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很少写影评,看了这电影真的是不能不写。
虽然这电影的剧情很老套,导演的手法真的不错,五星一定是要给的,开头的情节就是太快了一点,刚开始我就知道凶手就是那个买毒品的,可是到了中间我又不确定了到底是不是他,以为是那个姓姜的,哎,最后知道那个姓姜的给那个儿子擦屁股越擦越黑本来就不是他儿子杀的人,导演历害啊,看到了最后我以为是他自己的老妈杀了他女儿。
哎,原来是他老妈想把凶手放出来自己手刃他,很不错的导演,演员也很不错,顶啊顶啊
优点不谈了,剪辑和镜头体现了一定的水准。
尤其前半部分,有些感觉不像是韩国电影了;后半部分开始拖沓,韩影特色卷土重来;结尾又显仓促,原因我想在剧情介绍里已经说明,“《七天》更是先后更换过三名导演之多”。
另外,绑架动机比较牵强,费劲周折,甚至贿赂警察做卧底,目的就是要亲手将凶手以更残忍的方式杀害。。。
这里我看到的不是母爱,而是最毒妇人心。
幸好,还有金允珍卖力的表演,35岁的她依然美丽。
只是希望往后她的眼泪能留的更值一些。
不知大家看没看过连环局 连环局和七天的套路基本都是一样的 但是相对七天,连环局简直太幼稚了。
真是佩服编剧啊,编出这么绕又这么清晰的故事。
对于母爱呢 前面有太多的人说了。
母爱伟大,火热,但是却可以很可怕。
还有,我觉得这部电影里带有其他电影的影子。
但是整体拍下来仍然很棒。
我力荐七天!
大家都快去看吧
《七天》和绝大多数韩国犯罪片一样,全程几乎无尿点,而且剧情紧凑,信息量大,我是晚上11点开始看的这部电影,为了不错过重要信息,冲了两包浓咖啡一口干掉,/捂脸/。
电影一开始就是神情慌张的主角拖着箱子奔跑,画面剧烈抖动,迅速切换,就跟开车五秒加速到100码一样,丝毫没有喘气的机会,导演就直接把你拽入了他的世界。
主角女律师刘智妍是法律界的杠把子,多年来从未败诉,同时作为单亲妈妈,刘律师很爱自己的八岁女儿恩英,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女儿的身上。
故事主线也很简单,某天刘律师陪恩英参加学校运动会,结果刚比赛完女儿就不见了,后来得知女儿被绑架,而释放女儿的唯一条件是:刘律师需要为一位一审被判死刑的强奸杀人嫌疑犯郑铁镇 洗脱罪名,让他无罪释放,期限只要四天(这也是电影名“七天”的来源)。
至此,故事慢慢展开。
看完整个电影的豆友肯定知道,其实绑架恩英的主谋就是死者的妈妈韩淑熙,韩淑熙为了报杀女之仇,不惜设局让郑铁镇逃脱死刑,最后亲手将他活活烧死。
(下面开始一些关键信息梳理,剧透严重,还没看过的小伙伴注意回避)一、郑铁镇能被释放的关键因素是?
首先为郑铁镇洗脱嫌疑的几率微乎其微,因为郑铁镇有暴力、强奸前科,被害者房间里的指纹、足迹,钱包上的指纹也与郑铁镇的相符合,加上击证人的指证,郑铁镇的死刑几乎是板上钉钉。
但故事的背景是韩国法律讲究“证据判刑主义”,即必须要找到能指证嫌疑犯的且不受大家质疑的证据—在这个故事中就是杀害被害人的沾有郑铁镇指纹的雕刻刀,才能给嫌疑犯定刑,否则就只能将嫌疑犯无罪释放。
关于这一点有很多网友吐槽,说:那证人的话就算了吗等等,其实我对这一法律也很无语,但故事就是这样写的,要是把这一点也堵死,那嫌疑犯就真的会被判死刑,最后故事的大反转也就进行不下去了,整个电影的丰富程度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咱们就不过多追究这一点了,放导演一条生路吧。
而且从片尾我们知道,这把雕刻刀是死者妈妈韩淑熙清洁女儿房间时发现的
不过她在有了亲手处死郑铁镇的计划后,应该就把雕刻刀给藏了起来。
基于上面的信息,只要刘律师全力以赴, 郑铁镇就一定能被无罪释放,这样一来,整个剧情的基本逻辑就能讲得通了。
二、如何证明绑架刘律师女儿的主谋就是死者的妈妈?
