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那些山寨的脸…… 小王力宏+小张柏芝,外加我一直觉得很小夏雨的张一山,还有神秘的谢妹妹,真是个意外,以前没见过她,原来谢贤生的也不一定都跟谢霆锋一样好看。
角色噱头十足,导演的真实目的达成。
自从看了《岁月神偷》就开始期待本片,因为李志廷实在是太帅太帅,看的我心眼齐开花,那时候就觉得他有李小龙相,没想到跟文隽导演不谋而合。
很多影评都批评李志廷过于奶油,有辱大师风采;批评导演拍的全是家长里短,没有排出李大侠为国人争光的爱国主义色彩。
为什么我总是如此好说话,难道本片很烂吗?
没说一定不看国语片了,我只是非常之憎恨合拍片,为了抢钱,弱化观众智商,骗取票房之余还大肆宣扬,这种电影就叫开山之作,什么让观众尴尬的爆笑之作,什么看一半就知道结尾的首部悬疑大片,什么特技贫乏的史诗级幻想之作,什么东部片都不知道怎么拍的史上第一部国语西部片……安安分分的导演,拍着自己最拿手的那部分,地地道道本土色彩电影就是很好看。
浓郁的四五十年代香港风情,活色生香的画卷,港味十足的生活习性,其实粤语特别文言文,看了袁老师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他说民国时期才确定北京话是国语,老祖宗们的国语一直是粤语,难是难读,不过简约而文绉绉的真古典。
最喜欢梁家辉演的李爸爸说“最大的心愿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平平安安”,这个整整齐齐用的真是好。
谁说拍李小龙一定要拍成大忠大义国仇家恨的英雄主义电影,片名已经说的很清楚,是讲我兄弟李小龙的,不是你兄弟,也不是你妹。
是我的家事,以李小龙弟弟的角度,追忆那个永远活在自己童年里的哥哥。
你想你家人的时候,难道不是怀念他曾经穿过的衬衫是什么颜色,他喊你回家吃饭的时候没有叫你贾军鹏。
李小龙也是平凡人,小名很伪娘,叫细凤,也很顽劣,一般能打的孩子,都不会老实呆家里念四书五经,他的故事也无法复制,尽管我不崇拜他,我甚至更喜欢李志廷多一些,但是为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的人,很可敬。
刚刚从戏院走出来,真的很想写写评语。
一开始就批,有点过分。
我就说,这是电影啊,唯美的电影,也十分伪美。
但是,绝对没有拍得太差,只是略显有点矫情。
那是最Overall的感觉。
电影一直很流畅,直到敏儿开始就一直不对劲儿。
就是有种脱离现实了。
电影本身其实应该是传记,但是说的东西太现实化,明显是拍给现代的人看的。
这会令我接受不到,有种李小龙活在现代的感觉。
斗胆说句,我的老爸就是那年代的人,爸爸对我说过的故事,我基本上都记得,爸爸描述的画面,和电影上看到的画面,基本上有很大出入。
听爸爸说当时的情形和照片,大概可以想象得到是怎么样,绝对不会如此现代化的感觉。
从电影里头你会看得出其实很用心拍出一部美丽的传记。
如果这是电影本身的目的,那么它是成功的,但为什么不抄将里面的桥段转拍成爱情片?
不是更好吗?
这电影令我觉得这李小龙,实在不英气,是很好看,但是也没有很吸引人。
我觉得可能电影本身,很多故事是真的,但是我就一直觉得投入不了,因为,很多这真的很美化,这很音乐录影带的感觉,令我觉得这是电影,而不是在看故事。
不是特意说要比较外国的,但是也真的漫漫的商业化。
就连家训,也要拍到父母是多么柔情。
旧时代的人才没有理你,说打就打了,哪有这么长编大伦的,都用丹田喊的。
坦言选角方面,我个人觉得李志延是演得很好了,尤其打架的画面,是看得出有下功夫,但是也不算是很有李小龙的影子,在我眼中看来只要当成是独立的角色,一切感觉就会好多了。
配角有把主要角色都要会做戏,这一点是令人开心的。
钟丽缇演起妈妈,是很吃力,但说起英文来,又自然得多。
刘浩龙演得真是讨人厌,这算是成功吧?
