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2004年的影片,上周才有缘相见。
这回看的是粤语版,之后强烈觉得麦兜电影还是看粤语比较过瘾。
因为麦兜,有着浓郁的香港市井味道。
港式的幽默,淡淡的辛酸,隐隐的认同感。
这部影片最让我难忘的是海龟pizza。
一只小小卑微的送外卖的小海龟,一块小小的香甜的蟹柳,几句童真的问候,一颗纯净无瑕的热心。
"一只菠萝油也可以送的啊?
我们pizza寒要买够一百块才有的送。
""不要哭,我给你一只蟹卷。
""不行啦,再吃客人就发现啦!
""我去买几只橙,给你路上吃!
"小海龟用自己积蓄送麦炳回家,却误以为游乐园的船是真的船,结果麦炳在游乐场转了一圈,回到了原地。
让人忍俊不禁,又眼睛酸酸。
多可爱的小海龟!
它出在社会的最底层,非常卑微,却有一颗珍贵的热心,倾其所有帮助别人。
让人又爱又心疼的小海龟pizza•••
一付叫人热泪盈眶的催泪剂,一份久违的无法抵挡的感动,一只触动现代人麻木已久的隐秘心灵的神奇探针,一个富含人生哲理的成人童话,一部叫我推崇备至的影片。
昨天晚上看了大名鼎鼎的《菠萝油王子》,虽然是五年以前拍摄的,但是那份亲近感叫我们觉得它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天,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真的叫我抑制不住眼泪决堤而泄。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男人落泪本来是一件丢人的事,但是那一刻,我丝毫顾不得去压抑心中的情感,真的是泪流满面。
回忆同样的感动已经在记忆里寥寥而模糊了,也记不得上次流泪是什么时候了。
想想也许是中学时看到《大话西游》结尾悟空再也握不住紫霞的手看着爱人远去的时候,那已经是十年以前;或者是大学时读到《悟空传》里面变成猪的天蓬冲进火海拼命的破灭月身上的火焰的时候,那已经是六七年前;再或者是毕业以后看到的一些讲述亲情的故事;现在,生离死别的爱情场面早已失去了青春成长时期给我们的感动,唯一能催人泪下的也许只剩下偶尔看到的亲情故事。
也许是因为它的持久和永恒,爱情之后,爱人也许会对你说说“你别傻了我已经不想以前那样爱你了感情是会变的”,而父母眼里的你却永远是那个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宝宝。
也许是因为它的真实和实在,爱人在礼堂发誓永远爱你的时候你也能把握那是不是真的,能够把握的只有永远爱你的爱人,但是从来就不用专门费心地去把握心里就踏踏实实的知道父母永远会无条件的爱你。
当然,《菠萝油王子》讲述的不是亲情,而是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有王子和批萨海龟的友情、有王子和少年麦太的爱情、有麦兜和父母的亲情、有王子忧郁的豪情。
感动我们的时刻,是批萨海龟给王子买橙送王子回家临别的那句“如果我没有被人一口吃掉,我会(去你的皇宫找你)的”和“你一定要做个快乐王子”;是玉莲(少年麦太)读到王子留给她的“菠萝油王子”时的嚎啕大哭;是王子深夜独自一人给自己擦完欧家全后风吹开笔压住的“菠萝油王子”的字样;是麦兜幻想的“爸爸教我如何去小便”……写这篇影评的时候,甚至需要强忍住不去再一次重温一遍的强烈冲动,才避免了再次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许是我们已经习惯了逃避感动。
如果说《麦兜故事》讲述的是童年的快乐和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与长大后初步入社会时遇到挫折的强烈反差,那么《菠萝油王子》讲述的无疑要更宽广和深厚的人生思考,从麦兜和麦柄(王子、麦兜老豆)快乐懵懂的童年、到麦柄失落皇宫和王位后的少年、到麦柄碌碌无为却遇到玉莲(少年麦太)的青年,以及麦柄一直仍放不下心中理想的中年,再到麦太辛苦一生幻想能有一方宁静的晒晒太阳对着大海抖抖腿的归宿(死后的墓地),人的一生就叫这一部电影凝练浓缩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并带给我们深深的触动和深深的内省。
影片最感动我的是王子沉默隐忍了几十年后情感的流露和爆发。
