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电视剧了,一帮子那个年代的演员们让人倍感亲切,这么些年,类似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在拍自己的历史,晚清以来的历史,但总让人觉得是一张皮。
本文并不是影评,仅胡言乱语而已。
1. 讲不完的代代仇:电视里演不完,小说也讲不完的代代仇。
创业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接上自己的班,殊不知业只能创一回,而后就是守业,创守之间莫大的不同,不但注定了守业失败的必然,也注定了父子之间的仇恨。
我们文化里面永远解不开的结,追求一代更比一代强,是一条不归路,燃放自己的生命即可,不要让儿孙们跟着自己的世界观生活,注定是失败的。
所以福聚徳老掌柜的早点让儿子们去唱戏练武即可,饭馆就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这大概是西方的商业模式吧,比家族式企业要更有生命力。
但时至今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卑田院乞儿,依然蜕变的不够彻底。
长大、结婚、生子繁衍,这依然是人们向往的原始的,自私的、狭隘的人生理解。
2. 乐不思蜀的霸凌:克五以为自己是爷,自然而然地也就要欺负玉雏,不是为了让她喝酒,而是为了让她破戒,享受霸凌的快感,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是多么自然的事情。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保安门卫,但凡有了权利,都想霸凌别人,充分利用权利。
瑞英也许是一个思想稍微解放一点的公子哥儿,有心会动情,但也只是对玉雏吧,归根到底还是随自己心。
因为他缺少理论的指导,没文化不先进。
但我们的逻辑是非常奇妙的,百姓们对张勋复辟这事儿是容易接受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劳动阶级已经形成了八卦的阴阳,也说不清是谁依赖谁,谁奴役谁了。
人类和蚂蚁,和谐共生,相互依赖,要说谁强,还真不好说。
但人类更喜欢自我高潮。
玉雏儿是典型的江南女子,船娘出身,小家碧玉,有爱慕者眼中娇滴滴的温柔,也有嫉妒者口中狐狸精一样的媚劲。
总之,在卢孟实眼里,肤白貌美又柔媚动人的玉雏儿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是他见过的北方大妞所比不上的女人。
刘金锭就是北方大妞,说她是北方大妞,我都感觉侮辱了大妞这个词。
我从未见过这样令人生厌的主角,还是一个女主角。
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一点可爱的地方。
她自小被她爹当男的养,像个大老爷们一样活着,关于男人身上的优点没有学到,倒是那些恶臭的毛病学会了不少——也许,男人身上并没有什么优点可以学。
总之,直肠子的她没有将自己活成潇洒热忱的大女人,却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实实在在令人讨厌的“男性”!
她荡妇污名化玉雏儿,造谣玉雏儿的私生活,给玉雏儿贴上了妓女淫娃荡妇的标签。
她不光造谣一张嘴,还付诸于行动,各种小动作小心机制造玉雏儿与卢孟实之间的误会,棒打鸳鸯,只是因为她爱卢孟实,并且想要得到他。
那玉雏儿对刘金锭什么态度呢?
不care。
至于她为什么不care,我们可以看看她与卢孟实、瑞英之间的相处。
卢孟实跟瑞英有过节,这两人对玉雏儿也都有好感。
玉雏儿自己是爱卢孟实的,但是她并不因为自己爱的人是谁,便在这份恩怨面前有所偏颇。
不管是面对卢孟实的抱怨还是瑞英的指责,她不争不辩,不卑不亢,她有自己的态度,也有自己的智慧。
等到最后卢孟实与瑞英在一杯酒里泯恩仇时,他们方才明白玉雏儿的通透。
所以这样的玉雏儿,不care刘金锭,很正常。
多一句嘴,其实卢孟实压根儿是配不上玉雏儿的,他要的不过是一个长得好看温柔可人善解人意能给自己传宗接代的女人罢了,他甚至不如瑞英懂玉雏儿。
倘若刘金锭长得好看一点女人一点,我想卢孟实也肯定觉得她是绝配:卢孟实想要传宗接代,她就是那个好生养的,卢孟实想要知冷知热的,她就是那个端茶倒水的,卢孟实想当大爷,她就甘愿当保姆伺候着人家,卢孟实想盖大楼,让福聚德名满天下,她就能骗走她亲爹的菜谱让她爹发疯,前提就是卢孟实得跟她结婚,娶她当老婆。
这个女人好恶毒好自私好可怕,全天下只有一个卢孟实能让她上心,剩下所有的其他人都可以去利用去伤害反正在那个时代也不用负什么法律责任!
可是卢孟实不爱她啊!
