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这版最优因为音乐的震慑、编剧的合情合理、台词的精辟、演员的合拍度都令我赞叹且不说两首片首片尾曲将这千古绝唱升华到人的心尖其中的配乐都是恰到好处的出现应景又应情剧中的每个角色都很丰润不论是善是恶 编剧都给足了他(她)存在的理由让人信以为真虽然长达41集 但没有给人冗长感我认为只有让主角周围的人都活起来片子才能称之为成功而且梁祝的几经磨难都有因有果并没有莫名其妙抛出一个可笑的阻碍而这 是许多影视剧都存在的弊病台词地道的文绉绉毫不费力得将观众带入了千年的传世爱恋中甚至看到深处会完全忘了这其实是在讲故事给你听演员真的很棒最开始听到有人质疑将何润东与董洁放一起是否合拍身高就差太远的确 傻傻的peter还真令我捏了一把汗好在有董洁真的 无论哪种情绪她都拿捏的很到位不多不少 眼神与话语刚刚好她的调皮让Peter的傻劲儿更叫人喜欢特别要说的是我很喜欢老八虽然只是穿针引线的一个不重不轻的角色但第39集那浓墨重彩的一笔真是不知让多少人为他的抱憾离世哽咽再赞一下编剧老师!
最后令我钦佩的是台词没有被读错过要知道对于现代人来说古语中的生僻字被误读太正常了而此剧中没有也许演员修养高 也许是跟本的导演盯得紧WHAT EVERI LOVE THIS!
07年五一期间的4号及5号,在一连串泪水的陪伴下,看了由董洁、何润东主演的07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董洁饰演 清新、可爱的董洁将一位才貌双全、胆识过人又异常坚毅、勇敢追求真爱的家户喻晓的古代传奇女子-祝英台诠释得相当到位,表演也不落俗套,很是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片中的男装打扮也颇有英气。
梁山伯-何润东饰演 刚开始看何润东饰演的梁山伯时,心理很有排斥感的,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
扮相有点怪,怎么看都不觉得像一位文弱书生的样子。
虽然装扮确实有些差强人意,不过表演还算蛮到位的:梁山伯的大智若愚、大勇若拙及温文尔雅、善良质朴的形象表现得合情合理,一点也不唐突或者夸张。
所以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马文才-陈冠霖饰演 该片的另一亮点,就是帅气、霸气的男二号。
该片塑造了一位有血有泪的有别于以往版本的让人又恨又怜的马文才,陈冠霖也将这位霸气十足、时而深情,时而自私、暴戾的反面人物演得有模有样,现在仍能清晰记得他含泪的眼眶及悲戚的神情. 此外,还有万弘杰饰演的宽宏大量且对妹妹疼爱有加的八哥祝英齐、岳跃利饰演的把女儿当做生命来疼惜的祝员外、邬倩倩则饰演严肃但其实爱女心切的女强人般的祝夫人、寇振海饰演的明辨是非曲直、正直公平的尼山书院山长王世玉、詹小楠饰演的绝色才女谢道蕴、姜鸿饰演的由大家闺秀沦为青楼歌妓的黄良玉.......在我看来,该剧对人物的塑造,总体来说是较为完整和到位的。
每一位剧中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不是可以用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来评判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主题曲《远方》及片尾曲《双飞》,都是很好听、很感动人的音乐。
每次听都有想哭的冲动。
远方 演唱:红布条 李悦君 怎奈黎明不懂哀伤 双人成单。
谁能忘记那段时光 离别容易再见难。
风 吹不动沧桑。
雨 轻弹在眼眶。
这世界 还有谁温暖。
我在远方 盼到心慌 山海苍茫 触景情伤 我在远方 相思更漏短 泪湿白衣裳 我在远方 花落心残 生亦何欢 死也难安 我在远方 伤心倚栏杆 等到人断肠 你在远方 我在远方 想起过往 心薄裘寒 泪眼凝霜 我在远方 最是情难忘 忍不住惆怅 我在远方 惜君如常 天上人间 蝶舞成双 我在远方 魂与梦为伴 千古共向晚 你在远方
这版马文才不止是长得帅那么简单,马文才初登场颜值气势就令人惊艳,很好体现了角色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这版造型也很合适,公子装高傲贵气,书生装风度翩翩,骑射装英姿勃勃。
演员打戏都是亲自上阵,特别剧中几处骑马射箭的特写,矫健的身姿配上陈冠霖的一双凤眼,那哪是射箭,简直是要射中万千少女心了。
这版那么多人要站马文才,实在是因为陈冠霖形象太适合古装,给这个角色加了不少分,一众人同样的学院书生装,马文才就显得气质超群,与众不同,要不是他眼神凌冽,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主角梁山伯,可惜何润东名气大得多,注定这个主角不会落到演反派出名的陈冠霖身上,其实他长相斯文又有凌冽之气,很适合贵族公子,书生侠客一类的角色。
而且难得的是他演技很好,谁能想到他是风云2的断浪?
