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澳广为流传墨尔本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后段影院中皆泪目啜泣。
其实这是一个生活的故事,讲两个青梅竹马的男孩从从青春荷尔蒙的萌动,到性的尝试,共同面对朋友家庭及社会后走向自己的爱情与生活,悲欢离合后直至死亡亦是相伴,情投意合。
I, take you, to be my husband,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us do part, according to God's holy law, and this is my solemn vow.这誓言虽从未于教堂中朗声宣布,但其实每天都在与你实践与操作。
中间的波折与不同的探索,伤痛后悔,哭过笑过,回首随风过。
不论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有,放浪或操守,身边总有那人说:莫慌,抱紧我。
轻吻一触即渡尽劫波,起码尝过爱的滋味,亦算不曾白活。
为你而经的是非功过、对错因果,都是吾之所得。
其实现在世界特别西方国家对于同志的接受对比过去已经上了很大的台阶了。
平日在墨尔本/悉尼/伦敦等街道上,市场看到同志CP双手紧握的逛街玩乐幸福满满,对单身狗造成不可计数的伤害。
愈发的接受也便显现他们的生活更加生活化,去神秘化/死板化。
像电影中讲的Tim和John的故事,涵盖话题甚广,如 青梅竹马式的恋情,青年性的尝试,感情与朋友、家庭的关系、情感中不同性格的冲突、开放性关系(open relationship)的探索、HIV、责任等等等等。
这些丰富的元素很多都包含在每一对同志或直人的生活经历中,所以才显得如此真实动人。
人们相处的模式、面对的处境或困难都是类似的,可能同志会多些家庭社会对同志身份的压力,但这也日益减轻,在两人的情感世界中,这或许不只是阻力,也有可能是两人黏合在一起的动力与羁绊。
所以考量/思考有同志元素的影片也好,真实恋情或生活也好,最好不要以一种死板的印象去标签化这一群体和任何个人或群体。
有人认为Tim中段的出去探索开放性关系是作,毁了本来美好来之不易的同志感情。
但世事无常,谁又能预测如果Tim即使强行忍住了这冲动,压下自己当时的冲动,又是否能珍视与John的感情而走下去呢。
对一个个性如Tim般的青年来讲,Open relationship的探索让他失去了自己的健康,间接的害了自己的爱人,但同时这出口也让他后来浪子回头,懂得真正感情的珍贵与自省的悔悟,并且经过这个探索释放了躁动后的他,最后也有了底气承担对爱人的责任。
人生是一个连续不断探索的过程。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伴我看细水长流。
这个“也许”确是强求不来的,尽人事而听天命,像John这样等回Tim成就爱情的固是幸运,但生活中更是有无数渣男女自是一去不复返,或许他们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心性的模式或人,或是自此沉沦放浪形骸。
人都是极其倔强的,特别是选择的路上,更是不能有半分勉强。
不能抒放出来的,憋下去的要么有一天会以某种形式爆炸,要么会雾霾成阴刻扭曲,终身郁郁心结难解。
所以不管对自己、爱人或是他人,当有了探索体验的萌动时,放自己,放Ta去吧,这过程会印证未来昔日的人与路,究竟是不是最合适、心里最最渴望想要的。
怎么说呢,我不吃两位男主的颜。
说起来有些刻薄,很不喜欢蒂姆,他用行动证明了不作死就不会死,这没关系,个人选择而已。
但是跟上部影片类似的是,他的作死连累了别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亲手杀了自己爱的人。
主动追求,然后新鲜感殆尽,尝试新的床伴未果又考上戏剧学院,于是又主动想要分开,是不是真的先动心的人会先死心啊。
还是说跟性格有关,内敛沉稳的人动心晚,但是心会比较持久。
认真的看完了 想吐槽的是两个人演学生时代实在是有点出戏啊😂学生时代你我相遇 朋友们和父母们意外得知我们在一起了 我们也许会分开但不会分别 长大后也许每个人都会有厌倦期 但最爱的人永远是彼此 我们共同抗艾 我逗你欢笑 看着你难过我也不舒服 两句词印象深刻 “妈妈 就好像我亲手杀了我爱的人”“他的朋友 提姆”十五年的恋人 这段感情 是永恒的 杰克 在你离开后的十天后我就去找你了 在那十天里 我把我们的爱情故事写成了一本书 名字叫做 Holding The Man
Tim和John是从高中开始到大学也到工作的时候的一对恋爱长跑伴侣。
两人经历了甜蜜的前妻后面被发现的反对支持性全解放运动。
Tim和Joon分离的时候,Tim出轨了,并且和不同的男人滥交导致John患上了艾滋病。
导致John先Tim一步离开了人世。
两人之间的相濡以沫以及互相陪伴也战胜了很多的不公正虽然最后两人没有携手走向死亡,但彼此之间的羁绊在两者之间牵扯。

Sweet couples: holding me right now.看完电影,其实我感觉这一切都是Tim,他自己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所导致的,如果不是他在和自己的恋人分开的时候去乱搞出轨的话也不会导致John患上艾滋。
所以两人之间的感情真的是我们所熟知的,或者是说导演想要传递的那样一种坚不可摧的爱情吗?