万梓良和杨恭如有意外到我,但叶璇的角色十分突然,不应该有那么多戏份,十分做作。
梁家辉,是做得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越看得多他的戏,就越觉得他在演戏,不像是父亲了,是梁家辉本色。
谢婷婷更不用说了,只要笑就好了,但坦言真的觉得很像人妖。
而电影里有人说最大的败笔是她,但是我个人觉得她戏份不重,没有影响电影本身,倒是吸毒那个光仔,我不明白为什么是他?
演得不自然,又不上镜,又没有投入感但戏份又重,这是怎么一回事?
故事到了四分三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出现拖拉和闷场的时候,如果没有哪一两场打戏,可能我会很想睡觉。
还好拳拳到肉,打得很好看,只是那一只猫也十分强镜,我一直都被猫弄得很想笑。
怎么说小时候的戏份拍得很好,精灵非常,那小孩真是个活泼好看的正太,当然不要忘记他的弟弟,真是好看,这会令人变恋童癖的。
我会想看续集的,因为李小龙本身是很有故事性的人。
而加上爆米花不像用脑的话,这电影绝对容易消化,美人美景。
很想知道小龙在美国的生活啊。
心里还是很想在续集里像刚才看的时候呐喊小龙你很帅啊好吧,最后很想说,电影有长得像张柏芝的,也有像谢霆锋的,觉得算是婚后第一次合演吧?
只不过谢霆锋是扮女人了。
@20101127022714、注:-钟丽缇是我第一个性幻想的女人,发现她竟然没怎么老,和晚娘差不多了,太神。
李小龙不仅是中国的,他是世界的。
这部电影可以算是李小龙的回忆录,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冲着这一点来观看此片的。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怀旧风格,古旧的家具,严厉的家教,整个大的时代背景……开始笑自己才二十露头儿,怎么就这么怀旧啦,呵呵。
看这部电影,我同时想到了一部《岁月神偷》。
巧的是,主要演员都是李治延扮演的。
《岁月神偷》曾经赚过我大把眼泪,李治延的表演也是无可置疑的。
刚看到李治延的时候,我觉得他很像王力宏,当时跟朋友说了这个想法后,喜欢王力宏的她也很赞同。
所以一开始我们对他的印象很好。
我觉得他的演技不错,但是还不是我心目中的李小龙。
不过,他跟查理欧文的两场比赛还是看得人很过瘾的,但是镜头太晃,效果不怎么好。
还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没看到李小龙一些经典的看家本领,比如双节棍。
另外,看到李治延戴着眼镜的时候,文质彬彬的,真的感觉不到传统意义上的李小龙的气场。
饰演父亲李海泉的梁家辉和母亲何爱愉的钟丽缇,他们这种级别的人驾驭这种角色我觉得会是很轻松的。
其实我觉得这两个角色也可以由出演《岁月神偷》的任达华和吴君如扮演,我觉得他们两位也完全可以成功地诠释出李海泉夫妇这两位人物。
戏中让我很难忘的一句话是李海泉说过: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整整齐齐,开开心心。
李家是个有名望的大家族,能够在动乱的年代一家人完整地幸存下来是很不容易的。
李家就曾遭过三次家族危机,所以这句话真的是李爸爸发自肺腑的希望。
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人真的是很不容易。
另外说一个无关本剧主流的话题。
个人觉得奀仔的造型真的很像《多啦A梦》中大雄和胖虎的组合啊。
背景:对这部电影的咨询了解不是很多,是在一个宅的周末的下午,无意看到电视频道,电视剧李小龙,我就看了一会,其实我满喜欢的他的精神的,我也是在我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发现的。
电视剧中间有广告,正好就是这部电影的广告,想想,去看看啊 电影是什么样子的啊。
