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纠正一下,本片讲的不是玛雅文明,而是南美的最后一个墨西哥古文明——阿兹特(Aztecs)。
本片的那场大屠杀的确发生过,不过是在1488年,当时的玛雅文明已经衰落隐匿了。
据载,阿兹特人为敬献太阳神所进行的活人祭典上,有四支排成一英里长的队伍从四个楼梯走上金字塔顶的屠杀室,大屠杀在4天内杀死了约四万人!
这样恐怖的黑锅可不要随便扣在玛雅文明的头上!
评《征服者》和《启示录》Jack♡2007.7.30最近的一部新片《征服者》,打着战争片的招牌,实际上是骗人,和前不久的另一部也打着战争片招牌的电影《启示录》情节差不多,讲一能人,与强敌周旋,最后尽灭强敌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在任何时代都通用,不管是几千年前的部落战争还是今天的间谍大战,都可以拍成这样的情节,这根本就反映不了美洲当时的时代背景,另一部电影《新世纪》基本还能接受,但这些电影说成动作片还可以,骗人说是战争片真是令人气愤,诚信问题矣。
《启示录》讲的是西班人到达美洲前,阿兹特克人进行人祭的事,片子一开头有一句话,大意是“任何文明都是从内部开始灭亡”,好像人祭是导致阿兹特克人灭亡的原因,但阿兹特克人进行人祭都几千年了,为什么以前不灭亡,偏偏西班牙人这个外因来的时候才灭亡?
《征服者》讲的是印第安人在发现哥仑布的500年前发现维京人来到美洲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要论及谁先发现美洲,现在普遍同意,印第安人肯定在2万年以前发现美洲,然后从亚洲经过海峡来到美洲。
之后是爱斯基摩人,他们不停地往返于海峡两端,直到现代政治环境迫使他们留在海峡的这一边或另一边为止。
然后是维京人,他们在1千年前到达美洲,最后才是哥仑布的人,在500年前到达美洲。
为什么说是印第安人发现呢,看过《启示录》都知道,确实是印第安人先发现的,试想一下,大海上的一艘舰船和森林里的猎人,究意谁更容易发现谁。
支持‘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的人,都是不把印第安人、亚洲人当人看,鼓吹白人致上的种族主义者。
《征服者》这个名字我觉得翻译得不对,因为征服是指使之臣服,而电影中的情节却只有抢夺,杀戮,也就是三光政策,还不如翻译成《抄掠者》。
片中讲一白人孩童自幼无杀戮之心,后被印第安人收养,以美洲为家,抵抗维京人之事,言意之中表达出他之所以能成为正义战士是因为他本来就心怀正义,并且自幼就在无欲,无争的印第安部落生活,而不是和烧杀成性的维京人生活。
但从历史来看,并不需要从小与印第安人在一起才能接受印第安人的生活。
因为曾有一个西班牙成年人因船只失事,来到印第安人中间,完全成了土著人,他戴着精巧的鼻塞以及他所归依部落的耳环,当科尔特斯遇到他时,他拒绝放弃现有的生活。
所以你心怀什么观念并不重要,也不用从小培养生活习惯,关键在于文化冲突双方谁的力量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印第安人被同化的原因。
美洲的人祭是相当普遍的,看过《启示录》的人可能都会感到吃惊,并且痛斥这种行为,实际上,这和今天的飞碟,纸牌算命,麦田圈,占星术,碟仙是一样的,不管科学,技术怎么发展,总有愚昧的人,无知的人。
现在我们来谈谈直正的美洲历史,为什么西方人会出海到达美洲呢?
这有宗教和经济的原因,首先说宗教的原因,西方的基督教徒长久以来一直在和穆斯林苦战,当他们听说在东方有个强大的中国,并且中国不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于是就想与中国联系一起抵抗穆斯林。
经济方面,自从罗马时代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经济就一直被其中间人原先的波斯人和后来的阿拉伯人掌控着,为了他们的中间利润,他们一直阻止西方与东方直接贸易,于是西方人急切寻找一条新途径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和与印度进行香料贸易。
但为什么是西班牙人最先到达美洲呢?
