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着谢生去看这部融合枪林弹雨、狂轰滥炸、暗算潜伏、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红色抗日正剧。
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片中对于重庆大轰炸、隧道惨案的历史再现非常震撼,为我好好地补了一节历史课!
只是略去一些电视剧洒狗血、延长剧集的通病,不可否认地是本片的结尾实在差强人意,女主牺牲的桥段缺乏逻辑性、不具说服力,因而该感人的地方没有预期效果;收束的又有些拖泥带水,于是这结尾的升华就显得有点矫揉了。
关于片中的女性角色:由于角色和剧本的设计,女主并不太讨喜(但这点怪不得演员童蕾的,看官理性呐)。
女配三丫演绎地倒是深得吾心。
和中森的秘书一样,三丫在江边初识朱今墨的时候就对其的与众不同一见倾心。
朱今墨打动女秘书的是面对上级的无畏和勇气,打动三丫的是这个卑微女子一生中从未获得的尊重。
只是由于性格和身份的关系,一个人可以做到直言不讳、积极争取,而另一个却不能够。
陈寅恪先生将爱情分成五等:一等爱情是爱上陌生人,可以为之死;二等爱情是相爱而不上床;三等爱情是上一次床而止,终生相爱;四等爱情是相爱一生;五等爱情是随便乱上床。
三丫对朱今墨,是一等爱情。
为了得到价抵黄金的军用药去救这个陌生男人,她不仅冒着丢饭碗、被杀头的风险,还不惜忍辱负重地卖身无赖;在警报拉响的时候又豁出命去奔到街上为他到共产党接头地送信……面对丈夫的怀疑、跟踪、打骂,众人的询问、误解,三丫本可以用更高明的方法回避掉,比如编个说得圆的谎话搪塞过去,好让自己少受些委屈、少吃点苦头,甚至对付无赖也可以“先君子后小人”,拿到盘尼西林再找机会脱身。
但这个老实卑微的乡下女子是连这点心计都没有的,她的心计全副用在了帮助朱今墨身上,半点也没有为自己考虑的。
有一幕:金龙向军统报信,三丫带着朱今墨藏身周宅,军统以周宅所有人为要挟,面对周敏柔和三丫两个女人的舍命保护和劝阻,朱今墨潇洒给了未婚妻一个吻别,而三丫扯着他的袖子,他却连头也没侧一下果断甩开,带着谢生在几乎每部剧集里都有的迷死人不偿命的玩世不恭的微笑从容赴敌去了。
直到这里,我一直认为在朱今墨心里,未婚妻是未婚妻,而三丫呢,大致和那些为掩护他而牺牲的共产党人士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差异,对其是不折不扣地四个字:革命情感。
不增减一分一毫;论辈分倒是可以算作是他的舅妈了。
但是结尾处朱今墨回到故乡重庆,特为问道周母三丫是如何死的?
安葬何处?
并且在周母叙述时流了眼泪,加上朱今墨在其墓碑前放的空药罐以及心里的那句独白:三丫,你就是这座城市。
倒是比女主的牵强致死来得感人的多了。
虽然先看的《狐步谍影》,但最初几眼倒没有认出三丫的扮演者和《狐》中常施浓妆的白云裳的扮演者赵子惠是同一人,直到三丫泪眼婆娑时感觉有些许似曾相识,一看演员表和制片公司海润便了然了。
但谢生扮演的朱今墨倒是比《狐》中神机妙算的过了头的谭呐要来得真实可爱一些,只是在本篇结尾处忍不住吐槽朱今墨自从越南中弹之后的造型一直没有清爽过,服装也没有好看过,汪伪76号特务机构的头子应当有几分人模狗样才是嘛,难道是为了映衬此时背负汉奸骂名、内心纠结与迷茫的心理状态吗?
但是谢影帝的演技哪需要这种颓废造型上的外露来帮衬呢?
看得我真想大呼造型师来帮他减刘海、剃胡子!
下了片场,褪了戏装,当真觉得谢生该好好地请客赵子惠,谁让他在戏里总是欠了她的情,总是让她流那么多的眼泪呢?
《记忆之城》作为一部抗战影片,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自发自愿从头看到尾,并为之感动的警醒之作。
一般的抗战影片大多从军人或战争纪实的角度来诠释历史,而记忆之城则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和身份去经历战争的洗礼,更真实的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百姓对待战争的态度。
看点1——剧情 一座没有天空的城市,一个忠勇之家的悲欢离合,一段悲感无望的爱恋,一曲英雄不悔、精神不灭的挽歌,悲鸣奏响……!
