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的话,那就一定是这部《安妮:纽约奇缘》,视觉效果一流,喜剧效果一流,还有顶级欢乐温馨又感人煽泪的美好公主梦,能满足任何年龄性别和喜好取向的观众的观影口味。
对一部有着50年历史音乐剧改编的歌舞片,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把《安妮:纽约奇缘》与高雅和逼格联系到一起,看不懂怎么办,不是浪费票钱嘛,这种担心真是毫无必要,这是一步通俗到不能更通俗的剧情片,歌舞只是其中一个加分的元素,而且曲风非常具有流行资质,其朗朗上口的可接受度远远高于《红磨坊》《芝加哥》,每一次使用都算得上是惊喜,绝没有一次是为了歌唱而歌唱。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妮的黑人小孤童,寄人篱下去未失童真本性,调皮,乐观,喜欢幻想,经常去明天饭馆,期待美好的明天。
直到有一天,正在竞选市长的纽约城首富无意中在街边救了她,又正好赶上多和孤女接触就能获得媒体报道,和民众支持率,于是,一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收养计划启动了,安妮把她全纽约最华丽的新家闹得天翻地覆,富豪和他美丽能干的小秘只能不停的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麻烦,直到迎来安妮的亲生父母。
这个故事拥有小女生最向往的豪门公主梦,年轻观众最爱的都市时尚梦,大龄观众的温馨亲子梦,全年龄段都没法免疫的亲情题材和喜剧风格,是一部让人无法拒绝的合家欢电影。
这又不是一部简单的美国梦的电影,原版音乐剧的故事背景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对贫富阶层的对比有深刻的意识,电影版虽然把时代搬到了现在,却仍然保留了许许多多犀利的讽刺,在小安妮的穷人时代,更有一种久违的真实的心酸。
看完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说我们和好莱芜的差距,硬件方面且不论,大纽约看起来确实洋气,就软件来看,剧情的节奏,气氛的营造,情感的抒发,几乎都是随心所欲的流畅,而演员的表演也是轻松写意,不着痕迹。
杰米福克斯自然有影帝的演技,乱真灵魂歌王的唱功,女搭挡罗斯·波恩是成色十足的美国甜心,善良、贤淑,怎么看怎么顺眼,女一号则是现在炙手可热的奎文赞妮·瓦利斯——《南方的野兽》小童星、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后提名者,在片中,她和福克斯的情感对手戏有板有眼,可爱到了极致。
除此之外,曾经的霹雳娇娃卡梅隆·迪亚茨也有颠覆性演出,把一个刻薄尖酸的花痴养母形象演绎得如有神助,虽然性感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犹存的风韵和热辣的表演还是让人心跳不已。
今年的贺岁档有些特别,因为档期漫长,很多实力强大的华语片都去围追圣诞元旦和春节档,剩下整个一月并无太大强片,在这样的形势下,《安妮:纽约奇缘》有着这样超群的娱乐效果,有望成为一匹纯种黑马,在春节到来之前一路狂奔,只要有合适的传播和口碑效应,看好影片成为1月份的最大赢家,敬请期待。
《安妮:纽约奇缘》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电影,影片仿佛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了一个都市童话的世界,欢乐的歌唱和动感的舞蹈,以及纽约现代化大都市的忙碌人群,这部电影非常梦幻,但也不脱离实际,在音乐歌舞片当中,无疑是一部杰作。
影片的核心人物有三位:杰米•福克斯、卡梅隆•迪亚茨、奎文赞妮•瓦利斯。
核心的故事线是小女孩安妮(奎文赞妮•瓦利斯饰)生活贫困但乐观,她最初被汉尼根小姐(卡梅隆•迪亚茨饰)收养,之后偶遇亿万富豪威尔(杰米•福克斯饰),瓦利斯遂被杰米•福克斯收养,两位原本不相干的人物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贫儿与富豪,这就是片名“纽约奇缘”的由来。
