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路人粉吧,所以加上自己的偏爱加了一星。
客观来讲给3星。
整个片子下来我感觉是个人纪录片,我不觉得拍一个个人纪录片一定需要盖棺定论,或者一定要在某方面要有巨大的成就。
不过就这个片来说,不少的地方编排的不好,整段的叙述不够完整,很多的地方讲的不太清楚。
主观性比较强,毕竟是自己拍的。
不过看完后也让我们了解到她的另一面,舞台上艳丽的背后是远超常人的努力、天赋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享有无数掌声和鲜花的同时,也伴随时辱骂、嘲笑。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用广东话来说是:吃得咸鱼抵得渴。
作为粉丝来说,希望她永远开心,继续为出好的音乐作品。
我是gem的粉丝。
喜欢她,是因为她的每一首歌让我听到的都是翱翔夜空的勇敢,不是无病呻吟,是她在追梦路上的心情分享,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曲折,给人鼓舞。
非常有passion,像一只小小的蜂鸟,但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东西,以前都是自己通过一些歌曲,一些句子看到gem,很少有这么系统的一个回顾和介绍,所以我很喜欢。
这部纪录片,从三条线来讲述她的整个演艺路程,人物线索,时间线索,事件线索。
1、人物线索:采访了一些合作伙伴,对生命起着转折点的合作人TAN Lupo,友人,老师,通过闺蜜的描述侧面写了跟林宥嘉的感情,上海的外公外婆,歌迷,母亲。
2、时间、事件线索:高中时候参加的比赛带入演艺圈,在香港乐坛的发迹,从出道就一直坚持用视频记录自己生活这种方式,刚好在互联网发达起来的那个阶段,帮助观众了解到她真实生活的样子。
到我是歌手,到各地的重要演出,演唱会。
40度的深圳户外演唱会,上海演唱会,收到的挫折,误会和想放弃的时候。
3、自己的声音贯穿作为主线三条线穿插,说明了她的成长,她的感情观,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她对音乐的看法以及音乐在她生命中是第一位的意义。
片中的她喜欢笑,笑的很可爱,歌词很贴近生活,我的人生轨迹好像都符合她歌词描写的状态,而且我都能从中受到鼓舞。
这就是有热爱,有追求的人,通过努力,有过痛苦失落低潮,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最后终于闪闪发亮,但仍然还是要继续努力的人生。
目标不是赚多少钱,收获多少名,是一直做自己热爱的事,才能让自己永远这么正能量,这么开心。
以前的我,对生命很懵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对人对事都是模棱两可,随波逐流,懦弱不敢言,遇冲突逃避。
听梦想,正能量,热爱,这些词毫无感觉,虚无缥缈,但是去年到今年,经历了很多,失去了很多的同时慢慢找到了自己,我真的理解了什么是梦想,什么事热爱,我这辈子要做什么样的人。
而在这个人生最重要又最灰暗的转折点,很高兴认识邓紫棋,我收到了她给我的鼓励。
就像我今年听她演唱会的感觉,听不同的歌想起很多完事,想起自己听歌时候的很多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和邓紫棋一起坐过山车,一起经历自己最重要的心情,回过头去看自己的成长。
这就是偶像于我的意义,跟她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一起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邓紫棋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些很有感触的一些话。
我觉得只有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感同身受过的东西才能有所共鸣。
1、TAN:我们跑到那边,感到陌生,一脸天真,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这就是旅途的开始2、TAN:虽然他们不知道专业的词,但是当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到最好最后呈现出来的时候,他们是能感受到不同的。
3、GEM:从中学生推到香港观众面前,再到全部内地的面前,只是分享的范围变得广了,可是你每天做的事情还是准备自己,在舞台上表演,跟歌迷接触,把你希望分享的感受在音乐上表现出来,所以其实本质上没有任何的改变。
4、LUPO:40度,100%的湿度,面对台下那些花了自己所有积蓄去买这张演出门票的小姑娘们,我有什么资格抱怨热,5、GEM:每个人要做事情都必须要付出代价,都是要有舍弃的要有取舍,你要取到就必须要放弃。
