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摇篮

啊摇篮,父辈

主演:海清,李泽锋,周也,朱锐,徐绍瑛,郎月婷,李芯逸,田征,刘润南,李宝安,张航瑜,王超北,庄则熙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啊摇篮》剧照

啊摇篮 剧照 NO.1啊摇篮 剧照 NO.2啊摇篮 剧照 NO.3啊摇篮 剧照 NO.4啊摇篮 剧照 NO.5啊摇篮 剧照 NO.6啊摇篮 剧照 NO.13啊摇篮 剧照 NO.14啊摇篮 剧照 NO.15啊摇篮 剧照 NO.16啊摇篮 剧照 NO.17啊摇篮 剧照 NO.18啊摇篮 剧照 NO.19啊摇篮 剧照 NO.20

《啊摇篮》剧情介绍

啊摇篮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0年延安抗大的进步青年丑子冈突然接到中央任命,成立延安保育院。丑子冈拒绝道:我来延安不是当孩子王的!没想到毛泽东第一个把自己的女儿毛娇娇送来了托儿所,从此烈士的遗孤、抗战将士的后代、毛泽东、刘伯承等革命领袖的红色血脉,都交给了文化不高甚至大字不识的乡下婆姨们。托儿所经历了“大战百日咳”、“刘华北之死”、“更名洛杉矶托儿所”、“敌机轰炸”、“特务逆袭”、“争渡黄河”、“秧歌剧风波”、“中外记者参观团”等真实历史事件。1947年,国民党轰炸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指示,托儿所随第一批中直机关撤退,撤退途中,三百多人,一百多辆马车的队伍遭到敌人猛烈袭击,最终丑子冈带着无一伤亡的孩子们跟随解放大军进入北京。开国大典那天,孩子们站在广场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掠夺者恐怖解剖室代理情人钢铁侠与美国队长:英雄集结风车布偶大电影延安电影团手足之争记忆搜查3~新宿东署事件档案~第四片甲骨萨拉甜品店秘密防御劫机惊魂老公进不来彼岸岛珊瑚护卫队我的灵界男友维齐尔富家穷路第六季蓝皮书计划第一季迷局之拨云见日鲜味人生熊猫总动员清须会议白幽灵传奇之绝命逃亡西施新传萌宝找辣妈烈探天堂岛疑云第十四季拉斯维加斯往事

《啊摇篮》长篇影评

 1 ) 这个片子真的很好

无意中看到这个片子,看见一个灰头土脸的穿着八路军衣服的演员在陕西的窑洞前,眼熟,想不起是谁,后来知道原来是海清,用爱奇艺的只看她专门看海清表演,演的真是不错,到后面才是全集的看,现在还没看完。

我认为这是海清这些年塑造角色最好的一次,以前演的真是没设么感觉。

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年没看过这么感动的剧了。

 2 ) 记录一段历史的电视剧值得鼓励

看过电影版《啊摇篮》的估计都是40往上了,对于那段历史现在的很多人并不了解。

所以电视剧版的《啊摇篮》还是很吸引我的。

这部电视剧启动其实是在2008年前后,采访了很多延安保育员的人员和孩子,但是,的确,这样一个影视项目很难拿到投资,因为题材太不吸引人了。

我们在每一集电视剧最后看到的采访画面,很多保育员和孩子都已经不在了。

没能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是个遗憾。

一个影视项目,诚意有了,资金也有了,但是这个剧本在编写上可能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所以设立了素素这个虚构的人物,一些缺点和失误都由她来承担了,这也导致这个人物并不太招人喜欢。

演员虽然大牌不多,但是演技都是在线的,可是因为题材还有缺少关注,也导致到了现在都没有评分,虽然电视剧情节上有些拖沓,但是还是拍出了那个年代的艰苦和苦中作乐,最后在解放的北平孩子们站在一起的时候,也很感动。

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虽然没有评分,不是爆款,但是记录一段逝去的历史,应该说是一部有价值的电视剧。