我想或许是的,但是为什么设计出轨这个环节,并且让出轨这个环节在使得两人的人生经历的转变上产生了如此大的作用呢?
也在暗示着我们就是就算是经历了10多年的爱情长跑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也抵不过别人的一夜春宵。
是后悔的,他后悔自己患上了爱滋病,并且把这种病毒感染传递给了自己的枕边人,并且使了自己的爱人先离自己一步去世。
感觉就像自己在慢慢地凌迟自己的爱人一样。
痛苦万分。
I killed the person that I love.
微博上那些好心的影评大咖弄了资源可以看到这部澳大利亚出品的同志电影《抱紧他》。
豆瓣打分7.4分,而IMDB打分7.0分,显然和《断背山》、《阿黛尔的生活》之类的猛片不能匹敌。
被触动不仅仅是电影,更是最近发生在美国的枪击案。
6月12日发生在美国奥兰多的一场同性恋酒吧的枪击案令人心惊胆战,死亡58人,受伤44人。
出生纽约阿富汗裔的凶手奥马尔·马丁有过短暂的婚史,据媒体采访他的前妻,马丁多次家暴殴打她,虽然凶手是穆斯林,但也没有对宗教极度虔诚或非常激进。
早在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马丁就曾经被观察,FBI在2014年也曾对马丁展开调查,但官方并未透露此次调查的原因。
ISIS在事发后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但马丁和ISIS之间的联系尚不确定。
没有明朗的凶杀动机,唯一的说明,马丁就是一个恐同极端分子,有人联想到《美国丽人》那部著名的电影,其中隔壁“老王”就是一个深柜的恐同分子。
看到知乎上有人对“恐同即深柜”的辩解,说来说去,恐同者非即深柜。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绝对答案不一。
伊斯兰教对同性恋行为是嗤之以鼻的,并认为是犯罪,有些地方对犯事者施以乱石打死。
而马丁的行凶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是一个深柜,出于宗教的不允许,加之周边族裔的监视,马丁想出柜万万不能,尽管美国同性婚姻合法。
澳大利亚2004年废止了同性婚姻法,而这部电影是发生在八九十年代的故事。
影片蒂姆与约翰的故事和许多异性恋的爱情故事没有什么不同,当然有人认为该片和《平常的心》神似,实则后者更多在争取权力上大张旗鼓。
而该片没有那么大的阵仗,一切显得平淡和温情。
这部同名电影改编自有澳洲同志版“罗密欧与茱丽叶”之称的真人真事小说《Holding The Man》,故事主轴都在描写一段长达十六年的爱情。
本书作者是蒂莫西‧康格里夫 (Timothy Conigrave) 三十四年短暂人生的回忆录,也是蒂莫西写给同志爱人约翰·可列奥(John Caleo)的最后情书。
影片中蒂姆对自己传染病毒给约翰非常的内疚和痛心,一直不离不弃的送走了约翰,而34岁的蒂姆相继一年多离开了人世。
与许多深刻的类型故事相比较,该片真不能算精品,当然影片中俩男主角颜值和演技还是吸睛指数比较高。
至于能够在艺术表现上有所突破,这个真没有,还有俩帅哥装嫩演高中生有些免其为难。
联想最近深陷“约炮”丑闻的吴亦凡,看来直男的烦恼不会比基佬们少多少。
关键的关键洁身自好最重要,做个专一、忠诚、善良的爱人是不是很困难?
平复狂乱的心,你会感受到安全、健康和幸福是多么的重要!
微信公众号:yushuodianying
开始时对 John 并没有太大的感觉,直到后段说到他特意去看 Tim 的表演,结束后 Tim 在 John 的车顶逗他的那段,让我觉得 John 很迷人,很优雅。
到了最后写到沉重的 AIDS 的部分,John 的豁达更是将这种优雅体现得淋漓。
Tim 是那种一开始就让人爱上的帅,当说到他剪了头发换成短发后,那种 charming 更是让人变得揪心,这一刻的美好,会在影片结尾被摧毁成什么样?