音乐永远是排在第一位我要做的事情,所以其他任何的东西,我都能够为它放弃。
音乐不只是我喜欢的东西那么简单,它是我整个生命的意义。
所以如果我为了任何东西放弃了音乐的话,我是放弃了生命的意义。
其实我的宗旨里面,一切就是那么简单,就是为了音乐我能放弃一切。
6、GEM:我平时常常会想很多东西,无论是坐在车上面或者坐飞机的时候。
我随身有一本笔记本,我会把我眼里看到的世界和认识到的人都写下来。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突然写一首歌,我觉得音乐最神奇的一个地方,你开始接触它的时候,你每天脑袋想着它的时候,它就会用不同的途径来到你的生命里面,然后你只要抓住它。
你就能够把他的样子呈现给各位。
7、GEM:我最希望在我音乐里面做到的就是去鼓励我的观众,在他们的生活里面也有能力走下去,也获得能量,你本来不认识的人都会被你影响。
这才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情,这才是音乐最神奇的地方。
8、GEM:每次我踏上舞台我都会非常感恩,有些在真正支持我,走向我生命新的一页的这些观众。
歌迷,我会形容为我的夜空里的星星。
因为舞台上看下去是一片黑,但是他们拿着荧光棒,手机,看上去就是黑夜里的星星,看上去很漂亮,但只是漂亮的画面那么简单,他们就是会在夜里点亮我的星星。
9、GEM:更会用朋友去形容我的歌迷,不仅仅是音乐的交集,是生命跟生命的交集。
10、GEM:你越跑越快了,你更加坚定了,就会有更多人觉得你不应该那么坚定,因为不希望你那么坚定,不想看到你那么坚定,想要把你拉下来。
11、汪峰:她的变化和慢慢走向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Its just beginning。
注意,作为萌新路转粉,看到很多差评不爽,因而本篇评论用词较粗,请在夸张*10086的前提下阅读。
关于作者:看邓紫棋vlog经常笑,笑点和自己重叠,就路转粉了。
1.这不是电影/纪录片有很多评论说:这玩意儿也好意思拿出来圈钱?
这也叫电影/纪录片?
怼:拜托,视频里没说吗?
只是平时录的,剪辑了一下而已。
如果这也叫电影,好吧,如片中所述,丰富了我国电影类型。
2.也没想圈钱票价那么高,都快五十块了!
怼:在北京吃个咸菜拌大米都多少元了?
这年头除了房价,什么也别跟我说贵!
如果是说电影跟电影比较,票价算贵的。
我想说,其实邓紫棋在某个采访中回答过类似问题,说她主要是靠演唱会赚钱的,其它的,要么免费,要么姜子牙钓鱼。
3.词曲水平原地踏步?
不是内行不予置评,但火就完事了有人说《光年之外》和《睡公主》比,邓紫棋这么多年在原地踏步。
我不是内行我不懂,所以我不正面回怼,但《光年之外》在油管有两亿播放是盖的?
4.好比山寨页游,没文化没沉淀终将坠落?
但好听就完事了有人说邓紫棋是翻唱歌手,她可能只是唱功好罢了,如果没文化是活不久的。
怼一:你听过《where did u go》、《画》吗?
这也能叫翻唱歌手?
怼二:真以为明星文化很高?
还记得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挑战极限的某些人吗?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整个娱乐圈估计没几个有文化的。
有人说徐静蕾是才女,真搞笑,四大名著是她写的?
这并不是恶意黑明星们,因为术业有专攻,而且高等教育是零几年才开始大众化的。
至今,央广还以为加减乘除就是数学,参见《开讲啦_丘成桐》。
另外,一个歌曲,需要文化才能活得久吗?
请列出《青花瓷》中的语法错误。
5.太怕打击,星光不再,粉转路人?
有人说邓紫棋似乎太怕受打击了,对她的崇拜渐渐褪色,从粉丝变为了路人。
怼一:马克思说过,任何崇拜都是盲目的。
怼二:人家还只是二十几岁的小姑娘诶!
怼三:全网黑,你试试?
6.剪辑的名称确实有待商榷,但不要忘了目的有人说从校园到香港,从香港到大陆,从大陆到全球华语界,这么顺还说什么一路逆风?
怼:怕是24K纯路人吧,这部剪辑的诞生,不就是为了回怼与某台发生的纠纷吗?
在全网黑的舆论风暴中,你还说顺?
7.做对还是做好?
心虚才会抛出哲学拷问!
由于剪辑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回怼某台,所以专门有一段讲纠纷的剪辑。
但看完后还是很模糊,根本没有讲清楚到底咋回事,但通过某台导演说的,“按照契约精神我道歉”,“对不起有点乱”,可以看出这分明是店大欺客的真实案例。
还胡诌瞎拽什么“做对还是做好”,还不如直接说“都是量子力学的错”呢。
再者,又不是邀请后不来,哪里有可以黑的地方?
怕不是某台的无脑不良吧?
8.了解解解更多,就够了之前七条主要是怼,这一条才是我的影评,作为萌新路转粉,看这个能了解她更多就是意义所在。
这类型的片子很少。
上映当天看的,回味一下。
怎么说呢!
