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魔女库伊拉》是迪士尼近年来将经典动画角色搬上真人舞台的又一次大胆尝试,这一次,聚焦于那个臭名昭著的时尚反派——库伊拉。
石头姐的演绎赋予了库伊拉新的生命力,她的魅力与疯狂并存,成为了影片中最具吸引力的元素之一。
然而,尽管在视觉和时尚表现上可圈可点,电影在剧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上却显得力有未逮。
影片的故事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朋克摇滚文化的兴起为库伊拉的登场提供了理想的背景。
然而,剧情的发展却未能充分利用这一充满可能性的时代脉络。
故事线显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些俗套,仿佛是为了推进而推进,缺乏真正的情感冲击力和逻辑连贯性。
电影试图通过库伊拉的成长历程来探讨反派的起源,但这些尝试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心理剖析,使得角色的转变显得突兀而不自然。
不可否认,电影在视觉呈现上堪称一场盛宴。
服装设计、场景布置以及色彩运用都极具时代特色,尤其是库伊拉的多变造型,不仅展现了设计师的巧思,也反映了角色的个性转变。
这些视觉元素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时抢走了故事本身的风头。
然而,过分强调视觉上的震撼,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剧情的薄弱,造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观感。
作为一部以反派为主角的电影,本有机会深入挖掘库伊拉复杂的内心世界,揭示她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痛苦。
遗憾的是,影片中的库伊拉更多时候只是遵循着传统反派的剧本,她的行为缺乏足够的动机支撑,使得角色的深度大打折扣。
石头姐的精湛演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但她所饰演的库伊拉仍无法逃脱被类型化和模式化的命运。
2023.1.4看黑白魔女库伊拉,好他妈漂亮的衣服,好他妈漂亮的场景,而且她居然没有丝毫挣扎就把生母送去了监狱,天啊,我真的看烦了剔骨割肉还没法两清的痛苦东亚戏码。
添两张图片45521478866325558886665545856321447563214889665547863224889555
库伊拉“生而为女,听我怒吼”的口号喊得挺响亮,可惜除了强烈的讽刺意味以外和影片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剧情的硬伤多得数不清。
没法就这么忍下去所以姑且数一数:1.库伊拉设计的天赋从何而来?
从小作为孤儿流落街头,生存都成问题,小丑是一个成年人尚且被小混混殴打戏弄,一个小女孩怎么有精力在自保之外学习时尚设计?
就因为她亲妈是时尚大师,所以她天生就会?
又是天选之子那一套?
和花木兰同样的套路是挨骂没够吗?
谢谢啊迪士尼,对努力奋斗的普通人来说真是激励人心啊。
2.男爵夫人的恶从何而来?
为什么一个有地位有财富有好老公的女人会一开始这么坚定地要抛弃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经常随随便便杀个人?
灰姑娘里好歹给了凯布后妈几个场景表现她被冷落,这部真就完全把反派当工具人给库伊拉抬轿呗?
真是浪费了艾玛汤普森的演技。
3.库伊拉为什么能这么轻易的获取男爵夫人的信任变成她的随身跟班?
因为午饭做得不错?
一个这么有权势的女人在伦敦找不到一个好厨子,身边一堆设计大师却被刚入行的小姑娘的作品惊艳,编剧,求你不要用脚写剧本了。
4.库伊拉的复仇计划为什么总是要搞个大新闻?
街头小偷最合理的选择应该是暗中搞破坏偷东西,但这部为了让库伊拉穿上裙子出场显然已经不顾一切。
总是要在目击者和保安最多的时候搞事,大场面又没能刺激到让人忽略主角的智商,瞒天过海美人计虽然票房比较拉起码计划还算周密,这部最大的噱头火烧裙子那段完了之后竟然是两个人凑到一起聊天讲话?
