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倒是看了不少日剧,脑子里面都是日语,O(∩_∩)O哈哈说重点,这部电视剧盛名在外,也赚了我好多眼泪,虽然第十集的时候觉得很狗血,有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感觉,但是却也不否认这是一部好片子。
演员演技到位,不论是女主的开朗率真,还是男主的憨厚可爱;不得不提的是,超喜欢这部日剧的拍摄,真的好美爱情是用来期待的,显示说电影和电视都是虚假的,但不妨碍它给我们一个做梦的空间,至少可以让我想哭的时候哭出来,似乎某种悲伤的情绪能够宣泄出来总归是好的,人也舒畅不少。
断断续续看完了世界中心呼唤爱,我还记得当时在瞎逛,看到个标题,铁石心肠的人看了会流泪,出于好奇点开,诶试试看,因为是刚入日剧的坑,所以摸着石头过河,那个时候,觉得我怎么可能哭呢,我是个泪点很高的人,后来,后来后来最后一集彻底泪崩,最后几分钟看了两遍,身体抽搐,眼泪在眼眶打转,当然没有痛哭流涕的那种。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凉了,感觉是好老的电视剧,然后慢慢渐入佳境,从祭奠会上到表白再到互相交换声音,小朔爷爷的那个点也是伤的不行,整个剧后部分伤到窒息,我可能是第一次这种题材,我以前看什么绝症啊之类的,会觉得印象不好,看到后期我甚至自私的希望亚纪早一点离开,因为太伤人了,太真实了,爱的太深刻了,我一开始一点都理解不了男主为什么要等17年,为什么舍不得把骨灰撒了,看到后面,觉得如果是自己也会这样吧。
不夸张的说,这部剧甚至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和经历,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爱对方,最后最后最后的太感动了,强烈推荐大家看,测试泪点,我都说不出什么笑话了,心情沉重的像男主一样,也终于明白放下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怎么舍得放手,怎么舍得让她离开自己,我是那么爱她各位自己看吧,我实在写不出什么有水平的内容了,就当是我说的废话吧,这样的感情要我怎么传达让屏幕后的你们感受到呢?
自己去看吧我希望我祝福这世界上所有互相深爱的人能幸福的幸运的好好走下去亚纪也请你在天国继续快乐的生活下去,不要为朔担心,在没有你的世界里,你们已经是一体
为一场纯粹的爱,久违了的感动。
我不想说什么,因为说到要不顾一切的爱一个人对我来说no way。
狡诈的现实世界实在不是这种纯爱的滋生地。
但是,除了这点我还看到了真实的一面。
看剧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个问题,他那些曾经朝夕相伴的朋友们哪去了呢,直到最后一秒,我看到了他们的背影,原来他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纪念着亚纪。
他们之间或许都不再联系,为了避免旧日的伤痛吧,为了生存,不得不忘掉。
就像是失去了一个珍爱自己的人,我们都不能一直回头,而不去坚强的活着。
我们只能怀揣着爱,继续往前奔跑着。
人生何其艰难?
为了生存,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暇去爱一个人,这样无私的去爱。
懂得爱的人是真正坚强的,他们不怕伤害,不畏缩,怀着一颗赤诚之心。
亚纪走了,世界还是照样转,可是他的心早已碎裂。
一年十二个月,三月看起来是普通的。
虽然已经进入春天,但是北方的天气丝毫没有暖和的意思,偶尔看见路边发了嫩芽的灌木,才能提醒着你“哦!
原来春天已经来了。
”三月的第二个周末,翻了一遍《白夜行》,又找了相关的日剧看,看了之后感觉有些压抑,不经意间发现我遥和熊猫主演的另一部剧《在世界中心呼喊爱》。
按照平时的观影习惯一般不太涉猎这类言情剧,因之前对《白夜行》里雪穂和亮司的结局唏嘘不已,想弥补下遗憾,索性看了这部《在世界中心呼喊爱》。
这部剧是2004年播出的,那年的绫濑遥19岁,山田孝之21岁,正当青春年少的好时光。
故事背景发生在1987年的夏天,俩人在剧中配合默契,看完后立即取代了《500 Days ofSummer》里的囧瑟夫和佐伊,成为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银幕情侣NO.1。
当年主流言情剧的中的必备元素——少年与少女、校园、初恋、两小无猜、白血病、生离死别,这些现在看来略微狗血的剧情,并不影响这部剧的质量。
严谨的叙事逻辑结构,漂亮的分镜头,闪闪发光的台词脚本以及人物心理细节和故事节奏上的良好把控,让这部节奏略慢的剧看起来非常的舒服。
片中饰演亚纪父亲的是著名演员三浦友和,当年一部《血疑》不仅让他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更是成为妈妈那辈人心中的“男神”。
这剧也是开当年言情剧套路的先河,不知道三浦大大在看后辈们演绎旧瓶装新酒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感受?