采访穿插的时间线看得我有点乱,15还是16年深圳演唱会片段是蛮多的。
有点心疼她,人红是非多,但这些是非没有及时的给到大众一个事情原委,导致太多太多误会,例如洪涛在里面说的契约精神,明明这件事情上邓紫棋没有任何的错,为什么大家都骂她,所以啊网络上的喷子才不会管是谁的错,主动决定舆论方向,艺人就是代表,网友“觉得”你有错就要骂你,很认同她妈妈说的,对于20多岁的女孩,压力真的过大了。
现在看来,对于邓紫棋来说压力是可以变为动力的希望你越来越好吧!
祝福你!
(其实是有泪点的,硬生生给憋回去ˉ﹃ˉ)
一听名字,在我脑海里第一浮现出来的就是皮裤,这是她最有名的特征,嘟嘟的脸总是看起来怪怪的,但还算努力,也比较坚强,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和名气。
♪ 加油加油! ♪ミ ゛ミ ∧_∧ ミ゛ミミ ミ ( ・∀・ )ミ゛ミ゛゛ \ /゛゛ i⌒ヽ | (_) ノ ∪
她自己说过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被很多发行商回投过,因为这类电影不被讨好,客观的评价,感觉电影有点乱故事串联的很尴尬但可能是因为是粉丝的缘故吧,感觉电影很燃看的热血沸腾,她说过拍这部电影不是想让路人看完之后能对她有新的看法而是想让大家看完这部电影后能在自己的生活里面哪怕得到一点点的正能量。
不容置疑的,她也还需要沉淀和成长,很期待未来的她能给我更多的惊喜,陪她一起成长,也谢谢她陪我成长。
最近突然接触到邓紫棋的音乐并且无法自拔,感觉她的歌节奏感很强,音色很有魅力,特别是 光年之外,同时疑惑她怎么小小年纪如此拔群,以及为何负面新闻缠身,这部电影较好的给我一个回答,让我看到她上海音乐家庭的熏陶,回顾她被外婆保护的童年,认识到她在大陆从默默无名到人气爆棚的一飞冲天。。
她成名之后回到上海开演唱会,应该是很自豪,可以和家人分享这份乐趣,想必是人生的幸福。
听她的歌曲对于我而言,的确是个很享受的事。
她的唱功,创作能力,歌词的含义,我认为都有独到之处。
正如片中所说,也许现有的体制缺乏一些天才歌手的快速上升的通道。
一个歌手能不能走红,唱功高低是一个根本的衡量标准,但是只有唱功是绝对不够的。
还需要遵循默认的规则,尊敬圈子的老前辈,只要他资历老。
对于和歌手的冲突,洪涛对于自己的态度,提出了很有趣的一个解释,也是来自前辈的观点,做对事和做好事是不一样的,双方如何沟通,导致合作破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洪涛以及群众的指责,淹没了邓紫棋以及其团队的声音,我猜就好比小学孩童不懂事,任性,自负天真,结果被老师惩戒一样,也是成长所需。
最后,我还是喜欢她的歌,这毋庸置疑,也包括她在歌曲中展现的情感,生活态度,正如喜欢一个人,就会放大她所有的优点,眼中所见只剩她的好,即便局限于方寸,但生活在自己理想的岛屿,为何不能看作幸运呢?
电影总体上介绍了GEM从小接触音乐至今的主要经历和感悟,但故事叙述过于平淡缺乏冲突。
除了家庭回忆部分和“如何办好一场体育场演唱会”是电影比较新的独有的东西,其余那些对经历的想法和感悟,甚至不如她在一些节目中谈的深刻,推荐去看她的那期《开讲啦》,讲自信与自爱讲的特别好。
邓紫棋在出道后第一次遭遇集中的重大的的挫折是在2012年,工作和舆论压力激增、失恋、外婆逝世的那段时期,她当时一个人逃离香港,在纽约的街头上看到小丑吹出一触就破的美丽泡沫,创作推出了专辑《Xposed》铲去了自己的半边头发和不知道多少阴霾。
这是故事情节上很好的冲突点,也是GEM成长路途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经历,电影却鲜有描述。
反而,对深圳的XXX LIVE大书特书,讲天气有多热那么多人有多难办,制造的冲突很生硬。
宣传片中讲到“逐光飞翔”,这束光很大部分就由她的基督教信仰带来。
她在演唱会上也和歌迷分享过,上帝告诉了她真正的爱是无私的。
之后还和张敬轩一起合唱过Hallelujah(虽然这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歌曲)。
宗教信仰是她克服心中恐惧和慌乱的工具,也是她的精神世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影片完全没有提到。
不知道是不是被广电总局cut了,如果是,祝煞笔广电早日拥有新的心跳。
十几万条评论的唾骂,每周源源不断的负面报道,对于一个一直被音乐包裹的纯粹女孩来说,真的是汹涌的海啸。
对自我价值和道路的质疑,深切的无助和恐惧,这部电影表现得火候都没那么足。
总之整个电影的叙事欠缺完整,表现缺乏张力,赞扬、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部分篇幅太多。