 3 ) 穿透年代,温暖人心的诚挚之作

《啊,摇篮》,是近些年主旋律建设以来最有温度的好剧之一。

最早抱有期待即是觉得这个题材会展现出苦难历史中的一个温暖角落。

结果更超过期望。

电视剧真的打造还原了一个温暖的“家”,这种家的温暖直接穿透年代,慰藉到荧屏前的观众。

没有为一部影视作品流过这么多眼泪。

每集结束时一张老照片定格,然后就是一些当年托儿所的孩子或阿姨的访谈回忆,光影造梦与真实记录交错。

各自有催泪力量。

前天更新的剧集结尾有一段杨勇将军儿子杨小平的采访,讲到当时从延安撤离,父亲把两岁半的他托付给胡耀邦,胡到处凑钱买了一头驴,把他驮送了出去,而把自己儿子丢在了延安。

“他再也没有钱买第二头驴啦……”直接随着镜头中这位老人又泪崩了。

这部剧也是一部非类型意义的女性题材作品。

母性光辉是最强烈的。

也不掩盖母性之外的女性独立意识。

素素赌气要嫁给一位老干部上前线时,除了对婚姻严肃意义考虑的规劝外,丑所长直接怼她“你能做什么?

你还没上前线,就怀孕,生孩子,生了是你带还是我们带?

”在保育院的情境里,这几句话格外有力。

当然,更多的是集体情感,在一个主要以女性为主导和主体的工作生活环境下,情谊日益的深重,集体的归属感,家人般的情感依赖,都感受真切,仿佛自己也真实处在其中一般。

孩子们当然是主角,面对如此庞大的孩子群像刻画,且大多是历史真实人物。

这部剧做到很难得的程度,每个孩子都演得很可感,成长轨迹很明显。

演出了不同经历下的苦涩、对爱的渴望和拥抱,还有最本来的善良童真。

每个孩子都特别可爱,与他们背后的幸运与不幸一起,留下感动。

在孤独弥散和越发自我风气的今天,这部剧真是可贵的礼物。

对艰苦岁月的回望,革命精神的洗礼。

母性的光辉,集体的温暖,与更多人伦人性的朴素情感。

真的够慰藉人。

也唤起对生命温暖的追寻。

 4 ) 战火中的温情

啊,摇篮结局了,虽然不舍,但体现的精神责任感却永存。

丑子冈临危受命,从无到有,建立起中央托儿所。

她为了孩子们能吃饭,拿走了家中的唯一一口锅,为了保护孩子们,她不顾个人安危挡在孩子们面前,冲进着火的房子救孩子,疫情席卷托儿所,她三顾茅庐请来沈元晖。

张静平受到党内审查,她不离不弃,深信不疑。

其中一幕好笑又感动,丑子冈前去找张静平,却因为名字不对,不得入不得见。

还有沈元晖,初时不被托儿所的人承认,但日久见人心,她成为了他们中最不可缺的一人。

即使她最后因为新任务不得不离开,但她还是中央托儿所的沈妈妈。

唐素素,从一开始的无所谓,暴躁易怒,满心只有葛六斤,到最后的全心全意照顾孩子,负起责任,学会放手,这一过程让人有时候气愤却又感动。

她的成长,是在战火纷飞中抱起孩子,是发现亮亮受苦却不打草惊蛇,是帮助葛六斤他们抓到特务,是学会对葛六斤祝福,是最后能一视同仁的对待丫丫。

即使这成长的代价非常昂贵,让人怀疑她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想要打死她,然而那表情乱飞的人却也让人不忍责备。

可是想想,或许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她们不在拘泥于身份情爱,在成长中懂得家国大义。

的就像葛六斤,他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数次拒绝素素奔赴战场。

还有特别多的人让人心疼,懂事可爱的华北,一次轰炸长大的葫芦,谈判不洗澡的安安,离去的囡囡,一心一意照顾孩子们的罗叔,周桂芝,梁欣国,曹和静,马五婶,傅院长,孙靖国,李玉德,陈楚三等等,他们舍己为人,善良可爱,忠诚于党,正直仁义,终于迎来和平,孩子们茁壮成长。

