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还是04年,上大三时候,坐在寝室的窄小床铺上,看过的。
莫名的喜欢此类电影,并非热衷或者情绪多么起伏,而是七八年过去了,仍然记得一些情节,沉默的上校如何handle他的生活,为了女儿,出去做工,多年的生活,又让他谨记为人的体面和光鲜,最后不得不牵着老伴的手,离开人世。
没有什么需要责怪和可以责怪的人以及事,生活就是活生生的如此生活让人疲倦,疲惫当然生活也并非总是如此上校在美国的经历,为何需要同情?
他在自己的国家也许伤害过更多的人呢?
这些都是生活的片段,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值得每个人去探寻和思考,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自己
严重剧透,慎入!!!!!!
发现以前的评论剧情都没有说很清楚…… 于是只是大概梳理了一下剧情: 一个因政变而逃到美国的伊朗上校,做着下层移民建筑工和小便利店收银员的工作,却为了维持以前的体面仍然住在十四万美元租来的房子里还倾全部家产为女儿举办了一场豪华婚礼,因而有时间就在报纸上寻找政府低价拍卖的房子,好转手高价卖出维持他的体面生活并且给儿子挣大学学费(儿子说其实不需要,他可以打工)。
一个被丈夫抛弃八个月浑浑噩噩的女人,因为没有拆信件错过了缴纳500美元的税单(很有可能是错发的房屋交易税,女主没办理过)而被政府拍卖了父亲还了三十年房贷留给她和哥哥的房产,律师说可以帮她讨回房子,但却因为被上校拍下并要求以四倍价格卖出,使原本有可能十八天解决的问题变成好几个月甚至无法解决,失望的(并且流离失所只能蜷缩在汽车里睡觉)女主去看自己的房子,一觉醒来发现房子已经开始被改造,愤怒的上去制止工人却被施工的钉子扎到了脚,上校一家很友善的帮她处理了伤口,到这里一切看上去还算和谐。
然而上校很快把捡漏拍卖得到的房产,经中介估价以17.5万(低于市场价)挂牌出售(并且已经高傲的辞去了建筑工工作——不想再回头),女主在上校领买房者看房时和上校发生了冲突,回去后,被一直帮助她--认为正义可以不择手段:为了惩罚家暴男可以诬陷他藏毒--厌倦了婚姻而和她发生婚外情的警察知道了,(警察认为“他或许买下了所有没收的财产,想大赚一笔”--因而认为上校是一个投机者。
而且前面有一个镜头,上校坐在拍卖买来的房子里时仍然在看报纸,报纸上有两个被红笔圈起来貌似是政府房产的拍卖新闻,并且当儿子同情女主时对他说“这是我们应得的……美国人对他们的财产不珍惜……遇到他们,我们会有很多机会”)警察跑去威胁上校以购房价把房子退还给房主,并暗示他的妻子和孩子可能会以非法移民被驱逐出境。
而上校第二天就去警察局把警察举报了。
警察在单位门口遇到找他闹事的老婆和孩子,然后告诉女主他要先回家(女主以为警察抛弃了她),和妻子在家沟通时警局上司让他马上去办公室:“否则明天你可以来把你的徽章卸掉了”。
女主自行去找上校一家并告诉单独在家的上校妻子说要走法律程序要回她丈夫低于市场价四倍购买的房子,两个女人(上校妻子和孩子一开始是倾向于把房子还给女主:孩子“我为那个女人难过爸爸”)友好协商的时候(女主也很同情上校妻子和孩子不想害他们驱逐出境),上校回到家羞辱并驱逐了女主:“在我的国家里,你不值得让我抬眼相视,你一文不值!
告诉你那位警察朋友,他的上级知道了一切,你这样和他讲,这里是我的家!
”怯懦绝望的女主(向忙于工作的哥哥求助而没得到任何回应,房子的事也不敢告诉妈妈)买了酒拿了警察留下的配枪,喝醉了,回自己原来家门口自杀(此时她已经放弃了房子还有自己一塌糊涂的生活),但配枪里没有装子弹女主崩溃大哭,被上校发现后抱回了屋里,上校妻子让女主放松,喝茶洗澡,女主却在浴室里吞药自杀。
警察回到和女主共住一处的小屋发现许多酒瓶和消失的配枪然后去争议房产里找女主,发现被上校妻子抢救催吐后正被抬出浴室的女主,本来不待见上校(投机房产和举报他)的警察以为上校一家伤害了她然后把他们关进浴室里囚禁了一晚。
清晨上校在浴室教唆儿子--“艾斯穆尔,我想让你假装,今天你被这人恐吓了,你必须按他说的去做。
”艾斯穆尔:“为什么?