《安妮:纽约奇缘》改编自舞台剧,之前在美国公演时就大受欢迎,这次被索尼哥伦比亚公司搬上了大银幕,观众就是面向全球了。
戏剧和电影有太多的相通之处,但并不是一致的,电影的各种布景大多是真实的,舞台自然是搭建为主了。
而且在演唱的环节上需要后期配音,这些便利的条件不是舞台能允许的。
当然,舞台观众群相对较小,搬上大银幕之后能够看到的人就广泛得多了。
既然《安妮:纽约奇缘》脱胎于戏剧,情节中的各种巧合和戏剧冲突就比较紧凑,安妮因为一次碰撞险遭车祸,是富豪威尔把她救起,这起英雄壮举被人拍下来并发到网上,威尔希望借助这次意外为自己拉选票,因为他正在竞选纽约市长。
看这部电影,首先值得肯定的就是人物的表演。
演员们基本都是按照舞台上的表演水准来要求自己。
因为这也是一部喜剧片,所以演员们的状态都是需要沉浸在喜剧搞笑的氛围当中。
童星奎文赞妮•瓦利斯虽然还不为大众所熟悉,但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就难以忘记她了,她青春活泼的表演令人难忘,同时杰米•福克斯饰演的富翁也是个性鲜明。
贫儿安妮和富豪威尔是社会的两个对立面,安妮甚至要为几美元发愁,而威尔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身家,是纽约城里的明星。
威尔有洁癖,本身他不喜欢和贫穷老百姓打交道,但为了竞选市长不得已而为之。
活泼可爱的安妮一眼就看穿了 威尔的小小把戏,她顺势提出威尔必须收养她一段时间,她才愿意帮忙宣传威尔。
整部戏就在安妮与威尔的磕磕绊绊中不断前行,安妮用纯洁的天性打动了她周围的所有人。
这样的电影作品,在中国内地市场是极为少见的,或许也正式目前的观众容易忽视的类型电影。
但相信只要看过《安妮:纽约奇缘》这部电影之后,就会发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之处,一部绝不单纯的类型商业片,有能够打动人心之处。
"Tomorrow""Too mao rou""Tomorrow""To mao rou" “注意发音,我们再来一遍”"The sun will come out tomorrow""The sun ul come oute too mao rou""........(好难教)"看到《安妮》这部电影,我忍不住想写一写14年末,我与孩子们共同学习英文主题曲《Tomorrow》的那些日子。
我的学生们来自云南山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怕碰到英语这个大难题。
无论是英语的发音还是语法,这都不是平日里被阳光山谷包围着的孩子们的家常便饭,所以品尝起来亦然味怪。
我来到镇上的中学教音乐课一年有余,有时忍不住教学生几首最简单的英文歌也需皱皱眉。
直到某天了解到安妮的故事,被Tomorrow这首主题歌打动。
我竟有了一种勇气要给平日唱着民歌的合唱团小歌手们在14年末来一次全新的挑战。
学校的合唱团是2014年新成立的,主要由音乐老师推荐并试唱通过的22位学生组成。
这是学校第一个正式的学生课外活动社团,却在建团之初因为一些同学的不自信而主动退出。
她们给出的理由无非是”老师,我害怕自己做不好“ ”老师,其他年级的女生说我唱得不好“ “我们班没有男生参加,我也不想参加了。
” ”老师,我想退出,其他老师布置的事情我做不完。
“ 无论如何劝解,她们终究退出了。
在那段时间里,我已厌烦了这些没有勇气挑战自己和没有勇气改变当下的理由。
作为老师,我更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敢想敢梦。
由于中学生学习安排紧,合唱团每周三下午休息时练习。
为了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并培养默契,我们下午一起吃饭,说说笑笑之余总会吸引其他学生的羡慕眼光。
然而,当成员光丽,第二次苦着脸走到我面前要求退出时,我再次耐心的问其原因。
“我是班长,最近老师安排了许多事情去做,我做不完。
”“然后你还需要吃饭,休息,和同学玩,就不想参加了?
”“是的。
”“合唱团每周只用你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一起吃饭也是吃饭。
每周你不能挤出一个小时来做一件有趣的事吗?
