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与将军

Gods and Generals,战役风云,神州元帅,战地中声

主演:罗伯特·杜瓦尔,杰夫·丹尼尔斯,史蒂芬·朗,杰瑞米·伦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众神与将军》剧照

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1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2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3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4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5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6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13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14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15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16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17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18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19众神与将军 剧照 NO.20

《众神与将军》剧情介绍

众神与将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众神与将军》(Gods and Generals)名为《葛底士堡》的续集,其实是一部前传,算是赶了当今前传续拍的潮流。本片几乎完全由《葛底士堡》原班人马演出,只不过扮演传奇李将军的,已由马丁·辛改为另一奥斯卡级的老演员罗伯特杜瓦尔担任,而导演、摄影等幕后人员则基本不变,因而可以推断是和《葛底士堡》同一风格的。 既然是前传,讲述的自然是发生在葛底士堡战役前的南北战争的故事。按照导演兼编剧罗纳德·麦克斯韦尔一贯的风格,少不了对这开始两年的著名战役作一番详尽描述。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剧情,我们也有必要对这些战役作一些勾勒。 美国内战的第一场主要战斗发生在弗吉尼亚的曼萨斯,因而这场战斗经常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曼萨斯第一之战"。从整个内战的尺度来衡量,这第一场主要战斗都比较小儿科,双方似乎是在试探对方的实力,因此没有投入很多兵力。当时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危险境地雪花女孩第二季易普症儿女的战争维拉和其他人的快乐神的测验3分歧者3:忠诚世界雄起辣手保姆2:女王蜂北京地铁传奇王子2:贵族降临五等分的新娘嫉妒嗨翻姐妹行不是因为家人才爱,而是爱的是家人破奸锄贼父亲的信徒镖王传奇新男孩存在者烽火线妻子的新世界安拉的电话曼谷之夜刀锋1937福星临门追凶五十年寻找神话之鸟我们若只如初见战栗丛林

《众神与将军》长篇影评

 1 ) ”The duty is ours...

The consequence is God’s.” “It must be the end to justify its cost” “我承认战争是一种罪行,但奴隶制也是” “如果你我的生命是以结束这种诅咒为使命 那就让神完成他的旨意吧” 在彼时的美国做军队政委工作还真是很纯粹简单啊👍 跟Glory的叙事方式一样 也是一个人在写信作引子

 2 ) 中国的诸神和众将在哪里

3个小时40分钟的考验..我觉得剧情稍微有些拖沓 可能是因为不熟悉美国历史留着大胡子的美国人看来看去都差不多但觉得片子挺好的..作战的双方没有好人 坏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自由的信念在两只爱尔兰旅各自为战的时候..风笛响起..为了同一个信念而相互厮杀 未免有些讽刺 或者说是悲哀..我很想看一看中国的 诸神和众将总说战争是浩劫..是灾难...我们的战争片里没有人..都是符号..棋子..没有心的摆设 彻头彻底的政治意味我们的电影总是片面的歌颂八路军...难道国民党军队就真的是土匪么难道留着同样血得中国人在一起抵抗过日本侵略者后又相互射杀的时候就没有任何得痛苦么..战争不是过去就算了得..我们需要反省

 3 ) 《美南北战争之第一集》

《美南北战争之第一集》《众神与将军 Gods and Generals (2003)》本片描述的是美南北战争初期的故事,主要是四个战斗:1、第一之战。

发生在弗吉尼亚的曼萨斯的战斗,也是内战的第一场主要战斗,因而这场战斗经常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曼萨斯第一之战"(First Battle of Manassas)。

从整个南北战争规模看,这是一场互相试探的交火,都没有投入过多兵力。

这一役是南方军队赢了,他们突破了北方军的防线并导致北方士兵如野牛般集体慌乱逃窜。

这一战役也因此有了个外号:"第一轮牛奔"(First Battle of Bull Run)。

最大的意义是,彻底将战争扩大化了!

