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甲午大海战,1894·甲午大海战,The Sino-Japanese War at Sea 1894

主演: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吕丽萍,郭家铭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英语年份:2012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剧照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1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2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3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4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5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6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13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14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15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16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17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18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19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照 NO.20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剧情介绍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67年,李鸿章(孙海英 饰)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邓世昌(陆毅 饰)前来报考,得刘步蟾兄妹相助,一鸣惊人。1877年,邓世昌送同学们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4年之后,邓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学凯旋。他在伦敦街头偶遇刘步蟾妹妹(龚洁 饰),并教训了挑衅的洋人。毕业会上,邓世昌、刘步蟾与伊东佑亨(夏雨 饰)、东乡平八郎的对话,为日后两国海上交锋埋下伏笔。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向光绪帝(郭家铭 饰)启奏向英国定制的铁甲舰,得到了慈禧太后(吕丽萍 饰)准奏。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号召朝野捐俸也购得了铁甲舰,伊藤博文还奉上了侵略的奏章。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杨立新 饰)率刘步蟾、邓世昌等 “镇远”号、“致远”号将士出访日本,遭遇长崎事件,大战一触即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丛林少女之重启神偷奶爸4猎毒之闪电突击你伤害了我我不是凶手马利和我2浪漫满屋樱野3加1活女丧尸夜险角她的错位人生噩梦交响曲以爱为营转场追忆:艾伦·卡尔的80年代第一季38师机动队燧石行动市井英雄飞跃彩虹欠债还钱降魔传劫机惊魂林肯律师第二季西游番外篇笨妖怪合理怀疑第二季艾娃贪婪黄金斩云淡天高少林寺传奇天蛾人的预言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长篇影评

 1 ) 关于陈述者

片中关于陈述者真是太差了,还拿着日本货,讲述中日甲午大海战,真是想雷倒国民吗,还是日本给你点钱,就屈服了,真是太汗了,耻辱。

还有就是那陈述者形像也太差了,长的就像一日本货。

以为导演的儿子就牛逼了吗,导演也是一傻逼。

 2 )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2023年9月5日21:32:58《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

[1] 该电影于2012年7月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并获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

看完电影一阵无言啊!

海军是一个 烧钱的部队,谁花的钱多,谁的船好谁就更能有战斗力!

士兵的个人意志在钢铁巨舰面前影响微乎其微。

甲午海战中国失败了,现在想想幸好是败了。

要是不败,腐朽的清王朝的覆灭得往后延长几个世纪!

 3 ) 《甲午大海战》:我很后悔去看

这个片子上映的时间还是很不错的是吧。。。

如果我说这片子场面不大,没有震撼,你可能会说我庸俗,但是如果你发现这个电影里的战舰只有一层壳,舰炮像橡皮泥一样,一开炮就“抖动”个不停,你还会有对历史的敬畏感么?

反正我没有,我觉得这电影就是在恶搞!

更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制作方好像在凭着直觉拍电影,如果日本人都已经决定抢占台湾、澎湖的话,他们会去考虑钓鱼岛么?

编剧你喝醉了吧?

关于最后的赔款,考证一下应该不难吧?

配得越多越震撼么?

加上“赎辽费”清政府也只出了2亿3千万,马关条约实际上只签了2亿啊亲!

再来3千万说不定中国真的就完了。

还有剧中所谓的“抢米事件”,我要说是子虚乌有好像有点过分,可是确实不是这么回事。。。

更搞笑的是吗,导演组好像认为海军的炮弹和手榴弹差不多,炸一下就是着点火,“中弹2000多处”,那定远都变成灰了!

而且被鱼雷击中真的会造成侧弦起火么而且前提是舰体完好无损?

我好好奇啊作为电影人,应该尊重观众,可是以上这些做法我觉得就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如果说让观众就是冲着“甲午海战”这个名字去看的话,那我顶多走到影院门口,看到那个巨大的宣传画上“给力”的场面还有那几个字就ok了,又何必让我们掏几十块钱看你胡编乱造一顿呢?

 4 ) 这个电影到底想掩饰什么?

今天看了,憋屈。

中国人总喜欢从一些大处找失败的原因这片子就是说我们的军官是勇敢的,我们的战士的坚强的,但为什么失败了呢?

实际上,这个国家打仗要兵没兵,要钱没钱,无论谁推一把,就完蛋你拍这片子,毫无意义只要官员依然腐败,社会依然道德沉沦,有几个圣人,也改变不了灭亡的命运当然,这种吹的片子,剧本也所谓粗制滥造一个辫子男在英国站着,后面一美女问:先生是中国人吗?