”“我......”“作为班长,你被安排很多事是因为老师们信任你。
既然你有能力,你就需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当你都做好时别人会敬佩你的。
”“.......”“你可以做到,所以我不接受,所以我对你要求更高。
吃好饭,我们去练习。
”光丽依然苦着快哭了的脸说,老师我回去拿歌词本。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很严厉,再见到她时,安慰了几句。
却换来她一个灿烂的笑脸说,老师,是我做错了。
再之后,更容易看到她围在我身边、主动说老师好。
相信她真的没错。
人心安定,方可教学。
既然是个挑战,想要教好Tomorrow,我和孩子们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音乐剧式的演唱方式,二是英文发音。
虽然孩子们本身的音色都不错,但直到某天奇迹般的听到美丽的和声和共鸣前,每个最基本的站姿、呼吸、出声、发声都要练。
这得慢慢来。
而教英文这件事,第一步我先带着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以及安妮所经历的故事。
紧接着让他们重复听,去建立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然后,教歌的顺序按从最熟悉的副歌到开头到转折段,每次练习也只教三句,一步步帮他们建立信心。
所以,每次听到他们唱tomorrow tomorrow的时候都是最大声的,哪怕不顾发声方式快破音了也要开心的坚持唱完。
是的,刚开始做不好,开心和享受却是能坚持下去的原因。
MV里笑得最阳光的小男孩,守鸿,是最后一个加入合唱团的。
那天,我在洗碗池前,他跟在光丽的身后,低着头弱弱地说自己也想加入。
擦了擦手,我面向他问为什么。
守鸿特别真诚的说:“喜欢唱歌。
”"平时学习成绩怎么样?
” 按常规,合唱团的活动需尽量不影响他的正常学习。
“不好。
” 他面容诚恳,眼睛依然向下看。
“......”“我特别喜欢唱歌,很喜欢。
” 小脸慢慢抬了起来。
光丽也期盼的看着我。
“好,合唱团的唯一一个要求是每个同学在学习和活动中严于律己。
为了你自己的梦想,努力试一试好不好?
”“好!
”事后想想,他没有试唱就加入合唱团,对于其他同学是不是不公平。
但那一刻的决定我最终竟没有一丝后悔。
此时歌曲已学过半,只见他认真的模仿跟唱,没有懈怠。
两周后,他已经可以害羞地跟唱整首歌了。
“Clear s-away the-cobweb s-and the sorrow"”k......s......the b....and the sorrou""Clear s-away" "Cli erz away""the-cobweb""the cobu webu""and the sorrow""and the sorrou"...."好,再来一遍“.....虽然难,很难,每一个连读和发声都是孩子们不熟悉的,但无人抱怨无人放弃。
每教一遍,就有一遍的进步和收获。
教学相长,当期末时看着他们已尽所能完美合唱时,一切都值得了,我的耐心也更浓了。
光丽更开朗敢担当,守鸿更活泼敢表现,许鲜更大方敢讲话,先文更有梦想敢实现。
思怡更是坚信自己未来要去意大利做一名服装设计师,她口口声声说出的梦想,愿终能实现....每一次尝试都很有意义,仅一首歌与他们与我的变化竟都如此奇妙。
“Tomorrow”“Tomor rou”"Tomorrow""Tomorrow"“I love you, tomorrow""I love you, tomorrow. You're always a day away"期待孩子们未来 终能到达今日所许下的梦想之地2015.01.11
1. 虽说是音乐剧改编的电影,对白实在太多了,不像过去传统音乐剧改编的电影。
2. 一开头几段熟悉的音乐“Maybe”"Tomorrow"一下就把人拉入Annie的氛围,配上温馨的画面,很赞!
可惜后面新加的歌太多,虽然蛮好听,但是感觉不是Annie。
3. Quvenzhane和Jamie Foxx唱的真的很不错。
特别是Jamie,拿奥斯卡,格莱美,下一个应该是托尼奖了吧,全能型艺人。
4. 情节还是比较低龄的,不忍吐槽。
另外Cameron Diaz,上一代女神是要步入演过气老奶奶的节奏了,感叹一下
几天前看的电影现在记忆有点淡了,不过还是有几个情节印象比较深刻。
整部电影有起承转合,看得不会太乏味,当然就跟名字一样,“纽约奇缘”,这种奇缘在合家欢电影里才有啦。
作为打发时间的电影还是不错的,看得不会太累(刚看完寄生虫现在筋疲力尽)。
我觉得里面歌曲不算很好听,不过有一首我很喜欢,就是威尔和安妮在直升机上唱的那一首,有种无拘无束充满力量的感觉。
还有一段对话我也想分享一下。
威尔说真正爱你的人一个就够了,安妮回,你握着拳头怎么能数清呢。
我认为是1月份最佳电影,非常喜欢,尤其看到后半部分,眼角几度湿润。
这部影片有3位主要人物。
安妮:11岁孤儿。
曾经数度被若干家庭收养,小小年龄尝尽人间冷暖,但仍旧乐观积极,她有着一股乐天的欢乐并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汉尼根小姐:安妮的前度收养者。
落魄歌手,生活潦倒,尖酸刻薄,举止疯狂。
收养安妮等几个孤儿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国家的抚恤金。
威尔先生:亿万富翁,移动通信公司的CEO,纽约城明星,正在竞选纽约市长。
工作狂,性格孤僻,暴躁,古怪,有洁癖,一直逃避与心仪的女性交往。
临时收养安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安妮做自我形象宣传。
就是这样两位各怀鬼胎收养安妮的汉尼根小姐和威尔先生,为何都在影片后半部分显露出人性善良的光辉,帮助安妮脱离险境了?