会不会回想起自己和山口百惠当年的青春故事呢?
总之,歆羡于男女主之间的情比金坚,现实生活中恐怕很少见这样的感情和关系,尤其是现在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很难让人静下来专心一件事或一个人。
突然就想起木心在《从前慢》中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诗里面的心境,大概也随着那个年代的言情电视剧一去不复返。
总是不理解甚至有时嘲笑那些和我说看日剧哭到废寝忘食的女生。
说我是eq太低过于理性只会看好莱坞大片的社会现代化牺牲品好了。
看这部被推荐日剧也是为了二外等级考试的听力练习了,另外那个叫山田孝之的家伙在电影天咒中的演技我很钦佩 所以决定看他几集一开始我就判定该剧为俗套剧种——相爱的人被死神分离。
随着情节推进突然感觉该剧多次在细节处攻击我的死穴,我开始警戒自己不要‘失态’(尤其有时是在女生面前)可怕的是渐渐发现我自己完蛋了 多个场景有让我溃堤的趋势 记忆中好像上了初中就没哭过了 而因为个破爱情电视剧落泪也太不man了 简直不是我的风格啊到第六七集时败下阵来 泪水已经不能停在眼眶了 我开始惊讶自己怎么还有这样感性的一面 尤其看到年迈老师安慰朔那段(我哭穴可能和一般人不同)泪静静的就出来了。
我GF的朋友问我她推荐的剧时我真想说你把我害惨了呵呵,后来得知不少男生也被‘害过’算是对我的安慰和理解吧。
我从心里感谢这部剧(当然不是因为提高听力了)不夸张的说此剧可以完善一个人的性格。
他使我学会更加珍惜拥有的,加倍去爱所爱的。
在理性得无情的混凝土森林中探求已经被遗忘在心里某个角落的小小的温暖。
在上天面前人们无法选择何时降临人世何时相遇相爱当然也包括何时离开,先走的人其实是相对幸福的,因为逃避了忍受思念的悲恸。
被遗弃的也不应该放弃重拾幸福的勇气,就把这段爱看做一只萤火虫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此的美好和灿烂,这也不枉她来到世上一次。
现在终于了解了没看过日剧的人,人生是不完整的。
没被日剧感动过的人,人生都是可悲的。
还好我刚刚趁着暑假逃离了这个不完整的、可悲的群体。
我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喊到声音沙哑,喊到泪流满面。
身在天堂的你,听到了么?
属于我们的记忆,属于我们的幸福,属于我们的爱,从此只留在我的回忆里。
——这是令我感动的朔太郎与亚纪的爱Top 10伞下的两人在学校老师的告别仪式上,突如其来的大雨只把亚纪留在了原地,雨打在她漂亮的脸上、瘦弱的身体上。
面对此情此景,别人都无动于衷。
只有他,手里有伞的朔。
他为她撑起了伞。
连朔自己都不知为何,只是想这样做。
因为这一场雨、一把伞,两个人的生命之线,产生了交集。
Top 9只属于两人的问好“其实世上最浪漫的事,莫过于能够每天对所爱的人道一声‘早安’。
”韩国作家金河仁的故事告诉了读者这样一个道理。
这样看来,亚纪和朔每天过得都很浪漫。
每天早上,亚纪都会从背后拍拍朔的肩膀,用手指着他的脸说“早”。
每天都这样问好,每天都很幸福。
直到死亡的恐惧打破了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幸福。
亚纪住进了病房、她的父母阻止他们见面……朔会觉得少了什么吧。
少了一声“早”?
少了一个亲昵的动作?