是因为西班牙科学最先进吗?
不是,反而是因为他们科学不先进。
西班牙海军上将哥仑布认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通过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
在当时,航海技术最先进的是葡萄牙,葡萄牙人经过计算认为地球远比哥仑布想的要大,到达亚洲最近的路是绕过非洲。
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哥仑布的错误,他并没有到达亚洲,他的航海以他的目标来看是一个大失败。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哥仑布至死还确信他已经到了亚洲,并且下一步是找到中国,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美洲土著要叫印第安人-印度人的原因。
这段历史实际上有很多可以拍成电影的事迹,并且都要比那种个人对抗强敌的庸俗片好得多。
其中最令人乐道的是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以180人的队伍征服了佣有几十万军队的印加国,皮萨罗首先袭击印加国王,成功俘获国王,并屠杀了国王的随从几千人。
皮萨罗要求赎金,当印加人付出堆满一整个房间的黄金后皮萨罗却不释放国王,进而要国王作出选择:作为异教徒在火刑柱上被烧死,或者作为基督教徒受洗礼,然后被绞死。
印加国王为了留下尸首而背弃自己的宗教选择了后者,但当他接受洗礼后皮萨罗却以惯常的背信弃义烧死了他。
看到这里,我们都会感到愤怒。
实际上在当时,西班牙国王也愤怒了,因为皮萨罗,一个平民,文盲,一个军官的私生子,竟敢以下犯上,杀死国王,所以西班牙国王当时很想处死皮萨罗。
肉体上的征服固然痛苦,但文化上的征服才是可悲的,当指着以前印加人建筑上的雕像问这些后裔时,他们竟说那是魔鬼。
想一下,我们也有同样的经历,我们也曾高喊“打倒牛神蛇鬼”,“打倒孔家店”。
‘征服者’会使人联想到两个游戏,一个是微软的帝国时代2,他的资料片就是叫《征服者》,征服者是当时西班牙骑兵部队的名称,但帝国时代里的征服者我看着有点离奇,戴着狗皮帽,拿一把长枪,枪打的的距离还没有投矛手远,有一次隔着一条河,敌人的投矛手拿着矛就往这边投,但我的征服者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并且一旦近战也是无能为力,真不知微软是怎么想的,懂不懂一点历史。
而《征服美洲》中的征服者就比较令人满意了,头戴白盔,身穿银甲,下骑白马,手执火器,佩以长剑。
遇敌时,先拨出手枪,向敌人开一枪,然后拨出佩剑驱马上前。
有一次,敌人太多,我令所有人都跑到旁边的神庙里躲起来,但有一个征服者却被敌人围起来出不来了,后来敌人越来越多,都看不到他了。
可是当敌人撤退时,发现他居然还活着,可见征服者之厉害了。
启示:伟大文明的衰亡 始于自身内部玛雅文明末期,平静自足的丛林小村落突遭洗劫,首领的儿子虎爪与族人一起被俘,押往玛雅帝国都城献祭,为逃生他杀死了城邦首领的儿子,因此被一路追杀,迫不得已祭出四象神兽(误)。
<图片2>
<图片4><图片5>喜欢惊险刺激的小伙伴们有福了。
想想看,身中一箭的主角被紧追不舍的复仇者组团猎杀,他必须带伤独自穿过万人坑、大瀑布和黑泥潭,逃亡的终点是深井里有孕待产的妻子,而突然下起的雨又为井中人能否活命增添了莫测变数……<图片6>各种戏剧性加码营造出强烈的节奏感,让人不得不为主角捏一把汗。
电影又名《阿波卡猎逃》,“猎逃”这个名字当之无愧。
可如果以为本片仅限于此就错了。
导演命名为《启示》别有深意,故事开篇就是这样一段名言警示:<图片7>下面让我们看一看,惊险的猎逃故事和伟大文明的衰亡有什么关系。
<图片8>长者的故事众人围坐听长者讲的故事启人深思:“动物对人说,尽管许下你的愿望,我们帮你实现。
……每个动物都回答了他。
人得到了它们全部的能力之后,他走了。
猫头鹰说,现在人知道了很多事,也有了很多能力,突然令我感到很害怕。
鹿说,人的所有要求都达成了,现在他再也不会忧愁了。
但是猫头鹰回答,不,我在人身上看见一个洞,深得像永远填不饱的肚子,这个洞就是他的忧愁和欲望之源。
他会不断不断索取,直到有一天世界说,我已经枯竭,再也不能给你什么了。
”这个洞是什么呢?