第一次马那萨斯会战的失败使北方清醒过来,放弃了最初的轻敌思想,开始着手准备一场长期而艰苦的全面战争,国会批准了组建一支100万人的志愿军,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被匆匆召至华盛顿代替麦克道尔实施指挥。

与之对应,南部同盟议会也批准征招了40万志愿兵。

这场血腥的战争将更多的人卷了进去。

2、沙布斯堡。

著名的南军首领罗布特-李将军决定向北挺进马里兰州(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北伐),不料作战计划落入了北方军队之手,双方又在靠近安铁坦小溪的一个叫沙布斯堡的地方展开了激战。

北方盟军以三比一的优势兵力强攻李将军的部队,结果南方军队不得不败退。

1862年9月17日的这场战斗是整个南北战争中单日伤亡最多的一天,共造成双方23582名士兵伤亡,北方军略多,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由于此战的失利,本来想浑水摸鱼的大不列颠推迟了对于南方邦联政府的承认。

同时,本次战役还有另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后果:林肯总统借此机会推出了《奴隶解放宣言》。

3、石墙之战。

1862年11月,由于不满意北方军总指挥麦克林纳的无能,林肯新启用了伯恩塞得将军,后者自然感恩图报地发起了志在必得的冬季攻势,结果在弗雷德里克堡这一战略要地与李将军的部队打了一场恶仗。

在这场战斗中,北方军士兵人数依然压倒南方军,但指挥和沟通实在是很混乱,虽然伯恩塞得对南方军驻守的弗雷德里克堡发起了不间断的多达14次的猛攻,仍然没有冲破南方阵线,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这场战斗可以说南方军全面胜利,他们造成北方军多达13000人的伤亡,而己方仅损失约5000左右。

此役过后,北方军士气急剧下降,而南方盟军的士气则达到了顶点。

4、突袭之战。

为了整顿士气,北方军又换了约瑟夫胡克将军作总指挥,谁知仍然不管用。

1863年4月底5月初的十来天时间里,在11500对60000的优势兵力状况下,北方军还是在查斯诺斯威尔打了个大败仗,损兵折将17000余。

本次战役一般被认为是南方李将军最伟大的胜利,但他这个胜利也来之不易,不仅南方也损失了约14000士兵,而且损失了外号"石墙"的杰克逊将军(经历了墨西哥战争,内战前是维吉尼亚军校的教授)。

一部分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杰克逊将军的意外牺牲(被己方军队误伤致死)才是整个南北战争的真正转折点。

罗伯特·李在听到杰克逊的死讯后对自己的炊事兵说“威廉,我失去了我的右臂”。

北军为政府军,不过首先投入战斗的数万名也是很仓促召集的平民;南军就大多来自民间了,因此服饰杂陈,武器不一。

双方初期部队都存在没有经验、缺乏训练!

两支部队的唯一区别是南军的服役期没有90天的期限,因此不用耽心士兵退役。

本片之后的历史顺序诠释就是影片《Gettysburg(1993)》,再之后为南北战争结束的标志《The Last Full Measure》。

第三部还没出来,也有说是因为各类原因被搁置了,不知道最后是否会拍成!

不过有书,可以看看!

三部电影统称为美国内战三部曲。

本片作为序列的第一部,又是前传,几乎完全由《葛底士堡》原班人马演出,只不过扮演传奇李将军的,已由马丁·辛改为另一奥斯卡级的老演员罗伯特杜瓦尔担任,而导演、摄影等幕后人员则基本不变,因而可以推断是和《葛底士堡》同一风格的。

但是正如豆瓣某位大神所言,本片居然还搞大段大段的凯撒、出埃及记等背诵,对于战争与联邦等等宗旨,显得说教味太浓,画面煽情过份了!

南北战争的双方都是为了自由而战,至少对于战场上的双方将士而言,并没有正义或邪恶的一方,他们都忠于自己的信仰,他们的正直善良和男人气概。

因为敢于站着死。

不过不站着,也不行啊!