深夜无人时写就的那本自传,是对自己理想念念不能忘的怀念,而这一份隐藏和压抑在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其实正是几十年一直给王子的内心最深刻的刺痛,就像一个伤口,永远不能愈合,只有在深夜无人的时候,一个人包扎和舔舐,并忍受。
桌上的“实用魔法大全、齐眉棍七日通、鲁迅全集、海子诗选”也使我们看到王子平庸的外表下其实一直没有放弃追求心中的理想——“找回年轻时不小心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皇宫和王位)、那颗最小的小星星上为自己开放的最美丽的花朵”,当我们看到王子不再只会发呆、威风地带着批萨海龟和磨罗叉、王子昂首挺胸披风在风中猎猎招展、舞动手中的齐眉棍和魔法打倒历程中的一个个障碍时,想到桌上的那些书,心中泛起的竟是浓浓的伤感,或者,是畅快淋漓的伤感。
因为画舫要被拆掉了,所以玉莲迫不及待地去拍婚纱照,当王子因为这次看似偶然却是必然的机会再次穿上王子的铠甲、王冠和披风、在镜子里看看自己理想、街头巧合的出现当年的追随者磨罗叉和批萨海龟时,一切平静都打破了,王子再也忍受不住压抑在心中几十年的冲动,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追寻理想的征途……那一刻,作为观众的我也迸发般的泪如泉涌……第二次是王子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在夕阳的辉映下,身边站着磨罗叉和当年的纯真伙伴如今已经是垂垂老矣的批萨海龟,眼前是无边际的大海,身后是狭长不归的来路,再次替王子泪如泉涌,或者,其实是为我们自己……一个角度上看,影片是讲述一个失去和得到的哲理——珍惜眼前已经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然而人生真正的痛苦在于往往无法清楚地知道到底自己现在拥有什么,所以往往不经意间失落,很多年以后,等你经历了失去的痛苦之后,明白了一切,往往已经来不及去找回了。
所以影片中的校长说“算了吧,不要再搞这么多花样了,够本了,别再想了,过去了就算了,没办法了”(“校长啊,不算怎么办啊?
”)“不算都要算了,由它啦,不要再搞那么多了,算了吧”。
其实王子就是海龟说的那个住在天上最小的星星上的那个王子,他已经拥有了世上最美丽的花,但是当时他自己不知道,后来他离开,失去了那朵花,当他想再次看到那朵话而花再次出现在他面前,花已经枯萎,他已经认不出来,而是继续去远方寻找心中那朵最美丽的花,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甚至忘记了自己就是那个王子。
但是他心中的希望却固执地存在,他对海龟说“如果我回到皇宫,我会去找那个守护着自己最爱的花的王子”,其实那就是他自己,原来没有守护,而失去,失去了皇宫、王位、忘记了回家的路,后来他想用半生的时间去找回,却时过境迁……另一个角度,是探讨幸福的真谛。
“从前有一个小王子,他傻傻地,有一天,他变了一个傻大叔。
”这是电影《麦兜菠萝油王子》里的一句话。
麦兜爱让他妈妈给他讲睡前故事,他妈妈总是简短的一两句话就把故事给结束了。
过程真地不是十分重要。
只有这个故事,她讲得很细。
因为,这个是有关麦兜的父亲——麦炳的故事。
开始,麦兜不爱听,他会说:“妈妈,不如讲《哈利·波特》吧。
”他妈妈就会大叫:“你不孝啊,你!
”麦兜的爸爸,曾是一个童话王国里的王子,叫菠萝油王子。
母后为了他的成长,让他跟着一个中年大叔到宫外去锻炼锻炼,长长见识。
游戏中,他一不小心,失手刺伤了大叔。
接着,他滚啊滚,滚啊滚地,滚出了童话世界,滚进了现实世界。
他迷失了。
他的王位也被由蛋挞变成的蛋挞王子给篡夺了。
他在路上遇见了送外卖的情迷海龟pizza。
他们结伴一起去“一柜柜码头”,他准备乘船回到失落的童话世界里。
临行前,pizza对他说:“你要做个又棒,又快乐的王子啊!
”菠萝油王子没听见,问:“什么?
”“快乐王子啊!
”“什么?
”“快乐王子啊!
”他最终还是没能回去。
他一天天长大,靠学的那点两文三语,才没饿死,最后变成了一个落魄的中年大叔。
后来,他遇见了麦太——玉莲。
再后来,他们有了爱的结晶——麦兜。
但他一直都不甘心,他要追回自己的过去。
他走了,留下一封信给麦太。
从此,再也没有人会在他皮肤痒时给他擦欧家全护肤水,叽里呱啦地在他耳边甜蜜说教。
他领着以前的随从——中年大叔,还有那个已经长出白胡子,被咬掉了一块的情迷海龟pizza,踏上了堂吉诃德式的征途。
结果,一切都是一场空。
就象麦太说的那个童话故事,“在森林里面,松鼠、小灰兔、长颈鹿都聚集在一块儿,开森林大会。
狮子大王说:好,现在散会!