而且那部也是跟何润东合作,跟梁祝时间挺近的,再看03年他演得匡连海这个角色,同样是痴情反派,但马文才是狂傲,暴戾,敏感,执着。
匡连海是腹黑,矛盾,心狠却深情的。
不同角色,陈冠霖都演出了不一样的层次,他尤其擅长眼神戏,还有各种微表情,他的演技真的是自然流露,不带一丝做作,所以看着舒服,他能让人为他的角色触动,甚至流泪。
比起现在有些演员,演什么角色都是千篇一律,没什么区别,甚至演什么都是自己,要么就是夸张做作模式化,却能成为顶流。
这样一个有颜值又有演技的演员,在那个年代实在是埋没了。
其实观众也不是都只看颜值说事,马文才这么受欢迎也不仅仅是因为颜值高,形象其实是整体的感受,包括人的气质,角色的塑造等等。
可以说马文才这个角色如果不是后期强行黑化,绝对该是主角的配置,只是可能那时候还没这么流行黑化主角,但是因为他的塑造太丰满,所以显得梁山伯这个人物相对来说有点单薄,而且何润东人高马大虎背熊腰,演步惊云倒是很合适,演武将比如吕布,军人也不错,演文弱书生梁山伯,确实太出戏了,虽然他演技不差,但演员形象契合还是挺重要的,主角必须是知名演员,而不是完全按照契合度来选择,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现实的遗憾吧。
经典 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悲惨的故事,所以我也并没有期待有类似大圆满的结局,只是故事的编排让人觉得异常的虎头蛇尾,前面三载同窗的经历可能是由于时间的需要而将其剧情拉长,可后面的矛盾突出点山伯与马文才挣亲直到最后化蝶才是重点 前面尼山书院的日子,真的是过的悠闲自在,虽总是被马文才等人挑起是非事端,但毕竟书院还是显得纯净,铺就了大篇幅英台与山伯之间的感情戏。
作为观者,我们知道英台是女儿身,在她对于山伯超越兄弟般的感情我是能够理解的;可是在于山伯,堂堂七尺男儿,确实每天与英台在无限的所谓兄弟感情中,让人有点受不了,男生之间真有这般的感情么?
不得而知,实在与想象有点出入。。。
八哥,是这部戏里面较为贯穿的人物,他与良玉之间的情感也融为其中,给我的感觉就是,八哥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来给英台还债的。
是英台将他心爱的人带走给与另外一个男子,本以为可以就此忘却,却在去尼山看望英台的时候又恰逢已堕入俗世的良玉,心痛更如刀割,去了也就罢了,为何却没能得到幸福的再次出现在八哥的面前。
这种悲惨的境地是良玉的报应,可那只以良玉作为入仕途的摇钱树的可恶男子,到最后却不见了踪影,或许就此隐埋在了良玉的过去。
只是无法解释,他为何又成为秦京生出现在了英台的同窗中。
八哥此生无法得到幸福,可就连死时,也要独自一人面对,孤独一生,原本可以在死前陪伴他的爹娘,却又因为英台的事而急忙奔走,只剩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力跪拜了父母。。。
良玉,不明白她的情感到底是如何的,她依然爱着那个抛下她还要向她索要金钱的男子,可是对于英齐,她是一种什么情感呢?
会是一根想要却又无法要的救命稻草吗?