这个故事和“文明的衰亡”有什么关系呢?
<图片9>玛雅王族和神圣的祭司,穿戴奢华,高高在上俯视众生。
<图片10>金字塔下涌动的人潮,密密麻麻,欢呼雀跃围观人祭。
他们内心的洞是什么?
永远填不满的是什么?
<图片11>城邦首领的匕首城邦首领把随身匕首赠予儿子,作为对其表现出色的褒奖。
从儿子的神情来看,这把匕首意义非凡。
<图片12>虎爪中箭后,偷袭城邦首领的儿子以活命,其死去时手中正拿着这把匕首。
<图片13>城邦首领愤而拾起匕首,猎杀虎爪不死不休——同是首领的儿子,前者有人复仇,后者被人追杀,待遇如此不同。
虎爪的村落有一机关,用于集体猎捕大型野兽作为食物。
<图片14>故事的结尾,虎爪不得不借用这一机关来对付城邦首领。
<图片15>此时城邦首领手中还攥着那把匕首,意欲猎杀虎爪。
猎兽器用于猎人实属无奈,但是当“人性”与“兽性”无所分别时,正是文明失落的体现。
失落的岳母<图片17>在村落里,岳母对女婿肆意嘲讽指手画脚,族人大笑而已,并不因此对她有所不敬。
(上图左后岳母)<图片18>在玛雅都城,村落的女人作为俘虏被交易,岳母大人因年老力衰而无人问津,看着女婿被押离开,她内心百感交集。
对人(尤其是妇女儿童老人)的价值衡量,也可判断文明的发展程度。
玛雅文明衰落时期,青壮年尚且被砍头祭祀,何况老妇和孩子。
<图片19>森林vs城邦<图片20>虎爪暂时逃脱后,吼出这段宣言:“我叫虎爪,这是我的森林,我从出生就在这片森林里打猎,以后我的孩子也会继续在这打猎。。。
”森林中暗藏种种危险:美洲虎护崽会袭击人,毒蛇自卫会袭击人,瀑布下的岩石、黑泥潭和蚂蜂窝……都足以致人死地。
但这些都比不上玛雅都城危险——森林里的动物是为了生存各取所需,虎爪甚至可以借动物本能作自身掩护;而城邦里,有专门为杀人取乐而准备的武器。
文明发展至此,令人心寒。
按说城邦是文明的集中体现,可富裕繁华的城邦与瘟疫、饥荒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人们却依然自我陶醉在狂欢祝祷之中……文明发展至此,令人心寒。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许多启示:欲望与文明,勇气与恐惧,城邦与森林,人类与自然,新生与衰亡……附预告片:(全片玛雅语,电影有字幕)千杯月原创首发——欢迎关注千杯月——<图片1>
评价《启示》的时候,我在“推荐”和“还行”之间举棋不定。
按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评价标准,“推荐”和“还行”分别对应的是“良”和“中”,虽然,我的评价对这部影片毫无影响,但随意点一下鼠标却不是我的一贯作风,因此,还是很犯了些犹豫的。
毋庸讳言,《启示》是个很好看的片子。
影片的叙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利用主人公虎爪的视野和心理感受将不同场景和不同情节段落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而且镜头颇具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在杀戮和逃亡的段落,每每使得观众触目惊心。
另外,影片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使虎爪的逃亡和他妻儿的枯井逃生两条线索平行发展。
尽管好莱坞百试不爽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让我们可以先验地知道这一家人必将成功脱险,但整个过程——尤其是即将临产的孕妇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被困枯井的情节设置,还是令影片的悬念大增。