在那个宅的下午,我也百度了关于功夫的一些百科,我觉得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一种武的精神,相对于孔孟之道来讲的话。
我是有点迂腐啊,我还百度了,武,百科,我喜欢的话是孔武有力,文武兼备。
假如东西方相比较的话就是,斯巴达的一种勇气的代表吧。
扯远了,不过我觉得武是李小龙的一种精髓。
对于李小龙的理解,就是还在中学时光的时候的那些影碟,黄色的运动衫,被打倒的坏人。
我有一个表哥叫小龙,他是小龙迷,我记得99年左右的时候他就买了一本好厚的书,传记什么的,貌似也有一些招数什么的。
再有的咨询就是,周星驰也很喜欢李小龙什么的啊。
也有看别人讨论,只是觉得自己不是很感兴趣,也不能理解他到底有伟大。
08年的时候央视放了一部电视剧,李小龙传奇,自己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觉得他很神奇。
我了解的李小龙:太阳射手月亮天蝎,据说很强大40年出生,属龙,后来发现和我爷爷是一年出生的,相对于李小龙的气势磅礴,我爷爷平凡很多,不过我还是很敬重我爷爷的。
我也有理想想要一个12年的宝宝,肖龙的很强大。
主修哲学,这是我从电视看来的,这对他习武很有帮助,他的性格也适合修炼哲学。
争强好胜,一部机器,身上没有一丁点的脂肪。
他没有英年早逝就好了。
晚上看老罗的演讲发现 john lennon也是40年的。
伟大的人。
我喜欢伟大的人。
即使是伟大的人我们也需要去了解他,也许对我们混沌的生活状态有所帮助,所以我就是在2010年11月27日这天,他70岁生日的这一天看了他传记的电影,我很崇拜他,一个人要影响世界很不容易,李小龙做到了,很出色。
看完电影本人还哭了,呵呵,电影么,放出来总是需要点什么感动别人。
上海的光明电影院是乌达克设计的,空间处理巧妙,我有幸在最大的厅观看了李小龙,我很开心,我不是看什么哈7,我看的是李小龙,我觉得,一些核心的精神是需要从本族,本民族的一些出色的人身上发现的。
电影开始于70年前的三番市,那个早晨,李小龙出生了。
出生也没有什么迹象,伟大的人出生了什么的。
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小龙一家还是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香港大家庭里,一大家子整整齐齐。
虽然有屈辱,虽然有艰难我活过来了。
电影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放过来的。
长大,读书,拍电影,交女友,交朋友,猛龙过江。
完整的交代了李小龙成长的过程。
美满的家庭,快乐的童年,一帮一起长大的死党。
其实伟人也是有平凡的家庭的。
看完了虽然也感觉不对劲,自己刚才百度了一下,导演编剧,电影只是一个弟弟,姐姐的角度来叙述的,我觉得这样才好,有些事情就是慢慢的品味的吧。
跟电视剧感觉就很不一样。
家人:温暖的一家,恩爱团结。
朋友:李爸爸的朋友都够意思。
小龙的奀仔,刘连光,文女,谢婷婷,谢的脸真是长啊。
一个人的坚定,强大,从小龙和刘连光比较就看得出来。
张一山演的很好。
爱情:爱情史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理想:理想是用来实现的,不是用来说的。
功夫:功夫就是不断进步,打败别人的,或者说以强制暴。
至于我为什么喜欢李小龙,因为他够伟大,杰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使中国功夫扬眉吐气,名扬四海。
至于对我的影响,耐心的生活吧,活出来一点滋味。