这个问题我也是一步一步得到答案的。
1、影评开头,刘律师接到绑架者的电话,对方称:我之所以要绑架一个从未败诉过的律师的女儿,是希望你帮我救一个人,这个人并没犯罪,是无辜的。
“绑架从未败诉过的律师的女儿”,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绑架者早已做了很充分的调查,才会选定刘律师的女儿下手。
对方还说:我赞同死刑,那些连狗都不如的人渣应该被判死刑。
听上去绑架者好像是正义的一派,希望所有罪犯都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样看来,绑架者应该不是嫌疑犯的同伙,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为了救自己的同伙而编出来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实罪犯为了救自己的同伙而绑架无辜者,要求警方释放同伙的情节在许多电影里都有,但是为了救同伙而说自己的同伙是无辜的罪犯还是很少见,当然不排除是高智商罪犯故意这么讲的。
不过至少影片看到这里时,我对嫌疑人真实身份的猜测还是有所保留的。
2、刘律师和胖法医还有金警官在餐厅吃饭时,嫌疑人又打来电话,说恩英早上吃了鲔 wěi 鱼,且得知恩英对鲔鱼过敏后,答应先回去看看恩英的状况,再做打算。
后来还让刘律师给女儿送了药去。
这样看,绑架者并无意伤害恩英,反而担心她会出什么事,如果这个绑架者真是郑铁镇的同伙或朋友,我只能说这个绑架者未免太善良了,毕竟人与类聚,真想帮郑铁镇洗脱罪名的人应该也是个禽兽吧,又怎么会在意恩英的生死呢?
至此,我其实更偏向绑架者是个“正义之士”,而不是个谋财害命的歹徒,他不想无辜的人受到惩罚。
但郑铁镇有强奸的前科,一个正义之士又怎么会帮助一个有如此恶行的人呢?
看的我真是很费解,直到刘律师和韩淑熙的一段对话。
3、刘律师前往案发现场,想看看死者的电脑里有什么关键证据,结果韩淑熙已经在房间里,似乎知道她会来。
韩淑熙问刘律师有没有女儿,刘律师回有个八岁女儿,韩淑熙慢慢讲到:星期四出生的。
这话一讲出来,镜头就给到刘律师回头的动作,眼神里充满惊讶。
这眼神分明就是讲:你怎么知道恩英是星期四出生的?
结果韩淑熙是在讲一首英国童谣,“星期四出生的”只是第一句话。
但我此时已经对韩淑熙产生了怀疑——她知道刘律师因为女儿吃鲔鱼过敏,所以更加担心女儿的安全,此时又提到女儿的话题,表明上看是自己作为一位母亲在倾诉对女儿的思念,实则是在给刘律师施压,让他抓紧调查。
不亏是大学教授啊,韩淑熙对人心理的把控也是相当到位。
当然,这也算是推测,没有实锤,直到刘律师收到一只石膏手。
4、刘律师进展很慢,二审迫在眉睫,绑架者为了逼刘律师加快调查步伐,给她寄了一只石膏手过去。
还记得死者的身份吗?
她是艺大雕塑系研究生。
电脑里也有雕塑的照片。
到这里,其实就基本确定了韩淑熙就是绑架主谋,她这样做是想亲手处死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
(我当时暂停了十秒钟,才慢慢想到这一点,然后就觉得导演的这个思路,牛逼啊!
)5、虽然已经预测到了真相,不过后面的情节依然很情节啦,电影结尾点火烧死郑铁镇的那个人没有露面,不过从形态上面看,也可以判断是韩淑熙。
6、恩英被救回来,画了一幅画——少了一只手的雕塑天使
这画和韩淑熙家里的天使雕塑一模一样
可是恩英从未去过她家,唯一的解释就是恩英曾被绑架在此。
三、绑架恩英的人是谁,为什么要听韩淑熙的指示呢?