少了的,应该是爱的感觉吧。
当朔冲进病房的时候,他并没有看到亚纪。
那个时候,观众和朔一起叹了口气——失望。
可谁又会想到,纤细的食指再次顶在那写满失望的脸上……这时只属于两个人的问好,只属于亚纪和朔的,这是他们爱情中,不可或缺的浪漫。
Top 8绣球花丛中的吻绣球花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亚纪很喜欢去长满绣球花的山顶,那是她的秘密基地。
脚下是开得绚烂的花,眼下是整个渔村,身边是自己喜欢的人。
几个月前,还是那个有些羞涩的亚纪。
几个月后,竟然离开了这个有朔的世界。
她是一个天使,是朔看到的最美丽的女孩。
邓不利多说“我们爱过的人不会真正的离开我们,他们活在我们的身体里。
”亚纪她,永远活在了朔的心里。
亚纪和朔,爱得那么令人羡慕,如同水晶一般没有杂质。
当各类当代小说中的爱情被污染,片山恭一带来的是没被污染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像绣球花一样盛开在了高山上,没有人打扰,没有世俗污染,只有鸟兽相随、风雨相伴。
Top 7梦岛的记忆梦岛上的记忆,对朔来说,应该是永生难忘的了吧。
他们拉着手,毫无顾忌的向海躺去。
他们睡在沙滩上,接受阳光的沐浴。
他们在一起烤鱼,讲着未来的事。
他们看到了萤火虫,那是多么难得一见的景象。
谁也不会知道,在梦岛上的放肆玩耍,成了亚纪和大自然的最后一次接触。
那时光邮筒里留下的磁带,记录着亚纪略带哭腔的声音。
梦岛,多美的名字。
你把朔的记忆,停在了亚纪离开前的,最后一个夏天。
Top 6澳大利亚的美丽天空澳大利亚的红色山谷,真是个漂亮的地方。
站在山谷上,伸出手,仿佛就可以触到白云。
点点白云,缀在蓝色的天空中,那白似乎要融进那蓝一般。
就是这样美丽的天空,被朔保存在了相片中,带给了一直想去澳大利亚的亚纪。
从此亚纪迷上了天空,迷上了在病房中看不到的东西。
在亚纪病情恶化的时候,亚纪的妈妈把“天空”带进了病房。
亚纪痛苦的时候,她一抬头,就会看到外面变化莫测的世界。
她一定希望亲眼看到这景象,朔也应一定这样希望,哪怕只看一眼。
Top 5和火车赛跑在亚纪比赛的当天,大木踏上了去东京的旅途,去找他的前女友。
朔、智世、和尚、亚纪,在比赛开始前向火车站跑去。
从幼儿园开始的朋友,这份友情一定很深吧。
那又是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女孩喜欢上了其中一个男孩的呢?
以为会一直做朋友,所以忽视了这份喜欢,直到火车向前飞驰,女孩哇地一声哭出来,才知道离开多么不舍。
智世,在和火车赛跑。
大木,最珍惜你的人,永远在你身边。
Top 4最后的成绩那是亚纪最后一跑,倾注了所有的力气。
亚纪就是亚纪,不会认输。
当朔激动地把秒表扔出去的时候,我心里一阵阵的难过:这样一个努力的女孩,上帝为何不肯给她幸福。
是亚纪自己告诉了我答案:有得到就会有失去。
上帝不是在惩罚她,只是给我们一个真理。
Top 3自行车的故事学骑车,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
朔的爷爷教会了他骑车。
对于朔来说,爷爷在他心中的地位,丝毫不逊于亚纪。
爷爷去世了,朔应该比他妹妹更难过。
可妹妹哭得泪如雨下,他却没掉下一滴眼泪。
直到他一脚踩空脚蹬子,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这一摔,摔出了他最悲痛的眼泪。
爷爷与他约定,长大了,朔要当他的司机。
朔的爷爷总是出其不意地跳上朔的自行车。
自行车的后座,永远都能感受到爷爷的重量。
有时候,人习惯于自己的习惯。
朔,早已习惯了爷爷在身边,这种习惯让他觉得爷爷从未离开过自己。
可突然,爷爷不再会出现在后座上了,重量也不再有了。
爷爷,是真的离开了啊!
