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也太好哭了吧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看见生活都可以看过一个人的一生老年人是孤独的但我不希望他是孤独终老的我一直在想要不要活那么老我一直在想爸爸妈妈离开我要怎么办我一直在想一家人可不可以一直一直在一起怎么办,还是害怕的害怕时间走得太快害怕我还没有长大爸爸妈妈就老了害怕还没有好好陪陪他们就走了爸爸妈妈我很爱很爱你们
向各位艺术家致敬!真正诠释了扎根生活的、如此真切的“浑身是戏”!算是十个公益短片拼接成的电影,真实真挚,切中要害,直戳内心,刺激泪腺。
如果故事之间更有层次感和逻辑感一些可能会更好?父辈与子女角色的互文——爱的传承,时不待我父辈“老来宝”的活力生活(攀岩、聚会、骑行、整容、网恋)——"做孩子的过程"似乎也是个轮回呢,珍惜为数不多的自由开心就好啦最发人深省的故事“母亲的生日”——满怀期待梳好妆容,门铃一直响,我等的人却依然没来——再多的物质也比不上你的惊喜出现,常回家看看不只是口头禅最羡慕和感人的父母爱情“老两口”“守候”——始终不相信老伴儿走的现实而每日把最爱的汤送到重症病房——不言不语但眼里心里都有你,有所执念都是因为你最贴切的现实映像“父亲的花”“爷爷奶奶我爱你们”——你的无奈不解/烦躁不屑甚至恶语相向实际上是无形的伤,不过他们只会一笑而过。
岁月带来的隔阂是必然,对此我们只能多设身处地为长辈想想。
"生命更多的是过程,所以导演们的重心没有在生与死之间的煽情,同时影片的目的在于让青年们去思考亲情,了解对老人的爱。
"
电影算是很写实了 记录的都是老人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不着重于情节性 幕幕都是平凡的生活 大概由不到十个小电影组成 大多数观众应该能在里边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感受呢 就是 老人有他自己的倔强 你不能总让他闲着 不让干这不让干那 小辈是好心怕他累着 但他自己心里也怕自己变得没用 有时候让他们帮帮小忙 他们真的非常开心 还有什么过生日呀 该去还是要去了 好像前年吧我爷爷过生日 但是仨孩子碰巧都没空 我爷爷就有点耍脾气 当时我觉得还挺孩子气的不就过个生日嘛 平时也没少回家 现在也越来越懂过生日对老年人意味着什么了 唉 还有什么老年痴呆啊 很催泪 唉 还有张艺兴演的小强 和生活里的我也有共通之处吧 懂得珍惜就好 越快越好 岁月走的不慢 尽早学会珍惜 多陪陪家人 第一次一个人看电影 好处就在于不用像以前那样忍着不哭 排片真的太少了 我还得早起大老远坐很远去看电影 电影真的是不错的 能给人很多感悟 希望电影排片多一点
几个小故事里,田华老师的表演尤其让我泪奔。
生日那天满心欢喜地等着儿子给自己过生日,小心地作着出门的准备,戴上珍藏的戒指,擦上的口红颜色明艳如当时的心情。
门铃响起,满心的欢喜却在开门时落空:一次是银行送花,一次是保险送花。
中间电话响起,对着电话那头应该是来邀约的朋友很自豪:我儿子今天都给我安排好了,吃火锅、看电影...诉说着发出开心的笑,忙忙地挂断电话,生怕误了儿子的电话。
可是儿子呢,等到睡着了的老奶奶被又一次响起的门铃吵醒,失望了好几次的老奶奶开门前期盼地问是谁,还是不是儿子,是儿子订的外卖送火锅。
外卖小哥把食材一样样摆到桌上,儿子的电话终于来了,老奶奶小心又期待地接通电话,电话那头儿子唱起了生日歌,老奶奶听着电话那头遥不可及的儿子的声音,眼里慢慢涌上泪水。
儿子在那头说,今天风大,就不出去了,就让火锅店推出的陪一个人吃饭的布偶小熊陪妈妈吃火锅。
背对着外卖小哥,老奶奶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拭去泪水,她穿上打盹时脱下的鲜艳外衣,抱着小熊,请外卖员为自己拍下一张笑容满面的照片……田华老师细腻入微的表演,让我看到一个生日那天期待和儿子团聚的老人被辜负的失落、难过和隐忍。
生活中有多少被儿女辜负的老人,奔波忙碌的儿女又有多少忽略父母的需求。
这个过生日故事里,儿子始终没出现,想来平时更鲜少看望母亲。
和刘佩琦老师表演的那个故事相比,被刘佩琦饰演的儿子无微不至照顾的母亲(于蓝饰演),我觉得她真幸福。
生活中有多少儿女成才却孤独寂寞的母亲?
