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他丑陋?
即使他很难闻?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糟糕?
即使他很蠢?
即使他吃起来像猪?
即使他忘了他的名字?
还有臭脚?
即使他让人受不了,不停地大喊大叫?
即使他放屁?
即使他在墙上乱涂乱画?
即使他想当警察?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废物?
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老师有多么爱她的孩子。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他们内心对于自己未得到爱的担心,他们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答复,这样他们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同样的,即使他们拥有这些所担心的问题,他们也是值得被爱的。
感受并相信自己被爱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必须的,只有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才能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是不会被抛弃的,是值得与有意义的。
电影给了所有有创伤的孩子一个宽容的环境,体贴的老师与陌生人,以及陪伴的伙伴,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恐惧,孤单与难过,进而抚平自己的创伤。
所以他们到最后依旧相信自己是有人爱的。
就像西葫芦在向警察讲故事的时候跟他说:你来看我是因为这是你的工作。
警察说:我不是因为工作才来,我是因为喜欢你才来的。
西葫芦说我也喜欢你。
体验过自己作为有缺陷的自己而被爱的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己值得被爱的信念,是人生一切美好的基础。
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在去年的奥斯卡评选季,瑞士选送了《西葫芦的生活》分别申报最佳外语片(入围九佳)和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五强),作为一部定格动画以如此分量进入影迷视野,自然吸引了好奇和关注。
虽然最终在奥斯卡上不敌《疯狂动物城》,但凭借画面、技术和故事的契合以及朴素纯真的童心和富于同情的幽默,《西葫芦的生活》还是在欧洲的各大电影节上载誉而归,尤其是摘得了代表动画界顶尖水平的安锡电影节最高大奖。
法国著名导演克劳德·勒鲁什曾在《男人女人:恋爱手册》中借人物之口讲述美法电影之差别——“为什么美国电影风靡全世界,法国电影却默默无闻?
”“因为美国电影是大成本讲小故事,法国电影是小成本讲大故事。
”法国和瑞士合拍的《西葫芦的生活》即从小切口入手传达普世情感,以一个失去父母的小男孩视角,观察着儿童收容所和成人世界的生活。
孩子们背负来自家庭的创伤,得不到亲情却能自我疗愈、互相温暖。
影片有着儿童版《皱纹》的人际关系、《总有骄阳》的社群概念、《再见,孩子们》的少年情谊和《两小无猜》的懵懂爱情。
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片名中的“西葫芦”实际上是九岁男孩伊卡的绰号,他的家中爸爸缺席,一次在躲避妈妈的责骂时,还意外失手致母死亡。
无人照料的西葫芦被好心的警察雷蒙送到了喷泉儿童收容所,这里的孩子不是孤儿,就是父母吸毒或被收监,还有人受到生父的侵犯。
他们背负着大人的错误和罪孽,艰难地生长着,但西葫芦却在这里第一次触摸到了友谊和温暖。
他还遇到了目睹父母死亡、心思深重爱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卡蜜尔,两人的公车之吻和月夜表白都昭示着初恋的萌动。
而后丑恶姑妈要来带走卡蜜尔,大家协力出招帮她摆脱了监护。
最终警察雷蒙领养了西葫芦和卡蜜尔,他们离开收容所又进入到新的家庭,而其他孩子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虽然与父母共处可能悲伤多于快乐,但作为他们生命的延续存在于世,孩子还是会以独特的方式铭记亲情,比如伊卡坚持让别人叫自己“西葫芦”,虽然奇怪但那终究是妈妈给起的绰号;另外,他还保留着象征父亲的超人风筝和代表母亲的啤酒罐。
