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

铜雀台,The Assassins,Bronze Swallow Terrace

主演:周润发,刘亦菲,苏有朋,玉木宏,伊能静,邱心志,姚橹,倪大红,牛犇,罗家英,保剑锋,池程,王洪千,曲泉丞,彭敬慈,张籽沐,刘杰毅,郭金非,田瑞辉,颜冠英,金延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铜雀台》剧照

铜雀台 剧照 NO.1铜雀台 剧照 NO.2铜雀台 剧照 NO.3铜雀台 剧照 NO.4铜雀台 剧照 NO.5铜雀台 剧照 NO.6铜雀台 剧照 NO.13铜雀台 剧照 NO.14铜雀台 剧照 NO.15铜雀台 剧照 NO.16铜雀台 剧照 NO.17铜雀台 剧照 NO.18铜雀台 剧照 NO.19铜雀台 剧照 NO.20

《铜雀台》剧情介绍

铜雀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庚子年,恰逢天象“四星合一”,预示改朝换代之征兆。 曹操(周润发 饰)的部属、尤其他的公子曹丕(邱心志 饰),希望借此良机推献帝禅位、曹操登基;同时反对曹操的势力,也加紧了行动,无人知晓四星合一之时,大汉天下将发生何种惊天动地之事。 关中,马超、韩遂的俘虏营后方,少男穆 顺(玉木宏 饰)、少女灵雎(刘亦菲 饰)被一支铁骑掠走,押到一个巨大陵墓里,进行残酷的训练,他们将被塑造成铁血死士,完成一个不可告人的惊天任务。 五年后,曹操盛殓关羽,回到铜雀台,灵雎一袭红衣出现在曹操身旁。柔弱的汉献帝(苏有朋 饰)、野心勃勃的伏后(伊能静 饰)对曹操的归来噤若寒蝉,大臣们亦是各怀鬼胎。四星即将合一,一出“杀死曹操”的阴谋大戏正在紧锣密鼓的谋划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结婚了又如何勇敢的心3真爱下一位第二季校对女孩河野悦子图腾幸福结局少狼第五季我是牧本我的小小国度时尚风云70年代乘客指尖世界星界死者之书寂静山林虚空魔境第二季黄金血道今年圣诞我做主天若有情2我们的儿子药仙知青家庭欢迎回家爱情春天结婚那件事异能第一季无迹之人比彻姆大宅家有儿女初长成潜藏海底的生物募恋英雄

《铜雀台》长篇影评

 1 ) 【电影发狂】《铜雀台》,耻辱柱上的扑火蛾(影评)

尽管《铜雀台》片头几段公司LOGO有些二,影片质量却属上乘,总体制作颇有跟好莱坞大片叫板的劲头,制作超越预期。

只可惜影片主题极为拧巴,让人感觉宣扬的仍是国师张艺谋古装大戏里的邪恶价值。

以往与“三国”相关的影视作品多好大喜功,聚焦宏大场面,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

《铜雀台》则避开宏大叙事,聚焦微观历史,一段“刺曹”因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被演绎得惊心动魄。

影片打破以往“三国”传说里刻板的人物脸谱,将汉献帝、曹操和曹丕等历史形象打破重塑。

尽管苏有朋表演的仍是阴柔“小受”,骨子里却十分冷血,让人惊艳。

周润发扮演的曹操霸气之下是对主子的无比忠诚。

邱心志扮演的曹丕洞悉一切,却无可奈何。

尽管本片有两位颇为惊艳的女性角色——刘亦菲和伊能静,但这终究是部男性电影,编导并未刻意放大女性参与全局的必要性。

除不俗的故事外,《铜雀台》的总体制作水平也颇具国际水准。

影片服装布景道具走的不是张艺谋以往电影里抽象得失真的写意路线,但又并不写实。

片中服装道具细节丰富,为了美观甚至去除了历史逻辑。

尽管曹兵铠甲让人乍看会以为是英格兰王的大军,但除此之外的各种服装道具设计中,中式元素运用得当,充满丰厚细节。

除剧本、导演、表演和服装道具等亮点外,《铜雀台》的另一亮点是摄像。

影片摄像风格很有《指环王》的霸气感觉,却又没有简单的照搬照抄。

尽管有些画面因空间与光线等原因显得噪点过多甚至轻微失焦,但总体效果非常大气。

这本该是部完美融合好莱坞技术和东方权谋的精彩大片,但一只苍蝇抹杀了该片全部长处。

这只苍蝇便是影片的价值观。

《铜雀台》的价值观,甚至某些桥段与台词刻意向张艺谋臭名昭著的《英雄》致敬。

片中不仅有灵雎对象征独裁者曹操从仇恨到理解,还有刺客穆顺对曹操形式上的“这一剑我必须刺”。

最后刺客全部以无厘头的方式死了,双手沾满鲜血的曹操则成了忍辱负重,用心良苦的伟人。

对曹操的立体解读原本是一大亮点,但刻意对《英雄》中某些桥段乃至价值观的复制令人费解。

张艺谋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多年过去竟然还有人在开历史倒车宣扬集权统治和邪恶价值观。

《铜雀台》其实是2012年国庆档最被低估的电影,总体可看性和制作不俗,包括演技在内都大有赶超好莱坞大片的气势,风格上比张艺谋假得发空的古装片主流得多。

只可惜此片价值观缺乏普世思想,过分美化集权政治的正义性,导致其先进的艺术手法与落后的价值观产生错位。

(电影发狂/灌,转载请注明出处)