就像她最后在马太守府,她与笼中的鸟儿再无区别,在人手掌中,一念之间。
马文才,该恨可又会令人疼惜,毕竟他的性格全是有他父亲一手塑造的,他本该是个乖巧善良的孩子,或许就像山伯,可在父亲无边的谩骂责打中,在幼时丧母的悲痛孤独中,他甚至借由黑暗的柜子来逃避者所有的一切,他的一生都因他的父亲而扭曲,不相信任何人,只是一味的索取,只要的他想要的,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因为最终不会有他得不到的。
英台是个例外,其实他是否真的爱英台,我看不然,他只是因为得不到她,所以才变得特殊,所以才变得那么的必要。
扭曲的人生中只剩扭曲的冀望。
最最感人的一幕,当然还要数英台奔向山伯的坟茔,最后与山伯合墓化蝶。
随虚幻,但气氛营造的极其到位,感人肺腑。
此时的他们眼中不再有任何人,除了彼此,英台跑过银心和四九;只有英台能看到墓中飞升的山伯,他们看着彼此,幸福的在空中旋转。
而旁人,只能看到当空翩舞飘带环绕着英台缓缓璇入墓中。
“即便化为穿花蛱蝶,也将永远相随,双飞花间。
永生永世,再不分离。
” 异常时节的桃花满树,由花化为的彩蝶翩跹飞舞。
与银心、四九依依不舍的道别后,自由自在的飞去。
小时候看,更喜欢马文才些。
性格上有缺陷,争强好胜、傲娇又眼高于顶,有时候又孩子气,但这样的形象就是吸引人,而且他武功高强,姿容俊俏,在感情上也很单纯,对祝英台也专一,刚刚喜欢上英台的时候对她那么宠那么包容——毕竟,英台是他唯一的光。
与那时的我很像,我喜欢这个角色,因为感同身受,他要爱上一个人是多么艰难,也多么执着,我希望他获得幸福。
因为我也希望那样的我也可以得到上天垂怜,可以幸运地获得我的光。
他在枕霞楼对着翩然起舞的英台倾心地说,那才是她。
误闯玉无瑕房间时那番无措与羞涩,也是那么的可爱。
那时我一直笑话梁山伯,世上哪有他那样尽善尽美之人,只有电视剧里面才会有罢了。
如今再看,理解了祝英台选择梁山伯,不是因为主角光环,是这个角色更有吸引力。
这个善良的书呆子,聪慧单纯,有极强的共情能力,有极高的才华,对身边的人包容、细心、真挚,他的缺点在于心软,可是当他有这么多的优点闪光点,这个缺点也就微不足道了。
甚至他对王兰、谷心莲都是有分寸的,一直在拒绝,没有给对方虚幻的希望。
与这样的男子携手白头,必然是幸福安然的。
马文才他还不会爱,过去的这些年岁里,他成长在家庭暴力里面,他不懂得如何爱。
他的性格并不成熟并不稳重,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旁人经常使用暴力,或许,他得到英台之后会逐渐改好,逐渐完善自己的性格,但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而且,要让这样一个男子成长为满意的伴侣,需要花费多少心血和年华,无法担保他会永远宠爱英台,一直始终如一地愿意为英台改变自己。
在后面十几集里,马文才重于杀伐,为了得到英台不惜设计祝家庄,他用了太多手段来满足对英台的占有欲,这份所谓的爱里有太多的肮脏与霸道,这份爱未免太沉重,英台很难获得幸福。
除了角色之外,本剧其他,服化道和剧情设计,也蛮不错的。
我也是前段时间在音乐电台上偶然听到的《远方》才想起了很早以前看过的这部电视剧,曾经那个幼稚懵懂的孩童如今也已成长为了将要扛起一个家庭的奋斗青年,再次翻看这部剧,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心境和思想,感触颇多。
从月老庙相遇那场戏,我就被红盖头下董洁的侧颜所惊艳,不谈别人与我的想法是否一致,至少在我看来,这已奠定了我心中“最美祝英台”的印象,更别提后来的枕霞歌舞,更是丰富了我对这版“英台”的喜爱之情。
不以人品论演技,演技就不必多说,单从最后一幕英台在山伯墓碑前的独白就足以说明,董洁的剧我只看过这一部,已是成功。
不单是我,谁不会像八哥那样对如此乖巧可爱的九妹牵动心绪呢?