只不过随着身心成长,这些使家长有着“缺席在场”的物件承载了新生的情感,就像片尾风筝后别着的小朋友大合照,而啤酒罐则被折成铝皮船送给他喜欢的女孩。
另外正如收容所里的孩子与父母分隔,也有些孩子远离了父母,被儿子疏远的警察雷蒙就选择了收养小孩作为亲情代偿,代际之间的抚养和反哺之匮乏一样沉重。
“社群”(community)在影片中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呈现为收容所并非完美之地,不过一旦融入其中建立情感,离开它就成为一种苦涩的幸福。
比如一听到车声就奔出来喊妈妈的黑人女孩,在其移民母亲真的到来要接她走时,还是下意识地抱住院长拒绝离开;告别的晚餐上,西蒙得知西葫芦和卡蜜尔被警察收养的消息后气愤离席,西葫芦找到他表示想继续留在收容所,两个男孩的交心谈话混杂着怨念、羡慕和祝福,体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成长固然美好,但是被家庭接收才是更理想的选择。
《西葫芦的生活》取材于法国作家基尔·帕里斯的小说《笋瓜自传》,是瑞士导演克劳德·巴拉斯的首部动画长片,剧本由执导过《假小子》的瑟琳·席安玛与克劳德共同执笔。
小说作者曾在孤儿院工作,导演也为了尽量让影片贴近现实而在孤儿院生活了一个月。
小说以西葫芦“我想杀死天空,天空死了就不会有不幸的乌云飘过”的自述开头,结尾则是“我终于感到太阳晒着我的皮肤暖洋洋的,我抬头望着天,蓝蓝的,几乎没有云。
现在我才无所谓呢。
我不再想杀掉这片天。
我在地上感觉长大了。
”小说虽然在尽力模仿孩子的腔调,但有时却仍会露出成人底色;而动画却完全采取了儿童视角,把文学中的心理描写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表达。
定格动画,这种充满怀旧气氛和材质触感的形式,比起给欢乐锦上添花,更适合用来为悲伤和孤单雪中送炭。
内容和形式完美契合的《西葫芦的生活》的人物和布景分别用木偶和橡皮泥制作,只有极少数场景用到了电脑技术的渲染,导演在风格上尽力做减法,想保持一种简笔画式的质朴童趣。
在角色造型设计伊始,就敲定了大头大眼的形象,这可以让观众更直接地观察和融入情绪;同时对于动画设计师来说,绘制夸张的形象更为有趣,而且不用对付微观模型。
影片中的孩子除开本土后代,还涉及到阿拉伯裔和非洲裔的多样化族群,导演在肤色和发色上大多采用黑白黄褐等常见颜色,而在最具看点的西葫芦和西蒙的头发上则用了非现实的亮色:西葫芦的蓝色表现其忧郁敏感,而西蒙的红色则展示其热情开朗。
为了避免画风过于脱离现实,自陈“深受达内兄弟和肯·洛奇影响”的导演着力加入了严肃沉重的话题;而对于儿童的可爱和顽皮都表示理解,例如处理孩子们讨论性事的对话场景,就怀抱着“过来人”的幽默和积极态度。
导演在谈到自己作品的受众群体时曾说:“想让孩子们看懂并接受,生活本身很沉重,但还是要有希望地活。
而在当下极度分裂的世界中,大人们总是给小孩灌输价值观,而其自身却行为相悖,希望借由影片让大人们反思其中的矛盾。
”
在转场空镜头中多次出现树枝上的鸟,从独自啁啾到结伴筑巢再到孵蛋育雏,表示时间的推移,也与收容所里那对男女老师的关系发展暗合。
两人相恋结婚生子,在结尾孩子们围绕着推车里的新生儿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还会继续爱你的孩子吗?
如果他丑陋、难闻、哭个不停、尿床、成绩糟糕、很蠢、吃起来像猪、忘了名字、臭脚、让人受不了、大喊大叫、放屁、在墙上乱涂乱画、想当警察、有一个长颈鹿脖子、废物……”这些被父母伤害过的孩子用稚气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不安和困惑,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大家欢呼雀跃,影片也在风筝背后集体合照的定格镜头中结束。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珍视疼爱,即使现在小无所依,但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下,总归可以期待骄阳。
【本文原载于《电影世界》杂志2017年4月刊,请勿转载_(:зゝ∠)_】
我最爱的动画,其实不管什么年龄保持一颗童心真的很重要,就像我爸爸,50几岁的人了,还是会看动画,不管是动画电影、还是现在小朋友看的动画片,他都很喜欢,有时我还会陪着他一起看,就像小时候他陪在我身旁和我一起看动画片一样,现在想想,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啊…………………………………………………………………………………………………
孩子们都很聪明,比我们想象中聪明。
如果你不爱他,伤害了他,他会去寻找原因。
可他又那么爱你,你一定是不会有过错的,错的一定是他自己。
“即使他丑陋?