 2 ) 对得起豆瓣评分了。。。。。。

说实话,铜雀台的题材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题材,带有杜撰的成分,刘亦菲饰演的灵雎就是杜撰出的人物,定位是貂蝉和吕布的女儿,貂蝉的节操应该是被曹操所器重的,所以曹操即使知道灵雎是来刺杀的女子也甘心她在自己身边。

这些都是浮云啦。

让我惊艳的是苏有朋。

早年风声里露脸的白小年也是个戏子。

这一次他是帝王,是那个没有实权却异常对权利很向往懦弱的汉献帝。

我记得他凄美婉转的“关关雎鸠”下异常坚毅的神情。

他在曹操的重压之下,只能选择做一个唱戏的皇帝。

带着面具的皇帝。

在无数的典籍中汉献帝被扣上“懦弱”“傀儡”的帽子。

苏有朋版的汉献帝懦弱中带着一丝坚毅,如果不是不甘,他不会用十年的蛰伏来策划一次“四星合一”政治颠覆。

他的蒹葭歌是他声嘶力竭的抗议,他带上面具后才是那个内心期望冲破曹操强权的帝王。

只不过。

历史总是这样捉弄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经在此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

本来是一首描写爱情的国风,被苏有朋老生的唱腔每次一出,看似悲凉,但我好像都看到了一位不甘被束缚的人想要逆袭的决心。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渴望。

无奈的是乱世,渴望的是不愿当傀儡的自由与解脱。

周润发版的曹操显然是美化了。

历史上曹操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疑心病重。

他的疑心居然能容忍仇家的女儿亲奉左右,更能容忍仇家女和一个送药宦官私会花前月下。

又或者,我本身就想错了。

周润发版的曹操只是一心怀歉疚的男人,他不曾想过真正拥有谁。

因为他只相信他自己。

再亲近的人又如何,自己的亲身骨肉都靠不住,都有取代自己的念头。

仇家女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女子罢了。

他对大汉的衷心明月可表,只是太少人懂自己了。

他们看中的都是“权利”二字。

而曹操犹如“独孤求败”,所以才会给对手剑冢以回忆平复自己的内心。

只有如此才能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故事。

ps:电影的摄影很不错,很多对于鲜血淋漓的镜头都是慢镜头。

表现出一种悲壮,如果对历史不较真倒是可以看看。

 3 ) 如果我有蛋,它一定会疼

看刀郎时,我觉得那大概是我这辈子所能见到最烂的三国题材电影了。

事实证明,年纪轻轻不能随便说这辈子啊。

这部片子我标签标注的是“大陆、电影、科幻”,因为我觉得曹操科技树点错了。

我不知到为什么类型里明目张胆的写着历史。

如果这也敢称作历史,那我们过去几千年的是什么?

此片开头本身就很莫名奇妙,当“汉献帝”这称呼出来时我本是打算弃了的。

但我看到了司马懿,哦不,这里是伏大人,于是忍着看了下去。

要说BUG,伏皇后的存在本身就让这部不知所谓的片子更加莫名其妙。

曹丕一上来就XXOO了皇后,这时我的确是以为伊能静演的是伏皇后。

过了一会儿,关云长的灵柩出来了。

我当时就操了!!!

建安二十四年啊这是!

编剧何等的重口味,竟然让曹丕搞上了曹皇后,这尼玛不仅人妻控,还恋妹!

等围剿(暂且用这词吧)失败,曹操第一次(当然也是剧中第一次有人)称呼我之前一直没搞明白到底是谁的“司马懿”为“伏大人”,我终于放下心来,原来这货是伏完,曹丕是搞的伏皇后………等等,哪里不对……尼玛伏皇后不是建安十九年就被灭族了么!!!

=口=好吧,我权当这片子为了艺术创作把时间线改了………可是历史上伏完伏大人到死也没听他女儿的刺杀过曹操啊!!!

什么?

衣带诏!!!

车骑将军董承全家表示死!

不!

瞑!

目!

尼玛自己女儿没当上皇后也就罢了,自己的活计都他妈让姓伏的抢了!

姓伏的果然幸福!

可是,还是觉得有种不和谐的感觉……次奥!!!

衣带诏不是建安五年的事情吗?!!

建安五年,那年,天还很蓝,草还很绿;那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相大人还是行冠礼;那年,皇叔还在曹操麾下喝梅子酒听打雷;那年,不治行检的祭酒郭军师还没英年早逝;那年,赤壁还未一片火海,曹操还未过华容道。

可是,关云长却死了!!!!

等等,貌似片头和介绍有说这是庚子年建安二十五年……建安二十五年…那主要事件的主角们,你们这时应该是尘归尘土归土了啊………编剧是哪个?

由于你出色的时间线打乱能力,魔法特诚邀你共同编著doctor who!

好了,撇开这个最大的错误不说,咱说些略小(相对比)的失误。

曹丞相,魏王,最起码在表面上是很敬重汉献帝的。

这里面的态度明明就是黑曹操。

可是,到最后曹操死前,又对皇帝告白,这告白内容让我颇为感动,什么我所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你,以后没人能保护你了。

唉唉,连我差一点都觉得曹丞相其忠心日月可表天地可鉴啊!

由此可见,导演和编剧深谙欲扬先抑的手法,我们这种逻辑思维跟部上的凡人以后还是少看这种深刻的片子好了。

==================我夜观星象,而后受蜀相大人,夏侯元让,曹二丕,潘璋,吕布,曹植以及刘大耳,孙小弟入梦所托,将以下话语转告给导演和编剧。

诸葛丞相:我孔明灯的专利权啊!

夏侯元让:我难道就一副路人脸么!!!

曹二那家伙什么时候当上了将军!

潘璋:混蛋!

青龙偃月刀明明在我手里!!