昨天去影院看了这部片子,说实话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可以将李小龙这个题材以这样的角度拍的这么有文化内涵和人文触动之前也都只看了宣传片和海报,当时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跟大家的感觉差不多,反正觉得一定不会看,如果不是好朋友买好了票恐怕就错过了这部好片子回 来之后赶紧搜了一些相关的东西,发现真的是受了好大的委屈,就评分来说也不该是这么低的,据说票房也很不理想,让我着实为这么一部诚意之作叫屈总结一下我的感觉,和今年早些时间看《岁月神偷》的触动有颇多相似,而且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而为,其主角和切入视角的选取也都颇多契合,相信起码和我一样喜欢《岁月神偷》的人一定也会喜欢从演员的表演上来说,老戏骨们卖力风险,钟丽缇的妈妈收放自如,梁家辉就更不用赘言,老早就认同他是演什么就是什么的真神sama了,而主角李志廷也着实又让我大爱了一会,无论文戏还是武戏都让我觉得他的确就是这个片子主角的最佳人选,当然相比那些神仙级的演技派,年轻的演员们的表现的确不能相提并论,但是还是能够感觉导演选择的都是些很用心、很努力很契合这部片子的文化内在的演员。
从故事的结构和叙述上来说,我觉得视角让我最为触动,之前有很多关于李小龙的作品,讲述的也多是巨星为世界熟知后的故事,所以我对这个题材真的从心底里没有什么兴趣可言,但是这个片子其实讲述的是另外一个故事,一个让我终于明白了“李小龙到底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以及“李小龙到底为什么会是李小龙”这些问题的故事,至此,片子不是为了李小龙这个人物的塑造服务,相反,李小龙反而成为了一条串联香港早期电影人和文艺界先辈的视角线索,为一段历史和一个家族故事服务,而群像的魅力对于我个人来说实在要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大明星。
作为一个观众,虽然也是一个掏了钱包的消费者,但还是想对为大家奉献了这部片子的创作团队表示感谢,因为这部片子又一次让我的心被一种平静、普通却堪比永恒的情感所深深触动,也被能表达出这种亲情力量和时代色彩的电影人的诚意和人文素养所打动,所以虽然从未写过影评、未推荐过电影,却第一次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像表达出来,当然也是希望导演和编导可以看到我们观众的诚意,再次感激p.s.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打败了网速登了上来,惹得我又幸起想说两句题外话。
因为是学校放映,同一天下午还看了一部《赵氏孤儿》,非常有幸的是陈导演还出现了。
因为从小就跟老爹看京剧,所以对于片子拍出来这么个东西我着实有一点接受不了,不过听了导演的深情讲解,倒是有了另一方面新的感受,不得不说陈凯歌绝对堪称中国导演界第一yy男,但无奈看过片子再听他忽悠就一个感觉——说得比唱的好听,下次拜托他还是不要拍电影,改写电影yy稿吧,真不愧是“大”导演,人家冯小刚是在大题材内选取小视角但表达出来更大的人文思考,我们陈大导演是选经典题材——自选另类大视角——表达出来引发人们对不伦不类的思考,拜托您yy就自己yy去,干嘛非糟蹋我们家《赵氏孤儿》啊,本来这一代人就有很多人都不了解很多历史故事,少了很多人文情结,再被你这么一搞简直是文化垃圾!
不能忍了!!!
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的就自己回家数钱去,你要么商业我们能忍,要么想表现些什么就拿出对文化负责任的态度做出点纯粹的东西,搞来搞去只知道利用经典的噱头不知道为经典的继承发扬尽一份力量,我只能评价是当婊子还想立牌坊!
幸亏晚上被拉去不情愿的又看了一场李小龙让我颇多惊喜,不然我这一天还不就彻底悲剧了!
