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清明上河图,剧中满满的市井气息,讲述了日本东北地区百姓最平凡的生活。
既然是一部江户剧自然就少不了武士,但让人意外的是影片突出的并非是武士道,而是明朝儒家所推崇的心学,即知行合一。
通过本片我很惊讶的发现儒家学说在日本的传播与我原先想象的并不一样,作为社会精英和知识传承者的武士阶级大多数不了解儒学,反倒是社会中下层的商人阶级热衷于儒学,但是这倒也符合日本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扯得有点远了,言归正传,这部电影的信息量挺大,仅从知识的数量上来看并不逊于一些所谓得硬核科幻巨片。
整个故事的结构也还算严谨,我不知道影片的故事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仅仅观看一遍以后觉得有欠缺的大概就是逻辑性吧。
不过这也正常,东亚地区的电影比之欧美在逻辑性上确实处于劣势,在这一点上比较起来还是韩国人做得比较好。
时隔多年,终于又看到瑛太穿上古装了,虽然略微发福,但仍能唤醒我对他在《笃姬》中美好的印象。
妻夫木聪也加入了,他的角色可谓真的是高风亮节,含蓄内敛,却把江户时代的武士道精神于无声中打了高光。
江户时代的故事总是充满了阶级感,充满了压迫,又充满了梦想和正能量。
故事很有趣,放到今天来看,算是一个众筹的故事,很难想象,那时候的人们就这么懂得金融,哈哈。
全村在不堪政府赋税重负的情况下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保全驿站,想到了给蕃长殿下放高利贷的想法,然后村民开始众筹。
过分的剥削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性被放大镜放大,但即便如此,我们看到的还是那几个相较无私的人的闪光,他们为了拯救驿站四处奔走,绞尽脑汁,众筹。
在日本封建制最高度发达的时代,官僚主义严重,但他们仍不忘初衷,最终保全了这个村子的生计。
无私,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尊严,仁义,基本上日本文化中美好的地方都被展现出来了。
并且这还是一个有明文记载,且如今还在延续的真实历史。
很难想象,在几百年前的日本某一个小村子里,竟然发生了一件这么有趣且美好的事情,或许他们没能改变世界,但他们改变了自己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财富。
话剧般的道具和表演,重现了江户时代下的小商品经济的城镇生活,传递了如此美好的正能量。
冷漠又阴晴不定的官员,却也有热心的人,天真的人,宽容的人。
动情处,几个主角的眼里都是泪光。
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平淡地白描,却传递了无限的精神力。
最压抑的是日本人,所以最懂得正能量的也是日本人吧。
2020-08-24 00:00
平日里,反映个人或者两三个人 为了自己的愿望而奋斗的电影比较多。
这部电影是以一群各色各样的小人物,在那么一个社会等级森严,充斥着强烈的封建忠君社会精神体系下,一个为了他人为了后代子孙、而大胆危险的想法。
把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 。
而这样离奇励志的事件 。
刚开始以为这是一个编剧杜撰的离奇事件,没想到最后竟是基于真实事情而来,而且一代人的努力,陆陆续续影响了接下来好几十年这片区域的人。
可以看成普通人合力和统治阶级周旋,改变自己和后代命运的典范。
声明一下,首先本文的内容都是以做慈善并非为了赢得尊敬或名声这一观点为基础的,如果不认同这一观点可以不用再往下看了。
其次这五条我不是完全100%赞同,但大致方向上是同意的,具体哪些不认同下面请看下面逐条分析。
捐款条约1:不争执、不辩解 这里首先要明确吵架,争辩与给出合理的解释是不同的。
现在不少人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就像在很多人看来理由与借口是一样的,其实是不对的。
