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我是带着感动看完的!
很有新意的一部电影,讲得是一个关于钢琴天才的发现成长过程,很值得一看的!
每次看到一个与音乐有关的东西,眼泪总是不知不觉的流下!
每次的梦醒时分,总是幻想在音乐的殿堂,但命运爱和人开玩笑也许欣赏也是一种感觉,并非拥有的才会得到`就像音乐,是流淌在每个善良人心间的共鸣!
故事相当传统,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使人探索生命的故事。
金智秀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钢琴教师,人生似乎总是不顺利。
没有事业,也没有家庭。
她把一切归结于没钱出国继续深造钢琴。
但是出现了一个天才音乐少年,于是她又把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希望能够成为天才少年的老师。
可是似乎依旧不顺利。
只是当金智秀真正明白了后,故事才具有了意义。
她的人生的不顺,也许只是因为她内心背叛了音乐,正如她也背叛了自己的生活。
在与少年一起的生活中,她终于在音乐中明了这一道理。
于是她坦承自己的谎言,放开自己的心胸。
为了霍洛维茨,为了音乐,为了生活。
当你一席华丽的衣装,坐在千人的音乐厅,当你与世界顶级的音乐大师,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合作,又或者当你已经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的时候,当你赢得了那么人的掌声,当你有鲜花,聚光灯,受到众多人追捧和爱戴的时候,请一定不要忘记将你第一个带入这音乐圣殿的人,因为他她正眼含热泪,坐在台下看着你...我也想感谢您,高老师四岁的时候就将我带入了美丽的音乐殿堂,让我感受到生活和人性的美,让我知道幸福是生生不息
之前我并不知道霍洛维茨,上网查了之后才知道他是二十世界大师级的钢琴大家。
改天我要去下一些他的曲子来听听。
小男孩子能把白天在公园里所看到的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用钢琴演奏出来,这一段真的非常不错。
弹钢琴是要有天赋的,很多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学会像钢琴这样子高雅的东西,疏不知有时候强迫着孩子们去学,是出不来成果的。
像片中京民这样子天赋异禀的孩子,实是万里挑一,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为你指路的人,一个能发现你并培养你的伯乐。
这样的一部电影对刚刚爱上钢琴的和即将要学习钢琴的人再合适不过了,但对一般的观众而言,它是普通的。
大师有一些心得,霍洛维茨说:“弹钢琴不是为了比赛”,爱它,就因为它的本身。
这是整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所在。
但是,谁又能真正的放弃竞争欲望的刺激仅仅是为了弹钢琴而弹钢琴呢?
于是智秀在培养庆民时掺进了自己的功利欲望,但终于从庆民身上领悟到了钢琴精神的真谛,于是她可以放弃好胜心和虚荣向一度嫉妒的师姐坦白谎言,并请求让庆民得到更好的老师。
电影中因钢琴而倾慕智秀的面点男人是最具霍洛维茨钢琴精神的人,只是一个会做批萨的成年男子,却和四五岁小朋友一起提着琴房标志的小袋子坐在一起学琴,要求也比较简单,会弹一两首流行曲就行了!
乐在其中却从来不半途而废。
最后他和智秀一起坐在观众席上听赏庆民的音乐会,为庆民的弹奏拼命鼓掌,试想如果没有一定的造诣,他又如何在最后评价庆民的成功呢?
他能评价别人优劣的同时,自己业已冰冻三尺。
庆民,故事中一个不说多话的孩子,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其他会弹钢琴的孩子乖巧的脾气,却最具音乐的天赋。
能自然的使用钢琴语言表达心声。
技巧学得来,但心性是学不来的。
世人总担心贫穷的人心灵也是世俗的,但是电影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庆民用钢琴表达出来了,我们如何表达?
而且我们的诗意世界在哪里,我们的秘密花园在哪方净土之上?