 5 ) 海清《啊摇篮》转型太成功,哭戏层次超多,细节拿捏神准

文/满囤儿“一剧霸五星”的近代革命剧《啊摇篮》即将迎来收官。

在最新的剧情里,丑所长和沈所长有一段长对谈。

因为此时丑所长知道了沈所长即将调离,所以这段谈话带着离别的愁绪,充满对过往经历的回顾,氛围上显然已经开始在为全剧的完结预热了。

看到这里,囤儿突然生出一丝伤感,要挥别海清饰演的丑妈,还真有点儿舍不得。

《啊摇篮》是海清的转型之作,且这个转型完成得非常成功。

虽然丑子冈也是媳妇也是妈妈,但海清演出了角色在特殊时代下的特别之处,走出了自己在都市剧里的舒适区。

媳妇也好,妈妈也好,都是人设里的主语。

作为一个影视角色,主语之前的定语才是演员要去揣摩和表演发力的地方。

如果被这种主语标签束缚住,那这个演员的表演就失去了宽度与厚度。

海清的丑子冈,让人看到了她对角色定语的深刻剖析,以及她对角色四年间心境变化的拿捏。

《啊摇篮》刚发剧照的时候,网友就发现本剧造型师对海清非常“狠”。

看到剧中的妆容后,网友更是惊叹海清的形象颠覆实在是太大了。

丑子冈不仅穿着厚重到让人误会体型的棉袄,而且皮肤质感也被弄成了风吹日晒好几年才能有的样子。

再加上她总和闹腾的孩子打交道,简直就是实力诠释了什么叫“灰头土脸”。

不过造型师的“狠”只是给海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辅助。

海清的成功转型,更多的还是来源于她对自己表演宽度和厚度的突破。

《啊摇篮》不仅是典型的真实故事改编,而且还找来了很多原型及后人,以采访的形式放在了每集的结尾。

这对演员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观众的对比会更加频繁和苛刻。

形似根本无法过关,唯独神似才能得到认可。

海清初登场时便突出了丑子冈的时代特性。

第一集里领导就把丑子冈称作“硬骨头”,海清调整了自己走路的速率和姿态,让整个人无论远景还是近景都风风火火起来。

不过,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海清为丑子冈埋了个伏笔。

丑子冈看到那个因照顾不周而被烫伤的孩子,明显有些触景生情。

原来,这个表面上强势为自己争取上抗大权利的女人,内心有一块软肉,并被刺了一下。

海清在《啊摇篮》里贡献了很多精彩的含泪表演,就是那种眼泪在眼眶里即将溢出的状态。

这些表演的精彩之处在于每一次的出现都因为触动原因的不同,被海清赋予了不同的情绪。

曹和静说要出嫁并把未婚夫带来见大家。

海清在叮嘱他们的时候,眼中含着的泪水是欣喜的。

丑子冈牵驴带亮亮离去被大家追回,被领导训斥“孩子是革命的种子”时,海清眼中含着的泪水是委屈的。

意识到囡囡牺牲时,海清不仅眼中含着泪水,而且眼睛往下看,带出了无尽的悔恨和自责。

丫丫和爸爸团聚时,海清眼中含着的泪水,是为丫丫感到高兴;沈所长向大家宣布自己调离时,海清眼中含着的泪水,是分别前的不舍。

同一个眼中含泪的动作,海清就前前后后演出了这么多层次,对角色心境的拿捏真是太厉害了。

当然了,丑子冈可不是什么爱哭鬼。

沈所长给丽丽脑袋上的伤口缝针,所有围着的人都在哭,海清此时反而忍住了泪水。

是丑子冈心硬如铁吗?

