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做作论:表现主义构图与斯芬克斯情结——立体审视《唯神能恕》文/空语因明 刚开始看这个影片,看到冲量十足的拳击和黑市交易等画面,我以为这是个阳刚的或热血的影片;紧接着就是影片中人物的脆弱和剧情的无力,我以为这是个阴柔的或冷血的影片;但随着观看的展开,这个影片的态度却显得晦暗并扭曲,再加上剧情乏味和讲述方式沉闷,让我非常厌恶这个电影。
初看之后,我觉得这个影片既非男性向,亦非女性向,而是人妖向,异常变态。
怪不得它会把故事背景放到泰国。
虽然这个影片的画面色彩和构图都很细致,但这是个电影,又不是摄影展,故事乏味而沉闷就已经把这个影片给消极了。
不过,若反对情绪缓和之后,可以得出关于这个影片的不同看法。
【文艺即做作】 《唯神能恕》这个影片遭到了分化的两种评价,一种批评的态度认为这个影片做作(俗称装逼)而无聊,是个大烂片;另一种赞赏的态度则认为这个影片含义深刻,画面有品位,堪称大师级的影视作品。
这两个评价虽然迥然有异,但它们却导向了一个共同的论断:文艺。
这个影片的成败都源于它够文艺。
对于那些不太欣赏文艺,认为文艺往往相当做作的观众来说,这个影片因其文艺而无聊,从而让人厌恶;对于那些乐于欣赏文艺,乐意从文艺的做作中获得意义的人来说,这个影片让人喜爱。
这种分化的评价,是看待这个影片不可忽视的现象,它使得这个影片带来的观影体验呈现为立体的。
即便认为“文艺即做作”,那么对这个影片的看法也可以不是单方面的。
这个影片的批评者认为《唯神能恕》的缺点是故事性弱和节奏缓慢。
但对于这个影片的赞赏者来说,这两点恰恰是优点:故事性弱,因此也就强化了这个影片的情感表现;节奏缓慢,这样能使观众得到关于影片人物的更加细致的体会。
如果观众只是想观看到言明了的情节,那么这个影片非常难以令人满意,那些精致的影片画面都成为次要的了。
但对于那些通过做作来发现意义的文艺来说,画面也是语言的一部分。
大致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通过肤浅去表现深刻,当深刻被意识到之后,肤浅也就被忽视了。
对于这个影片而言,画面成为不可或缺的表达要素。
这个影片的色彩构成和构图方式都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表现人物的情绪,幻想,欲望和时间感。
做作或文艺,并不能作为该影片被排斥的根本理由。
因为至少从人成为思想动物开始,文艺就成为必要的了。
在那叙事和表达还相当缺乏的年代,人们已经通过文艺般的做作去丰富观念了。
文字的发展就是相当做作的。
大致上,文艺的必要性也就是做作的必要性,而之所以必要,可能由于这个世界本来就几乎毫无意义,人们需要意义,而这只能先通过做作去确立。
思想中的做作将事物联系起来,而文艺般的做作要实现,则以想象或联想作为前提,由此,人们可以若有其事地宣称:看,意义就在那里。
【画面:表现主义与隐喻】 对于《唯神能恕》这样一个做作的文艺影片,如果不去分析或忽略了其中的构图表现,那就相当于忽视了至少一半的含义。
画面是感性的,而感性往往是多义性的,这由抽象与联想去选择。
在这个影片中,大部分角色在大部分时间都几乎毫无表情,这样就隐藏了角色的情绪和意识。
而这些角色的情绪和意识往往通过构图去表现。
构图作为画面的组织方式,参与影片的情感表达,这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
在《唯神能恕》这个影片中,表现主义的画面一般采取暗调,其中色彩与构图以不同的感性方式传达着情感及其隐喻。