Top 2爷爷的爱爷爷的爱,爱得深沉,这种爱跨越了50年。
妻子和恋人,到底爱谁更深。
对于自己的恋人,每个人都会报有一丝幻想。
不是朝夕相处,就不会看到对方的缺点。
不是朝夕相处,就会分外想念。
爷爷为了治他恋人的病,去做违法的事,结果被抓了起来,而那位小姐因为刚研制出的疫苗而治好了病。
这样阴差阳错的结局,却没有为爷爷的爱画上句号。
生,无缘相见;死,随风缠绵。
即使是死,骨灰也要在一起。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变迁,相爱着的人的骨灰,消失在了空气中。
Top 1告别过去朔被困在了17岁记忆的牢笼里,没有人能解放他,除非他自己出来。
随身携带的,是亚纪的骨灰,时刻提醒着他亚纪曾经存在。
在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是死去爱人的悲伤。
朔,没有人会怪你重新寻找幸福。
你幸福了,亚纪才会高兴,她不希望你带着悲伤的回忆活一辈子。
你知道吗?
当你在亚纪曾经奋力奔跑的地方洒下她的骨灰时,我的眼泪一下子留了出来。
你亲手解放了自己,走出了记忆的牢笼,亚纪也一定会为你高兴。
朔,你幸福了吗?
难忘和尚为了朋友成全亚纪和朔,难忘亚纪自己编辑出的满是“天空的书”,难忘亚纪朗诵的精美的小诗,难忘朋友们的学园祭,难忘朔在红色山谷的呼喊,难忘由录音机开始的交往。
难忘一次次的感动,难忘毫不世俗的爱情。
爱得那么纯真,爱得那么凄凉,爱得无以复加。
“我想说说我喜欢的东西:第五名是在章鱼烧小店前偷偷摸摸写明信片的松本朔太郎,第四名是被口香糖机关整到的烂好人松本朔太郎,第三名是总弄掉钥匙坐立不安的松本朔太郎,第二名是让我别演朱丽叶的松本朔太郎,第一名是那一天为我撑伞的松本朔太郎。
” 因为想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而勉强自己很正常,可无论如何,还是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遇到一个能告诉我“你保持原来的样子就很好”的人。
ep2 绣球花那一段真的太美了。
ep3 父母并肩坐在海边抽烟,侧影融入夕阳中,这种无需多言 能相互支持的感觉真好。
ep3 从突然变轻的自行车脚踏板想起初学会骑车那天和爷爷的约定,“失去一个人原来是这种感觉啊”,喜欢这样的镜头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谓的世界,就是愿意拥抱你的人。
在那个人的怀抱里,好温暖。
”那一天,我在你的怀抱里,感受到了整个世界。
ep4 “我本想一个人过完这一生,只要每天过得很忙碌,人生就会很快过去…当我发觉时 已经过了17年。
” “已经可以忘记了吗?
” “还是没办法。
” 在死之前,还有几个17年?
我还必须呼唤几次你的姓名呢?
我还要迎接几万次流泪醒来的早晨呢?
我已经 快要撑不下去了…一切都没有变,只有她缺席的世界,一片冰冷。
“我会记得你们两人的事,你就安心地忘了她吧,再载着某个人,往前走吧。
” ep7 失去的同时也代表着另一种获得。
ep8 “我讨厌的只有以上这些,剩下的都是我喜欢的,全部都喜欢。
” ep9 “人生本来就是由每一天堆积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尽情做现在能做的事。
” ep9 两位父亲的对话: “我的女儿…或许已经来日不多了,如果我是朔太郎的父母,一定会说不要拍这种照片,因为我觉得这对留下来的人来说会比较痛苦。
” “不是这样的。
我想…留下来的人一定希望能拥有此刻的幸福吧。
” ep11 不知道为啥,当看到和尚面对亚纪的遗体,哭着说出那句“我喜欢你”的时候,才终于落泪。
(真觉得柄本佑演得很好!
“一想到这就是亚纪,我还是放不了手。
我想一直带着它。
” “因为你不想忘记你与她的一切吗?