《记忆之城》记录了周姓一家人在惨无人道的重庆大轰炸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那段历史决定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而他们的命运也正衬托出了那段历史的残酷。
让每一位观者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剧中既描述了重庆大轰炸的残酷,亦表现了中国军队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顽强,同时,全面细致展现以周家准女婿朱今墨为线索的中共特科在隐蔽战线的情报斗争,该片编剧力求最终完成一幅有主有次,有大有小,既有广阔的全景展现,又有曲折的个人命运的一幅抗战八年的忠烈图,一部关于战争与灾难的记忆画卷。
从风格上说,剧中融合了多种元素,战争、灾难、谍战及宅门戏,形成多个看点,让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相关的兴趣点。
看点2——惨绝人寰的十八梯惨案 我是看了这个片子,才知道重庆大轰炸,才知道十八梯惨案的,也许是发生在国统区的关系,这一段历史在教科书上只字未提。
为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重庆政府挖掘了公共防空大隧道。
1941年6月5日晚,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规模的“月光”轰炸。
市中区居民因准备不充分,接到警报后未及时疏散开,于是如潮水般地拥向公共防空大隧道中,洞内避难人数较往常激增一倍,达到万余人,几近饱和。
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视避难群众如囚徒,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
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重庆刚刚建成的史上最大的防空洞就这样成为了重庆人民的坟墓。
在十八梯惨案里,窒息、挤压致死的人不计其数。
大部分死者因窒息、挤压,衣服被撕烂,皮肤变成蓝黑色,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那扇巨门中伸出无数血手的特写,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简直是人间地狱!
那一幕,让我震撼,让我心痛。
看点3——朱今墨 金马影帝谢君豪完美的诠释了这个复杂的角色,人物打磨得非常到位,举止神态无不透露出优雅、冷酷、刚毅、忧郁、及面对敏柔时深沉的爱意。
他爱自己的国家,心里装着当时战乱环境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贫苦人民,也深爱着自己曾在新婚前夜抛弃的未婚妻。
但为了未完成的使命,他不得不舍弃个人的儿女情长,投身到他多重身份的间谍工作当中。
这部戏里朱今墨应该算是最主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复杂的人物。
正如谢生所言:朱今墨是一个比所有一级演员还要一级的演员,他演的是一场生死悬于一线的即兴剧。
“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一生甘自羞。
”作为一个地下党员甘愿毁去自己的清誉而混入日本人和军统特务机关,窃取机密情报,被世人所误解、被他心爱女人所齿冷,纵有千般难言之忍,虽九死而尤未悔。
看点4——角色原型比照 看着片中的今墨在三种身份中机智转换,赞叹之余不免怀疑这是电视艺术的加工,然而这样的人物形象,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是存在的:朱今墨的原型袁殊。
更令人吃惊的是,袁殊的经历比影片中的剧情更具传奇性: 1911年袁殊出生,1929年至日本留学,回国后创办文艺新闻。
1931年加入中共特科工作作。
1932年春,21岁的他打入中统内部并借机认识日本驻沪的领事岩井英一。
此后又成了日方情报人员,为中共提供情报。
不久又去日本。
回国后为了开拓情报来源,于1937年加入青红帮。
从此在领导下从1937到1946成功的出演了一场场情报战。
被朱德称为“我党情报战线不可多得”的传奇式人物。
袁殊从20岁到35岁随一直工作在敌人的心脏中,不仅将一批批重要资料送出去,还依靠自身的智谋在军统,中统、日伪、青红帮之间周旋。
是中国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身份间谍 。
在与敌周旋期间,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比智力上的搏斗更可怕,他官至汪伪中宣部长,教育厅厅长。
从一个一时激进的青年“沦为”一个“大汉奸”。
他在十四年里一直忍辱负重,但不辱使命!