影评最后,恩英见到了韩淑熙,但并未表现恐惧状态,说明绑架恩英的另有他人,那这个人是谁呢?
1、最后在停车场里,郑铁镇和绑架者通话的语气很像老朋友讲话,并且还叫出了对方的名字,说明绑架者与郑铁镇认识。
既然是认识的朋友,那么郑铁镇的朋友有可能是谁呢?
他长期贩毒,那么有可能是其是一起贩毒的人;他也经常进监狱,所以也有可能是狱友。
2、全片唯一有相关线索的就是故事开头,金警官曾经调查过郑铁镇坐牢时的狱友。
并且在找到绑架者的住所时,金警官叫出了绑架者的名字“林忠勤”,说明这是他此前调查过的人,也就基本可以印证一直和刘律师联系的人就是郑铁镇的狱友。
另外,郑铁镇在监狱时,有个男人曾去探望他,告诉他如果能出狱就去野外停车场,这个人也应该是林中勤。
至于林忠勤愿意帮韩淑熙的理由也很简单,为了钱!
这一点在故事结尾处有说明——林忠勤拿了一大包钱后去了机场。
四、鼻环哥既然知道人是谁杀的,为什么不报警而是要把尸体拉回家?
根据刘律师的调查,事发当晚,房间里有三人——死者、郑铁镇、死者前男友鼻环哥。
如果沾有凶手指纹的凶器没找到,那无论什么指纹、鞋印和谁匹配,两个人都没法彻底摆脱嫌疑。
但法庭审判时的回忆情节显示:郑铁镇到达受害者家时,鼻环哥已经嗨大了,躺在床上神志不清。
后面药劲儿下去,鼻环哥醒来后发现受害者已经死去,全身是血。
作为观众,我们有上帝视角,当然知道在鼻环哥沉浸在毒品的快感里时,受害者已经被郑铁镇杀死。
不过对于当事人鼻环哥来讲,他醒来后,受害者就已经死去,房间里还只剩下自己和死者。
一来他经常嗨大,也不确定人是不是自己杀的;二来,即便知道人是郑铁镇杀的,自己也没证据,那无论如何,自己都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加上父亲即将参选,他不能让自己有任何负面新闻,影响到父亲的仕途。
所以不管是出于哪一种原因,鼻环哥都只能选择把尸体给处理了。
五、郑铁镇出车祸后,为什么又要返回去?
刘律师也曾问过郑铁镇这个问题,郑铁镇的解释是:前面有交警,怕被查。
不过这一点是不是真的,导演没告诉我们。
但郑铁镇是惯犯,出了车祸还继续开车逃跑,他肯定知道这样做风险太大,事情迟早会暴露。
那既然鼻环哥又经常嗑药,大脑受损,对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也无法确定。
(就算他自己能确定,法医的结论也会表明,他大脑受损,为自己辩护的话肯定没人信)所以把罪行栽赃给鼻环哥,对郑铁镇来讲是顺水推舟的事。
于是在出车祸后,他就开车返回去了。
鼻环哥惊慌之下,肯定也没注意车子有什么碰撞,然后就这么载着尸体,开回了家。
/捂脸/到此,一切不利因素都指向了鼻环哥。
郑铁镇这个王八蛋也是蛮聪明啊!!
(啊,打这么多字好累,让我缓一缓,等下看完记得给我点个赞啊)关于《七天》里比较让人困惑的问题,这篇文章应该都解答清楚了,还有其它疑问的豆友,欢迎留言继续讨论。
其次,我想对于死者母亲韩淑熙逾越法律的行为,也是没办法做到是非观上的一刀切的。
都说杀人偿命,但一个罪犯的行为除了会给受害者造成直接伤害,往往还会给受害者的亲人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重大而又持久的创伤。
罪犯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那受害者亲人的痛又由谁来买单呢?
