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琳恩·拉姆塞
主演:萨曼莎·莫顿,凯瑟琳·麦克德莫特,Linda McGuire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加拿大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年份:2002
简介:默文的作家男友为了死后的名誉,写完新小说后自杀身亡。而默文掩盖了真相,她早已厌倦在超市里卖水果的乏味生活,拿走了男友的钱,把小说冠以自己的名字投稿,随后和唯一的好友一起前往阳光灿烂的西班牙,但旅行并没像想象中那样让她快乐起来……详细 >
塑造默文角色的功夫一大半都下在以女配角为首的一群乐天到几乎白痴的旁人身上,未免也太偷懒了。
Be brave 当这世界上只剩自己一个人时该怎么办 好像做什么都不再有意义 放纵、欢乐、疯狂 陷入一种情绪 就算有了钱 未来该往哪走呢?
声音的运用一贯的出色。就是那么大一活人失踪了也没晶哥调查挺离谱的
难得看到这样一部将镜头色调音乐等各方面的影像语言都运用得极其娴熟而完备的电影,然而就是没看明白到底想说个啥。
风格强,声画讲故事。女性
#FilmandExistentialism#
觉得琳恩·拉姆塞和肖恩·贝克的创作理念有些相似,包括主题上的和形式上的。不过在拉姆塞的电影里,她毫不顾忌地让主角的内心世界暴露,而电影呈现出的迷惘空洞的状态就是主角的状态(于是心跳和迪厅的环境音合理地联系起来;虫子的画面可以看成女主角的心理投射),和前作高度一致的视觉风格也在构建更有触感的场景。她十分懂得怎么去描述痛苦。片名叫「感官世界」更实在。/ 音乐选的简直太好了
好惊喜!一开始觉得有装逼的嫌疑,后来发现就是导演的风格,而且跟故事融为一体,越看越喜欢。剧情很文艺,拍摄手法更是满篇的内心戏。旅行那段摄影美爆了。特别喜欢最后稍显无厘头的结尾。音乐也大大加分!虽然苏格兰口音太重了好多没听懂。。。但是真想不顾一切给五星。。。
挺有趣 moral or ethic
西班牙上好风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悬疑&公路到类德尼式的迷离,情绪被掩盖,难以共情的周遭,音乐影像有自己的风格
8.4 从头至尾都在借助各种无处安放的意识流拍法来展现卡拉迷茫混乱的精神状态。英国部分清冷凛冽,剪辑凌厉,特写如麻,后半部转换为公路片后的西班牙部分化为浓烈的暖色,画面馥郁炽热但不灼人。
拉姆塞的第二部长片,同《捕鼠者》一样,主角的行为总有种如刺在喉的感觉,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难受。其后的《凯文怎么了》也是。这几乎成了拉姆塞的标签。
男友死后被当作背景提及,完全围绕女主的心理行为去叙事,绕开道德批判,甚至不做批判,只说怎么能够自由。而人物因为巧合事件获利未被揭发,让她以为自己真正获得了自由。某种幽灵会伴随她。确实是讲述女性经历的。
you've left first
Mood ~
One can do whatever crazy shit to get over someone significant. It won’t work bcs emotions permeates allover. Mixtape歌单真的好棒哈哈哈哈
七八年前曾经非常想看,可到今天才看到。假如以前就看到的话,那时年纪小些,一定会觉得很kool很我们姐们儿的感觉。只是,时至今日,觉得这片子也就so so,竟有一种很过时的感觉,哪怕里面仍有一些劲爆点。原来大师称为大师,因为他们的电影经得住时间考验。这样看来,做电影这行很复杂。
当你的人物是如此空洞干瘪,主角的情感是如此抽离冷漠,那你视听再怎么去渲染外化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无用功。拉姆塞少有的失手之作。当她这样一个叙事型导演不去叙事的时候,她的视听就变得没有意义。拉姆塞本身就不是在影像上的富有创造力的那一挂的,看得出她努力了,但结果还是平庸的。
苏格兰潮湿阴冷,西班牙艳阳高照,贯穿一致的是镜头前不变的饱和、对比双高的浓烈色调,以及每一帧极具设计感的画面构图。从《捕鼠者》到这一部,拉姆塞至少证明了哪怕走出了苏格兰的comfort zone,她也同样有强大的影像表达力,可以将抖动焦躁而艺术感强烈的画面与人物细腻内心勾连。走进西班牙野外的她,家乡所伴随的沉暗、忧郁、萧瑟一瞬间变成了古怪、猎奇、冒险的心理解放,而莫顿为这个角色带来了一种冷漠面孔下的乖张心理诠释。随着莫顿和拉姆塞的视角,不光是跟角色一起身处于这个类公路电影的旅程,也是作者对人物之外、周遭事物的旁观和轻轻触摸,既是Morvern也是拉姆塞的情绪的排列。Lanny与Morvern二人的真诚友谊。无关乎于电影叙事或解读后的现实主义,更多的是拉姆塞惊人而全然不自知的影像才华,将雕琢和抒情融合并行。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塑造默文角色的功夫一大半都下在以女配角为首的一群乐天到几乎白痴的旁人身上,未免也太偷懒了。
Be brave 当这世界上只剩自己一个人时该怎么办 好像做什么都不再有意义 放纵、欢乐、疯狂 陷入一种情绪 就算有了钱 未来该往哪走呢?