5.库伊拉打击反派的方式主要是“穿得比她更美”,这是我最忍不了的地方。
2021年了,写女人撕逼还是只会靠雌竞。
你明明可以靠掷地有声的台词扎心,可以拍悲哀的不顾一切的互殴,可以拍用脑子拉关系搞事业的商战,你就算不会也可以到男人片里抄,这些都多得是。
不,就要拍女的换裙子穿。
全片贯穿始终的漫不经心的气息是最令人恼火的。
两个小时,它一直在冲我的脸,用漏洞百出的主线、反复出现的随机的意义不明的桥段、简陋的场景、仅有一张脸谱的角色、烂得稀奇的CG特效反复告诉我,女人的故事,没什么必要精心打磨。
爱乐之城女主的服装也是重头,但那完全是为故事服务的。
Mia默默无闻时会穿鲜艳的裙子吸引眼光,功成名就人人都能认出她时就换成了简单的黑白。
精挑细选的配色和摄影是美的,故事苍白只有裙摆乱翻不是;唱出角色哀戚和爱意,随她们一起成长变化配乐是美的,自知拙劣所以狂加、妄图抓住观众注意力的摇滚不是;把女性当成有热情有追求的人去刻画的故事是美的,觉得只需要多给女性几套裙子就行的故事不是。
我就是女的,真正该听到怒吼的是这部片子。
你烂死了。
《黑白魔女库伊拉》是迪士尼将经典动画角色搬上真人舞台的又一次大胆尝试,聚焦于那个臭名昭著的时尚反派——库伊拉。
影片由克雷格·吉勒斯佩执导,艾玛·斯通、艾玛·汤普森领衔主演,以其独特的朋克摇滚背景、复杂的剧情结构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广泛关注。
一、叙事线条与剧情展开电影《黑白魔女库伊拉》的故事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朋克摇滚革命时期的伦敦,讲述了一位名叫艾丝黛拉的年轻骗子如何成为兼具疯狂、时尚和报复心的库伊拉。
影片的叙事线条清晰而富有张力,从艾丝黛拉的童年开始,通过一系列关键事件,逐步揭示了她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艾丝黛拉的童年并不幸福,天生具有黑白头发的她被同学嘲笑,甚至被孤立。
在一次校园晚会中,她目睹了母亲被男爵夫人的斑点狗推下悬崖的惨剧,从此成为孤儿。
这一事件成为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她决心用自己的设计天赋让自己出名,并找到机会复仇。
艾丝黛拉在街头流浪时遇到了两个小偷,他们成了她的朋友,并一起建立了自己的生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艾丝黛拉的时尚品味吸引了冯·赫尔曼男爵夫人(艾玛·汤普森饰)的注意。
男爵夫人是时尚界的传奇人物,她欣赏艾丝黛拉的设计才华,并邀请她到自己的工作室工作。
然而,艾丝黛拉很快发现,男爵夫人正是杀害她母亲的凶手。
在男爵夫人的工作室,艾丝黛拉逐渐揭露了自己的身世,并在愤怒中转变为库伊拉。
她设计了一系列阴谋,最终成功地将男爵夫人送进了监狱。
影片在库伊拉站在时尚界的巅峰,享受着复仇的快感中落下帷幕。
二、深刻启示1. 时尚与个性的表达影片通过艾丝黛拉(库伊拉)的成长经历,展现了时尚作为个性表达的重要方式。
艾丝黛拉从小就对时尚充满热情,她通过设计独特的服装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男爵夫人的工作室,她更是将自己的设计才华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作品。
时尚不仅成为她复仇的工具,更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2. 复仇与内心的挣扎影片的复仇主题贯穿始终,艾丝黛拉(库伊拉)的复仇之路充满了内心的挣扎。
她一方面渴望复仇,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的善良与软弱。
在复仇的过程中,她逐渐发现男爵夫人并非完全邪恶,她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
这一发现让艾丝黛拉的复仇之路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也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复仇行为。
3. 自我认同与成长影片通过艾丝黛拉(库伊拉)的成长经历,探讨了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艾丝黛拉从小就被视为异类,她的黑白头发和独特的性格让她无法融入社会。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复仇的过程中,她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内心,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这一成长过程不仅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也让她学会了宽容和谅解。