【色彩与对称构图】 在《唯神能恕》中,暗调采取的颜色很少,使用最多的当然是黑色,与黑色搭配的主要有蓝色,黄色和红色,其中红色与黑色搭配出现的画面最多。
大概,黑色表现神秘,未知和空洞,等;蓝色表现冷静或满足;黄色表现不安或恐惧;红色表现活力,释放和欲望,等。
在红色与黑色的二元色彩构图中,它们呈现为对立的组合:动态与静态,活力与呆滞,欲望与空虚…在这样的二元构图中,红色表现出扩张的状态,黑色则与之相比处于收缩的状态。
红色与黑色之间的强烈对比,加深了情感的矛盾。
比如,在[00:41:55]男主角带着一个女人走进饭店去见他的母亲的时候,黑暗的房间里,一面墙上是红色与黄色交叉摆置的灯光,这表现出空洞的氛围中,不安和释放的情感混合着。
从构图的形式上看,该影片使用比较多的是对称构图。
除了形式上的美感之外,对称构图将对立均等地放到一个画面中,这样利于强调画面的重点,同时也可以强调画面中的差异。
对于情感的表达,或许更重要的在于,如果对称构图是封闭的,那么它也意味着困境。
比如该影片中,[01:08:15]当Julian的母亲向Julian寻求帮助的时候,她背后的对称图形表现着她的困境,而黄色则意味着不安的情绪。
【隐喻的表现】 除了色彩和构图之外,该影片还是表现了一些隐喻画面,这不仅表达着角色的情感,也与影片的情节有关。
《唯神能恕》中最重要的隐喻就是手的隐喻,手是参与的媒介,而手隐喻的主要是欲望。
手的束缚意味着欲望被束缚,手的被斩断则意味着欲望被斩断[17:00]。
当Julian洗手的时候[25:25],我们从影片的画面上可以看出,本来清澈的水和干净的手,则慢慢洗出了黑色。
这应该隐喻着Julian意识到他的欲望是肮脏的。
门隐喻有待开启的未知或恐惧;通道或走廊则隐喻经历着的压抑或不安。
[26:25]在Julian与他母亲相见的那个片段里,Julian在一个黑色与红色混合的暗调走廊里,看着走廊另一头的关闭的门,那门隐喻着他预感的恐惧,镜头由门的近景通过走廊慢慢拉远,这表现着他的不安,之后的场面就是开着的门里坐着他的母亲,这样,经过不安,他终于开启了他的恐惧,也即是他的母亲。
[31:48]影片中还有种画面是暗调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是昏黄灯光中站立的女人,这应该也隐喻着对女性的恐惧。
这种恐惧可以联系到斯芬克斯。
【情结: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俄狄浦斯的故事】 在《唯神能恕》这个影片中,关于“弑父”的提示和主角的哥哥与其母亲之间的晦暗关系,可以使人联想到俄狄浦斯的故事和“俄狄浦斯情结”或“恋母情结”,虽然这个影片的故事主体并非对“恋母情结”的描写。
在俄狄浦斯的故事中,俄狄浦斯是希腊城邦底比斯的王族,而底比斯据说是同性恋最泛滥的希腊城邦之一。
俄狄浦斯的父亲拉伊俄斯就是因为他的同性恋行径而冒犯了神,由此神降下诅咒,言:拉伊俄斯会被他的儿子杀死。
为了避免神的诅咒成真,拉伊俄斯抛弃了他的儿子,也就是俄狄浦斯,让他等死。
但俄狄浦斯却被人救起,成了科林斯国王的养子。
在俄狄浦斯长大成人之后,他得知了神的诅咒,但他并不知道他的亲生父亲是底比斯国王,而不是科林斯国王,于是他离开科林斯,以避免神的诅咒成真。
神为了惩罚底比斯,不仅降下了诅咒,还派出了代表神之惩罚的斯芬克斯,斯芬克斯想过路人提出问题: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而晚上三条腿走路?