尤其是威尔先生,为了更好的照顾安妮,甚至放弃市长竞选了?
我想,那都是因为爱!
汉尼根小姐在威尔先生收养安妮后和其相遇时,原本她会以为安妮肯定会在威尔先生面前说过自己之前是如何恶劣对待安妮的行径,但是心怀感恩之心,心地善良的安妮却什么都没有对威尔说,甚至夸奖过她的歌声很好听。
这一时刻,我注意到汉尼根小姐脸上开始显露出不安和内疚,我想她内心的语言是:安妮,我如此刻薄对你,却能被你尊重和释怀。
这就是一份爱,这份爱为她开始自我改变奠定了基础。
再说说威尔先生。
他在照顾安妮的这段时间,开始尝试着做一位父亲,尤其是在发现安妮不会识字后,这位之前从不知道该如何和人正常交往,甚至都逃避自己心仪女性的男人,内心开始开始学着去爱人,去付出爱给安妮。
爱是流动的,安妮感受到了威尔的爱,也流动了更多的爱给威尔。
这份爱,让威尔石头般冰冻坚硬的心开始慢慢温暖融化,于是他也开始了自我改变。
是的,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改变,除非他感受到爱。
因为爱,你让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
现代剧中夹杂着歌曲,竟然还不是讲歌曲励志的,有点另类啊。
今时的电影已然不在是歌舞片的主流,但那夹杂百老汇式的演绎形式却未有销声匿迹,诚然那大团圆的结局早已俗套,电影的歌声也有点太普通了,但主题也足够温馨励志了。
讲实话,本片的歌曲实在没有出彩的地方,没拖后腿已经算给面子了。
本片与其说小女孩被亿万富翁收养,还不如说富翁的情感有了寄托!
IMDb:5.1 Metacritic:33/4.7 Rottentomatoes:28%(4.4)/62%(3.6)《安妮》的失敗毫不意外。
事實上,脫離了大蕭條的時代背景之後,這個無比瑪麗蘇而且天真到令人反胃的現代童話,阿不,神話故事本身就魅力缺缺。
如果不是在77年被改編為音樂劇的話,天降橫財的美夢還是留給那些學齡兒童當做床前故事好些。
在這個原版故事中,民族偶像羅斯福總統的亂入,更是明白無誤地顯示了這個故事的本質:一個配合新經濟政策、為了不可言說的個人崇拜而編寫的努力就能實現願望的所謂美國夢。
諷刺的是,近90年后的今天,同樣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面對經濟上建樹寥寥的首個黑人總統,孤女Annie也恰是好處地轉了種族。
而大洋彼岸,另一個有著當初老羅斯福時代的雄心野望的國家,也有一堆所謂文人,以現任領導人為核心,創作了許多莫名其妙的“解夢作品”。
時光荏苒,各領風騷數百年。
不變的是同樣諂媚和無理性的吹捧。
單獨從這一部電影來看,如果拿掉生拉硬扯的正能量成分和相當精良的音樂構造的話,這個絲毫沒有任何魅力的孤女尋親記,是很難得到市場和觀眾的認可的。
而歷史早已證明,《安妮》的故事並不適合大銀幕。
自1977年誕生音樂劇版本以後,算上這部新版,或者說黑版《安妮》,共有三個版本:82版,99版和14版。
其中99版為電視電影。
三版電影風評如下:82版:IMDb:6.5 Metacritic:39/6.2 Rottentomatoes:50%(5)/69%(3.61)99版:IMDb:6.7 Metacritic:N/N Rottentomatoes:N%(N)/57%(3)14版:IMDb:5.1 Metacritic:33/4.7 Rottentomatoes:28%(4.4)/62%(3.6)對於一個本身基點不高的改編故事來說,每況愈下並不是一個不合適的描述。