那时候枪的精度很差,50米外子弹就不知往哪飞,射速又慢(1分钟3发)。

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火力,只好大家站一排开枪(反正也没几发能打中人)。

这就是所谓线式战术。

一篇整理地较好的博文: http://www.zjgsdx.com/bbs/thread-37595-1-1.html

 4 ) 一部被忽视的历史片,另外说说其中的将军们

这部电影被低估了,事实上,直接描写南北战争的片子很多(《飘》那种不算),出色的的很少。

公认拍的有观赏性的是威尔·史密斯的《光荣》。

而罪还原历史的就是这部片子了。

不过实际上,其实这是一个三部曲,《盖兹堡战役》是第一部,《众神与将军》是第二部,第三部是《最终战役》。

有个冷笑话说,《众神与将军》出来后,教授南北战争的历史老师们可以统统做薪水小偷了,因为只要拿片子放给学生看就可以了。

《盖兹堡》拍的还可以,不过南军里太多大腹便便的军人有点露馅,毕竟以当时照片来说,南军装备是在简陋的很。

与我们中学教科书误人子弟的描述不不同,南北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独立宣言》的年代。

说得直白点就是:一个州到底是否有权自行决定加入或者退出美国联邦体制。

战争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北方否认有权,南方则承认有权。

所以中国人最近拿这个和美国佬说事实在是太聪明了,正好可以堵住某些人说某某地区是否有自决权的问题。

黑奴问题事实上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格兰特本身就是个大奴隶主。

而且南北之分,也不是以奴隶制来分的。

其实打到后来,双方都有解放黑奴以争取民心的意思,不过林肯走在了前头。

General Lee自南北战争始就几乎一直被赞誉,战后虽然有被清算(那啥威灵顿国家公墓就是他的地产,战后被充公),但评价相当之高,比他的对手格兰特将军可是要高的去了。

在美国人心里,恐怕他就是一个法国人眼中的拿破仑,以及中国人眼中的关公之结合体。

虽然我一直觉得盖兹堡打的相当有问题,但这人从来就是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完美化身。

而且他出身很高贵,是美国意义上的贵族家庭,别的不说,他是华盛顿的孙女婿,而且当时是华盛顿家族的"族长",代表了整个华盛顿家族(因为华盛顿家后来没男丁,而他某种意义上说入赘了华盛顿家)。

所以争取他的支持可是相当重要的,所以这就是片头国防部长要努力争取他,而他的加入又让南方人那么兴奋的原因。

这片子的主人公是石墙杰克逊,石墙说的是他在奔牛坡大败北军的光辉战绩(就是影片中的第一次战役)。

可惜他死的太早了。

如果他还在,我想盖兹堡那种稀里糊涂,莫名其妙输掉的仗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Lee将军太想赢了,而手头上可用的将军又太少。

而且让我死活想不通的是,明明他刚指挥过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盖兹堡战争前半年左右,就是影片中的第二次战役),为什么他居然会去选择打场地这么类似的,只不过是攻守角色互换的盖兹堡。

如果盖兹堡不输掉,美国估计会多流几年血,不过北方获胜是肯定的,哪有国家队输给民兵队的道理。

话说回来,北方的指挥官真的是个个脑残,优势差异那么明显的战争居然能打5年,还拿了个历史记录(美国战争史上死伤最多的一次,连二战美国死的人都没南北那么多),实在是不服不行。

片子里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是教授将军·张伯伦。

此公寿命极长,差不多活到一战前夕(1828-1914),那时候参与南北战争的重要角色们应该都去见华盛顿了吧,就留下他一个,也真够寂寞的了。

他成名于盖兹堡战役。

具体事迹有点忘记了,大致就是在一个山头上1v3,打的三个团南军落花流水,鬼哭狼嚎,最后以刺刀冲锋的方式华丽了结。

就是这仗的结果让Lee将军直接犯晕,打了最不该打的盖兹堡。

《盖兹堡战役》里有相应的描述,不过描写的太轻松了,而且好像是说南军只有一个团来着。

要知道,战前当时张伯伦的团有1000来号人,战后只剩下200人不到,80%的阵亡率!