三、不足之处尽管《黑白魔女库伊拉》在视觉和时尚表现上可圈可点,但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剧情节奏过快影片的剧情节奏过快,导致一些关键情节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例如,艾丝黛拉(库伊拉)在男爵夫人工作室的工作经历和她的复仇计划都显得过于简略,观众难以深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复仇动机。
这使得影片在情感深度和人物塑造上略显不足。
2. 人物形象单一影片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复杂性和层次感。
例如,男爵夫人被塑造成了一个纯粹的恶母形象,她的行为和动机都显得过于简单和直白。
这使得观众难以对她产生足够的同情和理解,也削弱了影片的情感冲击力。
3. 复仇主题的过度渲染影片在复仇主题的渲染上过于直白和强烈,导致一些观众可能感到过于压抑和沉重。
虽然复仇是影片的重要主题之一,但过度的渲染可能会让观众感到疲惫和厌倦。
如果影片能够在复仇主题之外更多地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可能会更加吸引观众。
综上,《黑白魔女库伊拉》是一部充满时尚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影片。
它告诉我们,时尚不仅是外表的装饰,更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复仇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快感,但内心的挣扎和成长才是更加重要和持久的。
——摘自公众号“公务员树洞”
这是迪士尼的反叛童谣,反叛,但还是童谣。
我就知道,迪士尼不会真正拍一部恶人为主角的电影,即使这个人物在其他故事中是真正的反派,即使影片或多或少带有一丝莎翁悲剧的意味,但总体而言,依然是“正义”战胜“邪恶”式的童话故事(复仇中甚至没有死亡)。
我没有看过原著,仅从本片来看,作为《101忠狗》中大反派的前传很难站住脚,在影片结尾我几乎看不到库伊拉对斑点狗的厌恶和憎恨,甚至有一种收入麾下的感觉,很难想象日后会成为屠狗魔王。
而换一个角度,带入70年的英国伦敦朋克摇滚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一背景,反叛的意味就跃然而出了。
一个女孩出身于乡下的工人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少年时移居伦敦,从未受过专业培训,却因为大胆而极富颠覆性的服装设计横空出世,震动时尚界,甚至影响一代文化潮流。
这可以是影片中的库伊拉,更是现实中的朋克时尚教母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人称“西太后”。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都是红色系的头发,黛依拉的颜色稍微深一些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萧条和抑郁的情绪充斥着英格兰,特别是蓝领阶层。
而即便是这种情况下,服饰依然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时尚在很大程度上由财富多少和阶级高低定义和引导。
与此同时,朋克作为一种亚文化也开始蓬勃兴起。
维维安将传统服饰打碎重构,将反叛的朋克精神和无政府主义态度融入服装,美化为外在实体,展示了时装和服饰如何融入高度政治化的世界,挑战着传统财富、阶级和地位的服饰观念。
维维安“海盗”系列
库伊拉设计的橱窗在影片中,这一背景即表现为库伊拉以底层身份逆袭挑战传统服饰文化霸主的代表者男爵夫人。
70年代维维安的设计中大量采用皮革、橡胶、铆钉等元素,这些都或多或少在影片的服装造型中有所体现。
而在昂贵的衣料上有意撕成洞眼或做撕成破条的"跳伞服装"这一创意,我甚至有理由怀疑正是影片结尾悬崖跳伞的灵感来源。
(当然纯属个人瞎想)
影片中的服装而提到英国70年代的朋克运动和维维安·韦斯特伍德,那么另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便是马尔科姆·麦克拉伦。
他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朋克乐队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的组建者、经济人,也是当时维维安的伴侣与合作伙伴,可以说正是由于麦克拉伦的影响,才促使维维安走上了朋克教母之路。