韩淑熙作为一个母亲,失去女儿也几乎就失去了生活的全部希望。
有人选择带着痛活一辈子,有人选择通过自己的方式为逝者报仇。
都是一种选择,也都有相应的代价。
韩淑熙不过是选择了后者罢了。
毕竟,有时候活着,比死去需要更大的勇气。
(记得点个有用哦,mua)我的其它影评《破冰行动》里的林耀东,值得每个年轻人学习《密室逃脱》bug太多,逻辑缜密的人就别去看了吧我的其它文章哪个瞬间让你觉得亲戚很讨厌?
这部电影其实我应该给3星半,因为还是到影片结束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释清楚。
但是我喜欢这个结局so what女主角是看迷失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熟悉的脸庞,所以角色代入很快。
电影整个前半部分节奏还是偏慢,剪辑镜头太过零散和摇晃,几次忍不住快进。
情节中女主为了甩掉警察,反复强调绑架者的能力和强大,反而成了最后都没能解开的bug。
下面来说说整部电影:主线很简单:当地最著名且只赢不输的金牌律师(女主)的女儿在运动会上被突然绑架,在报警无果后女主只能按照绑匪的要求单独行动只为救出女儿。
绑匪的要求很简单,帮一个月前一宗杀人案的嫌疑人脱罪(已被判死刑)。
只有嫌疑人脱罪,女主的女儿才能平安。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后面这个案件展开。
1、为了救出女儿打赢这场官司,一开始女主的着手方向是我这类看多了刑侦案件的人都能猜到的:比如找所有案件的资料,拜访受害女死者的母亲,探寻女死者的整个生活经历和朋友圈。
(这部分的信息拍出来非常冗长及杂乱,镜头切换异常频繁)剧情:女死者HJ在自己的工作室被杀,杀人者非常残忍且显示出2中人格。
一种是明显的临时起义,使用的凶器应该是在工作室里常用的一种雕刻刀(凶器始终未找到);另一种人格是非常谨慎小心且计划中的行凶,因为最终女死者全身被酒精清洗且埋入沼泽地。
已归案的嫌疑人在现场留下大量指纹及DNA,但他声称他只是一个小偷想入室偷窃,进入现场时女死者已经死亡。
2、也是我能猜到的部分,找到了一个新的嫌疑人:女死者的新男友。
所有的证据和找到的方向越来越显示此男才是真凶。
女主和刑警朋友开始认为接近事情的真相。
且后来发现此男的爸爸是最高检察院的检察长,为了让自己儿子不卷入事态一直试图早日结案。
所以女主开始和检察长斗智斗勇。
3、反转①,女主在仔细分析了女死者死亡当天凶手的行动时找到了一个新的目击证人,终于搞清了案件的全部真相。
发现杀人凶手居然就是已经被抓的嫌疑人,女死者男友父亲(检察长)只是阴差阳错处理了尸体。
但是为了救出自己的女儿,女主违背良心利用法律漏洞(未找到杀人凶器)帮嫌疑人脱罪,打赢了官司。
女儿终于安全回到女主身边,杀人凶手也被释放。
案件经过:当天女死者在家中和男友吸毒,2人均飘飘欲仙。
此时嫌疑人到女死者家中收取毒资,结果一时兴起意图强奸死者,最后在反抗中用雕刻刀杀死女死者后离开。
而其男友由于吸毒后的极度兴奋在隔壁未发现整个过程,待发现后载女死者尸体回家。
由于毒品影响,事后忘记所有经过且患上精神病。
检察官发现了车中尸体以为儿子杀人,为不影响自己前途,清理尸体后掩埋。
造成了最后女死者被发现的情景。
4、反转②,被释放的杀人凶手被残忍烧死。
女主向女死者母亲登门致歉(毕竟为了救自己女儿放走了杀害他人女儿的凶手)。
但是各种情形指向女死者母亲才是绑架女主女儿及策划一切的幕后黑手。
最终女死者母亲归案。
杀人凶手就是被她烧死。
剧情:女死者母亲在女儿死后异常伤心打扫凶案现场,在清理中发现了杀死女儿的凶器雕刻刀(插进了雕像内部,故未被警方发现)。
在确认了凶手后,母亲不愿他被执行死刑,认为不够残忍及痛苦。
她以绑架女律师女儿的方式逼迫女主放出杀人凶手,然后自己黄雀在后抓住凶手并将其残忍杀害(烧死)以慰女儿在天之灵。
整部电影到此就全部结束。
让我深深动容的是这位母亲,她知道自己的女儿滥交吸毒后异常痛苦,但是无论如何这都不能成为被杀害的理由。
当她清理现场时想象女儿死时经历的种种痛苦折磨,她泪如雨下,当她发现杀害女儿的凶器上沾满了鲜血甚至女儿的碎肉,她心中恨意滔天!!