”上校:“他很软弱,没有枪就不名一文!他很恐惧,恐惧的人很危险,我们要拿出我们的勇气来……”(旁边听着的妻子失望恐惧的闭上了眼睛。
)上校骗警察要去政府还房子,钱(4.5万)给女主房子要过户给他,警察相信了他(但女主想阻止,已经不想要房子只想和警察一起离开,并且不相信上校会这样做)。
警察在政府楼道里威胁上校时被洗脑的儿子趁机夺取了配枪,握枪指向警察的艾斯穆尔被闻讯赶来的警察击毙……外面一片狼藉,屋里只剩两个原本想要和解的落寞女人,仿佛等待着之后要发生的更多的悲剧……没想到会出人命(还是个无辜的孩子)的警察交待了一切,在看守所给家里打电话时只剩下无情的应答留音……被释放了的上校、后悔地跪在医院祈祷的父亲也已为时晚矣,回去下药杀了妻子又握着妻子的手自杀,女主回房发现自杀的夫妇崩溃哭泣,躺卧在他们中央想找到归宿和他们融为一体……最后女主坐在原属于自己而被上校改造过的阳台上,发丝脸庞被雨水和雾气浸湿,对警察说“不,这不是我的房子”……大家在这里可以自行判断善恶对错,如果真的有善恶对错的话……或许每个人在自己的处境里时都认为自己没有做错,或许每个人都没有做错,但混乱和错误开始相互交织时悲剧自然而然就发生了……混乱而毫无人性的美国政府,浑噩怯懦的女主,自以为是又贪婪(女主放弃房子要他和她一起走时他想要拿那笔钱开始新的生活)的警察,贪婪高傲放不下面子的上校(妻子儿子只想要安稳的生活,不想--因他的投机--像吉普寨一样搬家”),无辜茫然被洗脑的孩子……
电影的叙述缓慢而深刻,导致我看完之后有片刻的恍然。
上校说:在里海的时候,我砍掉了沿海的树,为了站在房子的露台能看到大海。
然后是他们一家人的逃亡,为了让女儿嫁的体面,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白天在工地做粗重的活计,下班了去酒店卫生间换上干净、体面的衣服。
重大的生活落差也没有压垮他,因为心中还是存有希望,希望能安定下来,有自己的房子,不再被打扰和流亡的生活。
cathy的颓废、不愿面对现实,就如同当下很多得过且过的年轻人。
她所住的房子被洲政府拍卖。
于是,流离失所。
在电影里,她的家人只出现在电话中,一次是母亲打电话来说:我18号会跟你姑妈一起来看你。
另一次是她打给哥哥。
生活中总会有太多我们无法面对和承受的时刻,如果家人就在身边,或许真的是一种幸福。
故事围绕着海边的那栋房子展开。
两个本互不相关的人,突然之间站到了不共戴天的对立面上,以至于彻底破坏了各自原本的生活。
绝望的cathy试图自杀,被上校救下。
吞药,又被上校夫人救下。
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会觉得,凡事都是存在转机的。
而结局却是,cathy的情人挟持上校和他的儿子去州政府签署转让的协议,途中发生争执,儿子死于非命。
上校一个人在医院的休息室用伊斯兰教的仪式祷告。
一切晚矣。
人总是不由自主的被欲望控制着,如果行走于大雾中,总是会茫然而不辨方向。
有时候毁灭了我们的生活的,并非仇恨,而是我们抱有的希望。
而和希望总和代价密不可分。
cathy从海边赶回那栋房子,上校和夫人安静地躺在卧室里,此时此刻,对于他们才是解脱吧,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老房子的露台,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海还有往事。
cathy如果婴儿般蜷缩在他们身边。
the end
是什么导演了这一切,是希望,还是欲望?!看得清楚时,可惜结局早已成过去. 生活总会遇上不幸的事,而当各个不幸交织着出现在同一时间,于是我们无法承受,悲剧也就因此而催生! 当尘落地,雾散尽,我们是否会不再迷茫,看得清楚... ...而看清了,又能当如何... ...