维维安与麦克拉伦二人在伦敦共同经营的时装店为当时摇滚朋克的重要据点,是自摇滚乐问世以来青年文化发生的最重大转变的基石。
店名在70年代几经更改,从“Let it Rock”到“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再到“Sex”,直至“Seditionary”。
每一个店名都是一次宣言、一种立场的肆意表达。
没有人能像他们那样成功的将朋克商业化并营销。
也罕有服装设计师能够像维维安一样将其影响力拓展到时尚领域之外,并且影响至深。
影片中开服装店的阿奇,没找到他在店里的截图,先勉强用这个,气质拿捏的很微妙麦克拉伦是一位反政府、反传统思想的反叛朋克,在他主导下的性手枪乐队大量作品都旨在揭示社会本身的病态和既成观念的腐朽,并且由于攻击性和讽刺性过大而屡遭封禁。
性手枪乐队代表作《上帝保佑女王》性手枪乐队最为知名的一首歌曲是《上帝保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而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在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登基25周年纪念日时,于泰晤士河的游轮上狂嚎《上帝保佑女王》,直到警察赶到将他们抓捕。
部分歌词更加让王室难堪的是,此时的性手枪乐队竟然还登上了BBC排行榜冠军,BBC不得不将他们的歌放到第二名,以平息风波。
而这句著名的“there’s no future”几乎成为所有朋克人民的呼吁口号。
暗示的不要太明显这一传奇事件几乎被影片直接搬上银幕,最高潮的那一次对垒,就是一场摇滚live时装秀,充满了扭曲的台步、反叛的装束,同样直至警察的追赶和逮捕才一哄而散。
而库伊拉避开警察回到住所时干脆唱了出来!
影片中的live秀,还是没找到回家唱歌的图,坐等上线所以在这一层面上,在我看来,库伊拉作为反派影片,并不是表面上的恶,不是追杀斑点狗的老妖婆,也不仅仅是莎翁悲剧式的复仇人物。
在疫情肆虐,全球经济下行的当今世界,重拾当年的朋克反叛精神,应该别有一番深意吧。
毕竟维维安曾经说过:“时尚是我谈论政治的借口和方式。
”
2013年大秀发布现场,高举环保条幅顺便延伸一下,八十年代维维安曾在Taler杂志封面完美cosplay了撒切尔夫人,更大胆配文“this woman was once a punk”。
杂志出版发行后火爆一时,然而责任编辑却立刻被炒了鱿鱼。
扮相简直一模一样还有影片中库伊拉开着大型垃圾车撞向警察局的一幕,也是直接让我联想到2015年为了抗议使用“液压破碎法”开采页岩气破坏环境,已经是“西太后”的维维安驾驶一辆装甲车直奔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位于约克郡的私人住宅,领着一帮年轻人声讨反对。
真的帅气十足
维维安也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
影片中这场垃圾车时装秀,不仅服装制式颇有西太后风格,也十分符合其环保达人的人设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西太后的时尚品牌还是朋克音乐,似乎都已经沦为亚文化中的亚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在这样一部影片中看到当年这些时代背景和朋克精神的投射呢?
对大部分的观众而言,这只是迪士尼又一部童谣而已。
迪士尼只能是迪士尼,不会真的迈出真正反叛的一步。
即使主创埋了一条如此明显的“暗线”,也只能是一曲带有反叛色彩的童谣。
何况以上种种,仅仅是我出于个人经验的一点猜测和联想。
PS. 打倒阶级宝座上的主人,自己坐上宝座,又是另一个维度的有趣故事了。
故事情节有点失真,人物关系也不够真实,情感描述时而激烈时而淡漠…,但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把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种种,拍进电影。
片中有一段长镜头,从Liberty百货公司屋顶,到大厅,到珠宝专柜,到洗衣房,最后到女主,看的有点头晕… 也许摄影师想表达百货公司的繁华和刚入职不被重用的女主的落魄之间的对比吧。
(感觉这句话有点长,也不太通顺)…下午刚好学了一节关于色彩的课,我发现这部片子的色彩用的很好看,在片子里看到了对比色,同类色,还有补色。
加上时尚的元素,显得很有逼格…嘿嘿…这部电影最关键的一个魅力是插曲都好好听,观影期间,我无数次拿起手机qq音乐“听歌识曲”,最喜欢插曲《Love Is Like A Violin》,真的听醉了!