而周敏柔刺杀李其洋的情节,则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中郑苹如暗杀丁默村的情节相仿。
这两天台湾导演李安以这个故事为蓝本的《色·戒》影片已经上映,由于拍摄尺度大胆而挑起众多话题,丁默村和郑苹如(男女主角易先生、王佳芝的原型)的那段轰动新闻也被各大媒体重新翻炒了一番。
郑苹如,1918年生,中日混血。
上海沦陷后,秘密加入中统,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混迹于日伪人员当中,获取情报。
后参与暗杀日伪特务头子丁默村,而暴露身份,被捕,一口咬定为情所困,雇凶杀人,成为当年上海滩重大花边新闻之一。
还有周冠忠战死这场戏,发生在枣宜会战,照搬了张自忠将军战死的故事。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
看到日军突破我军第一道防线,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部分官兵东渡襄河抗击敌人。
渡河后,张自忠率部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
随后,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部队进行合围。
为牵制日军主力,争取外线军队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自忠力战不退,最后身中7弹,不幸牺牲。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群众哭拜英灵,为他送葬。
延安各界1000余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主席亲笔为其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
看点5——电影化的摄影方法 该剧画面非常漂亮,灰蓝、沉郁的画面主色调显出质感。
拍摄手法也很到位,对一些大场面的处理采用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镜头摆布,能够找到电影的感觉,给人一种浓重的历史感,很有大片的风范。
很喜欢《记忆之城》表露出来的电影感,那些恢弘的场面、那些局部的特写、那些稍纵既逝的画面、深沉悲鸣的音乐,无不体现出叙事空间和画面空间的张力。
《记忆之城》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视作品,故事情节、演员表演、人物结构和拍摄水准都很高。
看完整部剧集,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重。
这座英雄之城,这段惨烈残酷的记忆,让我们无法忘记,也不敢忘记!
《記憶之城》,這是怎樣一座被摧殘的城市?
我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無法親眼所見,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遺憾。
我只是從這座城市的上空看到了隱隱的火光和冥冥呼喊游蕩的冤靈,我只是從這座城市僅存的民衆眼中看到怨恨到極至麻木。
我可惜的是沒有找到那張驚人、慘烈的劇照——銹迹斑斑的鐵閘鎖住千百只伸向火光中企圖從絕望中求生的手。
當周祖康見到眼前這幅景象時,向蒼天嚎叫:“這是人間還是地獄?
”他沒有得到答案,只見到血和尸首。
日軍對重慶的“神經轟炸”躟這座城市成爲一座亡靈之城,火光、血、尸首、墳墓成爲這座城市僅剩的元素。
歷史遠遠超越《記憶之城》的殘酷,也許當日軍忙着否認南京的屠行時他們已經忘記這座記憶之城,這個曾長期被大轟炸的城市,這座至今上空仍然隱隱傳來冥靈疑問的城市——這是人間還是地獄?
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掺半甘自羞记得,放下流海的他,那时而温柔,时而犀利,时而痛苦,时而坚定的眼神。
有时,一皱眉,一个小动作,就能看到他心理微妙的变化他总是那么形色匆匆没有人知道,他独自一人时,是否也有过脆弱,有过犹豫,有过不知所措,有没有想念他的敏柔记得,他说过,他从不畏惧失去什么,因为他没什么可失去的。
说时,零散的留海,颓废的胡子,落莫的眼神,顿时让人心疼成海是啊,他似乎真的什么也没有!
背负着这多重身份,他也不能够有任何的牵拌。
就连他的敏柔,也只能放在心底最深处但他有信仰,无比坚定的信仰我们无从得知,外表儒雅忧郁的他是何时、如何踏上这条路的,又接受过怎样的训练和考验,才炼就出那样理智,那样果敢,那样机智的他他懂文学,赏音乐,会破译密电码,枪法精准,身手了得,对下恩威并施,对上不卑不亢,对敌巧技周旋在中森公馆,敏柔醒来后的种种,开始让我觉得他爱她没错她是聪明的,跟他默契十足;更重要的是,她爱他奋不顾身!
中森公馆门口,他们擦肩而过。
同样紧张匆忙的他们错失了彼此,也就此错失了他们的未来!
安惠子面前,他没有松口:多情的他又是如此的无情。
心心念念的还只是他的敏柔教堂栅栏外,他被她推开,理智如他那一刻犹豫了,但他一向柔弱的敏柔毅然帮他做出了正确的决择跳动的白衣,赤裸的脚踝:这时的她应该是幸福的吧。
她在掩护她最爱的那个人!
她在与他并肩作战!
枪声响起,血溅夜空,他呆滞原地,一切凝固他的脑海一片空白他的敏柔,从未想过她会离他而去,他心里最后的唯一的牵挂,他最后的坚守轰然倒塌!