船头相遇,山伯将盖头抛向空中,那句“我希望这样的一个生命应该自由飞翔”就足以见其冲破世俗的勇气和思想,或许此时英台就因能遇到这么一位志同道合的书呆子已将芳心暗许,那句原来“原来你不是好其色,而是敬其神”就是英台对他的肯定。
你说世间少有人能有冲破世俗的勇气,恰又与自己心灵相通、思想契合,缘分又让你们相遇,这怎能不让一位远乡游子倍感欣慰。
不说是英台一位女子,就以我自己而言,我也是只身一人远走他乡在外打拼,作为“北漂”一族,每当孤单落寞之际,也深感良友易觅,知音难寻。
尼山三年,一场场误会后的和解, 一次次离别后的团聚,都成为了山伯英台两人心中爱的烙印;烧饼、香蕾饮还有那一片桃林,都在牵动着两人的条条情丝。
忘不了陈夫子和王大人为我们带来的欢乐,我也曾因为他们刁难与山伯英台而为之怨恨,但也为后来他们救山伯于危难之中倍感温暖,又有谁说坏人就注定永远是坏人?
忘不了谢先生的出落大方,也为后来她与王凝之的悲苦婚姻不胜唏嘘,那句回应夫子的“别提他”是她心中难掩的无奈,不过他与山伯的那场误会也是让我们啼笑皆非;忘不了老酒鬼的安全感,我们总觉得只要他在尼山书院多一天,就不会有人去欺负山伯英台,这位“忘年交”也真正让英台明白许多事理,或许世间真的没有人能像五柳先生那样来去了无牵挂,但能遇如此贤人为师,也确是三生有幸。
或许在书院之中最大的遗撼便是时间太短,日子太快,山伯和英台也没能再回去看看那片他们曾经种下的桃林,那片无忧无虑,永远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
山长的抚琴相送更是又一次触击了我的离别之情。
不知道巨伯和兰儿的结果是像山伯那样悲壮,还是能有个好的结局;不知道王蓝田和秦京生有没有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应得的代价;不知道惠儿后来有没有找到另一位像山伯英台那样不会嫌弃于她的有缘之人。
书院的时光总是快乐的,虽然会有时常的提心吊胆,但山伯和英台都一一克服过去了,十八相送也是悲剧的开始,忘不了那段兄弟同心的时光。
最令我揪心的不单单是梁祝的结局,还有八哥的离开。
那一盘未下完的父子棋局,催落了我全剧的第一滴眼泪。
那个一直保护着、爱护着九妹的八哥,如果没有离去,结局还会是这样吗?
莫问当年朱颜戴绿翠,只怨谁错把鸳鸯配。
每次听见菱花镜都会想起八哥的遭遇,的确很多时候,我更同情他,毕竟英台和山伯最后还能化作穿花蛱蝶比翼双飞,但他和良玉到最后也只能落个阴阳两隔。
遗憾的是如果没有遇上心莲,如果在鼠疫之时没有救下马文才,如果没有土断政策,他们都已经冲破了门阀制度、世俗眼光,看着英台一针一线缝着嫁衣我多希望结局就是这样,如果没有那些如果,该多好。
很多人都说山伯太过善良了,我并不觉得山伯的善良有何不妥,这才是英台爱他的理由,因为她知道他一定会这么去做,他们两人彼此心心相印、惺惺相惜,这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喜欢。
也有人说山伯太过懦弱,但你们是不是忘记了最开始山伯为了不让马文才刁难与英台而奋力接住的五球,忘记了书院火灾时山伯不惜生命为英台挡住火毒,忘记了郧县城楼上说那句“多支箭就多份力量,先留下来,找机会再回敬回去”时候的慷慨激昂,忘记了山伯面对祝夫人百般阻扰时的那句“祝家大门可以挡住迎来送往,但挡不住,我与英台一片真情”。
这对爱人不顾一切的执着勇气,对门阀世俗的不屑眼光,不才是真正的勇敢?
难道真的要像马文才那样滥杀无辜,看似威风八面实则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才是真正的勇敢?