如果說當年被直接保送奧斯卡神壇的小丫頭奎文贊妮瓦利斯沒有在《南方的野獸》里恰到好處地出現的話,那麼再次踐踏了《安妮》這個故事的罪魁禍首,就可以毫無懸念地完全攤到威爾史密斯一家身上了。
捧完兒子捧女兒,真可謂是操碎了心。
而奎文贊妮瓦利斯這妮子也沒好到哪裡去。
表演經驗上的缺乏,不是偶然一部需要本色出演就可以驚艷全場的電影就可以遮蓋的。
遙想我們這邊,肥螳螂王晶為了捧一個五官怎麼看都看不舒服的童菲,扔了多少錢拍了多少片子,嘔心瀝血毫不進步;一個演戲讓人莫名其妙的景甜,戲搭子層次越混越高,就是從來沒見到一個時刻,是不讓人出戲的。
可憐天下乾爹心。
而將一個本來就不懂表演的小孩,專業培養成為一個能歌善舞的小演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後索尼就放棄了。
更為可笑的是,除了禿頭男傑米福克斯有音樂方面的經驗之外,其他幾個主演統統都是歌舞渣渣。
小主人公找拍子都夠費勁了,跳舞和幾個莫名其妙的成人選角一樣,完全搞不定。
於是在電影中就有了這些滑稽的鏡頭:明明是主人公的出場鏡頭,自己唱歌聲音聽不見,全是小配角的超強和聲;正兒八經的舞蹈動作一個沒有,全都是小配角們上躥下跳。
這不應該叫做《安妮》,應該叫做《那個不會唱歌跳舞的小丫頭的天才朋友們》。
小孩兒也就罷了,卡梅隆迪亞茲和蘿絲拜恩的角色更是蹩腳到可憐的程度:99版的漢尼根小姐好歹還找了一代魔神凱西貝茨,迪亞茲唱功不行跳舞沒有的情況下,簡直就是演了個狂躁症和慕男狂;蘿絲拜恩的不能唱不能跳的鄰家大姐角色,可謂是她從影多年來最紙片的形象了,沒有之一。
除了傑米福克斯和奎文贊妮之間僅有的閃光點,這部電影的淺薄和敷衍了事令人髮指。
就算有威爾史密斯家族又如何?
就算有Jay-Z幫襯又如何?
這和黑人主導沒有任何關係。
克里斯洛克自導自演的《業內前五》同樣是徹頭徹尾的黑人電影,幾乎網羅了除艾迪墨菲以外的全部黑人喜劇演員,更不用提SNL全體現役黑人卡司齊登場了,音樂更是Jay-Z和Kanye West雙重出擊,堪稱是近年來最好的偽傳記輕喜劇電影。
不是不能接受黑Annie,不能接受的是絲毫不上心的平庸和憤世嫉俗。
社會層面的自我反思不是憤世嫉俗。
而創作者們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單純為了湊出名角而拼湊的電影,苦的只有後期剪輯師。
而如果說是為了幾首歌編曲編的好聽的話,何必破費去電影院,買張OST不就好了。
實話實說,能愛上這部電影的觀眾,怕是真的對音樂電影缺乏愛心。
今年恰逢《音樂之聲》誕生50週年,可近年來的音樂電影顯然還沒有找準問題所在,黑Annie不過是其中一顆祭品而已。
正兒八經的音樂電影,嚴格說是音樂劇改編電影,在新千年之後顯然就沒找著門路。
世紀初的《紅磨坊》《芝加哥》《歌舞青春》大火之後,一堆人削尖了腦袋想往裡鉆。
06年的《追夢女孩》和14年《澤西男孩》這種傳記類的排除在外之後,剩下的幾部作品幾乎都充滿了無數槽點。
比如风评糟糕但是观众缘奇好的04版《歌剧魅影》。
而萬惡之源,就在07年的新版《髮膠》。
沒錯,恰恰因為《髮膠》太過成功(IMDb:6.8 Metacritic:81/7.6 Rottentomatoes:91%(7.8)/85%(3.5)),導致一系列粗製濫造的音樂電影急著從百老匯轉戰好萊塢。
而《髮膠》的成功是偶然嗎?
