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从头至尾都未正面回答,却一直在讲述其中原由。
”《大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猎人与猎物的故事。
影片的韩版电影海报很简显,却不简单,是“韩国周润发”崔岷植的半张脸,沧桑与艰苦,困惑却坚毅,看着微皱的眉头,想必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类似于同日在韩国上映的《喜马拉雅》电影海报,那是黄政民的整张脸,同样是艰苦,却透着感恩,不知是冻的还是感动的,成微八字的眉毛,好似笑中带泪。
两张海报,一个是现代,一个是古装,单冲着崔岷植与黄政民,也都要看看。
《大虎》以朝鲜日治时期为背景,那时山下有日军侵略者,山上有名为“山君”的独眼猛虎,还有一个隐世的猎人和为日军效力的捕虎队。
同在智异山中的猎人,侵略者与虎,用各自的抉择与结局,讲了一个关于亲情,尊严,自然与宿命的故事。
捕虎队队长九景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面对猎物更是心狠手辣,他可以用小虎做诱饵,为了捕杀“山君”甚至不惜一切。
但对于猎人归宿的问题,九景的回答却非常到位。
正如九景这个人一样,影片《大虎》看似简单,却不能用一两句话完全概况。
在影片的前半段中很难见到“山君”的真实面貌,关于这头独眼猛虎的信息只能从村民与日军的描述中得来,当地人叫它智异山的山君,基本上是智异山之王的意思。
其实不只有虎在藏,在影片的剧情上也有两处情节没有第一时间给予正面交待,其一是名为千满德的第一猎人隐居山中的原因,其二就是千满德与山君的复杂关系。
就像《国际市场》中主角德秀对名为“花家”的小店既不易主也不改名一样,究其原因,影片从头至尾都未正面回答,却一直在讲述其中原由。
待到“山君”出场,观众会发现所有等待都很值得。
以最挑剔的眼光去看这头独眼猛虎面对众人而立于石上的特写镜头,都不得不佩服这段真正以假乱真的特效。
也许在有些关于小老虎的镜头中能看出一点儿特效痕迹,但“山君”出场时的眼神,毛发,气势,绝对都是世界顶级的特效水准。
有兴趣的话可以分别对比一下《智取威虎山》与《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中关于老虎的特效镜头,想想具体有多大差距,就不做评论了。
片中日军侵略者的最高长官喜好收集动物标本,听说“山君”的故事之后更是无法自拔。
智异山中侵略者的行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不管是面对大自然还是小动物,还是满怀敬意为好。
猎人有猎人的宿命,智异山之王有王的尊严。
看似关于千满德与“山君”的故事,在人与虎的较量中开篇,以人与虎的相互成全结尾。
韩国电影的后期特效早已雄居亚洲首位。
片中的大虎,雪景。
之前有《海云台》《流感》等。
韩国大叔的演技又为电影加分。
崔岷植就不用多褒奖了。
金相浩在本片中的角色定义为一位具有韩国大妈性格的男性,相当到位,功力不俗。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的说法。
本片中编剧将日据时期的朝鲜比作山中的山君,也就是山中之王——猛虎。
配乐得当,没有过于煽情。
对于哭点有点高的我来说,能找到一部让我哭的戏真的太少了,至于这种嚎啕大哭的电影,真的少之又少,并且这些眼泪不是流给痛苦,无助,沮丧这些生活中时常伴随着我们的情绪,而是更美好的生命。
“人人生而平等”这句当代社会老生常谈的话题,确实美好,细想起来又唏嘘怎可能呢?
往更哲的方向去说是“众生皆平等”,但遗憾的是众生从来都不曾平等过。
当千满德和老虎对视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失去了成为一个猎手最需要具备的资格,唤醒的或许是他心里日积月累的愧疚和自责,他看到小老虎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生命由感恩汇聚而成,而感恩是为了生命的延续,千满德的良知让他放过了两只小老虎,生命的延续后,到来的就是老虎的恩情。
生命曾经在我们一度漠然的冷视中挣扎,生命又在生命与生命的交融中被唤醒良知,生命的可贵,不仅贵于在世的存在,更在于生命能唤醒人性,让诚贵的生命延续。
人为何而活?