但是,我却不想因此而“推荐”该片。
因为,上述的优点全部集中于虎爪的逃生故事,丝毫没有涉及影片精心设置的玛雅文明背景,而这个背景也基本没有对这个逃生的故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除了丰富了杀戮的手段。
进而,我甚至觉得梅尔·吉布森只不过是利用玛雅文明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包装了一个极为通俗的故事,联想他的《勇敢的心》和《耶稣受难记》,这俨然是他一贯的风格。
不过这一次他似乎走得更远,为了掩盖逃生故事中的缺陷,他利用一个莫名其妙的预言诱使观众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对文明的兴衰、殖民等宏大历史问题的思考,从而忽视了逃生过程中一连串巧合(即将被杀的时候出现日食,逃生中遇到老虎、毒蛇、沼泽,逃至海边恰逢殖民者船队的到来)的极为明显的人工斧凿痕迹,忽视了逃生者跳瀑布等桥段的过于老套,忽视了显而易见的穿帮——一个为猎杀走兽而设置的机关怎么会正中直立行走的人的胸膛。
同时,他把古老的玛雅文明当作一种异族奇观呈现给观众,而且特别放大了其中的残忍和愚昧,以此作为影片赢得票房的重要砝码。
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以“Apocalypto”为名,据介绍这是个希腊语,意为“新的开始”,但它却按照英语的“Apocalyptic”被翻译成《启示》、《启示录》或《天启》。
于是,中国的观众们就会根据片名的“启示”,自始至终对影片中的预言和带有启示性色彩的对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努力破解其“内涵”,从而更深地落入了梅尔·吉布森的陷阱。
按照我的理解,影片所讲述的不过是一个老掉牙的逃生故事,而主人公虎爪之所以能够逃生除了得益于一系列的巧合之外,还有两个原因激励他奋力求生,一个是虚的——父亲告诉他“恐惧,是一种病;一旦被它征服,就会驻扎在你的灵魂”,另一个是实的——营救妻儿。
这样说来,影片是不是足够通俗呢?
从前做过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我一向从宽处理,能给“良”的绝不给“中”,但是,对于一部与己无关的好莱坞电影,我觉得没必要心慈手软,所以,最终我选择了“还行”。
玛雅,就像欧洲的罗马、中国的春秋战国,对影视来说,永远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然而,它的文明更具神秘的性质,因为,它的历史几乎是断开的,既没有之前时代的准备,更在西班牙人到达美洲大陆后,突然消失。
所以展现玛雅文明的影片,是令人期待的。
电影最先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一场肤浅的追杀,也没有到冠以什么什么文化这么深层次,而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的玛雅语。
这种只有语音没有文字的混合式语言,对话初听起来却像在朗读文言文,只字片语就可以把语句表达完整,而且毫无抑扬顿挫的语调不论与哪种我们熟识的语言比起来都来得神奇。
且不用说更深的层面,光光要说着如此奇怪的语言来演戏已经很不容易,除非剧组可以保证这部影片没有会玛雅语的观众。
总地来看故事,大概就是被袭-逃亡-反击这样一条线索。
一个猎人村落遭到一个强势部落袭击,被俘的猎人们经过一长段路的跋涉,被带到一个有石头房子的地方,女人被卖掉,男人则被用来掏心祭祀。
正好出现的一次日全食救了主人公Jaguar Paw,他和余下的俘虏被带到玉米地边的一个训练场另行处决。
这个场面是不是让人想起杨索的名作「红军与白军」中的场面呢?
