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PTU里面,这个最好看了。
可能也只有香港才敢拍出这么惨烈的电影了。
国内这种电影肯定审批不过的。
血腥暴力略带色情不说,其所描写的黑暗这点,就决定无法通过。
可怜的底层小罗罗,最终只有以死来告终。
描写的很现实,被震撼了。
看到小罗罗被狂殴,我心里觉得相当难受。
不过这就是现实。
这些人如果没有人来想救,只有死路一条。
刘国昌是在刻意叛离PTU吗?
无枪战,警队内部无冲突……生活在最底层的盲辉,始终玩弄于警察与古惑仔之间,无法抽身解脱。
导演不是在拍PTU,而是在拍边缘人
非常棒的一部电影,香港电影我基本是彻底失望了,但是这部电影,真的不错。
很喜欢象这类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电影,把他们的生活状态用这样残酷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我觉得非常贴切,因为他们确确实实就这么活在我们的周围,只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这种习惯甚至麻木到我们觉得他们似乎生来就该这么贫苦、这么低贱,而且人性的邪恶向来都不舍得放过这些可怜虫们,都很乐意在他们身上再踩上几脚、吐两口唾沫,就好像小孩子看到疯婆子总是象找到乐子一样往她头上大义凛然的扔石头。
但即使再卑微的生命它都有自己的尊严,它也有生存的权利,它们同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幸福的感觉跟阶层的关系不大,当然有钱的人过得更快乐一些是肯定的,可即便是乞丐也有他的快乐,物质的贫困使得普通人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奢侈,因而也容易得到满足。
对于盲辉来说,晚上回来抱着心爱的妓女老婆便是最大的快乐,片里似乎至始至终都没有说盲辉的老婆到底叫什么名字,可能是我没注意到吧,也许是导演刻意的省略——连个正常的名字都没有或者说没有人知道,更多的称呼是“野鸡”、官方的称呼是“北姑”。
她或许是很下贱,她靠卖淫维持基本生活,但卖淫一样有她的自尊,有她的骄傲,这一点或许有人难以理解,卖淫的人还谈什么自尊?
但这是她的意愿么?
但凡有个更好的职业谁愿意卖淫?
除非是很享受这份工作的。
被迫卖淫当然是犯法的,也是非人道的,但是自愿投身与这份行业的话,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跟出劳力去挑砖头、扛煤气瓶一样都是靠出卖身体来换取劳动价值,按劳分配,又不给政府增添负担,做好一些保护措施,其他没什么问题,所以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龌龊,请大家注意,盲辉的老婆在饿的走头无路看到街上的食物她都不愿意去偷,她宁愿靠出卖身体去换,这是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盲辉、北姑对于这份感情的执着和投入,盲辉被人追杀一天后回到家里,他老婆还在工作,他就倒头睡觉,旁边排队的大伯叫他,他还是装死,他觉得只要自己没看到那一切都没发生过,他的老婆只是在做工作而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盲辉在看到他老婆被火爆轮奸和看到老婆为了一块面包帮街道大爷“咬字分开念”的时候会那么生气的原因,因为他心疼他的老婆,或许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强奸妓女”是个什么概念——等完事了,他老婆打烊后,两人一起吃晚饭、洗澡,一起交流工作心得,抱在一起甜蜜的睡觉;当北姑被火烧伤后,盲辉为了她去抢药并推着轮椅上的她飞奔,在停下喘息的时候,他们相视而笑;盲辉被揍时,他老婆宁愿被轮奸换得盲辉的安全;盲辉老婆帮大爷咬就为了换取一点面包并且自己还不舍得吃打算打包回去给盲辉……在盲辉的心中,他的老婆纯洁美丽的跟圣女一样,他们的爱甚至是超凡脱俗的,身体并不代表什么,真正的爱是灵魂的沟通,他们都愿意为了对方付出自己仅有的一切,这让我感动的一塌糊涂。