钢琴是一种手段,霍洛维茨是否也这样认为,重要的不是钢琴本身,而是那此曲子里面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所看所听所思所爱。
一会就想到国内最年轻气盛的钢琴新莠朗郎,朗郎想成为另一个霍洛维茨,但是从他的自传中,我们看到他的父亲和他只不过是想打败所有会弹钢琴的人,成为东西方不败。
霍络维茨精神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霍洛维茨是司乐的缪斯,那么朗郎就像是偷去缪斯七弦琴的战神,他也会成功的,但成功的意义和音乐无关。
所以我宁愿和李云迪一样走在台北的一条小巷子里和漂亮的女朋友挑选一只可爱的纯种小狗,也不想坐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排山倒海般的弹奏着战神之曲。
女主曾以为自己是云端的天使,你们这些卖披萨的猥琐大叔,顽劣不学好的小孩,不懂教育滥施暴力的奶奶,都太低级了。
没想到最后,是披萨大叔给了温暖的归宿,顽劣小孩给了她原谅和光荣。
走下神坛的女神,欢迎你和我们成为一家人。
一些细节都很好。
送走小孩的那天,女主在屋里哭,大叔在门外默默陪着。
小孩作曲模仿的动物感觉,很天真,很可爱。
小手在阳光下的舞动好萌。
女主一开始只想利用小孩,大卖场那幕好心酸的。
女主没当过妈,不懂得全心爱一个小孩。
是小孩教会了大人什么叫爱。
小孩其实长的也不怎么好看,小龅牙像个老鼠,沉默寡言,性情乖戾,但是当他内心触动的时候,就是完完全全一个小孩,喜欢游乐场,喜欢家人(虽然是临时家人)温馨,喜欢被人欣赏,害怕的时候想被抱着,不许大叔来抢“我的老师”,想妈妈。
哎龅牙小孩值得被爱!
我一直期待有更多人来告诉大家,小孩的爱,胜过大人的爱。
不要老是颂扬老师的爱,妈妈的爱。
大人的心很复杂。
而小孩的爱很单纯。
他们那小小的爱,力量很大。
关于爱的钢琴童话——《为了霍洛尼茨》听着蒙蒙胧胧的音乐,心里被感动了不知道多少次。
也许对于各位客观的看客,这不过是一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电影,但是它淡淡的音乐淡淡的色彩,甚至是淡淡的情节却恰恰撩动了我心中隐埋着的一点,关于爱,关于钢琴,关于童话。
大概所有相同类型的片子都会有一个技巧出众或者天赋异禀的钢琴家,用他的琴声,诉说他的过去。
他的心理,他的感情,他的爱。
正好像《海上钢琴师》,也好像《为了霍洛尼茨》。
不知道到底是琴声还是故事真正的吸引着我看到最后,但是,心却是被钢琴的声音牵着,飘呀,飞呀,穿过想象和回忆,一点一点的将我的记忆重新唤醒。
我会真正的很佩服1900,不是为他的技巧,而是为他的创造力;对于庆民,那真正的天赋和钢琴的知觉让我着迷。
我想钢琴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乐器吧。
不管弹钢琴以前经历过什么,见过什么,想过什么,触到键盘的那一瞬,整个世界就被钢琴充满了。
不再有什么差别,男或女,老或少,熟练或者生疏,钢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公平的对待每一颗真诚的心。
看庆民弹琴,只是觉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目的意图的自然,将自己全部的留在了那个世界,不需要多少解释,对于音乐本身,解释是一种破坏,而且,音符已经彻底的表现了宁静,我是说,心灵的宁静。
我想到了电影中的一节,在游乐场中,在万籁寂静的晚上,庆民将他的思考,通过琴声说了出来。
多少有点模仿之嫌,但是,我个人认为,与1900可以炫耀自己的创造力相比,这种自然与率真的表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远胜于绚烂的技巧。
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在练琴中度过的。
从来都是羡慕窗外孩子们,因为他们在不同的玩耍,而我只是面对着钢琴重复单调的音符。
给我的印象,从来都是从窗外飘来的笑声,淹没了我的琴声。
直到某个燥热的夏天,当我满身大汗的停下休息,偶然间的回头一瞥,突然发现冬天枯黄的树叶已经将我的窗口装扮得一片翠绿,我被震撼了。
风微微的吹过,树叶在随风轻拂,沙沙声宛如天籁,闭上眼,感觉着大自然的音乐。
美,真的,美的无与伦比。
我只是轻轻的触着琴键,体味着刚才的美感,完成了我的第一首作品——真正属于我自己的音乐,我是说,我学会了怎么弹琴,仅此而已。
严正花是个漂亮的钢琴老师,当然,美丽的不知是她的外表。
从来都觉得,在文章中说一个人的心灵美丽太过于恶俗,但是,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形容她所扮演的老师了。
我想,对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把自己的心都给了他,对于庆民来说,更是这样(因为他是一个不一样的PIZZA)。
从误解到理解,从接受,放弃再到重新接受,她都没有失去信心。
即使庆民并没有弹出练了千遍百遍的乐曲,她依然继续着她的坚持。
我想,她也是一个懂得钢琴的人吧。
她也许曾经奢望庆民的成功会带来她的成功,但是,对于她,庆民的微笑,庆民天赋的实现,才是最重要的成就吧。
毫不避讳的说,当她送走庆民,一个人坐在钢琴旁时,眼泪就落了下来。
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她的心碎,颤抖的手指,落在琴键上,断断续续地音符,爱的碎片一点一点地落到我的心里。
谁说音符是无形的?