是的,Jaguar Paw就是像被处决的红军一样聪明,虽然中箭,但仍杀死了对方首领的儿子,还活着跑入了玉米地中。
于是开始了一段商业化的追杀与逃亡。
最后,以 Jaguar Paw胜利而终。
而Apocalypto的名字,则来自于那一长段被带离家乡路途中,一个得天花的小女孩的一段诅咒,在我看来,仅仅从影片故事结构上讲,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拙劣的伏笔描写。
不过从另一方面,玛雅文明的角度来看,那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在看到影片惊心动魄的一段追杀后,马上看一下DVD中自带的花絮Becoming Mayan: Create Apocalypto的话,你不得不承认Gibson的伟大:最大限度实现了商业化价值的同时,几乎还对整个玛雅文明娓娓道来。
开始的打猎、茹毛饮血不仅为最后做上一个铺垫,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白描。
而这一长段路程,一直到祭祀结束,在我看来,无疑是电影最最核心的一段,远比最后的追杀来得有价值得多。
手法极似Apocalypse Now中的那段行进,以一种漠然的态度去看整个玛雅的阶级,以及把相关的比如流行病、玛雅金字塔、人物的装束等展现出来,小女孩的一段诅咒,也正好说明了玛雅文明中的占卜文化。
高潮部分,那一场祭祀,则是从细节上来展现。
虽然血淋淋的场面看了有点心悸(反正我是捂着嘴来看一段),不过正是这些细节,不但让人信服,而且也会产生出一种崇敬的感觉。
这有点像什么,比如天下无贼,拍偷盗本领的高超,这里你反而很崇拜小偷了,虽然实现中,可能你刚刚被偷了一部手机,简直对他们狠之入骨。
这样的情况,如果我可以也叫他「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话,大概是对导演的一种迷恋。
有关信仰的描写还有很多,具体细节就不描述了,你可以看影片,和那一段花絮,很精彩。
影片中还有一条虚线,也是两边起作用,就是Jaw的妻子和儿子在洞里生活的描写。
对故事的作用,又让人想起一部影片:「墨攻」,还记不记得革离最后从地牢的顶部望下的表情,同样是心爱的女人,在淹死与得救的一刹。
结果不一样,因为「墨攻」有感情情节的铺垫,要说明「爱情不容错过」这样一个道理,而这里就无所谓了,所以喜剧收场。
而从玛雅文明来说,另外一段则格外很重要,就是Jaw妻子用小甲虫缝合伤口,这是对玛雅医术的一段简单说明(玛雅医术在敌方首领给儿子放血治肿这一段中也可见一斑),可以证明玛雅当时的文明中,对外伤的治疗是比较先进的(相对天花,「笑病」这些传染病而言)。
可以横向比较一下欧洲,欧洲当时也是黑鼠病、温疫这些传染病的频发期,他们基本上也是束手无策,可见玛雅文明在医术上与世界走在同步。
最后说一个有趣的细节,这部电影中,还是接近原始社会的人,居然把生不出孩子的一半责任归就男子;而长子也似乎毫无尊严可言,被妈妈管制;女子贵族的数量也远多于男子贵族。
从中可见当时玛雅人男女之公平有点令人惊奇。
这个时候的世界其他地区,男子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令人奇怪的是,玛雅人虽然处在奴隶社会下,女子的地位却如此之高,这难道是与玛雅人由母系氏族过度而来有关?
我知道,有许多人,对“预言”感兴趣。
相信与否倒在其次,攫取心、脑的,是那种或神秘或诡异的力量。
而事实上,好奇,正是人类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诱因。
米歇尔•德•诺查丹玛斯在中国流行的时候,我正备战高考,看到关于世界毁灭的预言,立时就颓了,认为自己当下所做的一切,毫无意义。
可是,老爸说:“倘若注定的,是明天死,今天,你就得活。
”结果,之后,一晃,便“活”了18年。
看到各种预言,我依旧兴奋,只是,早已与肯定或否定无关。
不过,当电影里,一个守着破败家园和母亲尸体的女孩儿,以炯炯的目光盯着远去的某人,然后,笃定地说:“你怕我!
这就对了。
你们这些歹毒的人,想不想知道自己会怎么死?
提防那一天的黑暗吧!
提防带来老虎的那个人!
他会在泥沼中重生,他将为你们引见的人,能够抹灭天空,也能铲平大地,铲除你们所有人,终结你们的世界!