即使他很难闻?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糟糕?
即使他很蠢?
即使他忘了他的名字?
还有臭脚?
即使他想当警察?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废物?
”孩子们想问“是因为我不好,你才不爱我的吗?
”哪怕你深深伤害了他,他也不会讨厌你,而是为了你找一个借口。
孩子们聪明的学会了欺骗自己。
老师肯定的回答让孩子安下了心。
这样的问题那些受过伤的孩子还会再问千百遍,若是在一开始就有人坚定的回答他们:“我爱你,与你怎样无关。
”或许他们不会如此落寞。
分享过彼此伤口的人,就像嗜血的野兽与流血的猎物,它们的相遇只有一个结果,便是终会成为一体。
而这群收养所的孩子亦是如此,他们对彼此,不再有所保留,哪怕是最致命的脆弱与不安。
而不知不觉中,他们便已成为了同一个人。
故事里有一个片段,这群孩子来到一个滑雪场游玩,当他们玩得兴致的时候,一对温馨的母子让他们全部都停了下来,尽管有个小孩呢喃道:“也许那个人,根本不是他妈妈”,可是没有人能挪得开羡慕的眼神。
在那一刻,他们就是同一个人,一个渴望着被疼爱的人。
影片最后,收养所管理员萝茜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安托万,孩子们围着她问道:“你会让他来收养所和我们一起住吗?
”“我想,我不会的。
”萝茜回答道。
“除非你不要他了。
”西蒙追问道。
“这是肯定不会发生的。
”萝茜坚定地说道。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很糟糕?
”“即使他在墙上胡乱图画?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个废物?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追问道。
这一个个的假设,就如同他们对生活存留的一个个不安。
他们被生下来了,他们被遗弃了。
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没人和他们商量,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总要他们来承受。
所幸的是,他们还是长大了。
时间留给他们唯一公平的事情,或许就是,他们会长大。
很简洁明快的故事,内涵结尾点题:“即使他丑陋?
即使他很难闻?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糟糕?
即使他很蠢?
即使他吃起来像猪……”这个结尾很像结婚的誓言,但把它用儿童的语言说了出来。
影片的结构开始是阴郁的,好像一个孤独的人在雨中踯躅而行,慢慢的,天气变得和煦。
到结尾,太阳从云中露了出来,一抹虹就挂在那纯洁的蓝色。
虽然是粘土动画,但是电影的语言看得很明白,做的很精细。
就是法语听得不太习惯。
两处很有特点,一处是鬼屋的场景;另一处在主人主心情变化时,一列火车从镜头面前穿过。
他生长在这栋房子里,和我们的童年不同——没有小伙伴的欢声笑语,没有鸟啼蝉鸣与花枝招摇,没有日暮时分厨房飘出的饭菜香,也没有母亲温柔的叮咛与父亲有力的臂膀,有的只是阁楼上的啤酒罐与楼下醉酒母亲的咒骂,抽屉里的风筝就是他的爸爸……红色的屋顶下,掩盖的是一个悲伤的家庭。
直到有一天,西葫芦失手杀死了醉酒的母亲。
他被警察带到了孤儿院,他向别人作自我介绍,他要别人称呼他为西葫芦,以一种几乎偏执的执拗,因为这是母亲对他最后的称呼。
暖心的雷曼警察,努力配合他实现他所有的小小心愿,包括提醒别人称呼他为“西葫芦”,包括加快车速让他的爸爸高飞,包括带他和他的小女友一起约会,像爸爸一样给他无私的关怀。
然而他并不能完全告别痛苦,他想念母亲做的土豆泥,也想念她好的时候,母子两人曾有过的欢乐。
小孩子付出的爱与期待, 比成年人更为强烈,因为忽视而受到的伤害也更为深刻。
大约上帝不愿辜负每一条生命,他终于在这个都是孤儿的院落里,第一次触碰到友谊与真心,他们彼此抚慰受伤的心灵。
父母都是瘾君子的他,总是称王称霸,跟别人肆无忌惮的谈起男欢女爱,是不是因为怕被别人看到他内心的脆弱?