凭什么要杀害我最亲爱的女儿,纵使她万般不好也是我最宠爱最宝贝的心头肉,她在我心中留下的所有都是美好,而你居然将她如此残忍的杀害!
我要让你痛苦一万倍的死去!
一切的源头都已经显现,一切都该结束了。
只有母亲才能理解母亲。
救他,是因为要杀他。
一切都是因为爱。
1、金警官切断店家电源,防火,涉及经济受贿问题,被停职检查,这条线索有何用?
影片中好像没结果。
难道是说,导演为给刘智妍在警察系统找帮手,而专门设定的情节?
影片中已经给出结果,女主轻轻松松就帮金警察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方面再次凸显女主强大的此类案件辩护能力(影片中金警察得知女主已经帮他解决后,由衷的感叹一句“不愧是刘律师!
”)另一方面也是以后金警察为何如此卖力帮助女主破案的原因之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女主是以内部调查人员也有犯罪记录来使内部调查人员自身难保的手段帮助金警察脱离困境的,直接暗示韩国整个政府体系的腐败,影片抓住了一切可以黑的机会又黑了韩国政府一把。
2、鼻环姜志源为什么会主动把纸条放进刘智妍的口袋?
他不是疯了吗?
难道是装的?
影片中提到过姜志源是精神分裂症。
他清醒与混乱的状态随时都会发生互换,后面姜志源出庭作证时突然犯病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清醒的时候他应该想起了前因后果,例如记起女友当晚约了凶手还钱,所以他才说他知道凶手是谁。
等女主回去问他的时候他已经又变成了混乱状态。
3、杨昌玖受检察官的指使,要让刘智妍死,其手下割断了媒体管子,加上现场烧毁证据的火苗,准备制造爆炸,看上去非让刘智妍必死无疑。
可是最后,杨昌玖还拿出录音带还刘智妍的人情。
还人情,是在片头,杨昌玖就对刘智妍说了的,不过这真的是要还人情,还是因检察官拿报纸击打他所致?
如果他已经准备要还人情,并在检察官烧毁证据时录了音,可是为何还要对刘智妍下死手?
岂非矛盾?
黑老大应该是片中非常有心机的人。
首先高级检察官是因为掌握了黑老大的犯罪证据,所以才能指使黑老大帮其做事,黑老大并不是检察官手下,一切都是因为检察官用犯罪证据威胁他。
所以黑老大应该是一开始就并不是很情愿帮检察官做事,可能从被威胁开始就一直在想办法拿回证据摆脱控制,毕竟没有哪个老大喜欢被控制。
所以后来检察官让黑老大杀人的时候黑老大就故意出差错(割阀门下面的管道,水杯里不是致命药品),一个都没有杀死并在审问女主时录了音。
首先,避免彻底上了检察官的船被掌握更多证据导致最后无法脱身;然后,反阴检察官一把,掌握了检查官的犯罪证据,有利于彻底打倒检察官摆脱控制;最后,留了女主一命就算事发也可以继续请女主帮其辩护,毕竟女主业内第一。
4、在上述情节进行中,金警官已找到绑架恩英的凶手林忠勤,在金警官正举起台灯要砸下去时,看见了林忠勤喉咙处的伤疤,这条线索又有何用?
发现林忠勤声带被毁是个哑巴,所以打电话的肯定另有其人,也就是说绑架犯不止一个,肯定还有同伙。
5、片尾,既然张母都站在郑铁镇面前划燃火柴,要亲手杀死郑铁镇了,为何还要用打印机给郑看那些话?
多此一举,还是另有深意?