人家一个大直男,怎么可能跟兄弟在一起?
她不管!
她偏要一头栽在卢孟实的屎坑里,最后出不来了,只能被活活恶心死!
她死了我真的是一点都不觉得同情,反而觉得她活该。
玉雏儿,本以为这个小家碧玉会是小娇妻,却发现人家活得通透又智慧,有情义有主意,经历过人世险恶,却依旧心如明月澄澈如初;被众多男人爱慕,她也没有迷失自我,拥有爱情的同时也不忘专心搞事业,后来爱情没有了,也没有自怨自艾,挥一挥衣袖,换了一个更乖的修二,回到家乡继续搞事业,当真是又美又潇洒!
刘金锭,本以为那个北方大妞会是大女人,可是她却活得磕碜又拧巴。
她自私又恶毒,为了一个卢孟实,连自己的亲爹都能逼疯,身为女性,却满脑子恶臭的屌男思想,造黄谣生是非,招男人喜欢的女人就是荡妇,自己才是居家过日子的贤妻良母,她被“厌女”的爹当男人养大,自己也成了“厌女”群体里典型的一员!
她原本也有一份事业,过得也算光鲜亮丽,后来经历了皇权的倾覆,树倒猢狲散后,她没有重振旗鼓,而是带着一种奇怪的优越感,眼高手低,坐吃山空,被卢孟实收留以后也不专心搞事业,只想着怎么得到卢孟实,成为他的小娇妻!
真是白瞎了一身好手艺!
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告诉我们,自古以来,男人都是不如女人的。
不管是真男人卢孟实,还是被当成男人养大的女人刘金锭。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结尾很仓促。
不明不白把刘金定父女坑死了。
瑞金从头到尾一直破败,但是还有钱能出国。
卢梦实干了那么多年应该攒了很多钱,但是一直没有野心自己开个馆子,带着后厨班底单干。
一直被这俩败家子坑,不是要钱就是惹祸,他还有心思给他们卖命起楼,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最后是好人没得到应有的回报,可能是当时军阀混战的时代造就了每个小人物的悲哀命运吧。
27集修先生落难了找玉雏谈心道尽世态人生啊印象深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之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这对联真的是道尽了卢孟实的一生上联书写了卢孟实为福聚德操劳的心血最后被“主”赶了出来,下联可以说是道出了人世间走一遭的真谛人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心像月亮一样明白就好,有的事该过去的就让它随风一样去吧)修先生是真的厉害啊,这剧里有两个神一样的人设都阅尽世间百态大彻大悟明明白的人,一个是瑞英的姥姥从一开始就预言了世间一切,另一个就是修先生了,在最后也是看透了世事归于平凡自在走了半场人世间有的人悟道了或是开启新的人生旅途或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从此做个平凡人明明白白的过后半辈子也是人生的一大境界了,卢孟实、瑞英、休鼎新、玉雏(本以为她就是个苦命的人没想到最终还不错虽说没有嫁给卢但能和修先生搭一块儿也不错)都悟了,至于小人或者或者做过亏心事的人早报晚报终有报,如瑞英害人终害己丢了买卖失了财而且也做到了以德报怨,如卢孟实是个孝顺人却终归没能有个后(虽说他待刘金锭更多的是兄弟之情但是在刘的催讨之下本也就成下了,刘金锭被伤了心加之知道了自己也不能生孩子完全失去了活下去的欲望而跳河自尽了真是造化弄人啊),如王子西因嫉妒之心处心积虑害别人来自己上位结果刚才一上台转眼之间就注定吃不到个好后面有他好受的,如花鼻子做了那么多坏事最后还偷了东家的钱跑了像这种人走出去能好过吗说不定哪天就一个栽子了结了他一座危楼道一生 百味世事千品评...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这个剧,众多演员目不暇接,过瘾!
几乎没用快进。
全剧在32集戛然而止,尾音甩的很长。。。
此中有真味,欲说已惘然。
改编的剧情还是有硬伤。
比如吧,故事的一条主线就是福聚德和适意居十几年的互相争斗,人常说恩恩怨怨,这两家恩恩都没有,只有怨怨,适意居十几年如一日给福聚德各种挖坑下绊子,而且,招招阴损见血,而使出这些阴招高招的一直是一个人——花鼻子花爷!
要我说,这位的智力眼力绝对在卢孟实之上,一个外戚二柜,内控瑞英母子于股掌言听计从,外坑福聚德卢掌柜于暗处招招要命,卢遇上的所有大坑都是此人给挖的,几次险中逃脱我只能说,卢掌柜您命好有主角光环。
没错,在我眼里,这位其貌不扬、鼠目寸光、不招人待见的——花爷——才是本剧中的真人!