好像不知道全世界那时候只有鞑子的国家男人才有这么个猪尾巴其他就不说了...你既然没心思拍,说明连拍电影的自己都不相信....最恶心就是最后一段60年后,中国付出3500万人,在二战战胜日本,把XXXXX一系列地方收回祖国版图我实在是脸红啊,

 5 ) 如果我们愤怒

诚然,特效不好,很多情节太过刻意(前面评说钓鱼列岛不说,最后还提一下黄岩岛,雷倒),但是撇开电影本身的诸多问题,我还是想说,这是一部想让我们正视历史的电影。

如果我们(指观众)愤怒,是因为我们知道历史更加残酷,如果我们震惊,是因为我们对近代史知之甚少。

如果这部电影能提醒这一代年轻的孩子,去重读中国的近代史,那么,它值了。

 6 ) 航海术语错误的电影

其实影片日文航海术语不对,陆地上左右和海上的左右用的单词本来就不一样,所以冯导的考证团队需要多多努力才行。

影片中用了ひだりかじいっぱhidarikaji ippai和みぎかじいっぱいmigikaji ippai用到航海上是不对的,这个是典型是错误用法。

应该是左满舵 取り舵いっぱい とりかじいっばい torikaji ippai 右满舵 面舵いっぱい おもかじいっぱい omokaji ippai 大家可以仔细听一下发音。

我记得以前起点有个银刀驸马考证出来当时他们的航海指令应该是全英文的,不知道有没有道理,因为当时本国语言的航海指令还没有流行呢。

(本小节仅供参考)

 7 ) 【影评】论战争片《甲午大海战》中那些与事实不符的地方

在《1894甲午大海战》之前关于甲午战争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但是在不断更新挖掘并被证实的史料浮出水面后,很多影视情节被视为有严重的历史错误。

所以,《1894甲午大海战》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之前的甲午海战影视作品纠正历史错误。

这一点上在影片的最终成品看还是看到非常明显的改进,尤其是之前流毒甚广的实心弹与开花弹区别的问题,刘步蟾翻案的问题在《甲午大海战》中都得以正确展示。

当然,《甲午大海战》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与历史严重不符的情节,这些情节也会大大地误导对这段历史不甚明了的观众。

不过笔者能力有限,而甲午战争是我所看过的最为错综复杂且谣言满天飞的一段历史,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一、奏请创办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的不是李鸿章,而是左宗棠在影片的开头,中堂大人义正言辞、慷慨激昂地在朝廷申请创办船政学堂培养海军人才。

李鸿章虽是洋务重臣,但这件事在影片中表现得略有夸张。

船政学堂由左宗棠奏请创办,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

而在电影中,奏折上的名字第一个成了中堂大人的了,左宗棠和沈葆桢排在其后。

当然这不是什么大毛病,李鸿章本来就很支持船政学堂的创办,他的名头比左宗棠和沈葆桢要响亮,排在前面更见分量。

二、伊东祐亨和东乡平八郎与北洋海军管带们并非同学东乡平八郎到英国留学的时候是被拒绝进入海军学院的,因此他只能进入商船学校——泰晤士航海训练学院,但这所商船学校是按照海军军官的标准在培养商船船员的。