” “爸爸在以前,妈妈在以后,只剩下我一个留在现在。
”如果说,麦兜的父亲活在过去,麦太活在将来,那就只剩下麦兜一个活在当下。
春田花花幼稚园实施多元智能化教育,教小朋友们两文三语,撒赖,装死,人际关系交往,好让小朋友们早点融入这个社会。
“他们这一代人真地很幸福,学校里什么都教。
”麦太是这样感慨地。
在模拟考试中,校长对麦兜的评语是:撒赖还行,装死差点。
时间就象块砂皮,可以把一个心境透澈的、玲珑的王子慢慢打磨成一个粗粝的,让人无比唏嘘的中年大叔。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算了,没办法了,还有什么好挂怀?
现在,现在的事,转瞬即逝,瞬息万变,上一秒就是过去,下一秒即是将来,大多数人木知木觉,能抓得住的又有几个?
至于将来,将来的事谁又能说得清,实在是太虚无飘渺了。
是啊,做人“宁可傻在心上,也不要傻在脸上。
”影片结尾处,麦兜抖脚的坏毛病反倒成了优点,让其和马友友一起公开演出,台下的观众也跟着一起抖起来。
这是个讽刺的暗喻吧。
这让麦太回忆起过去,和麦炳——菠萝油王子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
“哎,你以前不抖脚的呀。
”麦太嗔怪道。
“呵,抖脚呢,好象会让时间过得实在一点。
”麦炳乐呵呵地慢慢道来。
“傻瓜。
”片尾字幕缓缓升起,照例,麦太和麦兜又在那个貌似校长开的小饭店内点餐。
“今天的午餐有什么啊?
”麦太问。
伙计回答:“还不是老样子。
”“到底是什么啊?
”“普普通通的家常便饭。
”“什么家常便饭哪?
”“哦,就是来来回回有点肉啊,有点菜啊,混在一起再勾个芡那类的东西了。
你是配饭,还是配意大利面?
”“配什么?
你还没说午餐是什么呢?
”“都是那类的二十来块钱一餐有汤有菜,难道你想吃天九翅啊?
随随便便有肉有菜,蛋白质、淀粉类,混在一起,浇点奶油汁,番茄汁,黑椒汁,让你填饱肚子,赶去上班、上学、去工厂、办公室,别以为混口饭那么容易呀。
你配饭,还是配意大利面?
”麦兜饿了,插嘴,“妈妈,我想配饭。
”“配什么饭呀?
还不知道吃什么呢?
”“猜也能猜到啊,来来回回,不就那几种菜么?
”“哪几种菜啊?
”“就是那些猪肉、牛肉、瓜瓜、菜菜,玉米,肉泥,双肠蛋···”······点来点去,伙计说了半天,等他们明白过来,早已过了饭点。
是啊,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选择有限,人生不过如此。
“明天,我想也不过是那几道菜啊。
”你还真指望会有鱼翅,鲍鱼啊?!
二十出头看这部动画电影,感觉慢吞吞、懒洋洋、情节也没什么看头,还有很多当时完全无感的港式幽默,整个片子都没有看完。
后来跑到大城市工作很多年,一天搞到了高清版本看,竟然看了一夜,边看边哭。
记得最后那句:爸爸活在过去,妈妈活在未来,只留我一个,活在现在。
这部片和《小王子》那本书一样,年轻而没有尝到生活艰辛的人,看不出来什么门道。
所以,虽然情节和文字简单到小孩子也能看懂,他们却都不是单纯的儿童作品。
从前有一个王子,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大叔。
电影结尾,书架上放着《鲁迅全集》。
电影讲的是小王子如何变成平庸大叔的故事。
鲁迅也曾讲过一个少年如何变成平庸大叔的故事。
电影里的小王子是如何变成平庸的大叔的?
他放弃了梦想(皇宫),放弃了爱情(公主),乖乖的听另一个大叔讲人生的道理,最后被忽悠的懵头懵脑,然后适应了社会。
鲁迅讲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可惜都被政治化的解读了。
李泽厚说,鲁迅是中国少有的具有超越精神的作家。
可是大叔并不甘愿忍受平庸的生活,他决定找回自己的皇宫,拯救自己的公主。
麦兜的妈妈为什么会讲爸爸的故事?