李小龙师傅叶问的故事已经接连拍了两部。
轮到李小龙传记片终于登场,观众当然会抱着更高的期望,等着胸中的热血被点燃。
而且这次的导演叶伟民,和《叶问》系列的导演叶伟信仅一字之差,也传达出一种延续的感觉。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就注定会对《李小龙我的兄弟》无比失望,因为这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部功夫片。
片尾的那两场动作戏,和甄子丹的硬桥硬马一比,立刻变成了三脚猫功夫。
校际比赛和解救朋友,这样的动机比起叶问的国仇家恨也过于轻飘。
主演李治廷走的是偶像路线,本来就不是功夫明星,只能演出少年李小龙的青春风采,其他就做不得保证了。
不过既然摆明了要拍李小龙成名前的年少时光,这样勉强也说得过去。
李小龙年少时和很多男孩儿一样,不过就是交朋结友、打架泡妞,家中严父慈母、姊妹弟兄。
时代风云变幻像影子一样落在他身上,轻轻拍打着这个未来的巨星,他却只在乎自己那些青春期的小烦恼。
至于扬威国际的大理想,也只是像粒种子,刚刚萌出一点小芽而已。
与其把它当做《叶问》的姊妹篇,不如看成是《岁月神偷》的另一个版本。
《李小龙我的兄弟》根本就是一部怀旧文艺片。
如果你还看过不久前那部《岁月神偷》,就会发现这两部电影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都是新人李治廷主演,背景都在几十年前的香港,都有传记性质,怀旧感都很浓,讲的也都是一家人的相互扶持与关爱。
就连两部电影的视角,也都由主角的弟弟提供。
李治廷的表演在两部片中也没有什么变化,都混合着青春期男孩的阳光与青涩,简简单单,欠缺深度。
只不过在《岁月神偷》中他练的是长跑,在《李小龙》中则变成了打拳,捎带着还练了把恰恰舞。
在《岁月神偷》中,他和喜欢的女生因为贫富差距而分开;而在《李小龙》中,爱情的障碍则来自于他的朋友,以及他自己的不擅表达。
这样一来,《李小龙我的兄弟》就显得很怪异。
它不但自绝于功夫片,还偏离了传记片的轨道。
如果不看片名,你甚至根本不会觉得这是李小龙的故事。
那几部让李小龙红遍全世界的电影,在其中根本没有提到;那标志性的黄色紧身衣、标志性的吼叫和手势,也完全不见踪迹。
将李小龙拍成文艺片,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也许还很有创意;想避开他成名后众人皆知的事情,而专注于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也很好。
但问题是,影片的取材实在是过于平板和分散,完全没有抓住李小龙的特点。
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日后光芒万丈的巨星,年轻时是如此的平凡,甚至平庸如路人。
对朋友讲义气,会跳恰恰舞,为爱情而忐忑苦恼,这不是大多数年轻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么?
抓不到传记对象的特点,这还能叫传记片吗?
如果将“李小龙”这三个字完全抛开,这部电影其实也还算不错。
特别是讲一家人如何相处的部分,常有气韵生动的篇章,时代的氛围慢慢晕染开来,充满市井间的人情味。
而李小龙初登银幕、出入片场的那几场戏,作为唯一一处将李小龙成名前后连接起来的地方,也可算作整部电影的亮点所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批老港片被重新呈现,石坚、曹达华等老港星被如今的演员饰演,在片中带来戏中戏,怀旧感瞬间达到浓稠的程度。
这些老电影人的风采,完全盖过了在一旁看热闹的李小龙,不知道这对于《李小龙我的兄弟》而言,是神来之笔,还是悲催一幕。
想来看这版的李小龙,不是因为对李小龙感兴趣,我只是因为很早前看过他的研究历史而对他的经历颇感兴趣。
于是网上参加了电影票的活动,麽有想到,人品大爆发,居然被我给抽中了,于是,乐滋滋的跑去看了。
影片开头就是李小龙的弟弟和姐姐的谈话,慢慢引出一个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李小龙的寻常往事,直到影片结束,整部都笼罩老香港的氛围里面,不禁让我感慨导演手法的细腻和精致。