千满德为了他的儿子,九景为了他心中的执念。
每个活着的人都有自己的执念,或许好或许坏,却都支撑生命延续。
若一个人没有了执念,活着就不再有意义,如行尸走肉一般,九景死的时候顿悟了,他抬头看着天空中盘旋的鸟群说:“永远不要害怕,捕手在山里死去是本命”。
单方面来说九景是一个合格的猎手,但往深了说,他也只是一个猎手,他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忘记了自己的原则,所以他从来没得到过同伴的敬佩,同伴总是在抱怨“这是人做的事吗”。
他低估了人性,也低估了老虎。
(没写完 吃饭去了。
)
很明显,大虎象征了朝鲜民族魂。
对,不是大韩民族,而是南北分割前的民族魂。
它的体重达到千贯,人们称之山君,电影通过当地人的口,表达了对它的敬畏。
在日寇给这个民族带来长达35年的深重苦难时,在像捕手们一样的百姓不得不低头时,它的存在,代表了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力量。
但是,将影片定位于抗日影片是错误的。
失去家人的大虎,与同样失去家人的千满德,命运交集,同归于尽。
这又何尝不是挣扎、抗争的人们的写照,又何尝不是一曲爱恨交织、向死而在的生命悲歌。
反思近年来的国产院线电影,除了技术显著进步、商业手段日渐丰富外,对生命内核的深刻探讨绝少,主旋律影片常常沦为样板戏。
这种不思进取或许是市场需求使然,但也不排除有投资方和主创人员只是追求赚快钱的原因。
当一些网友丑詆其国“偷”中华文化时,也应自问,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像《大虎》这样的影片?
这些年的国产古装片,试问哪一部可与《鸣梁海战》《南汉山城》比肩?
#大虎#一部兼具文化内涵与深远隐喻的超现实主义电影,背景是日据时代的朝鲜,猎人在日本军官的压力下狩猎东北虎的故事,豆瓣评分7.5,算不上神作,但我觉得这个评分日后肯定会被逐渐调到9分佳作,大多数人可能看的是个老虎撕鬼子的热闹,但我觉得这部片子真真拍出了三层意境。
第一层:见山即山。
不输好莱坞的逼真特效,高质量的CG技术,老虎的毛发,空中俯拍的视觉给人一种超级大片的即视感,看的过瘾。
此为一层,看个热闹刺激血腥;第二层:见山非山,有必要了解一下历史,日本占领我们壹拾叁年,占领朝鲜整整三十五年,朝鲜人民受到的更为惨烈的迫害与奴役,显然导演把这只大虎隐喻为韩国这只太极虎,将虎拟人化,把对那段侵略历史的民族之恨通通倾泻其中,誓死抵抗绝不屈服,可谓国仇家恨,老子不咬死你们这帮小日本狗汉奸老子咬死谁去?
此为二层,国仇家恨第三层:见山仍为山。
抛开仇恨与特效,老虎还是虎,猎人还是猎人。
人在自然和生命面前应该抱有敬畏之心、怜悯之意,不尊重自然与生命就如同践踏他国主权的后果一样必会带来恶果,善恶是非皆为因果。
人敬畏虎,虎护佑森林,森林养育人类,山还是那座山。
此为三层,善恶循环,终为因果。
再来点题外话:本片导演,朴勋政,本片主演,崔岷植,均是韩国国宝级别的人物,他俩的合作,放眼亚洲,无出其右。
我大天朝还在沉湎于什么10亿票房的烂剧当中时,韩国电影真的在不知不觉中领先我们太远了。
网上曾经有篇帖子说过,最恨日本人的不是中国人,而是韩国人。
从1910年到1945年,日本在朝鲜整整肆虐殖民了35年,如此深仇大恨至今也没被韩国人遗忘。
所以韩国拍了不少殖民期题材的电影,早期如张东健主演的《2009迷失的记忆》和《登陆之日》,近期如去年好评如潮的《暗杀》,更远历史时期的《鸣梁海战》,我今天要讲的这部《大虎》,跟以往的类似电影有所不同。
不得不先说一句,崔岷植真是韩国的国宝,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韩国演员没有之一,《老男孩》中的复仇者、《看见恶魔》中的变态杀人魔、《白兰》中的小混混、《鸣梁海战》中的民族英雄,戏路几乎没有重复,国内的演员里根本找不出类似的,难出其右。
崔叔在这部《大虎》里的表演,同样没有让人失望。
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日军军官在卸任前想把智异山最后一只猛虎杀掉带走,也是朝鲜最后一只老虎,于是找来当地猎户和日军组成捕虎队围猎老虎。
崔叔饰演的千满德是已封枪的老猎户,本着对大山的敬畏,住在深山中守护大山和老虎,但千满德的儿子不甘于就此一辈子呆在山里,于是父子矛盾,人虎冲突就此展开。