不能回答斯芬克斯问题的人将被杀死。
为了拯救自己的王国,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去寻找神谕以破解斯芬克斯,但他在路上却遭遇了俄狄浦斯,双方之间发生了争执,结果是俄狄浦斯杀死了他的亲生父亲的一行人,虽然他并不知道他杀死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失去了国王的底比斯于是宣布,谁能解决掉斯芬克斯,将成为底比斯的新国王,并迎娶先王的遗孀,也就是俄狄浦斯的母亲。
俄狄浦斯在不知自己身世的情况下,成果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答案是“人”。
于是俄狄浦斯成为了底比斯的国王,并迎娶了先王的遗孀,也就是他自己的母亲。
后来,俄狄浦斯得知实情,得知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了神的诅咒,于是他发狂并出走漂泊。
【哲学的悲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这种看法相当做作。
因为在俄狄浦斯的故事中,他并非自发地由其心理去恋母,事实上在俄狄浦斯的故事中根本就没有弗洛伊德所谓的“恋母情结”,它也并非主导因素。
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情结是成长心理的阶段现象,与俄狄浦斯的遭遇几乎无关。
弗洛伊德的这种做法,再次表明了做作在文化中的影响。
人们为了文化意义,总喜欢以做作的方式与传统联系起来。
这样的文艺般做作,有时候有利于发现意义,有时候却容易混淆事情的含义。
对于俄狄浦斯的故事,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真正起作用的要素。
在俄狄浦斯的故事中确实有的是伦理禁忌和神之在场(或可说神的干预)。
伦理禁忌是俄狄浦斯的悲剧得以震撼人心的直接依据,而神之在场是俄狄浦斯故事的根本。
神的在场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神的诅咒,其二是斯芬克斯。
由于神降下的诅咒,俄狄浦斯的真实身世向他遮蔽,他才得以被抛弃和主动出走,由此,他成为对自身实际起源的无知者。
由于神发出斯芬克斯之谜,对此问题无知的俄狄浦斯的父亲才会走向自己的死亡,并且,俄狄浦斯通过解决斯芬克斯之谜才成全了神的诅咒,走向了自身的悲剧。
斯芬克斯之谜,隐喻的是哲学。
斯芬克斯象征的是(神秘的)智慧,或者说,斯芬克斯象征着神为人的认识设定的界限,那是神的智慧化身。
斯芬克斯之谜的内容正是人自身的变化,掌握了斯芬克斯之谜也就是具有了人的自身认识,或者说这也就是达到了哲学。
但斯芬克斯之谜的内容只是抽象的认识,它并不包含关于人的所有的具体认识。
斯芬克斯之谜的这种性质也对应着哲学的特质。
如果将抽象与具体混淆或甚至倒置,误以为具有了抽象的认识也就掌握了具体的知识,那就会导致哲学的悲剧。
俄狄浦斯遭遇的悲剧,在理念的意义上说也就是一种哲学的悲剧。
俄狄浦斯之悲剧的原因在于,他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这也就是具有了关于自身的抽象认识,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实际身世,也就是不具有关于自身的具体认识。
如果俄狄浦斯能够抵挡斯芬克斯之谜的诱惑,也就是以抽象操纵具体的诱惑,那么他很可能就不会走向悲剧。
但即使如此,他的欲望仍然可能促使他去面对斯芬克斯,或者说人的欲望让他不得不去面对斯芬克斯,这才是悲剧的不可避免之处。
当俄狄浦斯以为他已经解决了斯芬克斯之谜之后,他并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更难更大的斯芬克斯之谜在笼罩着他,无声地等待着答案。
这个更难更大的斯芬克斯之谜就是具体的人生本身。
欲望的人是不可能必然地解决这个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的,因而欲望的世界才是悲剧之不可避免之地。
另外,神的诅咒,在它对人生轨迹发生作用的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关于自身的抽象认识。
听闻神的诅咒而试图去回避,这也就是让抽象的认识当做具体的认识去看待了,因而其悲剧性质也就是抽象与具体之间的混淆或错位倒置。
哲学的悲剧虽然与哲学的特质有关,但它并非哲学使然,它是由人的超过限度的欲望造成的。
哲学并不教导人越过抽象去压制具体,或让有限的个体超出限度去压抑他人。
与此相反,哲学往往教导人有所节制,顺应自然的限度。
斯芬克斯意味着智慧,也意味着神的限制或自然的限度,她的形象(狮身人面)就是魅力与恐惧的综合体。
哲学的悲剧并非哲学的消极面,而是哲学被人的欲望所绑架。
或者说,哲学的悲剧是它失去自由,被欲望着的暴徒所利用。
人世间的悲剧,并非哲学参与的结果,而是欲望的结果。
【神在场么?