而此刻,他已经在这里。
白昼将变成黑夜,虎之人,将会把你们引向灭亡!
”彼时,你会做何感想?
嘿嘿,反正,我,是饶有兴致地开始了等待预言实现的“旅程”。
故事,发生在500年前的拉美大陆。
那会儿,玛雅文明即将消失殆尽。
年轻力壮的虎爪,生活在从林部落。
他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妻子马上就要再次分娩;依旧强健的父亲,诙谐、勇敢。
然而,平静与幸福的日子,惨遭外族入侵者的破坏——村民们死伤无数,一些年轻的男人和女人,成为战利品。
所幸,在被抓之前,虎爪已将妻儿藏在了深洞;不幸,父亲,死在眼前,他却无能为力。
经过艰苦的行进,虎爪与族人抵达了玛雅人的城市,女人们,被当作奴隶拍卖,男人们,被推上了金字塔似的祭祀台。
轮到他时,天空出现了日食,台下“观礼”的玛雅人,一片慌乱。
祭司说:“全能的库库尔茨神喝饱了鲜血!
”稍顷,太阳的光芒再次普照大地,虎爪逃过一劫。
但是,灾难并未远离。
他和剩余的族人,接收的仍是“处理掉”的指令。
残忍的酋长,将虐杀俘虏作为上好的游戏,被“释放”的人,只能得到来自背后的长矛与冷箭。
虎爪,算是最幸运的那个,在朋友舍命的帮助下,杀死了酋长的儿子,带着箭伤逃向了丛林。
被丧子之痛刺激得近乎疯狂的酋长,带着手下紧追不舍,一幕翻版的《罗拉快跑》即时上演,而女孩儿的预言,一步步地开始应验。
黑虎、毒蛇、瀑布、沼泽……虎爪躲开了一个又一个致命的危险,而酋长及其手下,却接二连三地死去。
倒在海滩上的虎爪,已经全无气力,似乎准备接受追上来的最后两个人的“裁决”。
此时,几艘帆船靠岸了,上面载着穿戴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的“人”。
目瞪口呆的玛雅人,彻底遗忘了“猎物”,懵懂地向海滩走去。
救出妻儿并又得一子的虎爪,瞟了眼岸边的帆船,平静地说:“我们去丛林里,重新开始生活。
”不喜欢梅尔•吉布森,尽管他出演了那部相当优秀的《勇敢的心》。
他的反犹家传深入骨髓,所以,才会闹出醉酒诋犹的风波,才会在编导的影片中,将犹太教的拉比们描绘得如同吸血鬼。
而我,刚巧是一个“盲目”的犹太fan。
好在,我还算能够摒弃偏见。
当初,比较客观地欣赏了《基督受难记》;现在,又比较客观地浏览了《启示》。
不管怎么说,在对人的感官的冲击上,吉布森做到了淋漓尽致——服饰设计、生活习俗、人物诠释,都很靠谱儿;动作足够生猛,杀戮特别血腥,场景十分宏大。
在电影的宣传期,诸多媒体一直拿玛雅文明说事儿。
实际上,要的就是让观众上当,一本正经地拿它当深刻的还原历史的片子看。
嗨!
别想那么多,别去追究玛雅文明毁于内因还是外因,别去琢磨西班牙人搞掉的是印加文明还是玛雅文明。
请以安祥的姿态,享受一段惊心动魄的历险。
如果非要找到一点“启示”,那么,我个人认为,影片开始不久,虎爪父亲及其族长(大概是族长)的两句话,就是了。
虎父说:“恐惧,是一种病;一旦被它征服,就会驻扎在你的灵魂。
”族长说:“我在人身上看见一个洞,深得像永远填不饱的肚子。
这个洞,就是他的忧愁和欲望之源。
他会不断索取,直到有一天,世界会说——我已经枯竭,再不能给你什么了!