Estella对着喷泉的方向和养母的对话那一段,演技赞赞哒ps.很想知道,片中女主发型(黑白各一半)的灵感,是不是来自《Cheap Thrills》的主唱Sia Furler!
【主观评分:7.5分】【海报&基础信息】🎬
【剧情概述】💊一个性格乖张的小女孩立志成为一位时常服装设计师,想通过击败杀母仇人成功上位,结果最后发现杀母仇人是生母,最后狗血的试探人性的恶下套之后把生母送进了监狱。
【评价感受】🤨非常棒的视觉盛宴,剧情就完全童话化了,正常人家养斑点狗的确实少,不感觉这种狗好看还意外的聒噪。
天才往往伴随着不少性格变态成份,女主生母这个角色塑造的我能印象深刻好久,天生的领导人,先天暴君体质艾玛·斯通和艾玛·汤普森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
她们都是英国女演员,但年龄相差较大,没有血缘关系。
艾玛·汤普森出生于1959年,而艾玛·斯通出生于1988年。
// 看姓还以为亲属关系。
说实话有些心疼女主的两个一起长大的流浪汉发小,在一个小队伍中完全没有说不的权利。
【印象深刻】💾第一次正经的亮相就感受到超脱凡人的自信
第一次反转,女主知道了导致母亲身亡的不是自己,从自责瞬间转向仇恨
邪恶的找到自己童年的朋友帮忙做新闻舆论
这个妆照是没想到了,直接在脸上喷了一个 the future 高调宣战旧时尚,太飒了镶金的衣服被偷换成了昆虫的卵。。。
这个是有些头皮发麻,不过没感觉那件屎黄的衣服本身有啥能称上美和时尚的部分。
差点以为电影要洗白,幸亏保留初心了到最后
黛伊拉是男爵夫人的女儿,被她抛弃,由养母养大。
她从小性格独特,特立独行,调皮捣蛋,被当地学校拒之门外。
养母把她带到伦敦,找男爵夫人寻求帮助,却被男爵夫人推下悬崖。
黛伊拉与街头流浪的两个男孩子一起长大,靠偷东西生活。
黛伊拉有设计天赋,被男爵夫人看中,到她身边工作。
黛伊拉有机会发现是男爵夫人杀死了养母,决定报仇。
她改名库伊拉,与阿布合作,设计出最时尚服装,将男爵夫人挤出时尚界。
男爵夫人于是计划烧死库伊拉。
男爵夫人管家知道黛伊拉身世,救出她,告诉她真相。
黛伊拉仍决定报复男爵夫人。
慈善晚会上,黛伊拉站在养母曾经站着的地方,将警察和嘉宾领到看台上,对男爵夫人说出自己的身份。
男爵夫人不知道看台上有人,故意与女儿相认,要抱抱女儿,却一把将黛伊拉推下悬崖,警察将其捉拿归案。
黛伊拉身上有降落伞,逃生后以库伊拉身份继承了黛伊拉以及男爵家的家产。
黛伊拉有男爵夫人蔑视一切、自我独尊的基因,但在养母的爱的教育和扶育下,懂得关爱他人,成为与男爵夫人不同的人。
我不是很能理解给迪士尼电影评价人物不立体,内心转变描写不够细致,剧情拉胯的人。
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给迪士尼这样的期待,就好像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期待速度与激情有立体的人物塑造一样。
真的没必要用六边形全s面板这样的标准去评价一部特定文化体系下的电影。
它就是一个迪士尼的电影,也不会好到哪里,也不会差到哪里,在这个范围内做得好就可以了。
这些人给出的2星是在给迪士尼电影文化打2分,并不是在给这部电影打2分。
我觉得这样的打分毫无意义,因为你可以给所有的迪士尼或梦工厂用同样的理由打2分。
要我说,看时装秀可比看速度激情舒服多了。
This is fashion. this is culture. 还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比如金蝉衣服,还有一烧就没的白色袍子,还有很多人都提到的垃圾车,真的是惊喜连连。
要是说人物方面,我觉得stella十分emma stone本人,但是cruella的psycho的一面也演得非常棒,够hysterious唯一的遗憾就是里面的男人穿的都太丑了。
咱们的cruella不给自己的小弟们好好打扮打扮么!!