三星给一个天才到无需雕刻的gem(宝石),一个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一个对音乐无限执着的歌者,和作为一个蜕变者的邓紫棋。
说实话,从始至今,我一直都特别挺豆瓣,就算16年末别人说豆瓣怎样怎样评分怎么怎么不公平,我都用玻璃心评价那些电影导演,看到了豆瓣对这部纪录片的评分,我还是挺豆瓣,主要是有那么一部分脑残人士对这部影片的评判,作为一部纪录片,它毫无疑问算的上优秀,评价很多围绕主角的年龄说事,我想真正的问你们,你们到底有没看完整部影片,其实作为广东人的我,在零几年有了第一部MP3(Sansa Clip)开始,就听邓紫棋的歌,在当时网络还不是特别发达的当天,能有那样的成就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了,跟今天的掏粪男孩真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且别人的实力确确实实摆在那,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影片,我对那些有异议人士就且当你们“嫉妒”好了
电影记录了女歌手G.E.M.邓紫棋出道十年以来,被经济人挖掘,走上音乐之路,爆红之后,面对外界的舆论,在巨大的压力下,从一开始的慌张,不知所措,想要向外界澄清,到后来的坦然面对,一路逆风飞翔,超越自我,踏着华丽的高跟鞋,迈着从容的步伐,留给大银幕以坚定的背影。
影片中新颖、别出心裁的拍摄和剪辑,向歌迷和观众全方位的展示了一个巨星成长的故事!
五星力推[笔芯]
应该还可以拍的再好一点
作为纪录片来讲,差一点!
奇奇怪怪的中国电影院上线
这个片子拍得太早,一般这个年龄段的明星,都处于快速成长期,跑都没跑完就开始自吹自擂了。
对邓紫棋的喜欢是慢慢看着她成长,一个一个作品逐渐认识她,越来越欣赏她。很真实的女孩,那么年轻,还有源源不断的创作歌曲出来,期待更多作品。看到她小时候在上海与外婆的录像,感动与她对外婆的感情,外婆对她音乐启蒙的重要,以至于她的演唱会会为已故的外婆留一个空坐。
没看过 但感觉评分太狠😂来个5星 感觉毕竟新类型的电影要支持下
评论真是太可怕了 豆瓣的杠精也那么多
电影 ?
邓紫棋的音乐真的很有感染力,每次听都会特别振奋我,相信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要不是为了免费的中午饭,我特么才不来看,闪的睡不着。。。
粉丝,没有当作电影看。如果当作电影看就打一星了。简单记述了邓紫棋的成长历程,作为粉丝经济的产物,也是可以的,但是作为电影,那就真的是不行了。
挤时间快进看的 论出道还是得奖 真的是顺风顺水 或许背后的努力没人知道吧 自从我歌后 在内地的爆红 真是很心疼被骂得那么惨 只能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吧
终于有机会看了这部电影,很久没有看过这种类型的影片,觉得挺励志的,感觉邓紫棋是一个挺乐观的女孩,痛嘛谁都有,但是每个人发泄方式不同,我很喜欢这个乐观的女孩,她为我的2017年鼓足努力的勇气!
虽然是营销,但是你不觉得这样的营销很真实么,至少我get了正能量,是的,我是小白。
她的一生现在还不算传奇,但我相信以后一定会取得她这个年代的辉煌。此片如果以高大上的传记来看,绝对算不上,但她的努力和现在取得的小成功的过程还是值得8090后的我们看看的,仅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态观看此片,此影片的初衷也是为了鼓励奋斗中的年轻一代。
蜜汁尴尬
这是紫棋的纪录片,为什么要以所谓的高超的观影技巧去看待,以及为什么要参杂那么多prejudice。这就是邓紫棋,她的传说,也是我关于青春和生命的意义最好的诠释。不用太多语言去诠释,这就是紫棋通过语言带给我的power.喜欢一个人是有理由的!
我觉得邓紫棋拍这部电影并不说因为邓紫棋的脸面有多大,而是因为她想要通过这部影片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她。等等,我的《一路逆风》呢?
“时势造英雄”,90年代的歌唱比赛,新世纪时的大佬加成,再到G.E.M.时期的网路走红,香港一个年代有一种天后的造法。但是这几年变得太多了,不知是她还是团队还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正当已经懒得关心她又干了什么的时候,又来了一部戴高帽的纪录片招黑。回到当初那个唱Where Did U Go的她该多好。
GEM是我很少喜欢的女明星,她的歌真的都特别好听,当然我觉得她为人也不错,影评里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恶评,总之我觉得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