电影做的比较巧妙的在于——把老虎拟人化。
我说的这种拟人是情感上的,把老虎即将失去山林的反抗比作朝鲜人失去家园的反抗,老虎失去幼子比作朝鲜被侵略失去亲人的悲痛,整部影片充斥着对当时日本军队的仇恨感。
从拟人角度来说,崔叔饰演的角色就是老虎,老虎就是崔叔。
这在我之前看过的电影里是极少有过的。
但这也使影片有了一个弊端,就是这只老虎太聪明了,聪明的不太符合常理,尽管电影这种艺术情感表达方式不可同现实而论,作为观者也只能当成超现实主义手法了。
电影的另一个主题是环保,讲究生态平衡.当崔叔放生了小老虎,并不再捕猎的时候,就是在维护这种生态平衡.就好比影片中的台词说:"老虎杀光了,山里的狼啊狗啊不得造反了。
”于是这个破坏生态平衡的事儿,就用日军炸山来体现,搭配动情的音乐,使观者对日本人恨之入骨,情感上再次升级。
当然主线还是人与虎的矛盾纠葛,凡是电影都脱离不了的情感主线。
在这部电影中,崔叔和老虎有着相同的命运,同时又相互间矛盾重重,其中有一段崔叔跟老虎的蒙太奇非常棒(涉及主要剧情就不贴图了)。
在特效方面,满分5分的话,《大虎》是能给到4分的。
虽然影片中的老虎是CG制作而成,但做的非常逼真,老虎撕咬日军的大场面给到满分都不为过。
整部电影的明显缺点,就是高潮等太久。
前半部铺垫和悬念过长稍显拖沓,直到后半部突然明朗,逐渐入戏交代悬念,崔叔的教科书级表演也在后半部中体现。
尽管有槽点,但这部电影去年12月在韩国票房第三,仅次于《喜马拉雅》和《星球大战7》,豆瓣的评分也有7.5的高分,所以还是值得一看。
虽然韩国电影发展快速,但早期只是借鉴好莱坞和港片糅合本土文化加以创作,所以有许多韩国电影中有明显的这种悬念留的过多高潮点太靠后的弊端,但从技术和叙事能力上来说,韩国电影已经把国产电影甩出N条街了。
最少人家不是天天在看喜剧毁思想,而是不断在反思民族的历史、加固自己并不渊源的文化。
这一点,的确值得国人去学习,就如张翰在首尔电视节上的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样。
我们的确需要反思。
微信公众号:大湿兄拉片室
很难说,这座山最开始究竟是谁的。
即使这个答案存在,另一个问题却仍旧更难说:孰是孰非。
只能说的是,业障,从很久很久之前就开始了。
老虎很简单,它们所要的只有一样:生存。
猎杀生物觅食,是为了生存;攻击侵略者,是为了生存。
如此强大的肉身,却住着一个如此简单的灵魂,这不得不说是人类的幸运。
但人要的就多了。
人不仅要生存,还要权力、财产和荣誉,还有其他无数难以总结的东西。
在这样的需要的推进下,人会选择抢掠,选择主动进攻。
实话说,人跟老虎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为了想要的东西杀戮。
在这一点上,两者的道德没有高下之分。
而千满德和独眼虎,似乎都是这两个群体中的异类。
千满德是个简单的捕手,为了生存捕猎,但他有道德感,也就是说,他不会为其他的理由伤害生物,也会为弱小的新生命提供帮助。
但他的存在,依然是个悲剧。
因为,即便他有道德感,在为生计捕猎的过程中,他也犯下了无数洗不去的罪行。
他的两手沾满了血。
业障给他带来的,是一个可怕的惩罚。
他误杀了自己的妻子。
这个事件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及其业障,千满德选择了金盆洗手。
他收起枪,采药为生。
但是,谁也没有告诉他,他的业障并没有因此结束。
独眼虎也很简单,要生存和繁殖。
它头脑简单,闯入它地盘的人都可以归类为侵略者,所以它夺走了无数生命,而不论这些生命究竟是不是抱有恶意。
在这些防御中,它不免地杀戮了无辜者,因此导致了一个仇恨者的诞生。
这个业障使得它不得不承受丧子丧妻之痛。
除此之外,它却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存在,这给它这畜生的眼里添进了一丝人性,也使得这虎像个成精的神仙。
可是,尽管它要感恩千满德的放生和喂养,它也不会忘记,自己母亲的死,也因为这个恩人的子弹。
千满德是恩人,也是仇人。
为了恩情,它曾放过他的儿子石一次,但石对它开了一枪后,它没有再次下慈悲。
石没有父亲的道德觉悟。
他想要获取,他要跟自己喜欢的女孩结婚,于是他需要钱。
猎杀大虎是他筹钱的最快捷的办法。