别说是什么童年的阴影造就了他扭曲的心理,这也是他配不上英台的根本原因。
而且感情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是强求不得的。
一个人喜欢一个人是喜欢,只有两个人相互喜欢才会是爱。
英台嫁给马文才的结局,远不可能会多么乐观,更别说能改变马文才,就凭他那句“我要她用一生的眼泪偿还”就足以表明,英台的下场绝对会是下一个黄良玉。
别用你们外貌协会的有色眼镜,去玷污梁祝这段绝世传说。
不过不以剧情论人品,陈冠霖的演技的确靠谱,能将这样一位颠覆传统的马文才演绎的有血有肉,让人又怜又恨,可见演员付出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
包括心莲和大嫂,既然作为反派已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何不也是一种成功呢?
不过导演的选角真的很容易引发分歧,但也不能说是败笔,虽然我很多时候也觉得西门吹雪版梁山伯不太习惯,但好在男主和男二都通过演技弥补了所谓的缺陷。
剧里的三首歌曲也很是经典,哪怕看完这部剧多年之后,再次听见熟悉的旋律时,也会被其所打动。
真正的爱情,是需要经历磨难和分离去积淀、考验。
从书院里的种种刁难,到那场火灾的生死不离,再到后来的被围郧县的共渡难关,真的无法不同情他们的情路艰辛,那些越想去拆散他们的坎坷,越是坚定了他们不弃不离的决心,这或许就是世上真正的至高无上的爱情吧。
剧终一集,英台脱下了马家的凤冠霞帔,穿着自己一针一线亲手为山伯缝的嫁衣,带着她至死不渝的真情,和曾经只愿做山伯一人之妻的梦想,奔向了她心中真正的归属。
她是带着喜悦和欣喜去追寻山伯的,因为她知道,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再也不会了。
其实作为观众我们也不用遗憾,月老并没有对他们太残忍,那时十八相送,他们已经掀了盖头进了洞房,山伯平山贼之乱后,也如愿地叫了祝员外一声“爹”,这是我们原本最希望看到的结局,再细细回看,也算不甚圆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心中最后一丝温暖的念想了。
这里力荐一位良心博主的帖子,能让我们花简单的一两个小时重温一遍这样的经典之作。
重温07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抛开一些无意的穿帮和一些选角的分歧,演员们都用演技把每个角色刻画的十分圆满,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能牵动观众的情绪,哪怕我们还会不时注意到笑场的走卒(这部片子的群演是有点尴尬了),莫名其妙的现代建筑,都不会影响剧情的发展。
何必再去纠结“马祝”是否合适,剧情是否合乎史实,梁祝本就是传说,不去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细细品味这部剧,真正将情感代入其中,定能为之动容。
毕竟细枝末节,但也无伤大雅。
这部电视剧也很久了,看过最早的应该是罗志祥和梁小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何润东和董洁版的,很喜欢几首歌,特别是〖在远方〗,董洁在这里,也很漂亮,马文才太帅了,我要是祝英台就选马文才!
何润东太丑了,演梁山伯真不合适。
让我始终没入梁祝的感情戏。。。
董洁的颜很美,此版祝英台是大气倔强的祝英台,而不是活泼伶俐的祝英台,有董洁自己的气质在里面。
大爱这部剧的服装!!!
尤其是校服,还有董洁的女装。
喜欢银心,喜欢八哥,喜欢黄良玉,真惋惜!
陈冠霖简直将马文才给演活了,他那样一个气概不凡,文韬武略的男子,我一度怀疑他拿的才是男主剧本吧。
不可否认,他属于剧中的反派,对于反抗自己,背叛自己的人不可忍受,这同时也是基于封建时代他作为优越士族阶层的影响吧,尊卑贵贱分的太清了,才导致他不能平等的对待身边的人,也无法得到女主的倾心。
不能说女主不选择马文才就是眼瞎吧(但实在是三观跟着五官跑)不选择马文才完全是因为两人的三观实在是不相同,在刷剧的时候我也很想找出女主的错,为什么不能给马文才一个机会,但他们之间不是没有共处的时候,看见过他们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样子,马文才在英台面前留下的好感实在是寥寥,再与梁山伯这样一个温暖的人相比,祝英台的选择也无可厚非,而且也是一再的向马文才明示拒绝,告诉马文才他是没有机会的,如果祝英台对其欲拒还迎那恐怕剧情就完全崩塌了。
我只是遗憾,为什么没有人去救赎马文才,我不相信这样一个人没有人去温暖他,反倒成为了梁祝结局的工具人,这对他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只是世上女子千千万,他却只心系一个只有梁山伯的祝英台。
不知道平行世界里,文才有没有找到他的意中人,照亮他来自家庭的阴影,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人,那这个女子一定很幸福,马文才虽然不是多么高尚的好人,甚至有一些腹黑,但对自己喜欢的人却是真心真意相待,或许在那里他会有一个大大咧咧,旗鼓相当的妻子,在嬉笑打闹中生活着,却又处处让着自己的夫人,爱护她。
那个女子大约明媚动人,扫去了他的阴霾,点亮了他的世界。
最近看教育台热播的梁祝改编的电视剧,改编了很多。
看的越多疑问越多。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到底是兄弟之情还是同性之恋。
如果是兄弟,怎么可能出现两人一起手拉手放风筝;互相喂饭吃;最后居然还在一个船家过起了洞房花烛夜,两个男的做这样的事情,你能想象吗? 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三种可能:如果不是传说有问题,就是梁山伯这个人有问题,或编剧有问题?