”举凡泄露天机的文本,必定是真假相混而传。
因为,预言,只能是寓(或喻)言。
执拗的话,就把《启示》当作一篇有点简单道理的寓言吧。
很多人对于玛雅文明并不熟悉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与我们的并无大异一群人一开始嘻嘻笑笑,一到夜晚来临的时候载歌载舞,女人想着要儿子,要外孙,男人想着打猎,生存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等来的却是一场浩劫。
一切如此正常,却又如此不堪。
父亲安详地对儿子说,不要害怕,然后血液四下溅出,慢慢地倒下。
一颗柔弱的心没有办法不害怕正如每一个让我们无法解释的时刻一样,我们要用什么来说服自己不害怕男主的心 不是父亲给的,也不在妻子那里,而在他的森林里那是他的根他的土地也是上苍对于他的恩赐他最后也该回到那里远远的离开那些大船 因为 大船会将人身上那欲望的大洞凿得更深,更加难以填平那是一个崭新的文明 也许更是一个堕落的开始
疫情期间居家躁郁,看了这部影片,全程被吸睛!
拥有权利的是什么?
是什么让一种生命凌驾于另外一种生命之上?
我想那是文明。
野猪被部落猎杀,部落被玛雅文明奴役,玛雅被西班牙战舰侵略…新的角度降维打击:项目评估 个人 团队趋势势能杠杆 《人类简史》说人类采集时代的部落才是最幸福的。
因为让一个人真正内心平静镇定坚定的信仰是爱,爱是牵挂。
欲望和贪婪是个无底洞,能力越大,积累的忧伤问题就越多:中美洲的石头城玛雅文明从狩猎到农耕,使人类走向文明的第一步。
这一步却是尸体与献血铺成。
这里没有欢声笑语,有的只是肮脏嘈杂争抢与残忍。
第一次走出丛林生活的人们要吃穿住,于是就有人掠夺劳动力来生产生活用品,后来修建城墙掠夺食物资源,于是就有了战争,大量的尸体又引发了瘟疫,掠夺的战利品需要分配,于是就有了阶级分层,失去劳动力的人不想饿死,于是就有了偷窃,生存条件的恶劣于是就有了疾病,为了让人们服从自己的统治于是就有了宗教,统治的骄奢淫逸腐败和随意杀戳,导致民不聊生活在恐惧之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总有英雄带领民众奋力反抗,取得胜利,这就是文明的起源、发展、灭亡。
刚看完《启示》,出了一身冷汗。
先赞一下,我对Mel Gibson的情绪,真是不简单,amazing于是更加鄙视某些由演员转为的所谓导演。
看看Gibson去,再看看你们自己,然后买块豆腐撞头。
能把演员做好本就不易,没学会走就嚷着跑,跌倒让人看笑话也不觉得丢人。
《启示》说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
它是原始的,平和的;自然,却如森林般坚定着,伟大着。
它关于杀戮,关于信仰。
还有爱。
难能可贵的是,Gibson把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我们甚至能预料到结局的故事说的如此惊心动魄。
这是用心拍出的电影,粗糙的视觉,精致的电影语言。
边缘题材。
震撼人心。
整部电影是用玛雅语演绎的。
我甚至觉得,有无语言,并不重要。
Gibson的镜头,强忍着即将喷涌而出的感情波澜,如此有力地推动着故事的进展。
小村被屠戮时,镜头在草丛间晃动交错着,听不见尖叫声,却看见喷血。
黑耀石,这种作为武器的矿石所带来的被动的压迫感,窒息得不能思考,唯有恐惧。
在集市中心,惊人的长镜头,扫过骨瘦如柴的老人微笑的面孔,扫过混乱的奴隶市场上女人的头发,扫过烧制白石灰的奴隶嘴里的那口鲜血,扫过挥动着的手臂。。。
恐惧吗?