正常来说,一个部队死伤超过20%就要崩溃了(克劳塞维茨说的...),所以算是北军的石墙了。

此公后来去了西部战场,参与了真正让他成名的冷港战役。

一样是铁一般的意志赢得了胜利(换句话说就是杀敌1000,自伤800的华丽七伤,呃,是八伤拳...)。

最后说实话,不怎么喜欢起美国军人,完全没有战术美感嘛。

说美国人不懂战术的确蛮有道理,拿破仑战争过去才30多年,怎么一点皮毛都没学会呢。

隔岸观火不是这么干地...美国人的胜利都是靠堆物资,哪有皇帝拿破仑那样的艺术感。

 5 ) 对于战争的态度

作为三部曲中第二部投拍的《众神与将军》其实是《盖茨堡战役》的前传,过多的感想反思和圣经段落的表述确实比较乏味,可能这也是票房不佳的主要原因。

但片子本身表现了1861-1863几乎三年之间的历史的同时,却以几个南军将军作为主角来讲述,本身就说明了美国人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

当两只爱尔兰后裔所组成的军队迎面对战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内战的残酷以及民族的悲哀。

当一个南军士兵和一个北军士兵在河中央交换食物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内战的本质。

虽然双方在理念,意识形态上及其仇视对方,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可以悄然的化解这一切。

最后我想说的是内战就是内战,没有正邪之分,没有对错之争,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美国人在战后马上改正了这个错误,消除偏见和隔阂,发展壮大。

而我们在面对民族悲剧时,在已经过去一个甲子的时间后依然如此的不宽容对方,实在令人汗颜。

 6 ) 圣徒与将军?

在还原历史上,这部电影做的不错,尤其是一些历史背景与史实。

比如表达南方对战争的真实想法,这一点以往的历史影片中一向很缺失,因为那不是美国主流的观念。

生产关系先进的一方欲强行改变落后的一方,落后的一方纵有十万个合情合理的理由,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

作为电影,传达历史中非主流的声音是有价值的。

以往的与狼共舞,如今的阿凡达都是成功的范例但我个人不是很认同的一点是片子的主题和形式:神与将军——把战争宗教化的太过了。

作为个人,将军们虔诚的宗教信仰无可厚非,但作为一部全景式史实式的战争电影主角,这样来刻画,我实在觉得有美化这场战争的成分。

一场很现实的生产关系之战却被描写成某种宗教、神话式的圣战......其实美国的主流意识向来爱美化这场战争,事实上内战就像法国人的大革命一样无非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影片主要刻画南方,但却用着力的将战争宗教化(至少是将主人公刻画的像圣徒),意思是不是在说战争的一切(包括结局)都是上帝的安排?

比如爱尔兰人手足相残一场,无论怎么看影片传达的感情和意识都是同情怜悯,但如果换个角度也可以是质疑和否定的。

战争中的理想说到底都是现实问题。

你想过这样的生活,他想要那样的生活,各自过自己的就完了呗,干吗动刀动枪,你死我活啊?