在妈妈的眼里,麦兜也是一个小王子。
她不希望孩子变得平庸。
虽然《菠萝油王子》没有第一部票房火爆,也没有第三部《春田花花同学会》星光璀璨(刚刚才发现麦兜三部曲真正的第三部原来是正在筹备中的《麦兜武当》,不过算了,这里就以《春田花花同学会》暂时充当一下第三部吧,毕竟也是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的作品),但却是三部系列电影中我最喜欢的。
因为在我眼中,《菠萝油王子》这个故事比《麦兜故事》和《春田花花同学会》更加纯粹和深刻,另外,谢立文这次是专门为这部电影而写的剧本,因此我觉得更有诚意。
如果说《麦兜故事》里还有一部分是给孩子看的话,那《菠萝油王子》孩子们就一点都看不懂了,不要说孩子,我到现在也觉得没有完全看懂这部电影。
如果说《麦兜故事》是一个站在即将成长的孩子的视角看这个世界,那么《菠萝油王子》则是一个阅尽沧桑世故的成年人讲给我们听的故事,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谢立文自己。
和第一部一样,我也不觉得《菠萝油王子》是一部关于草根群体,关于香港本土文化的电影,抽去一些针砭时弊的旁枝(如讽刺香港官员装死撒赖),故事的主干是一个关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生拷问。
过去时的麦炳说自己是一个王子,这并不是谢立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恋情结发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一个王子,我们曾拥有我们完美的王国。
那个时期或者有十几年,也或者只有短短几分钟,总之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着,我们看到了前面的无穷无尽的希望。
然而突然由于一时的糊涂或者冲动,我们失去了本来属于我们的整个王国。
麦炳就在那次一时错误的勇气中刺了随行的大臣一剑,一切都变了,通往幸福的大门飞快关闭,他一路下滚,跌倒很深的地方,就像他的人生。
当他再爬起来的时候,他丢失了他的王冠,王位也不再属于他。
其实他没有走多远,还是在狮子山下,但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
他在一个小海龟羡慕的眼中看到了从前视而不见的幸福,不过由于笨,他始终没有能力回到王国。
于是他呆呆地留在一柜柜埠,被玉莲照顾着,很快就步入了中年。
就像麦太的其他故事一样,菠萝油王子的故事一样省略了中间的过程,只剩下开头和结尾。
“从前有一个王子,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大叔。
”谢立文之所以一再省略中间的过程,是因为不敢去面对。
从一个高贵的王子到一个潦倒的大叔,中间除了命运的作弄外,更多的是自己的冲动,懒惰,蠢笨,得过且过。
这些劣根性不敢暴露给别人看,甚至自己也不愿回首,于是干脆省略掉。
但麦炳不甘心,他始终不能忘记曾经属于自己的荣耀,特别是听到算命术士的那一句“你出身帝王家!
”开始他一再逃避自己复国的欲望,想忍受着可爱的唠叨,做着伙夫,和玉莲本分地在市井生活下去。
但表面平静得近乎呆板的他,心里却疯狂地怀念着曾经的王子生活。
他偷偷写着《菠萝油王子》的故事,偷偷去算命术士那里想回到过去。
麦炳心里的激烈挣扎被校长的训话外化:“算了吧!
不要再搞这么多花样了!
够本了!
别再想了!
过去了就算了!
没办法了……”然而终于,在麦炳结婚那天,他戴着假皇冠,遇到了曾经的朋友小海龟和大臣。
我觉得小海龟和大臣根本没有出现,假皇冠就是全部刺激到他的信号。
因此我们在下一段中只看到麦炳一个人在夜里奔跑。
麦炳给麦太留下一封信,就回去寻找记忆中最美的一朵玫瑰花了。
看到这里,我以为谢立文是在鼓励我们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在平庸的生活中日渐沉沦。
麦炳的故事也悬置着。
一直看到电影的最后,当麦炳三人站在悬崖的尽头,面对前方茫茫的大海,两边是高悬的瀑布,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让麦炳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已往的王国就是过去的时光,到长大才去寻找,是永远永远到达不了的。
那怎么办呢?
谢立文在结尾处静静给我们看海子的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不留恋过去,珍惜眼前,随遇而安,活在当下。
这是谢立文给我们的回答。
将来时的麦太麦太是一个很有目标性的人,心里装着的全是对将来的打算:儿子将来念什么大学,将来做什么工作。