划火柴的是林忠勤,张母并不是要亲手杀死郑铁镇,而是要让他死的更痛苦。
林忠勤是哑巴,只能靠打印来转达张母的话。
6、如果死者的母亲为了让杀人犯死得痛苦一点才做这个局,不会觉得太信任律师的能力了吗?
如果说是大检察官为了掩盖儿子罪行,却不小心被揭露我还可以理解…败诉胜诉其实对张母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败诉郑铁镇被判死刑,胜诉可以让郑铁镇死的更痛苦,所以不论胜败张母都能接受,只是更想要让郑死的痛苦些。
影片最后小女孩毫发无伤,应该是只吃了安眠药一类的药品昏睡,而且小女孩被绑架期间还一直在画张母的雕塑,如果受到惊吓是不会有心情画画的。
并且小女孩见到张母并没有一丝惊恐(小女孩被绑架期间肯定在张母那里,不然不会画张母的雕塑),影片最后张母甚至有意请女主当辩护人,这一切都可证明张母并没有虐待过小女孩。
所以推测就算最后女主败诉,张母也不会杀死小女孩。
在默片时代,为了调节气氛,管乐器的使用非常广泛。
现代电影非常少见管乐器配乐了,尤其是号类乐器。
诸如小号的使用会使原本紧凑的节奏,杂乱不堪。
现在除了一些特闷的电影还会配一些爵士类萨克斯(如荒夜妖境),再就是斯皮尔伯格那种能驾驭大场面,善使用交响乐的了。
现在绝大多数的电影都使用弦乐,钢琴,小提琴,吉他,百分之九十的配乐逃不开这三样。
于是总是感觉一些好听的配乐似曾相识。
于是我最近总是想如何重新把管乐加入配乐。
今天在看七天时后半段的追击戏时(就是警察只身闯敌营那),被配乐惊艳到了。
在配乐中修饰性的加入了小号,紧凑感瞬间提升,节奏丝毫不乱。
综上所述,管乐器作为修饰成分,尤其是节奏紧凑时,非常值得一试
片中两个母亲都是伟大的,但是最痛苦的应该是受害人的妈妈,虽然律师也付出了巨大艰辛的努力,经历了绝望和煎熬,但最后女儿平安归来了,这是最好的结局了,而受害人的妈妈,虽然报复了那个人,但是自己也要在牢狱中不断地回想往事终了,不过,如果我的女儿遭到不测,我想我也会把凶手千刀万剐的,最起码五马分尸,凌迟处死,即使我要下地狱,我也要做。
美式烧脑悬疑加韩式感情线的配置,观剧过程我拿捏不定到底谁是凶手,但现在回想起来,凶手的特质很明显,丧心病狂这一点他表现的其实很明显。
我们的主人公是一名出色的女律师,她从没输过一次官司。
同时,她也是一个单亲妈妈,女儿是她在事业外的唯一精神支柱。
也正是这一点,她才会让别人有机可乘,利用她的女儿来让她去做一件很难的事情。
被害的女孩是一个大学生,她被残忍的杀害在自己的工作室。
凶手很快就被找到了。
但是,有人却不想让这个凶手入狱!
于是,主人公的女儿被绑架,绑匪告知她,只要让法官不判凶手入狱,那么主人公的女儿就会被释放!
离审判的日子只有七天!
于是,如何解救凶手,女主人公必须和时间赛跑
七天经历那么多事,那么多挫折,又侦探一样还原了一桩看似纷繁芜杂的杀人案件,揭露了政客的丑恶,金允珍,你有这能力其实完全可以三天半就把女儿救出来了。。。
老太太,你有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有大无畏的母爱精神,有精于算计连警察都能收买的智慧,何必折腾一个不相干的女律师还有人家可爱的女儿,你完全有能力收买狱警在监狱里设计劫狱,或者在那个随便被几个黑社会就把法警控制住的法庭上把杀人犯劫持,法警一定也很好收买的。。。
很明显,这是一部根基在情感,并应以情感为主线推动的电影。
但是扯了太多扯蛋的人物,堆砌了太多装逼无用的情节。
下边一一列举,证明这这确实是我看过韩国迄今为止最烂的电影。
讲故事吧,故事讲得乱七八糟;片子一开始小女孩被绑架,大家最关心的是女孩的命运,结果呢,其实故事和女孩的命运无关。
到了结尾又告诉大家那个女孩没死,因为如果安排一个和故事没多大关系的女童就这么死了似乎不太人道,那你还在片尾那大张旗鼓地警车排队出动,地毯搜查,慢镜渲染个鸡毛啊?