而被自己亲生父亲强奸的她,总把刘海儿落下来遮住眼睛,是不是因为不想把这个世界看得太清?
西葫芦暗恋的她,在这个天真烂漫的年纪里,躲在阳光下,孑然无助地读着一本卡夫卡,是不是因为在成人糜乱肮脏脏的漩涡中挣扎太辛苦恣睢?
小小的阴雨表,随着他们相处的慢慢时日,心情都转为晴朗,他不再孤立自己,他也不再称王称霸,她撩起刘海儿露出微笑,她与西葫芦惺惺相惜…… 哀伤好像从来没有光顾他们,直到他们在滑雪场,看到一位母亲扶起跌倒的孩子,温馨的画面又一次击破他们可怜的幻想。
他们大概永远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温情,所以他们才会问刚生下孩子的孤儿院老师“你会不会抛弃他?
”“你会不会抛弃他?
即使他长得很丑?
即使他闻起来臭臭的?
即使他一直不停地哭、总是尿床?
即使他成绩一塌糊涂?
即使他吃相很难看?
即使他智商欠费,还在墙上乱涂乱画?
”即使他长得很丑,即使他闻起来臭臭的,即使他一直不停地哭、总是尿床,即使他成绩一塌糊涂,即使他吃相很难看,即使他智商欠费,还在墙上乱涂乱画……都无法成为他不应当被爱的理由。
他们那么小,当然无法明白自己被抛弃的原因绝不是自己有多糟糕,而是他们不幸遇到了糟糕的父母。
然而因为渴望爱得到回应,所以他们自以为自己很糟糕,所以就这样更糟糕的过下去吧,反正也不会有人理会——他们痛苦,因为爱而不得,因此荒诞而放肆,每一个成年人的行为,都可以在他的童年里找到答案。
所有的痛苦源自不负责任的繁殖。
所有的生育,除了要有充裕的家庭资本,还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为人父母,不应当只顾自己的欢愉,如果不能给他幸福,就不要带他来这世上受苦,倘若没有爱他的能力,又何称生育?
只不过是动物性的繁殖而已。
一部给成年人看的童话,愿与君共勉;每一个还在受苦的孩子,愿其来世的父母,把所有他应得的爱都弥补与他。
“在不幸的源头,总有一桩意外。
在幸福的源头,总有一桩巧合。
”这是哲学家、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在《冷记忆》一书中写道。
意外可以是灾难、亦可以是惊喜,但唯一确定的是,一旦它到来,必将以最快的速度与最大的影响力、穿行而过你现有生活全部,它不会留给你任何与它沟通的机会,而你能做的便只有善后或重建工作,无论好与坏。
《西葫芦的生活》是一个定格动画电影,围绕的就是这样一群被不幸的意外挑中的孩子,他们没有能力反抗、没有机会选择,如同他们对自己的出生无能为力一样。
他们收拾行囊,住进了一个叫做“收养所”的家,努力模仿一个家庭成员应有的模样。
如同作家王小波所说,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假如能够选择,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时此地。
而这个故事里,这些本该活在家庭角色本身的孩子,却都无奈走上了角色扮演的家庭生活。
倘若可以,谁不想睡前,有声晚安。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做伊卡的男孩,他喜欢别人叫他西葫芦,只因他的妈妈就是这样叫他的。
他失手害死了整天酗酒对他不管不顾的妈妈。
他有一个风筝,风筝上画的是穿着超人衣服的爸爸。
只可惜,无论是想象中的爸爸,还是现实里的妈妈,永远都不会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了。
收养所里行为蛮横的男孩西蒙,他的发型永远不羁,他喜欢欺负别人,他偷走了西葫芦的风筝,因而两人扭打起来,也因此走近了彼此。
“我们都一样,没有人爱我们。
”当一个倔强的孩子袒露出自己的懦弱,特别让人心酸。
如果可以,没有人会喜欢整天带着厚重的盔甲,所有的粗暴,只因为要强,而所有的逞强,只因为没人能保护自己。
正如收养所里一个曾被父亲侵犯的女孩爱丽丝,她总是把刘海遮住额头,挡着一只眼睛,盖住半边脸。
没有人一出生,就不喜欢太阳,就害怕会刺眼。
只是当不幸来临,再不懂事的年纪,都会感受到变化,当生活光线一点点地撤离,谁都会开始退缩。
我们还没开始长大呢,为何人生总是阴影?
