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看电影比较挑剔的我,心悦诚服打五分。
四分给片子,一分给演员。
最近颇为人诟病的“徒手撕鬼子”,“以一当百”,片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但劳驾问一句:美国动作大片哪个不是这样?!
哪个主人公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电影就是理想化的东西就是要有英雄主义啊亲!!
要是主角一上来就被鬼子干死了那还演个毛线啊!!!
影帝飙戏,应该就和高手的巅峰对决一样非常过瘾吧张涵予以前了解不多,没怎么看过他的戏黄渤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就是最爱的男演员之一刘烨……不说了……最近社长的形象有点儿颠覆= =(PS东北爷们儿操着上海口音简直了。。。
)梁静阿姨是黄渤的黄金搭档许多被称为催泪弹的电影我都没哭,只是心里感动,毫无泪意但看完这部我哭了一开始,心里就开始沸腾越往后,积累地越深直到片尾曲终于没有忍住所以我的泪点是有多奇怪……可能是因为那种小情小爱什么的并不能真的打动我而只有这种热血青春为国为家为天下的大爱才会触到我心里最深处的点这个时代的我们,的确很难有所作为既然无法做到为天下苍生计,至少也要做到不虚度光阴,不枉费生命为自己感到惭愧
开篇很精彩,在国产片中很少看到,一开始三个疯子折磨日本人让人看得很是过瘾,可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主旋律,这还真是巨大的转折点,不过想想也是,如果真以三个神经病一样的人物为主角,估计送审有很大的难度,可也就因为这,一部本来很出色的电影,沦为了一部只能说还可以的喜剧片。。。
很多剧情经不起推敲,不要说因为这是胡闹片的原因,因为电影中大量的主旋律因素已经表明这并不是一部胡闹电影,看影片很多人将此片和《风声》相比较,可《风声》一片成功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并没有时刻宣扬主旋律,而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用一下,本片失败之处就在于太早太多的进入了主旋律时间,也难怪很多观众会有反感,虽然电影本身还不错,可又有多少人能时刻保持客观呢?
我在豆瓣很少给电影打一星.但是看完这个电影后,发现我看过的斗牛,杀生和厨子戏子痞子 无一例外的被我打上1星标上了烂片的标签.而这3部全是管虎导演的.有人说"斗牛拍的很好,但是一部没有一部好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斗牛也是部烂片.他的电影就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我看管虎的电影是看过所有电影中唯一觉得浪费时间的,片子里装神弄鬼,东拼西凑,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完.最基本的逻辑性都没办法保证.影片里的剧情桥段槽点无数.搞了一大堆扯不上关系的剧情来凑时间.看电影的过程就是智商被反复的侮辱的过程.每部片子里都有一个让人觉得无比尴尬的角色存在.比如杀生里貌似掌控一切的苏有朋,我看到最后也没看明白他折腾黄渤半天怎么就让黄渤自己走了.还有厨子戏子痞子里的黄渤,一切胸有成竹的样子.一个漏洞无数的计划,我还以为他一切尽在掌握呢.剧情弱到爆,傻逼到爆.我真想把飓风营救的链接发给导演,好好学学人家怎么逼供的!用得着这么客气么?用得着把自己装成傻逼扮成猴给犯人看么?导演的特点爱玩一群人设计一个人,爱玩小聪明,爱在背后玩阴的,这种剧情设计.从开始就是这条路线,所以看完这部片子我很自然去看了一下,是不是这几个烂片都是一个导演?果然如我所料.所有的这些设计给观众无数的期待,期待一个很牛逼的圈套,一个精彩的计谋,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但是最后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屁用都没有!完全就是凑时间用的.就好比,一个神秘的人对着一盘菜念咒语,做了无数手势对着这盘菜发功了半天.又点了一圈蜡烛在周围,让人觉得很牛逼的样子,都期待这个人会做什么,这盘菜会怎么样.最后却是这人忙活了半天拿根筷子开始吃就戛然而止了.就结局了.管虎就是玩这套的.最最最让我惊奇的是居然很多人吃这套,觉得很精彩,更有人说这是导演的隐喻,暗示能联想到一堆,但具体他也说不清,这种人我只想说:去你妈勒个逼!我没看过隐喻的电影?!什么叫隐喻我不知道?!这种导演拍的烂片在豆瓣的评分居然都在7分左右.如果不是大量的水军,就是豆瓣混入了大量民工.说到底是导演能力不行又想着装逼,想玩的东西太多,但是自己没本事驾驭不了,全都搞砸了.---2020.06.22 补充---一直想看冯小刚演戏,《老炮儿》的导演又是管虎,所以看《老炮儿》我心里挣扎了很长时间,做好被恶心的心里建设。
- 给六爷的人物设定又是一个又怂又装逼的定位,这很管虎。
六爷嘴里的规矩其实就是等于“我要我觉得。
”,人设牛逼的不行,呼风唤雨,结果打架没人来靠骗自己生病,也不止是怂的问题了,朋友间玩这种小聪明分分钟友尽,你能叫来的都不用骗。
- 从约架,摇人,冰面松动,到最后举刀冲刺!