在《菠萝油王子》里,麦太走到一个极端——心中的“将来”竟然是埋在哪里,什么方位,死后干些什么……麦太在现实中基本没有开心的时候,时时操心,诸事不顺,一个人背起整个家。
电影里她最开心的时候竟然是她幻想死了之后,不用再飘来飘去,躺在墓地里,每天对着大海抖脚。
麦太虽然是电影中塑造的最有质感的形象,但她的命运却始终是一条隐隐约约的暗线。
我们只能从电影的一些蛛丝马迹中去猜测她的生活,她的爱情,她的死亡。
麦太叫谭玉莲,生于社会底层,练过武功,做过车衣女工,后来不知怎么爱上了懵懵懂懂的麦炳,又不知怎么未婚先孕,在结婚那天麦炳离开了她,她一个人生下并不比麦炳聪明多少的麦兜,从此过上了艰辛劳碌的生活。
由于现实很糟糕,麦太将希望全部押在麦兜的身上。
一心只等麦兜成才之后,自己功成身退,躺在墓地里吹海风……麦太之所以选择活在将来,是因为她在现实中看到的是种种困境,重重艰难,她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将来,以致不知道当下自己需要什么。
她像很多母亲那样,总是遏制自己当下一切关于美好的欲望,而给麦兜制造美好:她没有和麦炳结成婚,而后来也没有再嫁;她身兼数职,为了供孩子读书;她费尽心思,为了让孩子以为真的去了马尔代夫;她为了孩子的平安夜,狠心买了一只明知道吃不完的火鸡;她想吃鸡腿,但还是让给孩子。
她很爱儿子麦兜,却丢失了自己。
到最后,麦太自己不知道当下需要,怎么才能快乐,只是一味赚钱,为着将来想当然的幸福而全力奔跑,却不懂去体味当前的幸福。
最后讲完菠萝油王子的那个黄昏,母子俩站在海边,麦太看着徐徐下落的夕阳,想到自己的“将来”,有点伤感。
麦兜看到妈妈的神情,带着妈妈跳起了伦巴,麦太看着儿子跳的优游自得,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笑了,也在夕阳中跟着跳起来。
不只关注将来,善于快乐,随遇而安,活在当下。
这是谢立文给我们的回答。
进行时的麦兜《菠萝油王子》中的麦兜依旧很肥,依旧很笨,没有值得怀念的从前,也不想费脑子盘算缥缈的将来,他只是心安理得地活在了现在。
麦兜遗传了麦炳喜欢抖脚的习惯,但父子两个抖脚的动机却是迥异。
麦炳说他抖脚是为了让时间过得实在一点,这说明他总是活得惴惴不安,愤愤不平,因为他觉得当下的生活不属于他,他应该是一个王子。
而至于麦兜:“至于我抖脚这事,我也不知该怎样解释。
当我不太想走动,但又不想愣在那儿时,我就会抖脚。
就像蹲着那样,不想坐在那儿,但又不想呆站着,有的人就会蹲着……尽管在无风的日子,树上的叶子,地下的果子,枯叶、花瓣……蝴蝶翅膀上一粒粒阳光、一粒粒影子,大家都抖着,抖着,抖着…像跳舞一样,看见人家在抖,我也抖……其实,我没有哪儿想去,我只不过好喜欢现在这样子。
”可以看出来,麦兜的抖脚是一种随性,一种折中,一种对环境的适应,尽管麦太屡次纠正,甚至带他去看医生也不能使他戒掉抖脚。
从抖脚这一点就可以看到麦兜的人生哲学:随遇而安,活在当下。
麦兜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当前生活带给他的幸福,并善于带着充满希望的眼光去寻找每一处细小的美丽——树上的叶子,地下的果子,枯叶、花瓣……甚至蝴蝶翅膀上一粒粒阳光、一粒粒影子——这些东西无论是麦炳或麦太都永远发现不到的。
麦兜就是这样,由于简单,于是快乐,这就是香港人常说的“傻人有傻福”。
麦兜在这一部电影里充当着一个启蒙者和解救者,带着大家在苦难中翩翩起舞,以自己的愚笨去普度众生,是传说中的“大智若愚”。
其实无论是对于麦炳,麦太和麦兜来说,生活都是一样的艰难,但三个人却有三个不同的方向:“我爸爸想回到以前不知哪里,我妈妈只想着以后不知哪里,就只剩下我一个,留在现在。
” 谢立文也许像麦炳,把他一个曾经美丽的花园搞得一片荒芜;也许像麦太,正为将来的幸福苦苦奔忙着。
但无论如何,“随遇而安,善于快乐,活在当下”的思想从《麦兜故事》到《菠萝油王子》都一直没有改变。
只不过《麦兜故事》偏重于成长的感性体味,《菠萝油王子》则偏重于哲学的理性对比。
《菠萝油王子》为了阐述这一观点,调用了麦炳和麦太两种生活态度出来作为反衬,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故事也更加通透。
电影的最后,妈妈被麦兜感化,将预定的墓地顶让给了别人。
爸爸麦炳走到了悬崖的尽头。
麦兜被认为是恶习的抖脚在后来改写了音乐历史——麦兜成为第一个用脚指挥的音乐家,和马友友同台演绎巴赫。
尽管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美梦,但谢立文的价值取向已经呼之欲出——在《菠萝油王子》里,他只想做那只麦兜小猪。
这部电影你最好是和心爱的人一起因为,那么至少在你想哭的时候会有一个人知道,然后关切地望着你,然后觉得生活还是美好的,然后可以继续看下去。