早已消失在来时的路途中,一切麻木,原来这就是伟大的帝国。
闷热,然后恶心。
在祭台上,视角开始紊乱,渐渐变暗的天空,国王毫无表情的点头,肥胖的孩子,红色的狰狞面具,狂乱的人群。
不是绝望,而是不理解,一切都已然失去了秩序而不自知。。。
无论是森林的绿色,美洲虎的黑色,还是作为奴隶标志的蓝色,鲜血的红色,在这样一部影片中都带有强烈的情感,这不是叙述,这是雪崩,是洪水,汹涌澎湃。
村子里最后那个宁静的夜晚,大家围坐在火堆前,静静地听满是皱纹的族长讲的故事:一个人孤独地坐着,深陷在悲伤中。
所有的动物靠近他,对他说,我们不愿意看到你如此难过,问我们要你想要的,你就会得到。
那个人说,我想有好的视力。
秃鹰回答道,你把我的拿去。
那个人说,我希望强壮起来。
美洲虎说,你会变的和我一样强壮。
接着那个人又说,我想要知道地球的秘密。
大毒蛇回答道,我来告诉你。
……就这样,所有的动物都解决了他的要求。
当这个人拥有动物们能给予的所有礼物时,他就离开了。
猫头鹰对其他动物说,现在人类知道的太多,能做很多事情,我突然有点害怕了。
鹿说,人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他的悲伤可以结束了。
但猫头鹰回答道,不对,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深洞,像一个永远无法填饱的饥渴者,是因为他所求无度所以才悲伤,他会继续这样不停的索取,直到有一天,世界就会说,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了。
从《耶酥受难记》开始,Gibson就在试图向我们说这些什么。
影片开头说,一个伟大的文明不是毁于外部的侵略,而是亡于自身的衰落。
可我认为这不是一部探讨玛雅文明衰落的影片,也许它披了这层外衣,但它在和我们说着生命的顽强,心灵的平衡,一种信仰,一种态度。
所以,我被它深深感动了。
作为一个梅尔吉布森吹,我会这样安利。
如果你想看一部梅尔吉布森导演的最出名的作品,那么你就去看《勇敢的心》如果你想看一部梅尔吉布森主演但比梅尔吉布森导演的电影都有梅尔吉布森味儿的电影,那么你就去看《爱国者》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梅尔吉布森被好莱坞犹太财团封杀淡出好莱坞导演届,那么你就去看《耶稣受难记》如果你想确认梅尔吉布森淡出导演届是因为被封杀而不是因为实力不够/风格太老派/不受市场欢迎,那么你就去看《血战钢锯岭》但是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识,不需要任何情怀,只需要你准备好两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打开电视or电脑,就能让你目不转睛看到结束,最后喊出一句“woc原来这个世纪还能有这么牛逼的电影!
”。
那么我会推荐这部完全可以比肩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他俩最顶尖作品的《启示》。
没有死马的彩蛋,没有故作呻吟,没有闪回蒙太奇,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多重宇宙,就是一部最纯粹的完美作品。
07.02.20
嗯,玛雅文明。
玛雅丛林版的王子逃生记。暴力、血腥、猎奇。最后5分钟突然看到西方文明的入侵有如魔幻一笔,豹尾收官。
这绝对是在我看过的电影里排的上号的命大的牛逼的男主角。
结尾处看见了欧洲人的船队……可是似乎还是没有什么内容能和片名挂钩。
玛雅文化
这个主演为什么这么像小罗?水下分娩的那一幕印象深刻。
逃
很血腥,但是很燃。这么久的电影,现在看仍然觉得很震撼
看了很过瘾,不错
还可以吧
我一直着迷的玛雅文化
最近看的绝佳外片!
看了二遍.很好
神作。。。
野蛮人的热舞有点看头,整个一特种兵在丛林里里的野外生存,太TM血腥了,总的来说,此片不算及格。
很牛逼啊 。2011.6.6重看依然不错,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动作戏不错,节奏摄影也很好。场面大。
一星给玛雅 无论是题材 剧情 对话 音效 动作上看 都是一部大烂片...最后海滩那 直接猜到是西班牙人来了 还真是西班牙 俗套无比
因为放映前看到社群在讨论玛雅语居然也有电影,所以到场看了大半场一直很纳闷怎么小语种片一股浓浓好莱坞味,结果还真就。。。
男主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