剧情完全是为政治隐喻服务的。
了解犹太人、阿拉伯人和本土美国人三者关系的人,就能看得出来。
更何况女主詹妮弗康纳利就是犹太大美女。
犹太人自己不争气,把旧土给丢了,国家也被罗马灭了,因此犹太民族流浪两千年,对应着影片中女主因为生活颓废,被政府没收房子犹太人后来在美国站稳脚跟,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抢回了失去千年的故土,说的就是影片中女主在赖斯警官的帮助下,通过恐吓手段,试图强行收回因为政府犯错误而被没收的女主的房子最后这个电影给的是悲剧结局,上校的儿子被杀,上校一家人自杀,女主也放弃了房子所有权,赖斯警官被关进监狱,分明说的就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几次战争,两败俱伤,大家都输了这个影片都没有特别坏的人,但也都有各自的问题。
赖斯警官不顾家庭,搞婚外恋,可他对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女主小三,又确实是尽心尽力的帮助。
女主因为丈夫的原因自暴自弃,跟家里人关系疏远,性格颓废,去给人当小三,但她又确实是我见犹怜(这个角色,估计也只有詹妮弗康纳利这样的能驾驭的了,她的容貌,就是清纯中暗藏沧桑,秀丽中带着愁苦)。
上校一家人因为政治避难,定居美国,为了赚取利润养活家人,不得不做了钉子户,虽然讨人厌,但为了家庭,这又确实是无奈之举。
总而言之,这是一起大悲剧,也是一则非常明显的政治寓言
我遇见了跟女主一样的事,可惜的是没主角那么幸运,可以在这时候遇见好心的人,曾想自杀却又买不到药,是多么痛苦的事.戏剧毕竟是戏剧,现实来的可能更残酷很多
为了一套房子,两家家破人亡,导演巧妙地寻找了两个家庭,一个是生活随意,看上去应该没什么正式工作的女孩,一个是落魄上校,在工地打工,有阿拉伯人的经济头脑。
他们最终都为了房子或者自杀未遂,或者儿子、妻子先后死亡,自己也自杀。
究其原因是生活压力导致,但也是不自量力,欲望无限扩大:为让女儿嫁个好人家,陪嫁品几乎搞得自己倾家荡产,同样,为了孩子上个好大学,筹划了一起倒房卖方的“好戏”,倒霉的自然是自己。
天上不会掉馅饼,自己量力而行,知足常乐是真。
2017/12/16 Saturday 《尘雾家园》看到二分之一的时候,想到的一句话是「一个人的不幸是另一个人的幸运,或者说,一个人的幸运是另一个人的不幸」当女主突然失去她已逝的父亲留给她和哥哥的房子,当她只能把曾经属于自己的所有寄存在仓库,当她甚至都付不起一家破烂的汽车旅馆的房租,另一家人如愿搬进了新家。
他们按照自己的习俗布置好家园,把楼顶装饰拆除搭成能看夕阳和大海的小阳台,他们欢欣鼓舞,终于有自己的家了。
当女主遇见了莱斯特,被莱斯特小心地帮助、关心,到后来和他坠入爱河、在床上缠绕时,莱斯特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正在等他们的丈夫、父亲回家。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妻子一如既往地照顾丈夫,孩子们依旧期待父亲来接他们,而莱斯特却厌烦了,他们惴惴不安,为什么还不归家?
看到片尾,脑海中的这句话换成了「从未觉得死亡如此轻松,也从未觉得死亡如此沉重」所有悲剧的发生好像就在一瞬间,还没看清楚上校的儿子是怎么被击中,一切就发生了:儿子被裹上白色床单安静地停在抢救室里,上校亲自给妻子喂下了大量的安眠药,看着妻子浅浅冰冷,于是他换上他引以为傲的军服,将塑料袋套在自己头上,一圈一圈地用胶带缠住,紧紧地抓着妻子的手,就这样一起去了;莱斯特被抓捕,进去的最后一分钟,他给家里拨了一个电话,传来的只是妻子和孩子们欢快的留言声,曾经的生活再也不复返;女主在海边徘徊、迷茫、恐惧,终于决定回到那栋房子里,结果等待她的是两具尸体,她开始后悔了,最后一刻,她承认了:这栋房子不是我的。
所有的一切,在不到20分钟内(大概)讲完,最后回到开头,警车作响,女主抽了口烟,雾继续袭来了。
这出悲剧也许在开头就奠定了,但中间上校一家人的善良、女主的辗转总让我以为会有反转,可惜没有,却是往更坏的结果去了。
根源是那栋房子吗?