安排那个傻逼似的“狼”有个毛意义?
不止如此,很多情节完全可以删掉的讲侦探推理故事,卖弄悬疑吧,确完全没有铺垫,就是靠TMD生搬硬扯进新的、莫名其妙的很多人物去还原其实极其TMD简单的一个杀人案件的情节;悬念,只悬,没念。
讲法庭故事,安排了那几场蹩脚的法庭戏,简直小儿科的还不如港剧里的法庭戏生动、精彩,那傻逼检察官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被定位为棒子国最屌最牛X的律师女主角不仅没有法律强人的风采,台词更是讲一些和法律、证据等没多少关系、也没有多少力道的屁话,那个法官就更不用说了,二得跟一书记员差不多,毫无威严,最后莫名其妙地就那么无罪释放了,话说要是没那个雕刻刀就释放,那一审又怎么判的死刑???
哪个傻逼棒子律师都懂得这个道理吧。
真当棒子观众都是傻逼呢???
一切都那么蹩脚。。。
讲母爱吧,除了两个女人使劲憋出几滴眼泪,再捂捂嘴、幻幻视,幻幻听,完全没有以一种合理的情节推动,或者细节雕琢,让人感受到母爱的力量;尤其是被害者母亲费劲千辛万苦,冒着良心的谴责把凶手搞出来的动机,引发故事发展的情节毫无道理可言。
不到20就在外面自己住了好多年,又吸毒又滥交,母亲几乎无视,女儿死了,反倒在法庭上说句“无论怎样都是我女儿”,这叫爱吗?
活着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保护她了吗?
或者以其最后费尽心力的变态行动来说,母亲对女儿更应是一种溺爱,可这与放任女儿滥交和吸毒完全是矛盾的,天底下有这样溺爱女儿的吗?
又是棒子的单纯思维。
OK,算你溺爱,讲复仇吧,最后杀那个鸟人时候,竟然用火,去TMD,这个太傻逼了,废了半天劲就为了烧死他???
看看杰拉德巴特勒的《守法公民》,会让一个把女儿奸杀又极尽侮辱之能事的人就这么点把火烧死?
不说每年死于火灾的无辜群众有多少,这个普通的死法方式不仅对不起老太太你那失去女儿的悲痛,费尽心机的努力,也对不起你那惨被蹂躏、死状凄惨的女儿,还对不起被折磨折腾了一部电影时间的女主角的泪水和和那个傻逼警察的努力,更对不起那个被吓得哇哇哭的可爱小女孩,和从始至终一直为小女孩命运所担心的观众——或许对得起棒子的观众。
电影大多数都是虚构的,但是虚构得让人看整部电影都觉得是在故意虚构,最终恬不知耻地安排自圆其说、并装逼似的以情节或煽情,或批判的话,那只能说这是一部烂电影。
话说,这一系列情节下来,有必要扯上那个精神病儿子,还有那个傻逼检查官老爸以及那个傻逼精神病医院的戏份吗?
对主体故事没多少影响。
那我们只能理解为模仿《追击者》(批政府已成类似韩国电影传统),意图批判政客(前边那批傻逼警察也是一样)。
问题是,就戴眼镜那一傻屌检察官,一开始就毫无来由地被搬出来,几次小情节给他都是让他露出龌龊的马脚,而此后处理女律师,以及派黑社会搞设计师都显得无比弱智——韩国政客就这傻逼样也能混到高级检察官,还要竞选——丫挺儿的放过女律师已经很傻逼了,因为那意味着他的丑闻被曝光——接下来更是拿报纸羞辱掌握自己更多丑闻的黑社会合伙人,没事儿一样出现在法庭……保护自己儿子那么久,最后还是让儿子出现在法庭,这样的傻逼政客有什么故事可讲的吗?
有什么可批判的吗?