毅然决然地转身,救她,不顾一切!
受伤的她依偎在他怀里,喃喃低语,这竟是他们最靠近的时刻:信仰上的、精神上的!
怅然,这两个如此相爱的人,却要经历这种种磨难、以这样的方式彼此靠近!
她的伤口在淌血,他的心又何偿不是!
他还是没能保护好他亲爱的敏柔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不停地说不要睡,就快到家了他曾说过,他欠她太多,根本不知道怎样去面对她可他知道此刻他必须陪在她身边,这才是她,是他们最需要最渴望的。
他吻上她的额头,温柔地,深情地柔儿,别睡我爱你,我从未停止过爱你。
我还欠你一个婚礼呢,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你给我拉小提琴,我给你念诗。
我爱你柔儿。
说吧,说出她最想听的话!
床塌前,他抓狂:药呢!
为了送出第一手的情报,她冒着生命危险带出来的情报,他只能放开她的手,说出那句他再也不想说的“等我”是啊,她一直在等他,等了十四年。
或许她累了,或许她再也撑不住了,她终究没有等到他。
他发完最后一个字,(真的很佩服此情此景他竟然还能发电报)奔向她时,看到的却是那垂落的手!
他不敢相信!
握起她那无力的手,抚摸她的脸颊,深沉如他,哭都哭得那么压抑,那么深情没有哭嚎,没有呼喊,却泪如雨下。
哭得像个孩子他强忍着眼泪,拥她入怀也许余生,他就这样深情地、安静地缅怀着他的敏柔那个在他数次无故出走后仍感谢他能回来,只要他在她身边,不计较其它一切的敏柔那个从南方追到重庆,从重庆追到上海,只为证实心中所坚持的感情的敏柔那个一次又一次挺身掩护他的曾经很柔弱的敏柔忘不了他敏捷的身手,忘不了他时不时的幽默,忘不了他海扁吴国喜,忘不了他营救周冠忠,忘不了他甘受爱国学生的殴打,忘不了他说他很怕死,忘不了他叫三丫“小姐”,忘不了他为三丫出头,忘不了他受伤时的憔悴,忘不了他清醒后跪在轰炸后的重前前痛哭不已,忘不了他挑逗安惠子这一幕幕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连同那“十八梯惨案”中凝固在半空中的无数双手的画面,永远不会褪去!
港台演员在大陆的战争片里一向都有些违和,但这部剧不会,导演控制,化妆等相当自然。
魏俊杰,腾丽名,谢君豪表现都相当出彩,尤其腾丽名的表演令我印象深刻,人物塑造相当丰满。
她由最初上海小姐高傲蛮横,到从正妻变为姨太的委屈倔强,但又战争原因有寄人篱下的无奈,但她的根上是善良的,最后与万千重庆人民的悲惨命运一样,满城共泣,屏幕前的我也忍不住掉下眼泪。
《记忆之城》我相当喜欢,偶尔会拿出来复习一下。
我觉得它不是单纯的战争片,而是各种情感的完美交融,父子母女,恋人,兄弟姐妹,民族大义,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不空洞,不矫情,不突兀。
人物设置塑造不漂不浮很真实,就是坏坏的小人物在时代的大潮流大灾难面前都有他可爱的一小面儿,群体三观正,情感纯粹,看上去特别舒服。
说句题外话,现代某些人的观念我真是看不惯,金手指真就那么爽吗。
怼家人怼父母,什么都不管带上爱人私奔就是自由就是个性,骂这个妈宝那个懦弱,你把最基本的孝字放到哪里了。
现在这样的电视小说真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悬浮,三观不正,更无真实可言。
奔着谢生去看这部融合枪林弹雨、狂轰滥炸、暗算潜伏、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红色抗日正剧。
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片中对于重庆大轰炸、隧道惨案的历史再现非常震撼,为我好好地补了一节历史课!