顯然不是。
從台前幕後的一系列選擇,都相當明白無誤地說明,這是一部腳踏實地,真的用了心思的音樂電影:《舞出我人生》系列製片亞當山克曼掌舵,根正苗紅的扎克埃夫隆,專業訓練的妮基布朗斯凱,女裝反串的美國舞男,女帝奎恩拉提法,美魔女米歇爾菲佛,甚至還有原版老爹傑瑞斯蒂勒和原版怪咖cult導演約翰沃特斯客串,唯一的不足怕是克里斯托弗沃肯了。
但老爺子去年還在NBC演了音樂劇版的《彼得潘》,很難說到底是喜還是憂。
而我到現在還能張口就來“Good Morning Baltimore”。
從此便愛上了音樂電影。
次年2008,是梅姨的《媽媽咪呀》。
很難說水牛嗓子的皮爾斯布魯斯南外加科林費斯和老斯卡斯加德的仨老爹,對這部電影的減分多少,但ABBA的歌每一首都極其上口。
大眼睛大波浪和大波妹子阿曼達塞弗里德魅力不是一般的大,唱功簡直醉人。
還不是鋼鐵俠老爹的多米尼克庫珀各種秀身材。
雖然故事就那麼回事,但是歌美人更是爆表,還有老太太張牙舞爪,觀影感覺甚是愉悅。
在英國打敗《阿凡達》奪得年冠也毫不意外(IMDb:6.4 Metacritic:51/7.1 Rottentomatoes:54%(5.5)/66%(3.6))。
然後轉過年來,拍過《芝加哥》的羅伯馬歇爾就餵了一嘴屎。
安東尼明格拉寫的、網羅了丹尼爾戴劉易斯外加一堆熟女也沒用、腦筋就沒轉對的《九》(IMDb:5.9 Metacritic:49/4.2 Rottentomatoes:37%(5.1)/37%(2.9))。
這部電影之糟糕,直接導致後面幾年沒有拿得出手的音樂電影的出現。
暈頭八腦的劇本,毫無亮點的歌唱段落,強賦新詞舊愁的尿性,極大地摧毀了觀眾對音樂電影的喜好。
這股低潮一直延續到了12年的陰陽兩重天。
年中亞當山克曼重出江湖,《搖滾年代》想要續寫《髮膠》光輝歷史;年末湯姆霍珀《悲慘世界》劍指奧斯卡。
然後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搖滾年代》基本上和《髮膠》是一個套路,只不過明星更大,野心更大。
但忽視了兩個問題:搖滾始終是小眾,正兒八經弄上大銀幕是非常鬧騰的;靚湯唱歌違和感太強了,《壯志凌雲》里就唱了幾十秒都讓人吐槽不能。
相比《髮膠》,這可謂是最大的滑鐵盧。
因為這證明了,就算是最好的人,用最受歡迎的套路,都難以保證在市場和質量之間取得平衡(IMDb:5.9 Metacritic:68/6.6 Rottentomatoes:41%(5.0)/54%(3.3)),雖然風評要略強於《九》,但遠低於《髮膠》和《媽媽咪呀》,票房表現也相當不理想。
然後便是一鳴驚人的《悲慘世界》(IMDb:7.7 Metacritic:63/7.4 Rottentomatoes:70%(6.9)/79%(4.0))。
一氣呵成的剪輯,某個超人老爹略有槽點但瑕不掩瑜的唱功優良,大波妹子阿曼達的重出江湖,小鮮肉未來影帝的加盟,金剛狼灰姑娘公主老本行,最為矚目的是,片中沒有一句台詞念白,從頭到尾現場實錄,全是唱詞和考驗剪輯和調度的鏡頭輾轉。
舞台感相當薄弱,取而代之的是震撼的實景演繹。
奧斯卡上大放異彩簡直毫不意外。
玩梗都玩了整整一年,堪稱當年的“alright,alright,alright”。
轉到2014年,又是讓人提不起精神的兩次嘗試。
一次是《安妮》,一次是《魔法黑森林》。
前者不值得再贅述,後者又是羅伯馬歇爾同志再擔綱。
中規中矩的改編出彩甚少,前緊後鬆態勢明顯,場景設計的舞台感十足,嚴重缺乏想象力,除了Anna以外唱功水準不高。
但好在一點,就是足夠忠於原作。
幾乎就是挨個場景拿上去用。
而且迪士尼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一年期間連續推出三部童話改編電影,一個把睡美人硬整成母女情深,後兩個又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是老實得不敢亂動,怎麼看都會審美疲勞好吧。
所以顯而易見地,縱使本來就好這一口的媒體打分尚可,但觀眾老爺不是那麼好糊弄的(IMDb:6.1 Metacritic:69/6.1 Rottentomatoes:71%(6.6)/52%(3.2))。