还不是利益有冲突。

不过神兴许本就很现实,就像众神的特洛伊之战,看来西方人的战争观真是几千年来一脉相承。

中国人大概是进化的太快,打秦始皇起,就很少再把战争神化了。

 7 ) 伟大的基督将军传记片

满怀敬意的用两个周末看完了美国的大决战电影--葛底斯堡和众神与将军。

虽然是同一班人马打造,风格上却有不小的差异。

葛底斯堡是实打实的描写一场关键战役,所有的出场人物都是围绕战役的进程而展开和表现,可以说是正统的战争电影,每场局部战斗的背景和过程也交代的清清楚楚。

对于战争电影爱好者,可能会看得更加尽兴。

而众神与将军,则是一部伟大的石墙杰克逊将军的传记,把整个南北战争的前半程作为了背景板,中间也夹杂了更多宗教信仰和价值观选择的思考。

其中有着大量情节去表现这个虔诚的基督将军对战争的思考,对宗教的理解。

毫无疑问,导演没有把笔墨完全放在战争场面上,杰克逊和妻子的爱情,和小女孩的互动及为之哭泣都非常动人。

很有意思的一点,美国人在看待南北战争的时候,更多的不是以胜败论英雄,也不是简单的描述成正义打败邪恶。

明显南方军获得了更多的情感倾斜。

两部片子也都非常好的还原历史,双方都还在严格的执行线列战术。

不过从片子中看到已经大规模使用后膛枪,射击精度也不低了,所以在世界军事史上称霸了200多年的所向披靡的排队枪毙战术,终将走向终结。

一个词评价两部南北战争电影,就是过瘾。

 8 ) 将军是个让人羡慕的苦差事

以前在CCAV6看过配音版(配得不错),给了四星。

前几天下了extend cut,花四个半小时又看一遍,没第一遍感觉好,但是这么长的电影让人看下去已经相当好了,何况还看了两遍。

喜欢开头军旗飘飘还有配乐,战争场面也如大家一样都是好评。

还发现两场街头逃难出现同一个人,显然是剪辑bug。

战争起因没说清,或者根本没说,为了突出主角回避吧,虽然北方也不怎么样,毕竟南方奴隶制度是经济基础,过度美化了。

南方军队倒是没想到确实不容易,杂牌军和正规军作战的感觉,居然还能几场战役获胜。

 9 ) 没有仇恨的战争

第一次欣赏一部长达四小时四十分钟的影片,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不知道如果在影院上映的时候,观众该如何是好?

好在影片分了五个章节,如果把故事再讲述的详细一些的话,拍成电视剧岂不是更好,故事相对独立,拆开来看并不太影响。

影片是以历史上的时间顺序展开,前两个章节是全剧的铺垫,第三个章节是战斗场景的高潮,展示了最血腥的一次战役,第四个章节则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在经受了惨烈的战斗之后,南北双方都在琢磨付出如此代价,究竟是为了什么,答案则是北军本来是一名大学教授的中级军官在回答他的下属的这个疑问的回答:他们(南方)想要他们的自由,可是你想,他们的自由却是建立在对另一个种族的奴役之上?

影片的第五章节也就是结尾,以南军一次成功的突袭开始,以杰克逊将军在突袭中意外受伤致死结束,把剧情引至之后历史上的关键一役:盖茨堡之战!

之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仇恨的战争,整部电影虽然以战斗场景为主,但是交战的双方,上至将军,下至士兵,在两军对峙、枪炮对轰、直至肉搏的时候,展示的都是绅士般的风格,完全没有敌对双方咬牙切齿的恶劣,我不知道实际的历史就是如此,还是影片过于戏剧化了?

有三个片段特别说明这一点:一是第三章节,北军连续猛攻南军的石墙防线时,防御的南军士兵发现这批进攻的北方士兵是他们熟悉的爱尔兰兵团,一边射击一边痛哭;二是第四章节,南北双方都在惨烈战斗之后喘息休整的时候,一河之隔的两名互相认识的南北士兵隔河相约,走到河中间的位置,分享对方的饮品和香烟;三是两个戏剧场景,一个是林肯总统到剧院欣赏莎士比亚的剧,另一个是上面提到的那个中级军官携妻子到剧院欣赏凯撒被刺杀的剧。

这是一部史诗!