不过2nd time around的小哥真帅!!
穿衣服真好看!!
是我的菜!!
jasper和另一个小弟穿的一直是street的打扮,也不是不好看,但跟cruella比起来就完全不fasion了
穿普拉达的女王中二版伪时尚片,洗白反派的办法是塑造一个悲剧后增加一个更极恶的反派,剧情跳的太快但我的老婆艾玛斯通实在是太过朋克哥特美丽男爵夫人这种纯恶我还挺喜欢的不画饼就是追求前进,所有人都是她的工具人和绊脚石,说白了「把你当牛马那就是真的牛马」Everyone else is an obstacle.I might died like so many brilliant women.更倾向于双女主,因为全程这对母女都像是一环扣一环的宿命迪士尼如果会赚钱的话不如拍个女反系列,把白雪公主后妈也一起带上,又华丽又狗血真热闹的大爽片伏笔铺的一个比一个好就是三段式层次衔接的太生硬,生动展现了对时尚圈的刻板印象视觉盛宴精神污染,服装核心概念每一个动作台词造型都有种迪士尼精心设计过的抓马感「诶你别说这一点我真喜欢」垃圾堆里能开出花,黄金的蛹里诞生的也只是咬人的飞蛾,那就是披着狗皮做的大衣下的CruellaI choose ME.
原来Sia还会演戏。
英国郑爽想要打掉孩子未遂,于是遗弃小孩,小孩长大后回来报复她的故事。迪士尼编剧如此迁就八组女孩的道德水准和想象力,电影怎么可能好看?
一星給服裝設計,一星給所有演員的演技,半顆星給劇本,半顆星給主題曲,半顆星給化妝,半顆星給藝術指導。電影總體真的可以,迪士尼近年真人電影最佳,本年度最時尚電影,石頭姐可能會得一個金球獎最佳喜劇類女演員提名。
这个库伊拉并不怎么酷
非常风格化,服装太棒了,有Vivient Westwood的朋克、McQueen的诡异生物和John Galliano的酷儿,几场服装秀大戏抢眼过剧情本身
暗埋了迪斯尼价值观的爽片。用一个“白雪皇后”式的新反派洗白了原来的反派。因为是迪斯尼的主角,所以没有复仇杀人、没有真扒狗皮,所以反“反繁殖”。摇滚、朋克、哥特,超级棒的歌单,明显的灵感来源Vivienne Westwood和麦昆,都让我想到以前的一些经典朋克片或cult片。Bad ass库伊拉是一个非常适合Emma Stone的角色。摄政街喷泉旁和长毛狗一起喝茶。在令人眩晕的长镜头中看到了百货公司Liberty的秘密建筑结构。悲伤的另一个阶段:复仇。“我怀念极端”。最后体现了阶级团结吗?还有当下流行的自组家庭?