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老老實實搞創作,別瞎尋思。
http://i.mtime.com/cydenylau/blog/7888745/
孩子就应该不笑不说话、一笑俩酒窝,明眸皓齿,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从下向上看着你,眼泪汪汪,小嘴微微撅起,摆出一副萌萌哒的样子。
时不时问个这是为什么呢。
所谓人小鬼大不是什么都懂,而是人见人爱。
Stacks一开始是以恶人形象出现,虽然不是那种作奸犯科,但除了对于自己生意外其他的基本漠不关心。
然后问题来了,Annie是一种什么形象,不也是除了找自己父母,其他的都是其次吗,遇到了恶领养人,只要不被送回收容所,就帮她骗领养金;遇到了为富不仁者竞选市长,只要提供更好的居所环境,就完全配合演出。
两人第一次见面,当着记者面,Annie讨价还价的样貌,一点也不招人喜欢,相反到让位高权重的Stacks显得有些萌蠢味道。
Stacks的转变的有些生硬,从和陌生人握手都避之不及,到和Annie在街上踢一个又脏又破的足球,基本上没什么过度。
Rose Byrne本就美不胜收,对比Cameron Diaz就更甚了。
当然不是说CD就不好,但我看她总会想起唐老鸭。
最优质的部分是歌舞片的形式。
歌与舞做得都不错,不让人尬,演员也都能驾驭。
小主角的这个演员不错。
放松自在的表现,有感染力。
剧情来说太套路了。
灰姑娘的套路,结合我们认知的现实中的美国的样子,会觉得有点开玩笑。
敏感的种族问题,难以跨越的阶层问题,让这样的剧情只能给小朋友观赏吧。
大人看完觉得很荒诞。
童话。
小朋友 为主角也肯定是儿童片吧。
也可能是因为影片的观赏人群的考虑,所以演员的表演也都有点浮夸。
我想这是附合欧美文化中小朋友的口味的?
有病 强行歌舞
又不是………啊三
佳片有约,俗套,但喜欢那句我“永不放弃”,也算是无聊中午的调味剂
简直没有耐心看完 真的很不喜欢这个小姑娘... 唯一的亮点就是那个movie premiere还挺逗的
It's really really a happy ending
反正我可喜欢这个类型的歌舞片了。泪点低,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好欢乐的电影 适合全家观看 圣诞节或是寒暑假
太棒啦!拥抱你的无限可能,追逐你的梦想,守护你的星空!... (⁎˃ᴗ˂⁎) ♥
改编自百老汇同名音乐剧,富翁与孤儿的故事,涉及谋取钱财的阴谋。影片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程式化、俗气,除音乐、编舞外,剪辑与表演无亮点。女主角在《南国野兽》饰演Hushpussy的奎文赞妮·瓦利斯提名今年的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有过奥斯卡提名的保障,一帆风顺!
冬天的晚上看这片还是很愉快的!开心听歌就好。Jamie Foxx还是很帅,Rose Byrne唱歌很棒啊。好多熟人啊。
2018.01.06 CCTV6
完整但虚假,全都浮在表面上,白糟蹋影帝
开始看dvd封面,还以为是宠物电影~没想到是音乐剧~剧情主干跟《卑鄙的我》很类似~美国人民好爱这种题材呀~写了几十年,从百老汇到好莱坞,居然都不审美疲劳,他们的家庭观念不要太强~现在我才明白,当年中国管美国那些唱唱跳跳的电影叫【歌舞片】,其实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音乐剧musical~
这音乐剧真不行……几段歌舞的MV创意很不错但表现就是渣渣。纯粹看看卡梅隆迪亚兹。
不会只有我觉得片里的歌难听吧……
调度很差,剧本较雷,歌子也难听,但是Jamie Foxx真的太好笑了,很出彩惹。瓦利斯还是再沉淀一下吧,这样没有好戏了以后。
。。。
意外的很好看,很溫馨,歌舞也不錯
就是简简单单的爱和正义和家庭。
2015.1.8想看!2018.1.7央视中午13点放。看了一下,就关了,不忍直视!很失望!吸引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