” “不,是为了让我不要忘记,亚纪已经死了。
” “我已经无法追上飞奔而去的亚纪,只要我还活着,你我的距离就会不断拉远吧,但是,我不会停止奔跑,因为我不断奔跑的脚印,就是你曾经活在世上的证明。
当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时,应该可以笑着见到你吧。
” 一部不仅有青涩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剧,对各种情感抽丝剥茧,以最适合共情的方式表达出来,感人至深。
永远也忘不了21岁熊猫的侧脸。
暑假的时候聚集了很多纯爱的日剧日影,一两天看一部,多是高中生。
觉得,暑假,失恋,呵呵,真正意义上的失恋,友人的离散变化,老妈的不能治的病,似乎,所有不顺也都融化在那些纯纯的爱里;那些爱,其实小学的时候就有了。
好似,那些近十年来累积的喜欢也都沉淀在那些剧里面了。
她们笑,我笑,他们哭,我亦笑。
暑假结束的时候,似乎不再有感情可言,虽然跟着已有女友的他出去过过两夜,甚至时隔很多年“为了他”又逃了一次课。
除了绝望,格格不入,还被明显地排斥。
一个被很多人视为乐观的人撕心裂肺地笑,一个人绝望,深夜被眼泪噎醒,脑海里全是死的场景。
寒假前几日,他说“我觉得我们的友谊绝不少于爱情”。
似乎是恍然大悟,似乎是承认了事实,似乎是暗暗地故意曲解成另一层意思。
总之,突然变得很满足,似乎第一次重新真的有想笑的冲动,却因为喉头实在没什么水分。。。
O(∩_∩)O回到家,那个一进大学就有的落差,那个实在很难面对的现实,还有承认了的那个永远回不来的现实,还有他那些动人动心的话语,每晚都会流一些些眼泪,然后类似无奈类似满足地睡着,我想说眼泪其实真的很温暖。
似乎,多久的坚强,换来这样一个人的温暖的释放。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因害怕广电总局那政策可能引起的资源危机,从室友那里考来的剧;暑假也一直想看的电影版,但是无端的一直没下到。
说实话不是很喜欢绫濑遥,不是不漂亮,《萤之光》也因为总觉得哪里不对没看下去。
亚纪,只是因为她快死了,只是因为他唤着朔的名是那么动人,只是因为,那时候,他也那么喜欢我的吧?
我也是会因为口疮拒绝接吻的吧?
她过分苍白的脸,让我想到我虚弱的老妈,如若她不曾那么坚强,只要我像她一样就够了吧?
为何我未曾像她一样给当时的他一个温柔的“早上好”呢?
最后会分别得吧,故意的也好,意外也罢,没有人能坚持一个人孤独下去的吧?
亦不会有爱人之人希望爱的人孤独一生的吧。
所以,随缘吧。
不要刻意忘记,也不要死死记住。
我亦不会刻意离开你,回避事到如今还爱你这个事实。
虽然被安利过很多次,但是我一向对所谓的“纯爱”嗤之以鼻,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在褪去纯真的年纪激素萌动的时节突然精虫上脑了,加上白血病和车祸的狗血桥段,算哪门子的“纯”,哪门子的“爱”。
终于,在天国与地狱中毒期看了男女主男二三人分别都参演过的题材,电影版乏善可陈,但剧版是真的把我深深地感动到了,哭的稀里哗啦的,还跑去看了原著。
看完想着沐浴焚香对书影剧三者的异同写个剧评,结果又莫名其妙的鸽到了现在(可能就跟心理学上讲的启动阈值设的太高就,动不了了呗),趁着感动还在,写写自己的感触吧~影版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就是跳出了“纯爱”的感动,指出这种“纯爱”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是因为它的遗憾。
如果“纯爱”变成婚姻,变成柴米油盐,可能就魅力不再了吧。
并且这些感慨借由主角双生一体的爷爷指出,这种抽离的感想,在纯爱题材里面比较难能可贵。
原著最主要的内核也是这个。
但这种精神内核完全撑不起一部好作品,多少会显得男主和男主爷爷有点渣,初恋失去的只是生命,但您怀念的可是纯洁美好的爱情和青春期的兽欲萌动啊,跟身边人过的那几十年养育的几个儿孙相比,还是初恋更可贵啊~让人感慨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剧版则不同,与其说在拘泥于讲小情小爱,不如说在探索人生在世生与死的大命题。
因为剧版充足的时长,也将亲情友情师生情娓娓道来,更补充了与初恋不同的身边人之间相互扶助的另一种爱情。
而亚纪,也通过影剧不一样的安排,从单薄的初恋上升到另外一种更宏大的符号。
首先是剧版安排男主单身了十多年,这个桥段后世的纯爱剧给用烂了,但在这部剧里,这个桥段体现的并不仅仅只是男主苍白的“看我有多爱你”的自我感动,而是与女主亚纪的生命共生,与女主的死亡共生,与自己也会终将一日走向的死亡共生。