而且,花爷每次给瑞英出完坏主意从不吃亏,报个花帐自己还赚钱,托红毛抢鸭子要来预算200,结果见了面只给了60红毛就美的不行了,就冲这点,我敢说,到最后他比瑞英有钱。
当然,编剧为证实我这个判断,最后让他卷包汇了瑞家,这时娘儿俩才认清了他本来面目。
但是,请注意!
瑞英大彻大悟,选择原谅了他,还成功劝说了母亲不报案选择宽恕。
瞧见没,花爷把老太太那点老底子卷了包,人家就图钱?
人家让瑞爷开悟,娘儿俩心里从没这么明白过。。。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花爷,深了。。。。
所以说,剧情有点硬伤。
再说卢孟实,他的悲剧是必然的。
他本性上还是个农民,是个帐房,是个刚上岗的大掌柜。。。
他有农民的纯朴和狡猾,有帐房的精明与严谨,他没当过掌柜,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爱冒险,并经常成功,这是他的性格。
他迷信八抬大轿,起一座楼因此成了他的梦想,也是心魔,也是悲剧的开始。
卢孟实只能做一层楼的福聚德掌柜的,起了楼,天下第一楼,说的是北京勤行饭庄子里第一个楼,这时的福聚德已经超过了卢孟实的驾驶能力,失控是迟早的事。
卢孟实想的太单纯。
老唐老板知道俩儿子指望不上,死前东六西四把个岌岌可危的饭庄子托给了想干事的卢孟实,卢一干就是十多年,硬是把福聚德干成北京饭庄南波万!
可是,这么多年他竟然没扫清内部政治,大爷二爷这俩活宝卢孟实一点辙没有,更象是压根没琢磨过这必将成为大患。
这是第一条,卢孟实只会做生意,不懂政治。
子西和他是师兄弟、同乡,又是他来福聚德的介绍人,还是二柜,绝对亲密战友!
最后竟然成为仇敌,祭出老东家留下的大杀器帮助东家俩傻兄弟将卢梦实扫地出门,亲密战友成了致命杀手,卢孟实不应该!
不男不女的刘金锭百般阻拦他和玉雏儿姑娘,现了女身后向他逼婚,在对待这两个女人的处理上,卢孟实可以说昏招不断,最后是害人害己。
这是第二,他只会做生意,人情事故还差着火候。
最后,他只会做生意,心胸气量还差着火候。
瑞英和他互相较劲十几年,最后瑞英输了,卖了铺面后,瑞英第一次走进了对门冤家福聚德,“我就想看看你是怎么干的,凭什么我干不过你?
”卢孟实带着瑞英店里参观,面有德色,最后瑞英说“我输了,心服口服”。
打这时候起,瑞英在我眼里就已脱胎换骨!
他已经超过了卢孟实。
瑞英和玉雏儿在回音壁,以及最后出国前请卢孟实喝酒,“劫后余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请注意!
瑞英最后的心胸、人情、气象远远超过了生意人卢孟实,他涅槃了,做到了卢孟实做不到甚至想不到的。
以后学成归来,他必有建树,也绝非生意人卢孟实能比肩的。
玉雏儿的选择是对的,虽然金锭死了,她不会再选择卢孟实这个让自己伤透心的男人,这个心里只有鸭子的生意人。
我认为她最想嫁的是瑞英,但两家身份太过悬殊。
她选择了修二爷,因为修二爷和她同病相怜,修二爷不让她讨厌,有学问又最接受的了卑微,和修二爷在一起她最感轻松。
她就是要当“两个吃淤泥的虾米,这世界尽管残酷,总容得下两只虾米”。
玉雏儿姑娘的聪明练达和果敢,远在这些男人之上。
没起楼的福聚德,卢孟实可以掌控,他是个不错的生意人,天天想着鸭子的掌柜的。
起了楼的福聚德,天下第一楼,能掌控的就不能只是个生意人,得是这勤行饭庄子里的枭雄!
卢孟实是个好掌柜,不是枭雄。
从小不喜欢看名人传记,对名人那些枯燥刻板的伟大故事毫不感兴趣。
最近这些年,娱乐之风盛行,开始了对名人的解构与深挖,一时之间,名人们似乎一下子变得有血有肉情感丰富起来。
一直高高在上的伟人们也有人性的弱点,臭名昭著多年的大恶人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大忠臣!