】 在理清了俄狄浦斯的故事及其意义之后,再来看《唯神能恕》这个影片,可以认为这个影片通过男主角Julian去表现的并非以往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或恋母情结,即使它们可能引起相似的联想。
这个影片的合理主旨是欲望参与的人间,或有悲剧发生,并且这样的悲剧具有伦理失措的氛围。
男主角Julian处在某种俄狄浦斯事件中,他并非俄狄浦斯式的人物,他只是像旁观者那样参与着。
他不得不参与着,那样的家庭和那样的社会,同时他又表现出禁欲,以某种理想主义的姿态旁观着那个伦理失措的氛围或罪恶的世界。
男主角julian在影片中的表现如同修道士,他的面目始终如石头一般,几乎毫无表情,没有情绪的变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确实没有情绪的变化。
影片通过他的举动和画面的构图去表现他的情绪和态度。
该影片以手的被捆绑,手的伸出与手的被斩断这一系列隐喻的画面去表现他的禁欲。
这种禁欲似乎与他那对象化的脆弱有关。
在他见到自己的母亲之前,影片中通过他对黑暗通道里关闭的门的反应传达出他的恐惧,不仅如此,该影片也含蓄地表现出他对女性的恐惧。
而这种恐惧在他的母亲被杀害之后,通过他那奇怪的举动表现出了似乎是恐惧的释放。
如此的对雌性的恐惧,从属于斯芬克斯的形象,在那雌性的责难背后藏有吞噬人的可能。
至于他没有杀死那个泰国警察的女儿,这似乎表现出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伦理观,当然,这是一种脆弱的理想主义。
虽然该影片的情结从属于某种宏大的斯芬克斯之谜,但《唯神能恕》不是一个神话故事,其中并没有神在场。
一个难解的电影名字似乎抛给观众一个谜语,而观众则去影片的情节中寻找谜底。
《唯神能恕》的名字似乎意味着神在该影片中在场,有人认为那个拿着砍刀进行裁决的泰国警察就代表着神。
这种想法真是太儿戏了!
《唯神能恕》的故事并不是真的要请出神来,去宽恕世界中的罪恶,它只是表现出一个孤独而狂乱的世界,由此将人间本身呈现为难题。
我们应该期待的不是赌博式地等待神的宽恕,而是期待理解自身。
神是超越了理解的意志,斯芬克斯是神通过欲望在场的一种方式。
人在理解之路上遇到斯芬克斯,那是希望与绝望的综合,那是人的限度,同时也是人世悲剧的源泉。
冰冷的画面,诡异的氛围,冷艳的色调,咋舌的血腥,极少的对白,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在这部电影里把他之前在《亡命驾驶》中冰冷阴郁的风格进行了升级,加入了更多阴暗的元素,这种升级在画面和氛围的营造上显得尤为成功,可是在剧情的层面上却显得幼稚和矫情,使得影片变得过于注重展现暴力美而忽视了故事的重要性。
主演瑞恩高斯林的表演也因为角色的关系而变得僵硬,虽然也很酷,并且也有人性的一面,但似乎缺少了《亡命驾驶》那种fighting过后让观众大呼过瘾的感觉
有什么罪是不可赦免的?