至于夏雨扮演的伊东祐亨的学习经历:江川英龙的学校学炮兵,后入胜海舟的神戸海军操练所与坂本龙马、陆奥宗光共同学航海。

不见他与北洋管带们在英国留学的任何记录,可见这是电影杜撰的情节。

三、邓世昌与北洋管带们的关系过于紧密在船政学堂以及后来北洋海军建立的时候,闽人结党的情况一直非常严重。

以刘步蟾为首的福建人结合起来抱团,他们对陆军出身的丁汝昌居然坐上水师提督的交椅不以为然,明里暗里将丁汝昌架空。

丁汝昌性子相对较软不和血气方刚的下属计较,而性格火烈的广东人邓世昌显然被福建帮排挤。

据说这帮管带们吃饭都是福建人一个桌子,其他地区的比如邓世昌都是独来独往。

再加上邓世昌因为不是福建人未能留洋,所以他和刘步蟾等人缺一层同学感情,他们的关系可能更为疏远。

邓管带可不像上司丁汝昌那么好说话,他性子脾气都很暴,可以说与“猛张飞”似的刘步蟾没甚两样。

再加上邓世昌对致远舰官兵极其严苛,本人又十分自律,非重要紧急事件不登岸,不观剧,极不合群,搞得众人对他另眼相待。

致远舰因有水兵犯事被邓世昌揍死(电影蜻蜓点水了一下),刘步蟾要求追查,但是找不到尸体,于是此事被丁汝昌压了下去。

而在北洋水师,和丁汝昌关系不错的是方伯谦。

方伯谦是福建帮,但是对上司较尊重,为人处事也比较圆滑,而且对自己较宽松,三天两头纳妾并且在刘公岛广置田产,和邓世昌对比鲜明。

综上所述,邓世昌与北洋管带们情同手足的刻画是比较失实的。

四、与光绪皇帝探讨鸡蛋价格问题的主角是翁同龢,不是李鸿章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李鸿章在光绪皇帝吃早饭的时候哄着皇帝掏280万两银子买铁甲舰,光绪反问鸡蛋的价格。

结果李鸿章称一两银子能买800个鸡蛋,皇帝说为何自己吃的鸡蛋要十两银子一个?

李鸿章随即便知内务府虚报账目。

但这个故事是出现在《南亭笔记》,主角是光绪与翁同龢。

这个故事还被移花接木到清朝其他皇帝身上。

《甲午大海战》显然因为剧情需要,把翁师傅的活也交给能者多劳的中堂大人了,还嫌我们中堂大人不够忙乱的么?

五、所谓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又被拿出来嚼舌根这本是甲午战争历史中早就被辟谣的事情,在《甲午大海战》中却一再被提起。

清末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曾留下文献称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大约有三千万两白银去修颐和园了。

然而有专家研究了里面的资料,发现其中的情况挺复杂。

海军衙门在修颐和园上的确花钱了,但没有梁启超说的那么多,粗略统计是六百万两。

而且这些钱很大一部分是由李鸿章出面从沿海各省的地方筹集来的,是海军衙门的办公经费,和北洋海军其实没啥关系。

所以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导致甲午海战战败的说法明显是被夸大了,极有可能是维新派即帝党出于政治目的刻意打击后党而出的舆论策略。

而修建颐和园本身就是醇亲王和光绪帝巴不得的,他们想用这个体面的借口把慈禧赶走,以便皇帝独立使用皇权。

六、所谓邓世昌的致远号意图撞沉日本吉野号的历史争议未展现在目前所有关于甲午黄海大战的影视作品中,邓管带的“致远号”冲锋势要撞沉日本“吉野号”的情节都是影片或电视剧的最高潮。

1.《甲午风云》版:致远号追击吉野,中鱼雷沉没(不实)

2.《北洋水师》版:致远号追击吉野,这个也tm发了鱼雷了……(不实)

3.《甲午大海战》版:致远号追击吉野,右侧舷暴露,沉没于日舰猛力炮火,日本没有发射鱼雷(较为接近史实)

4.《铁甲舰上的男人》版:致远号追击吉野,中鱼雷爆炸沉没(不实)

据最新史料,甲午黄海大战日本船舰并未发射一枚鱼雷,源于北洋水师舰队不在射程之内。

当时的鱼雷最远只能发射200米,致远号与敌舰的距离远远没有达到这么近的程度,所以所谓致远号中鱼雷沉没根本是子虚乌有。

《甲午大海战》采信了这一历史论证,并相信致远号右侧舷暴露后毁于日舰炮火。

但是在前两年致远号船舰残骸被发现以后我们知道,致远号的锅炉因年久失修在炮火中加上海水倒灌猛烈爆炸,才是致远号沉没的真正原因。

但是致远舰是否最后的冲锋对象是吉野号,目前尚无定论!

根据海研会人员的沙盘推演,致远舰面对的是松岛、千代、桥立,如果邓世昌想撞击吉野,致远舰必须调转180度。

关于致远舰沉没的史料都未曾提起它尝试撞击吉野,邓世昌当时面对的是松岛号,是本队,这比他撞击吉野要危险得多。

很多描述甲午海战的纪录包括汉纳根的记录都认可了致远舰最后关头仍在冲锋,但都没有提吉野号。

致远舰的沉没,可能与吉野号毫无关系!