所以必要时可以给出说明,但争吵是万万不应该的。
捐款条约2:不泄密谁出的钱,出了多少钱,一概保密。
影片的环境就是个小村庄,所以只能用这样规定就避免出钱人以此为资本到处炫耀。
现代商业化社会,为了透明运作这两点是必须披露的。
但用这样的信息去炫耀仍然是不对的,更不要说逼别人捐钱了。
捐款条约3:不署名 这条不细说了。
捐款条约4:不张扬不要觉得自己捐钱了就了不起,从而飞扬跋扈起来。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膨胀。
捐款条约5:不可上座,子孙后代也是这里提到了子孙后代的问题,想的很周全啊。
所以富二代如果表现不好,其父辈是脱不了责任的。
我觉得绝对不可上座有些过了,改为不可凭借捐款这件事儿上座更为合理。
总结下,不要因为捐钱而有任何优越感,觉得高人一等,以此吹嘘炫耀都是不对的。
其实不只捐钱做慈善是这样的,平常生活中帮助他人,也是同样的。
写下这些文字,让自己以后引以为戒吧。
没有特产的宿驿,只会一直萧条下去用利息去负担驿马的费用,那我们就不用负担,就能做生意了。
殿下也一直砍伐藩内树木卖出,也肯定缺钱。
借钱给殿下,利息此用,甚好如果不能囤积大米,就造钱币制钱本身就需要耗费巨大的费用(铜,烧,人工等),以己之钱贷予制钱之人,这样的生财之道我也想参与晋升藩位,虽然用处不大,但听起来好听点而且离天王更近,江户老臣进献五万两,再大兴土木二十万两讨其欢心,藩内缺钱的原因都是为了吉冈好,为他人着想,与你结为夫妻真的三生有幸呀,本该是我作为大村长想到的为百姓谋福祉,我一定也要参加人死留名,名垂青史啊,下町(听的我都汗颜了,觉悟太高了)现在的诸位,可能不会为出资而感到骄傲自满(甚至面临杀身之祸的风险),但后代子孙就很难说了(毕竟名誉自己作出的,子子孙孙必须遵守,不能坐上席,低调行事),以上便是我们谨言慎行之规矩(目光长远,都杜绝身后事出不轨)同职位,是指一人可胜任的职位,有两人兼任,因为这个时代,武士人数太多了,必须两人投同意票才行三个月就等到这么个没解释的结果。
若我们能运作这一千两黄金,那我们就不必上书殿下了。
宿驿要是没了,就没有人马搬运物资,这对殿下是有利无弊,我们需要不断上书我也有我的立场要顾及(大村长此时依旧有自己的私心)绝不能让别人知道,我做这些不是要得到美誉,也不是为了名利。
别人怎么说,我都不在意。
守财的钱要用到宿驿,减轻负担借各人善举,望大村长再次上书,大村长说,再次也需隔段时间不然是对殿下不敬男主说,殿下赐姓赐刀给你,你就自以为是武士了,但你终究是跟我们一样的平头百姓,能撑伞有这么了不起吗?
武士名称有这么了不起吗?
你老是殿下前殿下后,如果真心能体会我们的善行,就不会各种藉口了身为长子,送人当养子,大哥不知原来父亲的善行以及少语。
而弟弟有眼疾送人养子也丢父亲的脸。
兄弟二人一个误解很深,一个谨遵教诲,最后解开却是爱之责,父亲的不与人说也说了,虽然很伟大,也是因为没遵守下去才得以知晓,否则两人为对方着想对方不知却以为是误解的结很难说孰是孰非,礼数太多太重比心意还难明功德上呈,批文通过,但一处改动。
五千贯铜钱换成千两黄金。
殿下制钱前,汇率不变。
制钱后,是五千八百贯铜钱才行,吉冈宿驿的人还需筹八百贯铜钱俗话说溺水之人连稻草都不放,那么在抓稻草之前,先体验溺水的滋味—财政司浅野屋因此破产,一家离散他当个普通百姓真是太可惜了(松田龙平财政司好冷酷无情,也是当管理者不可少的)听说你们不愿骑马,也不愿坐轿,所以我才过来见你们。
请你们原谅萱场财政司,本藩没有钱都是我的错,我也应该慎行才对。
我赐你们几个酒名,这家酿酒店千万不能倒。
万一被说是殿下害的倒店,我可颜面扫地咯(上下都行本分,勇敢进言)谷田屋酒屋,老板达成心愿四年后去世了,但他的酒屋,至今都仍在营业。
其他的人,也持续为村子公共事业贡献,有把赚的钱造桥铺路,有拿来救济居民。
四十年后仙台藩停止发放利息,其他村民也有类似的举动继续补贴宿驿,仙台藩后来也持续支付利息二十年,直到幕末
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被训练得工于算计的财务,看到这部第一反映是“这是真实的吗?