前戏做足后,屁用没有的剧情凑了一堆时间,观众准备看高潮的时候,咔!
电影结束。
这也很管虎。
- 看见鸵鸟路上跑,六爷莫名其妙的笑。
又隐喻了是不是?
这个蒙太奇一点都不合适。
和结尾吴亦凡莫名其妙的哭一个道理,一个没那么容易感动的人设被轻轻松松的就感动到流泪,非常尴尬。
但是这又很管虎。
证明了《老炮儿》这电影是管虎亲自拍的。
烂!
庆幸压制了懒癌用来回两个多小时去影院看了管虎的这部不算很旧的旧片,真的超级有个性。
真亦假时假亦真,几个戏子一台好戏,厨子拿腔作调、戏子金刚怒目、痞子流里流气,搭配起来天衣无缝,演员真的很棒。
戏中戏层次的喜剧感与主旋律层次的严肃感本是虚实割裂,却因被下药的太君和“三傻”使荒诞延伸到了戏中戏之外,就是觉得一个傻太君足以,兼以“三傻”有些多。
也很喜欢痞子做的西部开场,虽然只是小桥段,但让人看到中式江洋大盗也可以很有牛仔范。
还有各种中西配乐于气氛的贴切,敲鼓传送摩斯密码那一段画面和节奏感都美到爆。
有看到那些电影还没出来就开始打一星的矫情的小文青了,实在看不下去了。
写影评其实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自己写了可以梳理一下观影感受,别人看了不明白的也可以相互讨论。
悬疑片写个情节分析,文艺片写个生活感悟,娱乐片写点喜爱的明星等等。
但就是有那么些小装逼文青,喜欢搞得高贵冷艳,片子还没看过就开始矫情,真让人受不鸟。
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类人的常用装逼手法,以供参考,喜欢往这类人上靠的装逼潜力股,也可以当做教材。
既然是为了装逼,那就记住你的看电影宗旨就是——挑剔,挑剔,还他妈的是挑剔。
专业术语装逼的影评一般专业术语用的很多,比如说到剪辑 蒙太奇 ,必须提到前苏联的爱森斯坦,塔尔科夫斯基 ,巴赞的形式主义和格里菲斯的古典剪辑, 并且抄几句他们几位爷的观点 ,反正就是给人一种你是在北影深藏了50年的扫地神僧的感觉。
张冠李戴了也没事,或者干脆瞎掰一句,最后破折号,加个名字。
没人会为了一句破名言而去查一查到底是不是那人说的,他们只会觉得,哇你这都知道,真博学!
就是像这样。
————九筒布鲁斯对专业术语做解释时引用经典影片,随便拉出一个就是30,40年代的电影,不能是好莱坞拍的商业片,更不能是香港的,俗!