日本的绝密档案——日军海军人员的一封写给法国军舰设计师白劳易的信在2007年被公开。

而这封信就是描述船舰在甲午海战的战斗情况,为白劳易改良军舰设计提供参考之用。

重要的是其中提到了致远舰沉没时的情况:

至此中日双方均有可靠史料佐证致远舰确实在倾覆前仍在冲锋,船舰沉没是因为致远早已受伤,并没有什么鱼雷之说。

不管邓世昌撞击的对象是松岛号还是其他舰船,都不会改变他的英雄形象。

邓世昌不负生前身后名,是为民族英雄。

六、所谓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在甲午海战生还

其实在真正的甲午黄海大战中,陈金揆与邓世昌同时落水殉国。

而且陈金揆在致远号照片上看还很年轻,电影里蓄了一把胡子。

电影里的陈金揆获救后成了刘步蟾的大副,升职有点快……额,其实这样改编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为什么在陈金揆获救的同时,让邓世昌的狗下水救主人?

这会给人以不好的对比,让人误以为历史上实际殉国的陈金揆还不如邓世昌的狗。

七、所谓北洋海军炮管上晾晒衣物这应该是《甲午大海战》最最不能让人容忍的低级错误。

首先炮管上晾晒衣物的说法来自日本海军中将小笠原长生的《圣将东乡平八郎全传》说北洋海军的“平远舰”晾晒衣物。

事实上呢?

北洋舰队炮管高度根本做不到晾晒衣物。

更可笑的是,这个晾晒衣物的镜头放在北洋舰队给日本人秀肌肉的时候。

想我中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极好面子,岂能在这种礼仪场合把衣物晾晒在子虚乌有的军舰那些子虚乌有的炮管上?

更何况在当时日本报纸上报道过定远舰盛装示人。

《甲午大海战》这种长鬼子志气灭自家威风的作为实在是难以沟通。

再添一个可笑的事情吧:

日本的军舰上明显在晾晒衣物,纪律松懈可见一斑。

果然在1945年,日本海军全军覆没,呵呵。

相关链接:名人轶事秘闻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

 8 ) 致我们终将远去的理想

扪心自问,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原因(此处省略三百字),我会不会在周末的傍晚,大片云集的影院,选择《甲午大海战》这部影片?

很惭愧,答案有七成以上的可能是否定的,这场战役,它太沉重太悲哀,且并未遥远到让我们足以淡然以对,遥望海天之交,似乎总有淡淡的血色蔓延,对于这个民族它是一次惨剧,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它是一道伤痕,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被逼着去审视伤痕,即使这样的审视很有必要。

而根据我在观影之前获得的剧透,这片已经很致郁,偏偏却又不够文艺,不肯用人性的至善给悲剧打上柔光,不肯用感情的升华来消磨历史的棱角,它势必很硬,像个冷饭团子,吃下去胃要艰难的消化很久,就像片尾曲最后一句唱的,“心里的疼要一百年”。

这些因素决定了它应该不会如同档期的大片们一样红,甚至会很憋屈的被放在影讯板上不起眼的角落,但我想不管怎样,它在那里就好,有心的人自然能找得到。

它本就是一群理想主义者,拍给另一群理想主义者看的电影。

这个世界上的理想主义者本来就不多。

但我还是想说它被拍得很美,这种美是一种难得的质朴大气的美,有些细节也许用力过度,但总的来说,从导到演,都诚意十足,走出观影厅的时候你也许不像其他厅出来的观众那么喜笑颜开(我是很丢人的擦着眼泪……),但也绝不会有种被骗钱的愤怒。

首先配乐就可以打高分,一部以大海为背景的战争影片就该有这样的配乐,从开头的灵气优美,到后来的绵延广阔,到最后的深沉恢弘,就像海水一样,载着画面送到我们面前,片尾曲其实有点主旋律,甚至还采取了老土的幻灯片的形式,但一幕幕照片闪过的时候真是眼泪汹涌,觉得真该有一首这样的歌,为一群这样的人而唱。

很多人看完后说少年戏非常好,一群被选中去西方学习以建立海军捍卫领土的少年,在大船的甲板上对着即将远离的故土齐齐一跪,这一幕戳了好多人的泪点,就连那个给少年邓世昌送粽子的小妹妹也格外可爱,这种清新淡泊的风格其实贯穿了整部影片,淡淡的友情,淡淡的爱,天真自然,毫不让人感到做作或者粘腻(后来那位女演员的表现另说)。

陆同学甫出场动手教训那个不知好歹前来挑衅的外国人的时候,我忍不住在心里默背少年中国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看到这里,虽然早就知道了结局,却无比希望一八九四年的历史被改写,希望他们此刻还在闪闪发光的理想不要在清廷腐败的环境里碎成一地的玻璃渣子,哪怕有一次的胜利也足以安慰,不要被剥夺和践踏得那么彻底……但是现实是不容回避的,就像历史是不容假设的,那场艰苦的,悲惨的,耻辱的,壮烈的战役终于开始了。

从我这样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观影者的角度来说,场面还是颇有可看性的,虽然双井UME号称有DMAX幕却没给这片上DMAX让我郁闷了一下,但更多的还是被炮声、大火、巨浪所震撼,被剧情深深的吸入其中,这场仗输得真憋屈啊,明明我们有很不错的船,有很厉害的舰长们,但是有炮无弹啊,关键时刻射出去的都是哑弹啊!