而后面的剧情也是以这种情比金坚的感情作为前提条件的,也是最让人不齿的,流氓利用盲辉那就算了,结果连警察也一样玩弄这条可怜虫,他的生存空间极其恶劣,最滑稽的是盲辉被蛊惑仔追杀就马上躲到警察那去,被警察玩弄抛弃后跪到阿乐那里去求情,盲辉的这种矛盾表现就好像一只没头苍蝇那样四处乱撞,让人苦笑之于心生怜悯,但即便是这样,他仍然有活下去的渴望和憧憬,因为他还有心爱的女人,他就象个在风雨中提着残灯的迷路小孩,只要守护着这微弱的灯火,他就能感觉到温暖,就不再害怕。
直到他失去一切后,盲辉就象祥林嫂那样在街上盲目的游荡着,这就是大多数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而警察最后说的那段话我觉得很讽刺,他们说他们只是维护一种平衡,否则的话,结局跟阿森一样,这其实是为他们的软弱找借口而已,就像大多数国人想的那样,呆在家里,等着那些少数人去为自己争取权利,可惜那是永远也不会有的,你也许会说,我的需求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我只要象现在这样平平安安得活着就好。
抱歉,在这样的世界里,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被扒得连内裤都不剩。
和平并不会自动降临,它往往是要靠战争和牺牲换取的。
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电影主题是什么了,记得当年还是高三,抱着PSP躲在一大摞资料和书本后面带着耳线看的它。
可能是课堂的气氛本就紧张压抑,也可能是电影色彩本就老陈昏暗,总之等到看完它,就开始怀疑未来。
曾国祥的样子留在那个惶恐不安的岁月里,挥之不去难以忘怀,那个角色加深了我对社会黑暗的认知,也使我在高三繁重的课业里更加惧怕毕业,那时候我只是个胆小鬼。
这个电影算不算是对社会底层努力过活的卑微人们的深刻描写?
还是只是一味的在黑帮电影的框框中深陷泥淖,我一直都分不清。
作为一名业余看客,电影要表达的内容,我只记得一句。
任达华身受重伤后,邵美琪说,我们要做得,是平衡,于是我也就真正理解,公平为何永远达不到。
其实看它的时候,总觉得曾国祥窝囊无用,就算是隐忍的怒火也只算微芒,并不能安抚到谁,就算是他临时的枕边人。
其实完整的情节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那一句“平衡”常萦绕耳畔,那些穿插在菜市场、街角的犹豫和恐惧,正是对我青春的写照。
好歹再为艰难也是过去了。
但愿所有在挣扎的人们,都能各自安好。
我们从不能否认这个世界真的有一群人是无法过上以正常人为标准的幸福生活的盲辉是写到此处其实已经无从下笔我们难道不允许他们如此凄惨吗还是非要给他的凄惨安个罪名想明白此处反而无法指责导演的龌蹉将这种凄惨放到最大给我们看森队的选择呢?
错了还是对了?
我们其实也没资格评价他踏出了维护平衡的那一步而失衡的结果远远超出他的想象这是一部无法评论对错的电影仅以电影技术来说 两颗星来自人物关系的对比和对善良悲悯的向往
說白了。
就是廟街的人。
不是因為那次分毒被抓。
估計頂多時常欺負下盲輝罷了。
怎么能這樣呢你們警察做事。
利用小混混也沒啥。
選個稍微正常一點的吧。
盲輝本身就夠可憐的。
警察也太沒人性了。
= =至于其他的。
就搖頭丸,K粉那些東西。
你說是毒品。
現在別說廟街。
就是大陸哪個城市的鬧市區不賣啊?
抓的完嗎?
賣這個也不賺錢啊。
大家都是求生。
警察又何必無理取鬧。
都說6,70年代香港警察黑。
我看現在跟六七十年代有什么區別呀。
你要是第一次認識盲輝也就罷了。
你們盲輝這么熟。
你們對他不了解?