什么时候跑去曹操那儿去了!

吕布:哈哈哈哈,曹操小儿!

拿着个破戈当宝贝!

以为是老子的方天画戟!!

笑煞我也!

曹植:我的存在感好弱,二哥看在兄弟情分上你要替我作主啊!

曹丕:边儿去!

我就是杀了导演和编剧也绝对是因为他们把我拍成傻比,跟你才没关系呢!

刘备&孙权异口同声:尼玛曹操你别张口天下闭口天下的,你也就能忽悠个妞!

真当我刘备(孙权)是死的啊!

 4 ) 铜雀台

三国的背景,传奇的枭雄,权力的争夺,宫廷的权谋,甚至于美人英雄的爱情,还有那大而空洞的“天下苍生”……演员表演全体合格,苏有朋把一代废帝精神极度压抑以致行事极度乖张放荡的点把握的很好,邱心志心狠手辣的曹丕,刘亦菲亦有突破,发哥的表演一如既往hold住全场,片尾最后那个苍凉的背影让人印象深刻。

而这样一部看起来用心制作的国产电影,却难以再现《英雄》《夜宴》等内地大片的辉煌,甚至遭遇颇多冷评,其实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此类题材的厌倦,对这类故事反映的传统权谋术数的厌烦,甚至美女再多露一点美背都无法使观众的兴趣长时间集中在银幕上,再加上本片节奏确实片慢,导演剪辑功力欠佳,除去几场重头场景以外,那种肃杀的气氛难以贯彻始终,甚至乎观众对此类故事的发展心中都有一定预期,就更显情节老套沉闷。

主题依然很陈旧,哪怕它给曹操正了名。

我甚至一直认为对于这样一位哪怕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文韬武略,治世武功都耀眼的英雄来说,现在再来讨论他是否忠心汉室是否有必要,观众会对这种主题的讨论怀有兴趣吗?

他的伟大早就应该脱离出狭隘的忠臣孝子的传统政治道德评判体系,用给这样一位人物正名的初衷作为影片最后的注脚显然无法将影片推上一个新的档次。

更何况全片曹操对汉献帝的轻视之意贯彻始终,你很难相信曹操最后对这样一个始终看不上的阿斗,老泪纵横地说,其实我是想当张良的呀,可惜你不上劲呀。

但是全片导演没有安排任何辅佐劝言,谆谆教导的情节,观众看到只是曹操在朝廷上飞扬跋扈,任意诛杀朝臣,甚至刺杀皇后的场面。

你要是汉献帝,经历过这些岁月,最后曹操跟你说其实我一直是忠心于你的呀,你信吗?

所以观众也不信,但是大家最后看到的只是曹操表了忠心,降下地图,发了一通壮志未酬,恨铁不成钢的感慨,但是包括皇帝在内,所有观众都没有被这种剖白感染到,所以你也很难对这个人物产生共鸣。

但是影片把握的很好的一点在于点出了英雄暮年的感慨,起始点定在关羽死后,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惊见关云长首级之后,受惊过度,随后顽疾复发,一病不起。

影片选取点在这里,也就顺理成章带出了一代枭雄暮年的苍凉。

他算计了一辈子,杀了一辈子人,到老也终究厌倦。

他夜夜噩梦,惊扰未眠;他怀念故友,设置祭台;他原谅意欲弑父的逆子,那一抱意欲万千,说“别叫父王,叫阿爸”,脑中闪过的是他小时朝自己飞奔而来的映像;他容忍心怀异心的佳人在旁伺候,只为记忆中的一缕柔情;甚至于最后谋逆的太医在自己面前自刎,他意欲阻止,怕是忆起了那些在旁随侍的日子,虽有异心却真实。

他见过最惨烈的尸横遍野的惨景,见过无数骨肉分离的人间惨剧,到老,他累了,他甚至不愿再杀戮,心变得更加柔软。

此时的曹操更愿意去留住一些东西,而不是毁灭。

那个他去看自己陵墓修建的情节安排地很好,可惜编剧没有写好词,导演没有排好景,那种萧瑟淡然的感觉没有出来,没有点出曾经征战沙场的英雄探看自己最终归于尘土之处所的悲凉主题,反而成了一处废景,甚是可惜。

 5 ) 没看过电影就知其差劲,宣传是骗小孩么?

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中国电影行业就仿佛走上了一种模式,即明星多=电影好。

于是数以万计的观影者在明星的号召下花百八十块钱在电影院里坐2个小时,结果发现自己让自己花钱花时间的远远不是精品,简直就是垃圾。

近10年,那些大牌云集的电影往往不能出精品,反而是一些小成本制作电影又好又叫座。

在我看这部片之前我仿佛已经闻到了悲剧的气息。

周润发参演的电影,在我看来除了加勒比海盗3还有点货之外,别的电影几乎就是拿一个3句话能讲完的笑话硬充到2个小时似的。

巴特!

我对苏有朋的表演则很是期待。

他从张无忌开始便拒绝再演唧唧歪歪没有决断力的男人,反而开始向阴柔娘炮的线路发展了,风声里那小昆曲唱的一板一眼,爱情呼叫转移里那选秀疯子演的也很有喜感。

这次挑战汉献帝,是我最大的一个期待。

只可惜这些明星跟错了导演。

这个导演赵林山在我看来不知是中了大奖了还是本身有坚硬的后台,作为一个长春影厂的导演居然前半生一直在拍广告,然后突然他有一天转了运,人生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就是《铜雀台》。

这不仅让我产生一个疑问:他哪来的钱拍这么个大制作?难道他傍了富婆了?

还是抢了银行了?