显然不是。

是丑子冈知道这个时刻,大家需要一个坚强的身影立在前方引领众人。

还有一处表演细节令人印象深刻。

丑子冈带着月月掉队时遇到敌军,不幸腿上中枪。

在伤口得到处理前,海清每一步的踉跄在幅度上和方向上有很明显的“随机性”。

很多演员在表演受伤后的踉跄时,节奏和幅度都特别的稳定,显得很假。

海清身体上的这份随机性,再加上面部咬牙坚持的表情所展现的持续性,给人的感觉相当真实。

除了这种细节表演上的多层次高真实,海清对丑子冈的成长,演得也相当到位。

从领导那里得知要调沈所长走的时候,丑子冈的第一反应是质问“为什么”。

随后,海清自己把质问情绪收了回来。

剧集末期,丑子冈显然已经不再是剧集开头时那么有火气了。

追剧看下来,丑子冈在四年间真得觉悟了很多,不断地成长成熟。

这样一个严肃的正剧角色,被海清演得如此鲜活,一下就击溃了人们给她贴的标签,成功转型。

相信那些原型及原型后人们,也都会认可海清饰演的这位“丑妈”。

 6 ) 2021.5.25

我真的很久没有吃完晚饭坐等电视剧开播的经历了,有一天晚下班错过了一集,我第二天还又回看了一下。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以孩子的视角来演的抗战时期的电视剧,它没有太多战争的画面,就是通过托儿所的日常还有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来展现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

有笑点,当然也有槽点,但是这些故事真的很让人泪目。

百日咳爆发时,不仅没有特效药,连缓解症状的药物都不够用。

华北遇害前,她还因为担心丫丫,大晚上跑出去把自己最喜欢的娃娃送给她,而这么善良又可爱的小女孩却惨遭特务杀害。

安安和吉新军他们这批在监狱里长大的孩子,刚到托儿所时保持时刻戒备,可以在外面自由玩耍时,也只是坐成一排追着阳光晒太阳。

小予把葫芦他俩扑倒在地躲敌机时,明明他也还是个孩子,却学着大人的模样来保护自己的伙伴。

而最让人难受的是这个剧是由历史事件改编的,是真的有这么一批人曾经真实的经历过这些事情。

每集播完后,都会有曾经的保育员或者在那个托儿所待过的孩子来诉说当年的事情,他们都已经老了,但是曾经经历过的这些事却仍记忆犹新。

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是那些革命者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的。

 7 ) 瑕不掩瑜

追到了31集,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但31、2过黄河的两集有点出戏,主要是历史上过河的船是大船,骡子牲口都是带上船的,电视里的小船看着很别扭,不用战机了,黄河里一个浪过来,这小船就没了,这里估计是缺经费;另一个是这两集的孩子太少了,明明是96个孩子,这里最多十几二十个,还都是大孩子,保育员比孩子都多,怎么看怎么出戏

 8 ) 说一不二雷厉风行,为啥海清演的丑妈妈太让人上头?

长久以来,对海清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媳妇”或“妈妈”的层面,毕竟《小欢喜》、《小别离》以及《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几部作品中,海清的表现实在是太让人上头了,观众对她的印象也根深蒂固。

而随着电视剧《啊摇篮》的热播,海清的形象却有了颠覆式的创新,她是孩子们嘴里的“丑妈”,是保育员眼中的“丑所长”,海清演的丑子冈一角让观众见到了她不为人知的一面,没想到转型的海清居然可以这么拼。

丑子冈与海清以往出演的角色大相径庭,她是延安托儿所的所长,操持着整个托儿所的大事小情,从保育员的工作安排到心理疏导,从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到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从维护托儿所的安全稳定到让整个托儿所正常运转,托儿所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丑子冈的身影。

丑子冈的形象相当接地气,素面朝天,配合干练的短发,一身破旧且宽大的军装,背着旧军挎,踩着旧布鞋。

孩子闹肚子,她凑上前去闻粪便的气味,以确定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保育员闯了祸,她主动登门诚恳道歉,化干戈为玉帛;为了照顾好托儿所里的孩子,不惜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老乡家里寄养。