李小龙的出生环境是美国,他的父亲带着妻子在那里的华人剧院里面演出。
直到后面看完电影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当年香港的电影正处在与中国传统戏曲交接的时期,他的父亲是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所以围绕在小时候的李小龙周边的长辈,不是戏曲大师、演员,就是电影导演、电影制片人,这样的环境,无疑为李小龙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父亲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也成了自始至终熏陶李小龙让他将中国文化带入自己以后的影视作品中发挥和发扬的原因。
再说说描写手法吧,毕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部分,里面用了很多黑白场景交替的手法来体现年代感,让人不至于在时间中迷失。
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小龙褪去了武打影星的光环,呈现出一个鲜为人知的,有些调皮,有点叛逆,爱打架但很讲义气的可爱的少年。
没有多少武戏,几乎都是生活戏,甚至还有香港的老片场的刻画,让我大开了眼界。
总体说来,这部片子几乎是一部青春片,写了他的理想,他的爱情,友情,还夹杂着一些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描述了不一样的李小龙和不一样的香港。
结束的时候,甚至开始有点期待下部了呢。
《李小龙,我的兄弟》中有一场少年械斗戏,李小龙和他的兄弟遭遇围堵,李小龙向前景突奔而来纵身跃起……观众大多以为能见证一场热血的拳打脚踢,结果却是半空中的定格镜头,然后渐黑、切换。
这个处理见微知著地表明:事关李小龙似乎总脱不离一个“打”字,但《李小龙,我的兄弟》这一次说了“不”,它确实不是一部功夫片,甚至都很难被称为严格的传记片,它更接近于一部带有浓郁怀旧色彩的青春偶像剧。
说它“怀旧”,既是指影片故事又涉及制作技术。
影片像《岁月神偷》那般用摄影和调色使得画面泛黄,宛若帧帧老照片。
而影片对李小龙历史的回溯甚至比不及对香港老电影历史的眷顾。
片中出现了不少香港老影人、老影片,诸如冯峰、冯宝宝、曹达华、石坚、吴楚帆、《人海孤鸿》……怀的不单是李小龙的旧,更是香港电影岁月的旧。
而俊朗阳光的李治廷出演少年李小龙,多了点奶油味,也更为偶像剧化:耍酷、泡妞、学拳,比武、聚帮,那个年代最具偶像特色的事情,一一做来。
也许是因为李小龙之弟与李小龙妻女各执一词的版权纠纷,影片回避了李小龙在美国的传奇经历,也舍弃了那些最为人熟知的故事,聚焦于李小龙随父母回港至远返美国的一段岁月。
这是一部视角特殊的李小龙片,倘有影迷置喙于影片不够打,不太真,倒是有点对李小龙题材的先入之见了。
影片其实卖的不是功夫,若不是适逢诞辰70周年,主角是不是李小龙都不太重要,影片就是寻找一个时鲜而又有卖点的载体,抒一场对过往时光的怀旧之梦。
反倒是,青春易逝,李小龙的短暂生命亦是速燃突灭;而这部弱化戏剧冲突、散点叙事的影片,枝蔓了129分钟,倒有点冗长的不那么似场幻梦了。
<京华时报>
拍一位武术名家,可以用什么角度?
本片给了自己的答案——用伪清新的LOMO镜头!
在看片过程中,一直恍惚得像看《如梦》——后者可是各种文艺青春悬念神经质大全,所以该卖萌就卖萌,该装傻就装傻。
但是一身肌肉的“李小龙”也又卖萌又装傻,就有点催吐了。
导演在看片会上强调了几点:这版李小龙是最正宗的李小龙;陈国坤那就是武乱;母们是用虔诚的心情来拍偶像……所谓最正宗的李小龙,是指得到李小龙兄姐的授权——其它影视作品,最多就得到了李小龙老婆琳达和女儿的首肯。
我就奇怪了,怎么人家老婆授权的就不够正宗了?
你要拍童年幼年的李小龙,说他的兄长姐姐更了解是没错,那干吗要一竿子打倒所有其它电影呢?
李小龙成年留洋后的生活,他老婆还不能作为知情者吗?!
陈国坤长得像李小龙,是他出演那部电视剧的主因。
就这一点来说,我还真赞成他来演——李廷治长得也太花美男了吧?