只是略去一些电视剧洒狗血、延长剧集的通病,不可否认地是本片的结尾实在差强人意,女主牺牲的桥段缺乏逻辑性、不具说服力,因而该感人的地方没有预期效果;收束的又有些拖泥带水,于是这结尾的升华就显得有点矫揉了。
关于片中的女性角色:由于角色和剧本的设计,女主并不太讨喜(但这点怪不得演员童蕾的,看官理性呐)。
女配三丫演绎地倒是深得吾心。
和中森的秘书一样,三丫在江边初识朱今墨的时候就对其的与众不同一见倾心。
朱今墨打动女秘书的是面对上级的无畏和勇气,打动三丫的是这个卑微女子一生中从未获得的尊重。
只是由于性格和身份的关系,一个人可以做到直言不讳、积极争取,而另一个却不能够。
陈寅恪先生将爱情分成五等:一等爱情是爱上陌生人,可以为之死;二等爱情是相爱而不上床;三等爱情是上一次床而止,终生相爱;四等爱情是相爱一生;五等爱情是随便乱上床。
三丫对朱今墨,是一等爱情。
为了得到价抵黄金的军用药去救这个陌生男人,她不仅冒着丢饭碗、被杀头的风险,还不惜忍辱负重地卖身无赖;在警报拉响的时候又豁出命去奔到街上为他到共产党接头地送信……面对丈夫的怀疑、跟踪、打骂,众人的询问、误解,三丫本可以用更高明的方法回避掉,比如编个说得圆的谎话搪塞过去,好让自己少受些委屈、少吃点苦头,甚至对付无赖也可以“先君子后小人”,拿到盘尼西林再找机会脱身。
但这个老实卑微的乡下女子是连这点心计都没有的,她的心计全副用在了帮助朱今墨身上,半点也没有为自己考虑的。
有一幕:金龙向军统报信,三丫带着朱今墨藏身周宅,军统以周宅所有人为要挟,面对周敏柔和三丫两个女人的舍命保护和劝阻,朱今墨潇洒给了未婚妻一个吻别,而三丫扯着他的袖子,他却连头也没侧一下果断甩开,带着谢生在几乎每部剧集里都有的迷死人不偿命的玩世不恭的微笑从容赴敌去了。
直到这里,我一直认为在朱今墨心里,未婚妻是未婚妻,而三丫呢,大致和那些为掩护他而牺牲的共产党人士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差异,对其是不折不扣地四个字:革命情感。
不增减一分一毫;论辈分倒是可以算作是他的舅妈了。
但是结尾处朱今墨回到故乡重庆,特为问道周母三丫是如何死的?
安葬何处?
并且在周母叙述时流了眼泪,加上朱今墨在其墓碑前放的空药罐以及心里的那句独白:三丫,你就是这座城市。
倒是比女主的牵强致死来得感人的多了。
虽然先看的《狐步谍影》,但最初几眼倒没有认出三丫的扮演者和《狐》中常施浓妆的白云裳的扮演者赵子惠是同一人,直到三丫泪眼婆娑时感觉有些许似曾相识,一看演员表和制片公司海润便了然了。
但谢生扮演的朱今墨倒是比《狐》中神机妙算的过了头的谭呐要来得真实可爱一些,只是在本篇结尾处忍不住吐槽朱今墨自从越南中弹之后的造型一直没有清爽过,服装也没有好看过,汪伪76号特务机构的头子应当有几分人模狗样才是嘛,难道是为了映衬此时背负汉奸骂名、内心纠结与迷茫的心理状态吗?
但是谢影帝的演技哪需要这种颓废造型上的外露来帮衬呢?
看得我真想大呼造型师来帮他减刘海、剃胡子!
下了片场,褪了戏装,当真觉得谢生该好好地请客赵子惠,谁让他在戏里总是欠了她的情,总是让她流那么多的眼泪呢?