也许这类型的片,或者说现实中的这类少数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总是免不了以这样的结尾来收场。
惋惜伤心后有时会伴随着罪恶的声讨,但正如其中一篇影评所写,如果没有这样做错过,你又怎么知道你最爱的是什么。
你看,即使戴着呼吸机的 John,举手投足之间所流露出来的,仍然是满满的爱。
看完了。
开头高甜,吃着泡椒豆干的我一直痴汉笑。
等到采访病人的时候觉得不对劲了,tim出轨的时候很心疼john,病确诊了却更心疼tim.没有过15年的爱情,却也能想象相濡以沫的爱人离去的痛苦。
回忆杀的时候,抱着哭湿了的枕头,嘴里还有泡椒味儿,人怎么就没了呢。
Ci vedremo lassu,angelo.
现在越来越多开明的国家同性恋合法化.同性恋合理,合法,客观存在,我们国家不管是教材还是实际中,以前把同性恋患者当病治,这是错误的,其实有病的不是同性恋者,有病的是落后愚昧的思想和观念.我以前有个同事,是同性恋,我们虽然自认包容同性恋,经常拿他的言行举止开玩笑,现在想想这种做法太幼稚了.不能因为不同于常人就排斥迫害异端.海里有各种鱼,陆地上有各种动物,世界的精彩在于多种多样,所以一定要有真正的包容之心.剧作家从小与同性好友相恋相爱,冲破世俗,克服困难,最后走到一起.发现好友感染了爱滋病,剧作家不离不弃,照顾好友.好友死后,剧作家写作品怀念好友,纪念曾经的爱情.他们之间的真诚的爱情比很多男女之爱更深更感人.希望中国也多一些这样的独特电影.世界很精彩毕竟不止一面,有很多面的.而电影就是要反映这更多的方方面面.(附:演员真不是普通人干的,各种牺牲奉献都需要付出.如果演员不是真同性恋,要投入拍这本电影也确实要克服很多的障碍)
一部十分令人感动的电影,虽然一个人犯了错,有过迷失与彷徨,但是生活不就是会有许多不称心如意的可能吗?
而那并没有改变对彼此的深爱只可惜疾病将另一人带离人世(毕竟现实总会有不美满的地方,可一切都那么残酷)他们不能就此相守到老,然而他们终将永远在一起,永远地存在于那一人的脑中而那个人将会记住他们之间的一切的一切他将会怀念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他将会永远永远地抱紧他
电影的最后四分之一,我已无法控制观看时的啜泣。
我把自己代入TIM的角色,我在思考,如果我爱的人是因为我而感染了AIDS,终日躺在病床上受尽折磨,原本强壮的身躯变得这般羸弱,这比用刀子剐我的心还让人痛苦。
他不怨我,他咬牙忍受着被手术刀插进肺部,结束后只是对我眨了下眼睛:你瞧,不过如此而已。
我望着他,想起我们认识了十五个年头的春夏,想起了他是我第一次爱的人,也是唯一的爱人。
我就知道,即使我没有被病魔夺走生命,我也再不能安然度过我残喘的余生。
于是当我费尽一切完成了剧本,完整记录了我们的所有关于爱的痕迹,我就明白,我终于可以抛下一切来另一个世界与你汇合了。
尽管我知道无论多久,你都会在那里等我,但是天堂虽美,我怕你孤独。
个人感觉开始美好结局偏悲剧的电影评分会比实际应得的分偏高。
《乡村同志故事》。
电影拍的挺好 但故事本身在我雷点上 忽然磕不动男男了 敲他妈出轨乱搞还不带套 把另一半害成这样 john停止呼吸那刻太戳泪 这踏马算什么 算他倒霉吗 可最痛的是 john从来没有怪过
没看简介是我的错啦,可是不到一半你告诉我他们得艾了??!
好看
男主颜值太低就是硬伤
bgm告诉我们虽然最后的结局未必理想 还是要热火朝天的活着。 所以其实存在和不同的人之间有性关系,但是心只在一个人那里~~~
颜不高,讲故事的方式也不高明
@2016-04-16 23:11:47
有点难看……😩😩😩😩
并不是很喜欢男主角,花心和专一是不可以二者兼具的。
好看…John的睫毛简直逆天了
澳洲编年史,关于爱
这种青梅竹马 分分合合 生死离别的情节也拍的没有特别俗。就是这种时间线特别长的故事让两个脸也确实不是年轻款的成年人从小演上来太违和了,高中时期的发型再配上中年脸我都要笑场了 好嘛
澳大利亚版“平常的心”,在不断犯错中彼此抱紧。——那些活过的、爱过的人总能让人唏嘘,这就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重量啊!PS让两位大叔来演少年时代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2020-10-21 00:56:24
很美很美
听说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很好,到后面感觉挺压抑的。不过,主角不来电太老真的是个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观影感受
“You're a hole in my life,a black hole.Anything I place there cannot be returned."
过长,90分钟足够了。不过澳大利亚人比较质朴,真的就直面同性情侣死亡后的继承权问题。80、90年代对同性恋最大的威胁就是艾滋病吧,死了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