我们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四百多年了,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爱情名剧,多次改编后故事情节已经烂熟于心,家喻户晓,无人不为梁祝的感天动地,海枯石烂的爱情而动容,但传说毕竟含有杜撰的成分,比如根据考证, “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就有着不同的版本 汝南版:“梁祝”传说符合现代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玉水河边的祝家庄,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
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
宁波版:山伯清廉爱民,英台侠女劫富济贫,两人因被纪念合婚。
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
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
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
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
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
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不管是那个版本,梁山伯开始对祝英台的那份“情”都是兄弟“情”而不是爱情的“情”。
梁山伯对祝应台产生好感是在她女扮男装的时候,完全把他当成男人而喜欢的,当成兄弟去照顾,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但英台则从始至终深爱山伯,这就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第一个矛盾。
电视剧里,对这一矛盾是这样化解的。
当梁山伯知道祝英台居然是个女的后,先是震惊——怀疑——接受——爱慕。
他的兄弟之情到男女之情的转变十分顺畅自然。
并面对英台时说出了“其实自己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了”。
这就很奇怪了。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男的,A和B,认识很多年,关系很好很好,惺惺相惜,A某一天突然变成女的了,B会因为A变成女的就爱上A吗,除非一开始对B对A就不是纯粹的兄弟之情?
关于这个矛盾,英台想到的化解办法是先暗示梁自己其实是女儿身,并编造出一个与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九妹”,要许配给梁,电视剧中,梁山伯终于知道“九妹”就是应台后,表现的是欣喜若狂,欣然接受。
可是,其实传说中恰恰是梁山伯断然拒绝了英台的暗示,因为梁坚持说自己喜欢的是祝应台而不是和她长成一样的“九妹”。
于是,我在想会不会一开始这个传说就是关于一对同性恋苦恋不成,最终徇情变蝴蝶的故事?
或者说祝对梁是纯粹的男女之情,而梁对祝则是一种复杂的带有同性情节的感情。
当梁知道祝是个女人时其实是很失落的,见到了恢复了女本色的祝英台,梁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最可怕的愚弄——这个女人,竟然伪装成男人来欺骗他的感情!
这晴天一霹雳彻底摧毁坏了他的健康,令他在病怒交加中饮恨而亡。
此时出现了一个三角关系——马文才趁虚而入,更加速了她们情感的破裂。
梁山伯死后,对爱人的突然辞世百思不得其解的祝英台出嫁马文才,途经梁的坟冢,停舟祭拜,从乡人口中获知了梁的根本死因。
原来,她所爱的是一个只会爱男人的男人,或者说他爱的不是她而是一个有她相貌的男人。
这深深的羞辱同样使她痛不欲生,于是选择在梁的墓前自尽。
毁灭掉肉体的同时亦毁灭掉自己天然的性别,用这极端的方式向天意作最绝望的抗议。
另一个更大胆的比较搞笑的假设,祝应台就是一个有些女人气的男人或女性特征不明显的女人,他和梁山伯之间就是懵懂中的同性恋。
因为梁祝同窗,同住三年,梁却始终未发现她是女儿身,按照传说记载因为英台总是“和衣而眠”以及梁山伯的愚钝所以未曾察觉,但即便是这样其他人也都从未怀疑此事吗,英台难道三年都不曾沐浴?