有那么一头小猪,呆头呆脑,学诈死都被评为学得勉勉强强,更别说那些做高官以及人际关系剪刀脚了,这头小猪唯一的爱好是抖脚,它说微风吹过,自己这么抖啊抖啊的,就觉得好舒服。
麦妈妈带他见工,校长说你这个仔不行,麦妈妈就问有的补习班没,校长报了一大堆,还有他亲自主持的吊墨鱼诈死班,麦妈妈说就来个普通的吧;麦妈妈带他看医生,医生说我们这里不治抖脚的,麦妈妈问那你们这里治什么呢,医生说普普通通啦。。。
问了一大堆后,麦妈妈说你自己都说了这里治抖脚的,医生说我看你真的是耳障了;麦妈妈带他去郊游,去的是麦妈妈给自己买的墓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哭得死去活来,麦妈妈却只能讲菠萝油王子的故事,他说:妈妈,不如讲HarryPort啦。。。
麦妈妈的故事很滥,滥到连麦兜的哭声都止不住,那么呆头呆脑的一头小猪,就扑在麦妈妈身上,哭得死去活来,地动山摇。
而我们最后才看到,原来那个面对一封信独自经过这么多年的玉莲,就是麦妈妈,而菠萝油王子,就是麦爸爸。
那样看的时候我在想,麦妈妈想哭的时候,会有谁来听呢,或者,麦妈妈究竟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哭呢。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故事都很滥,没有王子没有冒险,然后某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个大叔,变得普普通通,呆头呆脑,少言寡语,然后一部分人很幸运地遇见那个她,偶尔对你抱怨偶尔对他说点有这些没那些的话,但那些年来,如果没有她的支撑,他也知道很难走下来。
然后他丢下她和他,他去寻找他年轻的梦,去找回那个他认为应该是他的他。
他说他永远负了她,而他竟真的就这样负了她。
两个人的小屋挂的就只有一个人的衣服了,镜框里一套套的婚纱照也慢慢蒙上灰尘,躲入储物柜。
他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风餐露宿,一路凄风苦雨,而她在家看沧海桑田,日出日落,柴米油盐,心中再是起起伏伏,也只得她一个心里知晓。
他寻找的尽头是悬崖峭壁,仿佛海角天涯,猛然间发觉这么久来,最珍贵的东西已经失去的时候,四周已经只剩下震耳欲聋的水声轰鸣,还有他们一起老去的年华,而那个夏天在简陋的屋子里帮自己抹欧家全的玉莲,却已经离开那么远了。
他不知道是否已经明白,天大的梦想,都及不得那些挂在破旧屋檐下没日没夜地碎碎念念,岁岁年年。
她的守候的尽头是一块小小的墓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在天上和朋友一起打打麻将,或许还可以在天上见到他吧,她囤积了那么多的米那么多的厕纸,她每天抠门每天节约每天唠叨每天想着和麦兜讲述菠萝油王子的故事,她一个人变老,一个人带着麦兜吃饭看医生见工上学有所成就,那么她,还能见到他吗?
她大约也已经发觉,原来自己对他唠唠叨叨,说这说那,是因为那么地爱他。
从前有头小猪,呆头呆脑的,唯一的爱好是抖脚,他觉得微风吹过,就那么抖啊抖啊的,真的好舒服。
从前有头小猪,喜欢听HarryPort多过听菠萝油王子的蹩脚故事,他说“爸爸留在过去,妈妈留在未来,只得我一个,留在现在。
”从前有头小猪......原来于无声处听惊雷,说的就是这个样子啊。
“从前有个小王子,他傻傻的,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傻大叔”,就象森林大会一开始就结束一样,麦太从不讲王子是怎么变成傻大叔的。
因为她遇到王子的时候,他已经变成傻大叔了。
她只是坚信这个傻大叔是王子变的,因为女人的生命里一定要有王子,王子最好骑着白马,当然不骑也没关系,你只要告诉她,白马借给唐僧了。
想象力对于女人来说是天生,就算白马一直没来,王子消失了也没有关系,麦太的未来还有一位王子,那就是小麦兜,所以麦兜说:爸爸生活在过去,妈妈生活在未来,只有我留在现在。
现实里麦兜仍然是伤感的,他诗意的抖脚被看成一种毛病,和香港脚、母鸭脚并列,其实他为什么要抖脚,谢立文在这里有一段很诗意的描述:即使在无风的日子,树上的叶子、地上的果实,枯叶、花瓣……蝴蝶的翅膀上一料料阳光、一粒粒影子,大家都抖着抖着……”这分明是大自然生命的悸动。
麦兜王子可以不种玫瑰花、也可以不拿出眼珠给穷人,他只是会抖脚,所以他是音乐王子,并且成功的和马友友同台演出,向观众传递他对生命的体悟。
当然这也许是麦太的幻想,就象她希望抢包山能成为奥运项目一样。
其实麦炳不是王子,麦兜也不是,他们只是喜欢抖脚,在空闲的时候享受生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麦太生命里的两个王子。
昨天终于把“菠萝油王子”看了,算是跟几年前看的麦兜故事团聚了,说什么来着,一个老爸的故事,一个儿子的故事,可不是family reunion(家庭团聚)吗?