当时真的很想把这个月工资捐出来买军备有木有(喂)本来敌我各十二艘舰艇,对方的怎么打都打不沉,我们的一艘接一艘沉没,有点怨念,其实这种戏就不要拍的那么真实感了嘛,这是虐观众啊……重头戏大概就是致远舰在敌方集中火力攻击的情况下抱着必死的心撞过去,日方指挥官指挥下那一炮又一炮简直是打在心上啊,全舰殉国,连条狗都不例外,泪,这里不多说了。

刚才说到这戏的导和演都是诚意十足,老戏骨们如杨立新就不用说了,一出场就是品质保证,而分别饰演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和北洋水师统领致远舰舰长邓世昌的也是一直觉得很顺眼的两位演员,夏雨和陆毅,影片中伊东祐亨和邓世昌刘步蟾等曾是留洋时的同学,后来在外交场合和战场相见,相知相争,对手戏就显得很有张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伊东祐亨和邓世昌的两次碰杯,声音似乎经过特殊处理,铮铮然如箭在弦上,那一刻双方就明白终将兵戎相见吧……先说夏雨,他的角色在我看来是冷和热的反差,伊东祐亨从始至终行为都非常理性,当断则断,说杀就杀,丝毫不念同学之情,几乎就差在额头写上冷血两个字,但他深藏在心底的对民族利益的决绝的执着,可以从他那段琴声中听出来,那是冰冷岩石下的火热岩浆,一旦迸发就将世界变成沸腾的血海。

如果说夏雨的冷热反差塑造了典型的日本军人的性格的话,陆毅的邓世昌就是个很中国的男人,他的反差在于软和硬,不管怎么说这位邓大人看起来是很温润的,特别是身在国外的戏份,仪态优雅,彬彬有礼(也难怪那个妹纸会喜欢他那么多年),但一旦风沙磨去他的表面,袒露出的内心却是坚硬的,甚至是刻板的,不懂变通的,他明明可以逃却选择了撞,他明明可以活却选择了死……他殉的不仅仅是他的战舰,还有他的理想,他终究陪它们一起,在海底度过百年孤寂。

看完这部影片后难免会想到很多理想啊现实啊优胜劣汰啊钓鱼岛啊这些不适合在周末考虑的东西,但一部影片真正能影响到的人和影响的程度都是有限的,唯一可以寄望的是很多人的热血只是沉睡,很多人的坚毅尚未露峥嵘,五千年下来理想主义者总是生生不息,前赴后继。

就算理想终将远去,总会有人追随它的脚步。

济远,经远,致远,来远,定远,镇远,超勇,扬威……“我要扬起风帆。

 9 ) 背景浅谈〈甲午大海战〉

故事背景: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英、法、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对中国的国土虎视眈眈。

1863年6月,美、英、荷、法四国军舰炮击日本下关,下关战争爆发,日本幕府与欧美联军国签定了通商友好条约。

1867年,李鸿章上书,建立船政学堂;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制度,建立明治中央集权政府。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明治政府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国营企业,引进近代先进设备,推广先进技术,招聘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代。

1877年,邓世昌送同学们去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学习。

同学中包括:伊东佑亨、东乡平八郎。

1888年,清政府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建立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根据《美国海军年鉴》当时的排名,北洋水师世界排名第九,舰队实力亚洲排名第一呢。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清政府祈求援助,日本乘机派兵进驻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海域突袭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护航舰队,甲午海战拉开序幕。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

1895年,威海卫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孤立无援,援兵半路返回,致使北洋舰队困守刘公岛长达一个月,同年2月,威海卫之战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胶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增开:重庆、苏州、杭州、沙市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甲午海战直接导致日本迅速成为亚洲暴发户,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掀起了维新变法、民主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

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洋务运动耗空国库,人民生活困苦,官场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这大大加快了甲午海战失败的结局。

 10 ) 民智已开,教科书请退散

首先,我想说我对甲午这场战争是很有兴趣的,这是日本与中国真正交恶角力乃至成为死敌的起点。

抛开民族主义立场,我对双方的军人都保有敬意。

中堂大人不是那么亢奋的愤青,邓世昌也不是那高觉悟成精的小神仙,不许抄主席的专利!