 10 )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小时候买过一盘世界著名演讲的磁带,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战场公墓上所发表的那段讲演,至今已成为美式英语的经典段落。

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葛底斯堡”,也知道了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的战役,北方开始战胜南方。

几年前,有幸买了一张长达四个小时的碟片《葛底斯堡》,就是讲述那场战役的美国史诗巨片,也是唯一被认为是完全真实全景式的展现南北战争的巨片。

那张片子看完让我激动不已,也由此对罗伯特李等当时的历史人物深感兴趣。

那时我就知道美国人还拍了一部《葛底斯堡》的续集(实际上是前传)《众神与将军》,但一直没有找到过。

上周末,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众神与将军》,可惜没有看全,我便从网上购买了一张完整版配很长花絮的的碟片,终于达成了几年来的心愿。

相比较于《葛底斯堡》,《众神与将军》更注重对个人命运的刻画,尤其是主角“石墙”杰克逊,南军最伟大的统帅当属罗伯特.李,但最伟大的前线指挥官则属于杰克逊,他率领的“石墙旅”成为南军无坚不摧的部队。

剧情和战争我就不多说了,导演着重刻画了杰克逊的宗教精神,多次大段引用圣经的段落。

在杰克逊的眼中,南方的独立战争是上帝赋予他的使命,上帝必将使他获胜,使他的战斗具有了宗教圣战的气息——美国向来都是宗教气息非常浓郁的国家,至今在位的那位美国总统仍然保留了这种传统,而杰克逊的虔诚更超出了其他人,也使他自己受到了致命的伤害,轻敌大意地脱离本部,从敌军阵营返回时遭到自己人的误击,结果被本方的子弹击中,在截去左臂之后因肺炎而去世。

仅仅两个月之后,南军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大败!

罗伯特.李失去了“石墙”,南方失去了胜利的希望。

虽然,无论是罗伯特.李还是“石墙”杰克逊,他们都是南北战争的战败方,若是按照我们中国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习惯,大抵是要彻底清算并将他们归入罪人行列,若按照以往我们编写的历史书,南军所有将领都可算是压迫黑奴的奴隶主阶级了。

但历史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罗伯特.李和“石墙”杰克逊,都已成为全体美国人共同崇拜的英雄,他们虽然是失败者,却虽败犹荣,虽然他们效忠的政府要脱离美国,并维持奴隶制度,但人们并不因此而鄙视他们,相反他们同样是美国精神的代表。

南北战争的起因并不是奴隶制度,而是主权在联邦还是主权在各州的分歧,北方认为联邦拥有主权,南方认为各州拥有主权,这在先有州后有国的美国并不希奇。

而罗伯特.李和“石墙”杰克逊首先忠于自己的故乡——维吉尼亚州,其次才忠于美利坚合众国,当维吉尼亚人民决定脱离美国时,他们唯有义无反顾地向昔日的同袍开火。

严格来说,南北战争的双方都是为了自由而战,至少对于战场上的双方将士而言,并没有正义或邪恶的一方,他们都忠于自己的信仰,他们的正直善良和男人气概,足以令今天的美国人汗颜。

而解放黑奴的命令,则是在南北战争进行到一半才下达,南方认为这是北方鼓动南方黑奴叛乱的手段而已。

事实上作为个人,罗伯特.李和“石墙”杰克逊都反对奴隶制度,在电影中也反映了这些,罗伯特.李早在战前就已让自己家的全部黑奴获得自由,而此时北方大将格兰特家里仍然蓄养着奴隶(后来登上美国总统宝座)全片都充满了历史感,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件衣服都经过了主创人员的严格考证,力求做到最最逼真和还原历史,想必之下中国的电影则是太草率硬伤太多了。

美国的历史虽然短暂,美国人却极其重视历史,尤其是南北战争的研究,至今已经有无数文学和电影作品了。

不过,无论是三十年代的〈乱石佳人〉还是近年来的〈冷山〉,还有《葛底斯堡》和《众神与将军》,都主要是站在南方的视角出发,同情并美化着南方的人物和将领,也可见南北战争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绝非正义与邪恶之战,美国人对南方的战败者抱有更深的同情,尤其是南方人自己仍然对战败耿耿于怀。

但通过这场战争,也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精神,美国如今成为世界头号国家,绝不是偶然,诚如幕后花絮中所说的“南北战争是美国人的《伊利亚特》”!