在海清不着痕迹的演绎下,一个尽职尽责的“丑妈妈”已然跃然荧屏,质朴的人物形象,粗犷的生活习惯,倔强的脾气秉性,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看得出来,海清在丑子冈这个角色的塑造上没少下功夫,且不停留在角色的外貌,而是从角色本身入手,将人物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抓实吃透,将人物本身与所处的时代相结合,与工作、生活、家庭的环境相吻合。

尤其是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把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犟得出奇等融为一体。

为了孩子敢去和院领导吵架,争个对错;对托儿所的工作相当上心,不光把家里的锅拿到托儿所,更是把自家的窑洞改成了托儿所;为了和新来的孩子打成一片,不惜带着孩子们一起“越狱”,成了地地道道的“孩子王”。

可以说,海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角色之中,沉浸在丑子冈的世界里,洗尽铅华的海清对角色的理解,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不少观众,对海清在《小欢喜》里的表现念念不忘。

尤其是她出演的童文洁,性格豪爽、言语犀利、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得拐弯抹角,对儿子十分严厉,又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

而在《啊摇篮》中,海清则是进入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对细节的把握尤为严苛。

缴获的洋奶粉,先闻了闻味,接着又用手指头蘸了一点放进嘴里;掉在地上的鱼肝油舍不得扔,直接含在嘴里,等工作人员走了以后又吐到手中;给孩子们赊的蜂蜜,自己舍不得吃上半口,把留在瓶口上的那点用手指头摸了摸,放进嘴里咂了咂味……诸如此类的细节不胜枚举,如一块块拼图一般,拼凑出了丑子冈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

转型,是每个演员都会面临的难题,毕竟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去努力适应完全陌生的角色,这份决心不是谁都能下定的,新的角色也不是谁都可以驾驭的,转型失败了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啊摇篮》就是海清的转型之作,看着荧屏上不拘小节的她,似乎早已忘了她曾经精致的一面。

好演员就是这样,不光勇于挑战自我,更是勇于闯荡陌生的领域,像海清这样的演员,不光为角色而生,更是能驾驭各种意想不到的角色。

一部《啊摇篮》,不光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岁月,重温延安托儿所的人和事,更是让观众见证了海清身上的无限可能,从《小欢喜》里精致的“童文洁”到《啊摇篮》中接地气的“丑妈妈”,转型成功的海清,也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即将与观众见面的电视剧《心居》中,海清将出演女主角冯晓琴,海清又将奉上怎样的精彩演出,塑造怎样的全新角色,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拭目以待。

 9 ) 从丑子冈的不断“犯错”,看到了海清百炼成钢的演技

几乎每个人的小时候都有那么几年时光,是在托儿所阿姨的看护下度过的,无忧无虑地玩耍,伴着蝉鸣午睡,饭菜和水果都是那么香甜。

可是没有人能想象到,抗战时期,延安保育院是如何在物资匮乏人手短缺、还要面临敌机轰炸的处境,在丑子冈的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差变好,办成了全中国最好的托儿所,又顶着枪林弹雨,把孩子们一个都不少的送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整个过程宛若传奇。

林柯执导,海清、李泽锋、周也、朱锐主演的电视剧《啊摇篮》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延安往事。

新鲜的题材和独特的视角,再加上诸多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加成,一开播就得到观众的青睐,特别是海清饰演的“丑妈妈”丑子冈,更是集进步女性的热忱与担当、为人母者的温婉与慈爱,以及好强不服输的个性、风风火火的做风于一身,令人过目难忘。

如果说丑子冈的功绩是在艰难中把一批孩子培养长大,那么她的魅力也在于从稚嫩到成熟的不断成长。

在创办托儿所的时候,她其实并没有多少育儿的“实战”经验,刚怀孕没多久,识字也不多,洋字码更是一个都不认识,当她为了上抗大接下傅院长的任务,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已从此成为延安乃至整个国家最优秀的摇篮守护者。