OK,当然钱不是问题,但最大的一个问题,及时你不看电影相信你也想的明白,一个毫无电影经验的导演,只靠30秒广告过活的导演,怎么可能会拍好如此的一部古装大制作呢?

赵导这无疑是眼大肚子小,现在属于已经噎着的地步,想学《告白》的导演从MTV小导演一下子变成戛纳奖得主,想一步登天您也得有过硬的剧本才行啊!

再看看您找来写剧本的那一路货色。

先是《疯狂的石头》编剧,ok,人家是写黑色荒诞的好吗,你这个定位是正史,是严肃的历史片好吗,两者不相干好吗?

此编剧从来没写过正史题材剧本,光看书先让他看10年好吗?

第二个编剧是张艺谋的御用编剧王斌。

我就草了,张艺谋的片子请问有几部是剧情取胜的?

每次被骂的不都是剧情问题么?

张艺谋身边最有用的人无疑就是摄影了,你不找人家手头最有本事的人,反而找了这么个烂废柴。

谋导喜爱拍些古装片,可惜他的古装片剧情每次都是胡诌摆列,你找他来是成心气观众么?

第三个编剧连你自己都不好意思提了,不说也罢。

想魏德圣导演为了拍赛德克巴莱,在剧本上花费了10年功夫,《三国》导演高希希也找来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朱苏进先生操刀,看遍跟三国有关的所有作品才写出一部《三国》剧本。

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赵导找了一个无名氏大腕编剧,找了一个黑色荒诞剧编剧又找了一个喜好在古装上面胡诌的电视剧编剧来写剧本,从刘亦菲和玉木宏这两个角色我就看透了,没这俩人这几个编剧就没得发挥了,有他俩在,故事的可能性大大的还有一个吐槽点就是宣传中说的这片要表现很多的方面,什么曹操的情色权术,曹操晚年的爱情,曹操的诗等。

我想说2个小时的电影要的不是超市广告一样看见什么拍什么的信息量好么,也不是老太太的裹脚布,观众要看的是深度。

所以你要么拍成爱情动作片我们也认了,要么拍成权术斗争片,要么拍成探索频道曹操晚年成就纪录片,请你不要拍这种爱情思想动作纪录片好么?

最后我想说,观众不是傻子。

如果你要拍严肃的正史电影,就麻烦你对观众表现出最大的诚意和尊重,好好找几个写正史出身的编剧来磨磨剧本,少加俩没影的人,至少观众花这80块钱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你们。

统共就3000万的资金,海报上这几个人哪个不是片酬百万的?

请问你的钱都花在片酬上,其他的赵导你考虑过么?

一堆各种奖获得者凑在一起的结果就是这么个片,你搞笑呢啊?

我没有看到此片然后我就写了这篇影评,有说的不对的请指正。

但就我了解到的内容,这部片子制作班底很不专业,若要观影请慎重。

 6 ) 国庆档看片指南+铜雀台建议

大概因为今年国庆档没有见过大爷这种搂钱神作横扫千军,于是造成了国产片扎堆上映的混乱局面。

铜雀台这种低成本国产伪大片估计是明知自己在乱象环生中大概也讨不到神马巧,所以敢为天下先的第一个开启了国庆档。

先说一下我对国庆档票房分布的预测,本期国庆档的大片大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披着合拍片外衣的好莱坞大片,比如环形使者。

因为好莱坞班底的大片气质应该是在国庆档能够一枝独秀的挺立到至少三四亿。

第二类是国产文艺商业片:如二次曝光,著名的票房毒药章凉凉和白痴婶加棒子乱配的危险关系,也勉强可以归在这一类里。

个人这里比较看好二次曝光,因为二曝的班底有东京电影节加持的范玉搭档,照顾到国内的文青饭粉峰叶,再加上前期的宣传打底,两到三亿基本已成定局。

而凉凉的号称翻身之作,因为严歌苓剧本水平不稳定,而这一本恰恰实力较弱、还有棒子导演水平如何暂未可知,如果年景好,可以和二曝抢一抢伪文青的票,年景不好就只能祈祷不亏本了。

第三类就是眼前的国产伪大片:比如太极,比如勇于炮灰的这部铜雀台。

这两部片的目标客户群定位基本类似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那种希望可以进电影院看大场景看大热闹的观众,从粗陋的故事简介和不是正V就是倒V的海报设计来看,就足以知道导演对于怎么讲一个故事没怎么动过脑子。

太极的海报V字形开口处写了一句“从白痴到大师”来概括故事梗概,我就不禁纳闷,这得是多么脑残的主创才会觉得观众会想要花钱买票进电影院去看一个武行给你演绎一个白痴的进化史。

现在来说一说铜雀台,铜雀台开头纷繁复杂的logo足以显示这部片的制片方是多么的混乱无章,长影、光线、广东电视台还有不知道哪里的投资方决定了这部片必须是一部几方势力角逐贯彻始终的平庸之作。

年初天涯上有爆料说,这部片原先张艺谋想参与,后来因为投资各种混乱不靠谱后来作罢,换了这个名字酷似卖拐的新导演。

从选角开始,有光线我理解了为啥选择刘亦菲,虽然她全戏只有不到五个镜头有表情,还有几个撑戏的老戏骨我姑且认为是长影的缘故,不过玉木宏和伊能静实在是完全令人费解。

伊能静人老珠黄,苹果肌和玻尿酸再也拯救不了她松弛的脸;玉木宏瘦得脱形,咬完一口的口水连连让人泛起鸡皮疙瘩,发哥和苏有朋中规中矩,但也仅仅是中规中矩,剧本的弱项让演员再无发挥。