比如要说剪辑,绝不能把《谍影重重3》拿出来对比,得是《救生艇》《后窗》什么的。
语言文字必须中英文夹杂,除了必要的人名地名用影片中的原文外,必须时不时拉出几句影片中的英文对白,抄原文,或者原文稍微改一下,补上一句:“那死黑鬼声音太含糊了,都没怎么听清。
”注意抄写对白的时候要口语化,sort of得写成sorta,because写成'cause最新的米国流行语百度上搜一下,用来抒发感情时用,装逼也是要先备备课的。
最好整几句法语西班牙语, 不会没事儿,搜狗输入法随便打几句,没人会去查,真碰上高手了算你命不好经历随便开口必须是:我在美国时,高端一点的开头就是“阿姆斯特丹的风有点冷,吹得我看电影时心里的寂寞弥漫到冷风中了。。
”口音记住,装逼文青对口音有着如同狗的嗅觉一样灵敏的感知,基本上没什么是他听不出来的。
经典格式:“布拉德皮特那南方口音真他妈的受不了了。。
那北密西西比口音真他妈的难懂,我看的版本是没英文字幕的,好几句没听出来。。
”随时都给人一种 米国每一条下水道都摸的清清楚楚了的感觉,随便拉出一老鼠你都能分出布鲁克林口音还是皇后区口音。
版本装逼影评一般会喜欢扯一下版本问题,名著改编的话,忠于原著的就得批导演太死板,导演自我发挥的就得批他对原著作者不尊重。
如果是翻拍的,那就是越老的版本越好,这是永远不变的定理,哪怕是五六十年代的片子埋在电影学院资料室里堆了一层灰的,也得毫不犹豫的夸它好。
简单的说一下常规的版本装逼常规套路:“唉,这个版本真受不了,简直就是玷污原著,还是法国xxx那个拍的比较好,我看的德语原著也不错!
”态度装逼青年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态度!
除了一星就是五星,总而言之,态度鲜明。
不能含糊其辞,折中打分。
国产片绝对不看,态度得坚决,但分儿要打,片子还没上映,先打个一星。
“一看这阵容就知道又是烂片!
半星!
”再头朝45度角叹口气,“唉,国产片什么时候雄起啊。。
”然后抓了把按斤称的薯条爬床上,关上灯一个人看黄教主的片子,咯咯傻笑。
打星的原则就是,看不懂的片子就是好片子。
装B就得是这样,打开《少年派》看了十分钟看不懂,直接打上5星,赞一个,把前十篇好评都给点个赞,然后用油不拉几的手拿出盗版的《泰囧》DVD塞进他那背着XP系统挣扎运行的电脑重新看了遍,笑得鼻子眉毛拧巴成一团了。
看完骂几句:俗!
真他妈的俗!
昨天看了《厨戏痞》,明显是想模仿昆汀的《无耻混蛋》。
抛开电影的技术环节不论,单就其抗日背景,我有很多不满。
抗战八年,中国军民伤亡总数约为3500万人,阵亡人数保守估计超过2000万。
日军伤亡80余万人,其中阵亡30余万。
数据中所体现出的中日国力军力的巨大差距,不知电影剧组是否了解。
事实上,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场大快人心的胜利,而更多的则是国家民族惨遭蹂躏的屈辱回忆。
残忍地说,我们在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日本并非因为同我们的战斗而最终失败——我们甚至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战争赔偿。
考虑到这些,我觉得凡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视作品,都需要本着一种严肃的态度。
这种严肃并非是指官方话语里那种虚假和高调,而是应该体现出对于同胞先辈们抗敌牺牲乃至惨遭屠戮的敬意与哀悼。
任何以夸张和搞笑为卖点的喜剧,放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都是非常不合适的。
《厨戏痞》中的主演都是实力派,在片中确实展现出了精湛的演技。
如果编剧能够把同样的剧情移植到其他时代背景下,很可能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但很遗憾,赶上了近年来的恶俗,《厨戏痞》成为了电影版的《抗日奇侠》。
可能很多人觉得《厨戏痞》中尚未出现《抗日奇侠》中“手撕鬼子”那样荒谬的情节。
但事实上,只要对于军事常识有着一点点的了解,就能看出影片中的战斗场景跟“手撕鬼子”没啥区别。
随便举个例子:“戏子”张涵予扛着美军六十年代越战时期架在直升机和装甲车上的M134加特林机枪横扫日本鬼子。
不知当时全中国有多少7.62 X 51mm北约标准步枪弹?