由于对女主“活着”的执念,17岁的男主没有办法在当时与死亡的女主告别,无法面对自己也终有一日归为虚无的命运。
这种无能为力的表象是男主在后面的岁月都无法恋爱,实质是男主无法真实的活着。
剧版对亚纪骨灰的处理也是另一个非常精妙的设计。
我记得亚纪的骨灰原著里面是在男主修学旅行之后完全被撒到了“世界中心”乌鲁鲁,用浮夸的行为遥远的异国去撑起名为“浪漫”的空架子,好像雄鸟求偶一般的炫耀行为。
剧版则因为男主的无法告别和“任性”保留了一部分骨灰,这部分骨灰则在男主救身边人的时候莫名其妙的丢了。
这个桥段设计的很巧妙,是男主与女主真正的告别,是男主与死亡和解的重要道具,自此男主开始真正的学会活着。
骨灰的丢失伴随着舍身救人,男主的生命开始发自内心的真正去关心另外一个生命。
俗气点说,骨灰的消失我认为象征了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别人能够更好的活着。
男主对死亡的执念随着骨灰的消失而结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也变得完满。
另外剧版与影版不同的一点是剧版的亚纪在小岛昏倒之前一直对自己的病情是不知情的,而影版的亚纪则是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白血病,在明知的基础上还任性的登岛游玩。
这一点看似闲笔,却非常关键。
我觉得这决定了“生命”和“爱情”两个命题谁是谁的陪衬的问题。
我的取向是“生命”是比“爱情”更宏大的命题,因此我更喜欢剧版的处理。
剧版里,在亚纪登岛晕倒之前不遗余力的在渲染亚纪青春生命的极致绚烂,美貌、学习好、性格好、体育比赛上的争强好胜、对性的朦胧的探索,这些都是亚纪美好生命力的体现。
而在岛上游玩昏倒之后急转直下,亚纪这朵刚刚开放的花苞面临了病魔的雨打风摧,身体状况恶化,亚纪的情绪也从不知所措到愤怒再到消沉。
男主也在亚纪病势渐笃的过程中,从普通的青春期萌动,到为了实现女主的遗愿而奔走,最终升华到生命历程上的纠缠。
最旺盛美好的生命,与猝不及防的死亡相伴相生,前后对比,让亚纪上升成为一种终将逝去的生命的符号,残酷中让人得到美学上的体验。
影版则有点“死了都要爱”的感觉,有点反正都要死了还不如抛开一切纵情的享乐,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表达。
真正的爱情是对除自己以外的另一个生命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兴趣。
因为生命是有涯的,才要去抓住每一个美好,去真诚的对待有涯的自己和有涯的每一个他人。
我们用有涯对抗无涯,用一瞬丈量无穷,可能就是这个剧给我的最大感触了吧。
说是这么说,但日子过的还是间歇性鸡血,长时间行尸走肉的(ノಥ益ಥ)。。。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岩井俊二的《情书》。
同样的天人两隔,同样的对于青春时期的怀念…… 也许只有青春时期的感情与约定,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最纯洁的——没有沾染任何功利色彩, 很喜欢日本电影对于光影细节上的处理,当亚纪弹钢琴时流水般的影子在她的手臂上滑动,让人感到时空的错位。
成年的朔太郎站在当初的医院走廊,看到青春时期的自己从流光中匆匆跑过……这些镜头与视角,让人不禁回想起当年《情书》中的经典镜头:藤井树在飘动的窗帘与阳光中若隐若现…… 对于初恋的怀念,在照相馆的爷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想要爱人的一点遗骸——让孩子们替他去偷,作为讲述的代价。
电影看完,印象最深的就是怀旧感觉的八十年代青春。
少女时期的亚纪和朔太郎在无人岛上,她在布帘后换泳衣然后伸出一条腿做挑逗状的可爱模样;她穿着橙色的泳衣跑出来扑向蓝色海水中的朔太郎的青春洋溢……真的很美。
岛上废弃的大屋,从窗户中可以看到很多植被,色彩的错落,让人感到仿佛在另一个世界。
“你的生日是11月3日 ,我的生日是10月28日,这样自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便都在,如果我走了,你也一定可以好好的继续下去……”亚纪的话,伴着那些录音带,留在了世界上。
关于爱的感动,也许在俗套的白血病与死亡的剧情中渐渐削弱,但唯一清晰的,就是美丽的少女亚纪与怀旧的八十年代青春。
后记,看完电影,才看到关于影片的一些介绍: 导演:行定勋的爱情小品 本片导演行定勋曾担任岩井俊二的副导演,那段时光无疑对他的导演生涯至关重要。