中间的几场打斗场面颇有黄金甲遗风,张艺谋制作班底功不可没。

可见大导演还是应该去拍活着或者秋菊打官司,黄金甲英雄这类国产伪大片大制作,根本不需要大导演,一个从没拍过片的赵本山拖着你的草台班子一样可以如法炮制。

因此,如果各位想通过看影评来决定是不是要去电影院看这个片,我想认真说一句,这个片,你去QVOD上看高清都是浪费时间。

有这个闲钱还是去看环形使者和二次曝光吧。

 7 ) 国产片的诚意

不得不说这片的前期宣传真的很……呃,怎么说呢,让人提不起兴趣但是,片子真的很好看,今年看过国产片里目前感觉最好的希望大家给国产电影一个机会,不要因为之前的疲态,而抹杀了众人的努力

 8 ) 三国时代的小清新与小媳妇乱斗记

看三国,看的是男人的事儿。

《三国演义》里不乏女性,但刘备妻妾、黄月英之类,属于低级花瓶,只比龙套略好,貂蝉与大小乔等,充其量也只是高级花瓶。

三国故事最富魅力的战场厮杀和谋略计策,和女性基本绝缘。

而大片时代的银幕上,女主角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赤壁》的孙尚香,《见龙卸甲》的曹婴,《关云长》的绮兰,都只有被观众骂作败笔的份儿。

自从得知《铜雀台》打的是三国的主意,笔者就预感它也要落入这个怪圈。

但《铜》和其他三国电影不同,明眼人都能看出,它走的是《黄金甲》宫廷权谋片路子,卖点不是上阵打仗,而是宫廷争权。

《黄》巩俐演的女主角充当了策划阴谋的核心,且难得没有挨骂。

相比之下,《铜》中刘亦菲的戏份更吃重,灵雎的刺曹行动构成了最大的剧情张力,更有无处不在的旁白烘托着她的主导地位,但这些都是错觉。

表面上看,灵雎和穆顺这对雌雄刺客是阴谋的主导者,实则两人全然游离于故事之外,对险峻的权力斗争毫无兴趣,只在自己心里那儿女情长的一亩三分地兜兜转转,对宏观局势的影响几近于无。

尤其是灵雎,通篇下来,不是在曹操身边哀怨感慨着,做些或惊惶或迷茫的表情,就是深夜与旧情人换着地方约会,宣泄一下内心的焦灼情绪,好不容易和主谋接上了头,一开口就是抱怨自己的人生权利被侵犯,质疑行动的合理性。

虽然出镜率奇高,但其对剧情的推动作用,比一个低级花瓶多不到哪里去。

刘亦菲这个角色,像是剧本编完之后硬被塞进去的“女主角”,比《战国》里的景甜还要别扭。

她和玉木宏就像两个不买票的观众,以旁观者的身份看了一出大戏,顺便救赎了彼此的感情。

灵雎大段的旁白,可以编排为一部《走进曹操内心的女人》,导演用影像手法无力表现、但又必须让观众了解的东西,通通借她之口说出来,方便省力,仿佛她是个看透所有人内心的女巫一样。

可作为女主角,总不能通篇无所作为,非得有行动不可,于是才有了从天而降的一刺。

但又刺错了人,以至于引发那个《卧虎藏龙》痕迹严重的殉情结局。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没能走出痴男怨女的两人世界,和大阴谋大排场没发生半点交集。

这对情侣,由头至尾充当了导游,带观众做了一次“铜雀台N日游”,相当于一流的广告片。

时值国庆出游,铜雀台故址会人满为患吗?

还要恭喜刘亦菲,她已经深得国际巨星成龙的风采:成龙演什么角色都是演自己,刘小姐也不遑多让,那双眉紧蹙、表情木讷的表演风格万年不变。

年纪轻轻就已达到“演员大于角色”的至高境界,连成龙也要感叹后浪推前浪吧。

去掉这对乱入的情侣,本片的主线剧情很容易归纳。

一批夺权者反抗当权者,掀起一场大乱,失败被灭,尔后另一群夺权者又重蹈覆辙,结束。

两批叛党目的殊途同归,因此这是个简单的二元对抗,去除繁枝末节,直白程度能跟《猫和老鼠》一较高下。

所幸双方势力并未善恶截然区分,以谁也没得了便宜的悲剧收场,和《黄金甲》《夜宴》是一个调调,且不论是否高明,好歹规避了脸谱化。

影片英文名翻做“刺客们”(The Assassins),实在叫人哭笑不得,老外看了估计觉得是十足的反讽:片中两刺客一个做了无用功,另一个在关键时刻索性调转了枪口,论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还不到太医一成功力。

那行刺的大队人马兴师动众,叫刺客也太勉强,最起码也是敢死队的规模。

依笔者之见,翻译成“战士们”(The Warriors)倒比较合适。

当然,从拍大片的角度看,将叙事重心放在刺客身上很吃亏,因为此举势必会牺牲不少大场面。

《英雄》讲几个刺客和秦王的纠葛,几十万大军找不到对手,沦为了炫耀武力的摆设,只能放放CG箭或跳跳团体操。

华语大片时代发展到第十年,观众连奥运开幕式都看过了,还这么拍没人会买账。

但《铜》则是彻底走向了反面,让刺客沦为了军队杀伐的陪衬,更加不伦不类。

和《英雄》一样,《铜雀台》也有一个“暴君”当不当杀的历史观探讨,这是中国数千年来哲人思考而无解的命题,观众不会奢望一部电影能给出答案。

《铜》在此所做的努力远远超过了《英雄》,有“暴君”本人的煎熬,后辈的迷惑,傀儡皇帝和大臣的观点,更穿插了一笔百姓视角,纵然得不出结论,似乎比《英雄》更接近标准答案。