皮夹克,大靴子,全套美军班用枪械,不知是要抗日还是拯救地球?
更不消说个个都匪夷所思地牛逼:北大学霸,化学家,生物学家,机械工程师,摄影师,酷吏,情报翻译,料理大师,曲艺明星,神枪手,武术家,地道挖掘工,精通日语德语,徒手掰枪管,生吞河豚肝……不知道会不会胸口碎大石,菊花开瓶盖?
竟然还隶属于土八路的领导下,难道他们是从蓝翔技校穿越回来抗日的?
须知当年我国最精锐的国民党中央军士兵,常有人拿灯泡来点烟:因为没用过电。
参加桂林会战的老兵回忆,区分烧焦尸体的办法就是看脚:穿皮鞋的是鬼子,赤脚打草鞋的便是自己人。
鬼子的炮楼和炮兵定位气球肆无忌惮地分布在神州大地,这种完全落后于时代的战术在中国战场上被大量应用,因为中国方面基本没有任何火炮或高射机枪等重武器能够投入战斗。
而与此同时,日本人正跟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打海陆空协同作战,拼航母战斗群。
二战中,他们曾一度创造了几乎全歼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辉煌战绩。
但不知道为啥,影片中的日本人都是些没头没脑,炸个料理店还要靠一帮敢死队脱衣服光膀子上前拼大刀的蠢货。
当然,在很多观众眼中,这些历史军事常识都不重要。
杨过大侠还能单杀蒙哥汗逼退蒙古骑兵呢!
但是任何此类夸张戏谑的表现手法,放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都是非常不合适的。
这也是《无耻混蛋》在欧洲引起大规模抗议浪潮的原因:当主角像切菜一样剁鬼子的时候,事实上是在侮辱那些牺牲在鬼子刀下的灵魂。
影片到了最后,居然开始往怀旧上扯,什么逻辑?
更让人吐血的是该片号称改编自真实故事。
据我目测,故事真实程度无限趋近于0,小于被雷劈中100次的概率。
本人孤陋寡闻,不知哪位好心人能够提供影片原型人物的资料?
不过又是一次弱者的意淫罢了。
说实话,这部电影是我这几个月最期待的,没有之一。
管虎是一个很有想法却有点被忽视的导演,而且他对于演员的调教绝对也是一流的功力。
管虎+黄渤已经足够把人吸引到电影院里去,还有叔范儿十足的张涵予和老不正经的火华哥。
因此我觉得对于管虎这样的大厨和这三味上等的原材料,即便不是满汉全席,最不抵也能做出一盆香气浓烈的四川火锅。
看了预告片,惊艳的感觉让我觉得,即便这个影片剧本不太好,三个人的流畅表演也能撑到我不出戏的看完电影。
我相信管虎和这三个影帝每个人都配得上一个牛逼。
所以我把自己的预期值调的特别高,甚至看电影之前连影评的题目都想好了——《牛逼,牛逼,牛逼,和牛逼》。
事实证明在影院的观影感受实在是和预期要挂钩太多。
就好比去看《泰囧》之前,我寻思着也不知道这电影能不能逗笑,想着给我个烤鸡翅就行了,最后来了一大锅可乐鸡翅;在电影院,当我把《厨戏痞》的标准预调成火锅之后,再往后吃,我他妈居然吃出了白菜帮子和过期粉条子,当快看完电影的时候,我轻轻叹了口气。
这是不是大烩菜了?