不过是另一轮的跟风而已,不说也罢。
对我来讲,那些名人们即使变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仍然抹不掉骨子里的傲慢自负,再加上为了成功经常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往往看得我胸闷。
由于这个原因,几次看“天下第一楼”都没有追着看完。
然而这始终是一部好戏,因为有话剧的好底子和饱满的细节再创作。
老北京本身就有说不完的故事,其中的御膳美食和京味方言更是别有特色,再加上民国军阀等特殊历史时期下剧变的人物命运,自然十分好看。
剧本中丰厚的老北京素材让该剧看起来色香味俱全,情节的设置和推进也引人入胜,关键是人艺的老戏骨们撑起了整部戏,把福聚德饭庄里的人生百态和苦辣酸甜演绎得入木三分。
可惜了,老北京那么考究的美食文化,在新中国的变革中消失殆尽,如今的京城老百姓,只知道抡圆膀子大吃涮羊肉大喝二锅头了。
巍子这位演员一脸傲气,演起戏来却像模像样,十分内敛并贴合人物。
主人公卢孟实是个极有头脑和眼光的生意人,却最终以失败告终,非常耐人寻味。
从大方面讲,人生如一场盛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风光过后总有满目萧条。
从细节上分析,卢孟实虽然精明能干魄力有加,但在管理方面终有欠缺,尤其是用人方面,没有处理好饭庄内部的很多人事矛盾,导致最后失意收场。
同时在处理竞争对手的问题上过于强硬自负,因此结怨太深。
关键的还是,人在风头无两的时候难免忘乎所以刚愎自用,事情做得太足太不留地步,早晚是要自食其果的。
这是一部男人的戏,而且没有年轻帅哥,所以招式对白都韵味十足。
仅有的几个女人原本是很好的点缀,但犯了如今电视剧女演员的通病——只顾美艳动人,不顾时代剧情。
饰演玉雏儿的女演员过于娇艳清秀,那些精明能干看起来就让人难以信服。
她贴身小丫头的扮相和谈吐,更是明显的新生代俏丫头腔调。
王姬那个从小女扮男装的角色是新添的人物,果然总给人硬加上去的感觉。
然而这部戏那种万事皆空的悲剧基调,仍能给人很多触动。
正如最后片中的那幅对联所说: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
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话剧版的“天下第一楼”
全片只有一个主题:格格不入。
看到17集才相信,常贵原来在话剧里也是并列的男一。
摘录如下:以前啊,人家称您一声修先生,那是冲着克家老少爷们的面子。
奉承您,是想您在他们面前多说几句好话,捞点好处。
怕的不是您,怕的是您的主家,并没有把您放在眼里。
现而今您不靠他们,靠自己的本事挣饭吃,开头您可能不惯。
您反过来想想,您虽然没以前气派,可您比以前硬气,这口饭您吃着顺溜。
您不再看人家的脸色活着。
我常贵是个粗人,干了四十年的堂子,人都说臭跑堂的,连我儿子都看不起他爸,可我自己看得起。
自己先得看得起,别人就不敢看不起。
堂子也是人,凡是靠自己本事挣饭吃的,都是响当当的人。
1,堂头是种神奇的存在。
2,老掌柜下的一盘大棋。
3,纨绔子弟某种程度上可以和直男癌划等号。
4,做菜好吃的女的长相一般都不会太差。
5,濮存昕从此在我心里摘掉了中老年妇女偶像的帽子。
6,这真不是全聚德瑞蚨祥六必居联手打的超长软广?!
7,明明找到了最强合伙人最后还是把鸭子店传给了不争气的儿子,是不是"人类智慧"输给"动物本能"的表现??
8,麻辣个鸡我想吃烤鸭!!
很久以前就看过此剧。
最近看唐鲁孙的谈吃系列,看到烧鸭子那部分,突然就想起来这剧来。
重温了一遍,谁知温故而知新,倒叫我看出许多新的东西来了。
许多人都的把剧中福聚德等同于现实中的全聚德,其实除了都是卖鸭子,福聚德和全聚德也没其它共同之处,就不必对号入座啦。
看这种有点年头的片子,也会给人一些惊喜,比如说演瑞大爷的张嘉译后来因出演宋思明而红的一塌糊涂,而那个有点二百五的唐二少爷后来就成了让无数女人心疼牵挂的伍六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戏之外的人世变化,又有谁能料得到呢!