父母年迈,已经不起辜负。
大大概概是七八个短片的形式,像极了这几年连续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and家乡,尽量让这么如此庞大的老年艺术家群体都展现出来。
黄宏作为电影的总导演来支持四位年轻的导演完成他们的短片作品,其中还有他自己的女儿,四位导演通过一上来的短暂讲述来浅显的勾勒出各自短片的;在电影最后的片花之中,将老艺术家们当时的成名作轮番播放出来,对于8090后的观众来说,这些影片都太过久远,有些只认其名,有些只吻其面,只晓其作,对于亲情。
第一篇故事显然是从另一个角度,姥爷没有去过什么地方,但却有着一颗不曾老去的心,在这其中,门口静静等待着宿命的老头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亲情,小孩的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而最终老人的跌倒。
所演绎的一段孩子与母亲转换身份的老年痴呆,刘佩琦这种年龄段的在电影之中只能算是中生代的演员,回想起小时候妈妈对他,似乎转眼间就变了身份。
要说最搞笑的肯定就属雷恪生的那段,前面一直都在欢乐,没有年轻人的出演但依旧出彩,直到雷老所饰演的人物彻底的离开,情节急转直下,看是飙泪。
于兰,引入了当下海底捞的外卖形式,电影之中的讲述方式是有形式但没有内容,没有一个晚辈来问候,仅仅是送花的快递小哥和餐饮的外卖小哥,是年轻人所说的仪式感,年青一代都在奋力的满足对方的仪式感,但殊不知年长的人们对仪式感却更为看重,依然看到了张艺兴这种流量小生的参与,简直是一部让人泪崩的电影,虽然没有很悲壮的镜头,但就是一件小小的被褥体现了老人对孩子无尽的关怀。
一切如来,一切如我,一切如你。
煽情的故事听过很多,但是这部影片绝对没有使人腻烦的说词与套路化的表演形式,只有一个老年人健忘,忘记老伴的死去,每天送汤,被拒绝,最终感化大家,大家制造了一个老伴存在的假象,收下了送来的汤,可以让观众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了,其他的都很有新意,变换纬度与角度,现代元素的穿插,喜剧的表演形式穿插,十个故事蕴含挺足,使得电影值得一看。
四位导演与老艺术家们的最后之戏,体现了的不仅仅是电影的镜头,而是影艺人的传承与创新,新与旧,不也暗示了呼吁人们对老人的关注吗?
影片开头有说到创作的目的与初心,说到希望表达的是人间的温情,体现出人间各样的父母老年的写照。
现代化喜剧元素在青年导演中灵活运用,一些是“梗”,一些是现代老人们的“夕阳红”与“追潮”,在喜喜悲悲中生活点滴又引人去反思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如孤独老人的独自演绎,与外卖式的火锅带来的温馨,使得不如俗套。
老人同样有梦,也“想出去看看”。
使得镜头不仅仅聚焦于他者对老人的关注与爱,亲情。
而是体现出: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平等的,更为人道主义的社会方式,使老年人群体自身的独立,个性,而不是捆绑在各种现有的家庭社会问题中。
如“爸妈”的攀岩,小学同学聚会,与割眼皮,等等。
老影艺人的重回舞台,表演细节的精湛,如抹去口红,骂一句“等死”,喂儿子吃酥饼。
更大的情节张力由此具象。
影片结束后的致敬,展现了过去时代的辉煌与未来的展望。
谈话阶段,导演们谈到,在现实中对母亲,父亲的爱,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以及在拍摄过程中老一辈影人的启发,他们提出的初心在于,使得在电影后,人们可以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父母,以及自身应该做什么。
乘得“一切如来,一切如你。
”,个人解读是承还来得及时。
个人感觉不足的一点在于味道中缺少了“悲”这一元素,在提问环节,问到这一点,回答的原因是:生命更多的是过程,所以导演们的重心没有在生与死之间的煽情,同时影片的目的在于让青年们去思考亲情,了解对老人的爱。
用一种现代年轻人的方式来看待问题。
听到回答还是满意的,因为导演本身也是属于青年导演。
同时我看到公益电影在业界的逐步被重视,虽然目前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已经有一些青年导演愿意这样做,去这样做,刨除了市场表面的利益关系,而到达更大的利益,这已经是很大进步了,希望公益电影可以在中国发展的更好。
四位青年电影导演谈话
一切如你实在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好电影,它立足当下实际,结合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让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个社会问题,呼吁了我们要关爱老人!