如果有天,我变得不友善了,那不是因为我本是如此,而是因为我只能如此。
分享过彼此伤口的人,就像嗜血的野兽与流血的猎物,它们的相遇只有一个结果,便是终会成为一体。
而这群收养所的孩子亦是如此,他们对彼此,不再有所保留,哪怕是最致命的脆弱与不安。
而不知不觉中,他们便已成为了同一个人。
故事里有一个片段,这群孩子来到一个滑雪场游玩,当他们玩得兴致的时候,一对温馨的母子让他们全部都停了下来,尽管有个小孩呢喃道:“也许那个人,根本不是他妈妈”,可是没有人能挪得开羡慕的眼神。
在那一刻,他们就是同一个人,一个渴望着被疼爱的人。
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里有一句台词:“毋庸置疑,好的事情总会到来。
而当它来晚时,也不失为一种惊喜。
”收养所新来了一个女孩卡蜜儿,她的父亲杀死母亲后选择自杀,而她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然而生活没有把她逼成一个只有抱怨而消极的人,她乐观、她坚强、她独立,西葫芦喜欢她,正如本性里还眷恋着阳光。
滑雪场那个晚上,西葫芦送给了卡蜜儿一只自己折叠的彩色纸船,他们敲开脚边的冰块,把纸船放在水面上。
就像是他们的命运一般,哪怕世事再冰冷,终究能找到归宿。
而有时,它不在远方,而就在身边。
“我来看你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喜欢你。
”这是警察雷曼对西葫芦说的,他当初负责西葫芦的案件,最后,他决定收养西葫芦和卡蜜儿。
当西蒙得知这一消息时,他表现得沮丧与愤怒,他自己一个人躲了起来。
可是当西葫芦向他承诺说:“不然我们不去了,我们就留在这里。
”西蒙又一次和他打斗起来,教训他说:“你们一定要去,难得有人愿意收养我们这样的孩子。
”因为父母吸毒而被遗弃的西蒙,是这群人里最早熟的,他对一切善意拒绝,只是不想再有失望,他对一切弱小欺负,只是希望他们学会反抗,他抗拒一切美好,只是因为他从未拥有,只好继续假装不在乎。
影片最后,收养所管理员萝茜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安托万,孩子们围着她问道:“你会让他来收养所和我们一起住吗?
”“我想,我不会的。
”萝茜回答道。
“除非你不要他了。
”西蒙追问道。
“这是肯定不会发生的。
”萝茜坚定地说道。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很糟糕?
”“即使他在墙上胡乱图画?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个废物?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追问道。
这一个个的假设,就如同他们对生活存留的一个个不安。
他们被生下来了,他们被遗弃了。
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没人和他们商量,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总要他们来承受。
所幸的是,他们还是长大了。
时间留给他们唯一公平的事情,或许就是,他们会长大。
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过一段话: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
一切都会过去的。
在所谓“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这一句话。
一切都会过去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将乘风而去。
一切都将会消失,我们会随风而去。
作者:凤凰街58号公众号:小电影大人生 可戳关注: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436425308/
一直偏爱欧洲特别是法国的动画片,都有一种冷冰冰的浪漫在,很迷人。
最爱的导演是西维亚乔迈,作品比较冷酷尖锐。
但《西葫芦》这个片子,是另一种风格的法国,更纯真更美好。
小孩子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不幸福家庭被丢在了孤儿院,虽然孤儿院的老师朋友都友好可爱,但是对家庭的渴望还是显而易见,显而易见于看到别的孩子妈妈的时候那直勾勾的眼神。
西葫芦刚开始总被学校的痞孩子Simon戏耍,最后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
孤儿院来了一个新伙伴Camille,西葫芦爱上了她。
最后西葫芦和Camille都被可爱的警察收为自己的儿女。
这是一个不需要去考究故事细节的童话故事。
纠结于“那个警察自己都生活拮据怎么养得起两个孩子?