是的,但也不是。
我想把它归结为众人心中的执念。
上校对于家人的爱护,对于儿子能上好学校的憧憬,对于女儿出嫁的骄傲,他执念于要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力量去给全家人最好的生活,他希望所有人都尊重他、畏惧他,他更渴望一种体面,所以他即使在做工人时,也会干干净净地打理好自己再回家,所以在最后赴死的时候,他拿出打理得一新的也许再也没穿过的军服,戴好每一枚奖章。
也是这份执念让他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妻子和孩子都只能听从他的命令,搬家、甚至死亡。
而女主的执念则是一份逃避和懦弱。
她逃避丈夫离开的现实,一次次欺骗家人,不敢说出实话,在她的房子被拿走后,她唯一担心的也是:在18号家人来之前,我要拿回我的房子。
因为逃避和懦弱,她选择在莱斯特的庇护下生活,尽管她已深受丈夫抛弃的悲痛,尽管她也怀疑莱斯特对她的真心;在失去房子和莱斯特后,她终于愿意鼓起勇气去寻找帮忙,她给哥哥打了一个电话,希望能得到一丝安慰或者帮助,但她失望了,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倒塌了,于是她选择了自杀;在第一次开枪自杀失败后,她在上校家中第二次服安眠药自杀,但还是被救回来了。
最后她终于不再逃避,她选择接受事实,她回到了上校家,却为时已晚。
一部绝望的片子,让人心生凄凉的片子。
我们总是被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打败的,而真正的绝望却是来自于得不到想要的安慰或念想。
女主没有得到家人的安慰或支持,上校失去了他愿意以任何东西换回的儿子,所以他们绝望了。
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这样。
影片剧情穿插的特别棒,情节头尾呼应,想到中学时老师教我们怎么样写作业才能吸引读者。
不可否认,我被这电影深深的打动。
当年在住宅前方砍掉了一些树,现如今新居处有一大片树,我不由得相信,冥冥之中一切自有注定。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开头主人公突然以苦力工的身份出现,在卫生间里,洗脸换衣,十来分钟功夫,农民工变退休上校,开始我以为上校只是因为放不下心里的过去,抛不开上校的面子,丢不掉曾经的辉煌,所以情愿做苦力也要维持表面的体面,那时候我又怎么会想到上校爱的深沉。
因为爱妻子,爱儿女,爱这个家,女儿需要体面的婆家,妻子需要安稳的生活,儿子需要优渥的条件,所以上校看中了那套房子,指望从中赚钱十多万的利润,带着妻儿背井离乡来到他国。
电影里心疼的人很多,讨厌的人只有一个:伯顿警官。
如果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那么婚内说找到真爱抛妻弃子简直是犯罪。
因为所谓的对妻子没有了激情,放纵自己对一个陌生女子产生怜惜,任由事情发展,最后以“真爱”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婚内出轨,对于这种只要不是妻子,随随便便出现一个女人就说找到“真爱”,我只是想发笑。
如果当初不爱,为什么要结婚,如果当初爱,又为什么不爱。
我以为,伯顿警官就算现在不爱其妻子,也应该给予她相应的尊重,找到真爱不可耻,可耻的是打着真爱的名义伤害亲人,谁知道,你这个“真爱”又能维持几年,也许还没有九年。
伯顿警官威胁上校的时候我全身汗毛竖立,不寒而栗。
国家设立警官这种职业是为了保护公民,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不是让某一个人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方便行事。
假想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警官,那跟引狼入室又有什么区别。
其实那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了凯瑟琳一点希望,事情大概也不会发展成这种程度。
凯瑟琳走投无路,花掉最后一份勇敢,打电话给哥哥,请求哥哥帮助,甚至恳求,语气悲怆,忙碌的哥哥没有感受到她的绝望,只是一味敷衍,因为工作忙,甚至没有关怀一下就迫不及待的挂了电话。
凯瑟琳生无可恋的想到了自杀,进而引发了悲剧。
凯瑟琳想要自杀,被上校救下,上校的儿子被烦的不堪其扰,上校说:她就像一只小鸟受伤了,你祖父说过一只小鸟飞进屋子,就是天使,应该把她看作是福气。
上校一家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在处理事上,没有带入私人恩怨,这个时候,凯瑟琳不是要跟他们抢夺房子的疯女人,而是一只迷路了的小鸟。
他们尽可能的安抚她,呵护她,并且疼爱。
上校儿子被击中的那一刻,上校的天也跟着塌了,上校被警官抓拿,眼看着儿子被救护车带走,上校坐在警车里,无能为力,只能一声声凄怆叫着,儿子,爸爸在这里。