不是,还不是烩菜。
结尾居然还让管虎一巴掌糊进去嘴里一只苍蝇。
抛开苍蝇来说,的确不算难吃,可是比起看完《斗牛》让我愿意连说牛逼,这菜还真有点噎着我了。
很显然,收获了《斗牛》与《杀生》的良好口碑与低落票房之后,管虎终于按捺不住,想要用票房来证明自己了。
宣传片里“好电影需要好票房”将其想法毫不掩饰的全盘托出。
管虎这个人倒是不装逼,你们说我电影好,那我就得和你们要点票房。
比起《三枪》和《非诚勿扰》这种都能过亿的电影来说,倒真有点委屈了管虎。
不过我觉得他还是稍微急了一点。
刚看到《厨子戏子痞子》这个名字时,我还以为是山寨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不过把《虎烈拉》改成现在这个名字,是很明智的选择。
一来虎烈拉容易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二来厨戏痞给人三影帝斗戏的感觉,也便于营销宣传。
管虎之前的两部好电影都没怎么营销,这次做足了,也吊起来了人的胃口。
片子的前半部分还是很亮的。
巧妙的配乐与管虎炫技的镜头让我偶尔有种舞台剧的感觉,剧本的对白下了不少功夫,张涵予颠覆性的吐槽形象亮相骚气十足,火华哥把一个阴柔的厨子演的不能再贱,黄渤的痞子就不多说了,就连梁静的疯婆子也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管虎去揭开真相前,我以为她真是一个疯婆子。
前半段给人一种荒诞到疯癫的感觉,甚至有点闹。
但是这种闹并不过火,笑点铺垫也算合理,尤其是黄渤的艳舞,效果火爆,差点让我喝的一口水全喷出去,算是一个影片的高潮。
作为一部以“喜剧”为第一标签的电影,如果这样行进下去,也算一种不错的模式,即便剧本偶有不合理,也足够欢乐的感受这部电影。
或许是管虎太想迎合了,以致到后来让我感觉这种迎合有点用力过度。
演着演着,戏子痞子厨子全没了,而电影居然渐渐让人有种主旋律的感觉。
三个人屠杀日本人的那一段,像一种讨好国人的宣泄。
火华哥与黄渤华丽变身赛亚人以2敌N,而谷子地变身顶着物理免疫与魔法免疫的神枪手弹无虚发,那么大个目标站在楼上中不了枪也就算了,过了一会他居然弄出一个重机枪来豪气十足的扫射——卧槽,你们怎么把那么大个玩意儿弄进日本占领的北平城然后又弄到旅馆的?
亲,你不知道这种主旋律已经让我们足够狗血了吗?
前段时间火爆的手撕日本人的抗日神剧也让我们吐够槽了好吗?
还好黄渤中枪了——看到黄渤与火华哥倒下的那一瞬间,我简直要流下泪来。
管虎也算还有点节操,不然日本人真的要傻逼到让我吐血了。
结果还是没能幸免。
看到最后四人站在山坡上圣母玛利亚一样往下撒疫苗棉絮的感觉,就像我在一大口菜里即将吃到一只苍蝇的时候,猛地发现了,然后筷子停在了嘴边——结果管虎一巴掌糊了过来,硬生生让我把苍蝇和白菜帮子过期粉条子一口憋了下去。
这样的结尾,我可以考虑成是为了迎合观众,但是这不是管虎最好的方式。
把他的才气与牛逼进行到底,才是最好迎合观众的方式。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
倘若最后leon没死,这部电影不会让我念想如此之多,并且翻过来复过去的看。
而导演如果想迎合观众,大抵可以让大叔与萝莉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如果那样,《leon》的经典也必定会减分。
无论《斗牛》还是《杀生》,你都能发现管虎是一个善于在电影中巧妙的夹带自己想法与观点的人,并且这种夹带还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感。
《杀生》中探讨了我们社会中经常忽略的一个陈旧的道德守则对人性的集体压抑以及管虎对民族性的思考;斗牛从台词到剧情都有不少的中日对比。
管虎是一个善于思考,也善于反思的人,并且他也乐于让观众一起去反思。
不过前两部收获良好口碑的电影对于只想吃着爆米花看爆米花电影的很多观众来说有点隐晦与生涩。
这次的夹带,却让我感觉有点生硬。
影片完了之后,有一段小视频,是几位主演的说的话。
大致意思是,“现在的年轻人缺少点勇气、社会责任感和精神气儿,那种为了国家为了一件事可以舍生取义的精神已经不见了。
”他们说完了,我才有一种,“噢”的感觉。
原来管虎想夹带点这个。
现在的浮躁社会的确有这个问题,很多青年人年纪轻轻却有着中年人的中庸想法,毫无锐气与社会责任感…可是我在电影里怎么就没看出来这个夹带,还得靠最后几个人来说?