相信冯导如果真如他自己所说做过功课,应该会赞同我的话。

可惜,我估计冯导既不会赞同我的话,另外它的功课恐怕也只限于我国的历史教科书。

影片从开始一直使用激昂的配乐,而且一直没消停过,真像央视纪录片。

影片描述很多人物,却始终流于单薄,所做的仅仅是满足与冯导想象中的宏大叙事。

冯导的特技依然使用儿戏般的搞笑模型,您要不转行做木匠?

整部电影平铺直叙,无激情、无亮点,演员表演完全流于表面,情节完全照搬教科书里的内容,包括可信度存疑的野史细节。

那么多的相关人物奏章、书信、报告;当时的报章报道、相关历史学者考证成果,冯导您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装不知道?

就算是枯燥的纪录片,我也曾被感动过,您这部配乐一直没消停的史诗巨作我咋就看了就想郁闷的砸墙呢。

将教科书视觉化不是一个导演应该做的事,那是匠人,哦对了,您就是个匠人。

最后一句话:烂人拍了一部烂电影,我写这么多东西都觉得我自己犯贱!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短评

使用制退复进技术速射炮的的联合舰队,命中率还低于北洋水师,每一个惨败的牛逼军队的背后总有个腐烂的朝廷

10分钟前
  • 寒号鸟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跟风给低分,请问有多少人是看完了呢,屈辱的历史我们怎么可以忘记,技术就算再落后可是民族的气节摆在那里,中国人不认可中国人讲的历史,无疑是中国的悲哀

15分钟前
  • 岚调
  • 推荐

哎,说啥好呢,我们的主流片啊...

19分钟前
  • 草絮雨
  • 较差

特效太烂,剧情跟80年代看的一样熟悉

20分钟前
  • 熊的孩子
  • 还行

他们曾经是怎样的荣耀。勿忘国耻。

22分钟前
  • 小葵
  • 推荐

为了那些还有正气在的国人,我给5星,比起那些无病呻吟的国产片好很多,比如张柏芝的一系列影片…

27分钟前
  • 昳小君
  • 力荐

1:贪污 2:不团结 这都是历史问题

29分钟前
  • 小闲
  • 还行

我在想未来

30分钟前
  • usc3l
  • 还行

1867年,李鸿章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邓世昌前来报考,一鸣惊人。1877年,邓世昌送同学们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4年后邓世昌迎接同学凯旋。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向英国定制铁甲舰,日本天皇号召朝野捐俸也购得铁甲。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刘步蟾、邓世昌等 “镇远”号、“致远”号将士……

32分钟前
  • 紫云英
  • 推荐

典型五毛片,严重歪曲事实。不禁作呕。

37分钟前
  • 三四月。
  • 很差

又是意淫式的历史PPT……毫无价值…………就这还居然完全拷贝老版………一颗星给忠心的狗狗

42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很差

为这个题材吧。

46分钟前
  • loneLY
  • 还行

放眼五千年,中国近代所受之屈辱实为最深痛!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每读此段历史都恨不能血溅东京、马革裹尸、献身疆场!此片制作算真诚,建议国人于此际观看之,国耻勿忘!勿忘!

50分钟前
  • 玉堂
  • 还行

剧情衔接略显生硬,海战部分特效差

54分钟前
  • 六耳
  • 推荐

面对豆友的各种吐槽,才发现真的是细节上漏洞百出!如此悲壮的片子看来还不如老的片子!多的不说了,现在中国拍的历史片完全都是戏说了!几乎还原不了历史!

55分钟前
  • 爱看古怪电影
  • 还行

从头看到尾,我忍耐力又提升一级欧也!

59分钟前
  • 熬夜真的很不好
  • 较差

冯小菊导演的yy之路。看见海报上那几个岛名就气得我不行,发国难财的电影都不配获得一星以上的评分。去电影院花钱看这种片的nc愤们我真觉得你们钱太多了。

1小时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很差

虽然拍得不太好,可是好催泪!!

1小时前
  • 十年清风
  • 还行

这么多年了,小宁还是捧着几个模型糊弄观众。但冲这股满腔爱国热血并坚持在主旋律挣扎多年的精神给于2星鼓励了。

1小时前
  • 千山凡华
  • 较差

千古骂名。

1小时前
  • mokoko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