断断续续看的,因为我爸特别喜欢,大晚上的看些这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还真不成。
总的来说觉得有些做作 有些震撼
隐约记得是放长假那会儿,无聊,电视乱调频道,见一画面青中带灰,灰中带蓝,跟一般电视剧色调不一样,就稍稍停了一下,结果看见谢君豪了,理所当然停了下来,最后,它神奇的被我看完了。
为嘛叫《英雄之城》,完全不给力么,虽然《记忆之城》也不咋滴,不过好歹还靠谱点。
很喜欢谢君豪,低调,跟一般港灿很不同,在香港中青年辈里,演技是能扛把子的。
当然如果这部电视连续剧只有谢君豪,说实话,我还追不下来。
那啥,我就算再花痴,这么沉重的调子,抵抗不能。
放长假呢,黑皮呢,干嘛看一剧给自己添堵。
可是,这剧剧情好啊,视角独特,而且很多史实都是教科书盲点,被剧情紧紧抓着,看完,还怅然有所失。
咱内地的正剧拍的,真是,快一绝了,没说的了,心服口服。
剧末,抗日结束了,周家那大大小小一水的灵位和遗照我至今印象深刻,我想,这辈子我都忘不了了。
ps:虽然这剧有谢君豪,可是依然掩盖不了港灿的不协调,比如魏胖胖,腾丽名.....当然,花瓶童蕾也不咋滴。
还好有谢君豪and一大群老戏骨,万幸万幸。
谢君豪的演技没话说,机智、应变、勇敢的朱今墨在他身上得到了完全的演绎。
说实话,有一部分进展的确实是慢了一些、沉重了一些,但有谢生的戏都很好……
许久没有看到如此血性的电视剧了。
不得不佩服整个剧组,乃至全体的群众演员以及尊重这份历史的人。
见惯了太多高调宣传的生猛大片,我承认,绚烂的技巧和瑰魅的场面绮丽的情节是道丰富的大餐,纷繁的选秀和别有用心(也不是什么别有,只不过都为了提高收视而作的努力),是需要一些娱乐的电脑特技的来把文艺圈里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只是,在这之后,我们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审视一下真正的历史和人性的恢宏。
此片之前,于民族灾难,南京的白骨累累,血色映城,不知道是因为多了这些触目惊心的暴行的图片资料,于许多人也麻木否。
我承认,一个民族不应该永远怀着仇恨,但是忘记历史就是背叛祖辈,因为,我们的家人,比如祖父辈的就曾经亲身经历过那场灾难。
人类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确是充斥着杀戮,改朝换代更是以千骨枯成就一两个历史事件为代价。
可是,近现代的这些异族常常入侵的丧尽天良的灭顶之灾却是真实而且触手可及的。
特别是本片真实而详细的反映了重庆大轰炸的惨痛场面,一集一集,我的心放佛都被揪着,压抑得难受。
这就是我们祖父们所承受的。
没日没夜的轰炸,嘶心揪肺的警报,心惊胆颤的爆炸,弹片与家园与人与所有的幸福一起裂开,泪水血水染红了嘉陵江,也屠戮的燃烧映红了整个重庆城。
如果,这场噩梦可以次日醒来,还不会有那么多的民众妻离子散流离失所,这场中华民族的噩梦,从1938年2月到1942年8月整整5年时间都降临在灾难深重的重庆人民身上,重庆由于汪精卫的投降而成为蒋介石的陪都,却成了一座游离着数十万无辜冤魂的死城,我不禁要问,国民政府在这腥风血雨的城市里藏匿到哪里去了,蒋介石又躲藏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在这风雨飘摇的动乱中,承受的都是无辜百姓。
而且是手无寸铁且面对呼啸而来的机群毫无办法的无辜百姓。
山河寸断,民不聊生。
据统计,抗日战争中,每12个民众就有一个人死去。
无休止的灾难摧毁了人的性命,摧毁了家园,却催不毁民族气节和血性。
其中,有决不迁徙决不休市的坚守,有面对对岸风驰过来的轰炸机而不为所动的搬尸工人,有在爆炸中组织帮助市民迅速躲入防空洞的城市防护员,有紧咬牙关,不哭泣不崩溃的受灾受难的百姓,更有在战场上为家乡的父老报仇雪恨的国民军人,八路军人。
以及以多重身份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在危难死亡中寻求到生存空间和化险为夷而成功的获取重要机密情报扭转战事。
这部片子,无论是灾难深重的重庆人民还是浴血奋战的军人,都让我受到震撼。
而主要的男主角朱今墨更是吸引着我。
能够理解到一个身兼地下党员、军统、日本间谍、72号特务四重身份的情报人员不时变换角色,游刃于各个魔鬼之间,把对中华民族有利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出去。