他很天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极度弱小,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完全是侵略和伤害。
于是,他承受了这个业障。
他的死亡,从我们外人的眼中来看,不能说是一场无辜的悲剧。
但他的无知,也来源于父亲的沉默和漠然。
也因此,他的父亲一样要承受业障。
是了,即使千满德因为愧疚收起了枪,他也没有把这个认识延续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
相反地,他选择了隐瞒自己的罪恶。
这间接造成了儿子的天真无知及其死亡。
独眼虎把石还给了千满德。
仿佛在告诉他,这是我的罪行,也是你的罪行。
你和我,你和我。
后来,他伤痕累累地来找千满德,再次向他表示,你我将要结束这个业障。
千满德明白了。
他轻轻说声:你和我。
然后烧掉房子,重新握起枪,爬上巅峰,对大虎说道:“做个了断吧。
”可是,大虎最后却偏偏要让他一次。
这个行为让这只大虎看起来更加高尚了。
原来,它意识到了自己的业障,它是强者,于是想要凭自己结束它。
它没能意识到的是,千满德同样也要结束他的业障。
他俩业障的纠葛不可能因为它单方面的自寻死路而结束。
在千满德在悬崖边充满怒火和不甘的吼叫中,它明白了他的觉悟。
于是,它拼尽全力,与他同归于尽。
二者的业障就谈到这里。
接下来,要谈仇恨者。
九景本就是一个缺乏良心的捕手。
从这个性格形成开始,他的孽缘就种下了。
他杀掉了大虎的母亲,还想杀掉两个幼崽。
后来,在遭遇大虎时,他的妻子被杀,他却活了下来。
这时候,他的天真的一半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尽的仇恨。
他的仇恨非常可怕,一方面来源于独眼虎的业障,另一方面来源于人本性的业障。
这个仇恨使得他的生命只有恶行,再无善意。
石临死前向他求助,他没有选择帮助他,仍被仇恨驱使着向前。
这种恶使得他的角色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似乎,他无法被救赎了。
但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能够结果他的仇恨和他的业障的,只有大虎。
大虎结果了他。
临死前,九景却觉悟了。
他对捕手同伴说:“永远不要害怕。
捕手在山里死去,是本命。
”他所说的这个本命,即是捕手的业障。
他抬起头,望向天空。
他看见了绕着圈飞行的鸟,仿佛暗示着周而续转的“业”永远循环。
他明白了,自己的死亡能够结束一份业障了。
他最后一句话是:“我会就这么死去。
”电影虽选择了日军侵略的二战时期,但我认为它决不是简单的抗争片。
《大虎》在我心目中,甚至不是一个歌颂人性力量的片子。
有的影评说,《大虎》是韩国人把自己象征为一只强大的老虎反抗侵略者,这个解读实在是贻笑大方。
电影选择了这个时期,只是想借时代进行放大。
它想说,不论人类为了利益如何侵犯他者,不择手段地抢掠与伤害,最终业障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可见,在电影中,侵略者不止是日军,捕手小队是侵略者,九景是侵略者,石是侵略者,千满德也曾是侵略者。
他们最终都因业障而死了,死于大虎手下。
而大虎却是影片中唯一一个守卫者。
但大虎不仅仅是守卫者。
它的使命,不仅仅是防御和自保,也不仅是反抗侵略,不是释放某个个体或民族的怒火。
它的使命,是要为这一切业障安排结果。
听,大虎站在巅峰,它的怒吼响彻山间——那是业障之丧歌。
《大虎》剧情有些夸大,撕鬼子撕的有些雷人,但比起电影《狼图腾》本人还是感觉好上许多。
日剧时代朝鲜的生存生活空间极度压缩,思想奴役,太极虎是他们的图腾。
最后与虎王之间的“对白”甚是感人,当山里最后一只老虎与家破人亡的捕手纵身一跳的时候,他们是战友,是亲人,是对侵略者最后的反抗。
“捕手死在山林是最好的命运”那—猛虎归林也终将是天命。
我没见过真正的野生老虎(见过估计就没了)。
感觉《大虎》的电影其它方面都挺好的,就是感觉独眼老虎山君太过人性化了。
老虎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会深入狼穴把崔岷植的死了儿子拖回来,都快要死了,居然不是回去陪自己两只死了都小老虎?