故事本身就存在很多疑惑之事。
马文才和梁山伯一起争夺祝应台,却发现他们三人都陷入了没有结果的苦恋,马文才爱女版英台——英台爱山伯——山伯爱男版的英台,结果事情败露,两人为礼俗所不容含羞而死。
关于化蝶一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两人要变蝴蝶而不是蜻蜓,喜鹊什么的。
在宁波一代,蝴蝶就被称做粱山伯,如果两人真是男欢女爱,那应台应该变成花。
蝶恋花嘛。
两只蝴蝶的感觉是不是还是有点同性的暧昧意味呢。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对男女之间的避讳和戒律让这些身处寂寞书院的男人们如何不滋生出同性之情呢。
厚道一点,也为了子孙后代传诵的需要,还是姑且认为梁祝是男女之情吧。
恳请,编剧大师在塑造梁山伯这个人的时候让他多一点男人该有的气质和思维方式,一不小心就会让人联想很多很多。
我非常爱看这部剧,几乎每年都要看一次,里面主角演的很真挚,配角也非常出彩。
何版山伯虽然颜值一般,但是演出两个人之间彼此灵魂交接,密不可分的感觉,因为我也曾有一位特别好特别亲切的朋友,非常能懂那种单纯温暖,独一无二的情谊,不管是友情或爱情都是一样的。
让我印响深刻的是两个人在七夕夜晚相依相偎看星星点灯的灯光,感叹人世间的幸福美满莫过于此。
这部剧的所有场景既怀旧悠远又特别纯情,就像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学生时代的事,包括马文才对英台的爱也很纯,每次看都能感受到年少时代的那一份纯真。
最后谈一下马文才,超帅,人设挺迷人的,不过正是因为这样遗憾的结局才让大家那么心疼他,英台还是跟山伯更适合生活在一起也更自在。
但是也很喜欢看他的戏份就挺带感的。
peter的造型如此失败,一个帅锅楞成傻大个儿了
马文才好帅
音乐好听,董洁很有英气。
。。。。。。。何润东真的不太适合这个角色吧,当时看觉得特别不适应
山伯!!!山伯你肿了么!!!
为了马文才重新温习了一遍这部戏,我真是闲的
何润东!!!为什么长得那么丑一直要演帅哥!丑拒,董洁倒还不错
这个梁山伯让我说不出话,只想让祝英台和马文才在一起。
喜欢董洁的祝英台,何润东不太适合梁山伯,马文才很帅。还是很好看的,喜欢里面的歌。
祝英台真的好美的,结局真的太感人,哭的稀里哗啦
两颗星全给陈冠霖 \(*T▽T*)/ 我萌马文才
以前没觉得何润东丑什么的,就是作为主角控再加上梁山伯人设好,所以一直站梁祝,看到最后的结局觉得很虐啊。重温的时候发现八哥人真好,和良玉姐姐那一对也很虐再加上可惜。
人渣超雄马文才
看完了,是真的难看,不是为了陈冠霖,这拉稀一样的剧情和人设真的看不下去……|看到二十多集,救命……也不是所有老剧都好看,这剧最糟糕在于女主渴望破除封建的人设好像全部被恋爱脑盖过去了……最关键男主人高马大怎么看都不像个文弱书生。反倒是陈冠霖的马文才,人物行为都被编剧写成那样了,竟然还演的不像个丑角😩换个女主来演说不定我就磕女主男二cp了
编的过于拖沓,部分基情情节实在让人费解,不过很欢乐。董洁演的很尽力也算很到位了,马很帅,何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出乎我意料。配乐以及主题曲很好
唯一能看的是马文才……敢问演员都怎么选的……
董洁太美了吧!马文才也太酷了吧!这个版本是来为马文才圈粉的吗!
董洁只有金粉世家漂亮的不像话,这里已经毫无灵性了。何润东辣眼睛。
马文才太帅了!我要是祝英台就选马文才!何润东太丑了,演梁山伯真不合适。让我始终没入梁祝的感情戏。。。董洁的颜很美,此版祝英台是大气倔强的祝英台,而不是活泼伶俐的祝英台,有董洁自己的气质在里面。大爱这部剧的服装!!!尤其是校服,还有董洁的女装。喜欢银心,喜欢八哥,喜欢黄良玉,真惋惜
竟然有点喜欢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