你們是機動部隊。
你們不是反黑組。
反黑組看見盲輝這樣的。
也不會忍心去用吧。
警察都沒人性了。
真可悲。
一部看了很绝望的电影,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盲辉,遇见黑社会无可奈何,面对put无计可施。
觉得自己不是的算你对。
盲辉和北姑两个小人物无权无势被大时代裹着前行。
遇事求助无门,把人逼疯,做跟随这样的举动,当下大多数put都是让阿森找个借口把他抓起来,北姑遣返回去。
开始以为盲辉不会说话,其实可能是少说话会少两顿打。
那个时代大陆人偷渡过去,看病都贵出好几倍。
Put看得出来他被打他们有困难,不归他们管,最后结局说如果有同情就是阿森的下场,在医院生死未卜。
2008年的电影,到现在依然的put不能有同理心,敢闹纠缠就寻个理由抓起来,庙街制定规矩put遵守,不越界遇见事只要乖乖交人定罪就都有饭吃。
刘国昌和刘家昌,两个名字只差一个字,如今却融为一体。
所以当影片的一开始响起那首《往事只能回味》的时候,我就预料到这部续集跑偏的可能,刘国昌毕竟不是罗永昌,他没有对银河映像的迷信以及对杜琪峰的强烈崇拜,《绝路》就成为一部挂了银河招牌的刘国昌电影。
与杜琪峰、游达志、韦家辉这些银河帮的人员相比,那些外援(林岭东、刘镇伟、刘国昌)所执导的银河电影总是有些异类,《奇逢敌手》执迷与打斗和嬉闹,《无限复活》沉醉在时空穿梭,《爱上我吧》停留在对青春的一种追忆,呈现的都是导演本人的特色。
如果说这些作品是在对“银河风格”进行跑偏,那么刘国昌二进宫拍摄的《绝路》便是对PTU风格的跑偏,它作为一部刘国昌电影已然是合格的,作为一个机动部队的续集,则是远远达不到观众的期望值。
PTU系列以“寻找”为主线,或者寻枪,或者寻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山雨欲来。
杜琪峰和罗永昌很好的把握住了那种平静下的无限张力,让机动部队在大搜索当中一直保持紧张的氛围和悬念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编导们压缩了人物身处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扣人心弦的小格局大事件。
刘国昌的《绝路》则像是一种颠覆,它首先模糊了时间,相较于《PTU》(夜晚到黎明之前)、《警例》(白天到夜晚),《绝路》的发生时间被大大的拉长,造成了节奏的缓慢以及结构的散落,悬念程度大大降低,剧情上则给与了大起大落,伴随着大批量的铺垫,“寻找”的部分也被压缩进最后仅有的半个小时之中。
如果片名改成“庙街故事”也许更形象一些,它近乎于刘国昌上一部作品《围•城》所营造的社区混乱景象,毒贩、妓女、黑社会成为了不二的主角,PTU反而成了幕后的陪衬。
《绝路》在角色上的跑偏也许不是刻意的,只是在渲染上有着明显的轻重之分,盲辉和那个妓女的故事着墨太多,煽情太重,导演为了突出他们被逼入绝境的感觉,制造了无数的殴打、强奸段落,连画面都采用了不一样的昏黄效果。
《机动部队•警例》中的黄昏段落警员的身上笼罩了一层昏黄,是一种不祥预感的征兆,《机动部队•绝路》中的颜色便大多出自一种情感表达,张力却已经不再,盲辉刺杀任达华的动机也显得很单薄,远逊于《警例》中八号警员刺杀上司的那般入木三分的心里刻画。
刘国昌的电影技法其实并不高明,吸引人的大多是故事,从《雷洛传》、《无人驾驶》、《爱上我吧》、《我要成名》到《围•城》,要么去抒发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么挖掘一类绝望到头的残酷景观。
《绝路》类似后者,仍然是一个悲情城市的缩影,融入了太多的暴力色彩和情感纠葛,本身早已经散化了;杜琪峰的PTU俨然就淡化了故事,用一个紧绷的线头去徐徐拉开团在一起的线团,至于在灯光上的处理,杜琪峰喜欢大量的采用单光源照明来形成一种明暗强烈的对比,刘国昌就偏向与多光源的散射,在感观上,杜琪峰习惯于以静制动、以点带面,刘国昌就趋于过火的描绘一种扑面而来的触目惊心,这些分别更多来源于两个人的性格问题,一个冷静而又克制,一个抒情而又直接。
如果说《警例》是关于警察行使自身权利的一种尺度,那么《绝路》有是关于什么呢?