演李小龙真不合适。
之前看宣传的剧照,就觉得他扮像俊美得不像一个武术家,一直担心能不能撑起一部武术传记片,结果谶语一一应验。
所以不管他是不是练出了一臂腱子肉,反正没演出一身侠肝义胆。
比起来,陈国坤侧面的冷峻和狠命倒更符合李小龙的形象。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电影真是挂羊头卖狗肉,所有想看李小龙的人都要失望了,只能看到一个乖乖仔李正太。
而且陈国坤本身有舞蹈功底,转入行武也得心应手,拉起架势满像回事。
而李廷治则是硬赶工催出来的身手,哪怕外型像了,但是气质不像。
他就算演侠客,也应该是温柔富贵公子型,比如古龙笔下的花无缺、三少爷;拿手功夫也应该是一阳指、小李飞刀这些气度风华、转瞬即逝的,而不是近身肉博血肉模糊脏了吧唧那些。
所以说人陈国坤怎么差真有点冤枉,套句俗语——陈国坤真是躺着也中枪!
其实,整个看片过程挺让人着急的,无数张三李四过场没完,文戏满天文艺无边。
大量华美的镜头、逆光、斑驳,闪得我以为在看某小清新乐队的MV集锦。
看得须叔那颗死寂多时的青春之心都又萌动起来……我一直以为导演会把李小龙最后的觉醒放在最后,直到灯光亮起才彻底死心。
也许导演的确很虔诚(可你为神马要用谢TT和贡米?!
),致敬的确很温暖——但是求你了,真要有续集,给我们来点血肉模糊脏了吧唧吧!
这部电影应该叫我的兄弟 至于李小龙 只是其中虚构的角色 谢婷婷的演技还真是一般 至于张一山 到最后的那一幕 我才觉得他有提高 否则 完全就是一“家有儿女”成人版……由于最近一周去看了三部片子 之于前面的《哈七》和《危情时速》来说 这一部基本上不给力 还差点把我弄睡着了
怀旧小清新
唉,港片不能有点新意了吗?叶问,霍元甲,陈真...都是这套路...
影院里面大妈们现场的李小龙知识普及+0.5星,哈哈
整整齐齐,开开心心
类型电影
温馨,爱情,少年,热血,这样的角度,可以了
一分梁家辉,一分贡米
一颗星给我妹!大型情怀MV(不是说这电影多情怀,而是世人对李小龙的情怀),美术和摄影不错。谢婷婷跟山寨嫂子对戏是什么感觉呢,好想知。张一山是败笔,一开口就招烦。剧组真是该找个风流公子美型男来演这角色,用美男杀回日本总是特别令我神往~
演技方面这几个主角。。。我实在不好意思说了,不过张一山现在怎么长这么烟鬼。。。演毒瘾连妆都不用画
想找个半颗星,但是找不着。恶心死人不偿命,但也不能没有公德心啊,没有公德心也不担心生儿子没屁眼啊~~~
一盘散沙
几好,感觉系一部不错的HK片。估唔到李小龙细个都几传奇下喔,哈哈!
整整齐齐,开开心心。
整体零散 前后脱节 首尾不接 又是一部借着向香港电影致敬实则又在走香港电影套路的作品
粉丝向电影。如果是对李小龙生平不感兴趣、纯粹只为看打功夫的观众,相信会非常失望。即使从传记片的角度来看,拍得也太像流水帐了,结尾处生硬的高潮段落“叶问上身”及“兄弟情深”更是败笔中的败笔。如果非要寻找出什么亮点的话,那就是一班老戏骨的生鬼演出了。
男1很帅啊啊啊啊啊~~
喜欢李小龙 但是这部片子真的没法打高分~~~过于做作 不喜欢
一家人要整整齐齐,开开心心……
太恶劣了
我倒是极喜欢这部电影的,虽然它让我想起岁月神偷,虽然貌似真的跟李小龙关系不太大。更多的是通过李小龙这个点展现了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变迁和电影业的发展。但是李小龙本身不就是那个时代里的一份子吗。色调和画面真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