怀疑编剧们至少把唐鲁孙谈吃看了3遍以上,剧中细节好多都出自他的大作中,很多典故像是战场大宴,宫人自制面酱、鲥鱼的故事,还有剧中出现的各种场景——戏园子、正阳楼、大酒缸,还有各种梨园逸事,仿佛就是从唐鲁孙的笔下走出来一样,不紧不慢,带着老北京人的亲热劲,给您娓娓道来。
说到唐鲁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旗人作家老舍和他的大作《茶馆》了,巍子演的演的卢孟实,总是揣着一只手,让我不由地想起了电影版《茶馆》里的王利发,这种小动作不知道算不算抄袭,但至少挺讨巧的,让傲气的巍子看起来更像一个掌柜的,没那么咄咄逼人了。
只是不论是剧中的跑堂王子西,还是茶馆的王利发,老北京生意人那亲切热乎又不低三下四的殷勤劲儿如今早已绝迹,现在的北京服务员不是趾高气扬耐心极差,就是呆头呆脑不知所谓,真不知道他们哪儿来的这种怪毛病。
一向都很喜欢民国的散文,从梁实秋到郁达夫,从小英子到祥子,无比迷恋那个古老又亲切的老北京和城中各色普通又生动的人物,只是一次北京之行,彻底凉了我着向往之心,如今的北京城早已不是旧日的北京,我还执着地想要一寻旧梦,那不是太天真了嘛!
突然就想起剧中那段,刘金锭重回紫禁城,对着旧日宫殿放声大哭,洋医生的那句话“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不喜欢古老的东西,还要拼命的把他们忘掉!
”。
也罢,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什么叫可惜,心中有惜才能叫可惜,饮食如此,文化也是如此。
借此来缅怀我那个只有在书里才能找回的老北京。
《天下第一楼》是2004年夏钢导演执导的一部民国题材电视剧,改编自同名话剧《天下第一楼》,演员有巍子,王姬,张嘉译,李光复,周莉,濮存昕,韩善续,修宗迪,张炬,邢佳栋,张永强,陈宝国等。
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以话剧为基础,讲述了主人公卢孟实个人奋斗直至楼起人空的命运,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我很喜欢老舍先生作品那样的风格,天下第一楼,人文特色丰富。
那些嘎嘣利落脆的介绍各种菜品的台词。
为什么,因为这是文化,因为编剧懂,不懂,能写得这么嘎嘣利落脆吗?这戏里,充满了这种文化的味道。
其二我又喜欢作品的人物描写,老舍先生的人物画框里普通的市民描写尤为吸引人,这些形象也与京味文化相辅相成。
电视剧场景更丰富,人物线索更庞杂,每个角色都有丰富的感情描写,人物命运也更加扣人心弦。
这部剧称得上演技担当汇聚的戏了,编导十分重视再现那个时代的故事与人物关系,并把它表现得活灵活现。
中间穿插老北京的建筑、吃穿等等,更让观众跟着戏走,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啊。
看着做菜,香啊很浓的北京味。差点以为是全聚德了。。。福聚德。做烤鸭,你说还不是给全聚德宣传?这就是天下第一楼啊。北京杭州楼外楼。但我还是最爱粤菜啊可惜9月份看这个的时候,没意识到全聚德的厉害。后来股票涨疯了简直。1230
最近飯飯時間都是看民國美食劇。從芝麻胡同到傳奇大掌櫃,然後是這部。沒能堅持看完,王姬那角色自私狡詐 兩頭騙 拆散人美好姻緣,看不下去,整體也苦了點兒,老闆兄弟倆也太奇葩了,幾乎沒有優點。
无趣。
一般
后期倒有点红楼的感觉了总体比较平,一般般吧
你说多好看不至于,有些地方处理的有些太仓促了。
很喜欢女主角
每个演员都有特色
鸭子可太香了相比于话剧增加了王姬的角色,太飒了
开始觉得特好看,到最后倒了胃口~ 话剧腔太重,京腔太刻意。掉书袋严重,尤其是唐鲁孙谈吃。演员表演虽好,但难掩剧情拖沓,人物形象单薄做作。感觉这片子纯是为了表现编剧有多会吃多懂老北京城而存在的。
写实吧,做好人没好下场。但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此剧好像就没有
再推荐一次。。商界里的尔虞我诈,世态炎凉演的那是。。。现在深有体会
很久前看的了~
是真牛逼!真腕儿!王姬真帅!巍子厉害,那段悲极的京剧念白快听哭!
这结局有点儿仓促啊…
还有这么多遗漏的老北京电视剧,来了您内 走着
对白挺有味道的
北京味重
第一又怎样?比不上家中青瓦三间
结局能把人气死。这剧里随便找一个人出来演技都能吊打张嘉译,这演技也太差了,可以说无演技可言。就是成天板着脸,抽筋一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