,真的好吗?

如果我们站在对立面来看这个问题,答案就很明了了。

有了政府做保镖,永远给擦屁股,各个企业便会争相去做这样一个大而不倒的企业,获得一块的免死金牌,以拿着政府一定会担保的衣钵永世流传。

在医院抢救输血一样,ICU的病人会被紧急救治,输进去的大量的血是来自很多位捐献者的少量血样累计;同样,大而不倒的企业获得来自政府财政部门的注资,那些钱呢,无非也是来自无数普通的纳税人。

二八原则说,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都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

而资本的狂欢,最终成了百分之八十的人为百分之二十的人买账——还是求着他们收下的。

二、大而不倒是经济必然还是政治导致 有人说发展到大而不倒并不是那些机构们的本意,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固然,经济学领域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寡头竞争市场来支持企业们做大做多。

但实际上,很多金融机构已经远大于市场需要了,它们的扩大已经不再是以资本为核心,而是参杂着政治的权利,金融人的腰包,将机构打造成源源不断为金融巨子们创造大量财富的印钞机。

没有人想让它停下,因为实在太赚钱了。

贪婪,让人不想让这个印钞机停下,哪怕积重难返。

三、大而不倒为什么不能被接受 首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真的存在这么一个企业如果破产就意味着世界末日吗?

从历史上来看,确实会有影响很大的时候,但毁灭性——暂时还没有——毕竟我们都活得好好的。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它有,因为我们承担不起末日到来的那一天。

这个方法不是让其永远不倒,而是让大而不倒不再存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力军对艾麦德·莫萨所著的《大而不倒之谜》中反对大而不倒的理由总结道:“我们有下列理由反对大而不倒:1、难以决定谁是大而不倒企业。

2、资源没有被配置在更有效率的部门。

3、助长了寻租这种生产效率低下的行为。

4、大而不倒造成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5、带给后代金融负担或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6、多数人付出代价拯救少数人。

7、奖赏鲁莽行为,阻碍市场规律。

8、大而不倒是业绩不佳的原因。

9、大而不倒造成了扭曲。

10、大而不倒使得大型机构规模更大。

11、使提升金融部门的道路更遥远。

” 我们不能选择坐视不管,当雪崩的那一刻,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都说资本市场是理性的,需要减少监管才能让市场自我运作达到平衡,但事实上你只会发现,没有人是“理性人”,大家都是疯子,只不过疯得程度不同。

天赋杀手气球人在收到一个黑白两道都会忌惮的R徽章邀约时,没有选择加入,而是选择了干掉这帮人。

我猜,如果气球人懂金融,他应该会说:“我不能让他继续大而不倒。

” 人性经不起考验,所以与其担忧大而不倒到来时的道德危机,不如早日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

对于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人来说,金钱已经不过是一个数字,但一样一天也只能吃得下三顿饭,一晚只能睡在一张床。

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市场里的钱赚不完,但亏得完。

人心不足蛇吞象,差不多能过上好日子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1] 清华大学张力军《每月一读》;https://www.sem.tsinghua.edu.cn/zxfbcn/TZ_71823.html[2]《大而不倒之谜》艾麦德·莫萨著,周世愚、吴晓雪译;ISBN 9787504978936中国金融出版社

《大而不倒》短评

乏味平铺直叙蓝眼睛是唯一的亮点

5分钟前
  • 东木森森
  • 较差

比《监守自盗》和《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更加符合纪录片性质,这部HBO拍的电影,更有故事性,也更加的吸引人,把每个投行,每个大行,相关的CEO,相关的国家都能一一展现出来,而盖特纳在这场金融风暴中表现的实在是太好了

9分钟前
  • 轩煜
  • 推荐

圣诞夜陪同饮酒过度造成身体不适的亚当先生在家看HBO,刚好放这部无趣之极的美国版《建国大业》,明星云集但剧本完全是流水账,讲的是雷蒙兄弟破产前后的事,真是最不推荐holiday观看的影片。

11分钟前
  • 像一句广告
  • 还行

在水泥森林里,穿的最人模人样的,是尼玛最不干人事儿的

14分钟前
  • stoudemire
  • 还行

不是拍的不好,而是我真心看不懂

16分钟前
  • 犭星犭星
  • 较差

金融世界 一体

19分钟前
  • kobie
  • 推荐

人物刻画得不错,还有久违的米兰达。中投几个老板太有中国特色了。

22分钟前
  • 肥羊1号
  • 推荐

意淫片儿再怎么拍也是意淫。

23分钟前
  • Kuma
  • 还行

美国财政部和联储都是被动受害者,呵呵了。

27分钟前
  • 君天
  • 较差

半纪录片吧!大象们一个接一个摔倒,多重身份的官员们救市还是让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自然选择?

31分钟前
  • 芦荟
  • 推荐

介个,真心看不懂,但演员阵容亮闪闪,那就有机会多看几遍吧。。

36分钟前
  • Krazying
  • 很差

哎呀呀,那么多美丽的咖

37分钟前
  • 福 禄 夀
  • 力荐

从美国时任财政部长鲍尔森的角度讲述了08年的金融危机,叙述算比较详细,华尔街的巨头们都现身了,值得金融从业人员们看看。另外演巴菲特的那哥们还真是很像啊,起初还以为本尊亲自出演呢。

38分钟前
  • 江湖六分半
  • 推荐

美国HBO电视台于2011年5月23日播出这部电视电影,改编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的同名畅销书,与宏观视角的《监守自盗》和着眼于个体的《利益风暴》都不同,它主要讲述以威廉·赫特所饰演的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为首的美国政府如何想尽各种办法还是没能力挽狂澜,遏制金融危机的爆发

43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类似片子里把事情说得最明白的一部,虽然有洗白汉克·保尔森的嫌疑,但确实说服了观众,不是政府不想管,是真的不能管,这几家银行倒了,美国经济就完了,顺便解释了《大空头》里提出的疑问:为什么不处罚造成这场危机的银行家们?

47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可怜那本大部头的书,买来一年多了,还在书架上放着没翻开过……

51分钟前
  • Robin
  • 还行

there is synthia nixon

53分钟前
  • 我在延吉种土豆
  • 力荐

有点闷,还不如有解说的纪录片

58分钟前
  • 任尔
  • 较差

比书差很多,删去大量背景和铺垫以致失去一波三折的紧张感,许多复杂沉重的事都一笔带过,拍成迷你剧可能更好。美化财政部美联储的倾向原书就有,改编完全以保尔森为中心就更明显了。不过剪辑超赞而且表演实在太加分了,William Hurt太棒太棒了太棒了!讲CDS那段真教科书级的金融科普。

59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不过这个名字翻译的真的很失败。。《大而不能倒》才是正确的翻译。。不是倒不了,而是不能倒。。。

1小时前
  • 宁静高雅橡皮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