看完这部高度风格化的作者电影,我头脑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或许是导演一心想在作品中阐述的主题,然而我却没有太大兴趣在纷繁而抽象的隐喻情节中去揣测所谓的深层含义。
看起来,这位丹麦导演距离大卫?林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整个观影过程,我只感到眼睛经历了一场五彩斑斓的奇妙盛宴:色调、灯光和摄影角度几乎做到极致,不少画面简直美得有如置身摄影大师的作品展现场。
我坦承,在所看过电影中的泰国从未呈现过如此暧昧迷离的景象,这很可能就是西方人眼中的神秘东方色彩,跟Gaspar Noe那部在日本拍摄的《遁入虚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位戛纳宠儿显然不止一名调色工匠,虽然我没看过《亡命驾驶》,但他早期的《末路狂奔》三部曲以及歌剧般的暴力史诗《布朗森》均让我印象深刻。
这部犯罪题材的新作竟让我嗅到阵阵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而不时突兀的暴力场景却又给我北野武和杜琪峰黑帮电影的错觉,更多场景却出乎意料地渗出超现实的意味,最后打出向墨西哥导演 Alejandro Jodorowsky致敬的字幕进一步证实了此前种种暗示。
图文版 ▶ http://www.mplus.com.tw/article/317曾执导过“末路狂奔三部曲” , “落日车神”的丹麦籍坎城金奖导演尼古拉斯绕组雷弗恩新作“罪无可赦” (只有上帝宽恕) ,演员找来第二次合作的加拿大男星瑞恩·高斯林和英国老牌女星克里斯汀·斯科特Thomas,因剧情背景设定在泰国,剧组也特别远赴泰国唐人街拍摄,并找来泰国当地演员。
包括泰国性感女星兼歌手身份的Yayaying Rhatha Phongam和在片中担纲重要角色的维达Pansringarm 。
初看到本片的导演卡司阵容和预告片,影迷们一定都和我一样预设这是部声光十足,让人肾上腺素爆发的动作片,但观影时却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素有“丹麦昆丁塔伦提诺”之称的导演Nicolas曲折Refn在电影中呈现个人风格强烈的暴力美学,片中的确充满暴力、血腥、复仇和性感女人的元素,但却不是依靠动作特效取胜,而是步调缓慢极为纯粹的暴力美学。
剧情内容虽简单直白,但许多画面运镜和安排,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导演想传达的讯息,就连男主角Ryan高斯林在接受访问时,也表示他并不全然的了解整部电影。
即便电影结束时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绪,但本片中还是存在许多亮点。
以英国老牌女星Kristin斯科特Thomas来说,以往我们总是刻板印象的认定她就是存在于英国古装剧中,带有优雅气质的古典美女。
但本片中她饰演的Crystal是强势美艳的母亲。
据说Kristin ·斯科特·托马斯在演戏中一段脏话飙骂的桥段时,重复演了八次才完成。
虽然《罪无可赦》在IMDB的评分上,影迷们并没有给予高分评价,本片所展现的暴力并不具有娱乐效果,但却真实的反应“暴力”这件事,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讯息。
本来是不想写这片子的,但是看到豆瓣很多装逼的,纷纷在分析导演大量的灯光颜色运用,以及手的暗示,泰国警察刀的运用。
我想这里大多数的人是没有在影院里看到这部片子。
如果在巨幕下,一部90分钟的电影,充满了大量的蓝红色,除了视觉疲劳,就是想早点走人。
因为真心是看的很累呀。
最奇葩的是,那泰国警察总是没事来个KTV,我靠了去。
真的很想骂。
本人是很喜欢导演的DRIVE,特别是几场光的运用太让人赞叹了。
但是这部,真的是只有神才可以去原谅。
如果你们大赞特赞,导演的蓝红光的用法,麻烦多看点时装杂志,这种打光技法这两年都已经被用烂了,或者你要找到来源,70年代时装杂志早就开始用这种光。
或者比如天生杀人狂,里的几场黄绿灯光的戏,但是都是为了更好的支撑故事,表现主角的内心情绪。
但是这部电影,这些灯光,完全没有更好帮助故事走向,无非就是把这部片子打造成一个非常非常有风格的暴力灯光片。
而必须说的是,这部片子的预告片,真心是太好看了,我在电影院里起码看了十遍预告片,每次都让我更想看这部片子,但看的结果非常的失望。
故事其实很简单,而主旨其实也就是以暴制暴,最终还是被暴力所害。
比如警察,这个警察就相当于很多港产里那种,觉得司法正义不可信,要用一种个人的暴力,去纠正,去惩戒那些人。
比如片头,当那女孩子被杀,场景大量红色,而女孩的父亲和警察是在蓝色的一方,而之后警察把“权力“交给父亲,那父亲杀了强奸并杀害女孩的人,之后父亲站在红里。
即有罪。
于是,警察要处置有罪的人。
而之后也大抵是这种来处理。
其实警察的形象类似于阿修罗。
性狠好斗,那场他处置外国佬,就很明显证明,人家不是一刀解决,而是一点点折磨。
而他那把随时可以拿出来的刀,也不过就是处决的象征意义而已。