棒子政客都这傻逼的话,早被金家统一了。
比起《追击者》的那与情节毫不脱节的点道几笔,微微发力,直到最后女主角逃出被杀——既在情理之中,又将情节推向高潮,讽刺更是深入骨髓,给力得很,与本片真是天差地别。
两对母女的处境,以及两队母女间,以及母爱本身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这部戏的主要矛盾,可供编剧和导演发挥的地方很多。
可是棒子偏偏故弄玄虚地扯进来政客,扯进来黑社会,扯进来吸毒青年,扯进来想骗保险金的女友,扯进来迷幻官二代,无能的警察监听等等乌七八糟,对戏剧矛盾本身几无影响的情节、人物等,卖弄了半天,最后落笔还是牵强附会地落在母爱上……搞毛啊,看一豆瓣网友还说什么“看了追击者和七天,觉得中国电影远远被甩了”类似的话。
我承认韩国电影超过中国电影,但是丫挺的竟然将这部堆砌的垃圾片和情感真实厚重,情节紧凑有力,故事张力十足,讽刺有力,甚至戏份不多的杀手都比金允珍出彩的《追击者》比,我真的怀疑你的眼光。
至于镜头傻逼似的瞎晃,毫无个性的人物站队列一样出境,以及剧情中诸多的不合理之处我就不想再说了。
比大笑江湖差不多,一个是用心搞笑但是搞成马,一个是用心装逼但装成驴
晃呀晃呀晃,之后的《嫌疑人》也是这毛病
法律不能大快人心 手刃仇人 才能告慰亡灵。 作者们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怎么会没有想到呢?因为他们有演出经纪和检察官的障眼法,但也给出了“为什么她那么平静的质疑”。真相 母爱 痛苦 都很重要。
棒子的嘴脸
剧情是好的,只不过这拍摄手法实在不好,镜头一直在晃,让人看得很累
3+剪辑有点乱,很多镜头晃的厉害,过头了。一开始觉得片子有点故弄玄虚,结局才知道,我关注的重点错了,不错,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棒子的商业犯罪类影片还都算不错的
扯吧就。
设计的很棒。就是有点不明白,张母不能直接去求于律师吗?非得用极端的方法绕这么一大圈子?
三星半,刺激好看,毫无冷场的破案惊悚片,情节衔接有瑕疵,对司法细节的刻画有不专业之处,但胜在叙述超级流畅,几位主角表演很具爆发力,处处情绪渲染到位,此类片必然有一个震惊结局,但本片以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气氛和拉锯战式的法庭交锋占据观众思维,无暇分出精力去猜幕后黑手,因而结局颇有回味
到现在才看真是吃亏,结局超精彩。
当最后的庭辩只是因为做为凶器的雕刻刀没有找到而达到了无罪辩护的功效时,随着剧情四处铺展耗费了近二个小时的观众可能都在心中竖起了中指,导演也发现了这一点,及时得安排了黑老大变节这个逆转以安慰感到被戏弄了的观众。用亲情啊宠物啊大自然啊打底的电影,豆瓣小清新们给的分都不低,所经有奇高。
本质上是两位母亲的较量,但作为幕后黑手的那位母亲的动机真的是有点牵强,自己白绕了一大圈子,借由暴力完成自己对女儿的复仇,里面还引入了韩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和调侃,但全局来看的话,整个故事发展完全是为了反转而反转……摇晃的镜头真的让人眩晕不适。PS:国产版翻拍女主角最应该由闫妮老师来饰演才对啊。
这看的一个头痛
闫妮演的不错
初看挺厉害,仔细想想也没什么
电影有点为了反转而刻意铺垫,整体来说是很中规中矩的电影,其实也是人性中善恶的判断,在揭开最后的真相之后也揭露了人性的恶
1、故事紧凑,思路多维又清晰,编剧真有才。2、别瞌药、乱搞男女关系。3、永远别低估母爱的火爆。
情节倒是紧张,但是不是很扎实,让人感觉有点为了最求紧张而故意设置,但总的来说还可以,毕竟中国就拍不出这样的片子。
真的很像佟掌柜。。。
剪辑得过分大胆,搞得故事梳理得不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