海清的表演依旧出色,没有落入以往同类题材功勋形象多半脸谱化的窠臼,不怕“出丑”和“犯错”,与龙槐生争执的戏码,她挺起孕肚一把揪住拦住这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既有旧女性的泼辣,也有新女性的果敢;还有轰炸过后,战士的腿炸断了,她操起扫帚就打唐素素,怒骂对方没有看好孩子,火爆脾气一点就着;与“挖墙角”的医生吵架,纵容手下质疑沈医生的疫苗,也展现了性格中争强好胜的因子。

丑子冈做的这些事显然是错的,至少可以说工作方法不对,不够科学,也不够成熟,但正是犯的这些“错”让人物有了饱满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看到她的一腔血忱,敢爱敢恨和勇于担当,而她也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并改正了这些“错”,演活了从不行到行,从不懂到懂的成长历程。

真实率性有烟火气本就是海清的表演特色之一,而这一次她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武器,比如说幽默,五嫂拿着一颗鱼肝油看,被医生说弄脏了要扔掉,她往嘴里一塞一仰脖就吃掉了,等人走出拿出来给五嫂说洗洗给孩子吃,眼神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得意,让观众忍俊不禁。

正是这些轻松有趣的小桥段,与整体悲情而又激昂的基调相得益彰,增强了《啊摇篮》的可看性,海清以这样时而沉重时而轻灵的表演,再度证明了自已是高效全能,宏大与平凡都能挑得起拿得下的好演员。

有趣的是,海清近几部剧的形象各不相同,《小欢喜》她是把职场与家庭重担一肩挑,温情又能干,把一家人的柴米油盐和孩子教育梳理得井井有条,尽显都市女性的强大韧性,《安家》中的宫蓓蓓虽然只是单元人物,却把一位术业高超的女医师的生活处境演绎得淋漓尽致,获得广泛共鸣,《甜蜜》是顶着悲伤探索人生新风景的富家遗孀,强情节驾轻就熟,再往前数,《抹布女也有春天》《心术》《黎明之前》,乃至《媳妇的美好时代》《蜗居》《双面胶》,海清在情感剧、行业剧和谍战剧之间来去自如,充分展现了一个演员的厚度与可塑度。

品味完这些经典形象,再来看正在热播的《啊摇篮》,不难发现海清的演技太全面,可以驾驭各种不同风格和题材,剧中的丑子冈一开始遇到了各种各种的问题,却从不畏手畏脚,认定目标就勇往直前,然后不断磨砺和进步,不断修正错的,接纳新的和对的,所以才能一步一步,从青铜变成王者。

现在《啊摇篮》才刚刚播出不到十集,希望大家可以继续追剧,继续见证丑子冈的成长,欣赏海清的演技。

 10 ) 熊孩子和熊家长

这个剧让我有些分裂。

一边觉得有些熊孩子真的很烦,总跑出去让家长着急,还打不得骂不得。

有些没长大的保育员也实在很烦,特别是素素,完全没感觉到多少脑子。

但是一边又为一些温情的时刻感动。

撤退的这一集,老乡接到任务送大家去瓦窑堡,天黑前一定要到达。

中途为了配合孩子们上厕所,还动不动停下来,大撤退的背景,人人都在逃命,保育员们却体现出高人一等的骄傲,这些孩子坐在筐里被驮着走,在乱七八糟的时局里,已经快要天黑到不了目的地了,还因为孩子们饿了又要老乡停下来,吃顿好的。

老乡不乐意,素素和桂枝上去一顿趾高气扬地数落,居然还说是不是工钱没给够。

沈所长也只是小小地批评了一下。

说实话,看老乡气得蹲在地上,起来又没事没事地说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些保育员,拿着鸡毛当令箭,欺负老实人的感觉。