其实没有票房,管虎也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好导演。
奈何电影还是大众化的,想要证明自己,还是拿票房说话才能理直气壮。
管虎现在更多的是拍自己的想法,这次却又感觉用力过度。
厨戏痞的票房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但是能否有一个“好票房”,我却充满疑虑。
管虎对演员的调教、使用与安排,功力都炉火纯青。
他和黄渤是知根知底的,因此尤其黄渤在其手下,最能演出其本色,让人惊叹其演技。
在中国目前的演员里,演带点痞子流氓气息的小无赖,无人能胜过黄渤。
黄渤出身底层,成名中年,奋斗历程颇为坎坷。
能把痞子演这么好,一定和其个人多种生活经历与思想有关。
《斗牛》与《杀生》,甚至让人感觉黄渤演的是自己。
厨戏痞里这个略微带点侠气的痞子,黄渤拿捏的也算到位。
虽然我对于管虎这次的商业化有疑虑,但是他和黄渤的组合还是值得让人期待的。
倘若管虎逐渐向大多数观众的口味磨合,管虎+黄渤这样的配对,将在未来带来不小的票房冲击与号召力。
假以时日,其模板或许可以比肩冯小刚+葛优。
对于管虎来说,这只是一部三星的作品。
注意:此文有重口剧透,17岁以下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阅读。
长亭外,古道边,三男一女闹翻天,日本鬼子来包围,狗急跳墙干瞪眼——问:为什么?
答:三男一女不是普通人,而是来自著名的……铛铛铛铛,燕京大学!
请注意,第一个字念yān不念yàn——三男一女能文能武,表面上是做饭的唱戏的收保护费的,但他们早就完成了在燕京大学的学业,并且去外国留学,学习了德语、日语、细菌学、轻武器使用等各门手艺,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
《厨子戏子痞子》就是这样一部闹哄哄的大戏,套用波德维尔评价香港电影的那句话,“尽皆癫狂,尽皆过火”,闹的非常厉害。
骨子里有点像《鬼子来了》的叙事结构,都是一群中国人俘虏了日本人引发的大戏——《鬼子来了》里头俘虏的是一个日寇和一个翻译官,《厨子戏子痞子》则俘虏了两个货真价实的日本侵略军。
管虎导演一如既往的贯穿了他快节奏的摇滚风格,镜头剪辑都非常带感,结构上还是使用了大量的闪回、插叙,各种cosplay大行其道:火华哥抢不到沙发,开始扮寿司店厨子;涵宇大叔还是有宋江的风范,幕后主导,抹脸当上了戏子;黄渤则变身为城乡结合部牛仔,甚至伴随着吴莫愁的歌声跳了一段艳舞……所以,对《厨子戏子痞子》的故事没啥好诟病的,本身就是天马行空的后现代无厘头解构拼贴之作,怎么high怎么来。
当然全片的核心还是一个谍战片的架构,讲的是日本731部队与北平城内的瘟疫之间的隐秘关系,我党领导的情报站截获了日军的细菌战军官,然后就想出了这么一出大戏,开始套日本人的瓷,最后关键时刻,甚至舍身诱敌,趁日本人用各种通讯方式联络时,截获他们的情报——那什么,这倒是一个传播学的极好案例,在那么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如何借助相应的媒介形式把信息传播出去,很有趣。
我之前一直把《厨子戏子痞子》念成《痞子戏子厨子》,后来发现也没错,你要念成《戏子痞子厨子》或者《痞子厨子戏子》或者《厨子痞子戏子》或者《戏子厨子痞子》都可以,横竖三个人,导演夫人在片中饰演的大部分时间都只是一个扮丑装傻的次要角色,主要的戏份,还是在这三大影帝间。
他们的燕京大学学历在最后一刻揭橥而出,所谓燕京大学,1916年合并而成,初名北京大学,司徒雷登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理科众多专业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校址则迁到燕京大学的旧址“燕园”,从这意义上讲,燕京大学也可看作北京大学的前身。