多陪老人一切如你真的很好看,体现出了千万种家庭有千万种幸福的感觉,中间‘悬挂起来的爱’那个小短片真的很感人。
而且背景都是暖色调的,给人很温暖的感觉。
《一切如你》这部影片以10个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出当下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出发吧单车》这个片段中的老爷子活力无限,想骑车去看看祖国的各个地方,自己动手改造自行车🚲,选择在路上过完余生。
类似的案例这几年生活中也有不少,父母年轻时为了我们放弃了远走江湖,陪伴我们成长,又看着我们成家立业,却忘记了自己,推迟了他们年轻时的悸动,终于有大把时间由自己支配了,他们已然老矣,不是所有老人还有在路上追寻的机会,那就趁父母身体还可以时多带他们出去旅游,因为遗憾是永远都弥补不了的。
小时候扶着我们学步的是妈妈,在摇摇晃晃中我们迈开了第一步,接下来会有摔倒、磕磕碰碰的上演,可是哭完鼻子,捂捂膝盖我们还可以继续走。
就这样一步步,走出家门,渐渐离家,我们是一步一步越来越稳健,而当初拉我们的大手却 《摔不起》了。
是啊,常言道:年龄大了,骨头脆了摔不起了,抓不住红线抓不住时间自然也会不住母亲。
挂起的篮子里藏着小时候最爱的桃酥,会趁父母不注意爬上桌子够篮子里的吃食;时过境迁,母亲老了,记忆糊里糊涂了,一瞬间的回忆浮现,该给儿子取篮子里他最爱的桃酥。
10个故事中,老人坐在轮子上拿着桃酥喂儿子,说道“儿子别哭,吃桃酥。
”真的忍不住泪目了,就算记忆模糊,你最爱的我记得,我最爱的只有你阿。
《父亲的花》《逆生长》《玫瑰余香》《老伴》不再煽情,而是生活中的琐碎杂糅着几分欢乐,都有老的那一天,不妨养养花找找伴乐呵呵的,做个开心的老婆婆和老公公。
你野餐我攀岩我们一起去整容:退休后手捧玫瑰去见你相约去新疆支教;你以为我在跟狗🐶交流,不,你错了,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吧。
你还记得母亲的生日吗?
你知道最好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吗?
生日那天,老人开心的给朋打电话儿子要带她吃火锅逛商场看电影,结果等来的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上门送花,儿子叫来的外卖。
期待落空,也会忍住落寞自我安慰,人到老年最缺的是陪伴,最想见的是孩子。
这部电影由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拍摄,一开始还会好奇为什么这些老年人演技如此精湛,结尾片花一出来,看到参演的人员都是当年拍摄革命影片的老戏骨,又是一个催泪点!
真的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电影,值得一看,强烈推荐。
非常好的一部电影,千万不要错过。
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动人,让人催泪。
它真的是一部能让人从头感动到尾的影片,十个小故事的结合构成了这部电影,内容充实,老戏骨们演技超群,实在是很值得一看
很好很温情很治愈...❤很久没有看这样安静而细腻的电影了影片采用一个又一个充满温暖的小故事,一个有一个富有深意的小片段,慢慢勾勒出寻常百姓家最美的时光✨✨✨关爱老人,不仅是每个子女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会老去,但如何让每个人幸福的老去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愿我们都生有来路,苍有归途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先为老艺术家的超级阵容点个赞。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常会觉得自己后知后觉,远离家乡或者亲人逝去后,才总会想起之前和家人的种种相处的片段,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秒啊,不要留遗憾~
看到第三个小故事时,眼泪止不住往下掉。老人们真的需要关爱,但后辈却很难做到。片尾曲好听又感动。
居然是2019年的片子了。我还以为是2021新春出的呢。
有时候,望着同龄人们都在悲痛地悼念他们或她们隔了一代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我却早已无声而沉默地怀缅起母亲,便觉得人生的荒凉——好像我已经很老了。
催泪温情短片,8个故事,意犹未尽,最喜欢老母亲记起来儿子,喂他吃桃酥的故事。尊老敬老,这部影片让我很感动,也要趁着现在多为爱我的长辈尽孝心,不留遗憾,陪伴和爱他们。
最喜欢雷恪生彭玉老师的那段,其他的要么过度煽情,要么离生活太远。
好多位老戏骨都不在了,2023年回看四年前的片子,虽说是短片的拼凑,起码能看到用心了。
很好看很喜欢很有趣很精彩
挺真实的。在李明启老师的角色身上看见了我妈以后的样子。在刘佩琦老师的角色身上看见了我爸现在的样子。不太理解打一星二星的人是怎么想的,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个流量,那大可不必。
片头以为只有四个故事,原来是有很多个短片。故事都是关于老人、关于亲情的比较小的点,所以整体很mini的感觉,不过有很多熟悉面孔,很多老戏骨。整体比较真挚,挺有人文关怀感。
很感动,拍的很好。就是太短了,多拍点多好。
作为一部电影的话,它无疑是失败的;但是这内里想要表达的,对于老年可能的遭遇却很真实,最打动我的是那个桃酥单元,但愿最亲近的人不要忘记彼此
真·老戏骨
还是太不成熟了
四星全给老艺术家们的演技,太久没吃过好的了,原来是有演员能把戏演得让观众看着这么舒服的!
看过,拍得像公益片
很多老艺术家,搭配年轻一些的演员,八个还是九个还是十个故事,印象深的有老两口去三亚美容,除抬头纹和眼袋。雷格生两口子不和老伴直接沟通,通过小狗给对方传递信息。天天在楼下晒太阳的老头,问他干嘛他就回答“等死呢”,问其他老人去哪就回答“找死呢”。
不好看
公益广告集锦…老年人一直是很戳我的题材,所以还挺失望。
老演员们给力,但仅限于此。导演功力极为不成熟,美术置景也极为虚假脱离生活,要不是我想到了自己的奶奶。那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难察生活的创作者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分成公益短片倒还合理,硬生生凑成一个电影真的浪费极大。所谓第一部关注老年生活的电影,如此响亮的口号成为巨大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