殴打、诬陷、盘问、救赎,似乎是个程式化的东西,最后竟然得不出结果,片子末尾的两刀是非常突兀的,PTU最后的一场座谈会则像是在说教,那个“我们要做的是平衡”的结论总感觉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幌子。
可以看到《PTU》和《警例》在各自的结局都有一种明确的表达,肥沙找回手枪、孖八找回自我的那一刻我们都有一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而《绝路》总像是含混又模糊不清的,我想刘国昌在一开始就迷失了这部“续集”的方向,即使本片的编剧是银河元老之一的司徒锦源,最后一样无力回天。
不可置否的是《绝路》是《PTU》系列里故事性最强的一部,然而它同样是整体跑偏的一部,刘家昌的那首《往事只能回味》贯穿在影片的每一个段落,有些沉郁,有些颤抖,PTU的感觉却早已经消失殆尽。
文/灰狼
挂羊头卖狗肉, 几个只会欺负弱小群体的sb警察就该直接被捅死. 有本事就把庙街扫了, 装什么装. sb导演拍个这片儿估计也被真的警察骂个半死.
没有枪林弹雨的警匪对决,没有炫酷吸睛的飙车场面,没有丝丝入扣的逻辑推理,可是这部讲述的故事,却是整个系列中最为压抑的一部。
这部绝路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深深的绝望,让人倍感压抑和窒息。
众生皆苦,似乎每个人面对生活的苦难,都在做出各种各样的妥协。
盲辉的一生都在妥协,可是却在最重要的时候选择了反抗,最终却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也许所有美好的回忆,早已消散在悠扬的歌声里了吧。
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两小无猜日夜相随,我只有在梦里相依偎
比惨是么?
差强人意。第三颗星给盲辉的刺杀和那个“平衡”的讨论
五星是献给 曾国祥的
真的是太惨了。。
最后一段点题式对白,好瞎。
太特么老套了,糟蹋了“机动部队”这个ip
整个ptu系列都被低估了,尤其是这一部,唯一的缺点是曾国祥演的太过头了
曾国祥、吴乙彤很出彩。同系列中独特的刘国昌导演的视角
刘国昌偏爱现实主义,感情戏过渡,节奏拖沓,故事主线模糊,可观性差。导演有意摆脱银河系的框架,强化个人风格,能理解。
这部太压抑了,最怕这样的片子了
好惨。。。哎哟喂
意境仍在,但冲突过于刻意。
曾国祥演得还不错
曾国祥演得很给力,惨到~~~就是有时候不太像个弱智
严重不喜欢。剧情为惨而惨,风格彻底跑偏!再喜欢港片也不得不说,这部真TM垃圾。
传说中的负能量!!!!曾国祥演的真好~~~加一星
这部是ptu里面有些许社会关怀的一部,描绘了在庙街社区生活的无望的底层,也拍出了警察的功利,中间几段音乐挺好,对老旧街区的复杂空间也有各种取景。
PTU也有很多好故事空间的,可惜
摄影好棒。曾国祥的个人秀。还不错,香港电影界还是有人的。
20090404-0405.傻呵呵。上海。三人。兰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