所以厨子、戏子、痞子三人,原先竟都是北大的学霸,吃嘛嘛香,学嘛嘛像,在危难时刻投身我党,抗日救国。
为了打击日本鬼子,他们不拘一格,扮演各种搞笑、出位的角色,直到最后一刻才皮衣加身,手起刀落,显现出抗日奇侠的真本色。
《厨子戏子痞子》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那种认为国民政府起到了抗日主力作用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不信,你去问北大学霸。
在电影院看了这部很期待的片子,因为三位主演。
前半程看得坐立难安,十分尴尬,很想退席,太闹了,而且胡闹。
后来反转,原来是三个抗日志士伪装的,那就接着看吧。
后来又开始热血激情,原来是为了偷疫苗解救被化学武器毒害的人民,最后几个人在敌人枪林弹雨之下全身而退,站在山巅喷洒农药一样将解药随风分解了,求人民于水火。
这样的故事情节本来应该打个两星什么的,但是三位主演的演技还是有的,而且演得很放飞,居然形象鲜明,人物很立体,让我看了这么久,还记得这么烂的剧情。
最后的高潮部分,其实挺煽情的,战斗场面也挺燃,斗智斗勇,几次反转,虽然设计的有点欠智商,但还挺新鲜感动。
最后站在山巅洒农药的时候,煽了一下情,居然也让我热血一沸,很为祖国骄傲,为先辈的奋斗牺牲自豪。
从电影院退场的时候,居然也将这样闹剧的印象转成还行了。
民国三十一年,“虎烈拉”横行华北。
北平城被日军封城。
城外闹瘟疫,城里闹饥荒。
流氓(黄渤 饰)饿得不行,蹲在胡同里劫大户,没想到却把两个日本人劫到了一家日本料理店里。
店里只有店主夫妇和一个驻店唱戏的戏子。
中国店主夫妇,厨子(刘烨 饰)胆小如鼠,厨子老婆(梁静 饰)残疾弱智。
戏子(张涵予 饰)颠三倒四,神神叨叨。
怎么处理这俩日本人成了难题。
比起手撕鬼子来真是毫不逊色。
电影三星半,目测评分不会超越北京遇上西雅图了。黄渤的舞蹈我给五星。
管虎作品中,票房最高,质量最差。
有种不好的预感:电影是不是也快形成抗日统一战线了
风格很特别
导演放弃艺术追求想在票房这一块儿咸鱼翻身这个完全可以理解,只是拍这种狗血意淫式抗日奇幻电影,实在是有点倒胃口……
有点趣。
草,抗日雷人剧…
抗日奇葩神剧终于不只是在小荧屏上折腾了,这回折腾到大银幕上了,天朝这些年轻导演还能倒腾出个拿得出手的文艺片,就想票房想疯了,你可以把任何骂“变形金刚”那类脑残电影的恶毒形容词用在这部同样压根儿就没脑子的无聊电影身上,当然它只有闹哄哄的民族优越感意淫,没有实打实的正经动作场面。★
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纵然有黄渤和张涵予仍然没有逃出老套的抗日剧的影子。这四位主角就是中国版的神奇四侠!!
什么玩意儿...
仨人变身正常人一身儿黑真是帅的我要流泪了..黄渤艳舞真是好好笑哈哈哈哈哈哈。
玩得太大了,扯了蛋蛋
管虎还没学会娱乐片。刘烨表演非常傻气,弱点尽露
get不到点,没有意义的一部剧,多你不多,少你也不差
有点硬伤 特效也差 四星给那么卖力那么卖力的演员 和那么好听那么好听的朴树
这电影拍的是一种情怀
正如台词里 一群神经病 为了窃取日本资料来演戏 但实际只是拷打不说 这办法最后也没有得到疫苗 更何况还是手持加特林操翻一个连的抗操侠 直接开屠就完了演戏图个啥 可笑的是结尾还搞得好像真人真事似的
厨子戏子痞子,这部电影唯一成功的就是这个片名了。
参加了首映见面会,实在是太喜欢黄渤了!戏里戏外一个样,彻头彻尾的屌丝!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