声音的运用一贯的出色。就是那么大一活人失踪了也没晶哥调查挺离谱的
难得看到这样一部将镜头色调音乐等各方面的影像语言都运用得极其娴熟而完备的电影,然而就是没看明白到底想说个啥。
风格强,声画讲故事。女性
#FilmandExistentialism#
觉得琳恩·拉姆塞和肖恩·贝克的创作理念有些相似,包括主题上的和形式上的。不过在拉姆塞的电影里,她毫不顾忌地让主角的内心世界暴露,而电影呈现出的迷惘空洞的状态就是主角的状态(于是心跳和迪厅的环境音合理地联系起来;虫子的画面可以看成女主角的心理投射),和前作高度一致的视觉风格也在构建更有触感的场景。她十分懂得怎么去描述痛苦。片名叫「感官世界」更实在。/ 音乐选的简直太好了
好惊喜!一开始觉得有装逼的嫌疑,后来发现就是导演的风格,而且跟故事融为一体,越看越喜欢。剧情很文艺,拍摄手法更是满篇的内心戏。旅行那段摄影美爆了。特别喜欢最后稍显无厘头的结尾。音乐也大大加分!虽然苏格兰口音太重了好多没听懂。。。但是真想不顾一切给五星。。。
挺有趣 moral or ethic
西班牙上好风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悬疑&公路到类德尼式的迷离,情绪被掩盖,难以共情的周遭,音乐影像有自己的风格
8.4 从头至尾都在借助各种无处安放的意识流拍法来展现卡拉迷茫混乱的精神状态。英国部分清冷凛冽,剪辑凌厉,特写如麻,后半部转换为公路片后的西班牙部分化为浓烈的暖色,画面馥郁炽热但不灼人。
拉姆塞的第二部长片,同《捕鼠者》一样,主角的行为总有种如刺在喉的感觉,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难受。其后的《凯文怎么了》也是。这几乎成了拉姆塞的标签。
男友死后被当作背景提及,完全围绕女主的心理行为去叙事,绕开道德批判,甚至不做批判,只说怎么能够自由。而人物因为巧合事件获利未被揭发,让她以为自己真正获得了自由。某种幽灵会伴随她。确实是讲述女性经历的。
you've left first
Mood ~
One can do whatever crazy shit to get over someone significant. It won’t work bcs emotions permeates allover. Mixtape歌单真的好棒哈哈哈哈
七八年前曾经非常想看,可到今天才看到。假如以前就看到的话,那时年纪小些,一定会觉得很kool很我们姐们儿的感觉。只是,时至今日,觉得这片子也就so so,竟有一种很过时的感觉,哪怕里面仍有一些劲爆点。原来大师称为大师,因为他们的电影经得住时间考验。这样看来,做电影这行很复杂。
当你的人物是如此空洞干瘪,主角的情感是如此抽离冷漠,那你视听再怎么去渲染外化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无用功。拉姆塞少有的失手之作。当她这样一个叙事型导演不去叙事的时候,她的视听就变得没有意义。拉姆塞本身就不是在影像上的富有创造力的那一挂的,看得出她努力了,但结果还是平庸的。
苏格兰潮湿阴冷,西班牙艳阳高照,贯穿一致的是镜头前不变的饱和、对比双高的浓烈色调,以及每一帧极具设计感的画面构图。从《捕鼠者》到这一部,拉姆塞至少证明了哪怕走出了苏格兰的comfort zone,她也同样有强大的影像表达力,可以将抖动焦躁而艺术感强烈的画面与人物细腻内心勾连。走进西班牙野外的她,家乡所伴随的沉暗、忧郁、萧瑟一瞬间变成了古怪、猎奇、冒险的心理解放,而莫顿为这个角色带来了一种冷漠面孔下的乖张心理诠释。随着莫顿和拉姆塞的视角,不光是跟角色一起身处于这个类公路电影的旅程,也是作者对人物之外、周遭事物的旁观和轻轻触摸,既是Morvern也是拉姆塞的情绪的排列。Lanny与Morvern二人的真诚友谊。无关乎于电影叙事或解读后的现实主义,更多的是拉姆塞惊人而全然不自知的影像才华,将雕琢和抒情融合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