但这么比较并不公平,因为秦王在《英雄》是配角,而本片里曹操是一号男主角,叙事比重不可等同而语。

相信张艺谋如果拍一个《秦王》,将这个人物丰满化,必不会遭致《英雄》那样两极化的评价。

除了大是大非,观众其实并不很在乎电影的立场,只要导演能给出足够的因果和动机阐述,这就是警察片和强盗片的主角都能得到观众移情的原因。

本片让观众重塑对曹操“奸雄”的印象,比《英雄》“漂白”秦王有成效得多,但也招致叙事上的麻烦。

叙事片刻画人物,总要赋予他性格的发展轨迹,即使是邵氏年代一根筋的武打片,主角的个人特质也不会从头到尾毫无变化,“家破人亡”,“习武成仁”,“看透世事”等套路被不断沿用,就是因为观众不希望主角一成不变。

看《英雄》高潮处,秦王面对残剑的字恍然大悟,以此暗合并暗示了刺客的悟,两人都经历了一个心态上陡然的变化。

这个结局既避重就轻的绕过了历史观探讨,又展现出漂亮的人性弧光,虽然突兀,但在剧作上是完备的。

本片也包含微妙的性格推进,但依靠叙事伎俩才得以实现。

大部分时间里,曹操一直态度暧昧不明,行事模棱两可,让观众不断猜测他篡位称帝的意图,对他刺死占卜师、遇刺后不杀皇帝、射鹿还弓等动作越发迷惑不解,直到一场终极杀戮后他将心思和盘吼出,才叫人豁然开朗。

这循序渐进看似令人满意,实际很站不住脚。

从逻辑上,曹操若从来没有称帝之心(此处不讨论历史),就全然没必要最后关头才将肺腑之言说给汉献帝听,明智的做法当然是叫后者早有自知之明,打消反抗念头,君臣井河不犯,公开场合互相给足面子。

当然人的欲望太复杂,不大可能实现这理想化状态,但总比断了退路拼个你死我活的好。

吊诡的是,汉献帝在大臣请战时还说了一句“他不是董卓”,说明他很清楚双方利益的制衡关系,这就让结尾二人的对质更无道理可言。

观众也可以理解为曹操一开始确有称帝的野心,但一直处在天人交战中,片中也有不少暗示。

但一来,那挣扎表现的太肤浅,都是些头疾发作、梦中惊魂之类旁敲侧击的描写,难以叫人代入他的立场去感受,灵雎的旁白更是把水搅浑。

更关键的是,身为一代枭雄,即使真有谋权野心,曹操也该拿结尾对汉献帝说的话,稍微哄骗众人,叫敌对势力宽心,不至于将四星汇聚的预言看的如此郑重其事,以他位高权重、百姓归心的优势,耍点政治手腕自证“清白”,轻易就能让叛军人心涣散(高潮一战对此有揭示),何苦要不断给人大限将至的错觉,闹到屡次生命悬于一线、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呢?

他还说自己杀人杀累了,那不是弥天大谎吗!

所以曹操和汉献帝的权力争斗,本质上是两个彼此知根知底的老冤家,一路互相忍让了几十年,结果都被一群一意孤行的叛党逼得守不住各自的底线,矛盾激化后分别使起小性子来,把全副委屈掏心窝子的掏给了观众。

看似是人性的终极揭示,其实还在开篇的建置上原地踏步,看似是激烈的雄性交锋,其实就是两孩子在争东西:“我的!

”,“不,我的!

”,是两小媳妇在吵架:“你的错!

”,“不,你的错!

”。

影片的打斗看头不大,论武打设计、场面调度、人数气势和新奇道具,华语大片中都能找出比它强上一截甚至好几截的例子,只有那个悬空蹦床带点原创。

倒是有一个地方很反传统。

一般来说,古装片里描写单打独斗,比较容易出现飘逸的武功,而军队杀阵,往往注重实劈真砍,而本片却反其道而行之,“敢死队”夜袭曹操明显走轻灵路子,高潮人头攒动的拼杀有《三百勇士》的暴力美学,而曹操与穆顺的单挑却出人意料的笨拙沉重,影片调子像是从《杀破狼》瞬间跳到了《洛奇》。

值得一提的还有台词,要赞扬一下。

华语大片中的笑场俨然已成保留节目,本片也不例外,但逗笑的台词并不雷人,倒像是编导开玩笑的结果。

比如“口味太重了吧”,一般人不会想到在古装片里来这么一句,今为古用多半是故意为之。

片中人对话很分场合,私底下谈情,会说“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之类小清新情话,到了大殿之上、军阵之前的严肃场合,就免不了装腔作势一番,但太医一着急,又会吐出“瞧还是不瞧”这样的大白话。

古代人是否这样,谁也不知道,但这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惯性。

公司里普通同事间沟通工作肯定用口语,但一到严肃的会议上,人人都会“部门牵头”“配合工作”“协助开展”官话连篇。

想来古人也不是时时夹带之乎者也的。

本片编织台词绕过了雷区,还顺便给自己减了负,不必做太多的文言考证。

连曹操都说了,私底下别叫父王,叫阿爸,儿啊,这电影已经够糟糕的了,你还随时随刻文绉绉的,编出来剧本更容易出错,给观众多抓住几个话柄可不是好玩的。

文/方聿南

 9 ) 《铜雀台》:憋着劲告诉你姓“莎”

《铜雀台》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这部电影再次用华丽丽的画面加上华丽丽的台词再加上华丽丽的明星以及背后那一沓沓华丽丽的钞票证明了,中国人想玩莎士比亚,没点功夫,是玩不转的。