看麦兜的故事,虽然笑声不断,但时常笑声未落下,心酸就升起了。
哪怕那里说的正是我最感兴趣的吃的东西,什么麦太网络播客版的烹饪课堂上那包不明白的“纸包鸡包鸡包纸”,什么校长茶餐厅那碗说得很累却永远吃不到的“鱼丸粗面”……看得我狂笑,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真的,眼泪要流出来了~这部《菠萝油王子》姑且叫前传吧,唉,这样笑着想流泪的感觉更强了。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当年理想挥之不去却被生活磨得越来越远——当小男孩一张新鲜得象刚出炉菠萝油面包一般的脸长出了鬓角或者小姑娘标志青春的尖下巴(哪怕麦太那样的猪脸哦!
)换成了一张标准的平凡臃肿的猪头脸,你就知道岁月走了很久的路了,生活里有些东西由不得你,它越来越远了。
踏步社会踌躇满志却见身边都是遵循“规范”教育里涉世通则而活的人——你在船舶码头售票口说来买碗随便什么填肚子,那卖票的也能顺溜地说出“那就肠粉吧!
”(让你想起学校里学这段情景对话时的标准范文,甚至倍感亲切)然后同时他又可以直接给你一张船票结束你们两人的交道。
我们学会了可以说一套做一套。
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朋友也许就是那个天天背着沉重的一块“pizza寒”为生活奔波的人。
我们有时利用工作之便贪图些小便宜,从外送的pizza上挖下一块蟹肉卷(尽管还不是真正的蟹肉呢)给朋友或自己吃,但也不敢多拿,因为客人会发现他的东西分量不足会给老板告发你会让你失去工作,天哪,在这个通货膨胀的时候失去工作是什么概念?
我们或可怀揣光芒万丈的理想或幻想(你出生帝王之家啊~),但同时也弱智到(也许应该说因为理想的照耀而激动到)会相信时光机就在上下九那种多年前老街模样的某个门店后面,而那个坐在旁边阴阳怪气的算命先生(他甚至可能长得有点象你信任无比的幼儿园班主任陈小姐)就是这时光机高科技的代言人,你交了一笔巨款给他,然后进那个黑洞洞的门里,出来的时候,发现世界还是一样,时间空间一样没变,唯一的变化是少了那个携款潜逃的算命先生……比如这是不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呢:充斥无谓寒暄、言行不一、见钱眼开、遭遇陷阱、智商低下、情商空白、发白日梦、发胖衰老、看到处拆迁、听无聊故事、有人回顾过去、有人展望将来、剩一个你自己在现在此刻孤单彷徨……呵呵,我有没有说到“抖脚”?
我没有说道抖脚吗?
象那个江湖全科游医(你甚至觉得他好像幼儿园说校训带口音的校长或者陪着菠萝油一般的你去发白日梦的印度阿三叔?
又好眼熟啊,为什么进了社会就这么多眼熟的人呢?
)说的那样?
抖脚,嗯,对,象麦兜那样,有时候既不想站起来又不想坐下去,然后就开始抖……抖脚?
抖脚就不行吗?
抖脚当然行,你坚持抖吧,江湖全科游医治不了你,其实你不用治的,你只需要穿上正式的礼服,要打领结的那种哦,然后站在什么金色大厅的舞台幕布后等一个gentleman叽里咕噜介绍你,你也用不着听懂他说什么,你只要知道他念叨出你自己的名字,比如Mr.McDull,当然前面要加Mr.的嘛,因为你差不多也混到了几乎长鬓角或者一个包子脸的年纪了,然后你就应声出场,没错,在舞台正中的椅子上坐下来,等人家给你现场伴奏巴赫(巴赫哦!
你听不懂没关系,台下坐了一大堆听得懂或貌似听得懂的人),然后你就抖把,对,抖脚,然后,就是掌声了。
别人告诉你说,这就是,一只平凡弱智的猪的:成功。
过着猪一般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吗?
呵呵,问题不是好不好,而是好像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过芸芸众猪一般的生活,追求芸芸众猪追求的成功,对不对?
从前有一只小猪,后来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位大叔。
这么闷的一个故事,是不是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写的?