高司令的戏份,手,导演老是拍他的手,想让忽略都很难。
相对于警察的刀,高司令的武器其实也就是手而已。
当然导演那几场,摸泰国妹的戏,当然让手更多一份性涵义。
而且与母亲的戏,无非就是表达下西方的俄狄浦斯情节,杀父淫母。
而警察平时裁决别人的性命,到最后自己的家人,也无能力保护,也就是一个报应,以暴制暴最终没有结果。
高司令最后的选择结束了这个循环,于是,最后是开放式结局。
所以麻烦各位看这装逼电影的豆瓣er,别多么装逼的分析此电影。
给三星都已经不错了。
整部电影也就是西方导演对东方文化,佛界文化,东方传统的一场意淫。
而且意淫的很失败。
拍电影,起码先把故事讲好先。。
不过鉴于这个故事简单到不行吧。
麻烦导演还是重视下剧本吧。
咳。
当然出来混,总会拍几部烂片。
不过,能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也算奇葩吧,或者为证明电影节是大肚容百川吧。
非大众电影。
所有沉缓扫过的镜头,都是在试图把大脑中刹那间闪过的万千意象呈献给观众——这些意象及其串联是如此的主观,以至于呈现给任何第三方,结果都是发散、疏离的信息获取;唯其如此,当我们看见了那些暗红色的、横穿岁月的晦暗因果中的些许片段,我们会相信,灵魂之罪唯有神可以饶恕!
一部讲述罪与惩、母与子、性与暴力的题材的影片,整部电影的手法很类近王家卫,但不同的是导演利用很多暴力的镜头演绎其暴力美学,血的出场镜头可不少,哈哈这是一部节奏相对较慢的电影,可能对平时看惯快节奏的观众有所不适。
但慢节奏的好处是可以更多时间品味导演的画面镜头和故事隐喻,而导演很想王家卫的另一个特征是场景的布局很细致,影片拍摄的地点是泰国,我十分喜欢导演所布置的泰国卡拉OK舞厅,很泰国特色的中华元素。
原创翻译,歌词是朋友在google搞的Tur Kue Kwam Fun Nai Jai Chun (You are my dream in my heart,)你是萦绕在我心中的梦Piang Kwam Fun Tee San Glai(a faraway dream,)一个遥远的Dung Kwa Dao Bon Fah Glai(like reaching a distant star.)如星辰般Mai Mun Jai Ja Kwa(Unsure to reach that.)不可触及的梦Priab Dung Dork Mai Hang Kwam Wung(You are a flower of hopes,)你是一朵绽放着希望的花Mee Kwam Fun Tee Gwang Yai (Big dreams)一场无边的梦Hark Mae Tur Piang Kao Jai(If only you understood me,)倘若你能够理解我Chun Mun Jai Suk One(I'm sure that day would come.)我相信你会的Ja Long Kwai Kwa Har Kum Torb(I will try to figure this out.)我盼望有朝一日Fun Kong Jing Suk Krung(Dreams may come true one day.)这个梦会成真Ja Mee Kwam Ruk Hai Tur(I will have my love for you,)我对你的爱Yarng Har Krai Ma Priab Muen(Like no one else can do.)独一无二Ja Long Kwai Kwa Har Kum Torb(I will try to figure this out.)终有一日我将明白Fun Kong Jing Suk Krung(Dreams may come true one day.)梦也不再是虚幻Ja Mee Kwam Ruk Hai Tur(I will have my love for you,)我会全心地爱你Yarng Har Krai Ma Priab Muen(Like no one else can do.)无人能敌Mae Tar Mee Tur Yoo(As if you were here.)你的面庞似乎已在我的眼前浮现Mee Piang Rao Song Ruk Gun Yoo, Kang Kiang Gun Sa Mur(There's only two of us, loving and being by each other's sides.)我们好似世上仅存的二人,相爱着守候彼此Nai Jai Luem Plur La Mur Tuen(My heart has woken up.)我的心扉已经敞开Fun Yung Koi Lork Lorn (Fun Yung Koi Lork Lorn)(Still that dream haunts me.) (Still that dream haunts me.)魂牵梦绕Hai Jai Mee Tae Tur, Mae Mai Mee Tur Yoo(I breathe only for you, although you are not here.)你是我生命的源泉,即使你并未在我身旁
电影的本核始终应该是内容和故事,表现形式始终应该是为内容和故事服务的,就算是要装B,基本的逻辑还是要有的。
1、男主和哥哥是地下格斗的庄家?