四星给选题,但是演技扣一星,再扣一星不合理剧情。

《啊摇篮》短评

没有演技却有一堆营销,全网好女儿,是个废物。

9分钟前
  • 只是看看
  • 很差

周也长得有多好看,演的就有多烂,一张嘴吵的直头疼,倒是放得开,就是收不回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可云2.0……再加上一群滋哇乱叫的孩子,真是炸锅了,10集弃。p.s. 还是断断续续看完了,张静平这大渣男真是虽迟但到,吐了……

11分钟前
  • "夏沫。
  • 很差

@@@(2021-05-04)啊摇篮(the cradle)(1-40)(海清的扮相很突破,我都没认出来。周也,好像在哪里见过。编剧着实不怎么样,尤其是细节。表达的情感尚可。领导干部的特权,方方面面还是有很多的嘛,而且都是广为人知的。左权的信,戏份好重。中央托儿所接受了洛杉矶华侨的捐赠,所以改名为“洛杉矶托儿所”,原来如此。)

14分钟前
  • 不喝水的鲫鱼
  • 还行

和平年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9分钟前
  • 贼嘟嘟
  • 推荐

中途弃了。

21分钟前
  • 薄荷拿铁
  • 力荐

这是我今年听过最催泪的一句话,“如果你想我,可以给我写信,只是我不会写字,没办法回你”。

22分钟前
  • aubreyshen
  • 推荐

发现席毛的小演员和真实的老爷爷好像啊!都是大眼睛,好长的睫毛。而且,还有点皮哈哈哈,老爷爷自己都说在马驮子里太无聊的时候会薅驴屁股的毛~

25分钟前
  • 江湖郎中
  • 推荐

其实挺好看的,红剧不说教还挺搞笑,剧情也不雷。缺点可能是具备了红剧的套路感,剧情走向毫无悬念,有些情节真的幻视了……

27分钟前
  • Orlando
  • 推荐

开头几集当成喜剧看挺上头的。片尾比剧催泪,真实的历史永远更容易让人心里生出涟漪。

30分钟前
  • 贫雅
  • 推荐

这个剧情挺无聊的~有点看不进去。

31分钟前
  • 娱乐圈梗姐
  • 较差

请海清专注婆媳家庭妇女剧

36分钟前
  • 就是那是还好是
  • 很差

剧本也太棒了,拍的好感人,演员也用心。周也长的好美,但是演技太青涩了!第六集左权将军牺牲这点看哭了。

3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求求编剧好好学学党史吧,不然多看看国家孩子也行。

42分钟前
  • 豆友200420053
  • 很差

周也演的什么玩意儿,她在电视剧里多出现一秒,我的眼睛耳朵就多受一份罪。资本能不能别塞这种资源咖在主流电视剧里镀金了。

43分钟前
  • 提拉米苏
  • 很差

从大后方来写历史,这个出发点很好

45分钟前
  • 人间在逃毒蘑菇
  • 力荐

平均每集20场水戏。大部分演员连状态都没调出来,可以随便放置到任何当代的乡土题材电视剧中,完全没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精神气质在。刻意的慢镜头煽情毫无感染力。本剧最大的看点是片后采访尚在的亲历者,几句话就能让人流泪

46分钟前
  • iurvl
  • 很差

小朋友们也渐渐明白了死亡是什么吧,他们说悄悄话那里还挺让人感动的,一个接一个的说如果出事了,谁负责谁~

47分钟前
  • 眼泪憋了好久
  • 推荐

就冲它,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斩男色,没有护士小短裙,没有8两重的发蜡,海清一股子中年妇女灰头土脸的男人婆的样子,我要给它100分!我们女人活一世,不是为了矫情个少女姿态死都不老给男人当绣花枕头的!

51分钟前
  • 薄荷
  • 力荐

周也那些动图就算了,为什么海清也……演得跟童文杰有区别吗?真的有点套路化。而且这地地道道的北方普通话,说是湖南堂客,在骗我吧…………

54分钟前
  • 李子怀
  • 较差

周也演的像个精神病…她的演技巅峰也就是在少年的你,其他都太差劲了

59分钟前
  • 脾气不好的女人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