他的代价就是要经历和面对掩护他的同志一个个牺牲,日本上司的猜疑,老干爹被捕时自己亲自补上的一枪,还有来自不知情的同胞的不理解,最让他心疼得是无法面对自己的爱人。
他不想把她牵扯进来,爱人却最终还是为他死在他怀里。
他一直是冷静的,克制的,孤独的,智慧的,机敏的,然而有两次,一次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日本间谍并发表投敌卖国的申明,他痛,找老胡排解,老胡说我知道你的痛苦,但是你想想战火硝烟下的中华民族,我们这点痛苦又算什么;一次是面对自己爱人在李其洋的枪口下,不顾一切的冲了进去,这个闯入,点亮了爱人已经由于误解和心痛而灰死的心灵。
同时,我也被这个闯入而惊觉:这个时刻,他是作为自己,没有家国仇恨,没有沉重的包袱,没有所有能够让他掩埋这份感情的理由,他就是在为了自己,为爱人争取活着的机会,这是下意识的行为,是本能的爱。
那一刻,她懂了一切,她让他开枪不要管她。
我看得潸然泪下。
是的,有的感情是可以穿越生死。
久久无法从这部片子里走出,另我遗憾的是,在这之前,重庆惨案基本上没有在历史上提到,就连重庆人也少于提及这段痛恻心扉的历史。
但是由于这个片子,我们能更多的正视就在上个世纪中期,我们国家人民受到了多么惨痛的伤害,如何不警惕仍然在蠢蠢欲动且不把中国放在眼里的日本民族。
靖国神社的幡旗还在照耀,战犯的香火还在旺盛。
于大和民族的军国性质,这些都是他们的战斗英雄,因为我们的国家曾经也祭奠过英雄,只不过我们是改朝换代的过程中的功臣们,而他们是侵略外族的杀人头目。
只要我们不能足够强大,谦卑宽容是无法能真正让扩张侵略的沸腾杀戮血液的日本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们该做什么呢。
这个应该在揪心后,深深思索有所表示。
另,我的奶奶在跑警报中伤到了脚留有后遗症。
这都是活生生的历史。
剧情真的很拖沓,不知道是要做众生相还是英雄主义,演员们倒是都给角色加分
算是一部比较好的抗日剧吧,当年饰演仙剑的酒剑仙的谢君豪演技蛮好的,就是女主角傻,拉低整个剧的水平,总的来说编剧还是会写的。
记得拍得很文艺
人间地狱
谢君豪演技没话说,其他的就一般般了
这部剧以周家展开,将战争下的国共军人,特工和百姓生活串起来,重庆大轰炸的侵略和防空洞避难人们因缺氧死亡让人震撼和难忘(虽然在其他剧中也有些许提及,但远不及这部剧),无论是画面色调和内容都很沉重。缺点也有一些,比如配音听着很明显,北平和南京那部分也许可以减少一些,特工线女主过于工具化。然后看周家被地痞无赖欺负忍气吞声,看赵家姐姐的自私势力,赵家弟弟的吃软饭家暴有情绪会生气。演员不错。给分3.5+0.5。
当年看到这部剧真是惊了,印象中是国产影视剧第一次正面对待国民党的抗战贡献吧,也是第一部展现重庆大轰炸惨烈的剧,画面极度真实,有种看太极旗飘扬那种感觉。另外对汪伪政府也不是一味的批评。朱今墨的名字也蛮有意思,朱近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完全符合他五重间谍的身份。
本打算看一部精彩的谍战片,可惜不是。战争的残酷,看看原也应当。但,编导太想面面俱到,既要表现地面战场上敌我双方之激斗,又要表现残暴日军空袭中重庆民众之疾苦,还要表现我地下党完成诸多任务时的有勇有谋,其间穿插家长里短与争房争地这样的无聊事,更不忘一遍又一遍地歌颂满门忠烈………………
小的时候 记忆比较深的一部 描写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的电视剧。当时看哭了
这么高的分大概是因其历史厚重、整个剧组的诚意,不是因其剧情的平淡
重庆作为当时的陪都,日军对其不断的轰炸,这是咱们永完不会忘记的痛,当时的幕后间谍人员是永远的功臣!
感情戏太多。
在描述普通人面对当时轰炸这方面比较好,但是女主的人设还是不行,不仅镶边感觉不到她的作用整天哭哭啼啼
不错
男主角谢君豪演技没的说,女主有点那个啥。。整体来说剧情是真心不错,编剧很给力啊
心心念念,看过不止一次,重庆电视台投资,作为重庆人当时虽然还在念书,但看得很认真!感动于里面的人物和悲伤的爱情,对于敏柔拉小提琴的场景难以忘怀。意外萌日本人爱敏柔的点。国家面前无个人!
这是我第一次看以袁殊为原型的作品,第一次知道袁殊这个人。谢君豪真的太赞了,又帅,演技又好。
07年连看了47个小时没睡过一分钟。。。。亲!爱!的!今!墨!
谢君豪也是这个问题,他始终无法理解入戏和神经质的差别
他娘的 这是我的童年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