只能说电影就是电影,不能讲究太多,但这个片子也不是搞笑片吧,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小时候亲眼看到一只饿了的母猪直接咬死一只公鸡,然后生吃了。
在生存本能前面,人也会吃人,哪有那么多感情好讲?
的确老虎可以为自己的后代而继续扑上枪口,但不可能为了崔岷植(对山君来说,他既有杀父/杀母之仇也有养育之恩),而不顾重伤深入狼穴拖崔岷植的儿子的,何况自己就是被他儿子射伤。
不得不佩服棒子导演,硬是把一部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拍成了抗日电影。
该说不说崔岷植的演技和片中老虎的特技都相当不错,虎胆忠心,身负重伤也不忘报当年的救命之恩,男主与老虎之间的情谊远远超出了本片要表达的历史内容,最后一战,人虎相拥坠崖拍的很悲壮,猎虎场面较多且十分血腥,晕血者慎观!
我对崔岷植的演技已经五体投地了 韩国人的特效大虎做的太逼真了 就是想吐槽一点 这个虎战斗力也太强了 日本人一大帮子过来抓一只虎 死的死伤的伤 真的也是黑的牛逼
一只老虎战斗力直逼几百人的日军连队,但是却还是被老猎人一颗子弹搞定,其他的氛围以及影片质感还是很不错的。
“从拟人角度来说,崔叔饰演的角色就是老虎,老虎就是崔叔。”把老虎当人拍,又把人当老虎拍,很感动!
制作精良,但是对故事不感冒。
逻辑不懂
题材不错,可惜后面1/3,大虎加了主角光环,套路化了。
又臭又长。韩国佬连抗日的隐喻都要借老虎来完成吗?
满分,给崔叔。
开始象《荒野猎人》,后来成了抗日剧,然后变神话剧,最后带出了《老人与海》写意。剧情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刻意附着了诸多敏感元素但不点明的“深刻”,让人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深山老林食物匮乏的环境下,都是圆鼓鼓的职业猎人有点说不过去。
三星半。看到前十分钟以为是韩国版的《荒野猎人》,但其实讲的还是抗日,不过这一次手撕鬼子的成了太极虎。崔岷植的表演一如既往的打动人心,打虎人其实也是老虎,总有天敌出现的那天,隐喻很多,特效做的确实好。最后与老虎相拥长眠的画面感慨万千
看点主要是崔叔和老虎,老虎的特技做得算是不错了,再加上演员们的卖力演出,在战斗场面确实能感受到百兽之王的雄风。遗憾的是,剧情推进缓慢,寓意不明,无法满足原本预期着一场人兽、朝日大战的观众们。
韩式主旋律电影,故事背景发生在日据时代的朝鲜,“大虎”象征着朝鲜这只太极虎,桀骜不驯又不畏强权的拼死战斗着,不尊重自然的后果和不尊重他国主权的后果一样,必然遭遇因果循环的业障,人虎对峙千钧一发之际看的人惊心动魄。人兽各自舐犊情深的铺陈,有怜悯之心是为大善。可人有时候连禽兽都不如..
山君和千满德的恩与怨,应该是影射了朝鲜抗战士兵与当地人的关系吧。像我对朝鲜近代史相当文盲的也能看出这种认知,在剧情与人物关系处理上是成功的。虎也做得逼真。以矛盾来说,日本那方显弱了。崔岷植大叔如果不主番就必须演坏蛋。像这种戏份加设定,他太压制配角,导到了极大的不平衡。
太假了
精彩不足悲怆有余
Korea的主旋律片,抗日和捕虎。日本侵略的矛盾被淡化成背景若有若无,真正体现的是自然虎与工业枪炮装备下的人的对抗之中。捕虎之人成了刽子手,虎成了朝鲜精神的象征,然而这还是一部以老虎扮演的抗日神剧,舐犊情深也很俗套。
商业与文艺兼具,在人虎宿命般的对决中加入点到即止的抗日情怀,比起国内动不动就手撕鬼子的神剧高了不知几百层楼。对一个以太极虎为图腾的民族来说,这只充满灵性和杀戮之魂的大虎寄托了从未屈服的民族精神。最后人虎各自舔犊的画面戳心...
又一部超精彩的韩式抗日神剧,不知什么时候起,韩国影人开始关注起日本殖民时代的朝鲜历史,但拍出来的片子水准都超高。无论是艺术还是商业。
用一句俗话讲,韩国棒子吹牛掰呼呼响。棒子的吹牛水平冠绝世界,绝对不是盖的。
没想到,很好的一部电影,却在豆瓣影评上看到了一群压根就没看懂电影的2B,而且这群2B也敢长篇大论的写影评,真是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