”,对照到现实中,就是贫困村自发组织,创造并购买了国债。
而入股的创始人得到的收益,即片中的利息,是免除全村的强制摊派徭役或者车马费,也就是说,这些平民都是出于公益精神投入身家和资产。
这理念和觉悟。。。
太超前了。
带着疑问慢慢看完了这部两小时的电影,最后发现居然确有其事,投入的国债回报一直反哺着全部村民,将近六十年时间!
理想映射进现实的那一瞬间,确实格外动人。
不过影片重点不是这件事办成,而是长达八年时间里,办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阻碍、人物关系的碰撞,阳面和阴面都给你展示出来,曲折迂回但又不惹人厌烦。
因为你知道,但凡办成一件大事,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出现,你得面对它们,承受压力,百折不挠,碰到南墙再拐个弯想办法。
通向成功的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看着村落百姓为同一个理想聚到一起,逐渐改变观念,勠力同心的场面,还是挺感动的。
特别聊聊十三郎,作为推进每个关键步骤的主要人物,他的设定很有趣。
那个年代日本家里只会选定一个接班人,一般为长子,后面出生的【叔叔】基本没有财产继承权,身份也就比比家奴稍高。
所以剧中严苛的父亲把他(长子)送去当养子,难怪他一直心存不满(选弟弟也没错,能端坐听《论语》的孩子的确少见)。
而剧情虽然发展缓慢悠长,却也为情绪提供发酵空间,直到后面他与家人一点点摊开,与父亲和解也打开多年里内心死结。
这个过程铺垫得合情合理,引人深思。
片中彩蛋很多,值得花两小时慢慢体会。
原本以为要说服村长会有困难,没想到村长童鞋是满腔怨愤,强烈支持,连村长老婆都立表决心,把她卖了也要凑够钱放藩主大人的高利贷,汗啊,说服了村长,还要说服乡长,结果乡长被他们那种“心怀天下”的情怀感动得痛哭流涕,闹着要入伙,笑死了,为了凑钱,卖地皮,卖古董就算了,连小孩子的玩具都典当,连珍爱的小黄书都典当,真是丧心病狂,消息不小心泄露之后,反而加入了一个股东,晕啊,而且他还要求入两股!
最后凑够了钱还要签协议不许泄露消息,要谨言慎行之类的,出钱买罪受啊,“不要他人感恩,不求他人回报”真是令人感动,正如《聊斋志异》开篇第一个故事里的那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罪不罚”所说的,如果是为了得到他人回报才去做善事,那并不值得称道,愿望最终达成,结局完美,这是今年看的第二部日本励志电影了,前些时候刚看了垫底辣妹,都打满分吧。
贫穷真可怕
雷锋精神在日本
看完会感觉很暖心的一部电影。
整部电影很理想主义,一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的谋划在一次次尝试过程中都能喜剧般出乎意料地推进,每个人都很温暖,演员方面也可以说众星云集,剧情方面节奏把握得也很好。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过于不现实,但这部电影的制作背景是为抚慰当年灾后的人民,而电影中令人动容的人性的善意会让人相信世界还有美好
冲着羽生结铉看的,没想到意外好看,全都长在我的点上:经济学原理、真实事件改编、搞笑喜剧、绝美音画、古装、大卡司,五星好评!
剧情主要讲了古代仙台贫困村自发组织,创造并购买了国债,而入股的创始人得到的收益,即片中的利息,是免除全村的强制摊派徭役或者车马费(转载)。
为此创始人不惜倾家荡产,变卖小黄书,典当儿子的玩具,还要世世代代坐末席,笑死!
日本人拍主旋律片比我们拍抗日神剧还夸张,世界充满爱!