”或者“警察收养了两个孩子,那么以后孤儿院的其他孩子岂不是会很伤心?
”等等问题的我们,都是太大了的人。
如果都像西葫芦他们只有十岁,世界就有太多可以去被探索的东西,比如自己做各种各样的风筝,比如和一个痞孩子交朋友,比如陷入一场爱情。
影片除了故事之外,可爱的细节更迷人。
西葫芦的鼻子被做成像软可乐糖,很想捏一捏。
片子中我最喜欢的Simon属于痞帅痞帅的角色,有类似花轮的发型,穿着红色骷髅卫衣和卷裤脚牛仔裤,以及类似天木兰的黄色工装靴。
法语的“Simon”发音像“c梦”,大概是西葫芦的“嗦唏c梦”。
Simon很聪明很成熟,帮助Camille逃离阿姨的魔爪,最后也让西葫芦放心被警察叔叔收养。
这种关键性的角色,连起故事的情节,帮助主角的成长,通常靠的都是自己的牺牲,这容易让观众有种隐隐的心疼。
还有大概是叫Jujube的女孩那长长的左边刘海是心情的彰显。
大概是叫Alice的女孩那大大的红框眼镜。
还有大概是Ahmed那最爱的玩偶。
那都像是我们自己的童真岁月啊。
但我们容易被可爱的动画治愈一次,一转身,又是对糟烂生活紧锁的眉头。
片中的没爹妈的小孩比电影院里有爹妈的小孩可爱太多
悲伤的故事在日光底下温柔地说。
想流泪。只有爱才可以拯救世界啊!
愿每一对父母真的考虑好片尾小盆友说的那些“即使”
没觉得有什么好的
老是觉得在某一刻快乐之后就会开始有痛苦和转折。但竟然没有,很多糟心的痛苦的事情也用了温柔和克制的口气来讲述。但是!显得好没意思啊。
get不到
小时候我以为每个小孩都是被爱着的,长大了才知道我只是很幸运也很幸福
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父母只生不养
还可以。说实话这片也完全可以演真人电影,所以感觉在动画方面的优势,呃,想象力或真人无法表现的东西上面,有点平凡。
很短很简单,孩子眼中的世界,他们看似被身边的大人护着不用去直面人生的苦,却是对爱最敏感的人,一点点小的情感维系就可以是全世界。好可爱的电影,看完有走在路上被一个陌生人、一朵漂亮的花或者一片可爱的云很短暂地感动了哪怕几秒钟那种不惊讶却很珍惜的感觉💗
任何情况下,你都在很好地成长
色彩很重要,尤其是在一部动画中。西葫芦怎么看都让人觉得难过,西蒙就是烈火和热情。其实孩子们什么都懂,以自己的方式认识这个残酷的世界,被不被爱这件事上,心里都太清楚。想知道camille和西葫芦会怎么样,同时被收养这不就,骨科了吗?【买票的时候没想到有见面会,导演很可爱
支离破碎的家庭,性格缺陷的孩子,面对不完美的人生,互相抚慰是彼此最好的慰藉。
我杀了我妈妈
究竟有多少童年需要救赎,孩子太无力了
这电影冷门不是没有原因的。乏味。
well 承认给小孩呈现了比童话更丰富的世界,but无法接受
片源的声音有问题,所以剧情没有代入感。画面还是风格独特的
悲伤的故事在日光底下温柔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