他曾经跟岩井俊二一起制作了《情书》、《烟花》、《燕尾蝶》和《四月物语》,在此前他独立拍摄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大暴走》。
而在集结日本当代电影精英的《果酱短片集》中,他拍摄的《Justice》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令人感到十分惊喜。
行定勋对此片的原著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小说以“曾经甜美珍贵的爱情”为核心,在朔太郎于初恋的回忆中找到自我的存在感时就结束了;而电影中加重了律子这一角色的戏份,将长大成人的朔太郎作为主人公,使故事在“过去爱的消逝”与“现在爱的勇气”的对峙与交错中显得更富有层次和张力。
摄影:筱田升最后的影像 担任本片摄影监督的筱田升是岩井俊二的御用摄影师,岩井俊二所有作品都出自他镜下,虽然后期担任摄影监督,不再亲自掌镜,但他浓烈的个人风格俨然已经成为日式青春电影的标准色调。
在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留下《情书》之茫茫雪原、《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之青青麦田那样的纯美影像之后,于6月22日因为癌症去世,《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成为了筱田升真正意义上的封镜之作。
所以去看这部电影,也是对这位美学大师的缅怀和致敬。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导演:行定勋 主演:大氵尺高雄、柴崎幸 摄影:筱田升 电影从朔太郎的未婚妻律子(柴崎幸)的失踪开始。
朔太郎追寻着律子来到四国,而这里正是长眠着他初恋的记忆。
朔太郎再次闯入了回忆之门…… 高中时代的朔太郎与明的初恋清淡甜美--二人一同向广播节目投稿,用Walkman记录交换日记,去无人岛旅行……对他们而言,每个瞬间似乎都能成为永远。
但当明被发现患上了白血病,命运急转直下,虽然她竭尽全力的想要活下去,但现实无法逃避。
朔决定带明去她一直憧憬着的澳大利亚。
二人溜出医院,赶到机场,但明终究还是没能登上飞往澳大利亚的班机,倒在了候机大厅冰冷的地板上。
徘徊在回忆迷宫中的朔太郎渐渐找到了被埋藏的过去,曾经未能传达的口信,穿越十几年的时光来到朔太郎身旁。
N年前友人推薦一直嫌長沒看,這次覺得山田這個人有趣才看了,一臉正氣單純但有些地方又很“邪惡猥瑣“。與其說他演技好不如說長相和性格不相合造成了層次感。劇本身。。。挺可怕的。。。尤其後半段,毫無節制地洒狗血,女主在慘烈中還要時刻保持積極向上太可怕了。。。
我不是很清楚电影讲着的是什么?
太煽情太矫情就很假。假得离谱就不好看了。现在不喜欢做做片.不真实,十六七岁就那么多乱七八糟。
几乎从头哭到尾
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在哭,倒不是因为伤心,而是从梦中重返现实中时,不得不面对真实生活的无奈。用磁带传递的情感,靠回忆生存到现在。而无论过去多久,都还是渴望寻找记忆的影子。其实我也有很多磁带,那是青涩的我关于AYU的回忆,一个只通过声音便可获得力量的时代。
没有你的世界,一片冰凉。
第一次看电视看到泪崩
很细腻,我想原著一定很好,关于生死、遗忘和爱的故事,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感触吧,全剧的人物都太过美好了,呵呵。
也许是好看的 但没看下去 白搭
比书更令人感动
喜欢电影版。
小说还不错。
8,9集的时候有点儿小拖~其他都不错
配乐非常不错,山田孝之也很帅
硬是拍得這麼長 你看 矯情了吧
细细品味而是自然地就会忘记青春
刻画爸爸妈妈的形象比男主的更出色,我觉得不如电影版,
没看头,真没看头..
没能爱上男主,就没法被打动了,熊猫虽说嫩出水,还是更喜欢他头发凌乱胡子扎拉的宅萌呐
这一部应该是我看过的铺垫最漫长、全面的一部,远超想象,最后几集感受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最后两集的生死观在不断的动摇与反转中不断上升不断奔跑,到达了我绞尽脑汁都跟不上的哲思高度,并且把如此剧烈的过程化入平凡坚忍的爱的互动中,最终达成对生命的理解。“亚纪”是白垩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