就是把羽生结弦拍得有点娘,可能太瘦的缘故。
号称大牌云集类似于大陆《建国大业》的明星堆砌,但奈何日本演艺界是我最陌生的疆土,只记得好片子,却叫不出一个影星的名字。
所以这部在我看来就变成一锅无聊的乱炖。
没有坏人没有不良居心没有恶势力,世间万事万物万灵都理想化到荒诞。
很无聊的一部电影,几度弃剧而睡又几度重拾强观,谁让我是这样一个从一而终善始善终的实在boy。
刚从仙台回来看感觉特别奇妙,说不上特别妙的片子,就大家都是好人,所有人都温情脉脉。里面妻夫木好好看啊!!!!结子姐姐喜!!
什么鬼,标签明明是喜剧结果是一出用力过猛的煽情戏。
乏味至极,实在枯燥得可怕。筹钱过关片,一个接一个人物出现,一个接一个问题解决,然而人物性格并无太多不同,问题也如出一辙,臃肿不堪。对中村义洋未来作品的期待值已严重不足。
中村没了伊坂就是乙烷,还有,堆砌明星等于浪费生命,以后的日片观影守则
看过亲王所谓历史社畜系列之后去看的,结果多少有点期待外れ。本来以为会是商人们的腾跃挪移杠杆拆借,结果是义士们的毁家纾难大公无私。就多少有点「嗯故事挺感人的然后呢」的感觉
直接表现单纯正义的话,在趣味及动人之处都可以不错,但在展现冲突解决矛盾时重又回到煽情的老路上,有些无聊。群戏,一些演员简洁的表演倒是很不错的。
熬过了一开始十几二十分钟就突然变好看了。。。为啥英台没搞传统发型。。。
瑛太骑虎难下,黑色幽默反转,配乐适时出现点明了喜剧的外壳,中村义洋阴沟里翻船,明明可以在140min内拍的更有趣,流水化卡司串场,阿部隆史和小7圣人一般的设定,不过也算是中规中矩每年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江户时代大背景下的故事,上一年是<駆込み女と駆出し男 >
丁酉11. 哈哈太可爱的人们。看到这里发现松田龙平严肃的时候走路就是那个样子。跟四重奏里还是不一样的。
据说取材于真实故事,除了有一些真实的私心外,每个人展示出来的或许都是理想化的一面,尽管温馨感人,还是稍微欠缺了一些真实感。但看到现在仍然开着的谷田屋的街景,以及几乎成了个人心中大和抚子真实形象的竹内结子,还是觉得非常感动,至于究竟是为什么能让这些老板们众志成城的原因,也就没什么太可跨时代解读的了。
故事不是很复杂,我看到80分钟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 ,满脑子都在想「羽生结弦什么时候出现」😴
卡司强到马不过来ww最后竟然穿回现代看到谷田屋还在真是一股暖流
纪念第一次见到瑛太。
啊…有A太我也看不懂啊…
故事温暖 卡司讨喜
有个吸引人的开头,也许以喜剧的形式演绎下去,凭着真实的历史故事,再加上明星云集,会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影片。可惜电影越拍越往正剧走,将事情越拔越高,剧中人物全成了高大全,又回到了日本人老套路上去了:我们忍辱负重,我们所做一切皆有深意,我们都是为你们好,你们只是误解我们了。
日本梦
1.基层的商人和农民应对压迫和剥削有很多方式方法,虽然起义造反是最有效最过瘾的一种,但是能够发掘和保存像影片里这样的方式确实十分可贵。2.把钱借给统治者然后收取利息,从商人和农民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对统治者的监督,是参与政治的一种途径。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则是体现了对民众的依赖。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3.表演、妆容、场景都很是精湛,让我忍不住更想黑那些只知道瞪眼睛、皱眉头、提下巴和大喊大叫的流量明星。4.影片后半段突然开始持续煽情,然后猝不及防地落脚在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旨上。个人觉得是不够过瘾的。这个故事的背景依然是当权者肆意压榨百姓,而百姓却要这样苦苦相求才能减轻些许负担,这种当权者和百姓的和解总归让人看着有点无力。但是看到老店依然在街头安详地营业,那一刻我只想说拍得真TM的好。
卡司强大然而看起来就太困了,羽生出来的时候我醒了过来(。
3.5年青的日本导演都会经历主旋律的洗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