莎士比亚这个文坛巨匠,现在是电影人的宠儿。

不仅老外爱折腾他,中国人也不免俗,自从高喊进军国际影坛之后,更不能免俗。

然而近几年,所有带着莎味的国字号电影,几乎都有“水土不服”,如今,《铜雀台》这部带着浓浓莎味的电影,正好和《夜宴》、《赵氏孤儿》凑成了“失望莎氏华语三部曲”。

如果说《夜宴》的失败是葛优实在无法给人莎味,《赵氏孤儿》的火候欠缺是因为陈凯歌玩火过头,那《铜雀台》的崩溃则纯粹是装逼过头了。

《铜雀台》的立意有着很大的优势,虽然其故事核心和《英雄》颇为相似,但胜在有个较为流畅的故事。

同时,为曹操洗白也颇对观众的胃口。

虽然影视作品中对曹操的肯定早就开始,但像《铜雀台》这样费劲笔墨将其刻画成一个真正心怀天下的大政治家的不多见。

尽管可能会被人说成矫枉过正,不过这是导演的观点取向问题,不同意见的可以求同存异,不是什么大事。

可问题就在于,“洗白”的方法用错了。

导演赵林山对曹操的“洗白”给我有种扭扭捏捏不清不楚的样子。

在这一点上,他似乎远不如麦庄二人的《关云长》来的坦荡直白。

在影片的一开始,赵林山就尽力刻画曹操不可一世的样子,唯恐让人觉得曹操没有谋逆之心似的,然而到了影片最后,却笔锋一转,将电影里所积蓄的所有悲苦所有委屈都一股脑儿的往曹操身上砸,宛如这是个全天下最可怜的男人。

可问题在于,这种转变给人完全是一种伪命题的感觉。

这就好像,一个壮汉把一个小孩身边的朋友全都胖揍一顿后,然后哭哭啼啼的坐下来说,老子是为了保护你才这样。

好吧,你哭得再惨,我也不觉得这是一出悲剧或是什么的,这完全就像个喜剧了。

赵林山对曹操的塑造似乎完全是随心所欲地来,想让跋扈就跋扈,需要他小绵羊的时候就小绵羊。

当然,可以看出,赵林山想让这部电影有点悲剧色彩的,这个悲剧色彩最后都是为了给曹操翻身服务。

于是,营造悲剧而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莎士比亚”便华丽丽登场了。

于是,你会感觉到,赵林山好像在这部约两个钟头的电影里,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观众,你看,我莎士比亚了;你看,我又莎士比亚的;你们看,我还莎士比亚了……再于是,汉献帝一唱歌一哭,电影就宛如有个旁白:莎味来了;刘亦菲一自怜自叹,旁白又来了:看,这就是莎味;周润发一孤家寡人之态,又是旁白:瞧,莎士比亚,还是带帝王味的,贵族范。

赵林山仿佛要憋着劲让你悲苦悲苦再悲苦,最后悲苦到底线时,你就不由得不对最后才悲苦的曹操同情起来的,而对从头到尾都在悲苦的汉献帝彻底无视了。

事实上,莎士比亚之所以是莎士比亚,并不是那几句装逼的台词。

然而可惜的是,《铜雀台》中除去台词之外,本来还是有着些许莎氏的气息,如果赵林山好好将这些不装逼的部分拍得牛逼,那或许还真能为中国味莎氏来个翻身。

只可惜的是,影片里最牛逼的,给了扮演汉献帝的苏有朋;次牛逼的给了周润发以及一干老戏骨;第三牛逼的,在摄影师身上,他用尽了最后一点牛逼,力求让刘亦菲像貂禅一样。

可惜的是,刘亦菲这小姑娘还是演什么角色都是那副操行,要是她坐在椅子上,我还真怀疑她刚和郑中基他们破完案就风风火火地跑来勾引曹操了。

好吧,其实战争场面、画面什么都挺牛逼的,可就是这个片子让人觉得牛逼不起来,只有装逼。

 10 ) 片儿,究竟能有多烂

看完电影总会思绪飞扬,于是记起小时候考试压力大,兜里也没有多少闲钱,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乃至多买几张5块钱一盘的盗版碟,对那时候的自己都是一种奢侈品。

从初中到高中的六年间,每天坐在桌前,最多的念想就是早上语文课上能把最新的体坛周报读完,下午可以把左手边的一沓崭新习题册全都写满,晚上不会跟小女朋友吵架,睡前能读上一个小时的杂书,周日下午打篮球的时候能指望着那一手不是多么有准星的投篮多混进几个投球,每年能在三点看一次欧冠而不怕挨骂。

那段日子现在看来还真是简单,但还是帮我竖立起了不算扭曲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日复一日的考试让我明白平时绝对不能偷懒,有种态度叫做专注和认真,不然期末考试的排名一定会大幅下滑;萨队在国米的十几年如一日让我学到了有种美德叫做忠诚;在球场上的拼杀让我看到有种力量叫团队,一个好的后卫的传球能让所有的人都变得更好;虽和小女朋友天天吵吵闹闹,在日复一日的被骂中我终于还是学会思考女人的逻辑,哪怕无缘无故的被短信不回电话不接,那也绝对是因为我在前几天的晚上说错了什么话或者当天的模拟考试题太难,搞乱了姑娘的心情。

那段日子没有豆瓣,也不需要在看电影前都先查一遍网友口碑。

虽然看过并且现在能记住的电影也仅剩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回想起来终究也明白了电影因该是什么样子。

《雨人》讲得是兄弟情深;《拯救大兵瑞恩》说的是战火与友谊;《指环王》展现气势与责任;而《罗马假日》《倩女幽魂》则代表着一种与拍摄技术和特技效果无关的经典爱情。

真尼玛庆幸自己曾经生活在一个没有《铜雀台》这种国产烂片的年代啊!