是酷酷的片儿,但Emma Stone....太不酷了。
果然豆瓣评分只能作为参考,本来没报太大希望的,看了之后发现这完全是我的菜!你可以永远相信迪士尼!这部简直是超前版的《穿普拉达的女王》,比起最后又回归土味的安妮海瑟薇,我更喜欢这种狗血剧情脑洞大开视觉华丽的库依拉大女主。刚开始认为是天才捡垃圾都会发光的,不要停止创作。多看多学汲取灵感,没想到最后又回归了血统论。不过她最后融合了养母的善良和生母的才华真的是非常完美的结局了。经典台词毒鸡汤“你不能在乎任何人,其他人都是障碍。如果你在乎障碍物的感受,你完了,如果我在乎任何人或事,我可能死了,像很多聪明的女人一样,充满看不见的天赋还有一颗充满伤痛的心。你有自己品牌的天赋,但你是否有杀手本能则是另一个问题”
两位神经质影后的抓马秀场,火花不输《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也因为追光灯全在主角身上,导致团伙里的两位男士(其中一位居然还是「理查德·朱维尔」?完全没看出来)和小学同学全部沦为功能性角色。一边固守血统论,一边「弑母」,迪士尼的套路虽然已经没太多新鲜感,但这一部至少趣味度和观赏性都OK了。(第二部开头都想好了:你妈又越狱啦!
预期很高,实际很高,是名副其实的高潮迭起,层层递进。不是伟大的电影,确是精彩的电影。
迪士尼现在能有少少新鲜感吗,连这么多时代金曲堆在里面都显得无聊。
从故事到演绎无一不在用力过猛,仿佛《小丑》走进了《穿普拉达的女王》,故事老套与粗糙程度瞠目结舌,不仅是同类型女性题材中最流水线的,更可以说是迪士尼水平的全面倒退。继承了从《沉睡魔咒》而来的邪魅妖娆,石头姐却只理解到解放天性般的癫狂,远不如安吉丽娜朱莉克制,角色的积蓄与爆发突如其来,也直接导致了反身桥段没有实现人物的蜕变。满纸荒唐的说教台词、意料之中的巧合套路,让一个或许可以充满魅力的女反派难以自圆其说,人物层次暧昧不明、角色魅力荡然无存,只剩下那些靠金手指强行上升的空洞自嗨,成功塑造杰克苏的对应款———女版歪嘴赘婿。
垃圾车里那朵花真是绝了
超好看的!明明就很酷炫为什么差评这么多,造型画面和剧情都很酷炫,要讲的人物关系其实很深刻,暗黑变装秀创意小趣味也很有意思,今年院线观影最佳!
小时候家里有101真狗的碟片,但只记得记得很多狗上桌和人吃饭,还有格伦差点被做成蛋糕的场景。童话的B面,感觉剧情处理上没有沉睡魔咒好,太弱了。(看的时候就在惊叹,现在的特效已经能把狗做的那么真了嘛🙊
散场以后一看评分我都惊了,怒打五星拉分!从我的角度这真是电影造梦属性复活了,之前都是看电影给别人造梦,现在造梦终于轮到我了!小众的朋克/摇滚/暗黑风拿到大投资,有几段制作太惊喜了,在大银幕上演绎了梦幻时装秀,我太开心了!主题也是探讨了内心阴暗面/自恋,也理解从形式上说不能深入,挺希望出电视剧的。当然冷静了半小时我接受了,这片风格可能不太对很多观众胃口。不过还是希望喜欢这种设计风格的人越来越多吧~~
一度以为在看穿普拉达的女王,两位Emma携手演两代疯癫恶女
剧情1个小时突然就失去了逻辑 女主精神分裂一样
主演倒是演得还行,其他都不行。。。
啊啊啊啊两位艾玛都是疯批美人啊!!!跟着哪位姐姐我都可!!!完全没想到里面的衣服造型这么绝,这比任何大牌的时装秀都要燃!另外这镜头转场真是太流畅了!再次为石头姐的演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