说说爱是无形的?
伴着她的眼泪,我清楚地看到了爱所折射的色彩。
老师都是这样的吧,至少对于我所知道的老师,都是这样。
可能我的老师还算不上是个艺术家,但至少,这是一个爱钢琴的人能做的所有的事情。
教我弹琴,教我弹琴,教我弹琴,这是一个爱钢琴的人,唯一能为我做的事情。
为我轻轻的放上一张CD,然后,坐在我旁边,静静地听,静静地看着我弹,充满爱的,然后奔波在一个一个学生身边,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他从来不要求我模仿,他说,弹你自己的钢琴,我说,好的。
当我侧过脸看老师时,顺着他的疲惫和苍白,我看到了爱,对钢琴的爱,呵呵,有点不能接受吧,但是,老师,很美的。
知道很久以后,我才发现,老师给我搭建了一个钢琴的童话王国,我能真正的弹钢琴,用心的,弹自己的钢琴。
片中的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为庆民搭建了一个梦想与真实的童话王国,在这个王国中,有爱,有关怀,有舍取,有钢琴。
当她把庆民送走的那一刻,这个王国可能已经一片荒芜,但是,在庆民的心中,却始终坐在旋转的木马上追寻他所爱的钢琴,直到永远。
就好像她的戒指,他的戒指。
她嫁给了霍洛维茨,他带着她的爱和梦想奔腾在黑与白的田野,他们,都成为了这个王国永远的居民。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离开钢琴,但是,我永远都不会离开那个童话,那个梦。
也许,这个电影不算精致,但是,我看到了一个老师为他的学生编织的关于爱的钢琴童话。
我也曾经读过那个童话,不是用韩语,也不是用汉语,那是一种信念,一种声音,一种爱,让我幸福,让我想起的时候,泪流满面。
音乐大厅,聚光灯下,当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弹奏起时,离别的愁绪像海面上的浮游生物,童年的记忆再次浮现。
每一次挣扎都像是在赴约,弹奏者相信人类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用音乐表达。
弹钢琴的不是别人,正是十多年前的问题儿童,京民。
这部电影,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做《为了霍洛维茨》。
原本是一个失意的单身女钢琴教师的故事,因为家里没钱留学国外,只能当孩童的钢琴老师,过着仅能果腹的日子。
幸而,她遇见两个人。
第一个是楼下开披萨店的大男孩,另一个就是到处惹是生非,只有七岁的京民。
七岁的京民经常被自己的祖母追得到处跑。
因为害怕挨打,也因为祖母早就患上了胃癌,不想给予孩子太多的爱,是因为怕他今后不能自立。
京民的确很讨厌,撕掉女钢琴老师智秀张贴出来的招生海报——因为他想报名,可是又没钱,只能将撕下的海报贴在床头;他用恶作剧的方式赶走了智秀的其他学生——因为其他学生占用了智秀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他甚至想赶走一直在身边帮助智秀的披萨店老板——他用小得不能再小的拳头砸在一个大男人的身上,一个劲地说,她是我的老师,她是我的老师。
披萨店的老板,绝对是个乐天派,有事没事总是心底宽广地大笑两声。
当智秀告诉这个不懂音乐的追求者时,他居然还真的以为智秀和霍洛维茨订了婚。
后来,在他万般失意的时候,无意间,听到音乐电台介绍霍洛维茨,猛然清醒过来,原来那个家伙早就死了啊。
哈哈哈哈。
京民的确是天才。
这个很少说话的小男孩可以用钢琴弹奏出鸭子走路时的摇摇摆摆,可以弹奏出蝴蝶飞过时的轻盈,还有溪流小小的跌宕。
这真是个意外,智秀当然如获至宝,开始做起白日梦来,在梦中,一个京民成功地在舞台中央弹奏出曲子,她在舞台下幸福地看着。
京民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功。
可是,现实中,京民却意外地昏倒在表演的舞台上,因为聚光灯下,他仿佛看到了四岁时母亲死于的一场车祸,就在车前灯前。
