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
Eisenstein in Guanajuato,爱森斯坦万万岁(港),十日性爱死(台)
导演:彼得·格林纳威
主演:斯特里奥·萨万特,埃尔默·拜克,玛雅·扎帕塔,莉萨·欧文,Luis Alberti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墨西哥,芬兰,比利时,法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5
简介:《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讲述的是世界蒙太奇之父谢尔盖·爱森斯坦在墨西哥度过的一段奇特岁月。影片实验性颇足,并极具视觉冲击力,是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的巅峰之作,入围2015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31年,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埃尔默·拜克 Elmer Bäck 饰) 到瓜纳华托拍摄他的新片《墨西哥万岁》。在那..详细 >
#HKIFF# 裸眼3D 有够俗气
人物传记,基于历史改编。Death,Love and Sex。两位主演完全为艺术献身。很喜欢360度环绕的几个镜头,以及和历史照片的比对,各种空镜,摄影技术一流。疯狂的,流动的,自由的梦被现实戳破,艺术的创作从来就是艰难的旅程,但就像电影,它让人“再活一次”。
电影语言丰富到极致,开场便没有喘息的余地,分镜头大量史料狂轰而来,在试听语言叙事功能达到极致之时,兼顾节奏与情感的多重表达。连床戏多那么有诚意,怎能不爱。
一开场的神剪辑、神镜头、神分屏
卧槽这片子有毒
也许任何人都无法准确探知这位天才导演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他狂放不羁看似什么都不在乎的外表下,他真正在意的又会是什么呢?俄罗斯就像是他与之互相抛弃的不愿回首的伤痛,墨西哥则像是他的新欢和暂时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能与另一个世界的亡灵进行对话,能够暂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事,能够忘却那些别人在他身上寄托的殷切希望。也许对于一个从来就不可能自由的人来说,无论哪里都不可能是天堂,只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心理安慰罢了。
也许是拍33岁菊花处男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俄罗斯和墨西哥
正如把噗老师所说的,观看入口狭窄。宁愿不要这种无视电影表义逻辑换来的、缺少价值的自由
没有兴趣。
Greenaway导下爱森斯坦为探索eros and thanatos而道成肉身!剪切、蒙太奇用得天花龙凤!又刷新了对电影镜头表现能力的认识!接近癫狂的表演和对白:对电影、政治、文学史的调侃叫人应接不暇 。还要一边爆菊一边占领冬宫!爱森斯坦说“我再也不认识我的身体了”(我怎么嗅到了福柯的味道?)
四星半。这么看爱森斯坦和帕索里尼很像啊,突破集权与信仰去追求性、爱、死。好久没看到如此炫技的电影了,三分屏个性刷屏,多重曝光、鱼眼镜头、环拍、长镜头和超大信息量的台词沟通古今、品评当代,无远弗届贯穿文、史、影、政。情感饱满,超大胆性爱镜头百无禁忌。(原来爱森斯坦的死和王小波一样)
6.5。不清楚先思考出了致敬與戲仿哪個想法,但至少花哨的形式最終被證明並無融貫性與必要性。
[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顺手扔下的名字估计要数以百计,这么多重磅炸弹该可以毁灭好几座城市了吧。当然最大的名字还是题目中的爱森斯坦,而影片似乎使用杂耍般的蒙太奇来向他致敬。可我们还是要问:Why? 如此私人的表达和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格林纳威镜头里的空间越是迷幻,你就越是瞧出作品的渺小来。
6.9 和预期的不太一样,感觉很有必要改变观看姿势,一方面对这近乎聒噪的不节制感到厌烦,甚至觉得有很多对内容本身毫无贡献的负面调度;另一方面很确信它的目的是且仅是为了字面意思的好看,以一种对历史的画布肆意上色的方式归档前人的技法并肆意调弄,只有性/爱与死能让影像的洪流停滞下来,不声不息地落入情感的架框之中。
各種鏡頭的運用可見導演年輕的心態,但是逼格太高了,睡兩次
赞
三星半,恣肆无忌之作;多重曝光HDR鱼眼效果镜头光晕分割画面,像是同时看了三部电影一样,性价比是蛮高,就是老眼昏花;语文老师给补课过:虚实结合,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不是传记吧这是同人吧,以后基本已无法正经看爱森斯坦的片了
失望 先锋但不有趣 要先锋有何用
有人对Woody Allen的评价是“艺术都要处理对死的恐惧,如果想回避,就尽管说爱,说信仰”。格林纳威完全不同,墨西哥十日里眼花缭乱的性爱死,处女般的调情高手,十月革命和异国艳遇,不拔高性,不贬低爱。1933年避孕套被成功使用之后人们不再耻于将性称为消遣,梅毒使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