人类的渺小一下显示的淋漓尽致。
可怜天下父母心,上校踉踉跄跄着跑到医院,对天,对地,对人群,说,真主啊,我只要我儿子。
他迫切的希望能有个人走到他身边,拉着他的手,微笑着开口:你儿子没事。
可是没有,除了自己的哀鸣,什么都没有。
上校跪到在医院,求拜真主,那个时候,生命无望,好像只能求助真主,钱不要了,房子也不争了,祝福凯瑟琳,只要儿子能再睁开眼睛,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没有。
以前不理解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宗教,现在一下明白过来,人到困境的时候,内心有点寄托,就想着还有一点希望,不至于那么绝望,谁都希望有个万一,万一呢,万一那个万一就被真主送到自己身边了呢。
上校和其夫人是幸福的死去的,死在一家三口团聚的幸福氛围中。
像上校说的,当年把大家带来这里,现在是该回去的时候了,这是命运,人某些时候,是要相信命的。
看到后面,凯瑟琳在大海周围疯疯癫癫乱窜着,天上,地下,飞鸟无处不在。
好像是在为上校一家送行,我以为凯瑟琳也要跟着死去。
最后警官问凯瑟琳,这是你的房子。
凯瑟琳摇着头,狠吸了口烟说,不是我的。
那是千帆过尽的悲吟。
作者为该篇故事取名为《尘雾家园》,我私以为不只是因为那栋房子常年被尘雾围绕的原因,更多的是故事人物的心上或多或少的弥漫着一些尘雾。
大家的心被一些事俗“尘雾”遮掩,以为自己以为的是正确,是需要的,是必须的。
然后,等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失去的时候,一切幡然醒悟。
一切应该很美好的。
只是心中执念太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失去的。
人活着最重要。
一个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却是如此巧合的发生了,政府机关没收房子的失误,凯西(詹妮弗·康纳莉)的醉生梦死,浑浑噩噩。
艾米尔·贝尔尼(本·金斯利)的贪婪和抢夺枪支的动作,最后导致来美国的三个人全部惨死,警官入狱,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离去,凯西也不要了自己的房子。
一个由房子引发的惨案,片子不火的原因是女主和男主的冲突不戏剧,完全在意料之中。
真是三观跟着五官跑。。。女主若是长得丑这部电影秒结。更关键的是剧情设置实在是不合理。首先不是政府“失误”才收回的房产(后来看解释说这笔税确实是寄错了——但是这不意味着女主totally ignore就有理了。是,国内是有很多诈骗声称您的信息被盗用最后骗了上百万,但是持续收到通知且看起来正规的话至少报个警啊。。。服了)。从头到尾就是女主的问题,明明是政府收的房却骚扰不相干的房客,男男女女的破事等等,实在是同情不起来。换个更合理的矛盾(最简单的暗示这笔税其实是丈夫恶意栽赃,之类的)我也许还不那么讨厌。。。啊 我心疼埃米尔到心都碎了
看海报误以为是英伦庄园片,詹妮弗·康纳利和本·金斯利表演非常出彩。
有时候毁灭我们生活的不是仇恨而是希望。电影高贵深沉,剧情推动紧张而沉稳。人性的光辉和丑恶,坚强和软弱,都历历在目。
boring story
什么sjb逻辑
有时候毁灭了我们的生活的,并非仇恨,而是我们抱有的希望。
At the end, the kid losted...
生命都已经结束了 房子是谁的还重要吗 (从这部电影我才发掘原来詹妮弗·康纳利的背影很像凯拉·奈特利,两人都同样很美很有气质。)
詹妮弗康纳利美得刻骨铭心
房子的冲突。都是不如意的人啊。里面有扮演恐怖份子女人的人。还算好看吧。
黑发的JENNIFER很美
现在不喜欢看这种过于执念的戏 完全无共鸣 总觉得 何必呢
男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属于年少的堂吉珂德情结,认为自己是个骑士,和幻想中的怪兽搏斗,为了自己貌似理想的梦奋斗着,甚至认为结果可以救出位公主,从而爆发出一些平素看不到的潜力。
靠,还没看完我就已经想骂了,一个一无是处因为自己的原因丢了自己房子的女人勾搭了一个背叛家庭害了一个从伊朗来美国靠做苦工来买了房子的老头一家,妈的人家已经很有教养对她很好了!!!!!!!!!!最后害人家家破人亡!!!!!!!
前半部分正常,到后半部分硬是被编剧掰成了惊悚片,浪费了一个如此好的题材。
压抑,砂纸。每个人有不同的愚蠢,这才组成了社会。
Jennifer Connelly眉宇间的不安和绝望;Ben Kingsley作为退伍上校的隐忍和偏执,以及儿子被杀后的崩溃和孤注一掷,让这个悲哀的故事残酷指数不断升级。在结尾处戛然而止于最高点。演技派就是厉害啊。
想说明什么~
女主方按时交税,就没后面的事了;男主方,不要钱不要命,也就没后面的事了。人呐,总是要到无法收场的时候才跪求上天:我只要已经拥有的就足够,其他的我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