京民从此被智秀排斥在音乐教室之外,直到京民的祖母去世,她才将京民接回身边。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么快乐,他们弹奏的曲子有:舒曼的《Traumerei》、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第一章、肖邦的《小狗华尔兹》、德彪希的《arabesque》、巴赫的《Invention》和《丛林里的故事》。
当然,最后这支送给多年之后的智秀的曲子,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这一幕是在,智秀为了京民的未来,将他托付给自己音乐学校同学的美国钢琴老师。
多年以后,当已经成为音乐家的京民重回韩国演出时,他这样说:我想为一个特别的人,再演奏多一曲。
如果不是为了她,我今天就不会在这里,我从来没有机会多谢她。
多谢,我爱你。
从来没有说出口的爱,就这样缓慢地流淌着,在轻轻中跌宕,在回忆中重新回到。
爱不是绑架,如果爱,请让他飞翔。
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更加坚定的知道,在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要培养他的幸福感,而不是十八般武艺。
钢琴、美术、象棋。。。
统统都随便他吧。
他喜欢,就教他鼓励他支持他;他不喜欢,就让他玩自己喜欢的东西。
做一个自己认为自己很幸福的人,而不是别人眼里成功的人。
决不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也不要孩子完成连自己也做不到事情。
只要能够自力更生,开心就好。
——我是匹旋转木马身在这天堂,只为了满足孩子的梦想。
不管我能够陪你有多长,至少能让你幻想与我飞翔。
这位女主角,披下头发的时候,神似宋慧乔。
扎起头发,便像崔智友。
鼻子似垫过。
但是,无论她长得如何,无论她是人工还是自然美女,甚至毋论她演技中的瑕疵,都无损于这部电影的美好。
这是一部让我完全抛开大脑,纯粹用感官与心灵去接受的电影。
一个单身的女人,她的生活有多少种可能?
一个自幼失去父母,常遭外婆打骂的孩子,他的生活有多少种可能?
她遇见他,就像我们遇见如何一个正在受难的孩童。
一些顽劣的孩童其实源于他们的受难。
从嫌恶到拯救,再到放弃。
就像《旋木》中唱的:“音乐停下来,你将离场,我也只能这样。
”是的,我也只能这样离开你。
我也不过是一个只能原地奔跑的大人,永远被锁上的大人。
我没有翅膀,但是至少能够让你忘了伤。
如果做得好一点,就能带你到处飞翔。
电影情节虽属巧合,但她是真实的,他也是真实的。
电影只是演绎了其中的一种可能,而我们在演绎更多的可能。
居然哭了
补标
是冲着片名而看的。对韩国人的演技不是很欣赏。本片像大多数韩剧一样也安排了穷苦的小人物最终成功以及生死、离别等剧情,赚到了我的眼泪,这种剧情虽缺乏新意倒也集中了人之常情,对以古典音乐为题材的影片还是支持的。最后想到了我的恩师,在我心里只有这一位老师,谢谢您。
好好看啊!!!感动惨了。。。虽然剧情是很老套和俗气,但是小盆友可爱死了。音乐就跟不说了。心都酥了啊~~~~~@Jennielan_Alien
因为这部电影,改变了对讨厌了一学期的老师的看法。当时是为影片最后的那一句“我爱你”纠结,现在,是为离自己而去的那些日子。
我想知道为什么每次都会被泪蛋打到!还是低级泪蛋啊呜呜呜
割心。。割肉。。。
平庸平庸
钢琴加一星。很有先见,九年后赵成珍在17届肖赛折桂。韩国的古典音乐水平是蒸蒸日上。
亮的色调,缓的节奏,朴素的人,温暖的情以及,属于自己的信仰。
有几幕还是很感人的 唯一的不足是 女猪脚衣服太多
剧情不是很丰富 比较简单 结局很实在
演员的精彩演出、细腻的感情、再加上优雅的钢琴曲,很棒的电影!
本以为可以学习和感悟到什么。关于钢琴,关于教学,关于音乐,什么也没有。彻头彻尾的一出传统韩剧。
补打。感人至深,花姐催泪女王极其动人。
很感人
眼泪哗哗
太套路了
这女人的双眼皮好假 男孩第一眼像允浩
高一在音乐课上没看完又和彭彭一起趴在被窝里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