既然是地下,开场那个女的为啥要偷偷摸摸的拿钱,地下拳场,开张就不合法出筹码压选手不是越公开越好麽?
搞得跟地下党一样。
2、男主的哥哥去寻欢,为啥要杀了妓女?
杀完妓女不跑等警察来抓,警察来了之后不抓让受害人父亲来,还让这个父亲棒杀了外国人?
给我个理由先3、警察头子知道有仇家来寻,把女儿藏起来?
但没藏好?
4、男主的母亲,就是女大BOSS,很嚣张,但是很弱,一刀被毙,凭啥嚣张?
就因为是泼妇?
我承认,我不喜欢这种故弄玄虚的片子,节奏缓慢,暴力不够
话不多说,直奔主题。
长刀面瘫警官杀人的原则是:你如果威胁到我的生命安全你就得死,而且是要被我亲手杀死。
比如气场强大的妈妈,妈妈委托雇人的酒吧美国老板,老板雇来的逃命未遂的长发男。
而砍手的原则是杀一个人,砍一只手,这里电影里面最多是杀两个人,所以杀两个人以上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
比如为了女儿而杀死男主哥哥的父亲,被砍了一只手,他在求情的时候还说他是为了女儿,而警官则说那也没有叫你杀人,所以砍了他一只手。
比如最后高斯林两只手被砍,因为他杀了警官家门口的警察和自己的马仔。
太卖弄...腔调和可看性没平衡好。
那样的妈砍死多少遍都不嫌多……整部电影就跟跳大神一样,至少[亡命驾驶]还有个原声可以享受,所谓表演只要绷着脸没表情就好了,装逼装大发了这回,至少不是我的菜。高司令真的可以少演点绷脸电影,最近的几部类型太相似了。
渐行渐远的无奈
小片儿还不错诶,低于三星就说不过去了吧。
本来冲着高司令来的,结果被人揍成那个熊样,故事讲的那叫一个烂,演员全都自带慢镜,画面倒是挺精致,感觉导演像是拍写真的出身
完全拍出了泰国的异域之美!摄影非常风格化,节奏有点儿慢。夜景很多,很少自然光。泰国警长有种隐藏不住的喜感。高斯林是一个为了酷作品,不担心自己成为棋子的演员,这一点和梁朝伟很像。(720P)
三星给最后五分钟,其他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半小时的故事花了一个半小时才讲完,还搞得那么五颜六色的,真是装逼
8.8 相对于drive,尽管在故事方面不如它,但我更喜欢这部,故事虽简单粗暴,可完成度还是高,影像化到了极致,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真的帅的不要不要的,血肉横飞的画面加上迷幻般霓虹灯色彩,把审问杀人的气氛营造到了最高点,看着真的太爽,中间电子配乐下的拳击对决我只想说,没有比这个更装逼,但是却不尴尬的了,每一秒都充斥着色彩的流动,真的不爱不行,故事的短板完全可以被掩盖掉
镜头和场景还是要大赞的,在所有创造性的外化的形势下,讲了一个极其无聊的故事。
瑞恩·高斯林近年的作品怎么会这么烂,难道是接片不慎吗?
aside from its cultivated violence, and perhaps operatic gore, I surprisingly found this likeable, despite a few couples leaving half-way. There's so much being explored, from feminism to empathy.
如果能再装逼一点就好了。(很多人给这个片打一星两星,说它太装逼,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个片装逼不够。)
重口的风格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装神弄鬼
说不上神马。。感觉不太好
本片生动地告诉大家:为什么当年玩《街霸》,小伙伴们都爱选泰国老警。
暴力,重口,无剧情,画面冷文艺,时空感强烈,装逼,血腥,色情差了一丢丢。虽无张力而且逻辑性不够,但我喜欢里面很多画面。却也打消了去泰国玩的念头。
形式大于内容,私人的狂欢
逼格儿很高7.6
无法直视的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