又是一出让我去完电影院看之后迫不及待等着买DVD收藏的电影。
麦家碧+谢立文擦出的火花从没让我失望过。
这一次,麦兜给大家讲讲他的身世,麦爸爸麦炳真正身份是王子哦,头上还有一个菠萝 ,他因为意外流落民间,认识了做工厂女工的麦妈妈谭玉莲,两个人拍拖,漫步在60年 代的湾仔电车路上,好怀旧~~后来麦阿爸为了寻找自己的理想离开,麦阿妈怀了麦兜 ,就把他独力养大了。
基本上可以算是上一集麦兜故事的前传吧。
这次电影里面有好多 香港的怀旧景,间或还有麦兜父子时空交错,角色互换等等,内容依然是有喜有悲。
麦 阿爸还找了刘德华来配音,呵呵,他配得还不错。
故事开始的时候,麦太和麦兜所住的一栋旧楼要拆迁重建,两人离开旧居,忆起许多往 事,于是便出现很多60-70年代的场景,湾仔的旧街景,电车路,街边小贩等。
然后便 日渐消失。。。。
我跟Maggie不一样,小时候不是在香港长大,一年最多呆3个月,于是我问Maggie有没有 这种感觉,Maggie说到我们这一代其实已经变化不大了,至少我们没住过唐楼,没在坊 间小巷奔走出没过。
而我印象比较深的,也只有中环的人越来越多,旺角花园街、金鱼 街、波鞋街的越来越旺而已。。。
对小小的麦兜来说,母亲节的意义比父亲节重要多了,在他心目中爸爸的印象很模糊, 只是凭借阿妈口中或是阿妈回忆起麦炳的神情,去感觉麦炳的。
然而,单亲的小猪有个 好处就是不会想太复杂的事,做人简简单单,心地良善,不会悲观看待问题,所以依然 快乐的成长起来。
我们伟大的菠萝油王子麦炳和麦阿妈谭玉莲据说(麦阿妈的回忆)相识于大笪地-一个 龙蛇混杂的市井之地。
当时王子麦炳流落民间混厨房,谭玉莲则是制造水壶的女工,而 且有几分功夫根底,还懂得“撩阴腿”。
麦炳自认为是个读书人,所以比较沉默,所以 常常可见麦阿妈在说话,而麦炳对之言听计从。
就如在麦兜心目中阿妈永远都是一个坚 强的女性,这位大小腿都十分粗壮有力的女性任何时候都显得比麦兜父子强悍,可算60 年代的女权主义者了。
麦炳为了找寻一些“失去的东西”而离开了麦阿妈谭玉莲,留下她独立养大了麦兜。
有 人问,谭玉莲喜欢麦炳什么呢,肯为他付出许多?
麦炳又不算靓仔又没钱又没地位,空 有一个菠萝油王子的称号。
然而单纯的麦阿妈无条件的爱着麦炳,真爱无敌。
至于阿炳 ,却为了“寻找一些失去的东西”而放弃了恋人放弃了家庭。
陪我看电影的Maggie很愤 然,说大男人总是如此,借口多多,最后受伤受苦的还是女人。
但,男人心底总有些事 (或者理想)是很想去达成的,那种感觉很难跟自己的女人说清楚。
我还记得96年看Bey ond活着便精彩演唱会,唱到《再见理想》的时候家强描述起家驹当年写这首歌的情景, 给麦兜配音的小朋友换了,不过这只小猪一点都没变,依然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笑声。
其实,生活可以简单些,就如麦兜说,大难不死,必有锅粥。
臀结就是力量。
麦兜从来 都相信自己是个成功人士(或者说,成功的猪),因为他有真正的好朋友,他有很疼爱自 己的妈妈,at least,他有一副粗壮的脚瓜(小腿肌肉),要知道,走过多少座山,跨 过多少个海,才能有这么粗壮的脚瓜啊~~~ Pandy2004-08-06http://pandycheng.yculblog.com/post.637165.html
2012-270
其实麦兜没那么好笑。
讲到往事难免有点唏嘘啊,不够欢乐了。一颗星给华仔的献声。
主题不在菠萝油,在于抖脚……
导演你把麦兜走远了
《麦兜故事》的续集,最后的伙计最好笑。
不明所以,难道意味着老子老了?
真无法想象大陆的配音..杀了我吧...
那大段大段的贯儿啊。这次有进步,至少剧情八九不离十的看懂了。麦兜绝不是给小孩儿看的。。。
没预想中的好
用童话般细致的形式展现一种简单纯粹的人生态度:“我爸爸想翻去以前唔知边度,我妈妈正係谂住以后唔知边度,就得我一个,留喺宜家。”随风而至 随遇而安 随缘随性 随心自在,纵使时代交替、物是人非,愿这只可爱的小猪依旧能抖着脚,活在时下。孩子未必能看懂,能看懂的,已不年轻。致成人的一个童话
这是一种你不在里面浸泡过就不知道什么叫透明的橄榄油般的情怀
没想到我的最差评竟然是给了麦兜……
看的国语配音,仍然不是很标准。很有趣的童话,让我想起了超级玛丽:银河还有小王子
跳的太快看不懂
伙计啊 米粉呢
林一峰 悠悠的风
基本上不知所云
忧忧伤伤……喜欢,但没第一部好。。。
米内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