如果不是阴暗的灯光和手中攒着的40块钱一张的电影票,我真心怀疑自己刚看完一场中国男足104分钟不射的比赛,全片毫无高潮啊有木有!

导演完全不知道啥玩意叫节奏、观众的情绪也是需要被调动和被照顾的啊有木有!

我真心感谢过去经验让我明白再烂的片子也一定会把故事讲完,否则一定会在全片结束十分钟前看到男女猪脚在广袤的大地上飞奔离去时就鼓掌庆祝这部烂片终于结束了有木有!

如果不是曾经看见过刘亦菲在见干爹前喜笑颜开的照片,我一定会相信这个剧组的摄制经费极度短缺,只能找一个面瘫的女主,刘亦菲全片毫无表情有木有!

就算你演的貂蝉和吕布的宝贝儿女儿灵雎,或者是曹操的心肝儿雎儿,表情也是需要变化的有木有!

就算心上人是个太监,尼玛能不能别在和男主激情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亲,咱这拍的不是小龙女,别走错剧组了啊!

如果不是曾经看过《武侠》里面正派打不过反派,而后天降神威打雷劈死反派的这种极具创意的剧情,我一定会对我的智商产生怀疑,面对全剧诸多奇葩,推测导演一定被诺兰和姜文附体,在下很大的一盘旗,保卫钓鱼岛的有木有!

就算讲故事,也得有点逻辑,给点格调的。

曹贼再不尊天子,也不会放着儿子曹丕天天去给汉献帝戴绿帽子,伊能静扮演的汉皇后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一开场被曹丕XX,之后再被曹丕XX,最后英勇就义,拍女中豪杰刘胡兰也不是这个路数的有没有!

尼玛就算是曹操的太医再尼玛草包,治不了魏王的头疼,也是能帮曹操止个血的报个扎的,不至于让我们亲爱的发哥先拖着流血的腿追心上人,然后再跟腹黑的汉献帝绕圈圈表个忠心的啊!

如果曾经兜里有点钱、不用那么努力的学习、能经常去电影院看看《铜雀台》这种优质国产电影,那么现在的我,呵呵,真会三观尽湿啊!

《铜雀台》短评

苏有朋停留在《风声》里唱戏的怂风格出不来了。

4分钟前
  • 端木悠悠
  • 还行

发哥演得真心的好,二颗星。其他配角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一星。刘亦非凭借外貌赢得一颗星。

7分钟前
  • Alice-Coco
  • 推荐

古装片里拍的算很好的一部片子,很多人说旁白一下次降低了档次,我觉得倒还好

11分钟前
  • 潇潇蛛
  • 推荐

没有想象的糟。。。但能不能别总拍楚汉三国这点儿破事?显得咱文明古国的历史多短小似的。

14分钟前
  • ZEAL
  • 还行

给这个导演一个不那么脑残的故事和不那么脑残的几个演员再加上不那么脑残的几本台词 他可以拍出个好电影

16分钟前
  • INsomnia
  • 较差

攒点钱拍什么不好……

19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较差

不错的片子

23分钟前
  • LU,Zhaohui
  • 推荐

一看到周潤發和姚櫓這對組合就想到『讓子彈飛』再怎麼裝嚴肅的歷史片也變成了搞笑片。亦菲小姐一如既往地劉式天然呆表演方法,蘇友朋還是有點裝過頭。唯一的亮點就是片頭那麼多美女露PP!

28分钟前
  • 左在右边
  • 还行

本来想给三星的,苏有朋唱的真心不错。

32分钟前
  • 大粗腿S
  • 推荐

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最后坐着流了一地血 我以为他流产了

33分钟前
  • 胖纸胖
  • 还行

参加了提前看片会,先睹为快。真的比想象中好很多,因为是赵林山导演的处女作,很多人都不看好。其实很少看历史类的电影,今天看完才知道这些电影或多或少会改变我们的历史观念,《铜雀台》和新版三国一样,都有挺曹操的倾向,把曹操塑造的太过完美,看着有些别扭。

35分钟前
  • 白夜💫💫
  • 推荐

看过二次曝光 觉得什么片子都至少3星起

39分钟前
  • 香蕉大米饼
  • 推荐

为曹操翻案?美化曹操?

44分钟前
  • daidai
  • 推荐

狗血

45分钟前
  • 吃货月
  • 很差

铜雀台,满地伤,发哥的霸气已测漏,直到他膝盖中了一剑。曹操的内心戏,何必用灵雎的独白贯穿?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很差

狗血

50分钟前
  • 小妖の七七
  • 很差

一个字:烂!

53分钟前
  • 你有才姐我
  • 较差

对不起我就是玉木的脑残粉!!!!!!!!!!!!!!

54分钟前
  • Fe
  • 推荐

在挖掘曹操墓的时候,发现一具孩童的尸骨以及一个成年人的尸骨,据专家鉴定,孩童的尸骨为幼年时的曹操,成年人尸骨为长大后的曹操,另外据报道,还有一年轻女子的尸骨躺在曹操墓的旁边。于是就有了《铜雀台》这部电影,年老的手无缚JJ之力的曹操居然还可以玩无性生活爱情!

58分钟前
  • Mekena Shek
  • 很差

这部戏简直就是为面瘫刘准备的。皱个把点儿眉头,戏就演完了。

1小时前
  • 我的饭好了吗
  • 还行