期待再看到南北战争三部曲的第三部《The Last Full Measure》最后,让我引用海子的一首诗——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

《众神与将军》短评

出于对《飘》的热爱,一直对南方有好感,“石墙”太背了,无语。。。盖茨堡打得很无语,为什么不能继续机动。。。

8分钟前
  • 虎宝宝
  • 力荐

补标。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好途径。

9分钟前
  • Ben笨熊
  • 推荐

美国内战电影..个人与信仰..美国似的绝对忠诚..

12分钟前
  • 江海乐人
  • 力荐

絮絮叨叨,线条平淡,美国自由主义式立场,基本是站在南方的理念角度拍的……

13分钟前
  • 半逗
  • 还行

美国内战群像,东拉西扯却又找不到重点,可惜

15分钟前
  • 孙珍妮
  • 较差

以前的美国人为信仰而战,现在的美国人为利益而发动战争。这场战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和上帝站在一起在(交战双方全部熟读圣经和上帝之书),并体现着上帝的意志,所以最终他们自以为也心甘情愿接受上帝的旨意。如此惨烈的同族残杀,如果不归咎于上帝,才能保留一丝人性的光彩,战争只是表面。

19分钟前
  • ccBoy
  • 推荐

219m。比盖茨堡画面精良很多,除了对战争描写加入更多后方家庭元素,圣诞夜停线双方士兵友好相处,南方妹子对北方士兵心生怜悯都凸显战争中的温情和对和平的向往。两部都把军人描写的非常感性,尤其本部似乎更加多愁善感了一些。南北战争原来是弗吉尼亚要独立?祖国对家乡的侵略?黑奴解放是噱头?历史真是婊子,任人装扮啊!

22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完全不懂为什么这片能有高评分,冗长,意识形态极右,全片也没有什么亮点,莫非国人对南北内战的战争形态很是好奇?已经过了排队枪毙那个浪漫主义的年代后期已经到加特林机枪的时代了……

26分钟前
  • crazyneo
  • 还行

话剧一般的流水账又臭又长!没有一个人物塑造得有起码的那么一点点个人魅力!导演似乎刻意疏离观众以便成就自己心目中的“神性”唉……满满的一股子垃圾摆在盛宴上的感觉!

27分钟前
  • 在雾升起之后
  • 很差

李将军 如果未来的人类否定了你 请不要悲伤 你在你的那个时代是被尊敬的 被敬仰的 就足够了

30分钟前
  • 我是魏尼好
  • 推荐

真不知道导演是拍的电影还是舞台剧 从头到尾一有啥事就念一段 完全偏向南方 北方所有事都没说 5个点都成了石墙的自传 编剧只知道流水账不知道省略 3个点的事拍的这么拖拉 比导演的葛底斯堡差很多

32分钟前
  • NinqueWarg
  • 较差

站在南方军的角度去看南北战争。据说很多军事爱好者志愿充当群众演员,当然,这就使得南北军中士兵体态、相貌实在是丰富。

35分钟前
  • 鹿泽柏
  • 推荐

自己人打自己人,兄弟相残。

39分钟前
  • 鲁老迅
  • 很差

太装了

43分钟前
  • 一桶水先生
  • 还行

较十年前的葛底斯堡出色一些,可惜的是说教的味道太重了……动不动就来一段引用,来一段演说,来一段感慨,来一段抒情……

45分钟前
  • 推荐

这么多赞的人啊?我实在坚持不住看不完啊,每个人说话都像念诗

49分钟前
  • puca
  • 较差

战争下的人性光辉时刻闪烁着~

54分钟前
  • Namukab
  • 还行

从南军视角看待南北战争,把南军的将军捧得高高的,场面虽然宏达却感觉不够细致,没有《光荣战役》好看。

57分钟前
  • 手拿芭比的猛男
  • 还行

实在太冗长了,没有点美国历史看起来很费劲,过程会让你昏昏入睡的。

1小时前
  • 易布拉
  • 还行

太长了。

1小时前
  • 小卓同學。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